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90400000013

第13章 打开地宫“芝麻之门”——法门寺

1987年4月,法门寺原塔基中心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古塔地宫,它曾使整个大唐帝国为之疯狂,那么,这座千年古寺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呢?

为何取名“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渭北黄土高原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如果将现在的法门寺和别的寺院相比,它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在唐代,法门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但是该寺为何叫做“法门寺”?

一种说法十分神秘:相传在夏商周时期,佛教就开始传入东土。周朝的周武王在宰相姜子牙扶助下,伐纣兴周,世风崇雅,国泰民安。成康之世,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来,由于周王贪图美色,过着花天酒地的腐败生活,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扶风镇美阳村有个姓法,名阿门的穷苦书生,不忍眼见国家败落,豪强横行,盗贼四起,民不聊生。遂在岐邑东南角修了座佛庙叫法门寺,教化人们向善,希望能够以感化周王。可惜周天子认为自己是主宰尘世的真龙天子,法阿门所宣扬的是“异端邪说”,将法阿门捉来问罪,法阿门自恃有神灵保佑,临阵不惧,拱手诵道:天皇皇,地皇皇,佛法无边喜降祥,行善去恶人心畅,国泰民安天下扬!周王听了大怒,砍去法阿门的双手、双脚、割掉他的鼻子、耳朵,挖了他的眼睛,残忍地杀了法阿门,烧了庙。如来佛知道了,忧虑而死,临终嘱咐阿育王:将他的尸骨分装八万四千宝匣中在世界各地修塔瘗贮。岐邑城内一夜之间在法阿门被杀的地方升起了一座金光四射的佛骨宝塔。周王看到这一神奇,又听到阿育王的事迹,也开始信起佛来,在塔的周围修复了法阿门建的佛庙,并称之为阿育王寺。人们为了纪念法阿门为佛教事业捐躯,故将阿育王寺尊为皇家礼佛之地,并将阿育王寺改成法门寺了。

另外还有一则传说:周都岐邑一夜之间冒出佛塔以后,周王与人们认为是夷狄神骨的建筑,于是将它铲去,次日塔又冒出来,再将它铲去,第二天又冒出了新塔。这样像割韭菜一样铲了一茬又一茬,人们觉得奇怪,终于被佛塔的顽强精神所折服,允许它存在了下来。

传说是无稽的,但这说明了佛教不折不挠的传教精神,和它植根于中国大地的艰难历程。

法门寺因何而建

法门寺历史如此悠久,我们能否知道它到底建于什么时代呢?

有实物证据的是清顺治十年一则重修法门寺钟楼的碑文记载:法门寺建造时间是天竺佛法和佛骨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时候。可见佛教与佛骨是同时传来中国,只是佛经入了白马寺,佛骨贮于美阳阿育王寺塔中。因佛骨须选择地点建塔瘗贮,工程决不可能象佛家所说“阿育王使鬼役一夜建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佛指沟在岐山县西五里凤鸣岗下,周公庙南,卷阿水边,正当丝绸之路关中道上,离法门寺不过百里。佛指骨在此停留,等阿育王寺舍利塔修成后移入是意想中事,这和佛经运到洛阳后停留在鸿胪寺中,等白马寺建成后再移入的情况很相似。

依据石碑推测,法门寺舍利塔很可能建立于此时,史料记载法门寺是先建塔后建寺的。历史学家们还发现了许多证明法门寺建于汉代的线索。法门寺塔、地宫和殿堂建筑,在千年的岁月中不断遭到破坏,但也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重建。地宫是唐代重修确切无异;原十三层砖塔在明代改木塔为砖塔史实确凿;殿舍也多为明、清时重建。但是,在砖塔塌毁的砖中发现有汉砖、汉瓦和瓦当,这可以说是法门寺塔建于汉代的有力证明。另一方面,法门寺发现汉代时献神实物:法门寺塔和地宫中发现有汉时的文物,这就是地宫里撤的不少五铢钱和塔中存的两面汉镜。五铢钱在地宫里发现有可能是唐时封闭地宫时放进的;也许是东汉瘗贮佛骨时奉献的,二者均可存疑。

法门寺在唐朝时期繁华无比,但此后宛如昙花一现,在也不复往日雄风,但法门寺由于建寺时间早,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人刮目相看,因此虽然没有大佛,却胜似大佛。

挖出石碑中的秘密

当前的法门寺庙虽然不怎么样,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法门寺的一草一木都不容小觑,即便是不起眼的石头上也可能记载着许多美好的传说,并不因它被当权者冷落而失去了自己的魅力。法门寺有哪些不同寻常的石块石碑呢?

