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03900000026

第26章 附:相关媒体报道摘录

“猪爸爸”的柔性教育课

出国第一课: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谈到中西方高中教育的差别时,嘉盈感受颇深地说:“国内教育很紧张,很有压力,大考小考不断;相较之下,国外的高中课程轻松很多,节奏偏慢,甚至舒服到让人感到无聊。”此外,学校采用选修学分制度,可跨年级选课,没有固定班级和教室,选什么课就去对应的教室上课,这与国内的情况大相径庭。

嘉盈印象最深的课程,是一门叫规划(Planning)的必修课,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从中学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掌握自主权。比如加拿大规定高中生一周要做150分钟的运动,毕业前要做满30个小时的义工,这些要求要和日常学业相结合,合理统筹安排。加拿大的高中没有“高考”一说,学生从高二开始,就要根据自己以后申请的学校和系别的要求,有选择性地修满所需课程学分,然后递交申请材料。这等于学生从高中起,就要决定自己求学乃至就业的方向。

嘉盈自幼喜欢画画,但她并没有选择美术专业,因为“不想把自己的兴趣当成全职”,她选择了视觉心理学专业,希望将来能发挥特长,投身特殊儿童教育领域,她认为这份工作“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根据申请专业要求,嘉盈除了必修课英语之外,还选择了数学、化学、生物及大学微积分等课程。从上网查询、选择大学,到填表、寄送材料,这些申请工作都由她独立完成。她笑着说,这些琐碎的事情,曾让很多习惯了被父母、老师包办前程的亚洲同学抓狂。

如何融入新集体

嘉宝刚进学校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在的年级就她一个亚洲人,加上没有国内的班级概念,要融入当地同龄人的生活圈并不容易,她一度为此感到孤独和茫然:“同学大都是本地人,从小就认识,所以交际圈子很固定。作为一个新人,如果你不主动去接近她们,她们是不会跟你亲近的。最多也就是大家见面的时候‘hi and good-bye’(问好和再见)那种关系,很有礼貌,但保持距离。”嘉宝凭借开朗、活泼的个性,从课堂上选修同一门课的同学开始,然后“顺藤摸瓜”,从同学到同学的朋友,逐渐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圈。

相比妹妹所在的年级,嘉盈所在年级中亚洲人的比例超过了一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发现,身边的同学当中,外来者容易抱团,比如从中国内地、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有自成一套的“社交网络”。嘉盈交朋友并不太看重对方来自哪里,而是更看重大家是否有共同的兴趣和话题,对彼此的性格、品质是否认同。

坚定理财观,不被奢侈风左右

嘉盈在朋友中间很受欢迎,但是在某些方面又算得上是个“另类”,尤其是在消费观上。一般说来,能送孩子出国的家庭都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不少同学更是“非富则贵”,家长给的零花钱十分可观,女孩们花起钱来也绝不手软。周末和节假日,嘉盈坐一个多小时的轮船,从维多利亚岛到温哥华,而她的同学嫌麻烦,打“飞的”去温哥华购物。逛街时,嘉盈的同学在商场里血拼各种名牌,从不在乎价格,常常刷爆信用卡;而她始终坚持花钱要有限度、有计划,买东西会再三考虑实用性和性价比,不会随意添置不需要的奢侈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处攀比成风的环境中,焉能不为所动?嘉盈淡然一笑:“正是因为跟她们反差这么大,才让我更加坚定。”她把自己的简朴和务实,归功于爸爸从小灌输的理财概念。比如从姐妹俩上小学起,朱凡就有意识地引导她们认识钱。朱凡夫妇给孩子自制儿童银行存折,教他们养成储蓄的习惯,每周零花钱实行定额制,压岁钱由两夫妻保管到孩子18岁,然后连本带利,交还孩子自行处理……这些潜移默化的习惯为日后孩子出国自己掌管“财政大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家父女对出国学习的小建议

