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09100000002

第2章 天山第一城——哈密-杨镰

天山,是新疆的象征。作为新疆东大门、“天山第一城”,哈密的城镇、村庄、古道、牧场依天山分布。哈密是进出新疆的坦途,是传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双重通道。丝绸之路经行者走过漫无边际的苍凉戈壁,重逢桃红柳绿、人气旺盛的绿洲村镇,不禁诗情高涨。清人裴景福以“天山积雪冻初融,哈密双城夕照红。十里桃花万杨柳,中原无此好春风”的诗句,表达出对哈密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发自内心,感人至深。天山,是哈密历史文化的制高点。

杨增新要塞——“守望天山”

在新世纪,对甘肃、内蒙古、新疆交界区域做调研期间,我们有两个收获,一个是为张骞通西域的起点“渥洼池”遗址定位,另一个则是发现了东天山山麓的“杨增新要塞”。

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年了,至今一想起“杨增新要塞”的发现,仍然难以释怀,每一个细节都储存在我的记忆之中,每一个场景都不可复制。“杨增新要塞”是“东天山警备区”,是以免战乱波及新疆、绿洲牧场生灵涂炭而精心设置的“防火墙”。

通过《补过斋文牍》,我们破译出这个要塞的“密码”。要塞在新疆与甘肃交界处的明水,原始地名叫“吐火罗”(也叫“土古鲁”“兔甫卢”“吐葫芦”)。“吐火罗”,一般认为即西域古国大夏。“吐火罗语”主要流行在塔里木北缘的古国焉耆、龟兹等地。要塞扼守着进入新疆东天山的古道,是哈密沁城与伊吾下马崖古城之间结系点的替代性军事设施。要塞以“知廉耻,讲礼仪”为训令,明示尽管有充分的武装力量,睦邻友好仍是其定位的基础。

针对要塞,保存在《补过斋文牍》的杨增新密电说:

查沁城地方北连外蒙,东通安西,西近哈密,南通镇西,为防蒙第一紧要之区,若果有事之时,敌人由外蒙来哈,势必由吐葫芦以至沁城,是吐葫芦地方尤与沁城有唇齿相依之势,地势扼要。必须用土筑一高厚之营墙,其势如内地堡寨之形,方好驻兵防守,否则无险可望,无堡可凭,茫茫荒野,无论敌人大军难御,即由外蒙仅来数百人,便无法抵御,亦不能稳扎稳守以待援兵。此项应筑堡寨亟宜及早筹办。

这篇训令,于1919年12月16日发出。训令明确指出,要塞为保护天山村镇牧场而设。自辛亥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以来,内外蒙古以及甘肃、新疆重组地缘政治格局,杨增新以高屋建瓴的眼界心胸,调整了“守望天山”的战略部署。东天山北坡,山清水秀,民生富裕,民情丰厚。“吐火罗”这个地名出现在明水,是历史留下的记忆。距要塞更北的伊吾县境有“吐葫芦乡”。这些地名是“吐火罗”人越过天山从南疆向北迁徙的“足迹”。除了地名,这一过程已经消失在文献的字里行间。

“吐火罗要塞”与哈密沁城、巴里坤城、伊吾下马崖、松树塘等古遗址,都已成为哈密历史文化的里程碑。

松树塘

天山北坡的松树塘,是新疆著名的风景区。它的美,傍依天山、身处林海、仰望雪峰、面对沙山,充满了人文情怀。路经这里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的诗篇文章可以结为一本专书。诗人学者洪亮吉流放新疆伊犁,蒙冤负谴,已不抱生还家乡的期盼,但路经松树塘时写出了清诗冠冕《松树塘万松歌》。大才子纪昀(纪晓岚)从乌鲁木齐还乡途中,自巴里坤到松树塘,一直在酝酿诗情,这一路条件艰苦,半夜启程,傍午落宿,由天山做伴,抵达哈密,途中写出《乌鲁木齐杂诗》一百六十首,而纪昀流放乌鲁木齐的三年,在刚刚聚落成市的乌鲁木齐的文人之中,则以“不会写诗”(“不愿写诗”)著称。

洪亮吉《松树塘万松歌》纵情咏唱所见所感:

我疑黄河瀚海地脉通,

何以戈壁千里非青葱?