在法门寺上殿门东侧檐下,摆着一块青石。这块青石乍看并不起眼,没棱没角,并不十分方正,有段时间还被当地美阳村一个农民搬到土壕内,当做垫脚石。如今,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这不过是摆着供游人歇脚用的。其实不然,这是一块花纹极为别致,身世不凡的青石,俗称“卧虎石”。提起这块“卧虎石”,不仅石纹奇特,而且身世不同凡响。据传:隋仁寿宫中有一块虎石,一块凤石。凤石后不知去向,这块虎石却辗转来到法门寺。宋代,徽宗赵佶携带京师名妓李师师驾幸法门寺,曾在这块青石上坐过。谁料一阵山雨,青石上便显现出一只瞪目竖耳,虎视耽耽的斑斓猛虎来,特别是那双虎眼,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当石面上的清水蒸发完之后,卧虎便又悄然潜入石中,任凭谁也发现不了。宋徽宗以为是该寺的僧道故意来戏耍恐吓自己,龙颜不悦。寺官一瞧圣上龙颜不悦,怕负有欺君之罪,随机应变地奉承巴结地说:“我主圣上属虎,这青石上“虎”形出现,乃吉祥如意,说明我主万岁乃是一朝真龙天子,连兽中之王也现形叩见拜迎!这也是苍天让我主留下圣迹!”宋徽宗一听此话,转惊为喜,息怒为笑,立即提起御笔亲书一匾“皇帝佛国”四字,并钦赐此青石为“卧虎石”。传说归传说,其实卧虎石是由天然乳白石纹巧妙构成花纹似虎的大理石。

法门寺大雄宝殿东墙外壁间有一方碑,三十五个立碑人中第一名就是杨延昭,大家知道,杨家将中有个杨六郎也叫杨延昭。他能征善战,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北宋时一员战将。于是人们说这个杨延昭就是杨六郎,还演义出不少趣闻:说他在法门寺灵异浴室得到圣水淋浴后,身轻腾空,在天宫见到九天玄女,授他以兵书,从此成为常胜将军;传说杨六郎率军前往三关口,途径法门寺,军士在灵异浴室洗澡后,个个成了神兵天将,战无不胜。后来,杨延昭又派他的儿子,一说为其孙子杨文广作秦凤路副总管,领兵驻守凤翔,吓得西夏兵从此不敢侵扰宝鸡地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正是宋太宗赵光义当政之时,亦即杨家将归顺北宋王朝北战西征之时;杨文广于神宗朝担任秦凤西路副总管抗击西夏也是史实,但碑刻第一人杨延昭是否是杨家将的杨六郎需要考证。因为碑刻立于太平兴国三年,杨延昭的父亲北汉大将军杨业于太平兴国四年才降顺了北宋,法门寺前一年又是北宋辖区,杨六郎杨延昭又怎能和法门寺结上了关系,这确实是个难解的谜团。

建造法门寺塔的目的

“扶风有座法门塔,离天只有丈七八。”这是关于法门寺塔的一句民谣。法门寺塔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可见其历史悠久,修建寺塔的最初目的何在呢?

公元前486年,80岁的释迦牟尼在北部印度一个树林中去世,弟子们哭泣着将他的尸体焚化,当焚烧释迦牟尼遗体的大火熄灭时,弟子们在灰烬中惊讶万分地发现未烧化的有一节手指骨四颗牙齿和一片头盖骨及数根头发,佛祖珍贵无比的殡身遗物里竟然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圆珠状结晶,有白色的,有黑色的,还有红色的,小如珍珠米粒,一个个光亮坚硬。放入掌心细细窥辨,白色的是骨,瓦黑色者为发,那红色的则是肉质。弟子俯首合掌为佛祖的道行高深和不同凡响所折服,于是将这些奇异的骨烬遗物称之为“舍利”。由他的亲属和弟子们作为圣物收藏起来。释迦牟尼死后250多年,古印度一位伟大的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部族纷争的印度。为了传播佛教,他将佛祖留下的舍利收集起来重新分成若干份,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据说,这些舍利的一部分传到了中国,中国各地便有了佛教舍利塔,而法门寺塔就是其中的一个。因此,法门寺塔最初目的就是用来供奉舍利的。

法门寺塔最初是木塔,但后来却变成了砖塔,而且层数倍增,为何会产生这一奇怪的现象呢?法门寺的木塔什么时候变成了砖塔呢?

