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4100000095

第95章 在B.B.拉德洛夫著作页边上的批注(1)

《对突厥语言形态学示例的初步思考》,B.B.拉德洛夫,圣彼得堡,1906(《帝国科学院札记》,第8集。《历史语言系列》,第7卷,第7期,35页)。

我虽然认为拉德洛夫院士的这些“思想”不仅值得突厥语专家,而且也值得一般语言学者关注,但还是要说几点批评意见。

读者可能觉得奇怪,在纪念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的文集中,我斗胆刊登似乎是反对他的文章。但是,我想,正是以批评性的、尊敬的态度对待学者著作才是尊重和感谢的最好证明。因为在这些著作中,我找到了思考其中提到一些问题的动机。

……

必须指出作者由于匆忙和疏忽造成的一些错误性论断。

在16页下面对比了俄语动词нести和“词干”нсть。而这一词干在起源上与词语сънсть的新分类有关:съ+нсть代替了原来的сън+сть。

在12页上面列举的俄语“结尾”ать和ал其实不是简单的结尾,而是两个在形态上不可分的单位组合或者两个词素ать、ал的组合。

14页下面使用的复合变格表述法未必是合适的。“这就是在外语中正确使用复合变格出现的困难。”如果我是正确理解了作者的话,这里不是论述所谓的“复合变格”,而只是在同一个格中使用了几个属于不同变格类型的词语:dem guten Tische,gutem Tische,einem guten Tische,твоемудобромуотцу等等。

或许,我是错误的。但是我觉得,不能认为法语中的piedterre、ventreterre、mimai等等是产生于两个不变词语的简单组合,属于德语的Schauspielhaus,KleniKinderBewahrAnstalt,GeneralPostDirector,Mitte Mai,Anfang Juni,Fall Wahrmund,或者法语的grandmaman,beaufrére,cas Failléres等等(11页上面)范畴。连接这些词语的词素使得这些词语具有“可变格性”和“屈折性”,或者至少具有“黏着性”。

我认为17页第二段的“现在研究屈折语时,可以发现,在屈折语中语言构成的综合性方法的发展成为语言技术的主要类型——这就是我们在儿童语言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观察到的方法”的表述就是误解的结果。第一,独立成分的组合之所以是“黏着语”固有的特性,是所谓的黏着语特性所致。第二,在“儿童语言活动的第二个时期”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创作”,即由原有个性化的材料组成了新的组合,而在历史上形成的部落和民族语言中,所有形式类型都是现成的,每一个语言交际的参与者都在复制这些形式类型,但是有时有些变化。最后,儿童的语言创作在从独立的、不相关的发音—听觉综合体时期向组合时期过渡时几乎只局限于重叠;在黏着语中,词语由各种各样的词素构成。

针对B.A.博戈罗季茨基论著中的15—17页提到的内容,我做如下事实补充:

1)博戈罗季茨基使用的术语“形态简化”来自于逝去的克鲁舍夫斯基。

2)下面的署名人第一次用简化前置词сън、вън、кнъ的原有语音组成为съ、въ、къ的方法,解释了动词词干нима(代替има),代词形式него、нему、ним等与его、ему、им的起源。在我看来,拉德洛夫同许多语言学者分享的术语是不准确的和应当修改的。比如,“逻辑的”表述,如“表象群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思维的逻辑形式”,“作为相关逻辑形式的伴随成分,结尾在不同的词根中重新出现”,“针对固定表象群和逻辑形式的象征”,“在这些象征中逻辑形式基本上是借助于机械性对比独立的语音综合体表示的”,“为了表示所要求的逻辑关系”,使得人们产生一种假想,好像语言思维是与逻辑思维重合的。所以,最好用“心理的”、“语言外的”替换“逻辑的”。

在26页我们读到:“这个词语伴随着一系列或多或少在外部被表示的可分解性感觉,正是因为这些可分解感觉,这个词语分解为三个非固定部分(词干+构词词缀+词语变化词缀)。而这些组成部分首先是作为独立的词缀综合体被感觉到的。”以前我也说过“语言感觉”(языковоечутье),说过语言的某些形式能够被感觉到。现在,我认为所有的心理过程和状态,乃至所有的语言过程都伴随着某种情感和情绪。而且,在语言思维中发生的所有现象都属于表象或者思想联想。因此,我们有权利说“引起分解的联想”,而不是“可分解的感觉”。

