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2300000005

第5章 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

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còu)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

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微,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温,在地为上,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凤伤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优。忧伤肺,喜胜优;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成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慄,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恩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胜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俛,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月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悌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元为之事,乐恬情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惧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大,浊阴归地,是放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圣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piāo)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chè)引之。

黄帝说:阴阳是天地间的普遍规律,是万事万物的纲领,万物变化的根源,生长毁灭的根本,即天地间万物万象发生、变化和消亡的原始动力所在。所以医治病患,要求得从阴阳这个根本原因上确定治法。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轻情聚于上,而成为天,阴浊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气是沉静的,阳气是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盛会生热,热到极盛会生寒;寒气凝滞能产生浊阴,热气升散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飱泄之病,浊阴之气居上过而不降,就会发生胸腹胀问之病。这就是阴阳是否正常的变化,从而造成疾病逆证和顺证的区别。

所以天地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阴浊之气下降为地。地中阴气上腾为云,天上阳气凝聚下降为雨;雨虽成于天之阳气下降,却是地中阴气所化;云虽成于地中阴气上腾,实由天上阳气熏蒸。在人体中变化也是如此,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清阳之气发泄于腠理,浊阴之气内归于五脏;清阳之气充实于四肢,阴浊之气内行于六腑。

以水人分阴阳,则水属阴,火属阳。就人体而言,功能属阳,饮食属阴。饮食滋养形体,而形体的生成又须赖气化的功能,功能是由精华析出,就是精可以化生功能。而精又是由气化而产生的,所以形体的滋养全靠饮食物,饮食物经过生化作用而产生精,再经过气化作用滋养形体。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反能损伤形体,机能活动太过,亦可以使精气耗损,精可以产生功能,但功能也可以因为饮食的不节而受损伤。味属阴,所以从下窍排出,气属阳,所以从上窍发泄。味浓厚的属纯阴,味淡薄的属阴中之阳;气厚的属纯阳,气薄的属于阳中之阴。味厚的有泻下作用,味淡薄的有疏通肠胃的作用;气清淡的能向外发泄,气浓郁的能助阳生热。阳气太过能使元气衰弱,阳气正常能使元气旺盛,由于过度亢奋的阳气会损害元气,而元气却依赖正常的阳气,所以过度亢盛的阳气能耗散元气,正常的阳气能增强元气。凡气味辛甘而有发散功用的,属于阳,气味酸苦而有涌吐下泄作用的,属于阴。

阴阳在人体中相对平衡,如阴气发生偏胜,则阳气受损而为病,相反,阳气发生偏胜,则阴气耗损而为病。阳气偏胜则表现为热症,阴气偏胜则表现为寒症。寒到极点反而会表现热象,热到极点反而会表现寒象。寒邪能损伤形体,热邪能耗伤正气,正气受伤表现为疼痛,形体受伤表现为生肿胀。所以疾病表现为先痛而出现肿胀,是正气伤而后影响到形体;先肿胀而后疼痛,是形体先病而后涉及正气。风邪过盛,则形体会发生痉挛震颤;热邪过盛,则肌肉会发生红肿;燥邪过盛,则津液便会干枯;寒邪过盛,则肌肤会浮肿;湿邪过盛,则会发生语泻之症。

天地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变化,因此而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影响天地间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喜怒等情志为五极化生,过度则会伤气,寒暑外邪中伤,可以损伤形体。勃然暴怒会损伤阴气,暴喜会损伤阳气。气过上行;充满经脉,则神气浮越,脱离形体。所以喜怒不加以节制,寒暑不善于调适,生命就不能牢固。阴气盛极可以转化为阳,阳气盛极可以转化为阴。所以冬季受到寒气的侵伤,到春天易发生温病;春天受了风气的侵伤,夏季易发生给泄;夏季受了暑气的侵伤,秋天易发生疟疾;秋季受了湿气的侵伤,冬天易发生咳嗽诸症。

黄帝问:听说上古时的圣人讲求人体的形态,分辨内在的脏腑阴阳,审察经脉的分布流注,三阳脉与三阴脉交会贯通,各依不同之循行路线;经气所注的穴位各有名称,肌肉和骨骼的连属,各有其起点经脉的顺行或逆行,各有条理,天之四时阴阳消长变化有一定规律;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的互相对应关联,都有表有里。这些说法是否正确?

