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0000000025

第25章 性具实相说(1)

前面已经对中国佛学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与中土文化之根以及它的形成发展做了初步的探讨,从本讲开始,将对中国佛学的最主要代表隋唐佛教宗派的主要佛学思想分别予以介绍,以便更好地把握中国佛学的精神。

本讲主要介绍第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思想。由智实际开创的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形成的第一个宗派,“性具实相”被认为是该宗最具特色的理论,天台宗后昆四明知礼曾说:“只一具字,弥显今宗”,这俨然已成为天台有别于他宗的理论标尺。在展开“性具实相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鸟瞰一下天台学的大纲,它大致可以被归结为教与观两个方面,即五时八教的判教理论与止观并重的实践法门。

第一节五时八教与止观并重

判教是一个宗派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所谓判教,乃是对佛陀所说的各种教法予以分别评判,重新估量其不同的意义与地位。判教思潮发端于印度佛教部派分裂之时,而随着大量佛典的汉译,为调和其中的大小、空有之争并作出于己有利的安排,南北朝时期各学派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判教体系。

刘宋时道场寺慧观,就依据《大般涅盘经》牛乳五味说并受当时顿、渐之争的启发,首先建立起“二教五时”的判教体系。到了智时代,据《法华玄义》所述,当时有影响的判教,已有“南三北七”十家之多。按智的说法,这十家判教虽互有出入,但从总体上看,也有共通之处:南北地通用三种教相:一顿、二渐、三不定。《华严》为化菩萨,如日照高山,名为顿教。三藏为化小乘,先教半字,故名有相教;十二年后为大乘人说五时《般若》乃至常住,名无相教,此等俱为渐教也。别有一经非顿渐摄,而明佛性常住,《胜鬘》、《金光明》等是也,此名偏方不定教。此之三意,通途共用也。

三种教相实际上更符合南方三家的情形,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对渐教的判释有异,即于中或开为三时,或开为四时,或开为五时,而北方七家则远为复杂,并没有像“南三”那样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构架。智的判教体系,就是建立在对上述各家判教思想的批判整合基础上的。

先来看“五时”。“五时”之说,一般以《涅盘经》的牛乳五味喻为依据。《涅盘经·圣行品》以牛乳制作过程中依次形成的五种味道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为比喻,来说明从佛出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从《方等》出《般若》、从《般若》出《涅盘》的相生次第。南方以成实师为代表的五时判教,就依此与各种佛经相配,认为从牛出乳,譬如佛陀在成道后十二年内所说的三藏有相教;从乳出酪,譬如其后所说的《般若》无相教;从酪出生酥,譬如《维摩》、《思益》等褒扬大乘、贬抑小乘的褒贬抑扬教;从生酥出熟酥,譬如会三归一的《法华》同归教;从熟酥出醍醐,譬如明法身常住的《涅盘》常住教。

可见,南方的“五时”,但约佛陀一代时教的次第高下来作判释,并且仅于渐教中作五时分判。

智对这种以五味譬五时的观点提出了责难,认为这种配对是不确切的,并不符合经文的原意。首先,以十二部经对有相教,智认为,有相教事实上只有九部,而且智是以顿渐共约五时,因此佛陀最初说的是《华严》顿教,亦非有相教;其次,以修多罗对《般若》无相教,智认为,修多罗通指一切有相、无相,亦不能仅以无相《般若》相配;再次,以《方等》对《维摩》等褒贬教,在智看来,《维摩》不应在《大品般若》之后;最为牵强的是,经文明明说的是《般若》,却又以《法华》来相配,实为乖文失旨。

智指出,《涅盘经》的“五味”首先乃是从根性上来说明的。众生因有信解行证的差别,故而佛陀开示种种方便说教,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修行者转凡成圣。比如,以《华严》为乳,以三藏为酪,是因为说《华严》时,于凡夫无益,其见思惑未转,而说三藏时,却反而能断其见思,不能因为于小机有益,就认为三藏高于《华严》,这里没有次第高下之别,只是约逗机而言。而从根本上说,五味都能获得醍醐、见得佛性,如《涅盘经》所言,置毒乳中,乃至醍醐,遍五味中,悉能杀人,这显然是与《法华》会三归一的思想相一致的。

