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2400000009

第9章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

——民国初年文人日常交往研究兄弟在京交往圈子读《鲁迅日记》及民国初年其他在京文人如郑孝胥、李慈铭等的日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夜饮于广和居。”据《郑孝胥日记》,仅1911年3月,他应邀赴广和居就达九次之多,而所接触之人也都是严复、林纾等福建同乡或政坛要人。而根据鲁迅的日记,他1912年5月5日到北京,5月7日即“夜饮于广和居”。之后他自己或者和朋友去广和居吃饭喝酒的频率大概是每月三到四次,其中和他同行最多者当为许季上和许寿裳。

原来,清末民初时北京有两处文人聚会的地方,一是法源寺,一是广和居。如果是比较大型的聚会一般在法源寺,日常三五好友聚会就去广和居。这广和居根据《鲁迅全集》的注释是“与绍兴县馆相近的一家饭馆”,似乎仅仅是一家普通饭馆,其实却大有来历。据崇彝所著之《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广和居在北半截胡同路东,历史最悠久,盖自道光中即有此馆,专为宣(武门)南士大夫设也。”当时在北京做京官的南方人居多。广和居以菜肴清淡精致取胜,所以才会吸引郑孝胥、李慈铭及鲁迅这样来自南方文人的频繁光顾。夏枝巢所写之《旧京琐记》则谓:“士大夫好集于北半截胡同之广和居,张文襄(之洞)在京提倡最力,菜之著名者为蒸山鱼。曰潘鱼者,出自潘炳年;曰曾鱼者,创自曾侯(曾国藩);曰吴鱼片,始自吴闺生。”鲁迅日记中就有在广和居吃鱼的记载,可惜不知道他吃的是“潘鱼”还是“曾鱼”。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二十九日则云:“定子招同尗子、卣芗饮广和居,室隘,日昃热燥不可堪,晡归。”旧历三月北京还是初春,而李慈铭在广和居已经是“热燥不可堪”,据此可以想见那时广和居的热闹。此外,翁同龢每次逛琉璃厂,也要到广和居就餐。戊戌变法之际,一些变法人士如谭嗣同、刘葆真等,也常到广和居聚会。一家饭馆吸引如此之多的名人,有如此丰富的历史,饭菜口味符合南人习惯,距离绍兴会馆又近,无怪乎鲁迅会如此频繁地去光顾了。

而且,当年广和居还提供送餐服务,可以派伙计把菜肴送到主顾住处。据周作人的《补树书屋旧事》:“客来的时候到外边去叫了来,在胡同口外有一家有名的饭馆,还是李越缦等人请教过的。有些拿手好菜,如潘鱼、沙锅豆腐等,我们当然不叫,要的大抵是炸丸子、酸辣汤,拿进来时如不说明便不知道是广和居所送来的,因为那盘碗实在坏得可以,价钱也便宜,只是几吊钱吧。”所以,如果把到店堂吃和叫餐的次数加在一起,那鲁迅每月吃广和居的次数应该比日记上写的更多。

据此可以认为,这广和居绝非一般吃饭场所,它其实也是清末民初文人的一个公共空间,承担了文人之间交流信息、联络情感的功能。民国初年刚到北京的鲁迅,自然也要在这个空间找自己的同道,或者借这个空间与同乡同门一起互通有无,宣泄排解游子的思乡之情,平复内心苦闷或者干脆借酒浇愁。

从民国元年鲁迅到教育部工作到1918年鲁迅写《狂人日记》,这几年可以看作鲁迅的“蛰伏”期,也就是鲁迅称之为闷在“铁屋子”内的时期。研究这一时期鲁迅的日常交往活动特别是他如何形成自己的交往圈子,无疑对探讨他后来何以能够如火山喷发一般,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并迅速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鲁迅这一时期的日记和书信,可以把他的交往圈子分为三层:核心层以许寿裳、许季上和齐寿山为代表,算是至交好友;其次是鲁迅的同门即章门弟子;再次是陈师曾等谈得来的教育部同事。后面我们重点评述前两层。

