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1900000001

第1章 自序:三十年间有与无

于是,中华帝国大概是仅有的一种轴心文明,其中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们确实属于高级团体)是这些文明基本框架的中心和半垄断团体,使中华帝国体系成为葛兰西式专一制的最好例证。但是,这种专一制同时又具有一些明显的、自相矛盾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精英的活动与政治精英的活动之间的区别不那么明显,并缺乏自治的组织基础。他们的结构与那个任用了10%-20%文人总数的国家官僚制度的结构是一致的。除了一些学派或书院以外,他们没有自己的广泛组织,也没有自治组织与权力资源。仅在一个领域内,即教育领域,他们确实发展了一些自治组织与结构。然而,即使在这一领域,这些活动具体的特定作用也常常与政治——行政背景密切结合,并以之为导向,而与次级精英及处于权力范畴边缘的领袖人物们的活动相应地存在隔阂。

魏斐德的分析清楚表明,中国社会控制机制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各个中心城市之间、各派别、秘密社会以及各领导层之间,在思想上和结构上的薄弱关联,这种薄弱关联也体现在各精英团体之间。

——艾森斯塔德(ShmuelN.Eisenstadt)

《三十年间有与无》是应北京曹保印先生之邀为《新京报》写的一个专栏,原来说好每周一期,每期两千来字;由于今年事多,从今年3月开始,一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登完,而文章是8月初就写好了的,想在奥运会这一最大的事开始前以“说小事”的形式结束有关这三十年间个人经历的叙述。

这三十年不仅是我个人生命发生转折的三十年,我们国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在这三十年间,每个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都已变得面目全非,我也相信“吃饱饭”不再是一句天方夜谭式的笑话,因为它已根本不再是一个问题。

我住在上海,抬头向浦东望去,那里高楼林立,其密集程度与形状之各异,只是过去想象中的西方社会最发达地区才会有的景象,但是去了西方一看,才知高楼远非我们这样密集。

但我并没有多少想歌颂、想赞美的冲动。

在地铁里,年轻人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只有像我这样年龄的人,才小心翼翼地东张西望,知道这个国家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除了能看见的,还包括看不见的,除了自己能想通的,也包括完全想不通的。生活中的一切离梦想越来越近(上初中时读《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都没有想到生活会变成这个样子),但又似乎离清醒时的目标、目的越来越远。

前面所引用的艾森斯塔德的两段话,是他为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魏斐德(SredericE.Wakeman)的《讲述中国历史》(TellingChinese History)所写的一篇“序言”。在魏斐德的书中,曾这样描述过“康乾盛世”:

到乾隆皇帝(1763-1796)统治后期,中华帝国的边界远较之前更为广阔:西部到达伊犁地区和俄国统治下的土耳其边界;西南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以及印度边界。西藏亦在清朝的控制之下,朝鲜也一度成为中国影响范围内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繁荣富裕的社会。这片土地上的农夫和老者们都心满意足,享受着田园般的生活。首都的宫殿里堆满了金银财宝和珍品,……景泰蓝、漆器、玉雕都是为皇帝而特制的,皇宫已被重新粉刷一新,整个大地呈现一片和平之态。……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王朝能够宣称具有如此的影响力,且四处弥漫着一种心满意足与充足富有之势呢?其中最辉煌、最真切的表征非颐和园莫属。这一皇家园林就建在北京西面,靠近大明的墓冢。蜿蜒数十平方公里的建筑群令彼时之人炫目:假山以金色的树叶作为装饰,园林里满是摇曳多姿的树木,彩色岩石又以惊人的价格从世界各地运来,这种庄严宏伟的皇家园林为盛清之态作了最为适当的注释。

正因为18世纪的政治潮流乃皇权专制统治,因此文化上的造诣就要与皇帝自身的形象相匹配。通常我们认为清代是一个善于总结而非冒险探究的时代。它在文化上呈现的特点就是编撰大型类书和词典,而不是创作具有开创性的散文或者文风严谨的哲学着作。在康熙皇帝领导下,1711年,编成《佩文韵府》,……1716年具有权威性的《康熙字典》成书。……1782年第一套共三万六千卷的《四库全书》抄完并呈进乾隆帝,此乃一座适宜的文化丰碑。