岐伯答:春主东方,东方应春,阳气上升而生暖风,草木生发,木气生酸味,酸味滋养肝气,肝气又能滋养筋膜,筋膜柔和则又能生发心气,肝气与目相通。阳气上升是天地万物生长的内在动力,在人是休养生气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天地生化万物的根本。大地生长变化产生五味,所以能产生一切生物;人能知道天地变化的道理,就能具有无穷智慧;宇宙间变化的神妙莫测,在天空中为风气,在地上反映为木气,在人体中相应为筋,在五脏相应为肝,在五色相应为苍,在五音相应为角,在五声相应为呼,在筋膜的动作表现为握,在七窍为目,在五味表现为酸,在五种情志中表现为怒。怒气过盛会伤肝,悲伤能够抑制忿怒;风气能损伤筋膜,燥气能够抑制风气。过食酸味能损伤肝脏,而辛味能够抑制酸味。

夏主南方,阳气旺盛而生炎热。热过甚则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又能充养脾脏,心气又通干舌。阳气旺盛在气候中为炎热,在地五行上中为人气,在人体相应为血脉,在五脏相应为心,在五色相应为赤,在五音相应为徵,在五声相应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窍相应为舌,在五味相应为苦,在情志的变动相应为喜。喜能伤心,以恐惧抑制喜悦;热气亢盛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味过多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

长夏主中央,阳气蒸阴而生湿,湿气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脏,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腴能滋养肺脏,脾气与相。阳气蒸阴在季节气候中表现为湿气,在地上五行中为土,在人体相应为肌肉,在五脏相应为脾,在五色相应为黄,在五音相应为宫,在五声相应为歌,在病变相应为叶,在窍相应为口,在五味相应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虑伤脾,以怒气抑制思虑;湿气过多能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过多能伤肌肉,酸味能抑制甘味。

秋主西方,秋天阴气收敛而生燥,燥气与金气相应生旺,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能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则又能养肾,肺气与鼻相通。阴气收敛在气候为燥气,在地上五行中为金气,在人体相应为皮毛,在五脏相应为肺,在五色相应为白,在五音相应为商,在五声相应为哭,在病变的表现为咳,在窍相应为鼻,在五味相应为辛,在情志的变动为忧。忧能伤肺,以喜抑制优;热能伤损皮毛,寒能抑制热;辛味能伤损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

冬主北方,冬天阴气旺盛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清气,肾气能滋长骨髓,骨髓充实又能养肝脏,肾气相通于耳。阴气旺盛在气候为寒气,在地上五行中为水,在人体相应为骨髓,在五脏相应为肾,在五色相应为黑,在五音相应为羽,在五声相应为呻,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在窍相应为耳,在五味相应为咸,在情志的变动力恐。恐能伤肾,思能够抑制恐;隶气过盛能伤血脉,而燥气能够平抑寒气;咸味过多能伤血脉,甘味能抑制咸味。

所以说:天地上覆下载万物,阴阳如血气与男女互为对峙;左右为阴阳运行的道路;水性寒,火性热,是阴阳的象征;用阳的相互作用,是万物生成的原始能力。所以阴阳是互根又互相为用的,阴在内,为阳的镇守;阳在外,为阴的设使。

黄帝道:阴阳法则在人有什么反映呢?

岐伯答:如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闭塞,喘促气粗;呼吸困难,身体亦为之俯俛起伏,无汗灼热,牙齿干燥,胸中烦闷,如见腹部胀满,是死症,这是属于阳性之病,所以冬天尚能支持,炎热的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过盛则身发寒而汗多,或身体常感寒冷,不时战栗发寒,甚至手足厥逆,如见手足厥逆而伴有腹部胀满的,也是死症,这是属于阴性的病,所以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互相胜负变化所反映的病态。

黄帝问:怎样调援体内的阴阳呢?

岐伯说:能够懂得七损八益的道理,那么人体的阴阳就可以调援,若不懂这些道理,便会发生早衰现象。人年到四十,阴气已经自然衰减一半,其起居动作,亦渐渐衰退;到五十岁,身体觉得沉重,耳目也不够聪明;到六十岁,阴气萎弱,肾气大衰,九窍功能减退,出现下虚上实,鼻涕眼泪不能约束。因此说懂得七损八益调摄的人身体就强健,不懂调摄的人身体便容易早衰;本来是同样的身体,结果却出现了强弱不同的两种情况。懂得调摄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注意共有的健康本能;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只知道强弱的异形。不善于调摄的人,常感不足,而重视调摄的人,就常能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强健,即使已经年老,亦可以身体强壮,当然本来强壮的就更好了。所以圣人不做勉强的事情,安常处顺,有乐观愉快的志趣,常使心旷神怡,保持着清静的生活,所以能够寿命无穷,颐享天年。这是圣人养生的方法。

