登陆注册
12359300000002

第2章 做人要外圆内方(2)

在人们眼中最个人主义、最自由散漫的美国人,在“9·11”事件后的表现,真是令人感动。事发时,很快就有700多名消防人员和警察赶到现场,奋不顾身地冲进大楼疏散和抢救被困人员。最后竟然有三百多名消防人员和七十多名警察英勇牺牲。还有那种市民排着长队义务输血,抢救人员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的作风,也很让人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行大善的时候并不多,诸如:在湍流中奋不顾身救人、火灾中见义勇为……但生活中处处有机会行小善事,累积每一个小善行,如同甘露滋润别人的生命,也带给我们自己更充实的生活意义。

这是一个关于善行的小故事:

一个纽约人名叫迈克,每个月一领到薪水,都会先买三双手套,并且存起来,直到寒冷的冬天来临,他就把手套拿到街上,沿途发给那些没有手套的行人。

“多少钱?”拿到手套的人惊讶地问。

“不要钱,握握手就行了。”

他的善行传出之后,每年都有人寄来手套,请他帮忙分赠。

迈克的这项举动,为寒冷的纽约冬天带来无限的温暖。原来他在经济大萧条中长大,冬天下雪时根本没有手套可戴,而他的父亲曾教导他:“永远不要使自己失去施予的乐趣。”

中国人嫉恶如仇,即使是小的恶行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恶有恶报”也是必然的。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嘛。

战国时的奸臣庆封便是一个多行不义,最终害了自己的例子。齐庄公被大臣崔杼与庆封谋杀了。景公时崔杼当了丞相。庆封又想杀了崔杼取而代之,于是设计让崔杼的家庭发生内讧,崔杼家破人亡,无家可归,也上吊自杀了。

庆封当了丞相后,景公叫苦不迭,派几员大将去刺杀庆封,庆封率领人马应战,败后逃向鲁国。齐国人指责鲁国收留庆封。庆封又来到了吴国,吴王把朱方城封给他。

楚灵公听说后,率领军队攻打吴国,拿下了朱方城,捕获了庆封,游街示众,并让他自己高呼:“不得再像齐国的庆封,谋害国君、欺辱国君的遗孤,并以此来与大夫结盟。”然后杀了庆封。尸体被四分五裂,惨不忍睹。人们都说:“这是因为他为人太凶恶,自找祸殃的缘故啊!”

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能够改过迁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事实上非但是常人,即使圣贤亦不能无过。只是圣贤比常人更善于改过迁善,所以他显得比别人伟大而英明。

改过迁善,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而且必须遵守和施行的原则。尤其是对于那些所谓“浪子”,意义更为重大。古人云:“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悔字”。民谚更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说法,这都是有无数的事例可以印证的。

中国古代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东晋时的江苏宜兴,有一个著名的强横少年,名叫周处。由于他凶横无比,人们对他又恨又怕,将他与当地山上吃人的猛虎与河里凶残的恶蛟相提并论,称为“三害”。

周处知道后,想改善自己的形象,主动去与老乡商量,要除杀猛虎和恶蛟。杀死了猛虎以后,他又下河去杀蛟,徒手与蛟龙搏斗,沿江沉浮而下,三天三夜之后,血水把河面都染红了。人们以为周处死了,欢呼雀跃,谁知周处此时却杀了蛟龙回到乡里。他满怀高兴,看到的却是人们为他死而庆贺的场面。他真是难过至极。

于是他到当时著名的文人陆机、陆云兄弟家中,倾诉了他的苦闷。陆云就对他说:“古训有言,早晨能认识真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无所遗憾。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没有早晚的区别。一个人只怕不立志,哪里有发奋做人而一事无成的道理?更何况你年华正茂,前途还很大!”

