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02900000031

第31章 汉代京房易学(1)

一、汉代易学的传承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它几乎一直处于“六经”或“十二经”之首的地位。然而《周易》原本只是卜筮之书。《周礼?春官?太卜》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六十有四。”即是说,太卜执掌三种易的卜筮方法,就是《连山》、《归藏》和《周易》。《连山》和《归藏》没有流传下来,但它们与《周易》实为一类,也可以称“易”。这表明“易”是古代卜筮之书的统称。《左传》和《国语》中保存的大都是春秋时期的史料,其中涉及“易”的共有二十二处,其中属《左传》的十九处,属《国语》的有三处。这二十二条与“易”有关联的史料中,有十六条是用“易”来占筮人事吉凶的,有六条是用易的卦爻辞来论证人事的。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人们主要还是从占筮的角度来利用和看待《周易》的。但是出于占测的需要,也同时开始了将《周易》哲理化的进程。宋朝学者朱熹也认为《周易》的卦爻辞中包含了许多古代卜筮实例的记录,他说:“想当初伏羲画卦之时,只是阳为吉,阴为凶,无文字。某不敢说,窃意如此。后文王见其不可晓,故为之作彖辞。或占得爻处不可晓,周公为之作爻辞。又不可晓,故孔夫子为之作十翼,皆解当初之意。”(《朱子语类?七经?易》)这即是说不仅卦象,即卦辞,爻辞都是为占筮而写,十翼也是就占筮而发展得来。十翼现在统称《易传》或《易大传》,包括《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翼”是羽翼,为辅助张扬之意,表示它们既解释《周易》之经文,也阐发《周易》之义理。朱熹就说:“文王重卦作系辞,周公作爻辞,也是为占筮设。到了孔子,方始说从义理去。”(《朱子语为?七经易二》)汉代易学的传承,据记载是本于田何。

《汉书?儒林传》说:“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汉兴,田何以齐田徒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汉兴,田何授《易》于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四人,这四人皆著《易传》数篇。王同除著《易传》数篇外,又传授易于杨何等人。周王孙也传授易于蔡景君。丁宽虽然直接从田何学《易》,但又跟同学周王孙学习,即受“古义”,所以周王孙的“古义”又称“周氏易”。丁宽本人则“作易说三万言”,又传授《易》于田王孙。服生所著之《易》数篇,为《宓氏易经》,传于世(宓与服同)。这是田何教授《易》的大致情况。大约除田何外,还有韩婴也曾传授过《易》。韩婴在学术门类上属于《诗》家,他主要是传授《诗经》,但也传授《易》。汉宣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的盖宽饶就曾学习过韩氏易。据说韩婴所修习的易是来自《子夏易传》。这里所说的田何四名弟子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以及王同所传授的杨何、周王孙传授的蔡景君,再加上韩婴的韩氏易,共有七家。这七家均有传《易》的著作问世。当是汉武帝时期及其以前《周易》传承的主要脉络。但除上述七家易外,据《汉书?艺文志》载,当时还有《古五子书》18篇,《淮南道训》二篇,《古杂八十篇》。古杂80篇中包括杂灾异35篇,神输5篇,图1篇等有关易学的材料。其后,丁宽的一支大盛。丁宽的弟子田王孙传《易》于孟喜、施雠、梁丘贺三人。这三人对《易》都有著述及传授,并成为西汉后期易学三大家,为西汉易学三大博士。其中的梁丘贺本是跟太中大夫京房(即前京房)受易,后来这个前京房出为齐郡太守,梁丘贺才转到田王孙门下学易。田王孙的三个弟子中,孟喜又传授《易》于白光、翟牧,这二人后来也成为博士。孟喜传下了白氏易学和翟氏易学。

