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90400000020

第20章 通向神秘的画廊——颐和园长廊

壮观秀丽,美不胜收的长廊是因何而建的呢?它是否仍然保持着初建时的美妙身姿呢?在它身上又发生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颐和园长廊鉴赏与遭遇

在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南坡与昆明湖之间的狭长地带,有一条全长728米,共273间的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长廊彩画题材广泛,山林、花鸟、景物、人物均有入画。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数人物故事画。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独有的艺术装饰。它自东向西有四座八角亭,象征着一年中的四季,分别名为“留佳”、“寄澜”、“秋水”、“清遥”。

1860年,颐和园长廊曾经被英法联军焚毁,后来,慈禧动用海军军费加以修缮,一直保留至今。

长廊因何而建

风景秀丽的北京颐和园,有一条彩色的画廊,这就是名传天下的长廊。它临昆明湖,傍万寿山,蜿蜒曲折,长廊之上,雕梁画栋,一幅幅斑斓的彩画,更使它绚丽无比,风采迷人。那如此壮丽的长廊是因何而建的呢?

传说,这个长廊在修颐和园时并没建造,长廊的地方是一条很宽的临湖路。那天西太后登上佛香阁向下一望,总觉得昆明湖边缺点什么,就回头问一个建园的监工:“这园里、湖边有没有龙?”这是句一语双关的话。因为龙象征着皇上,西太后故意难为一下老匠人。

老匠人见西太后沉着脸问他,忙说:“回老佛爷,佛香阁上只有‘凤尾廊’,湖里湖边都没有龙……”

慈禧一听大怒,脸色煞白地命令:“把附近耍龙灯的百姓召来,让他们在湖边舞上几天,不许停歇!我要看见龙。”

西太后的意思是“以凤压龙”。因为她既是“凤”,山下就要有条“龙”。她以上压下,就算把皇上压在下面了。但她却故意不提修建长廊的事。

这下可苦了那些耍龙灯的庄户人。他们拼出全力,从早上舞到天黑,又从天黑舞到早上。累倒的不计其数。一伙倒下了,一伙儿又咬着牙替换。西太后一天只看半个时辰,但从不叫耍龙灯的人停歇。

那位老匠人想着因为自己一时疏忽而连累了大伙儿,心中如万箭穿心。回到家中吃不下,睡不稳。苦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想出个救耍灯人的办法。

这天夜里他刚刚闭上眼睛,忽见走进来一位老人,口口声声向老匠人要口饭吃,老匠人见是个要饭的,忙把一碗没吃的肉面端来。

这白发老人看了一会儿肉面,叹了几口气说:“我心里堵的慌,吃不下去呀!”说完把肉面碗扣在饭桌上,从碗里取出几根面条围在那个底朝天的碗边,叹了几口气就走了。

老匠人猛然惊醒,原来是一个梦。他回想着那老人的面容、举动,越想越像传说中的鲁班师傅。他对着桌上的扣碗和碗边的几根面条思索起来,一直想到了第二天清晨。

忽然他心里一亮。这底儿朝天的饭碗多像万寿山呀!这碗边的几根面条多像一条龙,弯弯曲曲地图在“山”下,面汤在面条边溅了一片,多象昆明湖啊!为什么不设法修建个龙一样的长廊呢!

