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1100000014

第14章 当上特种兵(5)

有一天同姓兄长振玉给我说,平安中学有一位女老师是南阳老乡,待人很热情,约咱有时间去她家玩。听说这里有河南老乡,真的想马上就去见见面,但是,新兵连要求很严,平时不得外出,而作为新兵,首先要做到而且又容易做到的就是听话,所以,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服从纪律,能够请假离开住室的只有星期天。按正常惯例,星期天是写信、洗衣服的时间,而这个星期天吃过早饭,什么杂事也没心思干了,等着与振玉哥一起去平安中学。

平安中学是海东地区很有名的一所学校,它的规模和教学水平与湟中县中学不分伯仲。学校内的教师基本上全是从内地大学毕业分配过来的。

教师大姐是南阳唐河县人,四十多岁,想要一个儿子,结果接连生了五个千金,宝贝儿子不到一岁。一朵接一朵“金花”绽放,加上喜得贵子后的过度劳碌,她美丽淳厚的脸上过早地呈现出了岁月的印痕,慈祥的面容能让人一见面就能感受到质朴、亲切、和善与智慧。但从她的言行中能看出生活节奏的紧张和家庭方面的压力。

见了面后,大姐大哥满面春色满脸阳光一下子把我心里的隐忧挥扫得干干净净。她爱人边国铭老师,与大姐是同乡、同学,还同岁,如果说还有几个同,那就是同样的热情和蔼,同样的朴实可敬。他把学识和智慧刻在了脸上、染在头发上,那稳重慈祥的神态立即使人心生敬意。我们到来后,夫妻俩儿立即把正在做作业的女儿们连哄带赶地撵到门外,腾出室内仅有的沙发让我俩坐下喝着茶。大姐起身走出屋外,边老师像见到久别的兄弟一样,从生活起居到训练的日程安排,直到给家里写没写信,能不能看上书、看上报,都关心了一遍,让我们俩犹如到家,见到了自己亲人一样,心里热乎乎、暖洋洋的。

也就是有二十分钟左右吧,听到大姐在外面喊:“老边,端面条!”这时才发现大姐是去给我们做饭了。马上不好意思起来:“刚吃过早饭,还不饿哩。”大姐很不客气地说:“我知道,你们新兵连吃不饱,还吃玉米糁、豆腐渣,那么多人肯定吃不上面条,河南人不吃面条还不常饿肚子。”她看我们俩还在犹豫,就说:“吃吧!要客气以后就不要再来啦!”一番话让我心里直翻腾,眼里想流泪,也不知道再说啥合适。端到手里的面条香味扑鼻,上面的两个煎鸡蛋黄灿灿得让人一看就有食欲,可又于心不忍。两位老乡有六个未成年的儿女,家里生活一定不会宽余,我俩这样素不相识、非亲非故的小老乡哪能享受这样的厚待,可是两位老师的诚恳与热情又让人无法拒绝。那就吃吧!这碗面让人吃得感动、激动,让我对河南人的家乡观念、对家的留恋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记得是在徐排长让我陪他到同村另外三个人家里家访后,在回公社的路上,他道出了对中原农村的看法。他说:河南人不太讲究吃穿,却很注意住房。看过的几个村、进过的十来户人家,房子盖得都不错,但屋里陈设很简单,甚至很穷气,生活上也不大讲究,没有什么花样。这与他四川老家差别很大。当时我从生活困难的角度,从结婚成家要有房子的传统习惯作了解释。走出河南来到新兵连,尤其到边老师家吃过饭以后,我的看法有些变了。

历史上的河南人,被天灾、被人祸逼得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失去依靠、失去家园,饱受歧视,备受欺凌。他们一旦生活有了转机、有了改变,马上想到要改变没有家的窘境,改变下等流民的地位,千方百计,挖空心思,要盖屋垒院,组建一个自己的家。家就是命根,家就是心灵,对家有着无尽的眷恋,万般的深情,尤其那些难有机会回家的游子游民,对家里的人、家乡的人亦是不问族姓一家亲,不看长幼一家人,同舟共济,帮贫扶困,这就是河南人对“家”的理解、对“家”的感受,这就是河南人思想深处的家、心灵上的家乡人,是河南人真正的家乡观念、家乡情结。

