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4700000003

第3章 金刚经(3)

须菩提回答说:“就我所了解佛所说法的义理,没有固定的法可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固定的法为是如来所宣说的。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义都不可以执取,也不能用语言诠释,它不是佛法,也不是非佛法。为什么呢?一切贤圣皆因为在所了知的无为法方面,因证悟的深浅不同而有深浅的差别。”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干世界七宝①,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②,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③,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注释

①三千大千世界:古代印度人的宇宙观。“世”指时间,“界”指空间。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世界等。指由小、中、大等三种“千世界”所成的世界。古代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然据正确推定,所谓三千世界实则为十亿个小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实为千百亿个小世界,与一般泛称无限世界、宇宙全体之模糊概念实有差距。佛典的宇宙观认为,三千世界是一个佛所教化的领域,所以也称为一佛国。七宝:即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诸经说法不一,《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大智度论》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颇梨(水晶)、砗渠、赤珠、玛瑙。

②福德性:即真正、超越、无相的福德,亦即自性中的智慧福德。

③偈(jì):又名为首卢迦,是印度人对于经典文字的计算法。音译伽陀、伽他、偈陀、偈他等。意译讽诵、偈颂、造颂、孤起颂、不重颂偈、颂、歌谣等。汉译经典中,多处提及偈颂,但各经却没有一致的说法。《百论疏》卷上指出偈有两种,一种称通偈,即首卢迦,为梵文三十二音节构成;一种称别偈,由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在禅宗,禅僧开悟时,也常有人将其悟境以偈颂的形式表现出来。

译文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将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七种珍宝,全部拿来进行布施,你认为此人因此而获得的福德果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佛陀。为什么说福德多呢?因为这样的世间福德本身是空性的,而非无相的福德,所以如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多。”

佛又说:“如果又有一人,能够虔诚信受此部经,即使奉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那么此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更要胜过布施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七种珍宝的人。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因为十方一切诸佛及诸佛具有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法,皆从此经缘生的。须菩提,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故非佛法。”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①,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②,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③,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④,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⑤,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⑥。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注释

①须陀洹:旧译为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为预流,是声闻四果中之初果,已断除三界一切见惑,初得法眼者。全称须陀般那,又称须毵多阿半那、章路陀阿钵囊、宰路多阿半那等。有三种意义:一、入流,是初入圣人之流的意思;二、逆流,是断三界之见惑,逆生死之流的意思;三、预流,是初证圣果,预入圣者之流的意思。得此果位者,再经七番生死,必入涅盘。

②斯陀含:又译为一来果,也作沙羯利陀伽弥。意译为一来、一往来,是声闻四果中之二果。又分为斯陀含向与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或称一来果向,即初果之圣者进而更断除欲界修所断惑中前五品;若更断除欲界第六品之修惑,还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受生,方得究竟,至此以后,不再受生,称为斯陀含果,或一来果,一来就是一度往来之义。

③阿那含:旧译不来、阿那伽弥、阿那伽迷等,意译不还、无还、无来、不来、不来相。从名相上看,无来果可以有无来的概念,是声闻四果中之三果。又可分为阿那含向和阿那含果,若断尽欲界九品之惑,则称阿那含果;若断除七品或八品,则称阿那含向。修到此果位者,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④阿罗汉: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哕啰帝等,略称罗汉、啰呵。意译为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等。是声闻四果中之四果,属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又可分为阿罗汉向和阿罗汉果,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者称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则指断尽一切烦恼,解脱生死,不受后有,而应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约阿罗汉的恩德说,阿罗汉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为世间作大福田,名为应供;约他的断德说,阿罗汉杀尽一切烦恼之贼,故曰杀贼;约其智德说,阿罗汉彻证无生寂灭性,解脱生死不受后有,故谓之无生。广义而言,也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也为如来的十种称号之一。

