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2400000016

第16章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8)

那么,周作人在留学东京时,又是怎样看待章太炎的呢?周作人认为:“太炎先生以朴学大师兼治佛法,又以依自不依他为标准,故推重法相与禅宗,而净土秘密二宗独所不取,此即与普通信徒大异。……且先生不但承认佛教出于婆罗门正宗,(杨仁山答夏穗卿书便竭力否认此事),又欲翻读吠檀多奥义书,中年以后发心学习梵天语,不辞以外道为师,此种博大精进的精神,实为凡人所不能及,足为后学之模范者也。”

在周作人看来,章太炎是一位“儒佛兼收,佛里边也兼收婆罗门”的学者,这是章太炎“最为可贵”之处。周作人说:“我于太炎先生的学问与思想未能知其百一,但此伟大的气象得以懂得一点,即此一点却已使我获益非浅矣。”不过,后来周作人对于章太炎的态度却发生了急剧转变。

1926年周作人在《语丝》发表《谢本师》,公开反对章太炎,这在有着悠久尊师传统的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先生现在似乎已将四十余年来所主张的光复大义抛诸脑后了。我相信我的师不当这样,这样也就不是我的师。先生昔日曾作《谢本师》一文,对于俞曲园先生表示脱离,不意我现今亦不得不谢先生,殊非始料所及。

周作人为何会做出如此激烈的举动呢?原来,1925年至周作人写此文时之1926年8月间,章太炎屡屡发表反赤演说与通电,且任上海反赤大同盟主席兼理事、反共救国大联合干事会主席。周作人称所见到的第三个电报,即1926年8月13日所发《章炳麟通电》,载于同年是月15日的《申报》。通电反对北伐,斥蒋介石“尊事赤俄”“为赤俄之顺民,奉赤俄之政策”,希望他所致电的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等一串南北军阀做曾国藩,谓“昔卢循必待刘裕而后灭,洪、杨必待曾国藩而后破,……今之世虽无刘裕,而曾国藩为老生逮见之人,非不可勉而企也”。对此周作人认为章太炎的做法是错误的,以至于写出了《谢本师》。

不过,周作人并未真与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后来章太炎思想变化,周作人的态度也就改变了。据《知堂回想录》,章太炎1932年春北游讲学,周作人不但两次去北大听讲,还参与了章门弟子几次宴请老师的聚会。并且他自己还设家宴款待章太炎,不仅让马幼渔以汽车迎接,还请同门钱玄同等陪宴。参看周作人:《知堂回想录》,(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1980年,第549—553页。据《知堂回想录》,周作人之所以写《谢本师》,是因为太炎主张把北方交给张作霖,南方交给吴佩孚,在《谢本师》中“却借了曾文正、李文忠字样(振常按:文中并未写到李鸿章,此是周误记)来责备他,与实在情形是不相符合的”。章太炎逝世后,周作人特意写了《记太炎先生学梵文事》以作纪念。

在章太炎一方,其实也并未视周作人为外人,如章氏晚年让弟子刊行《同门录》,鲁迅、许寿裳均未被列入,而周作人“大名赫然在焉”。

据钱玄同告周作人,《同门录》名单,全凭章太炎记忆所及,所以才漏了好些人,然而周作人却依然入选,可见当年“谢师”之事没有影响他们的师生之谊。

总之,“谢师”归“谢师”,章太炎与周作人两人的师生之谊,似乎还是一如既往,毫无变化。而且,抗战时期,当周作人“下水”当汉奸后,还曾借去南京的机会,顺便去苏州访问章太炎的故居,并去章太炎墓前祭拜。后来他写了一篇《苏州的回忆》,说俞樾、章太炎两人晚年“不约而同的定住苏州”

“是非偶然的偶然”。那么,由俞樾与章太炎的关联,周作人是否也在暗示读者,他与章太炎之交往,也当属于“非偶然的偶然”呢?

