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75700000019

第19章 我的老伴——吴文藻(之一)

话还得从我们的萍水相逢说起。

我想在我终于投笔之前,把我的老伴——和我共同生活了五十六年的吴文藻这个人,写了出来,这就是我此生文字生涯中最后要做的一件事,因为这是别人不一定会做、而且是做不完全的。

这篇文章,我开过无数次的头,每次都是情感潮涌,思绪万千,不知从哪里说起!最后我决定要稳静地简单地来述说我们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共同度过的、和当时全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的“平凡”生活。

今年一月十七大雾之晨,我为《婚姻与家庭》杂志写了一篇稿子,题目就是《论婚姻与家庭》。我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有了健全的细胞,才会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乃至一个健全的国家。

家庭首先由夫妻两人组成。

夫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最长久的一种。

夫妻关系是婚姻关系,而没有恋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恋爱不应该只感情地注意到“才”和“貌”,而应该理智地注意到双方的“志同道合”(这“志”和“道”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等),然后是“情投意合”(这“情”和“意”包括生活习惯和爱好等等)。

在不太短的时间考验以后,才能考虑到组织家庭。

一个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要负起一个健康细胞的责任,因为在它周围还有千千万万个细胞。

一个家庭要长久地生活在双方人际关系之中,不但要抚养自己的儿女,还要奉养双方的父母,而且还要亲切和睦地处在双方的亲、友、师、生之中。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更亲密的、灵肉合一的爱情的开始。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

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和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两颗心充分地享受着宁静柔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

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有着忠贞而精诚的爱情在维护着,永远也不会有什么人为的“划清界线”,什么离异出走,不会有家破人亡,也不会教育出那种因偏激、怪僻、不平、愤怒而破坏社会秩序的儿女。

人生的道路上,不但有“家难”!而且有“国忧”,也还有世界大战以及星球大战。

但是由健康美满的恋爱和婚姻组成的千千万万的家庭,就能勇敢无畏地面对这一切!

我接受写《论婚姻与家庭》这个任务,正是在我沉浸于怀念文藻的情绪之中的时候。我似乎没有经过构思,握起笔来就自然流畅地写了下去。意尽停笔,从头一看,似乎写出了我们自己一生共同的理想、愿望和努力的实践,写出了我现在的这篇文章的骨架!

以下我力求简练,只记下我们生活中一些有意义和有趣的值得写下的一些平凡琐事吧。

话还得从我们的萍水相逢说起。

一九二三年八月十七日,美国邮船杰克逊号,从上海启程直达美国西岸的西雅图。这一次船上的中国学生把船上的头等舱位住满了。其中光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学生就有一百多名,因此在横渡太平洋两星期的光阴,和在国内上大学的情况差不多,不同的就是没有课堂生活,而且多认识了一些朋友。

我在贝满中学时的同学吴楼梅——已先期自费赴美——写信让我在这次船上找她的弟弟、清华学生——吴卓。我到船上的第二天,就请我的同学许地山去找吴卓,结果他把吴文藻带来了。问起名字才知道找错了人!那时我们几个燕大的同学正在玩丢沙袋的游戏,就也请他加入。以后就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我问他到美国想学什么?他说想学社会学。他也问我,我说我自然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的功课。他就列举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问我看过没有?我却都没有看过。他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从来还没有听见过这样的逆耳的忠言。我在出国前已经开始写作,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都已经出版。这次在船上,经过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一般都是客气地说“久仰、久仰”,像他这样首次见面,就肯这样坦率地进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净友、畏友!

这次船上的清华同学中,还有梁实秋、顾一樵等对文艺有兴趣的人,他们办了一张《海啸》的墙报。我也在上面写过稿,也参加过他们的座谈会。这些事文藻都没有参加,他对文艺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和我谈话时也从不提到我的作品。

船上的两星期,流水般过去了。临下船时,大家纷纷写下住址,约着通信。他不知道我到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入学后,得到许多同船的男女朋友的信函,我都只用威校的风景明片写了几句应酬的话回复了,只对他,我是写了一封信。