不尔地脉贡润合作天山松,

松干怪底一一直透星辰宫。

好奇狂客忽至此,

大笑一呼忘九死。

看峰前行马蹄驶,

欲到青松尽头止。

诗人通过眼前的景致,反思人生经历。洪亮吉因为直接得罪了嘉庆皇帝本人(颂扬乾隆,褒贬嘉庆),免死,流放伊犁。途中,嘉庆皇帝还曾针对洪亮吉其人,发出“不许作诗,不许饮酒”的上谕。松树塘满坡青松蕴涵的诗意,却使他看破了生死玄关。

从1968年开始,我曾在松树塘生活过四五年。刚到松树塘,听当地哈萨克族牧民说起,天山北坡的密林,有两株苍劲的古松树,世代相传是松树塘的树王。树王的特征则是树干由铁链纠缠连接在一起。这个传说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曾多次进入密林寻找身披铁链的树王,但一无所获。后来在文献中读到一则记事,说:雍正年间岳钟琪屯兵巴里坤备战,一天检阅军队时发现,满坡青松为避让即将来临的战火涂炭,排列整齐,正在整队离开天山。岳钟琪立即下令,将带头的两个树王用铁链锁在山坡,才保全了松树塘的无涯松海。清人著述中甚至说,松树塘的古松皮是一味中药,还可以制成笔架、笔山等文具,馈赠亲友。自从清代皇家驿路依天山伸展,并且以松树塘作结系点,松树塘就成了天山与哈密的象征。

宁远将军岳钟琪以及被铁链与天山连为一体的树王,寄托了人们的企盼:在天山脚下,人与环境不可分离。清人史善长以“风送涛声洗客颜”“只知松树不知山”,表达对松树塘景观的感受。

林则徐流放新疆时期,“塞外二十景”之中,有“松塘细雨”一景。冬春之际松树塘雨雪不时而至,从松树塘上下天山库舍图岭(碑岭)艰难万状,这些特点与满山青松相伴,才使松树塘名传久远,成为天山古道的代名词。

瞭墩——驿站文化区

与天山北坡巴里坤、松树塘相对应,在天山南侧有瞭墩、十三间房。自古通过哈密的交通干线(皇家驿路),就分为天山南北两条。

瞭墩、十三间房一线,更贴近古老的哈密绿洲村镇。但天山两侧的天气特点,决定了道路的选择。春天,贴近天山南侧飓风成灾。清人在路经哈密时,竟有“守风”的说法。“风摇屋似船”是生动的比喻。十三间房,当地叫作“黑风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三月,一支由西安换防到伊犁的军队,竟因风大,受阻于三个泉兵站整三天。清全盛时期,换防部队“后期”(未按日程行军),罪责谁也担当不起。至于大风刮丢了人、畜,也屡见于记载。在哈密天山两侧,人们出行存在两难选择。风季,行旅自然选择巴里坤、松树塘一线。然而,适逢风雪酷寒,瞭墩、十三间房一线成为首选。

我曾两次来到与松树塘对应的瞭墩驿站旧址。位于天山南侧的瞭墩驿站,附近没有人口密集的大村镇,在交通干线上不是大站。清人宋伯鲁以题为《瞭墩途中作》的诗篇,描写了驿站附近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在我们到来时,“瞭墩”——在唐代旧建筑基础上修葺的清代烽火台,保存基本完好。由区域标志“瞭墩”和野外原生态“左公柳”为主,这里居然有西行途中罕见的“驿站文化区”。左宗棠出师西征,曾在西行途中栽种杨柳,作为军旅的任务,为行人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便利了新疆与中原的交通。当时有一首广泛传颂的七言绝句说: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些杨柳,就名为“左公柳”。直到民国时期,河西、新疆的驿站,特别是驿站附近的村落居民,对“左公柳”尽力保护,成为一方文化景观。但由于战乱频仍、古道梗阻,至今在古道沿线原生“左公柳”消失殆尽。而瞭墩的环境适宜柳树生长,洪亮吉路经时,曾为这一带繁盛的柳树写出《瞭台三老柳行》。我们来到时,“左公柳”支撑着一片浓荫覆盖的林地,而洪亮吉目睹过的“丹井”(古坎儿井)依旧水源旺盛,使附近居民受益。

目前瞭墩,除烽火台瞻望古道,茂密古柳成行,坎儿井仍可使用,附近环绕着一组遗址:一个税卡,一座驿卒住地,一处“八大家”商业区。在不远处,还有占地数亩的水塘,水塘边上那个巨大(直径约一米三)的“磨盘”,标志着瞭墩“驿站文化区”的兴旺发达。

据我所知,这是西行长途进入新疆后仅见的“驿站文化区”遗址。对于丝绸之路,“驿站文化区”就是“驿站博物馆”。对于哈密与天山,瞭墩与松树塘共同将历史文献描写的与历史地图集绘制的丝绸之路,恢复成立体的存在。

沁城

沁城与巴里坤,是哈密伸展的两翼。早在康熙年间,为经营西域,便在沁城(塔尔那沁)与巴里坤(巴尔库尔)驻守了精锐部队,并且开始屯田。在《清实录》浩繁的卷帙里,“塔尔那沁”的秋收是一件大事,从雍正元年开始,逐年记录在册。