自那以后,星期天我们俩经常去大姐家里,而且坚持尽量吃过饭再去,既免得大姐为我们做饭招待,又可以抽空帮助带带孩子、担几担水,干点小活,而且我觉得与他们接触能学习很多知识。直到几年后我提了干部,来往西宁时,先后两次去看望大姐夫妇。那是我这一辈子最早结识、最难忘的河南老乡。

现在不少人都说“青海是个好地方”,其实真正让我感到美的、认为好的是青海人。这就要从当地群众对我们这些新兵的亲切说起:平安驿人给我的印象是包容、善良、勤劳、直爽。

青海属于国家支援力度相对较大的省份,群众和集体的负担不太重。平安驿附近的海东地区是青海的粮仓,土地肥沃、物茂粮丰。我住过的第一家回民老乡,男人在外工作,妇人在家操持,膝下有两个儿子,生活比较宽余。王大嫂一天到晚总怕我们吃不饱,尤其是发现哪一餐是吃粗粮时,总是趁班长不在时悄悄把他们家的小麦面馒头拿给我们。内部规定不允许吃老乡东西,每次拒绝后她还会不断偷着送,让我们心里一直感到很过意不去。新兵连规定洗脸、刷牙一律用凉水,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隆冬时节,只能咬着牙洗洗刷刷。王大嫂每天起床后,往往先给我们烧一大壶热水悄悄倒进我们几个的脸盆里,为这事班长还严肃地批评过,可是这位大嫂好像不买班长的账。

平安驿地处湟水谷地,水美土肥,地广域阔。阳春三月,黄淮平原已是杨柳依依、麦苗争绿的温暖季节,这里才刚刚冰消雪融。春风未至,备耕已动,新兵连几次组织为当地老乡春耕,主要是送粪、撒粪、耕地。凡是这个时候,战士们到得都很齐,就连平时经常泡病号的那几个滑稽小伙儿也争着给老乡拉车挑担。那种热情积极的劲头,一方面是来自对军训的厌恶。天寒地冻,海东地区缺氧虽然不是很严重,但刺骨的寒风把人吹得浑身冰凉直打哆嗦。队列训练时枪上肩正步走,这些动作紧一点多一些都没有大问题,后来进行的卧倒、匍匐前进、射击,一趴几十分钟,手冻得不打弯,脚冻得直抽筋,那才真叫人难受。走出来给老乡干点活儿,真如山羊跳出圈,塘水冲出堰。年轻人干那么点活,小菜一碟,咋不积极参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当地老乡那份情义的回报!这应该说是很重要的一条。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新兵连的生活多姿多彩,天天有新鲜,处处有趣闻,人人有感悟。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当了兵后悔几年,不当兵后悔一生。”其实当兵有没有后悔主要在新兵连。新兵连这一关过得好,如果还有后悔那就属于个别。

1975年春季的新兵训练可以说与很多部队不一样,而且与这支部队其他任何时候的新兵训练都不一样,能亲历这种惊世骇俗的不一样,无论当时理解与不理解,事后反观应该是理解的,而且是有幸的。

这支部队历史上曾两进青海,也曾到过内蒙古,但时间都不长,而且任务不同。从20世纪60年代起,先后在四川修成昆铁路,在陕南修襄渝铁路,任务虽然艰巨繁重,却没有遇到如此艰苦的自然环境,没有承担如此特殊的任务。中央决定青藏铁路第三次上马,全部任务由铁道兵承担,而且1975年要进入施工高潮。为此,一个团就接了两千多名新兵,这样的新兵团在和平时期部队很少遇到过,当时只知道从河南南阳、信阳、许昌、开封征了不少兵,到连队后才发现从甘肃接的兵也不少,就连仅有二百多万人口的青海也接收有新兵。部队常年承担繁重的战备施工任务,每年挤时间打一次靶,很少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打眼、放炮、装砟、运料个个在行,脏活、重活、苦活、险活没人退缩。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我的思想一直处于兴奋中的阳光,满足中的灿烂。训练中苦一些我能受得了,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从懂事起就没有想过要享什么清福,训练成绩不大好很少受表扬我也能接受,自己脑子笨手脚不灵活,煤黑不能嫌雪白!自己今后多努力就行了,从来没有后悔,也没有埋怨。