他是一个酷爱读书和买书的人,每逢他买到一本有关文学的书,自己看过就寄给我。我一收到书就赶紧看,看完就写信报告我的体会和心得,像看老师指定的参考书一样的认真。老师和我作课外谈话时,对于我课外阅读之广泛,感到惊奇,问我是谁给我的帮助?我告诉她,是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她说:“你的这位朋友是个很好的学者!”这些事我当然没有告诉文藻。

我入学不到九个星期就旧病——肺气支扩大——复发,住进了沙穰疗养院。那时威校的老师和中、美同学以及在波士顿的男同学们都常来看我。文藻在新英格兰东北的新罕布什州的达特默思学院的社会学系读三年级——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最后二年,相当于美国大学二年级——新罕布什州离波士顿很远,大概要乘七八个小时的火车。我记得一九二二年冬,他因到纽约度年假,路经波士顿,曾和几位在波士顿的清华同学来慰问过我。一九二四年秋我病愈复学。一九二五年春在波士顿的中国学生为美国朋友演《琵琶记》,我曾随信给他寄了一张入场券。他本来说功课太忙不能来了,还向我道歉。但在剧后的第二天,到我的休息处——我的美国朋友家里——来看我的几个男同学之中,就有他!

一九二五年的夏天,我到绮色佳的康耐尔大学的暑期学校补习法文,因为考硕士学位需要第二外国语。等我到了康耐尔,发现他也来了,事前并没有告诉我,这时只说他大学毕业了,为读硕士也要补习法语。这暑期学校里没有别的中国学生,原来在康耐尔学习的,这时都到别处度假去了。绮色佳是一个风景区,因此我们几乎每天课后都在一起游山玩水,每晚从图书馆出来,还坐在石阶上闲谈。夜凉如水,头上不是明月,就是繁星。到那时为止,我们信函往来,已有了两年的历史了,彼此都有了较深的了解,于是有一天在湖上划船的时候,他吐露了愿和我终身相处。经过了一夜的思索,第二天我告诉他,我自己没有意见,但是最后的决定还在于我的父母,虽然我知道只要我没意见,我的父母是不会有意见的!

一九二五年秋,他入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离波士顿较近,通信和来往也比较频繁了。我记得这时他送我一大盒很讲究的信纸,上面印有我的姓名缩写的英文字母。他自己几乎是天天写信,星期日就写快递,因为美国邮局星期天是不送平信的,这时我的宿舍里的舍监和同学们都知道我有个特别要好的男朋友了。

一九二五年冬,我的威校同学王国秀,毕业后升入哥伦比亚大学的,写信让我到纽约度假。到了纽约,国秀同文藻一起来接我。我们在纽约玩得很好,看了好几次莎士比亚的戏。

一九二六年夏,我从威校研究院取得了硕土学位,应邀回母校燕大任教。文藻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还附了一张相片,让我带回国给我的父母。我回到家还不好意思面交,只在一天夜里悄悄地把信件放在父亲床前的小桌上。第二天,父母亲都没有提到这件事,我也更不好问了。

一九二八年冬,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得了博士学位,还得到哥校“最近十年内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奖状。他取道欧洲经由苏联,于一九二九年初到了北京。这时他已应了燕大和清华两校教学之聘,燕大还把在燕南园兴建的一座小楼,指定给我们居住。

那时我父亲在上海海道测量局任局长。文藻到北京不几天就回到上海,我的父母很高兴地接待了他,他在我们家住了两天,又回他江阴老家去。从江阴回来,就在我家举行了简单的订婚仪式。

年假过后,一九二九年春,我们都回到燕大教学,我在课余还忙于婚后家庭的一切准备。他呢,除了请木匠师傅在楼下他的书房的北墙,用木板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架之外,只忙于买几张半新的书橱,卡片柜和书桌等等,把我们新居的布置装饰和庭院栽花种树,全都让我来管。

我们的婚礼是在燕大的临湖轩举行的,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五日是个星期六。婚礼十分简单,客人只有燕大和清华两校的同事和同学,那天待客的蛋糕、咖啡和茶点,我记得只用去三十四元!