原来,法门寺木塔建于汉代,三百多年以后,遭到战火焚毁,加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采纳崔浩奏言,禁教、毁佛经、佛像和塔寺,使法门寺塔再遭劫难,以致塔寺成为废墟。但信徒们还是不断来这里烧香敬佛,并称其为“圣冢”。过了若干年,至北魏孝文帝时期,复信佛教,这时,州牧拓跋育修复了阿育王寺和舍利塔。此后,千余年间,法门寺木塔毁了建,建了毁,但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直到明朝隆庆年间,法门寺所在的凤翔府在一年中连续发生了两次地震,使得木塔崩毁。法门寺真身宝塔崩毁,引起了不少佛徒僧尼的惋惜悲叹。西蜀有一笃信佛教的居士,伤感得痛不欲生,为重建宝塔而残肤苦行化募。他用“百尺长”的铁锁链,穿锁在自己的肩筋骨上,为佛增光,不怕疼痛劳累,拖地行乞,到处募缘,为恢复真身宝塔募化了不少资财。木塔崩毁10年后,明朝万历时期,有扶风佛徒,募化钱财,倡导修复法门寺塔,经时30年,于明朝万历末年竣工,将四层木塔改建为13层砖塔。塔身高56米,八面八棱,棱角为雕琢过的花砖砌拱。拱角悬铃,在晚风晨光中口叮咚作响。最上层无洞门,地面第一层塔门朝南,门高1.26米,宽1.4米,门额刻石“真身宝塔”,正东面额石刻“浮屠耀日”,正西面额石刻“舍利飞霞”,正北面额石刻“美阳重镇”。其它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各面分嵌乾、坎、良、震、巽、离、坤、兑八封文以记方位。法门寺塔巍峨壮观而宏丽,在关中西部首屈一指。

由此,法门寺砖塔成为法门寺的标志性建筑,一直矗立在法门寺地宫之上。

迷雾重重的地宫舍利

舍利是梵文,意为骨身,或灵骨,或谓坚固子。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指佛陀、高僧圆寂后遗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火化时结成的结晶体,它作为佛教的圣物而受到尊崇。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两种。在世界文化史上,佛舍利的起源和流传无疑是一件充满宗教气氛的历史大谜案,中国现在有没有舍利呢?这些舍利究竟是不是释迦牟尼的真身遗存呢?

对于这两个问题,至今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现在中国有四处佛舍利:一是北京灵光寺塔的一颗佛牙舍利,这是释迦牟尼死后仅存的四颗佛牙中传入中国的唯一一颗;二是1981年在北京房山县石经山雷音洞石穴下发现的二粒佛舍利,这是由隋朝高僧静琬从隋文帝杨坚那里请得的三粒佛舍利中留存的二粒;三是浙江鄞县阿育王寺的佛身舍利一粒,这是相传阿育王时代传入中国的19座佛塔中唯一留存的佛塔舍利;四是法门寺塔地宫的佛指舍利。

对于上述舍利的真假争论一直在进行,但在中国学术界,关于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有一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历史上曾经传入释迦牟尼火化后的指节共有四处,但公元845年,唐朝政府展开了全国性的毁灭佛教运动,佛教史称“会昌法难”,命令停止供养佛指舍利,此后佛指舍利便下落不明,直到1986年,法门寺塔地宫的佛指舍利重现于世。因此,法门寺地宫是目前中国唯一出土释迦牟尼真身的地宫,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也成为至今中国境内发现的独一无二的释迦牟尼真身指节舍利。

法门寺地宫号称是继秦始皇兵马俑、马王堆汉墓之后的又一大考古发现,那么地宫中的舍利是怎么被发现的呢,除舍利之外还有哪些宝藏呢?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呢?

1981年法门寺塔倒塌之后,为了重建寺塔,有关方面决定对塔基全面清理。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历代修建寺塔的情况,再则想解开关于寺塔下是否有地宫,地宫里面是否有佛指舍利子的传闻。1986年4月2日,考古人员在清理宝塔地基时,发现了唐代修建的塔下地宫。1987年5月5日凌晨1点,法门寺塔地宫被打开,它给了人们意外的惊喜。那个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在古籍中记载、在信徒心里膜拜的佛指舍利真的在法门寺地宫出现了。然而经过仔细鉴定,大家发现这枚舍利是玉质的。就在人们有些失望地离去前,一位考古人员无意间发现,在已经清理空的地宫后室,有一个角落有片松动的浮土。一个密龛显露出来,密龛中有个不大的包裹,里面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函。打开铁函,里面又是一层套一层。最里面是洁白的小玉棺,一枚佛指静静地躺在玉棺里。这枚骨质的舍利,毫无疑问就是至高无上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接下来,人们从汉白玉灵帐和阿育王塔中又发现了两枚玉质的佛骨。