1.语言训练

误区:国内很多家长都是想着孩子在国内读书不好,或者考不上大学,所以送孩子去国外读书。用母语学习都困难的学生,用外语读书会更好吗?这一点值得怀疑。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国外必须用当地的语言与人交流,无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语言的帮助,所以出国前一定要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2.学习自律能力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出国,语言上不过关,缺乏学习目标,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困扰。另一方面,孩子在国内若缺乏学习自律性,到了国外更加缺乏管束,容易懒散。需要说明的是,欧美教育讲究个性化的教育,以自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至关重要。大学施行“外松内紧”的准入制度,新生入学后第一年的不合格淘汰率非常高。

3.生活能力、交际技能

出国不比在家,什么事情都能够交给父母处理。留学生从生活起居,到工作学习,都是自己照顾自己。做饭、洗衣服、自我保护等基本的生存能力不可或缺。此外,出国最难克服的就是孤独感。要想很快融入校园的生活,第一步就是谨慎择友、善于交友。在去目标国留学前,还应留心当地人的信仰、习俗、禁忌等,有助于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家长:一切以“关系”为重,接受和聆听孩子的“反驳”出国这件事,谁说了算?

加拿大籍华人,亲子教育专家,已著有《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和《爸爸,你可以不一样》等亲子教育丛书的作者——朱凡先生介绍,他的大女儿16岁出国,目前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本科,小女儿14岁出国,在维多利亚的圣玛格丽特全日制寄宿女子中学读10年级,幼子承恩还在广州读书。大女儿嘉盈是家里第一个远赴加拿大留学的孩子,这经过一家人长时间调查和慎重考虑。回想起送两个女儿出国留学的经历,他认为“父母送孩子出去前,应该多跟孩子沟通,听取他们的意愿。否则,钱花了,她还是觉得是你逼她去的。孩子万一跟不上,就会埋怨父母”。

在沟通过程中,父母最难忍受的通常是孩子的反驳,但朱凡认为孩子“反驳”往往是真实意见的反映。“家长一定要留心听孩子反驳的内容,而不是处处帮孩子做决定,认为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孩子就必须要无条件服从。如果家长没有跟孩子做好沟通工作,即使孩子最后留学成功,但亲子间的沟通大门也会关上,亲子关系从此中断。特别是到了中学阶段,在适当时候,可以让孩子当主角,父母当听众。”

而在孩子留学后,父母也不是要监管或者掌控孩子,天天追着孩子问分数问冷暖,而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朱凡表示,“孩子16岁,我就放手。很多事情帮不了她,帮得越多,孩子反而会产生依赖,不利于她在当地真正独立学习、生活”。

身边朋友都送孩子出国,我也送吗?

问起何时送小孩出国为宜,朱凡先生表示,关系大于一切。是否要出国、几时出国,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而不是父母自己一方做主,否则,孩子没有参与其中,弄不清出国的目的,这样在国外欠缺学习动力,一旦遇到生活或学习的困难,主动去解决的积极性就低,甚至还会埋怨父母当年不顾“亲情”送他出国。这是让人非常遗憾和心疼的事,对父母而言,该尽的心思、该花的钱,全给了孩子,却换来这样的“回报”。

朱凡先生介绍说,可能因为自己是加拿大籍,所以他和妻子很早就有计划送孩子回加拿大读书。但什么时候出国,也是和孩子商量后才决定的。据介绍,他的大女儿16岁去加拿大读高中,入读圣玛格丽特全日制寄宿女子中学,小女儿在14岁就出国,选择了同一所中学。幼子还在广州念小学,目前不会送他出国,等他学好中文,打好学习基础,中学的时候再出去。

送孩子赴海外读高中,有哪些优势?

在朱凡看来,中西方高中教育体制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内是驱赶着孩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高度统一的教学设置和白热化的竞争氛围之下,学生鲜有时间去认真思考自己的理想,规划职业和生活,包括知识架构以及对社会的回馈。而加拿大高中10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一)就开设了一门名为Planning(规划)的必修课,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从中学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掌握自主权。老师先问你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期望哪种生活状态;然后,再引导学生,从事什么职业可以实现这种状态,将生活状态与职业挂钩。待孩子大致定了职业方向后,就指引学生读专业,可以从事这样的职业。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事哪些职业、读哪些专业,来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

孩子出国读高中,相隔千里如何“监管”他们的生活?