但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大规模地从中国私家藏书中遴选图书,乃为清朝当局审查图书内容提供了一个契机。

事实上,乾隆帝自己就曾投入相当精力以清除有明一代忠臣与个人着述中的反满情绪。与之相比,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文人学士的才能都笼罩在这种编撰目录、书籍题解的金字塔下。

康熙帝有意识地通过编撰工程,诱使归隐的学者从对政治的隐退中抽身出来,由此获得他们对于新朝代的支持。

请原谅我引用了这么长的材料,引用的目的,是因为欣逢盛世,文人学士大约能做的都差不多,能听到、能看到的景象也差不多,而且由于现代工业和传媒事业的发达,我们能为我们“四处弥漫着一种心满意足与充足富有之势”作为适当注释的地方就更多、更辉煌了。

但我们又都知道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时代,至少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一些可怕的记忆阴影依旧时隐时现;而且在腐败多了但并不那么残酷、怨言尖刻了却又多了些宽容的整体气氛下,我们作为个人,恐怕最主要的还是要重新认识我们自己,重新认识我们这个时代;这种重新认识不是在铺天盖地的自我恭维与赞美中进行的,它应该认真清理一下三十年前的幻想,想想在这三十年间,我们有多少设想、多少理论、多少描述、多少“假如”,想想为什么这一切都是空想,想想今天的一切为什么不仅连失败者感到吃惊,就连成功者也如一场大梦醒来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般地感到惊愕。

我真的一点也没有记下这三十年历史轨迹的意思,一点也没有,我只想在日记中寻找那些让我自己感到不可理解的思想与情感轨迹,以便从反面为偶然性作一点佐证,就是说,我之所以这样写三十年,纯粹与我个人的偶然性因素有关。

我把这种偶然性理解为某种气质上的或哲学自身的特有功能。

《三十年间有与无》,“有”与“无”是两个哲学范畴,就如也有人把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翻译成《有与无》一样。“有”就是现象,就是表象,就是显现。总之,总有个什么东西让我们看到了、感受到了。萨特在写他的《存在与虚无》时一开始就要讨论“有的现象与现象的有”。没有人会不承认“有的现象”,但我们又并不满足于“现象的有”。我们知道在“现象的有”“后面”还有我们所看不见、感受不到的“有”。今天的我们已经不习惯用“本质”这个概念了,因为本质就在现象之中,但我们依旧可以把两者区分开来,就如我们从那些意在让别人观瞻的现象中,就知道它实际的目的是什么,从《佩文韵府》、《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的大型工程中就能揣测出它大概隐藏着怎样的目的。在这一意义上,“有”也就是我们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看到了什么的意思;“无”自然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这三十年间没有得到的是什么,而且这始终未得到的东西又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甚至可以说是这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东西。

有得必有失,天下没有只有得没有失的事;“有”就是“得”,“无”

就是“失”。这三十年,我们得到了那么多,可失去的是什么?什么是我们能看见的,什么又是我们看不见的?什么是眼下的,什么又是未来的?我们的后代会怎样评价这三十年?会怎样评价我们?或者,我们到底应该经过这三十年千载难遇的机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些什么精神上或制度上的遗产?

我并不认为这仅仅指的是民主、自由、法制之类的东西。在我们这个有着如此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如此强大的政治运作功能的社会里,我们所感到最匮乏的恰恰是政治(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寻找政治》)。社会乃至国家几乎成了一个和我们无关的存在,我们无法投身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无法展开认真的讨论,只能以“贫嘴”的方式来淡化、来搞笑,来让人无所适从。中国历史上有过国体、政体的激烈辩论,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必须在公众环境中讨论公众利益、公众幸福的问题。无论如何,只有公众利益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但这种利益到底是什么?如何体现?是一个需要公众讨论的问题。