这个老匠人赶忙跑到西太后那里禀报说,三个月内让她看见湖边的龙,还请求放了舞龙灯的穷苦百姓。

西太后放了舞龙灯的人,马上传令,全国一流匠役在这里集合,让她看万寿山下一条龙出现。

三个月过去了,当西太后登上佛香阁,猛地发现昆明湖边真有一条长长的“龙”。这就是那个二百七十三间的长廊。西太后心满意足地重赏了那位老匠人。

传说总归是传说,表达的是人民反抗压迫的一种良好意愿。那么传说不可信,而真正可信的关于修建长廊的故事是什么呢?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颐和园修建好以后,慈禧每年都有一大半的时间要在这里“颐养天年”。开始的时候,慈禧很是喜欢颐和园的江南景色,然而时间一长,就什么都不觉得新鲜了,尤其是慈禧每天要从寝宫乐寿堂出来到湖边散步,起初在路上还看一看左边的水、右边的山,到后来竟厌烦得哪儿都不想看了。慈禧心想:一眼望去山水全在眼前,四季不变,真是没意思,如果在湖边建造点儿什么,让我走一步就看一个景色该多好。那建造点儿什么呢?她一时也没有想好。一日,心情烦闷的慈禧又要出去散步,王公大臣们忙顺从并伴其左右,当一行人走到万寿山下的南坡时,老天爷竟不分时候地下起了雨,太监李莲英慌忙上前撑起雨伞并顺势观察了一下慈禧的脸色。没想到,此时慈禧的脸竟由阴转晴了,李莲英正在纳闷,慈禧说话了:“雨伞真好,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致,”众人不解。回到寝宫后,慈禧立即召见了工匠,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不久,在万寿山的南坡与昆明湖之间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就是由慈禧授意修建的既能挡风遮雨,又可以欣赏一步一景的颐和园长廊。

长廊引人注目的法宝

中国的长廊不计其数,然而,却没有任何一座长廊可以与颐和园的长廊相媲美,这是为什么呢?颐和园长廊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神奇?这些神奇都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建筑上巧夺天工是颐和园长廊首先吸引人的地方,怎么这样说呢?要想知道谜底,就让我们来熟悉一下长廊的建筑美吧!

颐和园长廊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智慧相互渗透的成果,并以其独特的体系,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装饰手法为中国古典园林修建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那么颐和园长廊的独特体系和优美造型都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颐和园长廊从总体上应自由开朗的平面布局,活泼多变的体型,易于表达园林建筑的气氛和性格,使人感到新颖、舒畅。

其次,颐和园长廊是长形观景建筑物,因此考虑游览路线上的动观效果,成为主要因素,是廊设计成败关键。廊的各种组成,墙、门、洞等是根据廊外的各种自然景观,通过廊内游览观赏路线来布置安排的,以形成廊的对景、框景,空间的动与静、延伸与穿插,道路的曲折迂回。

再次,颐和园长廊从空间上分析,可以讲是“间”的重复,要充分注意这种特点,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形成韵律、产生美感。

最后,颐和园长廊从立面上,突出表现了“虚实”的对比,从总体上说是以虚为主,这主要还是功能上的要求,廊作为休息赏景建筑,需要开阔的视野。廊又是景色的一部分,需要和自然空间互相延伸,融化于自然环境中。

颐和园长廊最为神奇之处不是它的建筑特点上,而是长廊的建筑装饰的彩绘上。长廊彩画就像一个个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小窗口,从中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许多传奇典故和文化内涵。

长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长廊的上梁枋之间,布满了色彩鲜明的彩画。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了一座建筑别致的精妙画廊。

1990年,颐和园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画师们在长廊四周的梁枋等处,分别绘制了大小不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1400多幅彩画。这些彩画大体上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建筑风景四大类。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200多幅人物彩画故事。

长廊之上的人物故事彩画所绘制的内容包括古典文学名著、历史人物传奇、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等。但彩画之上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其表现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人们只有根据画上人物的容貌神情,穿戴打扮,动作造型,场景设置等等来猜测故事的内容。这就给人们提供了有如猜迷般的观赏乐趣。因为只有对中国文化了解越深,所能讲出的故事也就越多。

像这幅画面上的三位人物,中间一位,老成持重,面白长耳,另一位而如重枣,美髯飘飘,还有一位黑脸虬髯,环境又是在桃园中,自然是《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这幅画面上一位年青将领拉着一位美女,画的是“凤仪亭吕布戏貂蝉”。长廊上四座亭子中的大幅画面称做“门头板”。这副门头板上表现的中国一篇古老的著名文章——《桃花源记》。图画中细致地描绘了那个宁静幽远的桃源世界。这幅画面上,一位画家拿着笔端详着墙上的画作,就将喷薄而出了。这是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还有这幅门头板画面人物造型一看便知是《西游记》里的故事情节——《齐天大圣斗哪吒》。孙悟空威风凛凛,打得天兵天将与哪吒三太子抱头鼠窜,落败而逃。这幅彩画人物、场景都描绘得非常精致生动,堪称长廊故事画中的传世佳作。

长廊之上,不仅是人物画包含了许多故事寓意。彩画中的花鸟画同样表达了很多含义。花鸟画看起来像是普通的写实描摹,实际上这里头有各种讲究,利用花鸟的象征意义与汉字的谐音创造出一个个代表着吉祥如意的画面。