地宫出土的4枚佛指舍利,是当今佛教界的最高圣物。那么这4枚舍利都装在什么地方?装这些舍利的地方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第一枚舍利安置在唐懿宗所赐、用红锦袋盛装的八重宝函内。最外层为银棱录顶檀香木宝函。上雕镂穷奇,描金加彩;雕刻有《释迦尼佛说法图》、《极乐世界》、《礼佛图》等极为庄严肃穆壮观的画面。二重内装的七重金银宝函,由外及里次序为四面,有銮金四天王护卫图案。第三重也为镏金宝函,素面录顶,十分雅致。第四重为银宝函,是镏金如来说法。第五重是纯金录顶空函,顶部与宝函四周,均以金框宝钿珠装饰,顶端四面有八簇宝花,中心为一大簇宝花,四周每面有七片瓣花,围积成一朵大花。第六重为素银函,银光闪闪。第七重珍珠螺钿装录顶。第八重为最里一重,是一座纯黄金塔,四面塔门畅朗,金简瓦盖顶,顶部有金质莲花朵,捧托金珠顶,塔座是纯金方台,每部位都有花纹绸缕,维妙维肖,华贵庄严。塔座上有一小银柱,仅11毫米高,盘为细颈鼓腰状,喇叭口径处雕12朵如意云头,鼓腰上二平行线连为四组三钴纹杆状十字团花,衬以珍珠纹,腰底为莲瓣形,银柱托底也呈八瓣莲花状。间以三钴纹,柱底还有一墨书小字——“南”。圣物佛指舍利就套在这根小银柱上。

第二枚舍利置于镏金银棺内,银棺状如棺木,前端雕五彩花冠一顶,中间两只拖着长长尾巴的凤鸟,正在并头齐飞,后端饰云头纹。在小小的前端银档板中间开着两扇精致的小门,挂一把小巧的金锁,左右两面门扇上各镶三排9颗小金钉,门扇上各雕一执幡童子,童子头上有彩云数朵。银后档上雕一对披发金毛狮,银棺身左右两侧棺板上,各雕一位守卫银棺的金刚力士,左执剑、右执斧。

法门寺地宫内有一个水晶椁子,椁盖上镶嵌黄、蓝宝石各一枚,体积硕大,眩耀夺目。椁盖雕观世音菩萨及宝瓶插花,椁身四面皆雕文殊菩萨坐像及莲座、花鸟。第三枚舍利就装在水晶椁子中的壸门座玉棺内。

第四枚佛指舍利是在阿育王塔中的一座银棺内发现的。阿育王塔内盛放银棺一座。棺前档板上刻着两位坐佛弟子,两侧壁各镏出两只迦陵频伽神鸟。棺体下有两层台座,上层台座四周錾出一圈仰莲瓣,下层四周镂空成壸门。

法门寺地宫为何出土了不多不少的4枚佛骨舍利,这是偶然为之,还是另有深意呢?如果有深意,那么这4枚佛骨舍利都包涵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这四枚舍利的外观都符合《志文碑》和其他一些典籍的记载,但不同的是,第三枚(即置于地宫后室秘龛中的一枚)颜色略黄,表面有一些粒状的骨质分泌物,而其他三枚则很像白玉。又根据盛置第三枚舍利的铁函内一重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上的錾文:“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佛真身宝函”,确定这一枚是真身灵骨,而另外三枚则属于影骨。“影骨”之称,已见于《志文碑》,是佛家为了保护真身和供人供养而特制的影射之骨。既为影射之物,诚如赵朴初居士所谓:“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同灵骨的作用是同样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骨真身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佛教圣物,法门寺将因此成为世界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宝库

了解了法门寺地宫的外围结构后,人们都把眼光转向了那幽深静谧的地宫内部。起初,人们没有想到法门寺地宫里面居然会藏着如此丰富的佛骨舍利,可是,随着考古活动进一步开展,一个让人们更加惊讶的地下宝库逐渐浮出地面。那么这个宝库里面都藏着些什么东西呢?这些东西都有着怎样让人咂舌的魅力呢?

当地宫的一道道石门被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是,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地下皇宫仓库。因为,地宫共出土唐咸通年间金银器具121件(组)。其中,仅唐懿、僖二宗父子供养的金银器就达100余件。

这批皇家金银器数量大,品类多,等极高,新器型多,且成组配套,产地明确,制作年代详实,主要由生活用具、供养器和法器三大类组成。

生活用具中包括盒类、碟类和盆类。

盒类的代表是镏金双凤衔绶带御前赐银方盒和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

前者盒体呈扁方形,盖身上下对称,以子母口扣合。盖面中心为口衔绶带相对翱翔的双凤团花,角隅錾十字绶带花结纹样,盒底内外有同心圆旋削的痕迹。圈足与盒身焊接而成。底外壁竖錾“诸道盐铁转运等使臣李福进”,盖面墨书“随真身御前赐”6个字。

后者盒体呈菱弧状,上下对称,以子母口扣合。盖面内以联珠组成一个菱形,与周边呈相斗的布局,内菱形中部錾两只腾跃的狮子,四周衬以莲与缠枝蔓草,内外菱形的角隅饰背分式西番莲纹样,腹壁上下均錾二方连续的莲叶蔓草,圈足饰一周简莲瓣。盒底外壁竖錾4行33字:“进奉延庆节金花陆寸方合壹具重贰拾两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使臣李进”。