施雠传授《易》于张禹、鲁伯和梁丘临。张禹在元帝时也成为博士,成帝时做官到丞相。最初是梁丘贺的门人,而后转到施雠门下。鲁伯官至会稽太守。梁丘临是梁丘贺之子,宣帝时任黄门郎,参加石渠阁会议,元帝时任少府。梁丘贺曾传《易》于其子临和张禹,前已说明这两人后从施雠受《易》。再下一代的传授情况下,张禹授《易》于彭宣、戴崇。鲁伯传授于毛莫如、邴丹。梁丘临授王骏,又传授于五鹿充宗。彭宣为淮阳人,成帝时为博士,任光禄勋,右将军等大官。哀帝时为左将军、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后为大司空。戴崇在成帝时做到少府。或许由于这二人都是大官,故“由是施家有张、彭之学”。鲁伯的学生毛莫如在哀帝时为常山太守,邴丹则做了博士。梁丘临的学生王骏,在成帝时做到御史大夫,代丞相,官位相当隆崇。另一学生五鹿充宗在元帝时做到少府和尚书令。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宣元之时,有博士白子友以《易》授朱云,朱云为萧望之的门人,萧望之是治《齐诗》的,大约萧望之自杀之后,他就改从白子友。但白子友之传承不详。戴崇传授其子戴宾,宾传授给梁孝王后人刘昆。刘昆在西汉末年教授弟子五百余人。五鹿充宗又传授于士孙张、邓彭祖、衡咸。“由是梁丘有士孙、邓、衡之学”。元帝时又有东郡京房一家。京房治易,事梁人焦赣。《儒林传》说他“受易梁人焦延寿(即焦赣)”。故认为京房易来自焦赣。如果这样,那么焦赣亦当为一家,但是无论《儒林传》或京房本传乃至其他有关记载,均不以为焦赣为《易》家。《儒林传》又说:“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在京房从焦赣学习期间,焦赣也传授了《易》学方面的内容,并说曾问过孟喜《易》学方面的问题。从京房后来整理出的《孟氏京房》、《灾异孟氏京房》等书看来,京房确实对孟喜易,特别是孟喜关于《易》家候阴阳灾变方面下过功夫。而京房之所以对孟氏易下功夫,则可能得自焦赣的启迪。然而《儒林传》又说:“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丁宽)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这一说法之本质在于否认孟氏易中包含《易》家候阴阳灾变的方面,也就否定了孟喜的卦气说等等。大抵京房易学有他独特之处,不与各《易》家雷同,且也不与焦赣所传授之易学完全一致。这可能在其青少年时代,足不出户的勤苦学习和殚精竭虑,而形成了他自己的易学观念。当然也可能受其家庭的影响,形成他独特的易学思考。而当京房因为明灾异得幸于元帝时,人们对京房易学成就方面却未予注意,而是对京易学的了解偏于其测灾异方面,以致对京房易的来源只能说“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京房易学立博士前,汉儒诸易学博士皆于齐田氏之传授,因而京氏为异。至元帝时立京房为博士,于是汉易除施、孟、梁丘三大家之外,又有京氏一家。

京氏这一家,也有其后继者。京房授殷嘉、姚平、乘弘、任良、周敞等,殷嘉、姚平、乘弘皆为博士。任良元帝时任中郎,周敞在成帝时为侍御史。应该说,淮阳宪王的舅父,即京房的岳父张博也是从京房受易的。《汉书?艺文志》说:“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其所说十三家,当是指: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杨何,蔡公,韩氏,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古五子,淮南九子。或许因为古80篇主要是材料,尚不能算一家著述,不算作十三家。其实《艺文志》列出不止十三家,还应有:白光、翟牧、张禹、彭宣,五鹿充宗、士孙张、邓彭祖、衡咸八家,连同前十三家共二十一家。《艺文志》虽记载了二十一家,但还有许多家未能列入。其中有些可能是没有易学的专门著述,有些可能是其主要工作不在易学,诸如前京房、严均平、扬雄、刘向、刘歆父子,还有做丞相的魏相,曾从杨何受易的太史令司马谈等。还有著名的《费直易》和《高相易》亦未记录下来。费直所传授的《费氏易学》号古文易,“费直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解说上下经。”(《汉书?儒林传》)即以《易传》的文意解经,注重其中的义理。《高相易》学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于丁将军。费氏易在东汉后期最为兴盛,其主要传人为王璜。高相易传其子高康,毋将永。由于费氏易和高氏易未立学官,属于民间易学。随着西汉经学的发展,易学也分成今天经学系统和古文经学系统。《汉书?艺文志》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所以施孟梁丘三家自属今文 经学,而费氏学为古文经学。西汉时把属于今天经学系统的诸家易立了博士,成为官方易学。而以费直为代表的古文经易学,未得立博士,排除在官方之外,故是民间《易》。京房《易》经刘向判定与施、孟、梁丘为异,托之孟氏,不相与同,但仍立为博士,亦成为官方易学,为汉易的主要代表。后来东汉末古文易费氏兴而京氏衰,可见京氏易亦当是今文经《易》的主要代表。易学在汉代是一门重要的学术门类,是士子进入宦途的通道。有一批人从《易》而得至大官。如齐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阳相,广川人孟旦以《易》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淄人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由此可见汉代易学的盛况。