在鲁迅最好的几个朋友中,一般读者比较熟悉许寿裳,他和鲁迅是真正的绍兴同乡,又是和鲁迅同年赴日本留学,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友谊。在鲁迅由教育部职员周树人成为文学家鲁迅的过程中,可以说许寿裳当初向蔡元培的推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外,他在鲁迅的日常生活中还扮演了一个聆听者的角色——当鲁迅需要向人诉说自己的苦闷或者烦恼时,许寿裳是最好的对象,因为他从来不会对鲁迅说“不”,更不会对鲁迅的观点提出质疑或反对。在两人的交往中,许寿裳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对性格倔强的鲁迅来说自然再好不过。不过,其为人过于忠厚在那个时代也不是好事,鲁迅就以为许寿裳“老实有余,机变不足”,所以他最终遇刺身亡多少也与其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有关。且说在民国初年,他和鲁迅在教育部工作期间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值得一提。一个是在1912年8月,他与钱稻孙、鲁迅三位中华民国教育部荐任科长,被时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指定研拟国徽图案,结果于8月28日完成。他们三人合作设计图样,由钱稻孙画出图例,再由鲁迅执笔文字说明,最后于1913年2月发表。再一个是1913年,他与鲁迅、钱稻孙等代表教育部参与审定国语字音,并与马裕藻、朱希祖、钱稻孙、鲁迅共同提议“统一读音,不过改良反切,故以合于双声叠韵的简笔汉字最为适用”,将会中审定字音暂用的“记音字母”通过为正式使用的“注音字母”。此事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建立影响巨大而深远。

再说许季上(1891—1953),出生于钱塘(今杭州市)名门世家,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学者。他19岁毕业于复旦公学哲学专业,曾在北京大学兼课,讲授印度哲学。1912年至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职,成为鲁迅同事。由于两人都爱好古籍与佛学,因此成为挚友。《鲁迅日记》中,从1912年至1928年间,记载有两人交往的地方达252处。在教育部同事期间(1912—1920),两人经常互访,叙谈,共饭,互借钱款、书籍,一同阅书、买书,同游名胜古迹、博物馆和街市,并互赠书籍、食物和土特产。尤其是在许季上母亲做寿、儿子满月、夫人去世等特殊时期,鲁迅都曾前往贺喜或吊唁。1917年10月至1918年1月许季上生病时,鲁迅前去探望多达14次。鲁迅于1914年出资刻印《百喻经》,也是由许季上促成的事情。许季上于1921年去天津工作,此后一直在那里生活和工作;鲁迅则于1926年8月南下厦门,后转广州,于1927年10月定居上海,这样两人的交往逐步减少。1949年后许季上受聘为天津文史馆馆员,于1953年春病逝。

齐寿山则属于另一种情况,他并非如许寿裳和许季上是鲁迅的浙江老乡,两人成为至交完全由于“投脾气”。齐寿山(1852—1965),名宗颐,字寿山,河北高阳人,是我国著名戏曲艺术家齐如山的弟弟。他早年曾与蔡元培共赴德国留学,归国后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从此与鲁迅交往密切。《鲁迅全集》曾两百多次提到齐寿山。有关两人交往情况可参看姜德明:《鲁迅与齐如山》,《鲁迅研究动态》,1986年第四期。鲁迅在北京期间和齐寿山相交14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日常生活中,两人多有礼品往来。经济上齐寿山更是鲁迅的坚强后盾,曾多次借钱给鲁迅。此外,两人还合作翻译过荷兰作家拂来特力克?望?蔼覃的童话《小约翰》。而且,由于脾气性格相投,齐寿山有时甚至成了医疗鲁迅疾病的“灵丹妙药”,如在鲁迅1912年6月18日的日记中就有这样的文字:“晨头痛,与齐寿山闲话良久,始愈。”

在其著名的《马上日记》中,鲁迅曾有一段绝妙的文字,记述他拜访刘半农而未果,只想了十秒钟就转而拜访齐寿山的过程。这件事发生在1926年6月28日,在其日记中仅仅寥寥十几字:“……往信昌药房买药。访刘半农不值。访寿山。”借此我们可以窥见他与齐寿山的友谊以及后者对其思想和创作上的影响:又想了十秒钟,只好决计去访C君,仍在大毒日头底下的尘土中趱行,这回总算一路无阻,到了。打门一问,来开门的答道:去看一看可在家。我想:这一次是大有希望了。果然,即刻领我进客厅,C君也跑出来。我首先就要求他请我吃午饭。于是请我吃面包,还有葡萄酒;主人自己却吃面。那结果是一盘面包被我吃得精光,虽然另有奶油,可是四碟菜也所余无几了。

吃饱了就讲闲话,直到五点钟。

客厅外是很大的一块空地方,种着许多树。一株频果树下常有孩子们徘徊;C君说,那是在等候频果落下来的;因为有定律:谁拾得就归谁所有。我很笑孩子们耐心,肯做这样的迂远事。然而奇怪,到我辞别出去时,我看见三个孩子手里已经各有一个频果了。