同样,“形式的物质”表述也不是非常确定和清楚。应当替换为准确指出形态语言表象与发音—听觉表象之间联想的(与言语器官运动和音响印象表象)表述(18页及其他几处)。

虽然,术语“独立”、“隔离”很普及和常用,但我总是认为这几个术语不够清楚,也不合适,尤其用于拉德洛夫在著作中使用的意义。我也不能理解“被改变”、“被独立”词语的同一性。“这种不满足感促使儿童寻找使自己言语清晰的手段,也就是用改变的(被孤立的)的物质替换其中缺少的语言形式。”(10页上)

“我们发现,掌握词根和结尾完全是一样的,与儿童掌握黏着语或者屈折语无关。由于听觉的重复性,无论是词根,还是结尾都会作为固定的语音综合体体现出来,作为固定的表象群象征,作为完全完整的,与起源没有任何关系的逻辑形式的象征联系起来。”(13页)结尾的限制性表述“作为完全完整的,与起源没有任何关系的”,我认为“它的出现”是完全多余的,并建立在不甚理解的基础上。语言学者的研究和预测确定的语言历史起源不是活语言交际应考虑的内容,在这里不应当被提及。每一个语言整体的个人“起源”是由掌握的时间和在大脑中出现的那一刻决定的。谁也不会感兴趣,语言学者是如何想象部落或者民族语言的历史语言形式起源的。在下一个复合句中的结尾限制性增补也因这样的结论而被消除:“俄罗斯人学会了认识、理解和使用自己的词形变化的音节,这与它们如何产生没有一点关系。”(13页)

从这个角度,令很多语言学者挚爱的和我们尊敬的受庆贺的人使用的有关“虚假的类推”、关于“错误地划分词语”、关于“划分的错误感觉”的报告是不被允许的。“清晰地向我们展示的这些情况,由于明显的疏漏,在划分词语为词根和结尾时出现了错误,而正是这些错误造成了类似的构成。”(15页)“虚假的划分”,“由于虚假的可分解感觉”,(16页)“错误的可分解感觉”,(2次)(31页)“划分物质和形式的错误”(内容物质和形式物质的物质)(33页)。对于客观的观察者和研究者而言,无论在语言思维,还是在语言交际中,都不应当有任何虚假和错误的内容。一切都是按照已知,或许暂时还未知的心理和社会“规律”进行的。

为了解释在独立形态类型产生时的独立历史的连续性,拉德洛夫比较了儿童语言的逐渐发展。而且,根据许多其他语言学家的例子,他以先见性,即“孤立语”发展成为“黏着语”,而后者发展成为“屈折语”为出发点的。因为这种有关语言类型历史连续性的预测是非常令人怀疑的,所以,将这个虚假的历史连续性与个别儿童个性化语言逐渐发展进行对比也是不被允许的。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没有彻底摆脱对语言形态类型之间关系的通行观点,所以我应当认为他提出的语言分类是不能接受的。指出一点就足够了,即没有一种新的罗曼语言,准确地说,罗曼语言思维,能够适合于这个概念,即“屈折语本身,也就是用与词根和词根内部变化连接在一起的后缀和前缀表示语法范畴的语言。印欧语言”。就连英语语言思维也不属于这个概念,虽然都是“印欧语言”(印欧日耳曼语、雅利安语)思维。

然而,我们应当同意,在拉德洛夫的著作中,语言的形态分类问题多多少少地有了真正的基础,得到了应有的阐述。

我允许自己对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提出的观点补充下列想法。

1)他提出的各种有关人类所有语言形态分类的尝试首先属于严格意义的“分类”。确定一种语言的理想状态,其中包含了针对每一种单独语言的一定数量的要求。根据语言是否符合提出的要求,为它们打分:“不及格”、“基本及格”、“及格”、“完全及格”等等。被确定的标准被认为是极度必需的,比如波特将“体现的”语言称为“超正常的”语言。(2页)