对于留学生父母如何越洋与孩子保持沟通,“监管”他们的生活,朱凡坦言,在大女儿出国前,的确也担心女儿的适应问题,担心女儿的学习会跟不上全英文教学的节奏和进度,因为中外文化差异,一时难以融入大环境,产生孤独感。然而,我并没有像其他中国父母那样,天天追着孩子问分数问冷暖,而是采取了放手的态度。“既然都跟孩子商量好了,让她出国读书,那么她在国外就应该让她学会独立。事实上,我们相隔这么远,很多事我们做家长的,是插不上手的。但是,因为我长期以来都很重视与她保持良好沟通,我相信,遇到重大问题,她一定会告诉我并询问我的意见。至于其他的小事,我就放手了。孩子16岁,也应该学会自立了。帮得越多,孩子反而会产生依赖,不利于她在当地真正地独立学习、生活,太多的帮助还可能会减慢她的适应过程。此外,在国内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作息和学习时间,教他们做各自的时间表——起床、吃晚饭、做作业,趁孩子还‘服’管教时,先培养出一种自律。”

他强调,到了中学阶段,在适当时候,可以让孩子当主角,父母当听众。但父母要重视开学的第一天和期末考试的第一天。在新学期给孩子打气,期末开考叮嘱几句。让孩子感受到与父母同在,哪怕父母并不能亲临现场,只是打越洋电话加油打气。

据悉,海外高中在照顾学生方面,做得较为细致。例如在美国,对于走读学生,国际学生的指导老师会每月进行家访,了解和关注学生与寄宿家庭的相处情况,及时沟通调整和反馈给国内的家长等。学校分班时,一般早期会将国际学生集中在一起,然后根据个人表现情况再分配去合适的班级,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另外,如果是较好的私立学校,学校一般会每周发一次邮件给学生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成绩等。

听说国外高中课余时间很多,这样能学到东西吗?

据悉,海外高中通常较早放学,部分家长会担心学生课后的时间如何安排。

据朱凡先生介绍,他的两个女儿在加拿大读中学期间,课后会进行自行车锻炼、画画、社工服务等活动。而且在加拿大,学生的课堂不只是在室内,更多的是在户外。学生每个月都会有“long weekend”,期间,学校会组织很多户外活动,对国际学生来说,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互相熟悉,也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加拿大文化、环境等,更好地适应当地生活。

父爱倒计时:孩子,我只陪你到16岁这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父亲朱凡,海归博士,与妻子张晓红在广州和香港经营贸易公司;三个孩子朱嘉盈、朱嘉宝和朱承恩,分别是18岁、15岁和12岁。今年高中毕业的老大朱嘉盈刚刚以优异成绩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录取,老二、老三也聪明伶俐,成绩优良。

朱凡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另类——父爱倒计时:孩子,我只陪你到16岁。他的想法是:第一,要在孩子16岁前,教会他们人生的功课;第二,随着孩子长大离开父母独立,父母更要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

那么朱凡的“父爱倒计时”,到底有哪些具体做法?

培养生存技能:遇到贼时喊不喊?

朱凡,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广州西关,在国内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后移民加拿大,1994年回国创业,属于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多年的生活阅历告诉他,生存技能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立足之本。培养孩子掌握生存技能,不仅是教育孩子独立解决日常的出行问题,通过听说读写可自由沟通,还应该告诉孩子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智慧面对,受到威胁时懂得保护自己。

每次带着妻子张晓红和小儿子朱承恩逛街,朱凡都会让他们走在马路外侧,而自己走在马路内侧。一次小儿子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朱凡告诉他:“这是爸爸对你们的保护,因为马路内侧总比外侧危险。爸爸是大人,大人保护小孩是应该的。”接着他又“延伸”教育儿子:“我们是男人,男子汉就应该保护女人和孩子,等你长大了,也应该这样对待你的妻子和孩子。”儿子仰起小脸:“爸爸,我懂了。”

朱承恩的鼻黏膜薄,经常流鼻血。在家里还好,流鼻血了爸爸妈妈会帮他处理,可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怎么办?或者他在外面鼻子流血了怎么办?重要的是教他处理流鼻血的方法。朱承恩9岁时,一次班上搞课外活动时,他的鼻子出血了,周围的同学都大惊失色,不知怎么办才好。朱承恩却不慌不忙,招呼同学:“帮我找出卫生纸和毛巾,这两样我书包里都有。”鼻血很快被止住了,有同学问他为什么流血了却一点儿都不慌张,朱承恩一脸骄傲地说:“因为我爸爸教过我该如何处理。”