不过,虽然上述三人是鲁迅民国初年乃至以后相当一个时期的至交好友,但如果要说对鲁迅的思想和文学事业的影响,则他们不如钱玄同。

说到鲁迅与同门弟子的关系,从日记中可知鲁迅刚到北京时与朱希祖来往较多,但后者对鲁迅思想的影响远不如钱玄同。在新文学运动初期,正是在钱玄同的不断鼓励下,鲁迅才开始了白话小说创作。从此他们互相支持和鼓励,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由于多种因素,钱玄同与鲁迅开始疏远而与周作人继续保持密切往来。鲁迅对钱玄同,既有由衷的赞美,也有偏激的嘲讽。至于周作人,对于钱玄同的评价则一直比较正面。钱玄同对周氏兄弟的巨大影响,大约用两句话可以概括:没有钱玄同的登门劝说,就没有作为新文学大师的鲁迅;而如果不是钱玄同去世过早,周作人也许就不会“下水”当汉奸。如果要证明文人之同乡和同门关系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方向和进程的深刻影响和制约,则周氏兄弟和钱玄同的交往史便是最好的例证。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后第五天,钱玄同写了《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一文,在回忆了他们平生的交往后,谈了自己对鲁迅的看法。他认为鲁迅的长处有三:一、治学最为谨严;二、治学是自己的兴趣,绝无好名之心;三、读史与观世有极犀利的眼光,能抉发中国的痼疾。为此,他以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药》和《随感录》为例,说这种文章如良医开方,作对症发药之根据,于改革社会是有极大用处的。同时,他也指出鲁迅的弱点有三:一、性格多疑,“鲁迅往往听了人家几句不经意的话,以为是有恶意的,甚而至于以为是要陷害他的,于是动了不必动的感情”。二、轻信,“他又往往听了人家几句不诚意的好听话,遂认为同志,后来发现对方的欺诈,于是由决裂而至大骂”。三、迁怒,“本善甲而恶乙,但因甲与乙善,遂迁怒于甲而并恶之了”。实事求是地说,钱氏的概括一针见血,如果不是对鲁迅有深刻了解,是说不出这些话来的。

当代学者卢毅,对鲁迅与钱玄同的交往有专门研究,对于二人从同乡到同门再到战友最后却反目成仇的历史,有过细致考察。他认为钱玄同在《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一文中,对他们交往历史的评述,“我与他的交谊,头九年(民前四—民五)尚疏,中十年(民六—十五)最密,后十年(民十六—二十五)极疏,——实在是没有往来”,基本上真实反映了二人关系变化的轨迹。具体说来,他们最初相识于东京时的《民报》社听讲,但当时关系尚不亲密,“仅于每星期在先师处晤面一次而已,没有谈过多少话”。直到新文化运动初期时期,他们才在思想上产生较多共鸣,交往也随之密切起来,而这当中钱玄同往往是主动者。根据《鲁迅日记》和《钱玄同日记》,钱玄同当时几乎每隔几天就到绍兴会馆与鲁迅交谈,往往一谈就是半夜。对此,鲁迅在其《呐喊自序》中有这样生动的记叙: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即钱玄同),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同类推荐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历法·节气趣谈

    历法·节气趣谈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村青年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成才的迫切需求,共青团中央青农部以“关注焦点、瞄准致富点、找准需求点、抓住热点、切入视点”为原则,编辑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新农村新青年文库》,包括和谐家园、发展生产、劳动力转移、科普宣传、文化教育、自主创业、小康生活、生态环保等八方面内容的100本书。冀此服务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进一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带头倡树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时代新风尚,踊跃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努力谱写出新一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奋斗之歌。
热门推荐
  • 上司老公请走开

    上司老公请走开

    “你还恨我吗?”“不恨,我为什么要恨你,只有爱到了极致才有恨,因为我不爱你,因此我不恨你。”“你……”男人气结“女人,你不要挑战我的耐心。”“怎么样?你还想咬我不成?如果你想当狗的话,那你咬啊。”女人就是要挑战他的耐心,不在这个时候好好的打击他一下,更待何时。
  • 狂女休夫,狼性邪王的毒妃

    狂女休夫,狼性邪王的毒妃

    新文已开,亲们点击上面可看传闻她阴险狡诈、虚伪做作、为了嫁人挤走别人的心头肉;又传闻她是大夏国最失败的正妃,被婆婆欺凌、被侧妃算计、表妹使绊,就连王府的狗见了她也不放过,最终因为大闹家祠被夫君一脚踹死!再次睁眼,已换成挟了两世记忆的特工女将,一过来就接了这么个烂摊子,苏浅眉抚额,于是乎,斗侧妃、斗老妃、斗表妹,斗天斗地顺便还——斗恶狗!就是一颗棋子也要活的有尊严!什么?你青梅远嫁,旧爱进宫?关本小姐什么鸟事?!挽清誉,树形象,查冤案,休邪王,临街花楼选夫,苏浅眉将绣球意外仍进猪筐,对面耶律濬扑哧冷笑:“原来你喜欢猪……”【花絮一】“本小姐不是你的王妃,她已经死了,被你踹死了!”处处被限制监视,苏浅眉怒了,也不管穿越普不普及,直接扔给他事实。“哦?那你是谁?”耶律濬倾城俊颜一脸莫测。“反正不是你王妃就对了!你节哀顺变不要太难过……”至于本尊是谁,你用不着管了!“来人,命医正速速前来给王妃把脉!她怕是患了痴傻之症,再不治,恐她连夫君爹娘都不认识了。”某女满脸黑线:你才痴傻,你全家痴傻!
  • 星空纪元

