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04900000009

第9章 在东方(1)

战争与后勤

希特勒简直被“巴巴罗萨”计划迷住了,整天埋头在地图作战室里,一有空就与他的军事专家研究进攻方案的细节。据冯·贝洛追述:“当巴尔干战役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希特勒仍在一个劲儿地询问东线部队的装备和武器情况。”

士兵们情绪如何?士气高不高?防空部队的弹药是否充足?关于这些问题——甚至完全用不着他操心的问题,希特勒总要反复问上好几遍。他的心情,一半是兴奋,一半是惴惴不安。随着进攻时间的日益临近,他的脾气也越来越急躁,滔滔不绝地说话,要么就是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有一次,戈林向一群将军大声宣称,“巴巴罗萨”的胜利将与希特勒以往的胜利相媲美的时候,希特勒抓住了他的胳膊,严肃地更正说:“戈林,这将是我们最艰巨的斗争——艰巨得很哪!”当有人问为什么希特勒再三强调“巴巴罗萨”是他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时,希特勒坦率地回答:“因为我们对苏联一无所知。它可能真是个‘泥足巨人’,但也可能截然相反。”

这话说得不错,希特勒确实不了解他的敌人。如果让我们再回到71年前,去问问那位德国元首,你知道苏联有多少个师,他们的工业和经济力量如何呢?我可以肯定,元首先生是答不上来的。他就像寓言故事里的盲人,不停地摸索着身旁的大象,可终究……他是盲人……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德国情报部门实在太不给力了。负责搜集苏联情报的军官,是一名叫做金策尔的陆军中校,他不过是一位步兵出身的门外汉,没去过苏联,更不会讲俄语。并且,他的工作不仅如此——北欧诸国、巴尔干国家、中国和日本等军队的情报都由他一手包办(后来又增添了美国)。

换言之,搜集苏联情报只不过是他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一开始,金策尔先生估计,苏联只有50至75个师。到了1941年年初,这个数字更改为120;1941年5月,在翻阅了法国和波兰等战败国的档案后,苏联师的番号骤然又变成了180个。为了掩盖情报部门的失责,哈尔德连忙安慰希特勒:“苏联军队虽在数量上超过了我们,但大可放心,德国的指挥、装备和经验是优越的……他们不过比我们多一丁点儿而已。”

希特勒肯定不放心咯。当1941年夏,近400个苏军师的番号和900万红军将士出现在德国人眼前的时候,他们方才发现,这个“泥足巨人”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当6月27日,也就是“巴巴罗萨”开始后的第5天,里宾特洛甫去“狼穴”拜见希特勒时,希特勒作了一个妙喻。他说:“我觉得自己就像传说中的一名骑手。那名骑手不知不觉地骑马过了结着冰的康士坦丁湖,可最终当他得知自己竟干了这事儿之后,却被吓死了。”希特勒笑着大声说:“假如我稍微知道一点儿红军的实力,我是绝不可能做出进攻决定的。”

如果我们要通过战胜其中之一而战胜所有敌人,那我们就必须以打败这个敌人作为战争的目标。因为在这个敌人身上,我们打击的是整个战争的核心。

——冯·克劳塞维茨

毫无疑问,希特勒谨记了克劳塞维茨的名言,也看穿了这场战争的本质——资源战争。

试问,战争拼的是什么,没错,是综合国力。打败了苏联,就等于打败了全世界。这也是希特勒不厌其烦地向他的将军们所灌输的一个观点。

然而,我们换位去思考一下,一旦希特勒迈出了“巴巴罗萨”这一步,就没了回头路。在他的面前,将会出现三个异乎寻常的敌人:

美国:号称“民主兵工厂”,它所蕴涵的后勤实力,不消说……你懂得的……

英国:老牌世界帝国,占有世界1/4的人口和33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苏联:人口仅次于中国,国土面积接近2500万平方公里。

嗯,很蛋痛,在仅仅20年后,德国又不得不再一次与全世界为敌。

眼下,希特勒所要做的,就是狠狠地打击其中一个,并期望将它一掌击毙于掌下,然后再掠夺其资源,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毫无疑问,苏联巨人一旦轰然倒塌,美国和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后一个能对德国构成威胁的“潜在盟友”,将不复存在。届时,美国将放弃卷入大战的想法,而英国也将因绝望同意与德国和谈。

这个蓝图固然十分美好。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一旦对苏战争无法按期结束、德国无法通过一个“短促的远征”击毙对手,怎么办?