黄帝问道,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东方属阳,阳性向上,所以人体的精气从左升集合于上部,聚积于上部则上部聪明而下部空虚,所以使左侧耳聪目明,而手足不灵便;西方属阴,阴性向下,所以精气从右降集合于下部,集合于下部则下部强盛而上部空虚,所以右侧耳目不聪明而手足灵便。左右同样感受了令邪,在上部则身体的右侧则严重,在下部则身体的左侧则严重,这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所不能周全,而人身亦有阴阳左右之不同,所以邪气就能乘虚而居留伤人为病。所以天有精气,地有形质;天有八节之气序,地有五方的布局,因此天地是万物生长的根基。无形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归于地,所以天地的运动与静止,是由阴阳的莫测变化为纲纪,而能使万物春生、更长、秋收、冬藏,终而复始,循环不休。懂得这些道理的贤人,能把人体上部的头来比天,下部的足来比地,中部的五脏来比人事以调养身体。天的轻清之气通于肺脏,地的水谷之气通于咽嗑,风木之气通于肝,雷人之气通于心,溪谷之气通于脾,雨水之气通于肾。六经犹如河流,肠胃犹如大海,上下九窍以津液灌注之处。如以天地来比类人体的阴阳,则阳气蒸化的汗,像天地间的下雨;人身的阳气,像天地间的疾风。暴怒之气,像天的雷霆;气逆阴升,像灼热的火。所以调养身体而不遵循天地的道理,疾病势必就要发生。所以外感邪气致病因素伤害人体,疾速如暴风雨。善于治病的大夫:于邪气在皮毛的时候,就给予治疗;其次的,至邪气在肌肤才治疗;更差的,至邪气在筋脉才治疗;又其差的,至邪气在六腑才治疗;更差的,至邪气在五脏才治疗。假如病邪深入五脏,这时治愈的希望只有一半了。所以天地中的邪气,侵害了人体就能伤及五脏;饮食之寒热,就会损害人的六腑;地之湿气侵袭,会损害皮肉筋脉。所以善于运用针刺治疗的,患者病在阳,从阴分以诱导病邪外出,病在明,从阳分以诱导病邪透出;取右侧以治疗左侧的病,取左侧以治疗右侧的病;以自己的正常状态来比较患者的异常反应,以在外表的症候,了解里面的病变;并且判断阴阳亢盛或衰弱的原图,就能从细小的变化来知道病邪的所在,这样来进行治疗,就不会使病情发展到危害了。善于诊治的大夫,通过观察患者的色泽,循按脉搏,先区分病症的属阴属阳;审察五色出现部位的色泽清浊,而得知病变的部位;观察呼吸,听其发出的声音,可以得知所患的苦痛;诊察四时色脉的变化,来分析为何脏何腑发病,诊察尺肤和寸口的脉象,从它的浮沉滑涩,来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这样在诊断上就不会有差错,治疗也不会失误了。所以说:疾病初起时,可用针刺治愈;及其病邪正盛,必须等到病邪衰退再进行治疗。所以病邪的,用宣泄疏散之法驱邪外透;病邪重的,用攻下法削减之法消减病邪,然后再进一步治愈;气血衰弱的,应用补益之法治之。形体虚弱的,当以温阳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药物。如病在上的,可顺势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泻下法导邪外出;病在胸腹胀满的,可用清导疏利的泻下之法;其邪气停滞在外表,可见汤药浸清以使邪从汗泄;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怠暴的,可用接得其状,以伺机制伏之;属实症,则用消散法或泻下法。审察病的在阴在阳,以辨别疾病治疗用柔用刚,阳病应当治阴,阴病应当治阳。确定病邪在气在血,更防其血病再伤及气,气病再伤及血,所以血实的宜用泻血之法,气虚的宜用导引之法。

同类推荐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其实是“论寒伤”。若直译过来,就是“论述寒凉(对人体的)伤害”。但仅仅这样理解,就未免失之于狭隘,比较合乎于书中具体内容的综合认识应该是:“论述寒、凉、温、热等四时之气与时行疫疠之气等诸多病邪对人体所造成的各种各样的伤害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病理机转以及如何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护理预防的一部中医药学专著。”这样表述似乎有些繁琐而累赘,但这也只是对全书知识要点的一个基本概括,其中蕴涵的医药学内容还有很多很多,远不是一二句话所能说全的。好在这已经点明了本书的主题和要旨,以后阅读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需要强调的是临界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以避免复发或恶性变。恶性肿瘤常常累及全身性并伴浸润与转移,必须从整体考虑,拟订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尤其是第一次治疗的正确与否会对预后产生很大影响。
  • 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本书从中风病因、临床表现、用药、运动与康复、生活起居、心理、护理、婚育、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保健基本知识。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春季奇招抗过敏

