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75200000009

第9章 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

在西方诗歌里,有一种挽歌体裁,专用来表达对于死者的悼念,如密尔顿的《里西达斯》(Lycidas)、雪莱的《阿童尼斯》(Adonais)、丁尼生的《纪念》(In Memorian),都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滔滔不绝地倾诉哀伤与思念。但是美国当代诗人默温写的一首《挽歌》(Elegy),却只有一句话:“我拿给谁看呢?”(Who would I show it to)据说这是英语中最短的诗体文本之一。西利尔·白之指出,诗人用此诗揭示了一种可怕的虚空:“您现已不在人世,谁能理解我的悲伤,我把它写在纸上又有何用?”

依我们看来,在默温的诗与前人的诗之间,不仅存在着篇幅长短的差别,而且还存在着对于死亡的认识的差别。前人的挽诗之所以滔滔不绝,除了诗人想要藉以表达自己的忧伤之外,还是因为其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种幻觉:死者是能够听到这一切的,至少在诗人的想象中是如此。因而,在诗人的诗与别人的死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矛盾:虽然死者其实是听不见的,但挽歌却是唱给死者听的(也有人认为是唱给生者听的)。默温看出了这种矛盾,并用这首仅有一句话的诗,点穿了这一矛盾。

死者当然是听不见的,以为死者能够听见,只不过是诗人的幻觉。但这种幻觉却不仅为诗人,也为我们大多数人所具有。尽管我们知道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结束,但是因为死亡的国度是一个“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所以我们其实并不真正了解死亡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关于死亡的想象,便只是生命的一种自然延伸,带上了我们的生命的色彩。我们以为死者能够听见,正是因为我们生者能够听见。

《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临死前总不肯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根指头,让人们颇费猜疑。最后有人说中了他的心思,他才放心咽气: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第六回)

这是中国人说起“吝啬”总要提到的故事,就像西方人说起吝啬总要提到莫里哀的《吝啬鬼》一样。在这个故事里,包含着小说家对于严监生的辛辣嘲讽:他已经大限临头了,却还在操心两茎灯草费油之类小事情。严监生这种不合时宜的可笑行为,使原本异常沉重的死亡的悲剧,带上了一种滑稽的喜剧色彩。

然而小说家嘲讽的矛头,其实并不至此为止。围在过于吝啬,因而显得非常愚蠢的严监生的病床周围的,是那些不如他吝啬,因而显得较为聪明的亲戚家人们,他们不了解严监生的为人,因而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把严监生的两根指头,理解为两个人、两件事或两处田地。这的确是比严监生聪明大方一些的普通人的一般想法,所以读者大抵不会感到这里面有什么可笑的地方。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明白,当一个人大限临头的时候,两茎灯草费油之类小事固然不值得操心,而两个人、两件事或两处田地之类稍大之事就值得操心了吗?“一了百了”,“人死如灯灭”,“一旦无常万事休”,这些话原本不仅适用于两茎灯草,而且也适用于两个人、两件事和两处田地吧?如果是这样,那么后者这种人们从未嘲讽过的行为,与受到人们嘲讽的严监生的行为之间,到底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在后者的场合,死亡的沉重悲剧,不是同样带上了滑稽的喜剧色彩吗?

从这再往上说,那些“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之类更为高尚的临终表现又如何呢?难道因为所虑之事较为高尚,便不再是一种在死亡面前徒劳无用的挣扎了吗?

《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的作者,曾经作过一个饶有意思的推论:“依在下看来,舍得一车子钱,就从那舍得一文钱这一念推广上去;舍不得一文钱,就从那舍不得一车子钱这一念算计入来。不要把钱多钱少看作两样。”舍得或不舍得一文钱或一车子钱,在他看来原是一回事。如果把“两茎灯草”之类卑微愿望比作“一文钱”,把“但悲不见”之类高尚愿望比作“一车子钱”,则其实在卑微愿望与高尚愿望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相通的地方。这种相通的地方,也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那种以为死者能够听见的幻觉;或者说是那种带上了生命色彩的对于死亡的想象;用我们日常通行的话来说,也就是所谓的“想不通”。从严监生到周围人到陆游,我们其实都是“想不通”的人。

但是一俟我们达到这种认识,喜剧便重又开始变为悲剧。我们可以嘲笑严监生,但我们却很难嘲笑陆游;然而也正因为我们很难嘲笑陆游,我们也就不能嘲笑严监生。严监生的操心之卑微,固然令人感到可笑,但是他的操心本身,却也正反映了人性的一个侧面,其中存在着一种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也同样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于是我们原先对于严监生的嘲笑,先是变成了对于我们自己的嘲笑,然后又变成了对于我们自己的怜悯,然后又变成了对于严监生的怜悯。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醒世恒言》第十七卷《张孝基陈留认舅》)“三寸气在,谁肯输子点便宜;七尺躯亡,都付与一场春梦。”(《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薛录事鱼服证仙》)尽管我们经常听到这类睿智的启示,但是我们却很难真正理解它们的意义。因为只要我们还一日活着,我们便始终放心不下生活的一切方面。我们为那些平凡的操心而悲哀,为那些高尚的操心而感动,却并未意识到其中都蕴含有某种悲剧精神。而严监生的临终表现,却惟其操心在常人看来过于卑微,从而把这种悲剧精神作了夸张表现,并把它推向了极致,才促使我们分外尖锐地意识到了这种悲剧精神的存在。严监生的两根指头伸在我们面前,宛如禅宗大师莫测高深的动作,向我们揭示着人生与人性的真谛。于是我们脸上的嘲笑,便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地僵固成了一个苦笑。

有时候,我们真觉得吴敬梓也属于那种“能同时观察一件以上的事”的伟大的幽默作家之列。我们感到他笔下的严监生,就像莫里哀戏剧里的那个丑角,当人们被他的可笑行为引得哄堂大笑时,他却冷冷地对着观众说道:“笑什么?笑你自己!”