这个问题,无人谈论。在这一点上,德国总参谋部似乎失去了理智。譬如,部队的冬装无人筹集;燃油只准备了45天所需(其实7月份就出现了油料短缺)。战争爆发前,OKH命令部队建立起可供“12个月作战所需的弹药储备”,但由于物资短缺,最后部队仅携带了不足3个月的弹药当量。这些问题,明摆在德国人跟前,但他们全都视而不见,把头埋进沙子里。

更令人惊异的是,即便是那些对“巴巴罗萨”持怀疑态度的将领也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应该承认,德国侵苏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无与伦比的行动。而德国高层却试图以最简陋的方式来对待它。在他们眼里,这是一场3个月就必须结束的远征,但3个月之后呢?没人知道。

所以,当这些数据摆在我们跟前的时候,方才明白,“巴巴罗萨”不愧为近代史上最大的一场豪赌。而他们的赌注,用一句话说,就是第三帝国本身。

德国的军工实力

很明显,德国军工生产无法满足军队的需求。没错,德国军队是世界一流的,但他们的后勤……直说吧,二流都算不上。

如果从纯后勤学的角度来看,德国整个军工体系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为了不偏离主题,这一点,我会在德国总体战时详细谈到)。在1941年,德国兵工厂仍然是每天一班制,他们的军工业面铺得很广,看起来十分拉风,设备也很先进。但德国的底子薄。因此无论怎么说,最后的结论是:

德国根本无法适应一场持久的消耗战。

所以,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的实力并不是人们普遍所想象的那样庞大——譬如德国空军。

我并不知道,在百度、维基百科上德国拥有5100架飞机的数据从何而来——莫非他们读的全是苏联人写的二战史?

可笑的是,直到1965年,朱可夫仍然固执地认为“德国仅在1941年就生产了11000架战斗机”(如果真是这样,我才不信朱可夫先生能安安稳稳地坐在家中写回忆录)。

实际上,德国最终参与“巴巴罗萨”的空军数量为2000架(轰炸机1160架、战斗机720架、侦察机120架),占整个帝国空军的60%。另外40%配置在西线或者用于保卫本土。

譬如,第3航空大队在法国,第5航空大队在挪威,第8、第10航空大队在巴尔干及北非。那些说德国人把整个空军都搬到东线的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莫非德国人不管自己后院了?

当然了,空军虽没全来,但装甲师基本上是到齐了。至1941年6月,德国一共拥有20个装甲师。大家应该记得,这是希特勒本人的命令——将入侵法国时的10个装甲师扩充到20个。

但此时的装甲师是不能与1940年相比的。那时,德国每个装甲师下辖有两个坦克团,而现在只有一个。换言之,这些部队名为装甲师,但实为装甲团,每个装甲团有大约150至160辆坦克。除第15装甲师在北非作战之外,最终参与“巴巴罗萨”的装甲师数量为19个,坦克3000辆,占德军总数的90%(仅在西线保留了1个装甲旅,目的是预防英国有可能的登陆)。

看得出,德国装甲师虽比一年前多出了1倍,但实际数量,仅比“镰刀闪击”时期多出了800辆。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德军已将5吨重的Ⅰ号坦克全部淘汰,装甲力量的核心改由22吨的Ⅲ号和23吨的Ⅳ号坦克充当。法国战役已经证明,Ⅳ号战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古德里安后来承认,“在战争刚开始时,我们都一致认为德国坦克比苏联坦克先进得多”。

耐人寻味的是,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还谈到了一件颇有意思的小插曲,他说,在1941年春天,一个苏联代表团来德国参观考察,德国人并不隐瞒什么,直接把Ⅳ号坦克开到苏联人跟前炫耀。然而苏联人脸上却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指责德国人“故意把最先进的战车隐藏起来”,并扬言要到德国元首那里去告“御状”。

德国人很委屈,我们并没隐瞒什么呀?!最后,经过古德里安和一些在场人士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似乎苏联人拥有一种更新更重的坦克。”不然他们就不会说出这种话来——当1941年7月,著名的“T—34”坦克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把Ⅳ号坦克打得满地打滚的时候,古德里安才明白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

可是有什么用呢?有用吗?说出来希特勒也不信。斯拉夫人怎能制造出比日耳曼人更优秀的武器?