周处听了以后,回去潜心习武,刻苦读书,各地聘书于是雪片般飞来。周处官至御史中丞,成为国家的大将,在抵抗外族入侵的斗争中,以身殉国,成为一名英雄。“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有许多人有自识的能力,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自识阶段而不落实于行动,那只能是自我作茧式地品味痛苦。

古时的皇帝曾经以下“罪己诏”的方式,收拢民心,重振自己的形象。且不说其中耍弄权术的成份,事实上,堂堂正正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悔改的意向,非但不会因暴露丑恶而使自己失面子,反而会因为你的坦率、诚实而引起人们对你的敬佩和尊重。

君子慎独

在古代,“慎独”是一种流行的道德修养方法。《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动,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

慎独也可以作为识别人的道德品质的方法。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往往从最隐蔽、最细微的地方真实地暴露出来。在公开场合,在大的问题上,由于法制、舆论的压力,人们不能不检点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就容易放纵自己,暴露出真实的思想面目。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赴任时“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敌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坚持慎独,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才能防微杜渐,使自己的道德品质高尚。

慎独修养方法实质是提倡高度的自觉性。这个原则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必须牢记在心的。在这方面,唐太宗就有十分注意严格要求自我。他说过:“身为国君,必须先以人民的生活安定为念。压榨人民而自己却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无疑是割取自己腿上的肉吃一样,等到吃饱了身体也随着完结了。倘若希望天下安泰,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姿态。迄今为止,尚未听说直立的身体却映出弯曲的影子,也没有听说过端正的君主治理下的政治,百姓会胡作非为。”

唐太宗以这种态度来处理政事,率先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虽然已经十分努力了,但他仍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彻底。有一次,他向魏征表示这种不安:“我一直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但是不管怎么努力,也及不上古代的圣人,因此不得不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到世人嘲笑。”

魏征听后安慰他:“从前鲁哀公曾告诉孔子,有一个健忘的男子,在搬家的时候连自己的太太都给忘了。孔子听后回答说,还有更严重的呢,像桀和纣等暴君不要说自己的太太,甚至连自己都忘了呢。陛下千万不要连这个都忘了,只要能时时留心自身,至少不至于受到后世子孙的嘲笑。”由此观之,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做出表率,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么部下才会群起效法,端正自己的品格行为。

有一次,大臣们向唐太宗上奏:“自古以来有所谓‘夏之月可以居台榭’,在夏末可以住在高殿。现在夏天的酷暑仍未消退,秋季的长雨又将来临,宫中湿气太重,恐怕对陛下身体不太好。希望陛下马上建筑高殿。”

对皇帝来说,造一座宫殿简直如同家常便饭,但是唐太宗却婉言拒绝大臣们的好意:“诚如各位所知,朕患有骨痛,这种疾痛若长年处于湿气重的地方当然不好。但是造一座宫殿需要一笔数目庞大的费用,从前汉文帝打算营造宫殿时,发现需要的费用相当于十户普通人家的资产,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和汉文帝相比,我的德行是远远不及,但是使用的费用却要多得多,这不正是身为百姓父母的天子失职的地方吗?”大臣们再三要求,唐太宗仍旧执意不肯。

这种自我保护的措施,主要是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越轨之处,语言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一些习惯是否符合于社会道德规范,是否自己过于恃才傲物、不够谦虚,等等。古人云:“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别人对自己的一些议论总是事出有因,应先反省自己。

只要自己能够不断修省,那就可以在各种环境里都自恃而不虚。另外,及时地总结经验,反省自己处理人际关系是否正确?办事失败,遭致非议的原因,是否与此有关?具体地说来,即自己对所处环境的特点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对同事、朋友、领导的个人秉性是否熟悉?如果导致自己陷于困境的根源,在于触犯了别人的私人禁忌,那么以后碰到此类情况,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所为,有所不为

据司马光《涑水纪闻》中载,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园里用弹弓打麻雀,正玩得高兴的时候,“有臣称有急事请见”,赵匡胤只好慌忙出来接见。谁知,所奏并非什么急事,不过是例行公事。赵匡胤很不高兴,责问这种小事有什么好急的?那位臣子也不含糊,不慌不忙地说道:“总比打鸟要急一些吧?”赵匡胤一听火了,捞起根斧柄便打了过去,正好打在那人嘴上,碰落了两颗门牙。那人仍是不慌不忙地弯腰拣起牙齿,放到自己怀里。见此情形,赵匡胤骂道:“你拿上那两颗门牙,想告我的状吗?”对方回答说:“我当然不能告你,不过,自有史官把这件事秉笔直书下来的。”赵匡胤听到这话,觉得有道理,不仅消了气,还赐给了那人一批金帛,向他表示慰问。赵匡胤态度的变化,与那人提到的史官有很大关系。据说,赵匡胤相当怕史官,凡做错一件事情,心里就老大不痛快,怕的是史官将他的过失记下来,落得后人批评唾骂。