碟类中的精品如镏金十字折枝花小银碟和盘圆座葵口小银碟,镏金十字折枝花小银碟:钣金成型,纹饰涂金。共出土20件,有带圈足或无圈足之区别。盘圆座葵口小银碟:五曲葵口,平底,浅腹。碟座以银筋盘屈成螺旋形圆座。

盆类中最为奇特的是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该盆系唐僖宗供佛用品。浇铸成型,盆壁分为四瓣,每瓣内錾两个石榴团花。团花中有一双鼓翼鸳鸯立于莲花之上,两两相对,栩栩如生,呼之即出。鸳鸯团花之间衬以流云纹。盆底模冲、锤打出一对互相嬉戏的鸳鸯和阔叶石榴组成的大团花,四周施鱼子纹地,形成浅浮雕效果。盆壁内外的装饰花纹完全相同,犹如透雕而成。盆外两侧各铆接两个额刻“王”字的天龙铺首,口衔饰有海棠花的圆环,环上有提耳,圈足微外撇,其外饰莲花。盆底外壁,錾刻“浙西”二字,“浙西”为唐代的“浙西道”(今江苏镇江)。是唐代后期南方金银器的制作中心。大银盆集浇铸、模冲、锻打、錾刻、镏金、铆接等先进工艺于一体,制作精美,造型宏大,纹饰工整细腻,线条舒适流畅,构图丰满。特别是盆壁内外的錾刻,似透雕而成,反映了唐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工艺水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不可多得的唐代金银器艺术珍品。

供养器中突出唐代皇室特点的物品首推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及银炉台,这件东西原置于地宫后室,唐懿宗供奉。其型制高大,制作精美,工艺采用了錾刻、钣金、镏金、铆接等方法,为唐代同类金银器最宏大的一个,精湛的制造工艺和精美的装饰图案叹为观止。熏炉、炉台成组配套出土,在我国尚属首次。银熏炉由炉身、炉盖组成。盖面隆起,底沿饰一周莲瓣纹,上有5朵莲花,花蔓相互缠绕,每朵莲花上有1只口衔瑞草、回首而望、憨态可掬的乌龟。下层莲瓣镂空,便于香气溢出。龟与绶带表示长寿,莲瓣表清净,香由此出,即表示清净戒香,精进上溢之意。炉腹壁饰以流云纹,并铆接5只独角天龙兽足。银炉台台面为双凤衔瑞草纹,下有五足朵带。炉台底面錾文:“咸通十季,文思院造八寸银金花香炉一具,并盘及朵带环子全共重三百八十两,臣陈景夫,判官高品臣、吴弘悫,使臣能顺。”

文思院是中晚唐时设立的宫廷手工业作坊,专为唐皇室制作金银工艺品,除宫廷自用外,还用来赠送外宾,赏赐功臣等。作为皇室珍宝,这套璀璨夺目的熏香器不仅产地明确,制作年代清楚,錾有铭文,而且器型雍容华贵,纹饰精致富丽,代表了当时金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凝结着唐代工艺大师们的高超智慧和心血。

此外,还有如银芙蕖,即莲花,佛教密宗的十大供养之一,佛典中以莲花往生之所托,又被视为报身佛之净土,故在佛前多供养此花,花叶用薄银箔作成,是唐代金银工艺品的佳作。这支芙蕖以银筋为茎、座,以银箔为花叶,主茎顶端有以莲蓬为蕊的芙蕖一朵,内外3层,共16瓣。主茎中部分出三支茎,其一为莲蕾,其余为翻卷的荷叶。

香炉,也叫熏炉、火炉,为大乘比丘十八物之一,亦为佛前或坛前的三具足、五具足之一,是佛事六供或十供常用的首要供具,又是密教修法必用之法器。以炉熏香是我国古代生活中常见的美化和卫生措施。到了唐代,无论是奠天祭地,供养释迦,礼敬老子,尊宗礼祖,都要点炉熏香。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及银炉台充分说明,古代人同样有着强烈的审美意识,总是千方百计地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佛教焚香风习。

镏金双蛾纹银香囊,该物品系唐僖宗所供奉。直径12.8cm,链长24.5cm,重547克。系唐代香囊存世品中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枚。香囊囊盖、囊身各作半球状,上下对称,以子母口相扣合,一侧以铰链连接,另一侧则以勾环相连。香囊外壁錾饰十二簇分布均匀的团花,团花内分饰四只或两只飞蛾,纹饰镏金,香囊内有一个钵状香盂及两个平衡环,香盂用短轴铆接,内、外平衡环间也以短轴铆接,在圆球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转动而香盂的重心始终不变,使香盂面始终保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装置,与现代运用于航海、航空上的陀螺仪原理完全相同,这种陀螺仪原理,欧洲17、18世纪才掌握,而我们的祖先,早在8世纪之前,就已熟练地的运用了这种技术。