因为工作关系,朱凡夫妇经常去香港,有时也会带上孩子一起去。在繁华的香港街头,朱凡总会指着一处醒目的建筑标志告诉孩子:“万一你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你就往回走,来到这个地方,爸爸妈妈肯定会在这儿等你。”孩子们记住了爸爸的话,结果一次在铜锣湾,二女儿朱嘉宝和爸爸妈妈走散了,她来到时代广场门口等爸爸妈妈,果然没过多久,爸爸妈妈就出现了。朱凡通过这些告诉孩子们:心中有目标,人就不会迷失方向。

大女儿朱嘉盈上小学六年级时,一次放学回家告诉朱凡,最近经常有社会上的小青年来学校门口打劫,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朱凡告诉她:“如果他们只是想要你口袋里的零花钱,你把钱给他们就是了。”接着他讲了自己的一次经历:那天在广州的闹市区,他看见几个小偷利用人多混杂的机会,向一个正在打手机的女子下手,周围有人看见了,但没人敢出声。见小偷人多势众,朱凡急中生智,假装就是这里的住户,突然夸张地朝天大叫了几声,声音惊动了行人,那女子发觉挎包拉链被拉开,顿生警觉。女子身边的小偷不得不撤离,而小偷的同伙们则盯着朱凡,朱凡不理不睬,继续大叫,并掏出手机准备打电话,小偷的同伙们见状,只得离开了。

朱凡通过这件事告诉孩子们,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智慧面对。尤其是孩子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安全时,最好不要惊动犯罪分子。朱凡不赞成孩子去殊死搏斗牺牲自己,即使是帮助别人,也要学会先保护好自己。

得益于爸爸的教育,大女儿朱嘉盈学会了“智斗歹徒”。那天她与一个女同学走出校门不久,被几个一脸痞相的小青年拦住了,女同学当场就吓得哭了起来,朱嘉盈却机智地冲迎面走来的一位推着自行车的中年妇女喊道:“阿姨,您来接燕子啦,她正在学校门口等您呢。”几个小青年见她们来了熟人,知道打劫无法得逞,只得迅速散去,朱嘉盈和女同学因此转危为安。

二女儿朱嘉宝很聪明,每天放学后都和三五个同学结伴同行,根本不给歹徒机会。而小儿子朱承恩则比姐姐更聪明,当遇到外校或高年级的男生打劫,他会夸张地大喊大叫:“爸爸,你怎么还不出来?你上厕所要那么久吗?”小承恩就这样很好地保护了自己。

2011年底,广东佛山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小悦悦事件”:两岁的幼童小悦悦被车碾过,18个“冷漠路人”不理不睬,最后是一位拾荒的中年妇女救起了孩子。学校发动大家就这件事展开讨论,朱承恩回来问朱凡:“爸爸,如果我放学路上也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

朱凡没有直接回答儿子,而是讲了这么一件事:那天他下班回家,经过东风西路的人行天桥时,见一个老人躺在桥面上。老人脸朝天,双眼紧闭,看衣着打扮不大像是流浪汉。朱凡停下脚步,不敢去碰他,远远地观察了十多分钟。正值下班高峰,来来往往的行人似乎对他毫无影响。见此情景,朱凡掏出手机拨打110报警,几分钟后,警察赶了过来。原来他喝醉了,已经醉得不省人事。警察根据他手机里的号码,叫来其家人将他领回了家。

朱凡告诉儿子:“我没有经受过专业的急救训练,不能草率行事,否则会好心办坏事。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拿起电话打110报警或者120急救电话。”儿子向朱凡竖起了大拇指:“老爸,你真聪明,你让我明白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伸出援手!”

