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0200000023

第23章 历代墨学述评(3)

至孙氏之对于墨子学说,亦颇有持平之论。其自序云:“身丁战国之初,感悕于犷暴淫侈之政。故其言谆复深切,务陈古以剀今,亦喜称道诗书,及孔子所不修《百国春秋》;唯于礼则右夏左周,欲变文而反之质;乐则竞屏绝之;此其与儒家四术六艺必不合者耳。至其接世务为和同,而自处绝艰苦;持之太过,或流于偏激,而非儒尤为苝盭,然周季道术分裂,诸子舛驰;苟卿为齐鲁大师,而其书《非十二字篇》,于游夏孟子诸大贤,皆深相排笮。洙泗龂龂,儒家已然;儒墨异方,跬武千里,其相非宁足异乎?综览厥书,释其纰,甄其纯实可取者,盖十之六七;其用心笃厚,勇于振世救敝,殆非韩吕诸子之伦比也。”

稍后于孙氏而研究墨学者,有章炳麟,梁启超。章氏精训诂及佛乘,故所言多独到之处。惟无专书,略见于《国故》、《论衡》原名篇而已。如云:“《墨经》曰:‘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说》曰:‘智者若疟病之之于疟也,自注:上之宇训者。智以目见,而目以火见,而火不见,惟以五路知,久,不当以目见,若以火’,此谓疟不自知,病疟者知之;火不自见,用火者见之;是受想之始也。受想不能无五路,及其形谢,识笼其象,而思能造作。见无待于天官,天官之用亦若火矣。五路者若浮屠所谓九缘:一曰空缘,二曰明缘,三曰根缘,四曰境缘,五曰作意缘,六曰分别缘,七曰染浄依,八曰根本依,九曰种子依。自作意而下,诸夏之学者不亟辩,汎号曰智。目之见,必有空明根境与智;耳不资明;鼻身不资空;独目为具五路。既见物已,虽越百旬,其像在;于是取之,谓之独影。独影者知声不缘耳,知形不缘目,故曰不当。不当者不直也。是故赖名。曩令所受者逝,其想亦逝,即无所仰于名矣。此名所以存也。”

其解说颇精,大氐类此。

然自毕氏以来,为墨学者或整理全书,或书中之一部分;虽各有精审之处,然大氐皆训故章句之学;而于墨子之学说,评论者不过千百言之叙文,略见己意而已,言墨子之非者,固自有其卓识;而言墨子之是者,亦多游移于孟墨之间;未有大声疾呼,提倡墨子学说者也。有之,自梁启超始。其于清末撰《新民业报》时,会作《墨学微》。其发端叙论云:“新民子曰:今举中国皆杨也。有儒其言而杨其行者;有杨其言而杨其行者;甚有墨其言而杨其行者;亦有不知儒,不知杨,不知墨,而杨其行于无意识之间者。鸣呼!杨学遂亡中国!杨学遂亡中国!今欲救之,厥惟学墨;惟无学别墨,而学真墨;作《子墨子学说》。”

以墨学为救国之学说,虽似言人所未言,然俞樾于序孙氏《闲诂》云:“嗟乎!今天下一大战国也!以孟子反本一言为主;而以墨子之书辅之,倘亦足以安内而攘外乎?”

则俞氏早已见及此。唯俞氏之说,似偏于战守之具‘而梁氏则大倡其学说耳。梁氏书第一章《墨子宗教思想》,第二章《墨子之实利主义》,第三章《墨子兼爱主义》,言论颇为清晰。胡适谓其能引起多数人对于墨学之新兴趣,其言良是。梁氏至民国十年,复刊行其《墨子学案》,盖为清华学校演讲而作者。其书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墨子之根本观念》,第三章《墨子之实利主义及其经济学说》,第四章《墨子之宗教思想》,第五章《墨子之新社会组织法》,第六章《实行的墨家》,第七章《墨家之论理学及其他科学》,第八章《结论》并附有《墨者及墨学别派》,《墨子年代考》。梁氏自序谓与《墨学微》,全异其内容去。