法器在法门寺地宫中最为丰盛,所谓法器,即为用于修法、祈祷等庄严佛事之物。寺院的法器常见的有香炉、金鼎、云板、云鼓、欢门、金幢、宝盖、幡、长明灯、香案、供具、蒲团、钟、磬、木鱼、铙、钹、钲、铃等数十种。在法门寺地宫,唐王朝为佛祖设置坛场、法器,以行佛道。出土的锡杖、钵盂、如意等均属此类。僧人们携行之念珠、锡杖、钵盂、如意等物亦属此类。

那么法门寺地宫里面都有哪些精品法器值得我们去欣赏呢?

最为特殊的当推镏金双轮十二环银锡杖,该锡杖杖头为双轮四股十二环,四股以银条盘曲而成,每股套装雕花金环3枚,股侧铭刻:“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打造匠臣安淑郧,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弘悫”。四股顶部有两重束腰莲座,上承一枚智慧宝珠。下部饰忍冬花、流云纹,并自上而下精细錾刻身披袈裟、手持铃铎、立于莲台之上,有光头的12位圆觉菩萨。这枚锡杖是佛教世界的权威,属佛祖释迦牟尼,是世界锡杖之王。

此外,单轮六环铜锡杖和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也是法门寺的重要物品,前者铜质杖柄铭刻:“僧弘志、僧海云、僧智省、僧义真、僧玄依、僧志坚、僧志共、沙弥愿思、弟子李甑、薜氏父王惟忠、毋阿李为从实”。錾文中的海云、义真等为唐代青龙寺密教高僧,可见义真和海云参与了法门寺迎佛骨的盛典,也由此可见法门寺与青龙寺、大兴善寺的密切关系,此杖为地藏菩萨之物。

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文思院所造,是唐懿宗敕命文思院为舍利供养法会大阿阇黎使用而造的。与银白成手炉一样,是唐懿宗在迎送佛指舍利做法会时,献给智慧轮大阿阇黎或大兴善寺其他主法大阿阇黎所使用的,后供养于地宫。在佛教中,此杖属迦叶佛。

总而言之,法门寺出土的这批金银器的最大特点是造型多样,除了唐代金银器常见的函、盒等常规的器物造型外,还有捧真身菩萨、臂钏、波罗子等各具特色的金银器。如此众多的金银器作为供养物被放入地宫,为我们研究唐代佛教的发展、舍利崇拜与皇权政治以及法门寺与唐皇室的关系、法门寺与唐代密教的传承、法门寺佛教的发展及其特点提供了详实的证据。

追寻开启法门寺地宫的钥匙

法门寺地宫的目的就是用来保藏佛骨,但地宫并非永久封闭。历史记载,地宫曾经9次开启,其中唐朝就有7次,那么为何要开启法门寺地宫呢?开启之后,都干了些什么?

唐朝的百姓一直相信法门寺塔30年必须开启一次,把佛骨请出来让世人瞻仰,这样才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曾命令开启法门寺塔地宫,让人们礼拜佛指,祈祷佛祖保佑平安。长安内外善男信女与各地僧尼闻讯,奔赴法门寺塔所,人众日达数万,顶礼膜拜,烧头燎指,刺血洒地以表虔诚。

之后,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也曾下诏,迎奉佛骨于东都洛阳。武则天施舍佛事寝衣帐绢一千匹,还为佛骨制造金棺银椁,挥霍钱财无算。在她的带动下,高宗和亲臣也施舍资财巨万。信徒冯玄嗣为佛骨献绢四千匹。

到了唐玄宗时期,由于他不信佛教,致使法门寺冷落几十年,但其子唐肃宗李亨则崇信佛教,热心迎奉供养佛骨,他认为能够平定安史之乱全赖佛祖保佑,于是下诏迎法门寺佛骨,并在宫禁设立内道场,派遣法灯和尚、中使宋合礼、京兆府尹崔光远到法门寺开启地宫,迎奉佛骨于京师禁中道场,于七月一日展供,献赠甚奢,有金袈裟一副,沉檀香三百两,王公大臣穿梭似地前来礼拜献施。

