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4700000031

第31章 付嘱品(2)

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①;

一华开五叶②,结果自然成。

注释

①迷情:指迷惑之众生(有情)。

②一华开五叶:唐末五代时期,从青原行思一系之下形成了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从南岳怀让一系之下形成沩仰宗和临济宗,这五个宗派被合称为禅宗五家,“五叶”即指这五个宗派。另一说五叶表示五代,指菩提达磨以下的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和惠能五位禅宗祖师。

译文

当时,弟子门人们听完了偈,全都行礼。并且各自体会惠能大师的意思,收拾本心,依照这个法门修行,不再相互争辩了。由于知道了惠能大师停驻人世的时间不多了,法海上座在此礼拜惠能大师,问道:“大师入灭之后,衣钵和教法应该传给谁?”

惠能大师说:“我在大梵寺说法,直到现在,所演说的内容已经被抄录下来并广为流布风行,其名目叫作《法宝坛经》。你们好好守护,次第相互流传指授,去度化人群众生。依照这个说法的就是真正的佛法。我现在为你们说法,不再付嘱袈裟,就是因为你们都已经信根淳熟,正定而没有疑惑,可以堪当弘法的大任了。而且根据祖师达磨大师付嘱所传授的偈子的含义,衣钵袈裟是不应该传下去的。”偈子说: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原文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①,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②。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注释

①种智:为一切种智之略称。即佛了知一切种种法之智慧。唯佛有一切种智,声闻、缘觉等仅有总一切智。

②一相三昧,一行三昧:禅定之名。一相指平等无差别之真如相。三昧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因此一相三昧指主观上对一切现象没有偏执,不生憎恨或爱意,也没有取舍之心,不念利益成坏等事,而能够安闲恬静,虚融澹泊。一行三昧的,与一相三昧的意义并无大区别,只是前者是从不执着与“相”上讲,后者是从不执着于禅修时的身体姿势上讲。

译文

惠能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各自清净心念,听我讲说佛法。如果要成就佛的智慧,必须达到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在一切境相之中而能不执着于一切境相,对于那些相状不生起憎恶爱欲,也没有取得和舍弃,不考虑利益关系、成功失败等事情,安闲恬静,虚融淡泊,这叫做一相三昧。如果在一切处所,行住坐卧,直了心性,不需要借助外在道场,当下成就真实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人具有这两个三昧,就如同大地中含有种子,经过孕含、蓄藏、生长和培养,果实得以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这样。

“我现在说法,好像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你们的佛性,好像一粒粒的种子,遇到时雨滋润都能发芽生长。继承我的宗旨的人,肯定能证获菩提智慧;依照我的教法修行的人,肯定能证悟佛道妙果。听我的偈吧。”偈说: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惠能大师说完偈,说:“佛法不是二法,本心也是如此。佛道本是清净的,没有一切相状。你们千万要慎重,不要执着观静和空寂其心。本心原是本来清净的,没有取舍的,各自回去努力,随顺因缘好好去吧。”

当时弟子门人行礼后都退下了。

原文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

大众哀留甚坚。

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盘,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①。

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

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又问:后莫有难否?

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②。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③,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④,昌隆法嗣。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

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毩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孥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注释

①来时无口:无口,即没有讲什么话,此即无法可说之意。禅宗强调传心法要,是要靠自证自悟的,佛也是以无言传教。这里是指六祖惠能一生都没说过什么法。

②“头上”四句:这是一个禅宗的故事。在开元十年,新罗僧人金大悲想取六祖惠能肉身舍利的头回国供奉,就雇用了一名叫张净满的孝子去偷。张净满为金大悲办此事也是为了糊口和孝养父母。可是张净满不但无法成功盗取六祖的头,反而被官府捉拿归案。当时审问此案的县令名叫杨佩,州刺史名叫柳无忝。这个故事正好符合了这四句谶语。

③二菩萨:即指一出家、一在家的两位菩萨。其实这也是六祖圆寂前的悬记(预言)。但到底这两位菩萨指谁,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出家的菩萨是指马祖道一禅师,在家菩萨则指庞蕴居士。也有说出家者为黄檗禅师,而在家者指的是裴休。胡适却认为另个悬记是《曹溪大师别传》的作者伪造的。

④伽蓝:全译为僧伽蓝摩,又作僧伽蓝,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意译为园。原指可供建设众僧居住之房舍(毗诃罗)的用地,后转为包括土地及建筑物的寺院总称。

译文

七月八日,惠能大师忽然与弟子说:“我要回新州,你们赶快准备船只。”

弟子门人苦苦哀求,坚决挽留。

惠能大师说:“一切佛出现,都会指示涅盘,有来就会有去,道理本应就是这样。我这具躯体形骸,也该回去了。”

弟子们说:“大师从今天走了以后,早晚还会回来吗?”