历史上怕史官的皇帝并不少,但为此弃恶从善也是很困难的,但就他们怕史官,懂得“不可书者不可为”这个道理而言,也还算是不错的。可书与不可书者,正是可为与不可为者。人生在好多时候都是面临这样的抉择,是正直地秉心行事,还是为一己之私而舍公义?对于普通人并没有特定的人来监督和记录以备公之于世,甚至有的时候是无人知道的,而这时正是考验一个人气节的时候。

古代的侠士们往往都有一身好功夫,不过他们练就的武功并不是帮他们争强好胜,而是让他们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他们淡泊名利,不为物欲与人情所累,施恩于人而不求人报恩,施德于人而不求人报德。他们的所作所为多称得上是“浩气高千古,精忠贯斗牛”。这些真正的君子从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做违背道义的事,更不会为了追求功名而毁了名誉。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与气节多被人们所称道,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受到世人的追忆和怀念。

孟子提出“舍生取义”的著名观点。义和利是人们兼有的要求,任何人都不能抹杀人们对精神道德的追求,也不能抹杀人们的物质利益,但他强调不能使对利的追求超过对义的追求。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乞人不屑”指的是《礼记·檀弓》)记载的,齐国一位饥民宁愿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生属于物质生活需要,义属于精神生活需要,当事关人格尊严、道义原则,而生与义又不能兼顾的时候,孟子认为应该坚持人格尊严,舍生取义。如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人人都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而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这样的人已经完全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再多的金钱也只不过是满足贪欲的工具,而对于他的人生毫无意义。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信念: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决不使自己遗臭万年,义无反顾地选择死亡;屈原眼见无力挽救楚国衰势,顿觉国已亡,生也无益,以身殉国,这是大人物的大义;大学生为捍卫尊严拒向外商老板下跪,毅然辞去工作;一个农村老妇为供三个儿女念书,几十年含辛茹苦,只为不让儿女过与自己一样的生活,这是小人物的信念。他们都明白是什么是应该接受的,什么是必须拒绝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比如,是对人光明正大、忠诚坦率,还是言行不一,两面三刀?是克己奉公、大公无私,还是假公济私、营私舞弊?是见贤思齐,见落后者就帮,还是嫉妒人强,嘲笑后进?工作上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是人情使滑、怪话连篇?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还是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让等等。诸如此类,这些可为可不为的事情,随时随地都在检验一个人的品质。

如果自觉不自觉地偶而“为”了那么一回不可为之事,又当如何呢?那就应当反躬自省,改弦更张,切不可又自作联盟,文过饰非,甚至打肿了脸充胖子,干了不光彩的事还想充好人,那将更加为人所不耻。南明宰相钱谦益,在清兵渡江的时候,率领文武百官俯首投降,这本已是一个错误。但他却在投敌以后又装腔作势地故作怀念故国、诋斥清朝的姿态,企图掩饰其颜事敌的耻辱,他已经剃发改服,做了“贰臣”,却偏要写诗说:“莺断曲裳思旧树,鹤髡丹顶悔初衣”,好像他钱某人还有几根像样的硬骨头。这样的做法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丑上加丑。

同类推荐
  • 心灵漫步

    心灵漫步

    本书论述心理辅导发展历程及区域性心理辅导的本土化、区域性实证研究以及推进的发展模式。
  • 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

    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

    南怀瑾大师讲道数十年,著述甚多,常人欲学习南大师的无上智慧,就算穷数年之功,亦难得其大全。而且其中大量内容是为学佛修道之人设计,对我们红尘中人并不完全贴切。因此,《南怀瑾大师的人生智慧》一书量体裁衣,选择跟为人处世、谋事创业息息相关的内容,重点传述。
  • 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

    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

    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经典的一个个小故事,是灵魂的重铸,是生命的解构,是情感的宣泄,是生机的乌瞰,是探索的畅想。优美的文学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 为自己点一盏智慧心灯:心累了,依靠在这里

