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8400000005

第5章 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2)

我们通过对于世界国际大都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首尔文化建设的扫描与分析,可以看到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某些趋势与特点,梳理与总结这种趋势和特点,对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中研究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定位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趋势与特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注重在分析传承城市的历史传统中,确立城市文化发展的坐标。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构成了它独特的文化传统,世界大都市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都分析该城市的历史传统,巴黎注重其文化艺术的巨大影响,伦敦注重城市文化资源的传承,东京注重继承传统艺术与传统工艺,首尔注重把传统做成时尚。不同城市在对于不同文化历史的梳理中,强调文化传承中的拓展,从而确立城市文化发展的坐标。

2注重在研究把握城市的文化个性中,确定城市文化建设的定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城市的文化建设与定位、研究、确立该城市的文化个性有关,缺乏文化个性的城市将得不到长足的发展与世界的重视。在世界大都市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大多将把握城市的个性置于重要地位,在分析研究该都市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考虑该都市的文化个性,如纽约注重移民性都市多元文化的个性,巴黎注重艺术之都、时尚之都的个性,伦敦注重在其历史文化的传统中建设世界文化之都的个性,东京注重在回眸历史中建设创造性的文化都市的个性,首尔注重打造世界设计之都的个性,这些国际大都市都在研究、把握其都市的文化个性中,确定该都市文化建设的定位。

3注重在与国际大都市的参照比较中,思考城市文化发展的未来。国际都市的文化发展与建设必须有一个世界性的参照比较,将一个都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放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放在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对照中,以前瞻性的眼光与思维考虑该都市文化的坐标与定位,以比较远大的眼光思考都市文化发展的未来,而不是以一种短视的自我满足的姿态思考都市文化的发展。伦敦在决定文化发展时注重保证文化有助于维持伦敦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东京在思考文化发展时强调完善和强化面向世界的文化创造与辐射功能,首尔市的文化规划立足于“超越大韩民国的中心,我们将站在世界的中心”。在都市文化的建设与定位中,必须有世界眼光、前瞻意识。

通过对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状况的分析,研究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新趋势新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文化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的差距,有利于研究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定位等。

二、全球化视野中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与定位我们梳理分析了国际大都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首尔的文化建设,可在此基础上思考上海文化的发展坐标与定位问题。在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趋势中,我们同样要在传承城市的历史传统中,把握城市的文化个性中,在与国际大都市的参照比较中,来思考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与定位。

(一)上海城市的历史传统

上海面对浩瀚的大海、背靠长江三角洲平原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使其在近代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滬”,简化作“沪”。小渔村的上海浦,至南宋咸淳三年(1267)正式设置了上海镇,至元二十八年(1291)设立了上海县,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上海正式设立了江海关,雍正年间上海逐渐成为苏州、松江、太仓三个地区的行政中心。清嘉庆的《上海县志》载:“上海为华亭所分县,大海滨其东,吴淞绕其北,黄浦环其西南,闽、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远及西洋暹罗之舟,岁亦间至。地大物博,号称繁剧,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虽然上海为东南之都会已得到了认可,但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作为对外贸易港口,上海远远落后于广州、厦门、宁波等城市。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宣布上海于11月17日正式开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给上海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在外来文化、外来经济的作用下,上海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移民城市,成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的商品集散地,上海文化也在都市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诸多因素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海是一个港埠城市,决定了上海城市的开放性。上海因港而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海禁开放后,航运业得到蓬勃发展,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五条较稳定的航线。上海开埠以后,上海港正式对外开放,至19世纪末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航运基地,国内航线直通南北各个港口,远洋航线可抵达北美、欧洲、澳洲及东南亚各地。至1931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1398万吨,进出口船舶吨位名列世界第七位。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这决定了上海文化的多元性。上海开埠前,人口仅54万见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开埠以后移民大量进入上海,至20世纪初上海人口已突破100万,1915年超过200万,1942年增加到近400万,1949年解放前夕的上海市的人口已达到546万。上海人口增加主要是由于外来移民,据统计1946年和1949年上海的非本地籍人口分别占总人口79%和85%,有400余万人是移民或移民后裔。

上海是一个商业城市,决定了上海城市的商业性。上海开埠后,在租界的不断发展中,上海的商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至19世纪末上海南京路就成为远东最大、最有名的商业购物中心,英国人经营的泰兴、福利、惠罗、汇司成为颇有名声的四家百货公司,20世纪初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先后创建,成为民族商业的代表。“1936年,上海的金融资本达3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7%,外国、本国银行云集的江西路被人们称作‘亚洲的华尔街’。上海的证券、内汇、外汇、黄金等市场的发达程度,不亚于日本的东京、大阪,这使上海不仅具有全国的金融中心和枢纽资格,而且也成为远东的金融中心之一。”