不过,智在约根性说明“五味”义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五时”教说,其主要根据是晋译《华严经·性起品》的“日出”喻。该经卷三十四云:“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刚宝山,然后普照一切大地。”此喻表明,释尊一代时教,可依说法的先后次第,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华严时,谓释迦成道之初,首先为慧根菩萨说《华严》圆顿之教,令速悟入,如日出先照高山。第二鹿苑时,谓佛为根机较浅不堪领受《华严》大法的初学者,于鹿野苑等地,讲说小乘四《阿含》,宣说苦集灭道“四谛”之理。第三方等时,谓对已有小乘基础者,佛陀进而为说大乘《方等》类经典,令其耻小慕大。第四般若时,谓佛陀为明诸法皆空、显中道实相之理而广说《般若》类经典,此有通别之分,通即共般若,为三乘共学,别即不共般若,为菩萨独进。以上三时,从说法形式看,俱为渐教。第五法华、涅盘时,此为佛陀最后的说法,直明一佛乘真实之教,从说法形式看,这属于非顿非渐教。其中《法华》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方便引导十界众生归于究竟佛乘,大智之人如舍利弗等禀此即可受记见性。这样历五时五味至《法华》而得道,智称之为“前番”;更有于《法华》未得入者,则重于《般若》淘汰,令于《涅盘》中悟入,智称之为“后番”。

前番与后番,证悟虽有先后,但二经俱为醍醐,能同样得道受益,就像谷物虽有早熟、晚熟之别,但最后都能成熟一样。不过,在具体论述上,智对两经的看法事实上是有区别的。在他看来,《法华》原始终要,唯论如来设教之大纲,是最圆满、最究竟的法门,《涅盘》则对未能于《法华》得悟者而说,相当于对《法华》的补充,在照顾到当时受教界普遍重视的《涅盘经》之地位的同时,智事实上更为强调《法华经》的权威,《法华》畅如来出世之本怀,开示真实一乘,故能遍摄一切众生,而其他佛典都是化导不同众生的方便权说,具有不同的教相。在全面安排与系统调整各类佛经的基础上来突出《法华经》的崇高地位,乃是智判教的根本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和南方成实师的“五时”说不同,智的“五时”是建立在“五味”义的基础上的。在《维摩经玄疏》卷六中,他对此有一个总结性的说法:但以禀教之徒根缘不一,时方有别,是以大圣设教名字不同,言方亦别也,故有顿渐赴机。至如《华严》广明菩萨行位,三藏偏说小乘,《方等》破小显大,《大品》历法遣荡会宗,《法华》结撮始终、开权显实,《涅盘》解释众经、同归佛性常住。五时的先后次第乃是为了适应众生的不同“根缘”,究竟说来,佛以一音演说法,三乘同归一乘,若历然要作次第高下的分别,则必然会得其权而忘其实,在智看来,这正是南方五时说的根本缺陷之一。

灌顶大师再来看“八教”。首先需要指出,“八教”之说,乃出自智弟子灌顶的总结,而智原来的说法是三种教相与四教义。在《法华玄义》卷十上中,智明确指出其判教的大纲为顿、渐、不定三种教相,并认为此三教各可约教门与观门而分别作二解,可见,他以三种教相为判教大纲是以他的教观一致论为基础的。具体说来,就教门而言,第一是顿教,值得注意的是,智并不仅仅把《华严》归属该门,在他看来,如《维摩》、《大品》、《涅盘》等大乘经中显示该教相的内容也都归属该门,换言之,他是纯粹以教相来作分判的,而不是仅机械地作教部的归类,即简单地把某经置于某一部类,如南方诸家所作的那样。第二是渐教,指上述《涅盘经》所说的“五味”次第。第三是不定教,即不为顿、渐二门所摄的教门,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约根性的不同,于五味之中,能处处得见佛性,并不一定要按照五味的先后次第,这譬之如《涅盘经》所言,置毒乳中,乃至醍醐,遍五味中,悉有杀义。智有时也把不定分为显露不定与秘密不定,但他主要是以显教来作判释的,秘密不定可直言为密教,基本不在他考察的范围之内。而智之所以要特别强调三种教相,是因为它正好可与他所传的三种止观相配合而构成他的教观一致论,与之相配的三种止观分别是圆顿止观、渐次止观与不定止观,这也就是上述三种教相约观门的解释。