至于鲁迅,在现实生活中他对章太炎是严守尊师之道的,那么,他笔下的章太炎又是怎样形象呢?在其《华盖集》里的《补白》有一段相当有趣的文字:民国元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好发议论,而且毫无顾忌地褒贬。常常被贬的一群人于是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曰‘章疯子’。其人即是疯子,议论当然是疯话,没有价值的了,但每有言论,也仍在他们的报章上注销来,不过题目特别,道:《章疯子大发其疯》。有一回,他可是骂到他们的反对党头上去了。那怎么办呢?第二天报上注销来的时候,那题目是:《章疯子居然不疯》。

尽管20世纪30年代,鲁迅对章太炎晚年的复古倒退有所批评,但尊师态度始终未变。在鲁迅晚年写给曹聚仁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表白: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后来因为我主张白话,不敢再去见他了,后来他主张投壶,心窃非之,但当国民党要没收他的几间破屋,我实不能向当局媚笑。以后如相见,仍当执礼甚恭(而太炎先生对弟子,向来也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自以为师弟之道,如此已可矣。

至于今天,该如何看章太炎与周氏兄弟关系,网络上有一署名为“资产重组”的帖子,也许可以反映当代读者对鲁迅与章太炎关系的态度,特别是对鲁迅评价章太炎的有关看法的认识:鲁迅说章太炎“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接受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这里恐怕就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所谓“既离民众”,应该是指章太炎对后来无论国民党主导的国民革命,还是共产党领导的阶级革命,一概不感兴趣,甚至有时还骂两句赤化,嘲笑一下孙中山。所谓“渐入颓唐”,则重组(作者)不得其解,大概以为章太炎后来对北洋旧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的内战频仍,苛政虐民少有鸣控,而只是谈论学术。重组认为这里是鲁迅还没有真正了解章太炎,太炎先生以复兴古道为己任,对激烈的民族内部革命难以接受,并非不可理解,用这点批评老先生有失厚道。其实像章士钊他们那样的老先生,积极参与革命勉为其难。再说,革命激烈异常,利弊互现,当时传言四布,非血热气盛之少年,踊跃参与的也确实不多。至于,军阀内战,特务横行,民不聊生,败政殃民,章太炎先生闭口不言,并不是“颓唐”,而是像他自己在私信里说的“不仁者不可与言”。他认为以蒋氏为首的国民政府,属于“不仁者”,跟他们说,纯属浪费时间。实际也可想而知,以蒋氏、汪精卫、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辈的醉心内战争权,视部下之生死、百姓之疾苦如浮云过目而无动于心,章太炎先生纵日日发电作文以规劝呵斥讽刺,言之平和他们充耳不闻,言之激烈他们反而恼羞成怒,章太炎先生纵不自惜其身,却哪里能使得这些人幡然悔过也哉?所以不言,惜其言,正深贱不仁者之人而已矣。但太炎先生并不就是缄口不言,后来“九一八”事变,日人占我东北,章太炎道:有如此总司令、如此副总司令,欲国土之不丧,其可得乎?愤然发电,指斥“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其大声疾呼、声色俱厉固不让当年之直斥袁世凯也。

“参与投壶”,恐怕指章太炎后来和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交往。这个重组认为也情有可原。北洋军阀里的人物,多假托古道,虽然有些言不由衷,毕竟与章太炎先生有臭味之投。而且,北洋军阀虽然误国殃民,其中却多有耿直者。他们承认自己内战误国,对举国责骂不敢反驳,失败后基本上都安于失败,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结党护私,割据一块地皮,仰赖洋人的鼻息与中华为敌。孙传芳死于非命而行凶者无罪,吴佩孚身困北平而意气自如,张学良毅然易帜而成就统一,这三位都有可劝可怜、可歌可泣者。不要说他们任内并未割土赔款,就是众口指责的内战,北洋军阀时期的内战,往往持续不过数天,最多几周,一分胜负,失败者自然下野,其毒民伤兵的危害比起后来国民党内部的内战,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一定要说,恐怕民国时期只有北洋军阀时期算是比较太平的。尤其比起国民党战败之后,割据台湾,投靠洋人,与中华为敌,则其人格高下,判然可见。我想当时“论者”所不满的“北洋余孽”较之他们当时盛赞的蒋氏还是光明磊落的,章太炎与他们交往又岂足病哉?