(二)上海城市的文化个性

作为港埠城市、移民城市、商业城市,上海逐渐形成了其城市的文化个性:作为港埠城市,其具有开放的特性;作为移民城市,其具有多元的特色;作为商业城市,其具有商业化的特点,形成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海纳百川、多元并存、经济发达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中西合璧、追求创新,兼容并包、多元交融,商业气息、追求实利,在良莠并存中逐渐形成了上海文化的传统,以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度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户口制度改变了上海移民城市的特性,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中,上海作为文化大都市的优势逐渐弱化。改革开放以后,上海逐渐恢复了开放性都市的特点,在被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后,上海的文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

在世界国际都市的文化发展定位中,既注重历史传承,也注重城市个性,更注重国际视野,巴黎的艺术之都时尚之都、东京的创造性的文化都市、首尔的世界设计之都等的定位都建筑于这些视阈中。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提出了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理念;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强调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凸现古都风貌,开发历史文化特色资源,把南京打造为国际性文化名城;杭州作为文化名城,强调要打造亲水型宜居城市;无锡作为江南名城,提出建设“太湖明珠·中国无锡”,规划推进工商名城、设计名城、山水名城、休闲名城和文化名城五大城市品牌建设。

表12五城市人口GDP统计表

城市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07年人均GDP达到(元)

北京16807.81633(2007年)9006.246878

南京6597741.3(2007年)327544058

杭州19596786.2(2007年)4103.8957746

无锡4787.61677.3(2007年)385871589

上海59101858(2007年)12001.1652889

通过如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上海地区年生产总值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年人均GDP却不如无锡、杭州,从中可以见出上海在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

上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将城市定位置于经济的视野,从“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198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1991年),到“远东地区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和国际化城市”(1992年)、“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和国际经济中心城市”(1996年)。21世纪以来,将上海定位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城市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01年)。从总体上看,上海发展的定位基本上仅仅立足于经济的发展,而始终忽略了文化的建设。

上海作为港埠城市、移民城市、商业城市,形成了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商业性,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应该建筑在这些基础上。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应确定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多元创新中心、商业文化发展中心。这种定位是由上海城市的特点与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开放性的港埠都市使其具有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必然,多元性的移民都市决定其成为文化多元创新中心的必然,商业化的消费都市决定了其成为商业文化发展之都的必然。多年来,在某些意识形态、政治权力观念的左右下,上海总是难以确定其文化发展的定位,以至于阻碍了上海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三、上海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弱点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任务,并与提高国家软实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联系起来,显示出我们党的高瞻远瞩的眼光与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文化建设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一些国际大都市相比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弱点。

(一)上海缺乏更为开放宽容的文化生态

1953年,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曾在《文化进化和过程》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此后文化生态学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基本取向为考察研究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延伸为对于文化建设与发展现状、趋势的探究。20世纪30年代,上海具有十分开放宽容的文化生态,吸引了诸多文化人士汇聚上海,形成了上海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无论是电影、戏剧,还是文学出版、商业贸易等,都形成了上海历史上的巅峰期。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的制定,改变了上海移民城市的特性,加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语境,形成了上海封闭局促的文化生态。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上海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逐渐恢复了城市开放的态势,但是在总体上仍然缺乏更为开放宽容的文化生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乏更为开放宽容的文化发展空间。改革开放后,上海的文化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北京、深圳等地相比较,仍然缺乏更为开放宽容的文化发展空间。诸多电影、歌唱、美术、编剧、作曲等方面的文化人,常常或南下去深圳开拓,或北上去北京发展(被称为“北漂”),许多人就在这些城市逐渐发展并走上成功之路,却很少有文化人到上海开拓发展的。与中国政治中心北京相比,上海似乎较少具有让外来文化人发展开拓的空间,是否上海对于文化空间统得过紧,管得过严?

2缺乏更为自由灵活的人才引进策略。人才的引进与流动是一个城市发展与充满活力的基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才赤字”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世界各国对于高层次精英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至2006年美国科技人才短缺67万人,英国信息技术部门每年大约就有5万个职位空缺。在引进人才方面,美国放宽移民限制,聘用外国专家,增加福利待遇,争夺国外人才等政策;英国采取瞄准全球聘用高科技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倾斜政策,大幅度提高人才工资待遇,实行人才来去自由的策略;日本采取聘请外国专家,建立海外实验室,吸引外国人才等策略。上海在人才引进方面虽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引进人才的条件、力度,还是政策、策略都有着很大的距离。

同类推荐
  • 闲话鼻烟壶(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闲话鼻烟壶(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该书展示一百年来百位散文大家的创作成就,反映出我国二十世纪散文发展的概貌和轮廓。每位作家附小传。
  •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在壮族文化与性别平等总论的观照下,从壮族婚姻家庭与性别平等、壮族经济生活与性别平等、壮族政治参与与性别平等、壮族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壮族教育文化与性别平等、壮族哲学思想与性别平等六个层面,全面而系统、有根有据地向人们展示了壮族性别平等的种种文化表达,给人们提供了性别研究的一个新样本。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宇宙疑云、文明探秘、自然异象、历史迷雾、科学谜团、艺术迷踪、军事秘闻、离奇悬案、考古传奇、名人奇事10个部分,生动剖析了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疑。虽然这些世界未解之谜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好地挑战极限、探索未来。
  •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古老的东方大国。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
热门推荐
  • 盘古战警

