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1500000040

第40章 泰戈尔《吉檀迦利》导读

学习提示

泰戈尔的生平与创作。《吉檀迦利》的内容。梵我合一。阿特曼四位说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和谐的美学观与爱的哲学。

生平与创作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他博学多才,兼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泰戈尔出生于加尔各答一个非常富有的婆罗门种姓的家庭,是父母的第十四个孩子。他的祖父德瓦尔卡纳特·泰戈尔是印度启蒙思想家罗姆·莫汉·罗易的朋友;父亲代本德拉纳特·泰戈尔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继罗易之后的梵社领导人;泰戈尔的哥哥姐姐中有音乐家、作家、社会改革家等。泰戈尔自幼几乎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丰富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家庭的教育熏陶和自己的学习探索。

泰戈尔的一生著述极为丰富,先后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此外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以及游记、书简、回忆录等。泰戈尔还是一位音乐家和画家,共创作了2000余首歌曲和1500余帧画。其主要代表作品有:诗歌《缤纷集》(1896)、《渡口集》(1906)、《吉檀迦利》(1910)、《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飞鸟集》(1916)等;小说《小沙子》(1903)、《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等;剧作《国王》(1910)、《邮局》(1912)、《春之循环》(1917)、《红夹竹桃》(1926)等。此外还有《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文明的危机》(1941)等散文与哲学著作。泰戈尔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为他赢得世界声誉的却是他的诗歌创作,特别是英译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更是使其享誉世界。

内容简介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从自己的孟加拉语作品中编选翻译的一部英译散文诗集。1912年,泰戈尔在去伦敦的途中开始着手诗集的翻译工作,这部诗集在同名的孟加拉语诗集《吉檀迦利》中选译了51首诗歌,其余的分别选自《祭品集》、《献歌集》、《渡口集》等作品,共103首。1912年,这部诗集在英国出版,著名诗人叶芝为之作序。《吉檀迦利》的出版也引起了欧洲文坛的震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1913年,泰戈尔因《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语的译音,是“献歌”的意思,这本诗集就是泰戈尔献给心中的“神”的歌,既是一部爱神、敬神、颂神的乐曲,也是一次追求与神合一的精神之旅。

《吉檀迦利》虽然选自不同的诗集,但是对神的歌颂以及渴望与神同一的愿望、追求将它们统一起来,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作为一部“颂神曲”,以“我”对神的追求为主线,按照旋律的流转与诗人情绪的变化演进,这部诗集大致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份(1-7),描述了“我”(人)与神的关系,以及写作的缘由。诗中的“你”指的是“神”,既是“我的主人”,“我生命的生命”,也是我的“朋友”。诗人将自己比作薄而脆的酒杯、小小的芦笛,在神的赐予与爱抚之下才有了无限的生命并吹奏出永新的旋律。因此,当神命令其歌唱的时候,诗人骄傲非常,生命中的一切矛盾与凝涩也都化成一片甜柔的谐音。诗人的心渴望与神合唱,甚至甘愿变成神的音乐的漫天大网中的俘虏,并且努力在自己的行为上表现神。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我”对“神”的“生命的献歌”。

第二部分(8-36),写了神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我”对神的思念,以及与神结合的历程中的种种障碍,表现了诗人因不能与神结合而焦急怅惘与哀怨的情绪,与相信自己最终定会与神结合的信念。在诗人笔下,“神”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总是穿着破敝的衣服,在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行走;在农夫那里,在造路工人那里,并同他们一样地下到泥土里。“我”一直都在寻找神的踪迹,生活在和神相会的希望中,但这相会的日子还没有来到;神的气息曾触动了我的睡眠,可我总是看不见神的面。这是因为,“我的小我”囚禁了“我的真我”。在世俗权力与财富的诱惑面前,“我”做了自己的宝库里的囚人。但是“只要我一息尚存”、“只要我一诚不灭”,神就是我的一切,任何时候“我”都把“我”的爱献上给神,将神的意旨在“我”的生命中实现,这是“我”的宣言。

第三部分(37-56),“我”与神的相见最终变为现实。当“我”以为“我”的精力已竭,旅程已终的时候,新的旋律又在涌出,新的境界又在展现。“我”热情地呼唤着神的降临,并在心底不断地重复着“我需要你,我只需要你”的真诚话语。“我”想象着与神相见的种种情景,神就像是“我”的情人,我们相约“同去泛舟”;神是“我的国王”,却又像一个素不相识的平凡的人,自动地走进“我”的心里。“我”的真诚与执著终于有了结果。“我”听到了神的脚步声,正在一直不停地走来,来到我的门前,来到了我的睡梦中,并赠予了“我”“宝剑”作为礼物,与神相见的快乐充满了我的心。至此,神与人、人与神在爱中达到完全的融合。