新婚之夜是在京西大觉寺度过的。那间空屋子里,除了自己带去的两张帆布床之外,只有一张三条腿的小桌子——另一只脚是用碎砖垫起的。两天后我们又回来分居在各自的宿舍里,因为新居没有盖好,学校也还没有放假。

暑假里我们回到上海和江阴省亲。他们为我们举办的婚宴,比我们在北京自己办的隆重多了,亲友也多,我们把收来的许多红幛子,都交给我们两家的父母,作为将来亲友喜庆时还礼之用。

朋友们都劝我们到杭州西湖去度蜜月,可是我们只住了一天就热坏了,夏天的西湖就像蒸锅一般!那时刘放园表兄一家正在莫干山避暑,我们被邀到莫千山住了几天。文藻,瞎记着秋后的教学,我惦念着新居的布置,在假满之前,匆匆地又回到了北京。关于这一段,我在《第一次宴会》那篇小说里曾描写过。

上课后,文藻就心满意足地在他的书房里坐了下来,似乎从此就可以过一辈子的备课、教学、研究的书呆子生活了。

一九三〇年是我们两家多事之秋,我的母亲和文藻的父亲相继逝世。他的母亲就北上和我们同住,我的父亲不久也退休回到北京来。这时我的二弟为杰已升入燕大,他的妹妹剑群也入了燕大读家政系。他们都住在宿舍,却都常回来。我没有姐妹,文藻没有兄弟,这时双方都觉得有了补偿。

这里不妨插进一件趣事。一九二三年我初到美国,花了五块美金,照了一两张相片,寄回国来,以慰我父母想念之情。那张大点的相片,从我母亲逝世后文藻就向我父亲要来,放在他的书桌上,我问他:“你真的每天要看一眼呢,还只是一件摆设?”他笑说:“我当然每天要看了。”有一天我趁他去上课,把一张影星阮玲玉的相片,换进相框里,过了几天,他也没理会。后来还是我提醒他:“你看桌上的相片是谁的?”他看了才笑着把相片换了下来,说:“你何必开这样的玩笑?”还有一次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上午,我们都在楼前赏花,他母亲让我把他从书房里叫出来。他出来站在丁香树前目光茫然地又像应酬我似地问:“这是什么花?”我忍笑回答:“这是香丁。”他点了点头说:“呵,香丁。”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

婚后的几年,我仍在断断续续地教学,不过时间减少了。一九三一年二月,我们的儿子吴平出世了。一九三五年五月我们又有了一个女儿——吴冰。我尝到了做母亲的快乐和辛苦。我每天早晨在特制的可以折起的帆布高几上,给孩子洗澡。我们的弟妹和学生们,都来看过,而文藻却从来没有上楼来分享我们的欢笑。

在燕大教学的将近十年的光阴,我们充分地享受了师生间亲切融洽的感情。我们不但有各自的学生,也有共同的学生。我们不但有课内的接触,更多的是课外的谈话和来往。学生们对我们倾吐了许多生活里的问题:婚姻,将来的专业等等,能帮上忙的,就都尽力而为,文藻侧重的是选送学社会学的研究生出国深造的问题。在一九三五至一九三六年,文藻休假的一年,我同他到欧美转了一周。他在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到处寻师访友,安排了好几个优秀学生的入学从师的问题。他在自传里提到说:“我对于哪一个学生,去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学校,跟谁为师和吸收哪一派理论和方法等问题,都大体上作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安排。”因此在这一年他仆仆于各国各大学之间的时候,我只是到处游山玩水,到了法国,他要重到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学习“导师制”,我却自己在巴黎住了悠闲的一百天!一九三七年六月底,我们取道西伯利亚回国,一个星期后,“七七事变”便爆发了!

同类推荐
  • 四十年半人马

    四十年半人马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1970年以来创作的部分散文作品,作者所思所感,或为乡情乡恋、思乡忆旧、亲情恋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审视、对生命的感悟,反映了作者40年散文创作从青涩少年的激情澎拜,经创作中的意识转折,再到自我散文风格确立的创作轨迹,写作风格独树一帜,既有阳刚之气,且有温情如玉,恰如台湾当代文学评论家张瑞芬所言:“雄浑又忧郁,阳刚却唯美,结合了阴柔本体与对粗犷的向幕,如希腊神话中集阴阳二体于一身的半人马。”
  • 等一个人的时光