同类推荐
  • 第三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

    第三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

    《第3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收集了诗歌、将要或正在进行转换时,我们必须警惕纯粹的技术。打个比方吧:当我们在思想的大海里邀游时,最好是脱掉学术的外衣。“我们并不是生就做学者的,而且说不定正是对我们器官机能的一种滥用,才使我们变成了学者;而对这一点国家是应该负责的,国家豢养了一批四体不勤的人,而虚荣又美其名为哲学家。”
  • 贤士的答辩文书

    贤士的答辩文书

    本书把历朝历代的杰出雄辩家的答辩文书加以归类、筛选,精选出苏秦、李陵、韩安国、董仲舒等历史上杰出的雄辩家的优秀文章。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人真正生命的诞生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 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

    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

    《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是一本关于职场、专业、人生、励志内容的书。实而空灵,是其突出的行文特点。真而直率昭示的是做人的意义。忠诚与敬业,彰显的是职业的操守。世间万物。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理想,有追求。这种追求的可贵之处,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出自本愿,一点一滴地去修为。作品中,读者会看到一个追求情义的人,一个爱憎分踞的人,一个渴望完美的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个真诚待人的人,一个职场想做成一点事几的人,一个想活得单纯、潇洒一些的人……矢志不移,初衷不改,此为本色。 《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由韩亚君编著。
热门推荐
  • 召唤通灵

    召唤通灵

    在无数的通灵师共用一个通灵位面的时候,主角就占着太古洪荒通灵位面了。当别的通灵师努力凝练通灵符箓,构建契约通灵符印阵的时候,主角滴一滴血来个血契就完了。
  • 法灭诸天

    法灭诸天

    人、魔、鬼、妖、仙、佛、圣、共存天地万域之中。天道大昌,魔道无影,仙道飘渺,鬼道殊途,唯我妖道至尊,但亦唯妖道最难存亡。少年自茫茫妖山中走来,脚踏万千血尸,身随十万徒众,“我辈皆是妖徒!谁能屠光抹尽!这是一名身份华贵的灵妖踏天袭来的故事......ps:看成绩更新,所以大家多多支持额!
  • 这个写手是只猫

    这个写手是只猫

    新书《重生为猫》,求大佬们赏脸!…………曾有人说过,“做只猫真好。一低头就能萌到自己。”余生低下头,看了看自己圆乎乎、毛茸茸的爪子,在心里大吼了一声,“这特么哪只王八蛋说的?”没错,他重生成了一只猫。一只在九十年代末的滚滚红尘中,奋力翻腾的土猫。…………希望这是一本可以让人轻松阅读的书,希望大家支持。
  • 三少,你违约了

    三少,你违约了

    三年前,男友悔婚,她被诬陷……三年后,浴火重生的她带着满身荣耀的光环高调归来,只为一雪昔日之仇。“你跟我结婚,我帮你报仇,绝对的公平,你不会吃亏的。”“好,就这么定了。”原本只是最单纯的交易合作,可是……“去哪儿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三少,你不觉得你管的太宽了吗?”“那也没办法啊,谁叫你是我老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更年期智慧解读(女人篇)

    更年期智慧解读(女人篇)

    更年期在您不留意时就悄悄来了,它有可能陪伴您走过一段很长的人生路!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女性更年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可能遇到的麻烦、困扰以及如何对待和调适,详尽地讲述了更年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并从营养、锻炼、精神诸方面对女性朋友予以指导,以提高广大中年女性对更年期的认识,重视更年期保健,预防围绝经期疾病。
  • 曾经栽下一棵树

    曾经栽下一棵树

    全书收录了作者近10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散文随笔96篇,共分为红尘了悟、抒情岁月、心动记忆、浮影萍踪四个部分,作品集中展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足迹,文笔清新自然,内容深刻隽永。透过平凡小事,参悟人生至理;记录心路历程,激扬火热人生。
  • 落尘刀

    落尘刀

    江湖沉浮,身不由己。我愿乘风,以手中刀,快意人生,手刃仇敌,斩出康庄大道。儿女情长,痴心不改。我愿随心,携子之手,浪荡江湖,逍遥天下,只在山林终老。
  • 妖灵学园

    妖灵学园

    这世间,共有六界:人界、冥界、妖界、魔界、仙界、神界。六界表面上和平相处,可暗地里却明争暗斗。魔界圣君为了一统六界,不惜一切代价,欲拿到六界的神器,得到洪荒之力。为了阻止其的阴谋,剩余以神界为首的五界创办了“妖灵学园”,以阻挡魔界。
  • 啸亭续录

    啸亭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罪恶之眼

    罪恶之眼

    那天老偷窥我的房东儿子死了,发现了我身体里有只眼,从此之后恶灵缠身。家人因我身体中眼遭遇劫难,朋友因为我身体里的眼而死亡!绝望之际,为保护身边的人,我不得不使用我身体里这罪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