第四部分(57-85),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与神融为一体的快乐与分离的忧愁。神带给了世界无限的光明与快乐,“我”在“神”之爱中体验到了这一荣耀。这种快乐超越了生死,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它是和暴风雨一同卷来,用笑声震撼惊醒一切的生命和快乐;也是含泪默坐在盛开的痛苦的红莲上的快乐;还是不知所谓,把一切所有抛弃于尘埃中的快乐(第58首)。但是一种离别的忧伤也在时时困扰着诗人。快乐过后,诗人又以感伤的笔调吟咏了这种痛苦。与神分离的“我”就像一片秋天残云,无助地在空中飘荡。离愁弥漫着世界,诗人认为,人只有在死亡中才能与神实现永久的结合。

第五部分(86-103),紧承着上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死亡的描绘和思考,是关于死亡的颂歌。关于死亡的主题,诗人在前面第52、58、60首诗中曾经涉及,这里则对其进行了集中探讨。在作者看来,死亡是神(你)的仆人、神(你)的使者,是生命的最终实现和最后的完成。死亡只是生命的转移,就像旧人迁入新居,生命在死亡中一无所失。与洪流始终要归入寂静的大海、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它们的山巢一样,死亡是“我”的全部的生命,回到它永久的家乡。人只有在死亡中才能够实现与神永久的、彻底的结合,并在结合中获得永恒的生命,即“死于不死之中”。

分析与评论

泰戈尔既是一位温和的诗人,又是一个深邃的哲学家,他的诗歌中往往蕴涵着他的哲理思索,而他的哲理思索也往往用形象的诗歌来表达。《吉檀迦利》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这部作品以颂神诗的形式,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宗教观。泰戈尔自己曾说过:“我觉得我不能说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性格。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在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的情绪素质,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因此,要理解泰戈尔的诗歌,首先应对诗人的哲学思想有一大致的了解。

泰戈尔的思想来源是很广泛的,既有印度传统宗教的影响,又受到近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道主义等种种学说的影响。但是正如郭沫若所说:“他只是把印度的传统精神另外穿一件西式的衣服。”以《奥义书》、《吠驼》等典籍为经典的印度传统教派的吠檀多哲学才是他的思想的核心。这种哲学认为“梵”是万物的本源,是一种不生不灭的永恒存在。万物皆生于“梵”,又最终归入“梵”,因此,万物皆有梵性,而且“梵”与“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亲证梵的存在、追求梵我合一是人生的目的。受这种哲学的影响,泰戈尔认为宇宙中有三种实在:一是作为最高本质或最高人格的神或梵,二是复杂多变的自然或现象世界,三是作为个人灵魂的自我或精神。“我”与自然都是梵的化身和表现形式,是梵的本质的对象化,梵则在“我”与自然中存在并得到显现,它们之间是一与多、无限与有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吉檀迦利》是诗人献给他心目中的“肉体、光明和诗才之神”的一部抒情诗集。在诗集中,诗人所赞颂所寻找的“神”与印度传统宗教哲学中的“梵”是一致的,神就是梵,神人同一的愿望也就是梵我合一的思想。在《吉檀迦利》中,诗人以种种不同的称呼来称谓他心中的这一神灵。当他以神格出现时,他就是“我生命的生命”、“我的主人”、“上帝”、“圣者”、“诸天之王”;当他以人格出现时,他又是“我的朋友”、“我的情人”;他还是光明、快乐,是“在我心中燃起理智之火的真理”,然而,诗人用得更多的则是“你”、“他”,体现了“我”与神之间的一种平等、亲密与和谐的关系。神的形象在诗歌中是具体而又抽象,清晰而又模糊的,他既是天空,也是窝巢(第67首,以下用数字表示);他是遍在的神明,潜藏在万物的心里,培育着种子发芽,蓓蕾绽红,花落结实(81),又是孤独的行人(22)、干渴的旅客(54)、在小舟上弹琵琶的陌生人(74)等,总是“独居索处”,让人可望而不可即。他体现于万物之中,又独立于万物之外。诗人说:“我在人前夸说我认得你。在我的作品中,他们看到了你的画像,他们走来问:‘它是谁?’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说:‘真的,我说不出来。’他们斥责我,轻蔑地走开了。你却坐在那里微笑。”(102)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是神的化身和体现,我们可以时刻地感受到他的存在,但是要达到梵我合一的人生至境却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历程。