鲁迅说章太炎“视为最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却仅止于高妙的幻想”。这点应该说是双方意见不同之处。我本人并不认为章太炎的主张是“高妙的幻想”,恰恰是中华之急图。以重组看来,鲁迅在文笔犀利语言尖刻方面固然似乎青出于蓝,但学问则不如章太炎深广,胸怀不如其博大,眼光似不如其长远,而浩然之勇气亦未必有其豪壮。以鲁迅之论为盖棺定论,重组期期以为不可。

话虽然多少有些偏激和片面,但不能不说,该作者对鲁迅的理解比较深刻,在如何看待章太炎之政治与学术关系方面,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思考的。

此外,有一点颇为耐人寻味,就是一向给人以偏激之感的鲁迅虽然也说“师如荒谬,不妨叛之”,却至死也没有“谢本师”之举,倒是一向让人们觉得平和中庸的周作人对章太炎做出了“谢本师”的举动,是否骨子里周作人的偏激其实超过鲁迅?他平时所表现出的为人处世方面的平和中庸以及冲淡自然的文风难道仅仅是一个假象?

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17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3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51页。

钱玄同:《钱玄同文集(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0页。

梅铁山主编:《梅光迪文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2页。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37页。这时是1911年的8月18日。

梅铁山主编:《梅光迪文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02页。

迪一生大病,全在气盛。气盛则不能下人,而忌者中伤之术乘隙以售,一生吃亏全在于此。同上,第510页。

梅铁山主编:《梅光迪文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51页。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40—141页。

胡适:《逼上梁山》,《胡适文集(1)》,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43页。

胡适:《逼上梁山》:《胡适文集(1)》,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47页。

胡适:《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42页。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海南出版社,1994年,卷十三、十四中有关部分。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卷十四》,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288页。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卷十四》,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310页。

马勇编:《章太炎书信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60页。

阿毛:《章太炎与鲁迅的师生情结和文化传承》,网络资源,www.yhsz.gov.cn/newsshow.

章念驰:《论章太炎与鲁迅的早年交往》,原载《中华文史论丛(第5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63—301页。

章念驰:《论章太炎与鲁迅的早年交往》,原载《中华文史论丛(第5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63—301页。

(章太炎:《国学论衡》上卷,1906年出版)。

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85页。

网络资源,参见text.k12zy.com/jiaoan/html/2005/342772.html。

同类推荐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日下帝京天

    日下帝京天

    历史或是一座有历史的大城,它们都早已习惯了被往高处推崇,自己甚至是故意忘掉了笑容的魅力。可是,一路走过来,我随着这孩子的画语心境,愈加感到轻松和兴奋。她勾描紫城禁苑的恢宏气势、“京街”的幌子酒旗、天桥根儿绚烂的尘杂、自得自在的八旗子弟……我无法再忘掉,北新桥儿底下还收押着一条龙;我们又是如何蛰居仙人腹中。或许因为,小作者用心倾听和发掘了这一切之后,又以一种快乐舒畅的情绪娓娓道来,所以我不能不被感染吧。
热门推荐
  • 决战UFC

    决战UFC

    每个人的人生注定都是坎坷不平,到最后,所有的事情都是靠回自己。在这个夹杂着钱和欲望的灯火通明的城市里,陈磊、梅森、尼克靠着他们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决定从UFC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可是谁又知道,后面的路是否顺利呢。。。。。。
  • 上古剑城

    上古剑城

    剑乃百兵之首。杀手乃千将之敌。杀手林羽遭遇围杀“意外”降临在了全民修炼的位面,机缘巧合之下,竟然成为了剑城一脉十万年以来,最强传承者。且看他一路南征北战,以杀止杀,斩尽诸天万界,重现剑城一脉的上古辉煌,破仙成神!此刻,杀手林羽将带你走进全民修炼的神秘异界……
  • 邪锋