锻炼生活本领:人生处处充满管理学人的一生都充满了管理的学问,不仅要管理自己的时间、身体、金钱,还包括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在朱凡看来,让孩子在16岁懂得自我管理,掌握管理的技能,孩子的未来,注定不会偏离人生正常的轨道。

每年过年及生日,孩子们都会收到几千元的红包。这笔钱在大人眼里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目中却是一笔大数目,谁都不能保证孩子们手里掌握了这些钱,会做出怎样出格的事来。朱凡夫妇与孩子们商量后,决定帮孩子们保管这些钱,他们创立了“儿童银行”:一本红包记录本,记录每份红包的金额,这样既方便家长回礼给对方的孩子,也便于孩子知道自己一年下来红包的总收入。记录本上会工工整整地写上:

朱凡夫妇和孩子们约定,家长会帮他们保管到16岁,到时连本带利交还给他们自己。

孩子们升入小学三年级后,朱凡夫妇每周都会给他们发零花钱,起初是2元,后来随着物价的上涨,这笔钱也相应地提高为3元、5元。朱凡夫妇会引导孩子们可以买什么东西,不可以买什么东西,去什么地方买比较好。与零花钱一起发给孩子的,还有一个记录本,孩子们要在记录本上写下零花钱用在了什么地方,朱凡夫妇每周都会检查。老大朱嘉盈爱好收集贴纸,老二朱嘉宝喜欢吃雪糕,老三朱承恩对吃吃喝喝不感兴趣,每周都要买一本漫画杂志。朱凡夫妇给的零花钱,都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记录本一般只坚持一年,第二年就会“寿终正寝”。还好,有这一年的管理和监督,三个孩子学会了做钱的主人,而不是被金钱奴役,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诚实的品格。老大朱嘉盈读五年级那年,朱凡住院做胆结石手术,出院后想起这两周好像没给孩子零花钱,于是他一次性补了8元,并向孩子道歉。晚上老大来到他的房间,将这8元钱退了回来,并告诉朱凡:“爸爸,您在住院前已经给啦,因为当时您说担心自己会忘记,所以就提前给了。”朱凡感动不已,看来自己教孩子们管理钱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是的,孩子们需要有红包钱、零花钱,但他们千万不能被金钱污染了内心!

自我管理,还包括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在人际关系方面,老大朱嘉盈最让朱凡和张晓红省心,她似乎天生就有领导的才能,无论是在国内上学,还是在高一后远赴加拿大留学,她身边始终簇拥着一群同龄的男男女女,她从不孤单,因为她不仅有死党,还有“粉丝”。

老二朱嘉宝则属于“困难户”,她天性善良,却没有知心朋友。记得小学毕业时,她曾伤感地告诉朱凡夫妇:小学6年,她是班上铁打不动的“老好人”,因为她成绩好,在老师的安排下,班上十多名差生几乎都和她同桌过。朱凡夫妇教育她要懂得拒绝,学会与人保持距离,还要懂得和人交心,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心灵上的知己,她的人生注定是孤独的。朱嘉宝开始尝试改变自己,2011年下半年,14岁的她上完初二后去加拿大留学,在朱凡夫妇的鼓励下,她开始尝试与当地的“鬼妹”(当地白人家庭的孩子)交朋友,勇敢地去别人家做客。在得到了知己的同时,她的人际关系也大为改善。

老三朱承恩,属于典型的“宅男”,而且有几分清高,总想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男同学邀请他去看《灰太狼》之类的电影,他不屑一顾:“我才不去看这样幼稚的电影!”他更不屑于和女生来往,觉得她们天真而娇气。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学校里他是“独行客”。时间一长,孤独的他感到压力很大。朱凡夫妇“对症下药”:既然小儿子和同学交往有困难,那就先让他学会和邻居们来往。于是,他们把儿子赶下楼,要求他每周至少去和邻居们玩一次。开始朱承恩有些不情愿,但渐渐地却在与邻居打扑克、下象棋以及聊天中得到了快乐,变得乐于主动去与他们玩了,并发展到每周两次。由此产生的化学反应是,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大为改善,有了铁哥们儿和朋友。

随着三个宝贝儿女一天天长大,朱凡夫妇最担心的是他们处理不好情感问题,甚至因此误入歧途。老大朱嘉盈身材高挑,长得漂亮伶俐,而且能歌善舞,早在她小学六年级时,就有小男生追到家里来。这些年来,她经常收到情书和礼物。朱凡本科连着硕士、博士读了9年,作为高知的他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他知道,当今社会网络发达,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与其“堵”,还不如主动疏导。他没有去讲大道理,而是向孩子们说起自己年轻时在恋爱上经受的挫折,也谈起当初如何与孩子们的母亲一见钟情。他甚至这样告诉孩子:“爸爸现在也有条件去找小三,但爸爸能不能去那样做呢?当然不能!因为爸爸得对你们和妈妈负责,也得对自己负责!人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在什么季节开什么样的花才对!”