    星空纪元

    科技在发展,欲望在放大,原有的生存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无尽的星空成为了探险家门的乐园。林跃的父母便是热衷于探险的“开拓者”不幸的是他门死在了一次星际探险中,好在他们死前为林跃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林跃才能够安然的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一群自称联邦守护者的人的到来,从此林跃的生活轨迹开始变得精彩。热血的战斗,顶级天才的对决,武学不再局限于凡间,同样能翻江倒海,毁天灭地。一切尽在星空纪元!!!
  • 黑街男友:帝景十四煞

    黑街男友:帝景十四煞

    花若QQ:702161707,加Q,聊文.十四个故事会全部写完,不加VIP,请多支持.老四--叶觉响,帝景集团的军师,有一颗极其聪明的脑袋,却被一个糊涂的小警察给打败!老十二--南非耀,电脑天才,设计各种程序和机关,却被另一个比他更厉害的女生杀掉了他在魔兽世界里的大神.老九--热情的演说家,能说会道,亦是帝景集团的财神爷(管财务的),却被一个刚毕业的酷酷职场女生所吸引.老七--以追踪调查见长的陆雁回偏偏在绑架一个小丫头的事上阴沟里翻了船,此后,那个被他误绑的丫头和他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大斗争.老二--不喜欢束缚的自由人,自诩为浪子的老二,终于下定决心要娶酷酷的大律师了,于是他天天听到大律师说"在24小时内你将收到我的律师函--"老十--赛车冠军,情陷个漂亮善良的女孩.花若自认为他是写的最好的故事.老十三---野蛮女孩总是欺负老实的老十三,轻松文.
  • 佛说十地经卷第一

    佛说十地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妃驭灵

    鬼妃驭灵

    自小被天眷顾的娴玥,一出生便是神界上神之女,爹疼娘爱,还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上神聂政王宠爱,从小时的调皮捣蛋变成现在的娇蛮无理,让众神仙整日提心吊胆唯恐惹上了这个小煞星。偷吃了太上君的仙丹,拔了财神的胡子,剪短了月老的红线…然次次闯祸都有聂政王兜着,自然越发有恃无恐,终于有一天,天帝动怒贬其神格赶下凡。娇蛮公主下凡为人两世受尽人间甘苦,命运使然,一世与魔族之人纠缠不分、天雷族的深仇大恨,神界的秘密揭开,一切再不受任何人控制,慢慢都与之连上丝丝缕缕。最终站在她身后的究竟是,聂政王?神界太子?或魔族太子?
  • 风花与雪月的故事

    风花与雪月的故事

    时光流逝总是让人伤感的,青春不再,美丽的容颜老去,一起去过的美丽的风景都成了回忆。我们变得越来越孤独,不愿意去接触任何人,想起任何事,而所有的那些青春的过往都成故事,而且都是那么地美好和浪漫。
  • 小女待长成

    小女待长成

    腹黑周璇也有失手?心仪女子竟被弃尸慌井!事情大条了!夏沫想,她就是个取经的和尚,不,是尼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上了西天,却没带U盘!再努力有个毛用啊!她不玩了!比心狠?她还没输过!古人,我们就比比看,谁先玩完!简言之就是一个极品腹黑屌丝女逆袭古代高富帅的狗血故事。
  • 爱无悔

    爱无悔

    她,身负血海深仇,为了报仇,不惜断情绝爱,修炼魔功,却终究还是敌不过爱情。他,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人间疾苦,但为了阻止她嗜血江湖,不惜以身犯陷,接近于她,只为让她放弃报仇,却同样,敌不过爱情。试问,这样的爱情,有人会祝福吗?
  • 花千骨之花落莫相离

    花千骨之花落莫相离

    他,风霜一剑,清冷出尘。她,命格迥异,天煞孤星。他,义、道类类,犹是难平,情殇而恢恢。她,爱、恨种种,最难将息,情深而往往。相遇,谁是谁的婆娑劫?相伴,谁是谁的忘忧曲?相离,谁是谁的梦中萦?相守,谁是谁的不能弃?红尘丹心何处止,情字最难知。来,也叹不是。去,也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