    春季奇招抗过敏

    大家对过敏并不陌生,很多人都经历过过敏。过敏虽然似乎无时不在,但是也有高发季节,如春季。春季本是欣欣向荣、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季节。却也正因为它的欣欣向荣,容易催发过敏的发生。如何才能避免过敏,尽情享受这样美好的季节呢?本书将重点为大家讲述春季易于发生的过敏有哪些,以及如何防范和对症治疗。希望本书能对读者有帮助,并祝读者度过快乐的春天!
热门推荐
  • 剑荡七荒

    剑荡七荒

    “列千元!为了一本七绝剑谱你已经将你们整个列家搭进去了。如今还要执迷不悟吗?”“执迷不悟?你等小人竟然为我太公列开阳以性命拼来的宝物对我列家上下六十四口痛下杀手。现在竟然还要我三兄妹束手就擒?你当我们是傻子么?今天我就是玉石俱焚也不会让你们得逞!啊云!烧书!”“是,大哥!”列千元身后一个青衣少年应道。“……大哥,这书烧不坏!”“什么?竟有这等事!”“小辈,你想死么?”一个声音在列千元脑海中响起。“何人?”“吾名七绝仙人,九不悔!”………………
  • 金权博弈

    金权博弈

    本书坚持“曝光事实真相,揭示财富黑手”的原则,详细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前苏联解体及金融体系的崩溃、日本股市的崩盘、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述精彩,情节跌宕起伏。
  • 谁说女子不如郎

    谁说女子不如郎

    月玄机——人称千机公子,一代军师,算无遗策。六年前,南临国月家一门三百一十五口满门抄斩,那个我最尊敬的人的头颅被悬挂在午门之上,三代名将世家,煊赫天下,却落得如此下场!掠尽红尘,我月玄机发誓,“伤我心者,弃我去者,毁我家者——我必以血还之!”
  • 冥婚撩人

    冥婚撩人

    被好友拉着去山林探险,没想到摔了个跟头竟然解封了一只鬼。这只鬼不仅对我纠缠不休,还要在七月十五中元节那天娶我为妻。从此以后,曾经我一直觉得鬼谈的东西真实在我身边发生,如果不是他在,我早已经和他变成同类。渐渐地,我对他敞开心扉,即使他是鬼,我也想给他生孩子。直到后来……
  • 甜妻动人,霸道总裁好情深

    甜妻动人,霸道总裁好情深

    传说,权倾一世的星际集团总裁唐亦廷,不近女色,二十八岁,还是个(此处省略);传说,令人闻风丧胆的黑帝斯唐亦廷,只对一样东西过敏,居然是(自己想像)……传说这东西靠不靠谱,李沅衣并不知道,她只知道,惹上这样一个霸道的男人,除了爱上他,别无选择——*****节目中,她炮轰他为冷血杀手,他意味深长说了一句:“这么漂亮的女人,本少怎么舍得动她?”不舍得动?开玩笑,半夜爬窗找她算账的是谁?
  • 我的小人物夫君

    我的小人物夫君

    主人公梅千舞,作为天南第一世家大小姐,因为对自己婚约的不满,选择了离家出走。从此,麻烦不断上身,面对着江湖中的险恶人心、尔虞我诈,且看她如何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寻找到自己最理想的完美夫君。自建交流群《450042292》欢迎各位大人入住。
  • 嫡女解语

    嫡女解语

    大胡子淡淡看了她一眼,不回答她的话,却反问她,“这般要紧物事,我帮你取了来,你怎么谢我?”取回来一张白契,这可是有大用处的。解语笑道,“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大胡子瞪了她一会儿,大笑起来,长揖到底,“无忌谨受教。”冷静、聪慧、美丽少女V呆、萌、英俊、忠犬少男的配对。
  • 冥冥有姻

    冥冥有姻

    蜜月之旅撞见丈夫出轨,想要一探究竟却接到诡异电话。电话里传来丈夫熟悉的声音,而身边这没有温度的人又是谁?他们的脸在我眼前交织,我看见丈夫正在和别的女人抵死缠绵,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他?是谁在背后布局,是谁步步为营请君入瓮,我深陷阴谋的沼泽不可自拔!精神崩溃到极点,偏偏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是人……还是鬼……
  • 嫡女风华:盛宠帝王妃

    嫡女风华:盛宠帝王妃

    她,是浏阳城云家的嫡长女,一朝嫁作九皇妃,却莫名与夫君两相生厌。一场场匪夷所思的事情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整日不务正业、花天酒地的九皇子:他,到底在谋划着什么?
  • 重生斗帝

    重生斗帝

    帝王崩塌,王都混乱!决战巅峰的前夜,一片腥风血雨。父逝,爱离,族微,功废,人至中年,郁郁而终。烈日骄阳,孤人末路,恍如南柯一梦。徐鸣天重回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