新兵连常想的有两件事儿,一是能收到家里的信,二是能买两本书看看。收到的信全部是回信,能收到哪几封信自己心中有数,寄得多就收得多,没有给人家写信,就不可能有回信。买书还真不容易。以前想买书没有钱,现在有了津贴费,可以买书了,又没地方买。没有书看,没有书读是一种生活煎熬,是精神上的苦涩。徐排长的报纸,每一张我必看,这已让我占了不少便宜。到新兵连的第二个星期天,在本来就不太长的平安驿大街上找了个来回,没有看到书店门市的标牌。以后又找了两次,最后问边国铭老师才知道,供销社门市部的一边有个书柜,去看后发现全都是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和批林批孔之类的政治性书籍。曾想过请假去乐都县城买书,又怕班长不准假,心里一直有点憋得慌。

我们排里都知道我是排长的红人,平时还经常能跟着占一些便宜。最让我感动的是我能去一趟西宁市。那是过了正月十五的一个星期天,司务长要去西宁拉面粉,一位排长随车去,需要带上四个装车的。我有排长的面子,就被抽上了。要求穿棉大衣、戴皮手套。汽车跑了约一个小时,平房多了起来,但不见楼房,在我心目中城市的标志就是楼房。在平房比较密集的街上走了几分钟,解放车在一个有军人站岗的大院门口停下来。司务长去办了手续后,汽车直接开到铺有火车专用线的仓库装车。一车面粉很快装好,四个人都累得头上冒汗,手掂着皮帽子等着领导宣布“到街上转一转”的命令。谁知司务长和排长从有火炉子的办公室出来后宣布:“你们四个在门口等着,我们两个到市里办点事很快回来。”

“没有戏啦”!我本想到西宁走这一趟,啥事不办一定要到书店买两本书,这下可好,根本就不让到市内去,书店的影子也没见到。排长他们去了约有一个小时,时间不算长,而我们站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路边等人的一小时却很长很长。

返回的路上,汽车由四吨面粉压着没有来时的强颠硬簸,但坐在面粉上面却少了车厢的遮风挡寒。我们四个人没有人再说话,都在很专心、认真地品尝着青藏高原寒风的滋味。到连队车停下以后,四个人要下车,却没有马上挪动,好像整个身子冻住了一样。炊事班长看出我们是冻得手脚不灵,身体僵硬,便吆喝围过来的炊事员:

“扶一下,扶一下。”

被人扶下来后,班长没有让我们再卸车,安排一个新兵领我们到伙房每人打一份午饭。那时我还不知道有“中风”这回事儿,如果是现在,一定会紧张一阵子。因为,我回到住室吃饭时嘴不怎么听使唤,喝下去一口不太热的菜汤顺嘴角直往外流。这不是老年中风的前兆?不是!是面部神经冻麻痹了。那是我这一生中第一次认识到挨冻比挨饿更可怕,真正知道了啥叫“冷”!也就是这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破例到老乡家里讨了一碗热茶喝。那时候想到只有喝一碗热茶才能把生命的细胞激活起来!生存的欲望冲破了纪律规定的羁绊。

丰富多彩的新兵连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期末考评时我其他方面的成绩还都不错,只有打靶的成绩一般化,最后评了个连嘉奖。到部队后第一次获奖,这是很不得了的荣誉!迈出的第一步有了骄人的成绩,为这事我专门给父母和肖德河、肖石磙、魏松岳三位老师写信报了喜。事后我也想到这一定还是徐排长对我的关心。

