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4700000006

第6章 金刚经(6)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③,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注释

①授记:又作授决、受决、受记、受别、记别、记说、记等。本指分析教说,或以问答方式解说教理;后来转指弟子所证或死后之生处;再后来却专指诸佛对发大心的众生预先记名,某世证果,及其国土、名号,而予以记别。最着名的例子有释尊于过去世得然灯佛之授记;法藏比丘得世自在王佛授记,而成阿弥陀佛;及弥勒曾经受释尊之授记。

②释迦牟尼: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等。略称释迦、牟尼、文尼等。牟尼,意译为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乃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姓乔答摩(瞿昙),诞生于迦毗罗卫国城东的蓝毗尼园。因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出身之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

③佛土:又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国土,或佛教化之国土。不仅指净土,亦有可能是秽土、报土、法性土等。庄严佛土,就是化秽土而成净土。

译文

这时候,须菩提向佛陀请示道:“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已经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他们的心念该如何安住?应如何降伏他们的迷妄心呢?”

佛告诉须菩提说:“善男子、善女人中凡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者,应当生起这样的心志。我应该度化一切众生,如此灭度了一切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众生被度脱。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执着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就不是真正的菩萨。为什么这样呢?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名为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者。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在然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

须菩提回答道:“没有的,世尊。依据我对佛陀所讲的教义的理解,佛陀在然灯佛那里,并没有什么佛法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

佛答复说:“是这样,是这样。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佛法可以使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如果有佛法使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会为我授记:你在来世必当成佛,名释迦牟尼。正因为并没有佛法使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然灯佛才会为我授记,并这样说:你在来世必当成佛,名号为释迦牟尼。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即是诸法的本义,一切诸法体性空寂。如果有人说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果位,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佛法使佛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于彼中既不是实有,也不是虚无。所以,如来说一切诸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的一切法,都不是一切法,所以才叫做一切假名的法。须菩提,譬如说人的身形高大。”

须菩提回答说:“世尊,如来说人的身形高大,实际上不是真实的身形高大,只是假名的高大身形。”

佛说:“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菩萨这样说:我应当灭度无量的众生,就不能叫做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个法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一切诸法都没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须菩提,如果菩萨这么说:我应当清净庄严佛土,就不能叫做菩萨。为什么呢?如来说清净庄严佛土,就不是清净庄严,只是假名的清净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能够透彻无我的真理,如来就说他是真正的菩萨。”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①?”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②?”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③?”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④?”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⑤?”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注释

①肉眼:乃五眼之一。指人之肉眼。凡夫以此肉眼可分明照见色境,但肉眼受种种障碍而不通达,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载,肉眼能清晰照见近处之景物,至于远处的东西则无法看见;照见眼前之景物时,但无法同时照见背后的东西;能照见外在者,却无法照见内在的东西;白昼时能照见诸物,黑夜中则没办法看见。

②天眼:五眼之一。为天趣之眼,故名天眼。一般人修行禅定也可得到天眼。天眼能洞见内外、粗细、前后、远近、明暗、上下,但仍有理障。天眼有两种,一种是从福报得来,谓为生得或报得之天眼,如天人;一种则是从修行得来,谓为修得之天眼。

③慧眼:为五眼之一。指智慧之眼,二乘圣贤照见诸法平等、性空之智慧,故称慧眼,因其照见诸法真相,故能度众生至彼岸。但慧眼因所知障故,有智无悲,虽胜天眼,犹不及法眼能悲智并用。

④法眼:为五眼之一。指彻见一切法之实相,了知俗谛万有之智慧眼。是菩萨为适应机缘,度化众生,故以清净法眼遍观诸法,知一切众生之方便门,故能令众生修行证道。

⑤佛眼:为五眼之一。指诸佛照破诸法实相,而慈心观众生之眼。佛名觉者,觉者之眼就叫做佛眼,即能照见诸法实相之眼。诸佛也同时具有肉、天、慧、法四眼的作用,所以无所不见、无事不知不闻,一切皆见。

⑥若干种心:即指依各种情形对“心”的分类,如真心、妄心、贪心、痴心、嗔心等。心,又作心法、心事。泛指所有的精神现象,即通常所说的心、意、识。佛教对于心与物之存在,乃主张心与物为相辅相成之关系,不论任何一方皆不能单独存在,所以说色心不二。

译文

佛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肉眼?”

