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0600000010

第10章 句子(1)

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可分成主语(以“=”表示)、谓语(以“—”表示)、宾语(以“~”表示)、定语(以“”表示)、状语(以“[]”表示)补语(以“〈〉”表示)等几种成分。此外还有独立成分(以“△”表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和宾语。

1.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1) 中国人民志气高。

(2)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 去北大荒的就是他。

(4)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常做主语的有:名词、代词、数量词、联合词组、“的”字结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动词、形容词也可做主语。

2.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1) 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 树叶黄了。

(3) 小王今年十六岁。

(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 明天星期日。

(6) 什么书他都看。

经常做谓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及由它们组成的联合词组。名词、数量词组、主谓词组也可做谓语。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后边的名词、代词等组成动宾词组做谓语。名词做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

3. 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1) 什么叫信息?

(2) 门口围观一群看热闹的。

(3)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能做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做宾语。最常见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4. 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除了副词外,实词和词组一般都可以做定语。

5. 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1) 他[已经]走了。

(2) 咱们[北京]见。

(3)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做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一般名词不做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做状语,介词短语常做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做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1)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 他生〈于1918年〉。

(4) 他坐〈在桌子旁〉。

(5)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能做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

7. 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 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 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

(1) 先生自己也要书。

(2)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句子类别

单句

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句子根据其用途和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句终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句终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感叹句是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感情,句终在书面上用感叹号表示。祈使句是要求别人一件事,句终在书面上的点号,如语气是委婉的请求,可用句号;如是明确的要求,可用问号;如是强硬的命令或禁止,可用感叹号。

特殊单句

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

(1) 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做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A.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B.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C.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

(2) 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还被动者,接受动作。如:A.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B. 小鸟被他们吓跑了。

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

(3) 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如:A. 他上街买书去了。

B. 他拿了东西走了。

C. 他们正下河游泳呢。

D. 小李今天坐电车回家。

(4) 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等。有些还用“有”。如:A. 我请周恩来同志来解释。

B.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C. 蔚蓝的天空中正有一群大雁飞过。

复句

一、 复句类型

(一) 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十种类型:1.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如:(1)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2) 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3)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 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如:(1)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2)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3) 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如:(1)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2)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3)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 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如:(1) 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2) 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造假呀!

(3) 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 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如:(1) 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2)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3) 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 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如:(1) 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2) 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3)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 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两种类型。说明因果是指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如:(1)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2) 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3) 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4) 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 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如:(1) 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2) 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3) 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4) 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 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1)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2)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 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如:(1)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2) 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3) 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二、 多重复句及分析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用“‖”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句群

句群是由句子组合而成的。它是汉语里最大的语言使用单位。组成句群的句子在语义上前后衔接连贯,从几个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中心语义。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方式基本和复句相同。

辨析病句

病句类型: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啰唆、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

一、 词语错用

(一) 词性误用

1. 名词误用

例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2. 动词误用

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感人”)

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3. 形容词误用

例1: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例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4. 数量词误用

例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两”)。

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两”)

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

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例7:他那身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5. 代词指代不明

同类推荐
  • 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疑案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疑案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才会越大。
  • 侵权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为基础,结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侵权行为法的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采用全新的侵权责任法体系。全书共分十八章,分别阐释侵权责任法导论、侵权责任构成、侵权责任形态、侵权损害赔偿和侵权责任类型。全书理论体系严谨,观点明确,逻辑性强,阐释法理结合实际案例,力图深入浅出,代表了我国侵权责任法研究的学科前沿和教学研究水平。
热门推荐
  • 中外教育经典故事

    中外教育经典故事

    本书用各种形式的教育故事讲述一些很明白的道理,引导人们用智慧的手段促进孩子的成长。这些故事或来自国外的或来自一线教学的实践,对于教育类人群均具有启发性。
  • 华西列夫斯基