回想这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活,我也有对不起排长的地方。那是有一次没能听他的话,而他这次说的话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是春节过后,进入队列训练的后期,我们一排的训练成绩在全连处于先进位置。有一天吃过晚饭后排长把我叫到他的住室,表扬我爱学习,有修养,军训很认真,能团结同志,然后提出给新兵团写一篇稿子。那时我傻乎乎的没有明白排长让写报道的用意。听到这个任务,我心里有点慌,怕写不好,当即回绝。徐排长很客气地说:

“那就再练练吧!”

临走时他又说:“一个小伙子,干事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

我们村四个人全部当上了特种兵。肖振玉、赵付营我们仨分在一个连。振玉哥调到师招待所后,剩下我和赵付营(右)。

依排长的文化水平,我认为这句话不是他引用哪位名人的名言,应该是他当兵十年的感悟。这句话对我印象很深、触动很大,事后我一直很懊悔。几年后我调到团政治处工作,徐排长有一次去找我玩,说笑中他夸我很争气,有前途。我当即就说:“是新兵连你那句话起了作用!”他问:“哪句话,我怎么忘了?”我说:“就是你嘱咐我,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这句话我一直没有忘。”两人当即哈哈大笑。我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3月23日上午,新兵团总结大会宣布近三个月训练任务的结束。当天下午,我们村的四个人难得聚集到了一起。话题从分配去向开始,他们三个人都觉得有徐排长对我的关心,一定能分到一个好单位,我心里自然也有那么点优越感和自信,嘴上却说:“也不一定。这仨月的苦都能吃得了,到老连队干啥也不怕。”

当时付营老兄随便说了一句:“要是叫你当炊事员,你也干?”我不假思考地应了一句:“当炊事员有啥不中!”

上帝有时也会给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开个玩笑。我们四个人随便说的一句话,两天后竟被不幸言中。

同类推荐
  • 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是作者对1978年到1987年任《光明日报》记者期间新闻业务的自我剖析。本来记者你我,大同小异,并无可记之处。但这里有两点特殊。一是,这九年正是新中国历史由低谷到复兴的一个转折期,所记的人物、事件、思想都有特殊的时代印痕,可资参考;二是,这九年作者以大报记者身份处于最基层的记者站,又是初出茅庐,深挖细采,绞尽脑汁,有一些特殊的收获。几篇作品得奖也在这一时期。这一本书原名《没有新闻的角落》,本意是一个记者在不大出新闻的地方,如何抓到新闻。该书1990年出版后,曾先后再版、重印13次,影响较大。归纳出的一些法则、警句也广为流传,如“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三点一线采访法”等。
  • 孤帆独航绕地球

    孤帆独航绕地球

    本书为作者亲历的第一位个人单独驾驶帆船成功环游地球的英雄壮举的生动记述。
  • 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

    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

    本书为“生命感悟丛书”之一,本丛书的几位作者均为《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教师,都在多家媒体开有专栏,并有散文被选作全国高考和部分省市中考作文或现代 文阅读材料。为了孩子,为了未来,让我们心手相连,筑起一道真爱长城,终有一天,天使的笑声,会扶五彩云霞里,声声传出。
  • 落日谣

    落日谣

    古马,原名蔡强。1966年5月出生于甘肃武威。南开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现为政府部门公务员。 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一等奖、《飞天》十年文学奖、2007年度人民文学奖、《诗选刊》“中国2008年度十佳诗人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 《胭脂牛角》(1994年) 《西风古马》(2003年) 《古马的诗》(2007年) 《红灯照墨》(2009年)
  • 得与失的智慧