汉娜·阿伦特在《论革命》一书中曾这样评论过那些以启蒙思想武装了人们的头脑并为革命制定了原则的哲学家们,她说,这些人被称为哲学家是误导了大家,因为他们对于哲学史的意义微不足道,他们的哲学贡献也无法与17、18世纪的哲学家们相比肩,“然而,他们在革命的语境中举足轻重。它在于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使用自由一词时,侧重于公共自由,这是新的,此前几乎不为人知。这就意味着,他们通过自由所理解的东西,与奥古斯丁以来哲学家们认识和讨论的自由思想和自由意志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公共自由,不是人们从世界的压力中随心所欲地逃遁返回到内心领域,也不是让意志在两可中进行选择的liberumarbitrium(任意的自由)。对他们来说,自由只能存在于公共中;它是实实在在的、世界的现实,它是人所创造、人所享受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天赋、一种才能,它是人造的公共空间或集市,古人视之为自由呈现并得以让所有人都看见的地方”。

我说这些话是想对我的《2008:只说小事》一文作一点补充:2008年的“大事”其实太多了,多到让人目不暇接的地步。所谓“大事”,总是与公众利益、公共事务有关的事。不说奥运了,单说汶川地震。地震中让人感动的事也太多太多,但有一点特别显眼,这就是忽然有了一个“公共空间或集市”出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面前:你愿意怎么行动就怎么行动,至少在最初,没有人安排,没有人指挥,也没有人管理,每个人都把自己与完全陌生的别人联系在一起,主动投身到这一人为、人造的“公共空间或集市”之中。我曾与四川大学的刘莘教授聊过当时的情景。他说,你想想,地动山摇,瓢泼大雨,没有人组织安排,没有警察指挥交通,更没有红绿灯,但成百上千辆出租车都奔向了同一个地方:都江堰。道路之崎岖,危险之大早已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但这也正是那些有着非凡胆量和高超技艺的人表现自己的时候。他说他就亲眼看见了那些人的过人表现,可以让你目瞪口呆。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现?可以讲出许许多多的理由,冠冕堂皇的也好,不那么冠冕堂皇的也好,人的本性也好,多年接受的教育也好,都有理由,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那种自由自在的快感。在危难与艰险中、在抢救与奋争中,人忽然获得了一种空前释放的快感,这是一个让我们很感兴趣的话题。

我说这些,只是想表明,这次地震,终于有了一个“公共空间或集市”让人们在里面自由驰骋;高度自觉的行为与自动构成的组织与秩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设想,如果这个“公共空间或集市”是思想领域,那又会有多少“有着非凡胆量和高超技艺的人”得到了自我表暡美畅汉娜·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

现的机会,我们在精神状态上所发生的变化会比奥运、神七更令世人惊讶!

有人会说,今天的网络世界就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世界;是的,但这个世界越繁荣发达,我们正式的、本可以严肃讨论的话题也就越贫乏苍白,我们的知识分子群体也就越因无法正面交流而四分五裂。

分裂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只是应该发生在明处,发生在一个“古人视之为自由呈现并得以让所有人都看见的地方”。

法的存在,不过就是为了维护或保护这样一个“公共空间或集市”的存在与秩序而已。

当2008年即将过去,当十七届三中全会也开过了,当全球正处于某种我们也许永远也明白不了的经济危机中,当教育领域里的问题丛生,当价值秩序混乱,我们也似乎想摸到过河的石头(河水是越来越深了)时,这样一个“公共空间或集市”的出现也许可以理解为“应运而生”的“晚产儿”——但愿它不再是一个梦想,而能真正成长、成熟起来。

同类推荐
  • 说治论策

    说治论策

    本书选编的文章从内容看,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决策服务性的文章。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形势分析、领导班子建设、城乡脱贫致富等等。第二类是理论宣传服务方面的文章。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是释疑解惑,有一定的说服力。第三类文章是作者就本职工作写出的经验之谈。从所选文章来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高度和创见。作者紧紧把握现实生活的脉搏,对许多问题提出了开拓性的见解。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性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性思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编,分别为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等。
  •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如何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观辩证统一,使改革开放的实践效果与改革主体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这是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深入进行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化、体系化建设,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
  • 与媒体共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与媒体共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舆论监督是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加强舆论监督已写进了党的重要文件和决定之中,由此可见舆论监督之重要。在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透明度不断增加的今天,舆论监督以其辐射宽、影响大、干预强,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舆论监督。
热门推荐
  • 都说是童话