张晓红也是知识分子,她从另一方面与孩子们沟通:很坦诚地与孩子们谈性,谈男人与女人的身体和生理,告诉他们过早地逾越男女界限会造成的伤害。

事情说清楚了,最严重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有时候,夫妇俩甚至轻松地与孩子们聊天,问他们心目中将来寻找另一半的标准,对于两个女儿,朱凡会问她们:“你们将来想要找的那个他,是不是像爸爸一样帅?像爸爸这样顾家?”对于儿子,朱凡则调侃他:“小伙子这么帅,将来找的女朋友肯定要像章子怡那样漂亮才可以,对不对?”父亲的调侃让三个孩子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会信马由缰地描述一番,开心极了!

将早恋这样的问题举重若轻地处理,朱凡夫妇收获的是放心。两个女儿无论是在国内上学还是出国留学后,面对男孩子的追求,总能够正确处理。如果很讨厌这个男生,她们会直接拒绝;如果觉得这个男生还不错,她们会告诉对方:“我们现在做朋友好吗?恋爱的事,长大了再说啦!”

提高生命素质:有爱的人有未来朱凡家里有三件宝贝——照片、录像带和记录本,用来详细记录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三个孩子各年龄段的照片在家里随处可见,朱凡夫妇还会定期整理,打算将来孩子长大后把这些成长的见证,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他们。

不仅如此,三个孩子从小画的每一幅画,朱凡都会小心翼翼地收藏好,在他看来,这是孩子们童年的回忆,画里蕴涵着他们对人生最初的憧憬:一条通往远方的路,意味着远走高飞、漂泊闯荡的朦胧念头;一棵草原上静静耸立的大树,或许代表着宁静的喜悦和单纯的幸福。

每年圣诞节,朱凡都会在平安夜等孩子们睡着了,偷偷地把礼物放进大袜子里,挂在孩子的床边。可以想象,孩子们早晨醒来后看到礼物,一定会欢呼雀跃。即使在大女儿朱嘉盈和二女儿朱嘉宝上了寄宿中学后,朱凡也会特意拜托老师把装着礼物的袜子悄悄放到孩子的床边,这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朱凡从不讳言人性的复杂,人都是自私的,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唯有爱,能克服人性中的弱点,让人变得善良、真诚、慈悲。有爱的人有未来!朱凡夫妇给每个孩子都做了一个专门登记做义工的本子,经常带着三个孩子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培养他们的爱心,还让孩子们由此接触社会、锻炼能力。在敬老院里,孩子们和老人聊天,为他们唱歌跳舞表演节目,逗得人人开心。孩子们的才华得到了展示,更重要的是他们因此懂得,人应当对他人永远保有仁慈、关怀之心。

每个月,朱凡夫妇至少要带孩子们去一趟公司,让他们体验实际的工作环境,知道爸爸妈妈的辛苦,以令他们明白:“父母给予他们的一切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人应该学会感恩。”

爱的种子悄悄在三个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老师对老大朱嘉盈的评价,最让朱凡夫妇自豪的是这一句:“你的孩子不仅对人谦和,而且心地特别善良。”老二朱嘉宝学习成绩在班上不是最拔尖的,却最愿意帮助同学辅导功课。老三朱承恩呢,有时回到家,嘴里念叨的居然是:“学校里那个做清洁的阿姨有段时间没来了,她是不是生病了?还是家里出什么事了?”这些温馨的细节,让朱凡夫妇倍感温暖、欣慰。