    得与失的智慧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热门推荐
  • 彼岸遗梦

    彼岸遗梦

    这是一本有关我和我兄弟量子的书。我不是量子肚子里的蛔虫,何以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呢?只因我对他的了解甚于对自己的了解。他才会找我代写传记,才会给我一个借他来自我发挥的机会。因此,我之所写无非是自述历史。如果我有一百个心态,那就有一百个历史,如果我的心态不稳定,那历史将是一片混沌,这是很恐怖的。为着唯一而明晰的历史,我只留一个心态,其它心态的涌起都被我打下去,仅留的那个是没有意图的心态,没有意图也就不会歪曲历史事实。我以单一的心态回顾历史,走进过去,不是要重塑外在的自己,而是要强化内在心魂。
  • 白君

    白君

    主分万界,谁主沉浮。苍茫宇宙,天地独尊。唯我盖世白君!
  • 萌颜倾城再生缘

    萌颜倾城再生缘

    (新书已发【冷颜天下:倾世绝妃】)一朝穿越,初动情愫;恍然醒悟,殇心断肠,斩尽天下;殊不知心念之人就在身旁辗转轮回,立誓复仇,一念之下,倾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混沌创神

    混沌创神

    盘古开天以来,世界迎来了神话时代,上古诸神毁天灭地,大罗满地走,金仙多如狗,而今去了哪里呢?为何消失在世人面前?为何天地大劫会出现?为何如今不能修炼呢....而盘古为什么会开天?又为什么创造生命呢?追本溯源,寻找我们存在的意义与使命....主角刘道斌在现在过去与未来去找寻答案......混迹都市、校园、穿越洪荒、逆天归来、杀向未来......
  • 穿越之异世寻爱

    穿越之异世寻爱

    她是一名普通的胖子,一朝穿越,她成了文武双全的将军府大小姐。只是,老天,为什么还是胖子!谁说胖子没人爱的,她才不信,文采武功信手拈来,哼,看她如何在异世寻觅真爱,携手江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男争霸于兰斯

    都市男争霸于兰斯

    兰斯位面,一个充满着神话传说、战火纷争的高武世界!某日天降奇缘,使现代都市青年偶然间获得了往返兰斯位面的神奇能力,从此展开一场波澜壮阔的人生……
  • 射天

    射天

    "这是一个浩瀚无边的大陆。大陆的中部生长着数十亿人,人们把这里叫着中原,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情仇,就会有杀戮。"
  • 贵族总裁追爱

    贵族总裁追爱

    要说她也是迫不得已才会半路拦车请求搭顺风车的嘛。可眼前这个开着豪车、戴着墨镜、气焰嚣张的男人那是个什么表情?暗讽她是想借机钓金龟婿的狐狸精不说,还塞钱给她叫她去搭别人的车。居然当真的扔下她一个人在这鸟不拉屎的天黑的郊外走了?唉,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没同情心、没素质、自恋又嚣张的人的?历尽艰辛回到下榻酒店,看到那辆眼熟的豪车。冤家路窄呀,原来那个死男人也是住这间酒店的。哼!墨镜男你等着吧!看她不把他塞给的钱砸到他的脸上去!
  • 倾城第一恋:绝世毒女很嚣张

    倾城第一恋:绝世毒女很嚣张

    血妖,二十一世纪王牌杀手.在追杀'猎物'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穿越了,只身在异世大陆的她混得风生水起。她站在悬崖上俯视千丈深渊,纵身一跃,正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只觉腰身一紧,低头多了一双手.再偏头,对上某男温柔的笑颜。“你干嘛啊?”“你一个人死多寂寞啊,我来陪你。”“谁说我要死啊。”她抓狂,某男却只是无辜地眨了眨眼...
  • 重生之太监乱世

    重生之太监乱世

    如果猪角附身到一个淫贼身上,他的命运将何去何处......空有一身医术,却附身到淫贼身上的陆宁概叹命运的捉弄。国家和个人命运,就像历史洪流中的一叶轻舟,在汹涌澎湃的浪涛中间时起时伏。悲天悯人未必能救黎民于水火,唯为手握重权才能在起“开元盛世”,且看他如何摆脱“淫贼”身份,掌握那段历史的进程......1、自控能力差者请远离此书。2、看书不忘投票,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