须菩提答:“是的,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天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慧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法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佛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佛眼。”

佛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像恒河中所有的沙粒,佛说这所有的沙是沙吗?”

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继续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譬如一条恒河中所有的沙粒,每一个沙粒又是一条恒河,这么多恒河的所有的沙都是佛土,它的数目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告诉须菩提:“你所处的这么多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念如来都完全知晓。为什么呢?如来说的种种的心,都并非是真正的心,只是假名称之为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的心是不可得到的,现在的心也是不可得到的,未来的心也一样是不可得到的。”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①?”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注释

①因缘:“因”与“缘”的并称。“因”是产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是相资助的外在间接条件。一切万有皆由因缘之聚散而生灭。因此,由因缘生灭的一切法,称为因缘生灭法;而由因与缘和合所产生之结果,称为因缘和合。一切存在的现象和物质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假有,所以并没有自性,这便是“因缘即空”之理。

译文

佛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来行布施,这个人因这布施的因缘而得到的福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这个人因这布施的因缘而得到的福报非常多。”

佛又说:“须菩提,如果福德是真实存在的体性,如来就不会说得到的福德很多。正因为并没有真实存在的福德,所以如来说得到的福德很多。”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①?”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②?”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注释

①具足色身:指有形质之身,即肉身。反之,无形者称为法身,或智身。此词虽被广泛用来指肉身而言,但佛典中亦多用以指佛、菩萨的相好身。也就是指具足圆满报身佛的总相,即佛、菩萨的三十二相。

②具足诸相:指圆满报身佛的别相,“诸相”指如来的各种相貌特征,即三十二相、八十种细微殊好特征结合起来的殊胜容貌形相。因此,具足诸相即指报身佛的身体相貌各部分完美齐备,而且每一相中也有无量相好具足。

译文

佛又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佛可以依圆满庄严的色身形相来证见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如来不能依圆满庄严的色身来证见。为什么呢?如来说的完美的色身形相,不是真实不变的色身形相,只是假名为色身而已。”

佛紧接着又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可以依所具备的种种圆满妙相来证见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如来不能依种种的圆满妙相来证见。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圆满诸相不是真实的相貌,只不过是假名为圆满诸相而已。”

原文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①:“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注释

①慧命:指法身以智慧为生命。如色身必赖饮食来延续生命,而法身必赖智慧以长养。智慧之命夭伤,则法身之体亡失。慧命又意谓具寿命,乃佛教尊称有德之长老、比丘,表示道德智能圆满,所以言“慧命须菩提”。

译文

佛说:“须菩提,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意念:我应当有所说法,你不要如此生心动念。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的念头即是毁谤佛陀,因为他不能了解我所说的真谛。须菩提,所谓说法,实际并没有什么法可说,只是假名其为说法。”

这时候,道德智能圆满的须菩提当机启问佛说:“世尊,如果有众生在未来之世听闻您说的法,能够生起信心吗?”

佛回答说:“须菩提,他们既不是众生,又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众生之称作众生,如来说他们并非真实的众生,只是假名为众生而已。”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译文

须菩提向佛禀问:“世尊,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佛智,也就是没有得到正等正觉佛智吗?”

佛说;“正是,正是。须菩提,我对于无上正等正觉佛智,甚至没有一点法可得,只是假名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而已。”

原文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①,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同类推荐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犹太商人羊皮卷

    犹太商人羊皮卷

    本书讲述了犹太人的智慧结晶《羊皮卷》,由此深入解析了他们的财富秘密,是一本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完善自我的优秀图书。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欢喜:处世秘诀

    欢喜:处世秘诀

    一个人要在世上立身处事一定要智慧。如何处事?通过等九十余篇励志小品文,星云大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告诉读者如何修身养性?怎样做到慈悲喜舍?尊重包容为何如此重要?星云大师看尽人生百态,将广博的阅历及生命体验化为文字,值得读者细品。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儒本是道