对自我的认识,可以说是亲证梵的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按照《奥义书》的观点,自我(阿特曼Athman)是由大我(宇宙自我)与小我(个人自我)组成的,大我就是梵,小我是作为梵的“种种名字,种种姿态”中的一个分身独立于梵而存在的,他虽具有梵性,但需要不断地净化灵魂,领悟梵的真谛,才能够实现小我向大我的回归。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泰戈尔认为作为个体灵魂与精神的“个我”,是具有二重性的。一方面是我的真我即精神的我,另一方面是我的小我即欲望的我,这是如影随形的一对矛盾存在。“我独自去赴幽会。是谁在暗寂中跟着我呢/我走开躲他,但是我逃不掉/他昂首阔步,使地上尘土飞扬;我说出的每一个字里,都掺杂着他的喊叫/他就是我的小我,我的主,他恬不知耻;但和他一同到你门前,我感到羞愧。”(30)诗人认为,我的真我、精神的我具有与梵相亲和的特性,但是我的小我、欲望的我则阻碍着梵我合一的实现。诗人在第29首、31首诗中分别写道:“被我用我的名字囚禁起来的那个人,在监牢中哭泣。我每天不停地筑着围墙;当这道围墙高起接天的时候,我的真我便被高墙的影遮断不见了。”(29)“……我以为我的财富与权力盛过世界上一切的人,我把我的国王的钱财聚敛在自己的宝库里。我昏困不过,睡在我主的床上,一觉醒来,我发现我在自己的宝库里作了囚人。/……我以为我的无敌的权力会征服世界,使我有无碍的自由。我日夜用烈火重锤大造了这条铁链。等到工作完成,铁链坚牢完善,我发现这铁链把我捆住了。”(31)关于两者的关系,诗人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他说:“自我有两个方面,即炫耀它本身的自我和超越它本身并由此而展现其故有意义的自我。为了炫耀自己,它试图变得强大,试图站立在它积累的基座上;为自己保留一切东西;为了展现他自己,它放弃它所有的一切东西,这样就变得完美,如同从蓓蕾中绽开的花朵,从美丽的酒杯中倾注出它的全部甘泉。灯里有油,它被安全地放在封闭的油瓶内,点滴不漏,这样,它就与周围所有的东西隔开并且是吝啬的。但是当灯点亮时就会立刻发现它的意义,它与远近一切东西都建立了关系,它为燃烧的火焰慷慨地奉献出自己储存的油。”在泰戈尔看来,世俗的权力与财富都只不过是将人囚禁的囚笼,在其中,人们迷失了本性,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因此,人们只有从囚笼中走出来,不断地克服自己的本能欲望,勇于舍弃、奉献和牺牲,才能够证悟梵,达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从诗集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诗人所苦苦追寻的神总是在他熟眠时到来,在其醒来时又匆匆离去。这与《奥义书》中所宣扬的自我(阿特曼)四位说是相联系的,这种学说认为,个人自我的存在态势有四种:醒位、梦位、熟眠位和死位。在醒、梦二位时,由于人的精神受制于外在的环境与事物,所以处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而处于无梦的熟眠位与死位时,人才完全摆脱了现实世界的束缚,祛除了种种杂念而进入到一种完全自由的精神状态之中,而只有在这种状态中,人才能够见到神,达到梵境。

郭沫若说:“‘梵’的实现、‘我’的尊严、‘爱’的福音,这可以说是泰戈尔思想的全部。”,爱的实现也就是梵的实现。

但是,泰戈尔不是躲藏于“静修林”里证悟“梵”的空想家,他的哲学是积极的、入世的,紧贴着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同中国的近代历史相似,近代印度也饱受着国外列强的欺凌与奴役。诗人时刻都关注着祖国的命运,爱国主义贯穿其一生。在写作《吉檀迦利》时,由于种种原因,诗人的情绪是比较消极的,但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其诗中的爱国热情,窥见时代的浪花。诗集中第35首诗,就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与理想。“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园的墙隔成片段/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呵,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吧。”诗中“你”、“我的父”无疑就是诗人心中的“梵”,在这里它表现为诗人的理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祖国前途的殷切期盼和美好祝愿。

这部诗集,风格淡泊素雅,语言质朴清新,并且时时迸发出哲理的火花,诗集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贴切运用更是如锦上添花般的睿智隽永,令人折服。例如,在第59首诗中,诗人用了“树叶上跳舞的金光”、“驶过天空的闲云”、“我头额清爽的吹过的凉风”三个比喻来描写快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抓住了快乐的特点。在形式上,诗中的许多章节都带有歌的特点,例如第38首中“我需要你,我只需要你……”的三次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余音袅袅,不绝于耳。此外,诗人以情歌的形式来表现人神之爱,与诗集的内容相吻合,使整部诗集达到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统一。

关键概念

吉檀迦利 阿特曼四位说

思考题

1.试析《吉檀迦利》的艺术特色。

2.《吉檀迦利》中的神(或梵)有哪些象征意义?