梁氏又别有《墨经校释》,刊布于民国十一年。其书一《自序》,二《凡例》,三《余记》,四《正文》,五《旁行原本》,六《经上之上经说上之上》,七《经上之下经说上之下》,八《经下之上经说下之上》,九《经下之下经说下之下》,十《胡序》。此为张惠言后专释《墨经》之巨著。盖梁氏前二书为提倡墨子学说之论述;后一书为校释《墨子》一部分之著作。前者近于义理之学;后者近于考据之学也。兹将梁书分别论之。先略举《墨学微》及《墨子学案》之一二例如下:一梁氏于《墨学微》论墨子之政术,及《墨子学案》论墨子之新社会组织法,均引墨子《尚同·上篇》选立天子之说,以为与卢梭《民约》绝相类;谓选立为人民选择而立。其《墨学微》云:“其谓明乎天下之乱生于无正长。故选择贤圣立为天子,要从事乎一同。谁明之?民明之。谁选择之?民选择之。谁立之?谁使之?民立之,民使之也。然则墨子谓国家为民意所公建,其论甚明。中国前此学者言国家所以成立,多数主张神权起源说,家族起源说;惟墨子以为纯由公民意所造成,此其根本的理想与百家说最违异者也。”

其《墨子学案》且举墨子建立巨子之法,以为例证;而不知此乃大谬特谬。孟胜之传巨子,全为个人之传授;不足以明其为民选,适足证其为独断也。余以谓墨子之所谓选立者,乃言天之选立,非谓由人民选立也。举证如下:甲,《墨子·尚同·上篇》云:“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母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相劳,腐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此段诸“选立”字,且置其选立天子之说而不论;而论其他之选立三公,立诸侯国君,选立正长;果为谁之选立乎?其云:“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云:“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又云:“诸侯国君既以立,以其力为未足”云云;此诸所谓“以为”者,天子三公以为也,诸侯国君以为也。其文义甚明。然则下文接言“选立”,乃天子选立三公;天子三公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选立正长;甚明。此皆由尊立卑,则墨子之意,以选立天子归之于天,可知。

乙,《墨子·天志·上篇》云:“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士正之;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将军大夫政之;将军大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为政,有三公诸侯政之;三公诸侯竭力听治,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政之;天子为政于三公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为政于天子,天下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此文云:“有天政之”,云“天之为政于天子”,是明以天为天子之上司。而此文所云,亦皆为以尊政卑,与《尚同·上篇》所云以尊选卑者,文同一例。则彼虽不明言天选立天子;而以此文例之,则墨子之意,固以天选立天子,甚明也。

丙,《尚同·下篇》云:“此皆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是以厚者有关,而薄者有争。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孙诒让云:上“天下”二字,疑当作“天。”柱按:孙说是也。然则,此岂非墨子以选立归之天之塙证乎?又《尚贤中篇》云: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所以得其赏何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后从而利之;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尚尊天事鬼,爱利万民;是故天鬼赏之,立为天子,以为民父母。’此则明明言天鬼立天子矣。尚可谓之民选邪?尚可谓为无神权说邪?

丁,《尚同·上篇》既云:“一人一义、二人二义,十人十义”,倘选立者为人民,则一人选一人,二人选二人,十人选十人,安能选出一人,立以为天子者乎?

要之,墨子此论,假令以为民选天子,则亦决非初民政治所能,有违事实;如以为天选,亦远不及柳子厚封建论为有合于理;梁氏于此等处,均未阐发,不免多阿所好之言。

一,梁氏《墨子学案》第三章 论墨子之实利主义,及其经济学说有一段云:“我想现在俄国劳农政府治下的经济组织,很有几分实行墨子的理想。内中最可注意的两件事:第一件,他们的衣食住,都由政府干涉:任凭你很多钱,要奢侈也奢不来;墨子的节用主义,真做到彻底了。第二件,强迫劳作,丝毫不肯放松;很合墨子‘财不足则反诸时’的道理。虽然不必‘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但比诸从前工党专想减少工作时刻,却是强多了。墨子说:‘安有善而不可用者。’看劳农政府居然能彀实现,益可信墨子不是幻想家了。”