    华西列夫斯基

    本书分热血男儿、展露才干、红军高参、智勇双全、威震四方5部分介绍了华西列夫斯基的一生。
  • 伏魔小道士

    伏魔小道士

    庄周梦蝶,引出一段真真假假或梦或真的梦幻;冥币惊魂,带来一次疯疯癫癫或喜或悲的恐怖;诡异旅程,掀开一场神神秘秘或惊或忧的诡异;正宗僵尸、老林轶事、阴森医院、巧遇头七、午夜乱坟岗、狗灵怨气……跟我来,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体验。神秘莫测,玄秘诡异,尽在伏魔道长的《伏魔小道士》,你准备好了吗?
  • 武道圣尊

    武道圣尊

    烈炎神君被人算计,借助偶得异宝转世重生,重新崛起,踏六合,扫八荒,破九宵,凭借大毅力终于杀回龙梵界,报仇血恨,最终成为一方神王,登得武道巅峰!
  • 这个杀手不正经

    这个杀手不正经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有着妇产科硕士学位和杀手双重身份的范添添在一次事故中穿越到乾朝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身上,范添添偶然间捡到一个昏迷不醒的少年,后来发现他竟然是被乾皇谋朝篡位杀了双亲的前大雍朝太子赵骁。两个孤苦无依的少年,从此在乱世中求生存。几年的时间,范添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见识,不仅为赵骁挣下巨额的财富、更为赵骁训练出一支被人闻之色变的“影子”暗卫队和一个叫做“十三香”的遍布全国的情报网络。朝代更迭,各地政权佣兵自重,范添添同赵骁带领手下占领汉中,揭竿起义,打出复国的大旗。五年时间,数十场征战,赵骁从一个舞勺之年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霸道的王者,而范添添却始终是他心中最在意也是最重要的人。
  • 我的晨青梅我的辰竹马

    我的晨青梅我的辰竹马

    林晨,林辰。都是linchen却性别不同,外貌不同,性格不同,人缘不同,各种不同。但两人却是一起长大,比谁都了解彼此......当二人因为长大分道扬镳后又再次重逢,埋藏在心底的那份情系再次放大。或许有一种人,上帝一早就安排在你的身边,让她来折磨你,她就是你的克星。
  • 两晋演义

    两晋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心理司马

    心理司马

    年轻时他心存理想,却在乱世中屡遭险境;从曹操、曹丕到曹叡,他辅佐曹氏三代,渐渐摸索出权力之道;逆境中坚忍不发,出手时残忍无情,他是用兵和政治的绝顶高手--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大赢家,但他为生存而孤独挣扎的曲折心路又有谁知道?
  • 童谣与儿童发展

    童谣与儿童发展

    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至三章为整体论,对浙江童谣的辑录历史及总体特征作了简要梳理,对童谣的概念从四个维度──童谣与儿歌、童谣与童谣文本、古代童谣、创作童谣进行界说,对童谣的整体特性──游戏性、随意性、音乐性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二部分四至六章为本体论,从内容分类、结构形态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展开,把内容分为语音、语义和肢体游戏三类,结构形态依次从词性、句式、章法分述,表现形式从童谣文本和肢体游戏两个维度进行解析;第三部分七至十章为功能论,分别从童谣对儿童语言、认知、生理和社会性发展四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作了学理探索;第四部分为应用论,分为亲子、伙伴、师生三类活动。
  • 清朝回忆录之似水流年

    清朝回忆录之似水流年

    梦清坐在马车里,掀起车帘,看着满目的秋风萧瑟,不发一言。一次入梦,竟然来到了大清,一次阴差阳错,她竟然顶替了年氏嫁入了雍和宫。皇上的细作,乱党的眼线,年羹尧的妹妹,谢府的千金,多重身份,却哪一个都不是真正的她,一切都仿佛这是一场渐渐乏味的凶险旅程,她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有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明白,隔着千山万水迢迢万里,遥远的不是距离,而是他不肯上前靠近那个注定让他愧疚了一生的人。究竟这紫禁城是全天下最华丽最奢侈的宫殿,还是一个葬送他们的坟墓。世事难料,谁会想到,一切会发生的那么突然,让年梦清来不及想清楚一些事。她回忆起刚来这里的兴奋好奇无知,而如今却是满眼的苍凉,无关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