爱,总是与梦想相随相伴。朱凡和张晓红喜欢与三个孩子一起看周星驰的电影,一家人都很喜欢周星驰的这句名言:人,如果没有梦想,与咸鱼没什么区别。朱凡甚至因此在家里挂了一条咸鱼,以激励孩子们时常要有梦想。老大朱嘉盈的梦想是当画家,老二朱嘉宝做梦都想进哈佛大学。儿子朱承恩呢?每当有人问起,他会骄傲地说:“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当国家元首!”这,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践行梦想的路上,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朱凡夫妇很少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的做法是:带孩子们到农村去,到更艰苦的地方去!有一年,他们邀请一个来自江西贫困山区的孩子到家里做客,这孩子知道电视机,却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当朱嘉盈三姐弟用电脑玩游戏,他仿佛是在看稀奇!朱承恩要带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哥哥去少年宫玩,对方睁大了眼睛问:“啥叫少年宫?是古代的宫殿吗?”这一切,让朱家三姐弟震撼不已,与眼前这个远方的客人相比,他们是多么幸福,当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遭遇了挫折,他们又有什么理由抱怨、恐惧甚至逃避?

朱凡起初向孩子们灌输“我只陪你们到16岁”这一理念时,遭到孩子们的一致反驳,认为老爸太悲观、太悲催。年少的孩子们哪里懂老爸的良苦用心?每年,朱凡都会要求孩子们写作文《假如父母已经离开了我》,假如父母已经离开了我,我们还有没有饭吃?我们还能不能得到现在这样深厚的爱?我们还能否继续上学?我们会不会误入歧途?孩子们渐渐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其实父母是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教他们成长!

父爱倒计时,从生存技能、生活本领和生命素质三个方面培养孩子,让朱嘉盈三姐弟健康、茁壮成长,教他们阳光、真诚、善良,遇事有主见,做事有分寸,懂得宽容和感恩。老大朱嘉盈在国内上完高一、老二朱嘉宝在国内上完初二后,朱凡夫妇让她们远赴加拿大留学,因为孩子身上的良好品行与独立人格,让他们放心让孩子们去远行!

在朱凡看来,人生如舞台,爸爸这个角色,虽然一辈子都是孩子的父亲,但真正能够发挥这个角色作用的,也不过十多年的光阴而已。因为光阴有限,才让人倍加珍惜,跟孩子们在一起,是一个家庭最开心、最热闹、最有气氛、最有活力的岁月。珍惜亲情,珍惜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十多年后你如梦初醒,孩子已经长大独立离开了家庭,这时你会发现,孩子在你眼中是多么可爱。

孩子,我只陪你到16岁。其实,我们的爱,永远与你同在!

同类推荐
  • 家教:让孩子发言

    家教:让孩子发言

    本书内容包括:信任您的孩子、您是我的榜样、爸爸,陪陪我、我想自由飞翔、打骂是您的爱等共11部分。
  • 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

    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

    你的宝宝是否总是很烦躁,爱哭闹,而且总是要人一直抱着他?你的宝宝是否很顽固,武断又非常苛求——是个十足的麻烦人物?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刘长江为你量身打造了《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在《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中,你将会发现许多父母的亲身经历,并告诉你他们如何在这场与高需求宝宝的“角力”中成功地教养他们,使之成为你所期望的宝宝。凭借着和自己高需求宝宝相处的经验,作者不但非常了解你所面对的难处,同时告诉你如何以亲子依附的养育方式,将这些挑战扭转为对你和宝宝都有利的益处。他们让你清楚地看见,尽管起步维艰,这些宝宝仍然会发展出敏感、自信、信赖和其他各种正面的特质。
  •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

    如何获得孩子的信任?如何让孩子向你打开心扉?如何进入孩子的心灵?如何跟孩子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如何让你对孩子的管教立竿见影?本书是一本改善和完善亲子关系的指导书,主要告诉父母如何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亲密关系的影响让管教更有效。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心得的凝结,也是作者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书中,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案例,阐述了“亲子说服术”的科学理念、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向父母提供了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个超级实用技巧。
  • 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您正在翻开的是一本即将颠覆传统育儿观点的图书。如果您墨守陈规,或者循规蹈矩,如果您完全地依赖学校教育,请不要继续阅读下去;但是如果您是《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忠实读者,如果您知道木村久一,那么请仔细地阅读这本书,它是作者16年坚持用自己的方法精心培育自己的孩子的经验集合,以及作者与其他家长交流得出的育儿感悟。本书仅限于12岁以下孩子家长阅读。
  •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3岁的小男孩就像一粒神奇的种子有一句众人皆知的俗语:“3岁看大,7岁看老。”说明了幼儿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3岁左右的男孩。这个年龄段养成的一些习惯,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决定了他们将来能做成一番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什么样的人。
热门推荐
  • 你我的结局,只因当初的遇见