⑤无诤三昧:谓住于空理而与他无诤之三昧。诤,即诤论,为烦恼之异名。在佛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最通解空理,故于众弟子中所得之无诤三昧,最为第一。无诤三昧,从外在表现来说,即不与他诤执,处处随顺众生。觉得人世间已够苦了,我怎么再与他诤论,加深他的苦迫呢?如从无诤三昧的证境来说,由于通达法无自性,一切只是相依相缘的假名,所以自不烦恼、无欲无念、不起争辩、争胜之心的一种精神状态。无诤就是能令诸有情不生贪嗔痴等烦恼之智慧,而且有止息他人烦恼之力,也指离烦恼之法。三昧,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意译为正定,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

⑥阿兰那:原意为“树林”,意译为寂静处、空闲处、无诤处、远离处等,指适合修行与居住的场所。乐阿兰那行者,即是乐于在山林中寂居静修的人;喜欢在清净的山林修清净行、无诤行的修行人。“阿兰那”也意为寂静,即身体寂静,烦恼调伏。玄奘译《金刚经》时,将此处译为“无诤住”。

译文

佛又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须陀洹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须陀洹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圣流,而实际又是无所入的,不执着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证悟对五欲六尘无有执着的境界,因此才叫作须陀洹。”

佛接着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斯陀含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斯陀含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而实际又是无所往来的,心中已没有往来不往来的分别,因此才叫作斯陀含。”

佛又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阿那含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阿那含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而实际又是无所不来的,心中已没有来不来的分别,因此才叫作斯陀含。”

佛继续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阿罗汉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法叫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心念,那么,就执着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世尊,佛说我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亦为罗汉中第一离欲的阿罗汉。世尊,我不起这样的念头,说我是一位远离各种欲望的阿罗汉。世尊,如果我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念头,那么世尊就不会说我是个乐于在山林中寂居静修的阿兰那行者。正因为须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执着心念,只是假名为须菩提,所以才称为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修行者。”

原文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①,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②?”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③,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④,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注释

①然灯佛: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等,又作燃灯佛、普光佛、锭光佛。为于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成佛的本师。锭光本为提和卫国圣王的太子,国王临终前将国家付托给太子。但太子知世间之无常,复将国家授于其弟,自己却出家为沙门,后终成佛果,也就是然灯佛。据说释迦在过去修菩萨行时,有一天,见城中市容整饬,街道洁净,问起路人,才知是预备欢迎然灯佛的。于是买得金色莲花,至诚而欢喜的去供养然灯佛。见到佛及弟子的威仪,从心灵深处生起虔诚的敬信。进城的必经道上,有一滩的水,他就伏在地上,散开自己的头,掩盖污泥,让佛踏过。佛知他信证法性,得无生忍,所以就替他授记曰:“过后九十一劫,等你修满三阿僧祗时,你应当作佛,号释迦牟尼。”

②庄严佛土:庄严,有庄盛严饬之意,即布列种种宝物、鲜花、宝盖、幢、幡、璎珞等,以装饰严净道场或国土等。将浊恶世界净化,即庄严佛土,这是以愿力为本的。菩萨立大愿,集合同行同愿的道伴,实践六度万行功德、四摄的善行,并以之回向,庄严成时之依报国土,谓之庄严佛土。

③清净心:指无疑净信之心、远离烦恼之无垢心、自性清净之心。胜鬘宝窟上本曰:“清净心,净者信也。起净信之心,又不杂烦恼心,名为净心。”这里指“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即指应该无执干任何所缘的境界、超越能所对待、有无分别,而生起离一切边执的清净心。

④须弥山王:即是须弥山,音译为苏迷卢山、须弥卢山、须弥留山、修迷楼山等,意译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等。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顺次环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四王天则居于山腰四面。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因此山高出众山之上,故称山王。

译文

佛陀再问须菩提:“你有怎样的看法?如来往昔在然灯佛前,有没有得到什么成佛的妙法?”

须菩提回答:“没有的,世尊。如来往昔在然灯佛前,实际未得到任何妙法。”

佛陀接着问:“须菩提,你有怎样的看法?菩萨有没有庄严清净佛土呢?”