    儒本是道

    三十年前,洪武王朝统一天下,百家被废,独尊儒术。朝廷规定,考取举人才可修炼。三十年后,百家余孽,开始活动。当朝太师,阴谋勾结,山雨欲来。一个穿越少年江羽,出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山中走出,走上强者之路。
  • The Two Captains

    The Two Capta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雨愁孤寂

    雨愁孤寂

    我问初恋,什么是痛,他告诉我:对不起就是痛。我问师傅,什么是情,他告诉我:开心便是情。我问他,什么是恨,他告诉我:爱到痴迷便是恨。可是,当我再见他时,对他的感情早就无所谓了,因为不爱也不恨了,更加不会觉得的痛。。。。。我始终漂泊,不会停留。只恨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每一段感情我都努力付出,但是最终遗憾。。。。。
  • 真魂神

    真魂神

    这个世界开始崩坏。黑土大陆变得混乱没有规则。
  • 超品小农民

    超品小农民

    一二三四五六七,种地养鱼开飞机;七六五四三二一,美女扎堆倒着追。农业大学毕业的苦命少年杨昊灵泉入体,搞养殖、耕荒山、兴农业、振经济、斗强敌,一步步成为商业大鳄,成就逍遥人生。面对柔情校花、极品女村长等各路美女的穷追,杨昊疾呼:“你们不要太殷勤,我还要建设新农村!”
  • 曾经那样宠过你

    曾经那样宠过你

    白天,她是他最精明强干的秘书,替他处理各种事件。晚上,她是他最善解人意的说客,替他安抚各色情人。某天,她遇到一个刁钻的情人,指着鼻子怒骂,“谁不知道你苏木颜是陆言庭的前妻,怀孕不到八个月生下野种,被陆家扫地出门,是人人唾弃的破鞋。”她云淡风轻的一笑,“关你屁事。”回到家中,陆正庭忽然造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妃你莫属

    重生妃你莫属

    前世,她爱他如命,却终是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今世,她不想恨他却也不爱他,只想带着儿子好好的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但是是后宫的那群女人逼她,是他逼她。片段一:在她弥留之际,奢望他能见她最后一面,却只听到他在门外说孩子不能没有母亲,那么便由珍昭仪抚养大皇子,珍昭仪养育皇嗣有功,擢封为贤妃。那一刻,她的心碎裂成渣。片段二:”阿鸾,你要怎样才肯原谅我?“”从未有恨,何来原谅。“她只是淡淡的说。简介无能,总之这是一个弃妃调教腹黑帝王的故事。本文宫斗,女强男更强,强强联手的故事,1v1
  • 冥王天之国卷

    冥王天之国卷

    我似乎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在梦里我被卷入一个巨大的阴谋,似乎有很多人在相互争斗,有很多人在流血,有很多人死去,然后我似还听见一些人在争斗的幕后阴啧啧地笑。可我却记不清具体的情节,看不清那些人的面容,也不知道那些人的名字,我甚至不知到我是否也身在其中,唯一能记起的就是在血腥混乱的场景中有一只黑色的蝴蝶坚强而勇敢的上下翻飞,美丽动人。这会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有“天之国卷”就意味着有其它国卷。有热血,有情感。有精采彩的打斗,也有丰满的情节。不一样的练级方式,不一样的战斗模式;旨再创造一个既让大家熟悉又全然不同的修行之路。第一次写书,在文采和节奏感上可能不是很理想。但我会努力变强,希望能让大家喜欢。
  • 宝宝成双之邪王的彪悍妃

    宝宝成双之邪王的彪悍妃

    何为彪悍?当亲戚在你耳边叽叽歪歪时,直接让其滚粗!当后娘无情亲爹无义时,果断拍死!当兄弟姐妹觊觎你的宝物,欺负你的人,污辱你的智商时,千百倍的折磨死他们,不解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90后—我的疼痛

    90后—我的疼痛

    很疼,但是她从未喊过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讲述的一个90后农村女孩为了理想,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全家人的命运,在追梦的路上,在改变的路上,一个人默默的忍受了太多了委屈与泪水,被太多人误会,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人不理解,她都不曾放弃拼搏努力。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