为了评价语言,所制定的语言形态结构如此精雕细琢,使我们的语言正好获得较好的分数。因为我们是以印欧语言为母语的人,我们完美无缺,我们是珍品。

2)有关生命各种各样表现形式的最新科学是建立在进化和逐渐变化概念基础上的。通行的有关语言形态分类的观点好像是源于这个基本的概念。但正是这个特殊进化论却是不适合的,只是学者的偏见而已。一方面,真正的进化论不仅仅容许进步性的运动,不仅是向更完美形式的运动,而且也是退化性的,从更完美的形式向略欠完美形式的运动。现有的关于语言形式逐渐变化的语言学理论只看到了完善,即从最不完善的形式“孤立语”,经过较为完善的形式“黏着语”向着完善的“屈折语”转化。另一方面,除了偏见,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认为汉语的形态类型是低级的,它发展成为“黏着语”类型,并渐趋完善,最后由“黏着语”类型得到了统一拯救型的词尾。下面这样一些表述,解释了一部分形态类型逐渐过渡到另一种形态类型的这一偏见。“在孤立语中物质……形式还保持在完全分离的状态”,“孤立语技术……到处都留下了痕迹”,“在早期,部分孤立语由于一些词根的融合,过渡到另一种语言技术——构词和构型技术中(这样呀!)”,“这种最愚蠢的状态……更加有灵性的状态”。

3)类似“形态分类”的编造者视历史事实而不见。因为英语实际上几乎是那样的单音节的,“可对比的”“孤立语”,与汉语一样。英语属于雅利安语言(印欧语、印欧日耳曼语),一方面,对比一下古印度语(尤其是《吠陀经》的语言)、古波斯语、古希腊语、古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的形态类型,另一方面,对比一下新印度语、新波斯语、新希腊语、罗曼语、英语的形态类型。我们试问:可以将这些类型等同起来,将它们看作是某种共同现象与其他语言的形态类型对立起来吗?

从上面的内容中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们的进化论者似乎恰恰在需要使用进化论概念时,忘记了进化论。毫无疑问,英语语言思维固有的形态类型是逐渐从《吠陀经》语言固有的类型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整个系列中间环节。

同类推荐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选读

    [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活出意义来

    活出意义来

    包括:灾难的献礼、独自成长、忽然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了、思念是一种痛、被困石中、饿肚子三天又三夜、死熊变活熊、巨兽诞生、异血之恋、海那边、、横渡并穿越长长的夜激流、醒来醒来等……
  • 土司灯仪

    土司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州乱世征途

    九州乱世征途

    传承万年的帝国,已然日落西山。众所期盼的辉煌,似乎正在来临。九大家族,各种算计……一个异界来客,好像是投入大湖的一颗石子,初时的动静之后归于沉寂。却不知,小小的涟漪,掀起滔天大浪。只相信自己掌控命运的夏禹,来到九州,看万般争夺,千般算计,冷笑傍观:你们想得太好了,不过,却要问我同不同意!
  • 龙纹五彩

    龙纹五彩

    一段由文物引发的历史和科技的碰撞,究竟是历史还是未来?是科技还是虚幻,冥冥中有什么?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天生下来就被限定的围界和认知,一切都不可理喻却又非要用科技去阐述和描画,带来的只能是?
  • 仙路独尊

    仙路独尊

    看着师兄们为一株灵草争得不可开交,看着师妹们为几颗丹药斗得头破血流,何江修深感仙路艰难。不过,为了奇珍异宝,为了娇羞师妹……何江修毅然唤出了仙鼎: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天降媚妃:皇上你走开

    天降媚妃:皇上你走开

    她,有着倾国倾城的绝美容颜,为了禁断的爱人颠覆朝野,远嫁霖国,可有些爱注定荒芜,有些爱终究缄默,她一路斗王后,踩宠妃,誓要登上至高宝座,既担了这狐媚之名,何不独宠两朝?
  • 魔法使之夜:橙色之夜

    魔法使之夜:橙色之夜

    TM世界的短篇小说,应该说是很多年前笔者刚开始同人写作时就有的构思,可惜半途而废了,所以大家看看就好
  • 笙,非子不语

    笙,非子不语

    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惜鹿笙不是子,而她最喜欢说的便是鬼怪神力。下半卷停更,续更时重开新篇。
  • 错等繁花落

    错等繁花落

    我们不经意间的错过,只有等到繁花落尽才明白,那不过是彼此眼中的风景!
  • 女儿香满田

    女儿香满田

    农家女方小芹捡回来一个失忆的俏男子,两人成了亲。成亲后,男耕女织,种种地,卖卖菜,喂喂牲口,再虐虐渣人,日子过的好不惬意。可之后,方小芹发现,俏郎君可不是个寻常人,他真实的身份其实是……当真相摆在眼前,真情又何处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