依梁氏此说,则墨子直二千年以前劳农政府之先达矣。然梁氏谓“墨子的节用主义,真做到彻底了”‘语,考墨子之《节用·中篇》所言“圣王制为节用之法”云云,下文皆继之曰“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此皆与民对言,则其法为专对在位者而言可知。且云,“圣王弗为”,而不云圣王禁民不为;所称者亦为古圣王,则古圣固未有绝对干涉人民衣食住之事者,则墨子此言,亦必非如梁氏所说,都由政府干涉可知。然墨子“尚同一义”,则节用之义,亦必欲强天下之同;是梁氏之言,似亦未为大过;唯言墨子之于衣食住,尽主由政府干涉,则终属臆测,而无显证耳。

至梁氏又谓“遍查《墨子》书中并没有一个字说君位要世袭”云云,尤为不然。考《天志·上篇》云:“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故天意曰:此之柱按之通知。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故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业万世子孙。”以业万世子孙为善,非赞成君主世袭而何?梁氏于是乎疏矣。

要之,近人之事,颇似商贾趋时,好以外国学说,皮传古书;往时人喜谈卢梭,故以卢梭说传会之;今人喜谈劳农政府等,故又以劳农政府等传会之。此乃近世学者之长技也。其学术之能耸动听闻者在此,其短处亦正在于此。

至于《墨经校释》,长在文字明晰,能引人入胜;依鲁胜之例,引说入经,各附其章;又以校与释分而为二;均极便学者研究。至其疏失,亦可得而言。

一、拘守《经说》必牒举经文首一字以为标题之说。故多妄加妄减。而不知《经》说固多牒经文首字为题,而亦有牒举两字者,有首句《说》与《经》文有同字而遂不举者;不必拘守一律,以削趾就履也。此条胡适已论之。

二、本前人之说而不出前人之名。如《经》上云:“勇志之所以敢也。”《经说》云:“勇以其敢于是也命之;不以其不敢于是也害之。”张惠言云:“人有敢亦有不敢;就其敢于此者,则命之‘勇’矣。”孙诒让云:“‘名’犹‘命’也,言因敢得‘勇’名。”而梁氏则云:“‘命’犹‘名’也。言因敢得‘勇’名。人有敢,亦有不敢;就其敢于此即命曰‘勇’;虽不敢于彼,仍不害其为‘勇’也”,其说全本张孙。又句下校释之语,亦多此类。如《经说》下云:‘极胜重也’,孙注云:“《说文·木部》云:‘极栋也。’屋栋为横木,引申之凡横木通谓极。”《梁》注云:“《说文》云:‘极栋也。’屋栋为横木,引申之凡横木通谓之极。”梁氏此注亦全本孙氏。如是之类,未免有攘美之讥。

三、援引多讹。如《经说》上云:“不若金声玉服。”梁云:“‘不若’之‘不’,孙云疑衍”,然今考孙书本云“不”疑当作“必。”而无“疑衍”之文。如《经》上云:“间虚也。”梁本改“”作“栌。”云:“‘栌’字从孙校。”然考此条孙注引王引之云:“‘’乃‘栌’之借字。”是当云从王校而不当云从孙校也。又梁氏引张惠言云:“但就虚处则谓之栌。”今考张原本作从糸之“”,不作从木之“栌”;而梁氏既改经文“”为“栌”,并改张注之“”为“栌”,误矣。凡此皆著书不小心,或削趾就履之过。

四、改字太多之病。如《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说云:“侗二人而俱见是楹也,若事君。”梁校云:“侗”疑当作“同。”“楹”字当为“相盈”二字分写之讹。“人字”涉上“人”旁而衍。“见”字涉上文“是”字形近而衍。“事君”二字不可解。是《说》文十二字,而梁氏疑改者几过半数。如此解释古书,其意虽美,恐非古人之意也。不知此文本无一误。“侗”与“同”同,犹“侒”与“安”同。墨子之意,谓当立一以为法仪。“于”依也。“之”此也。谓人人虽异而俱依此一以为法仪也。《说》云:“二人而俱见是楹”,则譬此“一”为“楹”;以此“楹”为标准,虽二人之不同,而“俱见是楹”,以是“楹”为标准则同。“若事君”者,谓若万民之事君,而志无不同也。举“二人”为言,即仁从二人之意,多数之称也。此即《法仪》、《尚同》、《天志》之恉,不须改字而本文自通。