    邪锋

    夜自修的一场闹剧突发变故,继而引发一系列恐怖的诡异事件……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恐怖,纷至沓来……
  • 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从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如何构建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如何打造美丽的校园生活、如何构建健康的性心理发展及如何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几个角度着笔,详细分析了青春期青少年特有的一些心理困惑和问题,以及每个问题的心理根源。针对这些问题与困惑,作者主要从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及心理问题解决两个方面来阐述,并着重讲解了成人应该如何面对青少年的各种问题及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等。
  • 悲情豪门

    悲情豪门

    一场预谋已久的相遇,让她成为他的玩偶,堕入无尽的黑暗与折磨。他是黑暗的裁决者,具备让所有女人尖叫的特质,那又如何?他要的,只是亲手撕毁她的骄傲,她的倔强,看着她臣服于他的身下……是以爱情之名填满欲望的深渊?还是给予天使灵魂的救赎?这场灵魂与实力的角逐,才刚刚开始……喜欢本文的童鞋们可以加群:126314846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成为小墨坚强的后盾!
  • 荒天梦道

    荒天梦道

    天辰大道,荒古不殇。在这一片神迹的土壤之下,曾发生过多少的沧桑。多少平庸俗子变为纵横天下,多少的绝世强者化成春梦难眠……风华隽永,何不留下年少轻狂,这本就是热血跋扈的世界。且看传奇少年如何书写自己的荣光!斜依云端浮华任我轻狂,谁怕他人空笑;看罢红尘只为与你今宵,散尽良辰余殇。
  • 漂流教室

    漂流教室

    学校里有个不存在的教室,而我走进去了。破旧的墙壁,发黄的灯丝,阴气浓郁的学生们与老师。我走不掉,逃不掉,只能留在这不存在的教室。我称呼它为……鬼教室。
  • 上古世纪之斗战

    上古世纪之斗战

    两千年前,两块大陆的所有种族曾在光辉的原大陆共同生活。然而渡过由神与英雄们掀起的战乱年代后,迁徙到新大陆安居的人们渐渐遗忘了原大陆的辉煌。承载着原大陆记忆的碎片散布世界各地,若是追寻着这些记忆回到故乡,或许将会揭开战争的秘密与众神的真相。
  • 再一次追爱

    再一次追爱

    她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爱,爱着一个一心想要她死的人。他和他是亲兄弟,却爱上了同一个女人。何笑依为了许诺什么都愿意做,却被伤了一辈子。顾澈,顾家二少,深爱着她却不愿与哥哥争夺。顾叶,顾家大少,光明磊落的追何笑依,宁愿放弃所以也要跟何笑依在一起。也就是这两个傻男人爱着一个傻女人,而这个傻女人却深陷错爱不能自拔。直到后来,她明白了,明白了一切都是个错误。何笑依不再软弱,罪恶的种子开始发芽,世界第一复仇就此展开,痴心女神开始了疯狂杀戮.......
  • 姻缘山

    姻缘山

    【现代穿越言情】家族世代经营的一份神秘职业终结在猝死的奶奶手中后,陆心俞按照奶奶遗愿,带着一样具有神秘力量的东西前往高原古镇迦绒,尘封已久的往事随着她的旅程被再次揭开……名门隐婚,疯狂报复,畅销作家,她都是主角。情深不寿,职业高手,深情暗涌,是他的标签。在迦绒,他意外邂逅“爱已做完,珍重不见”的她,二人各自隐藏身份,不做不相识,殊途同归的彼此就此结下一段奇缘。姻缘山下,她问他:跟我求婚,别以为死过几次的人就不在乎那个了,快!他答她:要我求婚,难道你的猪脑子忘了,我跟人求婚的话就会死掉吗,笨!咫尺之爱,远若天涯……时光与命运都不容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