安史之乱后,信奉佛教的唐德宗李适更是急不可耐,不到30年,才28年,就召令迎佛骨于京师宫内精舍,后又送京师各大佛寺供奉,臣民奔走参拜,倾都瞻礼,施财巨万。

唐宪宗李纯召派中使杜英奇率领禁兵押宫人30人,手持香花与僧徒赴临驿迎佛骨,开光顺门入唐紫禁城,留在宫内道场礼拜三日,又送奉京城诸寺院供养。王公大臣狂奔参拜施舍,百姓民众也唯恐在后,有的废业破产烧顶灼背截指断臂而求供养。唐宪宗李纯迎佛骨给唐皇家和他本人都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就在这年,有数州军士因领不到军饷而叛变;西方吐蕃攻盐州;岭南典少卿复叛,安南杨清起事攻陷今天的越南河内,前往平息的唐兵战死与疫病死者不计其数。李纯迎佛骨恰好一年,就被宦官陈弘志为杀死,佛骨“舍利”也没有能让他寿终正寝。

李纯子李恒继穆宗位,力禁佛教,李恒第五子李炎即位为唐武宗,也严禁佛教,力倡道教,于会昌四年诏令毁寺院佛像,焚佛经,勒令僧尼还俗。法门寺塔基地宫被捣毁,“影骨”被砸毁,“真佛骨”也被抛撒于地宫之内。李炎弟李漼继宣宗位后却又力倡佛教,溺迷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派人整修了法门寺地宫,在地宫的西北角寻见了佛骨,敬供于地宫神龛之内,并积极准备迎佛骨于京都长安供养。李漼还不顾朝臣的谏阻,派遣敕使与京都两街大德僧数十人到法门寺奉迎佛骨。并以金银作宝刹,以珠宝为宝帐,由珊瑚、玛瑙、珍珠缀为幢幡;数万人的仪仗队从长安城到法门寺二百多里之间,车马来往,昼夜不绝。沿途还设有斋饭,任人取食。佛骨由法门寺迎至长安,由禁军兵仗带队,自京城西门至皇城西门彩栅夹道,乐声沸天,经声盈耳。唐懿宗亲自迎接。于是,炼顶断臂、肘行膝步、啮指截发者,不可胜数。这第七次迎送法门寺佛骨是唐朝历次迎佛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然李漼迎佛骨当年,天下大水,接着大旱,庄稼歉收,民不聊生,不久他也卧病在床,三个月后死去。

唐皇帝每隔30年迎一次佛骨,为的是祈求神佛护李家社稷安泰兴盛,风调雨顺,国富民殷。与愿望相反,天灾人祸接连,宫廷挥霍浪费,官僚贪赃枉法,苛捐杂税压榨,民不聊生,国势日衰,一代不如一代;再加上每次奉迎供养佛骨,劳民伤财,更弄得国库空虚,人民穷困。

事实上,在唐朝300多年的历史中,先后有6位皇帝7次迎奉过佛骨,每一次开启法门寺地宫,都会引起人们理性的眩晕和情感的痴狂。然而,这并没有给唐皇室带来好运,唐朝无可避免地走向衰亡,法门寺也就走向没落。

同类推荐
  • 坑爹三国

    坑爹三国

    混吃等死形富二代陶商穿越了,变成了徐州牧陶谦的大儿子。“爹啊,我错了,我不小心杀人了!他儿子叫曹操!”(陶谦吐血中!)“爹啊,我错了,我背着您娶了一个女子,抢的吕布的!”(陶谦持续吐血中!)“爹您辛苦了为大汉鞠躬尽瘁,孩儿却不能为爹分忧。““恩?”陶谦一愣,难道自家的逆子转型了?不禁欣慰“你能有这样的孝心爹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了!”。“爹您退位让贤给刘使君吧!这样您就不累了。“逆子,逆子啊!”陶谦愤怒得咆哮道。“什么嘛!”陶商满不在乎的走出了房间,他看着手中刚刚系统给的黄金圣衣,诸葛连弩,火药制作,不由叹了一个气,坑爹也是一个技术活啊。我们的口号就是坑天坑地坑队友,败屋败田败老爹。
  • 水浒之特种兵王

    水浒之特种兵王

    特种兵王陈枭穿越到了水浒世界,利用现代知识忽悠梁山好汉,拐骗水泊英雄,打造出一支属于他的精锐水浒军!他说,既然老天不长眼,那就让水浒军替天行道吧!
  • 回到秦朝当皇子

    回到秦朝当皇子

    将要被阴险的胡亥干掉,怒吼的扶苏不甘历史的重复大吼一声:小爷的地盘还没抢完,三千佳丽还没到手,万千猛将还没收服。我要逆天改命,与天下英雄一搏,玩死胡亥,痛扁刘邦,搞残西楚霸王。永享万世皇朝!
  • 南宋浮生记

    南宋浮生记

    本文以古代历史为背景的穿越类作品,主角谷永宁是21世纪的现代人,在江边的一家修理厂里和一群人发生争执时,被人推到了江里,意外穿越到了宋朝。利用21世界的技术,他生产出了皇上需要的浸水不会模糊的纸,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技术。走上军队生活,利用火药技术,发明了各式火器,缴叛贼、杀敌寇,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名垂青史。
  • 超能三国之窃贼