颐和园长廊的这个花鸟画不同于咱们一般的绘画,它都是有丰富的寓意的。比如说,画牡丹,画两只白头鸟,它寓意什么呢?寓意“富贵白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向往。画荷花,画燕子,把荷花和燕子画在一起,寓意着“海晏河清”。谈国家的安定团结。画喜鹊和梅花它寓意着什么呢?“喜上眉梢”。颐和园长廊的很多花鸟画都是有寓意的。

难以“色衰”的长廊彩画

在建筑上作彩画是中国一门由来已久的传统工艺了。中国的古建筑大多数都是像长廊一样采用木头作为建筑材料的,彩画的油漆色彩实际上起到了保护材料的作用。因此彩画就成了中国建筑上的一种重要装饰。

都是长廊彩画,可颐和园长廊内的彩画为何如此精美呢?它采用的是哪种彩画形式,为何历经数十年风雨而不“色衰”呢?

原来,在中国古建筑彩画的各种类型中,颐和园长廊彩画是属于苏式彩画的这一种。

苏式彩画主要的画面是被括在形似大半贺的轮廓线之内,民间称之为“包袱”画,彩画底子色调多采用砖红、土黄色或白色为基调,基本构成暖色调子。采用分段布图的方法,中间一段画包袱里的图案就是我们看到的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等,外边的彩“退”的手法,就是用一层比一层深的颜色画上包袱框,显得非常有立体感。主体图案突出,辅助图案更是显花团锦簇。

苏式彩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创作自由,生活气息浓郁,和图案严谨、齐整划一的殿堂彩画有很大不同。它用对比强烈的浓墨重彩来层层描画,体现皇家富丽堂皇的气派。它虽从江南传来,却在北方园林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尽管久经岁月,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和这些苏式彩画仍然造像万千,古意盎然。

苏式彩画大约在清乾隆年间也就是1736年到1795年流落到北方,据说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分别下江南巡视时,发现苏杭地区的彩画很漂亮,就叫内务府传苏州匠师来北京绘制,他们绘制的彩画于是得名苏式彩画。

为什么颐和园长廊喜欢用这个苏式彩画呢?

因为这个苏式彩画的内容比较丰富,色调比较活泼,山水啊,人物啊,翎毛花卉啊,都可以画。苏式彩画属于民间传统工艺技法,古时候并没有什么教科书,这种绘画的传承都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口传心授而一代代传下来的。

建筑彩画它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它需要接受自然环境,大气啊,空气啊,得经久不衰,经得起晒,所以咱们的古建筑彩画所用的这颜色,必须得耐用,很多都是用的矿物质的石色。

至今长廊上这些苏式彩画的色彩仍然鲜明饱满。而使用如此鲜艳丰富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颐和园中的建筑彩画处于一个有丰富色彩的山水自然环境中,要从中突出出来,就必须用这样对比强烈的浓墨重彩来层层描画,这样才能体现皇家富丽堂皇的气派,达到鲜明醒目的装饰效果。

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它的种种精妙之处,只有去亲身体验,才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它的美,它的韵味。

长廊彩画何以如此丰富

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画多得数不胜数,然而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长廊上的彩画14000条幅,可这些彩画却没有一副是雷同的。其中被称为“包袱”的半图形彩画有一千多幅,包括花卉虫鸟、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画师们还在上层横梁上画了五百多只象征长寿的仙鹤,它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一次,有一位从新加坡来的游览者,看到横梁上的仙鹤,不但数量多,而且姿势都不—样。他放慢脚步,仔细地观看每一只仙鹤,想从中找到两只姿态完全一样的仙鹤,结果,他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只好罢休。他非常佩服画师们善于变化画面的功夫。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丰富且形态各异的彩画呢?这些画是一个人画的吗?画这些彩画花费了多长的时间呢?