二、纳甲之法

《京氏易传》卷下说:“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已,艮兑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阴阳,六位配五行,光明四通,交易立节。”就是说将八宫卦分别配以十干。陆绩注说:“乾坤二分,天地阴阳之本,故分甲乙壬癸,阴阳之终始。”又说“庚阳入震,辛阴入巽。”又说:“戊阳入坎,已阴入离。”又说:“丙阳入艮,丁阴入兑。”皆说八宫卦与十干之配。因甲为十干之首,故称此为纳甲。其又说“六位配五行”,实即是说六爻与十二支相配,盖因将卦爻与干支配应起来,即可将干支五行引入其易卦系统之中。

a干支五行

当春秋战国时代五行学说发展之际,即已开始考虑如何将干支与五行配当。但是当时主要还是考虑如何将五行与四季、十二月配应起来。首先是《管子?五行》篇,即试以五行来配应自冬至起至次一冬至的一年。他将一年分为五个等份,按木火土金水的次序排列,即将甲配木,丙配火,戊配土,庾配金,壬配水。不过有些学者认为《管子?五行》篇是战国末期阴阳家的作品,因此就不能依此肯定春秋时已有五行配干的实际,如果考虑到《左传?昭元年》的“分为四时,序为五节”的记录,似可察知春秋时以五行配应一年的办法,已在初步实施。可以设想,其时将十干配五行亦在探索之中。降至西汉,《淮南子?天文训》说:“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烟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烟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烟黄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烟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烟黑七十二日而岁终。”可以看出还是将一年分为五等份,尚不能与人们通用的一年四季相协调。但可以看出已将五行与五色配应,而且呈现了五行与干支相配的苗头。而尤可注意者,其说“壬午冬至,甲子受制”云云,是将冬至日与木用事的起始日甲子拉开。自壬午日至甲子日历时42天,自冬至到立春整日为45天,所以基本上可以认为《天文训》的这一段话,反映了战国时代后期已采用了以立春为一岁之始的颛顼历。可见战国中期之后将干支与历法相配,从而将干支与五行相配的努力正积极进行。《淮南子?时则训》,《吕氏春秋》以及《礼记?月令》等都记录了早期月份与五行相配的情况。将《时则训》抄录于此:孟春之月,其位东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

仲春之月,其位东方,其日甲乙。

季春之月,其位东方,其日甲乙。

孟夏之月,其位南方,其日丙丁。盛德在火。

仲夏之月,其位南方,其日丙丁。

季夏之月,其位中央,其日戊已。盛德在土。

孟秋之月,其位西方,其日庚辛。盛德在金。

仲秋之月,其位西方,其日庚辛。

季秋之月,其位西方,其日庚辛。

孟冬之月,其位北方,其日壬癸。盛德在水。

仲冬之月,其位北方,其日壬癸。

季冬之月,其位北方,其日壬癸。

同类推荐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天蝎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天蝎座

    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存活,觉得只要够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不犯法、不过分,上天就会庇佑。但是,意外依然来了,对手如此无耻,健康问题爆发,工作环境大变,每一件事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中,这是天蝎座2012年最深沉的恐惧。2013年,也是最令人恐惧的土星笼罩天蝎的年份,土星这位严师要天蝎座修练的是“自己”,若一直有受困的感觉,必须清楚是什么缺点导致今天的感受,不能再推诿了;该修正自身的错误,努力转型了。这种因智慧带来的转化,将会为未来的日子带来成功的契机。
  •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对于“风水”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对于中国人来说,好的居住环境是一个家庭能够长久兴旺的根本基础。从上古时期的原始人选择山顶石穴为宅,到后来通过罗盘定位寻找最吉利的房屋坐向,风水学从单纯的地理环境选择发展成为一门结合天文地理知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学科,其内涵和意义都极为复杂多变。风水,顾名思义就是“风”和“水”,这两种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事物带动着万物的生长,风好水好的地方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一些隐晦荒凉的地方就少有人迹。
  • 罗盘俗解

    罗盘俗解

    现在易学体系中,有关易理、风水、四柱等书籍成百上千种,可关于罗盘的专著却极少。清朝学者王道亨著的《罗经透解》在当今仍然算是权威著作,但该书作者受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现在就是外行至少都能看出:一是缺乏现代科技成果作支撑,使建立在大地方位上的罗盘越来越显得落伍;二是该书深奥难懂,现代人阅读吃力费劲。在今天,科技进步,网络发达,网络上有关罗盘的文章,不但零星散碎,东拼西凑,而且还互相诋毁,不利于《罗经透解》这样的权威著作发扬光大。
  • 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姓名,由此可见,姓名对人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姓名,由姓和名组成,也称名字。人的姓名,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个体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由于有了姓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的交往,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人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各个民族对人的命名都有很多习惯。这种习惯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名字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
  • 杨力讲易经预测智慧