同类推荐
  • 国语

    国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晶武时代

    晶武时代

    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赵凌融合了一块神秘的灵晶,成为御灵使,走进了强者横行,能量肆虐的星界...
  • 恐怖之眼

    恐怖之眼

    废材男高中生梁生在高考落榜后,一直碌碌无为,整天宅在家里,直到一天在论坛上收到的一条消息改变了他的命运......
  • 格斗系恶魔

    格斗系恶魔

    在离地球十分遥远的宇宙中……火,水,电,植物,冰,格斗,毒,大地,飞行,超能,虫,岩石,幽冥,龙,恶魔,钢,有这样总共十六个星系,每个星系上都有一棵生命之树,会结出那一系的异能果实……一个来自幽冥系的阴谋,大量各系的异能果实降落到地球上,七大陆离奇聚拢合一……看似不起眼的仅存的最后一枚恶魔系果实夹杂其中……一个世上唯一服用了不同系两种果实而活下来的人……
  • 只做你的守护星

    只做你的守护星

    当她们魂穿至w星球,遇见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口中寻找之人又是谁?为什么不能相爱?当一切谜团浮出水面,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黑暗笼罩整个宇宙,他们能唤醒行星女神,守护住宇宙吗?
  • 匪宋

    匪宋

    我叫宋疆,不是宋江!疆者,界也!非江之流动之物。早就看宋江那小子不爽,到手的江山却要送掉!既然有幸穿越到北宋,大家看我带领小弟们大杀四方!三妻四妾本就是男人的梦想,留下谁好呢?是潘金莲?是白秀英?你说要我留下扈三娘?再说吧,反正老子的格言就是:只有错过,绝无放过!漂亮MM们,哥哥来了!本书书友讨论群:60114066另外,介绍一本朋友完本的书和它的续集,《烽烟三国录》和《烽烟三国录之群雄逐鹿》,喜欢YY三国的书友可以去看看……
  • 绝密组织护宝战

    绝密组织护宝战

    这是一部描写中国最绝密的民间组织“梅花会”守护巨额民族宝藏的传奇故事,突出地展示了以李德龙为首的梅花会人为保护民族宝藏、实现中国梦,誓死与军阀势力、土匪、地痞、国民党特务、日伪军、76号特务、青帮流氓、不法分子等作生死斗争的艰难历程……
  • 一瓢医案

    一瓢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穿之太子妃

    清穿之太子妃

    简单的说就是穿越太子妃努力培养丈夫,生孩子逗包子的故事!她在一次行动为救人而死去,穿越到了清朝,成为太子妃瓜尔佳氏,她表示压力甚大!成为太子妃好处没有,每天过的比原来还忙还累!上要讨好公公婆婆们,家里要斗丈夫斗小妾逗包子,出门要斗弟弟斗弟媳斗侄儿侄女,岂是一个忙字能诠释的?为了不让丈夫再被废,为了不让自己跟孩子们成为悲剧,势必要培养她家太子爷成为明君!
  • 古梦剑觞

    古梦剑觞

    相传5000多年前,女娲为了治理西天裂痕,拯救人间的困苦人民,治理洪水,寻遍三界,找到了五行之石补天,补天之石坠落三界,经天雨之洗礼,地风之沐浴,成就五样神器。神器散落人间,后由女娲族,天阳族,赤月族,万灵族,噬魔族寻得下落,世代守护,不得有半点差错。相传,得五神器者,将统领三界,呼风唤雨,无人与之匹敌,世间将永无宁静之日。噬魔族因机缘巧合得一神器,从此便开始夺取其余四样神器。因多次失败,便盗得天雨,洪水肆意,民不聊生,其余四神器与四大族落杳无音讯。
  • 星间丑角

    星间丑角

    我是小丑一笑看星宇风云我是小丑一毁灭苍穹吾敌我是小丑一欢乐充天塞地我是小丑一所有爱我的、我爱的你一人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