据说,长廊建成之初,其彩画数量虽然不少,但内容和画面并不丰富,是后来根据乾隆“六下江南”时绘制的各种图画逐渐充实和丰富的。乾隆皇帝酷爱游山玩水,他六次到江南游览,史书上称此为“六下江南”。据乾隆自己讲,他爷爷康熙曾“六下江南”,所以,他也效仿康熙,六次去江南。康熙六下江南,一为加强巡视,巩固政权,二为治水。而乾隆六下江南,除了游玩之外,没有更多的意义。在乾隆的随员中,有宫廷画师跟随,一路上,乾隆见到优美的自然风景和别致的建筑,即命随行画师绘制成图,回到京城之后,乾隆让画师用大小不同的比例绘于图上,并装裱好准备做为日后建造亭台楼阁的样板。随着乾隆的几次出游,乾隆收藏的这类彩画也越来越丰富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乾隆按照这些风景和建筑形态来修建亭台楼阁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将颐和园烧毁。后来,慈禧在1888年,利用兴办北洋水师的经费,重新修颐和园的长廊时,除了命画师照原貌恢复外,还让他们建起了一座长廊。长廊上要有画,慈禧想到了乾隆时期的那些画。于是,慈禧一方面让修建颐和园的工匠将乾隆时期留存下来的那些绘画拿出来作为样板画到长廊上去,另一方面还派人去江南作画。有人说,细看长廊彩画,犹如重游江南诸景,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除了上面这个奇怪之处外,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画还有一点让人迷惑不解,那就是颐和园长廊上的187幅人物故事画中有5幅是“林冲风雪山神庙”、“三碗不过岗”、“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问题出来了:皇家园林的长廊上为何绘有《水浒》中的造反故事?这些画到底是清代就有,还是后人画上去的?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长廊自被英法联军烧毁后重建至今,已经过多次维修,现存的画面与最初的形态有很大变化。每次修复时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不少“画工”的文化素质、艺术素养与最初的宫廷画师已不可同日而语。最初的长廊彩画包括几个部分:风景画(以乾隆下江南所见为原型临摹)、花鸟画、吉祥图案画、神仙人物画、宣扬孝道和封建礼教的画等。新中国成立后,长廊人物画增加了民间故事、名著故事中的古代人物,“文革”期间则剔除了所谓有“封、资、修”意味的彩画。

“不死”的长廊

长廊自建成以来,除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过一次之外,尽管其建筑形式是身长体单,又有风吹、雨打、地震等自然损坏,但长廊从未发生过倾斜和倒塌现象,这也是长廊建筑的特点之一。长廊为什么如此牢固呢?

这是因为长廊地基经过了特殊的处理,廊基底部有一层很厚的地基;二是巧妙地利用了东边的对鸥坊和西边的鱼藻轩两座临水码头,科学地处理了各种力学关系;三是较好地借用了万寿山,强劲的西北风,经万寿山阻挡之后,到长廊处已成“强弩之末”。正因为如此,这么多年来,长廊一直能保持原有的建筑风貌而不衰。

解放后,为了完整地保护长廊这一建筑艺术精品,曾进行了两次整修油饰,不仅保持了彩画的原有风格,更在四座重楯八角亭内分别绘制了大型古装人物画。有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创作的《桃源问津》;有根据吴承恩的《西游记》绘制的《孙悟空跳出炼丹炉》;有的表现晋代文人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这些画,使长廊更加绚丽多彩。人们在长廊内漫游,如置身画林。静山动水,明花烟树,步移景易,变化万千,使人目不暇接,确是一种美的享受。观看长廊上的历史人物彩画,又仿佛把人们引入我国历史小说的海洋,每一幅彩画,像是一张试卷,在试探你的文学知识,看你在那些人物画面前,能否说明是哪部古典小说中的一个画面。人们边看边思,反复品味,游览之趣,乐在其中。

长廊是一处很好的观景点。当暴雨倾盆之时,天水相连,湖面上会出现波澜壮阔的景色。大雪纷飞之际,漫天皆白,似铺天银絮飞舞一般,又是一番画意。可是,长廊的重要作用是使湖山之间有一个巧妙的过渡。人们由湖观山,或是由山观湖,不致有泾渭分明之感。同时,它又像一条彩带,把万寿山南麓的建筑串成一体,像颗颗繁星散落在它的近旁,构成一个排列有序的建筑整体。

同类推荐
  • 护国功贼

    护国功贼

    郑者窃玉好儿郎,尾生抱柱等娇娘。韩寿偷香终得手,唐寅三笑点秋香。别人重生在古代,不是王侯便是将相,最不济也弄个世家公子。可陆晨却重生在一个贼身上。贼虽令人不齿,但却可以偷小姐……架空历史,安国定邦。逗鸟赏花,窃玉偷香。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乱世歌谣

    乱世歌谣

    天下初分,四大国之间虎视眈眈,又有魔教黄雀在后,朝堂之上江湖之中上演权力的游戏与武术的较量,究竟终极权力鹿死谁手?殊不知沧海桑田人难敌,百年之后发花鬓白,红尘滚滚依旧,只是当年佳人已不再
  • 国士