智弟子灌顶开始有“化仪四教”的说法,并与“化法四教”相结合而构成所谓的“八教”。化仪四教是对三种教相的发展,即将显露不定与秘密不定开而为二,合顿、渐两教而为四教。显露不定又称“不定教”,秘密不定又称“秘密教”,两者的区别在于,佛以一音说法,“同听异闻,互不相知,名秘密教;同听异闻,彼彼相知,名不定教”,这里顿、渐两教也不再是纯从教相上分判的,而是主要就“五时”立言,即以《华严》为顿,《阿含》、《方等》、《般若》为渐,《法华》、《涅盘》为非顿非渐。之所以称为“化仪”,据灌顶解释说,是因为它系“化之仪式,譬如药方”,即就佛陀化导众生的方式而作的分判。应该承认,和下述“化法四教”相结合,“五时八教”的判教体系单就“教”而言显得更为系统,但它事实上忽略了智以三观配三教的教观统一论的基本思想,明末智旭撰《教观纲宗》,对历代相承的“五时八教”说提出质疑,就是企图恢复智判教原则的一种努力。

如果说“化仪四教”是治病的药方,那么藏、通、别、圆的“化法四教”就是实际的药味,“所化之法,譬如药味”,它是就佛陀化导众生的内容而为言的,事实上,这也是对智“四教义”的进一步系统化,其具体内容是:“藏教”,即以《阿含》为主的小乘经、律、论三藏,此教以小乘为对象,傍化菩萨,它以生灭四谛为教理,认为有苦可舍、有集可断、有道可修、有灭可证,在观法上则是通过析空观断见、思二惑,证得偏空之理而入于无余涅盘。“通教”,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为三乘共禀,其经典以《般若》为主,亦包括大乘《方等》类经典,此教以菩萨为对象,傍通二乘,它以缘起性空的无生四谛为教理,认为诸法如幻如化,当体即空,故四谛生即无生,在观法上则是通过体空观由假入空,是大乘的初门。

“别教”,不共二乘、专为菩萨所说的法门,它以因缘假名的无量四谛为教理,在观法上则由空入假,进一步认识四谛的无量行相,上根之人,还能因此由假入中,不过,由于三谛隔别而观,即它是“次第三观”而非圆顿的“一心三观”,因此所见证的乃是与空、假不融的“但中之理”。“圆教”,此教以不可思议的无作四谛为教理,所谓“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盘,无灭可证”,它以圆顿的“一心三观”为观法,所见证的乃是即空即假即中的性具实相。

天台宗“五时八教”的判教思想在判定佛所说的各类经典的意义与地位时,按照本宗的理论体系,从说法时间、思想内容以及教法方式等方面,对佛教各派思想作了系统的整理与安排,一方面抬高本宗的地位,把本宗的学说确定为佛的最完满的说教,另一方面把佛教内部各种异说融通起来了。无论从其判教体系的整体性,对佛教异说的融通,还是以自宗为主,突出“一佛乘”的宗旨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同时,智从教观一致论出发,将教判的三种教相与止观联系起来,也体现了其佛学理论体系的一体性、圆融性。

如上所述,在智的着述中,教观相资是他所有理论的基石。他对东流一代教法的判释,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以此来指导止观观心的宗教实践。而当我们转向观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学说的另一特色,那就是止观并重。

同类推荐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热门推荐
  • 爱的标签

    爱的标签

    夏雪和王浩是同班同学,他们相互产生了好感。夏雪和王浩交往了,杨露无意中看到她们亲热的场面,她醋意大发,心生了嫉妒,她对夏雪,在心里产生了恨,她觉得是夏雪抢走了她喜欢的男人。也许如果没有夏雪的出现,那么和王浩在一起的人,就有可能是她。杨露一气之下,搬出了宿舍。她对夏雪说,这辈子,她都会恨夏雪。大学几里,夏雪一边心里对杨露充满了内疚,一边和王浩平静的交往着。
  • 再见,汜水街