    等一个人的时光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等一个人的时光》精选哲思创刊十年来最走心的情深故事,慰藉所有在等待中孤独的人。等待是孤独的,任何人也无法触碰,任你烦躁,任你恼怒,却依然无法决绝地离开,只为心中那个无法磨灭的信念。等待不是逃避,只为不再错过。只要你足够勇敢,也能像何以琛那样,将所有人都以为的“错过”,变成重新相遇。《等一个人的时光》有等待中的全部思绪:我们曾许下的地老天荒的誓言,成为彼此的一念执着,最后散落在天涯……等待,只为把时间倒回最初的遇见。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6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6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 中国高考报告

    中国高考报告

    每年的中国大学考试就像一场战争,参加的人数和激烈程度是全世界罕见的,一个叫何建明的作家写的一部《中国高考报告》详尽记录了这个高考大国的高考实景。读后对中国的当代教育会有更多的认识。
热门推荐
  • 斗天绝命

    斗天绝命

    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快意人生,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欺我者,灭之,辱我者,灭之,欲杀我者必十倍还之!
  • 从天而降的神秘少女

    从天而降的神秘少女

    你相信一个箱子从天而降,而且里面装的还是一名绝世少女吗?你相信这名少女不仅通晓一切,而且还是一个移动武器库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苏凌,今天是遇上这倒霉差事了。什么?蹭饭?不行不行,我还是个穷人。什么?借宿?不行不行,我家可没有别的房间。喂,别一言不合就拿枪指着我啊,小心走火……
  • 月传

    月传

    夜!山峰之上。两道身影遥遥而立。一男一女,男的平凡之极,女的艳绝天下。两人如此的近,又那么的远。仿佛触手可及,却又如镜花水月般。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横在两人中间。许久,男的转身离去,只留下萧瑟的背影。“我看到了那九天之上的命运!!!”——封尘陨落的最后一刹那。
  • 众神黄昏

    众神黄昏

    有人说这里是天堂,因为这里充满无限可能,只要你想得到的,这里都有。又有人说这里是地狱,死亡的阴影随时笼罩着,无论何时,你都可能丢了性命。楚天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个世界好好的活下去。然而一场阴谋却围绕着楚天展开了,不知不觉中,一个逆天强者也慢慢崛起,当阴谋浮出水面,众神黄昏之日也慢慢到来。
  • 冷傲王爷:本妃不要你了

    冷傲王爷:本妃不要你了

    自小跟随着师傅一起闯荡江湖的阡花音,十五年后被相府认回。遇上了冷漠绝情的他,古灵精怪的花音却对他一见钟情。可冷傲的他却始终对花音不屑一顾,伤透了花音的心,心灰意冷的她决心放弃时,他却有再一次强势的闯入了她的世界,花音还会接受他吗?两人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直到青春逝去

    直到青春逝去

    夏桔从未想到,她与李浩的爱会被这么多人打扰不还以为可以谈一场平平凡凡的恋爱,确不想是伤痛透涉心扉,回想起,心依然是抽痛着……
  • 旋风少女: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旋风少女: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小三登场,白兔夫妇和迎风夫妇能否守住美丽爱情?方廷皓和李恩秀,喻初原和方婷宜,金敏珠和闵胜浩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大明江湖奇女子

    大明江湖奇女子

    大明朝一位奇怪的少女,出身侯门,行走江湖,涉政朝堂,名扬天下,历经奇险,闯关度关!!带你走入这位少女新奇的江湖世界!!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惊世狂后:冥皇盛宠腹黑妻

    惊世狂后:冥皇盛宠腹黑妻

    她,K国金牌杀手,无冕之王!谈笑间取人性命杀伐天下。她,青龙帝国红莲长公主嫡女却以废物冠名。当两者合为一人,欠她的,十倍奉还!欺她辱她害她,必血偿!废物?让你见识五灵全修逆天体质!丑女?不过是个假疤痕当真就输了!修五灵,炼药丹,万古后裔!傲视九天,凤翔苍穹,可是,身后跟个男人,可怜兮兮道:“娘子,跟我回家吧。”当她的长鞭甩向他,他在想:是扑倒吃抹干净还是不说话先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完美收录《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等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90篇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黄裙子,绿帕子”“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一天就是一辈子”“小扇轻摇的时光”“有美一朵,向晚生香”“风过林梢”“当华美的叶片落尽”“花都开好了”等六辑,完美收录《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等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90篇。书中文章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