    国士

    一个诉说开国大帝成长的故事。看他奋剑看他怒吼,看他哭泣看他欢笑,是悲怆的孩子,是乱世的书生,是战场的修罗,是绝世的帝王,是无双的国士,年少轻狂,一路逆流,他是——赵养卒。那一年,夜半登楼,独步紫禁之巅,他握住了权与力,生与死,雄狮百万,万臣驯服,把苍生都玩转掌中,负手俯瞰关河十万,他醉唱。你听,那歌声还在梁间缠绕:胡马长嘶风,汉旗翻白雪,少年投戎旅,志在掌旆旌。日负龙泉剑,夜斩单雄头。狂倚狼山唱,闲坐马头吟。愿竭有生岁,大汉复强秦。立地男儿事,狂歌纵马去。……那一年,江南,杏花春雨,乌衣巷里,夕阳西斜,微雨燕飞,她们打着油伞,蓦然回首,向你我倾诉昔年的风华绝代。(暂定简介,点娘很危险,追书需谨慎,嘎嘎,o(︶︿︶)o)
  • 大宋逍遥王

    大宋逍遥王

    【起点第五编辑组签约作品】一个文弱的中文系学生,没由来地到了积弱积贫的北宋末。生存之艰辛,仕途之险恶,家国之忧患,命运之无常。他该如何去享受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又能否扭转靖康之难北宋灭亡的历史趋势?……
  • 明乱

    明乱

    江山代有神棍出,各自妖孽数百年!且看,泱泱大明,数路妖孽,为我独风骚!江山如画,美人倾城,一步两步三步敢笑红尘!
热门推荐
  • 大宋豪侠传

    大宋豪侠传

    以宋朝为历史撰写的小说,这是一个有着诸多历史的朝代,天下一统、励精图治、荒淫腐化、矢志中兴、丧权辱国、风雨飘摇、群雄并起。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符号。翻开岁月的长卷,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生命中的一次惊艳。
  • 三国之群雄逐鹿

    三国之群雄逐鹿

    他,穿越至三国成为八岁孩童被童渊收养,与赵云,张任和张绣称兄道弟,于洛阳凭借卓越的见识获得蔡邕赏识,并成为蔡邕的门生,在虎牢关之战与吕奉先大战两百个回合,从此声名鹊起。他麾下谋士猛将无数,能与当世枭雄曹操一较高下。他终将成为统一天下的帝王,且看李元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火器营往事之闹白人

    火器营往事之闹白人

    火器营“闹白人”是二百多年来当地的一个传说,今天的我们或许可用“外星人”,“磁场”“UFO”之类的假说来加以推解,而数百年前人们只会说是撞见了鬼怪。使人惊讶的是,在六十年代居然还有人声称见到了这种怪东西。但今天的我们只能将它看成一段故事,一种饭后茶余的“姑妄听之”而已。
  • 乱世邪神

    乱世邪神

    是仙毁了春秋!那……我就毁了仙!可本该属于我的那个岁月…终究是回不去了……
  • 逆天嫡女:狂傲太子妃

    逆天嫡女:狂傲太子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人人耻笑的废物+丑女。丑女?她摸了摸脸,唇角邪魅的勾起一丝笑容..不见得吧..废物?这两个字何时成了我邪凰的代名词?二十一世纪特工龙头会是废物?呵--冷眸睁开,冷上弦,你曾经受过的屈辱,今后,由我替你一一奉还...灵魂附身,天地间风云突变解毒,休掉未婚夫,虐渣女,霸冷男。看一代女特工如何逆转乾坤,在异世界大放光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迷萌夫:玩转巅峰BOSS

    情迷萌夫:玩转巅峰BOSS

    穿越之后不是应该得了金手指,纵横四海,神挡杀神,后宫成群?为毛她只有一个收费的某宝购物网站,身边还有一遇到危险比谁都跑得快的胖子以及一根本就不会唱歌的流浪歌手?翌日,某丛林遇到怪物!某胖子:“快,快跑……”某歌手:“不用跑,要淡定,看我高歌一曲……”“……”某女仰天长啸:“老天,就算你不给我一个牛X的金手指,你也不用将这两个累赘交给我吧……”
  • 青楼梦

    青楼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灯仙运

    青灯仙运

    天地无情、修士亦无情,逆命少年自有不甘。
  • “事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事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后妃梓殷记

    后妃梓殷记

    关于夫君,是选择呢?还是被迫接受呢?不如养成一个吧。对,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