    都说是童话

    青春之所以谓为青春即青涩的我们春天般的希望。我们张扬的去宣判属于我们自己的自信姿态,我们亦是胆怯地把内心那份懵懂深深的埋藏,无论多年之后,我们与记忆中的样子相差多少甚至模糊不清,请记住,陪你走过青春这条路的你我他。我深信这世界上有一些人,兜兜转转多少次后会再次回到原点。若相爱,暂别离又何妨。
  • 陌槿

    陌槿

    为何会有无止境的杀缪?这是千年前,斩仙台下,她,发出的疑问。没有人回答,只有寂静笼罩。今生,为了至亲,为了不在弱小,她依旧决然的踏上强者之路,踏着鲜血走向世界的巅峰,所谓的高处不胜寒。千年前的悲剧,是否重演?嗜血,冷酷,无情,屏蔽了一切感情,只为了保护伤痕累累的心,只因为不愿意再次捧着心去冒险。千年前,他为了她洗净了双手,不再屠杀生灵,却依旧逃不过陷阱,与心爱之人共赴死亡。今生,依旧如千年前的回眸,认定了三世缘。缘起。但又是否会缘落?愿待得陌上花开,故人安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刹那芳华,浮生若梦半世流离,抵不过君一语
  • 剑剑见溅

    剑剑见溅

    秦河的游戏人生!休闲快乐地练生活职业,跟朋友一起赚大钱、泡美妞。
  • 傲血至尊

    傲血至尊

    一滴血,压塌万古,让上个纪元为之终结。本纪元初期,人妖两族争锋,人族三大至尊力压十大妖神,从此人族兴盛。岁月悠悠,万载之后,一个被宗门驱逐的少年,身怀神秘之血,踏上至尊征伐之路。崛妖神坟冢,破妖邪入侵……至尊功成万骨枯,看人世沉浮,唯我独尊。
  • 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 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 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 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图书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 ,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 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 感情经济学

    感情经济学

    本书分爱情模糊学和婚姻管理学两部分,列出了24个情感方程式,充满了“博弈论”的精髓。
  • 伏纹

    伏纹

    伏纹之力,六道皆沉。无字天书,唯我独尊。上古轩辕黄帝留下的无字天书,具有灭天毁地之能。但只有有缘之人凭借伏纹之力方能窥得天机,习得通天之能。吴瑞自小孤苦,随着爷爷学习算命之术,虽命犯天煞孤星,却是百年一遇的天煞之体。机缘巧合,吴瑞竟发现自己可修成伏纹之力,从此潜心修炼,寻访逆天改命之道。
  • 穿越乞丐之妻

    穿越乞丐之妻

    东郡国的馨妃曾是莲花一般美好的女子,她豁出性命只为挽回他的眷顾。可惜棋差一着,他还是抛弃了她。爱情灰飞烟灭,她知道他如今已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帝王。病榻前她祈求再让自己见道姑一面。冷萍梦是被道姑的禁术召唤来的,二人的灵魂合而为一。从此,她的那些记忆属于另一个女子,来自未来世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角儿

    名角儿

    戏台上银盔银甲的身影引得台下众人的瞩目,一段唱腔浑圆的台词外加一个勒马回枪的动作之后,叫好声一片,台下的少女满是爱慕的神色。然而,脱了盔甲取了靠旗,吴千行却悄悄递了纸条给小厮,那是要给远在北京的段祺瑞发的电报内容——“姑父,搞定!”时值乱世,权力交锋之中,戏台是何其美妙的掩饰。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可惜国民政府一穷二白,吴千行就是那只被赊账的鬼,不单要辛苦推磨,还要聚敛了钱财送到别人腰包。
  • 幸福人生好心态

    幸福人生好心态

    心态是寻找幸福的指南针,不同的心态通往不同的幸福终点站,总有一种心态可以让你得到幸福。用寻找幸福的心情去改变自己的心态,用适合自己的心态去赢得幸福,就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