    杨力讲易经预测智慧

    本书一共提炼了22个《易经》的预测智慧,即因果预测、全息预测、忧患预测、危机预测、转机预测、灾难预测、应变预测、寻求机遇预测、见微知著预测、隐显预测、开合预测、阴阳预测、类推预测、感应预测、梦境预测、气功预测、运气预测、变数预测、心理预测、观象预测、五行预测、经络预测。每一个预测智慧都蕴含着一个趋吉避祸的哲理,让人们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顺利避开险境,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热门推荐
  • 元曲鉴赏

    元曲鉴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总裁爹地养成记:女友竟是千金女

    总裁爹地养成记:女友竟是千金女

    “我们分手吧我一直都知道你家里或许很富有可我没想到竟是如此…你是高高在上的千金女我只是个即将进入社会的打工仔罢了分手吧你忘了我吧!”凌灏无奈。“从相识到相爱,我们在一起整整三年!经历过无数挫折,对方家人的刁难走到现在,你一句分手就要我把这所有都忘了吗!”安淼淼冲着凌灏离去的背影吼道。凌灏顿了顿脚步,没有回头,再次向前迈步而去。
  •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膈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前景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层根源。在横向展开上,一方面注意精英思想家和社会思潮并重,另一方面以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思想为主,适当顾及其他思想,并在必要的地方指明思想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推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
  • The Elevator

    The Eleva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华财商课

    清华财商课

    本书是以部分清华企业家、创业者创业经历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其内容涵盖了整个致富流程,从树立致富观念、白手起家,到最后的守业、致富教育、分享富人的思维方式,介绍了如何有效提高个人的财商。
  • 无敌狂神

    无敌狂神

    主人公龙山先天体质受阻,从小被神帝遗弃在凡界,为了生存,不得已拜入宗门。谁知命运跟他作对,同门称谓废物,师傅算计,亲人因他而去,总之受尽侮辱。他苟且偷生,必须变强大,为自己报仇,为亲人报仇,找到狠心抛弃他的父母。
  • 傲慢公主游学记

    傲慢公主游学记

    如此平凡的她,怎么可能会拥有那么高的身份。她到底还是不是林梓雅。(狗血的剧情,再配上我的高超写作能力)嘻嘻,幻思又自恋了,其实上面那句不是真的。幻思是第一次写小说,写得比较乱些,请大家海涵。多多支持傲慢公主游学记。
  • tfboys之再久我也愿意等

    tfboys之再久我也愿意等

    “你相信爱情吗”“相信啊,我们俩不就在一起了吗”“呵呵,对啊”苦笑“怎么了,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啊”“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吗”“当然啊,你今天有点反常啊”“对不起,如果有来生,我相信我也会跟你在一起的,但是今生,呵呵,再见”起身,转身离去,泪,倾泻而下,“不”一声怒吼,“你答应过我,我们说过会一直在一起的”而她,躲在树后,多想冲过去抱住他说她还爱他,很爱很爱,但是她却不能这么做……四年后,她,回来了,已经不是四年前的那个她了,她已经死了好几次了,没人懂她的心是多么的痛,经历了一次次背叛,他,是否还能认出她,是否还会在一起,是个谜……这本小说写的是6个姐妹和三个男孩的故事,第一次写,写得不好还请关照!
  • 星焰神匠

    星焰神匠

    一个有为青年,为寻转世妻子,毅然来到陌生的世界,闯修真、踏仙路。然而,掌星石碑的预言,招来无尽杀戮、血海滔滔……僵尸蛊虫复苏,妖魔鬼怪潜伏,追寻千年的恶魔母巢降临人间。佛道仙神,任你法力无边,也难敌同化之源……,石碑尘荒,血满天地……凌空虚度、腾云驾雾。长虹影叶、遁天翎羽。飞天仙禽、御剑之术。巨阙仙船,破虚神舟……,各种飞行之术展现出精彩绝伦的仙神世界……
  • 莲仙传

    莲仙传

    有人说,我曾经十世为人,十世为畜,为人造孽,为畜积德,最后人间界十世的孽障化作了蛇妖,畜生界十世的功德化作了狐仙,二者的后世一直厮杀,我的第二十一世本可成仙,但我为了化解自己积下的这些业障,舍生化为了七彩雪莲,希望以此平息蛇妖和狐仙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