    盘古战警

    古开天辟地之后,盘古大神为了人间正义留下了自己的心脏,创造了拥有强大的自然之力的盘古遗族。一部YY的霸气小说!既然要Y就要Y的爽!金钱?不知道世界首富的金钱算不算多?武功?拥有世界最强的内功心法功力算不算高?异能?盘古连天都能开,你还问我异能强不强?有没有美女?没有美女我上哪Y去?什么样?自己看!别问我!反正是不少,各种各样应有尽有。
  • 踩着云的失败者

    踩着云的失败者

    无论你的出发点有多低,努力就是你的希望。
  • 花开初夏之爱的花环

    花开初夏之爱的花环

    阳光明媚的早晨,顾晓曦和顾晓晨踏入了嘉堂高中部的校门,谁知道这个不解风情的车从身边开过,溅了顾晓曦一身泥,白色的纱裙顿时成了灰色。以顾晓曦的脾气哪能受这样的委屈,于是当即拦下了那辆车。车里出来了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韩文修,他慢慢向顾晓曦走来,顾晓曦就冲韩文修大声嚷嚷。可不知,这就是她爱情故事的开始,结局是...
  • 反重生之星光易暖

    反重生之星光易暖

    重生女配甲:我不是花瓶,我是影后!重生女配乙:沐然是我的,叶暖暖滚粗!重生女配丙丁:暖暖女神,我爱你,求抱大腿~叶暖暖:该是我的,永远是我的,你们就算重生一万遍也没用!
  • 武道狂兵

    武道狂兵

    最强兵王含恨离开部队,消失八年后,强势回归都市,掀起腥风血雨!拳打富豪恶霸,脚踏门派世家!且看最强狂少如何纵横都市,书写他的江湖传奇!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一路修仙:弄个妖怪做炉鼎

    一路修仙:弄个妖怪做炉鼎

    她的魂魄被人镇压,差点烟消云散,却被云火经挟持重生到凡间云月大陆,变身废柴一枚。谪仙一样的未婚夫逼迫她退婚,她相约五年后在剑仙大陆决斗。母亲也因为替她寻找丹药,被玄兽攻击陨落,父亲有意扶持二姨娘浣娇眉为嫡母。府邸的其他姐妹更是处处陷害女主,夺去她的修炼资源,被她一一化解。女主体内莫名其妙的有了空间,重新拥有了玄气,还住了一只喜欢钻人屁股的杂毛怪物,吃完各种玄铁,还会产下丹药。女主利用这些丹药,赚取灵石,逃离家族。她竟然是千年难遇的极品炉鼎,与她合体,可以增加自己的灵力,也因为极品炉鼎的身份,被人觊觎,遭到各种追杀。
  • 萌妃倾城:王爷,请笑纳

    萌妃倾城:王爷,请笑纳

    人家穿越各种火坑都是仇人开,沙诺一穿越可稀奇了。火坑自己挖,火枪自己造,完了自个儿跳进去还全然不知道!就差没把自己卖了,再跑回来给对方数钱。没关系。没关系。姑娘天生张了张萌萌脸,大大眼睛爱撒嗲。“好孩子乖乖,有糖吃。”这是沙诺一十八年人生信奉的至理名言,没有之一。不管你是多么油盐不进的冷酷冰王爷,宫少伦,小姑奶奶这辈子跟你耗上了!“怎么样?还不承认自己爱上我了?”“咳咳,沙诺一。知道你自己在跟本王说什么吗?”“是是是。王爷在上,小女子不才,还请您笑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乾隆皇帝:夕照空山

    乾隆皇帝:夕照空山

    进入壮年时期的乾隆一改青年时期的风采。为了在文武两方面开创清王朝的辉煌盛世,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勇创大业之中。征讨大小金川的战事,屡战屡败;运往前线的军响,被抢劫一空;追捕白莲教女首领“一枝花”,一次次失利。为编纂《四库全书》征集民间善本、孤版图书,又受到士子们的抵制。再加上富察皇后病势垂危,皇七子病逝。国事家事连连受挫,乾隆仍然壮怀激烈、坚韧不拔、日夜勤政不息。
  • 超级小郎中

    超级小郎中

    这是一部职场小郎中与美女同事暧昧不断的故事。更是一部小职员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创业故事。华安从进公司开始,就受到部门总监韩姚的刁难,天天挨批,但是一次针灸救人,让他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斗流-氓、踩二代、步步升迁……且看华安太乙十三针,针针刺爽美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