3.如何看待《吉檀迦利》中梵我合一的思想?

同类推荐
  • 永远的课堂

    永远的课堂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含如下几个因素: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 飞扬: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90后一等奖获奖者佳作

    飞扬: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90后一等奖获奖者佳作

    《飞扬: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90后一等奖获奖者佳作》精选了第十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90后一等奖获奖者佳作,尽显了年轻的他们自由张扬、个性独立的风格。新奇的构思,俊俏的文字让这些作品更加空灵隽秀、质朴绵长,从新概念一等奖获奖者的作品中,你可以学到实用的写作技巧,精彩的词语用法,巧妙的写作思路等,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更是提供了一条同往成功的捷径。同时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哲理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哲理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学生不能不看的经典名著

    中学生不能不看的经典名著

    本书获得了许多名人学者的联袂推荐,一经问世就引发了媒体热议和读者如潮好评。
  • 正确阅读

    正确阅读

    本书是关于青少年如何阅读,如何提升阅读能力的畅销读物,兼具实用性、思想性于一体。作者已经根据本书理论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举办诸多培训班,广受欢迎。
热门推荐
  • 女总裁的神秘保镖

    女总裁的神秘保镖

    不是佣兵不是王者,但一样可以笑傲天下。江枫,一个神秘的男人。他的来历神秘无比,美女总裁、艳丽赌后、火辣杀手……任世界风起云涌,我自巍然不动。
  • 炭灰里的镇

    炭灰里的镇

    《炭灰里的镇》内容包括:蓝调小镇、米语、废墟上的远方、后山:颜色与记忆的实验场、午睡后的表情、星空肖像、烈焰的遗迹、棉花,棉花、一封信的路途、亲爱的城市、我的老师赵文明等。
  • 噬剑苍穹

    噬剑苍穹

    李猜天资卓绝,五岁便觉醒天品剑魂。因觉醒时万剑悲鸣,他被斥为不祥之人,惨遭剔魂之刑!后来他拜入流云剑宗,尽管十年沥血,还是一无所成。在同门眼里,他就是废物,活该受欺凌!这一天,李猜被罚清扫后山天阶时,因追逐野兔误入剑陵禁地,却意外的迎来了曙光……(Q群:246684686。)
  • 心底桃花眉间痕

    心底桃花眉间痕

    有些今天来不及真正的开始,就被写成了故事。
  • 熏衣草花海

    熏衣草花海

    她,一位千金,却因为另一个女孩沦为灰姑娘,她遇上了三个白马王子,却再次失去,悲伤欲绝的她回到了家里,可知,在普罗旺斯的熏衣草绽放时,他们再次相遇......
  • 波西米亚校园魔法师

    波西米亚校园魔法师

    柳莺絮和她的妹妹柳莺绘,当上了波西米亚魔法学院的学生会会长。同时,也就意味着一个对她们的魔法考验即将降临......
  • 火沐

    火沐

    多少个日日夜夜里我都在想是多大的福分,能让我遇上这样一群人一起执手穿过山川,越过河流漫无目的,却又能幸福的活着——云启晴皇历7327年
  • 青春恋爱物语没有问题

    青春恋爱物语没有问题

    人气轻小说【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改编!主要是应了广大读者需求!而改编!因为原作实在太坑爹了!大家都知道的吧!那我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再次谢谢!
  • 慕雪斌心

    慕雪斌心

    穿越古代,她成万能女主角!做时装,开剧院,生产护肤品,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过人怕出名猪怕壮,她这名头响亮了,追她的男人更是踏破她家门槛了!帅气的,冷酷的,多金的,高贵的……矮油,太多了,她得好好选一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弑天录

    弑天录

    刘辰曾经是大陆的王者,因为一部功法被最爱的人背叛身死,却意外的来到因为一个大陆,再次重生要怎样才能看破万千,超脱满天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