古德里安在1937年撰写的《注意,坦克》一书中保守地估计苏联有1万辆坦克(实际当时是1.7万辆,1941年为2.4万辆),但这本书却被视为妖言惑众,差点下不了印刷厂。

古德里安后来总结说:“在政治方面,学鸵鸟的办法是根本无法避免危险的。然而希特勒和那些高级幕僚却喜欢采取这种方式,他们对显而易见的危险都有意装瞎子,而最后倒霉的却是那些在前线作战的士兵。”

尽管古德里安等将领对未来不免有一丝忧虑,但陆军统帅部却乐观依旧——哈尔德不止一次地弹起了“3个星期打垮苏联”的旧调。

网络有云:精神病人思维广,智障儿童欢乐多。将这话放在以哈尔德为首的陆军统帅身上其实还是很恰当的。4月上旬,随着陆军总司令的一声令下,二战史上最庞大的军事集结行动开始了。在我眼中,这是一支毫无畏惧但同时又毫无希望的军队。在短短的4年中,正是这支毫无希望的军队,将把整个苏联乃至整个世界打得筋疲力尽。也正是这支军队,几乎要将整个战略上的先天不足,用纯战术的手段给扭转过来。

东方的集结

德国人的坦克和飞机数量虽然有限,但他们步兵师的数量却也十分惊人。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国人一共动员了126个步兵师。其中,有14个摩托化步兵师,交通工具多为“BMW”牌摩托车以及“大众”牌卡车,乃名副其实的纯机械化部队。

然而,并不是每个师都有如此好的待遇。德国国防军毕竟是一支资源极为匮乏的穷军队。因此,剩下的112个步兵师就相当纯洁了——编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与普法战争时期没太大变化。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几乎没有卡车。所以,他们的后勤供应全靠马匹和马车来拉动。

譬如,1941年德国步兵师的标准编制为3个团,1.3万至1.5万名士兵。但其中马匹与马车数量就超过了7000,占士兵数量的一半——以至于每个向东方开拔的步兵师都带上了1个连的兽医和1个营的马车车夫。

这样,希特勒东征大军中的马匹数量为60万匹。与129年前拿破仑攻俄时的数量惊人一致。光从这点看,苏德战争似乎找不到一点现代化战争的影子,几乎还是野蛮的中世纪战争。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我们马上就会看到,这种与现代化战争完全断层的“中世纪军队”是跟不上进攻步伐的。决定性的战役还是得靠19个装甲师和14个摩托化步兵师来完成。

打仗靠两条腿,行军同样如此。接到OKH的集结命令后,从5月上旬开始,100多个步兵师便从德国出发,徒步走向东方。他们昼伏夜出,连续地进行夜行军,悄无声息地踏过了一个又一个波兰村落,到达了东线集结地。

就这样,在短短两个月里,德国人几乎把250万人的日常所需和士兵调到了东方。虽然做得十分隐秘,但如此庞大的军事集结还是为华盛顿、伦敦以及莫斯科所获悉。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斯大林完全了解这些情况。当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向斯大林汇报“德军加强了在边境地区的侦察力量”时,斯大林满不在乎,他对此做出了回答:“那是因为他们害怕我们!”

总而言之,对于德军在东方的集结,斯大林似乎并不担心。他总认为,在没有解决掉英国之前,德国不敢向苏联下手。话说回来,要说陈兵边境,苏联实际上比德国集结得还要早、还要多。当希特勒还在痛殴法国时,德国在东方仅残有20余万人的弱旅,而苏联早就陈兵百万。至1941年6月22日前夕,苏联部署在边境上的陆军和空军部队就超过了400万(一说300万),人数是所有德军数量的1.5倍。另外,苏军部署在边境上的坦克和飞机也是德国人所不可比拟的——1.4万辆坦克,1.1万架飞机,比德国人多出了足足5倍。这就好比打架,先动手的那个怎么能去指责被迫还手的那个呢?