沁城被天山环抱,是清代在新疆境内建立的第一个支撑点,第一批聚落地、垦殖之区,也是进出西域的屏障。我第一次来到沁城是1970年,时隔四十年,2010年我们专门来到相对偏远的沁城寻访遗迹。当地居民仍然在借助城内泉水的便利,街道以及老户人家家中的器物(犁、马槽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当年精心构筑的沁城城墙,仅仅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还保留了些许,而乡镇的马路就是依据老城城墙走向来铺设的。今天的沁城是清代哈密的历史画廊,尽管城墙与古建筑已经不存在,但历史的DNA一直保存在居民的生活之中。我在城外拍了一张林带的相片,这林带形同新的“沁城之墙”。沁城乡的副乡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家族在沁城十几代了,也就是说,是最早的居民(原住民)。可惜,她的家谱毁于“文化大革命”。在她家中,我们看到不少前辈曾使用过的物件,居然有银锭和观音山庙宇遗址的地砖。随便在院落里看看,使我仿佛走进了时间黑洞:那“二牛抬杠”的铁犁,那有两个“耳朵”的巨大马槽(“耳朵”是嵌入木梆的马蹄铁,原来是拴牛马用的),都是过去与现在之间不能缺失的细节。她的家院可以视为天山第一城——哈密的地方历史博物馆。从始建城郭,沁城屯戍地的丰稔秋熟,是天山山乡的节日。创建沁城的居民,有维吾尔族、满族、汉族、蒙古族,“塔尔那沁”这个地名,应该是“种地人”(塔兰奇)之意。

今天的哈密,是欣欣向荣的都市。吐哈油田的石油、天然气,三道岭、大南湖的煤矿……是哈密与新疆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则是哈密的名片。每次来到天山第一城——哈密,人情的丰厚,对美好明天的期盼,都使我流连忘返。清晨与日落前,散步的街头是我的“课堂”。我回顾着哈密的过去,审视着哈密的今天,多姿多彩的哈密必定与开发西部齐头并进。

“天时、地利、人和”是哈密历史文化的走向。

同类推荐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海南登陆战

    海南登陆战

    广东解放后,退守海南岛的国民党10万残军在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的指挥下,企图凭借天险,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跳板。为歼灭该敌,解放海南岛,中央军委决定以第15兵团首长指挥第40、第43军,在岛上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发起海南岛战役。根据渡海作战的特点,第15兵团按照“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方针,于1950年3月组织了两批4次约1个师的兵力偷渡海南岛成功。增强了岛上人民解放军的力量。4月16日人民解放军主力实施强渡。经彻夜强渡,在岛上部队的接应下,胜利登岛,并迅速向纵深发展。
  •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论著、书信、演讲、序跋等作品中的精品,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全力展现其作品的全貌,以给读者呈现一部真实、丰富、完整的鲁迅作品。同时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编排,读来脉络清晰,方便查阅。
  • 我是60后

    我是60后

    60后,不前卫、不反叛、不颓废、不张扬。我们是渴望温情的一代,因为我们成长于只有热情没有温情的年代。我们是充满理想的一代,因为我们总是爱听英雄的故事,过早地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我们是内心保守却又渴望变化的一代,因为我们的青春,刚好赶上了祖国万花筒一般的变幻。我们是刚展开青春的羽翼就被生活的齿轮碾得粉碎的一代,我们被巨变的年代裹挟着,刚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喘口气,却发现周围大兵压境,已经是80后、90后的天下了。
  •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

    本书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热门推荐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极品小农民

    极品小农民

    美女,你们不要诱惑我……当小农民遇上清纯校花、冷艳总裁、村头春花、成熟御姐、暴力警花、傲娇小萝莉……他该如何应对?这是一个小农民得神秘泉眼,从此开启一段传奇人生的故事。
  • 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

    《现代礼仪教程》以礼仪为主线,从礼仪概述开始,分别介绍了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求职就业礼仪、职场礼仪、餐饮礼仪、演讲的礼仪、商务礼仪和国际交往礼仪,以及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礼俗。
  • 我的路人甲姑娘

    我的路人甲姑娘

    “喂,你还好吗?”“不好。”“你还爱我吗?”“爱。”“那回到我身边吧!”“好啊!”路人甲姑娘站在喧闹的街头,对我微笑着应道,她的笑容没变,还是那个味道......
  • 攻克天津

    攻克天津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仓灵录

    仓灵录

    蛮荒大陆,各族林立,杀戮征伐。一个精灵和战士的孩子,获得了父亲的太阳力,拥有着战士的技能,生存在恶灵族内部。且看这个异类如何保卫自己,征战四方。
  • 怪物们

    怪物们

    失恋少女遇到不良逗比少年,再加上一个熟女怪咖,这种组合...都市里的,怪力乱神。
  • 宝镜三昧本义

    宝镜三昧本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员工与老板

    员工与老板

    本书从理性角度阐述了人性需要的理解,在员工与老板之间构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让员工调适心态,理解老板,做自己的主人,做企业的主人,在老板的决策下,创造性地完成好各项工作,让员工与老板之间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并达成共识,创造一种“人和万事兴”的经营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全书包括理解老板,和老板风雨同舟,换位思考,共创辉煌,和谐发展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