    再见,汜水街

    路小野一直都在。我怎么会忽视了他这么久?在每一个时光的拐角,他都在等着我。从我开始准备狠狠地抛弃汜水街的一切开始,他大概就知道我会后悔。后悔将一起成长伙伴的友情撕碎在世俗面前;后悔遗失了没有隐私的每一个年少时的脉络;后悔共享了秘密却无法再前行的倔强和任性。汜水街,给了我逃离一切的理由,也给了我面对一切的勇气。 路小野,是唯一知道我如此深爱着汜水街的人。所以,他宠溺地一直陪伴着我,当让我穿梭回到过去的时光隧道
  • 懒散皇后

    懒散皇后

    上官家的二小姐非常懒,一天到晚睡眼惺忪,在府中长到17岁还是经常会迷路。选秀女时,上官家的长女巧言欺骗,她代替姐姐成了秀女,因为懒,她还没有遇见皇上,就被贬为宫女,因为懒,她被各种各样的人欺负。她终于发现上当了,可是,想出去,有那么容易吗?
  • 雪色缱绻之倾世诛颜

    雪色缱绻之倾世诛颜

    世人皆知东离大国,天之娇女,姬千雪。梦里,我是最高贵的公主,非玉露而不饮,非雪锦而不着。笑容灿烂,天真无邪梦外,我是天雪山的诛颜,银白的长发直至脚裸,身畔跟随一只数丈长的雪蟒。手执凤凰羽剑,杀人不过眨眼间…这一世的宿命,才刚开始,我爱你,可以为你生,为你死。我在赌…当我某一天剪断羁绊,让过去都过去,我会赠你一份好礼,让你永世不忘,何为生不如死…
  • 嫡女难嫁

    嫡女难嫁

    穿越成深闺小姐,忒没趣。建功立业叱咤武林就算了,平平安安嫁人过日子得了!以为会水到渠成的青梅竹马,黄了。男闺蜜能凑个数吧,还不好意思下手呢,竟然碰上家国之难点名到头?!得得,无名嫡女,这下怎么嫁是好?
  • 一叶生死

    一叶生死

    春天,叶生了,于夏季达到巅峰,枯于荒秋;死于寒冬。然,再生于春;死于冬。生生不息,似已达到永恒,亦或者,是无数相同叶的轮回?又或者本就是死的。
  • 风雨夜行

    风雨夜行

    风雨的夜,冷漠的天,谁与我同行?谁与我异途?惶惶举世,我心永恒,不死不灭。(看了很多都市小说,感觉现在差不多都是同样的模式构架的,都快看吐了,于是自己尝试去写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没有足够的本事和耐心去写纯都市,只能拿YY异能内下手,不过我会尽量去避免一些老套狗血的情节。)
  • 黑喵

    黑喵

    这里,可不是瓦洛兰,这里是,卡拉迪亚!!!
  • 问剑九州行

    问剑九州行

    这里有修行者御剑千里,白衣飘飘,这里有爱恨情仇,荡气回肠,这里有一声兄弟,千里迢迢,这里有好好活着,逆天夺命,这里有兴衰更替,万古沧桑…悠悠九州土,我愿杀尽天下可杀之人!浩翰天地间,有谁愿和我并肩看天地浩大?灯市无眠,还有谁还记得那声:上好的女儿红,来二两?九州大地一剑尽挽破,北陵繁华一曲笙歌落。是谁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是谁修长城筑箭台几番功与过?且把桃花看遍,何妨他人空笑我……
  • 我愿陪你从A到Z

    我愿陪你从A到Z

    不是除了你我没人要,而是除了你我谁都不要--------朴智妍爱你如何,不爱你有如何,结果不都一样吗?--------朴灿烈为何你只管往前看,可否请你转过头看看我好吗--------林风泽从那一刻起我就已经爱上你了,无法自拔了!-------吴世勋你,还记得我吗?------鹿晗我,,爱上了你-----边伯贤再美的爱情终究谢幕,再美的人儿终究死去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无悔的付出,都认为是值得的,只要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