须菩提回答:“没有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所谓庄严佛土,非胜义中存在实有的庄严,不过是庄严的外在名相罢了。”

佛说:“所以,须菩提,诸位大菩萨都应当像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该对眼识所见的种种色法生起执着心,也不应于声、香、味、触及法等尘境生起执着心,应该于无任何所缘执着而生起离一切边执的清净心。须菩提,譬如有一个人身体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你有什么看法?他的身体是不是很高大?”

须菩提回答:“很大,世尊。为什么呢?佛说的并不是实有的身体,只不过假借一个名,称之为大身而已。”

原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①,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同类推荐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热门推荐
  • 冷面侦探

    冷面侦探

    同为刑警的女友去世,唐朝伤心辞职,成为了一名私家侦探,因老同学老同事顾城的邀请,参与破一宗学校女学生死亡案,结识了侦探狂热爱好者顾亦欢,于是,开始了破解一个个奇案的故事……
  • 吞天

    吞天

    萧瑟的天荒大陆上,只有强者才能受人尊敬,只有强者才能制定善恶,且看笑谈风云间,一位不入流的小小炼器师如何激活自己的血脉传承,站在高手之顶端,得吞天之道,行逆天之事!
  • 道武雄霸

    道武雄霸

    身为光明之龙的嫡传血脉,却身有顽疾无法修炼。被称为废柴,却从未放弃。医术、丹药、阵法无所不精,却对顽疾无能为力。没想到,参加试炼的时候惨遭围攻,却意外的更得到了《血火九脉》绝学,不但解决顽疾,更得到了一代皇者体皇传承……
  • 超级太监

    超级太监

    一个盗版太监在正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里的混的风生水起……这个太监不是人,先是宫女暖被窝,再有妃子不顾一切献身博前程!皇帝被戏弄只是小菜,天下掌中收拾方现本事。后有奸商吕不韦,断刀山庄少庄主,三人成立卑鄙三人组,傲视天下群雄!收拾了中原还不满足,竟还有脚踏异域的野心……
  • 上古之死亡古堡

    上古之死亡古堡

    一个少年,一个酒鬼。一片大陆,一个神位。这里有魔法师,有精灵,有兽灵,有各种职业,这是一个虐心的故事。这个故事由此开始!(本人善意提醒,请先准备好纸巾!)
  • 绝世圣尊

    绝世圣尊

    终有一天,我会跨过那滔天血海,越过那无垠星河,踏着万千绝世强者的白骨,坐上那不朽的圣座。——罗蒙指着头顶那片璀璨的星空,掷地有声!
  • 烈火战龙

    烈火战龙

    部古典神话小说,宇宙大战导致时空逆流,把六界的人给传送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环宇星辰。主人公烈火是轩辕黄帝元神转世的异能修真者,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他,从不知苦难为何物!自从闯荡江湖后遭受多苦多难的他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是一个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欺善怕恶的世界,所以他特别珍惜友情、亲情、爱情……,也导致他为情所困,为情所伤。
  • 逐鹿元末

    逐鹿元末

    烽火连天,群雄并起,反元起义如火如荼!风起云涌,诡计阳谋,汉统之争厮杀正猛!重生元末,杀鞑子,灭棒子,定要与朱元璋一争天下!
  • 破碎乾坤

    破碎乾坤

    上古年间蚩尤大战轩辕黄帝,轩辕黄帝手持上古神兵轩辕剑力斩魔神蚩尤,大战结束后,开启了三皇五帝的时代,三皇期间,仙界、魔界、神界、佛界无比混乱,四届经理了长达数万年的大战最后仙界陨殁,神界消失,佛界不在理会众生,天下大统尽在魔界手中。上古神器。魔兵;分散到了哪里,混世四猴又归属何处!虚空无序,天道伦常,看我如何幻灭虚空,命逆苍穹。
  • 带着空间穿越

    带着空间穿越

    母亲在病逝之前,把传家宝给了我,在机缘巧合之下滴血认主,得到的是一个可以修行的巨大空间,由于此身体质量太差,于是戒指带着她穿越,附身在一位官家小姐身上,开始了她的修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