    你我的结局,只因当初的遇见

    开始的遇见,他强要她,那一晚,一夜缠绵,她恨他,恨他束缚她,“你这一辈子都只能在我身边,别妄想出去找别的男人。”后来一次致命的错误,她怀上了他的孩子,他要她打掉孩子,却被她说做冷酷,他该如何抉择?因偶然的一次,她知道了他的身份,究竟会不会对他的态度有所转变。“女人,吻我。”霸道总裁爱上她,追她与她相处三个月的时间,她又该如何选择。。最终两人结局该是怎样的呢
  • 北洋将军轶事

    北洋将军轶事

    这本书主要选取了北洋系出身的15位将军轶事,时间跨度为晚清与民国时代。历史本是人和事的集合,事因人起,人以事存,书中所辑侧重人物言论与史实细节,体例则为史料性笔札作品。书中记述的北洋将军事迹,均收辑自近代史料、笔记丛刊、馆藏档案、口述回忆、历史传记、论著等。旨在拾遗补缺,辑残存轶,以传述人物言行,兼及晚清与民国时代的许多重要史实。
  • 倾世狂妃太嚣张

    倾世狂妃太嚣张

    二十一世纪王牌杀手,一朝穿越重生,谁能告诉我,身体里这个大神是谁?喂,说好的高冷呢,别动手动脚的。什么?说姐是废柴!全系灵根,分分钟秒杀你。神兽稀有吗?那围着我身边团团转的这几只是怎么回事?还有绝世丹药,我这里一抓一大把,你要吗。本文惊喜多多,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
  • 恐怖之路

    恐怖之路

    我一直接的内容简介是多余的…………一定要写满二十个字的简介才能过,表示很无奈
  • 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传世藏书》是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流名著一千余种,门类从经书到小说,从科学到艺术及至闲适杂书,应有尽有。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库,每库又分若干部类,共计二亿五千万字、一百二十三册,总计一万四千印张,二十一万一千二百页, 定价:98000.00元。是继《四库全书》二百年来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 魔法少女走星途

    魔法少女走星途

    过不惯这个世界的生活念了个穿越咒语结果穿回了原本属于她的家?她的俩哥哥还揪着她想找她的养父母算账那个梦中的男子居然是她的男人这个世界真玄幻.
  • 大师的读书笔记

    大师的读书笔记

    《大师的读书笔记》讲述世界名人睿智、明辨、勤勉、勃发的“书路历程”,体现了对青少年性格塑造、信心培养、能力历练的人文关爱。在品读大师的苦乐人生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各界名家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性。在浏览美文彩图间,我们更能赏读“内在品位、外在时尚”的精品。
  • 女神计划

    女神计划

    生活残酷,没有希望,但是不能放弃奢望;你还在因为没有目标而茫然、无措、得过且过吗?那么,为了你心中的女神,奋斗吧!
  • 灵雲剑

    灵雲剑

    千年前的誓言,成了他永远等下去的信念;小时候的约定,成了她一生的执着;永垂不朽的诺言,成了他活下去的意义。一场跨越千年的爱恋,造成了三人世世轮回的纠缠。为她,他甘愿放弃一切来挽回她;为他,她失去一切只为小时候的那个约定;为她,他甘愿坠入魔道……
  • 花都奶爸

    花都奶爸

    突然间多出一个六岁的女儿,十八岁的李明被成为奶爸,但奶爸就得有奶爸的口号:谁敢欺负我家闺女,坚决打倒!谁让她爸是武当传人呢?奶爸的生活中并非只有彪悍,还得替闺女找个奶妈,最好一个伺候孩子吃喝,一个管着孩子教育,一个陪着孩子玩耍,再来一个陪着奶爸睡觉,这应当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