惠能大师说:“落叶归根,我一生没有讲什么话。”

弟子又问:“佛教正法,大师将传授交付给哪一个?”

惠能大师说:“证悟了佛道的人会得到,无执着心的人会通达领会。”

弟子又问:“以后是不是会有劫难啊?”

惠能大师说:“我去世后五六年,应该会有一个人前来取我的首级。听我的偈记:头上养亲,口里需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惠能大师又说:“我去世后七十年,有两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僧人,一位是在家居士,他们同时大兴教化,建立宗派;修建寺庙,昌盛兴隆佛法宗门。”

弟子们问:“不知从最初佛祖应身现化以来,已经共计传授了多少代?希望大师给予开示。”

同类推荐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热门推荐
  • 草包六小姐要逆天

    草包六小姐要逆天

    “王爷,王妃她……”士卫支支吾吾的说“说”某爷挑了挑眉“她去买首饰了,只是……只是在街上挑中了一位男子,说要让他当男宠”某士卫在某人的压迫下说出了情况“恩,王妃现在哪?”“回王爷,王妃现在正在那男子的家中,说要霸王硬上弓……王”话没说完,某人一阵风似的走了。……“回王爷,王妃……王妃说她在三年内没有爱上你,所以要走”“王妃人呢?”“在收拾行李……王”某人又一阵风似的走了……
  • 虚唐幻道

    虚唐幻道

    大唐雄风,边塞战云,仙魔齐集,人神纷出,一段随人泪下的情爱传奇就此上演……
  • 女汉纸vs男汉纸

    女汉纸vs男汉纸

    她们三个被自己的老爸狠心丢在三个不同城市里,分别认识了他、他、他。寻夫之路就此开启,期间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 皓帝凌空

    皓帝凌空

    天地异变,世界离奇崩碎。一代天骄,布下天地大局。一块蓝色的心脏碎片,蕴含天地为之惊变的力量!拥有它,究竟是一场际遇?还是一场大劫?神秘主宰,引天地之力,转万世之轮,欲掌天地为己欲。一段曲折狂傲的人生,造就一代帝王!
  • 倚剑九州

    倚剑九州

    贫穷少年若风,被师兄带回清虚宫踏上修仙之路,且看他如何如何以低等资质一步步努力成为万法归宗的大人物,一人一剑踏遍九州大地,打败无数巨头,斗妖神,救苍生,成就无上仙位。
  • 道锁乾坤

    道锁乾坤

    一股强悍的吸引力将他带来一个陌生的世界。是偶然?还是命运的注定!
  • 淡泠音落:萌系女皇倾君心

    淡泠音落:萌系女皇倾君心

    莫倾玄,身患重疾,大夫断定她无法修炼且活不过二十岁。莫倾玄只是闭了闭眼,然后再睁开眼,然后……整个世界都不好了……她无法修炼,便持神器控音波,一琴在手,你奈我何?她身患重疾,体弱多病,便淡定地随身携带空间袋随时取床舒服地不洗也能睡。她长相呆萌,霸气不足,便揍你个千万遍,现在她可还萌?可呆?她喜爱美男,花心至极,便俘虏各式美男,每日服侍。有实力任性,你奈我何?终于,先前一直淡定观戏的少主大大怒了。“莫倾玄,你当我是什么东西!”某少主大大怒斥道。“混账东西。”莫倾玄云淡风轻道,潇洒地甩甩衣袖走人……
  • 追影索凶

    追影索凶

    新婚妻子蜜月之后频繁噩梦,夜半时分无意间在床下发现致命凶器,是陌生人潜入还是丈夫想要杀妻?是外遇、是谋财?巨额保险出自何人之手?妻子何去何从?国内唯一深度剖析犯罪心理惊悚悬疑系列丛书。
  • 重生之嫡妻不好欺

    重生之嫡妻不好欺

    她是嫡妻却混得连小妾都不如,只因侯爷心中另有所爱,她水婉俏是个插足者,意外落水,身在魂移浴火重生,一切形式逆转!她不在像原来的要隐忍。骂她蠢?她就是蠢才嫁入了公孙家!她毒?那就让她真正毒给他们看!
  • 尊上快收了你家夫人

    尊上快收了你家夫人

    咱作为一名资深魔女当然得整得了魔尊,玩儿的转魔都,那么问题来了,咱们的魔尊大人是该舍妻保都呢还是舍都保妻呢?对此魔尊大人表示:“路到桥头自然直,淡定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