并且,这个数据大伙儿毋庸置疑,因为这是斯大林亲口告诉丘吉尔的。虽然丘吉尔老先生喜欢在西线问题上信口胡诌,满嘴跑火车,但对这个问题,丘吉尔没必要欺骗读者。他在回忆录中明明白白地写道:“斯大林亲口告诉我,开战前,苏联有2.4万辆坦克。”

同类推荐
  • 汉末争霸

    汉末争霸

    大丈夫生于乱世,自当领百万貔貅,气吞万里,立不世之功,治万世太平。
  • 大话浙商

    大话浙商

    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商业文化非常深厚的国度,历史上富可敌国称霸数百年的大商人大商帮很多很多,他们从商经商的智慧与谋略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丝毫不逊于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大话中国十大商帮》对陕商、晋商、徽商、鲁商、粤商、浙商、宁波商、怀庆商、潮商和苏商等十大商帮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是一部讲述中国商业悠久灿烂与曲折辉煌的历史典籍,也是一幅展现中国商人博大深厚与智勇坚毅的恢弘画卷。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本书收集了大量令人信服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一些已被后人脸谱化的历史人物不为大众所知的另外一面,从而让读者了解到他们也是优缺点并存、有血有肉的人,进而对这些历史人物有更深入、客观的认识,建立更为完善的历史观。
  • 穿越大唐之位极人臣

    穿越大唐之位极人臣

    有一种眼泪叫难以割舍,有一种凝眸叫不能忘怀,有一种深情叫心碎肠摧,有一种牵挂叫月下徘徊……
热门推荐
  • 山西柏山楷禅师语录

    山西柏山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罡途无赖

    罡途无赖

    废柴武罡是天生的,无赖痞气是后天养成的。看少爷中的极品,吴赖少爷的逆袭之路。
  • 修仙路人

    修仙路人

    一个普通的少年,卷入传说中仙的秘籍之争,是福运,是灾祸,且见分晓。
  • 死循环

    死循环

    如果要你以自由、家庭、快乐换取长生不老,你答不答应?如果让你重新来过,你是否仍旧能够像从前一样坦然面对?我也曾经祈求过永生,可是当一切来临之际,我却宁愿放弃生命换取解脱噩梦。生死循环,永无休止,逝者不息,生者不安…现代兵器,近代建筑,远古遗迹,我们的路该如何选择?我们又该如何解脱这一个个的死循环。
  • 菩提劫

    菩提劫

    菩提树下的他浑身是血,在他最狼狈的,下凡历劫的她救了他,两人情愫渐生却被天宫制造的误会拆散,她恨他,承受了天劫的她回归正位,却自封记忆。待他重新遇见她之时,她已然忘记过往种种,成为了神界人人敬畏的凤凰神女,他们还能回到从前吗……
  • tfboys我另一半

    tfboys我另一半

    一天,我们的三位女主被家人安排到重庆上学,不料在机场偶遇了我们的男主『也就是三只』,并且成为了好朋友,之后他们发现他们上的学校都是同一所,还是同桌,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事情后,成为了情侣!
  • 野马山寨

    野马山寨

    白鹤先师飞鸽传书到野马山寨,有要事与野马山寨白鹤先师飞鸽传书到野马山寨,有要事与野马山寨寨主梁胜天、吴铁兰商量。野马山寨寨主梁胜天和吴铁兰从江南山寨老家北上京城,与白鹤先师相见,沿途所见尽是蒙古人在中原胡作非为。没想到等他俩赶到芸古庙时,白鹤先师已遇害,一个巨大的疑团从这里开始展开……
  • 超级购物车

    超级购物车

    秦昊一个三无小潘浚因在某京汪给女友买了个爱疯7手机被甩。殊不知一条开启人生逆袭的大门已经打开,从此获得超级购物车。仙女成客服,仙器灵丹靠积分就能换?摸着下巴,秦昊最终将貂蝉放进了购物车。本书不追求文学快餐,过度装逼打脸,只求踏踏实实让猪脚在各种打击中成长,最后成就非凡人生。
  • TFboys是我最爱的少年

    TFboys是我最爱的少年

    一个模糊的身影,相遇这么一个少年,他们彼此……在故事情节中也许就这样……
  • 大巴山的呼唤:党的好女儿王瑛

    大巴山的呼唤:党的好女儿王瑛

    本书成功地塑造了真正爱民为民,奉献牺牲自己的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朴实亲民的形象。王瑛同志生前任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2006年7月被确诊患肺癌晚期,仍坚守工作岗位。2008年11月27日病情恶化,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不幸去世,年仅47岁。参加工作27年来,王瑛同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履行职责,热情服务群众,坚持艰苦奋斗,保持清正廉洁,做出了突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