    为自己点一盏智慧心灯:心累了,依靠在这里

    本书用经典的故事案例让你洞察到人生的真谛,从生活的细节中轻松品味人生的智慧,从点滴的智慧中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快乐的生活。分为:读懂人生,醒悟人生读懂自己,做最聪明的自己两部分内容。
  • 奏响快乐的音符(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奏响快乐的音符(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热门推荐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废材逆天:腹黑王爷逆天妃

    废材逆天:腹黑王爷逆天妃

    22世纪世家天才千金,穿越异世遭遇残忍撒盐,白痴妹,极品爹,外加一个无脑继母。未婚夫上面退婚,出门遭人白眼,吃饭抬头看见一个腹黑王爷,天!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契约一只萌正太,捡回一只大杀器,外加一只呆萌吃货。炼药师,炼金师稀有?不好意思,我都是;灵武双修没有?不好意思,我就是。职业天赋亮瞎你们的铝合钛金狗眼!不过……她身上的封印到底是哪个杀千刀的给下的!不过没关系,本小姐自有办法。【QQ书群:487202199,欢迎加入,敲门砖本书的任意角色名,微博:云起-林陌初~】
  • 中国造联想无限

    中国造联想无限

    "柳传志的成功之路为不同行业的经营者所羡慕,研究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思想成为一种时沿,学习柳传志用于推动企业前进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企业管理者的迫切需要。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柳传志的成功管理之道以及如何赢得市场作了睿智而又精辟了论断,重点分析了先进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中国企业不能办大的根本原因,特别对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应对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 如此“清洁工”

    如此“清洁工”

    本文以大海为背景,以海洋动物为中心,以童话故事为表现形式,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神秘莫测的海洋国度。本文在介绍海洋动物令人眼花缭乱的神奇本领时,不仅深层剖析了其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还给读者讲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 旷野生花

    旷野生花

    春回大地,在莺歌燕舞的地方,似乎听见青春的笑声。念高中的少女叶琬晨正是花样年华,爽朗又不失温婉,同个班里洪烁却是个桀骜轻狂的小子,然而谁能想到,恰恰是有着这样迥异性子的两人却走到了一起成了一对恋人。洪烁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从小立志当个生物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洪烁在野外捡到了一个铁制盒子,拿在手里仔细一看有些蹊跷,盒子外观印着一条虚线,整体封闭不说用力摇晃里面有响声。回到家中,好奇之下的洪烁带着防毒面具和手套小心翼翼的将盒子沿着虚线锯开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就是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一张图纸和一个鹌鹑蛋大小的东西。图纸上像是印着一种植物,故事由此展开……
  • 长城边的中国

    长城边的中国

    《长城边的中国》以长城边的中国社会为观察主体,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因为它关乎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进程,关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关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这个远离现代工业、商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地域,在这个曾经战火纷飞、而又曾经被过度开垦的地域,人们依然以俭朴的农耕或牧业作为群体和家庭生活延续的重要手段。这个长城边的社会、这个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不会想到的人群,是现实中国的另一个样本。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本书介绍了汉初社会形势、刘邦的政治遗产、文帝武事、贾谊的政治设计、法制改革、北边政策等内容。“文景之治”的成就,体现了开明执政的理念,为后世行政提供了典范。以“资治”为宗旨的中国传统政治史观,将“文景之治”看作典型的“盛世”。人们在文景时代发现政治榜样,汲取政治营养,寻求政治启示。“文景之治”已经成为一个代表政治成功的特殊的文化符号。
  • 先婚后爱:陆先生放开我

    先婚后爱:陆先生放开我

    陆叙早就知道这个女人向来胆大妄为!可谁叫他是本市第一好男人呢,所以很多事情就默默的忍了。她不把他放在心上,他忍了。她把他推给旧情人,他也忍了。她和他的发小暧昧不清,他也忍了。还有客户纠缠不清,与继兄各种乱七八糟的事……他都咬着牙齿忍了!可她居然敢离婚!这就不能忍了,老虎不发威当他是hello.kitty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真邪途

    修真邪途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万花楼的伙计,这里的姑娘他丁浪哪一个没有偷看过。生的一副英俊的面容却长了一颗猥琐的心,别看他人小,他的志向可不小,每当想到那些修真之人练到深处,他的血液几乎要沸腾了,看十六岁的毛头小子在邪途上一统异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