    超能三国之窃贼

    这是一个满是超能的三国,曹操有读心术,典韦能隔空把人撕裂,关羽一个眼神就能无坚不摧,马岱还学会了穿墙术……这样的三国不好混啊!没办法,他只好做起了贼,不偷东西不偷钱,只偷人的能力。看唐诚携带人物属性窃取系统,魂穿到一个富家少爷身上,遍偷三国谋臣武将的能力,风生水起,战三国,平四海,扫八荒,一统天下,扬我后世小吊丝之神威。
热门推荐
  • 噬天剑道

    噬天剑道

    千年后,天有异象。而属于星主的,终将会降临。极曜噬灵星,天外中最神秘的一颗星辰,深邃之间,宛如黑洞。身为天星宿主的少年莫封,体内同时有着强大的魔血传承。两者相辅相成,少年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既与天道不合,那便剑碎天道!
  • 教主,夫人给您劫来了

    教主,夫人给您劫来了

    幂盟第一杀手要取魔教教主的狗命?是以,天麋鹭山下人山人海。南翩颜本是热闹来着,却被抓上了魔教,给魔教传宗接代?靠!姐才不陪你们玩!可素,为毛她到哪都能被他找出来?教主大人,你身上装雷达了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恶劣魔王娇仙妻

    恶劣魔王娇仙妻

    他是远古魔王,残忍嗜血;她是瑶池公主,善良纯真。前世今生的相遇,注定摆脱不了的劫。都说是她迷惑了魔王的心,却不知,他是心甘情愿为了她而自毁魔界!几度轮回、千年劫难又如何,他自信可以再次得到她的心!
  • 罪灵之王

    罪灵之王

    面对罪恶,毫不畏惧,手持宝具,所向披靡。向本源之善起誓,以枪之名,伐尽举世之恶。邹迪,一个软弱无能的小男生,在初中毕业后的一次意外,变成了伐罪使者。伐罪使者,通过向本源之善起誓获得力量的一群人。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消灭罪灵。从此,一个伐罪使者新星升起。扫荡罪灵圈,直插原罪界,一统分裂长达百年的中国区,在十五国伐罪使者峰会上号令群雄,在罪灵圈建立起一片伐罪使者的帝国。
  • 画葬

    画葬

    简介:时光画了一幅画,画中葬了花。握不住的沙终也不舍扬了它,被岁月掩埋的秘密能否在后来的风中极致绽放,爱恨纠缠不休终究会负痴情人,流年轻颤,不如缄默。
  • 东方神话系统

    东方神话系统

    他是武道天才,他是商业奇才,他是无敌统帅,他是……得神秘的东方神话系统之助,武力强悍无须解释,智谋逆天亦属等闲,多才多艺乃是标配,全知全能那是当然。本书Q群:496744995新书《我不是风水师》已开始上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拯救皇二代

    拯救皇二代

    皇家家门不幸,生了一窝不成器的败家子。皇后新丧,皇上左思右想,决定纳妃。他左瞧右看,这林家大小姐真真是不错,性格果敢坚毅,更是将自己五毒俱全的弟弟劝得归了正路……于是,年仅十六的林锦婷,忽然多了七个比自己还大的儿子……
  • 我的28岁女老板

    我的28岁女老板

    他是一个男人,凭着一腔骚情和引以为傲的笔杆,开始他的逆袭崛起之路。面对恶妻阴谋,杀身之祸,靠山沦陷,他要誓死捍卫这片暧昧江山……
  • 腹黑国师之霸宠倾城妃

    腹黑国师之霸宠倾城妃

    前世她是姬月大祭司,受万民敬仰,奉命轮回三世,今世她清冷无爱,直到遇见他,那个权倾天下,风华绝代的国师,她才知道:有些人遇上了,那便是生死相随。莲池:“季儿,在本座怀里,你不需要坚强。”“本座从不许诺,但从今日起,本座许你一世琉璃。”“从本座瞧上你的那刻起,你就是本座的了,包括你的身体,你的思想”,莲池勾魂摄魄的眼眸眯了眯,眼角微微上挑,似笑非笑,“当然也包括你的头发,季儿,你无故剪本座的头发,可有经过本座同意?”“季儿,眉眼心间,唯一个你,虽千万人,吾亦往矣。”妃芷:我永远都抢不走不属于我的东西,生生世世皆是如此……本文温馨甜蜜无大虐。
  • 超脑男神

    超脑男神

    “那些美女们爱上你并不奇怪,毕竟你是这么的英俊和有才华,如果我是女人,我也会爱上你。”——段凌飞对着镜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