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39800000001

第1章 自序:在我思想中把握自己的时代(1)

我这人有一个习惯:凡刚刚变成了铅字的自己的东西一概不看,主要是不满意,觉得那一页已经揭了过去,脑子里全是刚刚涌现的新念头;想不到当要编出一本书时,又把过去发表了的文章挑来挑去,觉得哪一篇都舍不得割弃,恐怕主要是因为它又重新唤醒了某种久远的记忆。这种“唤醒”也许与文章中的文字无关,有关的反倒是一些很次要的因素,比如当时写作的环境、动因,甚至编辑们约稿时的语气,等等。总之,看来越久远的东西就越使人怀念,或者说,只有拉开了相当的距离,无论是时间的还是空间的,人才意识到一些原本并不在意的东西所具有的价值。

别人是不是也这样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作品是不是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呢?不知道。

过去了的四十多年,我一直过的就是读书写字的营生;前十年在所工作的监狱里编写各种教材、讲稿,整理各种文件,包括奖惩材料、敌情汇报等等,也间或写过一些剧本、小说之类的东西,想通过写字来改变命运。

写字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恐怕是一项专属于人类社会,而且是以语言、文字为交往媒介的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当然,它背后就已设定了权力的存在)。

有的人因文字而飞黄腾达,鸡犬升天;有的人则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哪一代人会如我们这代人这样对文字充满敬畏与恐惧的了;因为文字的威力与对命运的改变已经不再专属于那些会咬文嚼字的文化人,而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哪怕你完全不识字。符号化了的权力系统与意识形态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与支配都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情况几乎就这样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这种对文字的敬畏与恐惧被一个自天而降的网络世界彻底搅乱为止。

这种搅乱主要是以一种“不与你正经谈问题”或搞笑的方式展开的,它与主流媒体保持格调上的一致,就是不争论、不讨论,娱乐无极限,理论有禁区。

所以这是一个看起来欢天喜地,人人每天都生活在参与各种晚会活动之中的时代。

我们这些文化人也就有了一个从无可奈何到心安理得的过程。

从骨子里说,我们既想维护这种对文字的敬畏(当然与其连带的也就免不了要有的恐惧),又打心眼里为这种恐惧(当然与其连带的也就免不了要有的敬畏)的被颠覆而庆幸——尽管一切都还远远谈不上消除。

在一味的低俗与搞笑中,有时会感到仅仅是为了回避严肃问题的讨论,就需要花费与时代同归于尽的代价。

由此想到应该认识我们这个独特的时代。我甚至认为,既然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去认识一个过去了的时代,那么在这一意义上,文字的命运也就是时代的命运,文字的下场也就是时代的下场,我们也只能通过文字表达的特征去判断一个时代的特征。一百年后,当那时的人看到我们今天的“主流媒体”上全是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到底会怎么想?会真以为我们整日生活在幸福美满之中吗?会真以为我们对一些最关紧要的概念获得了某种与幸福,与对个人的丰富、发展有着切身关联的理解吗?我们今天之所以说“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不好”,恐怕主要不是因为当时举国上下都没有认真搞建设,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多么贫穷,而是因为在那个“大鸣大放”的时代里,在天天都会翻新花样的政治运动中,有多少人仅仅因为说了一句什么话,写了一篇什么文章就断送了性命或被发配到遥远的边疆劳动改造一辈子。在我所工作的那个监狱里,所谓的“政治犯”,几乎全都与他们说了什么话、写了什么文章有关。

这样,我对文字也就被训练得具有了一种特有的敏感——尽管也常常在心中想着如何颠覆这种敏感,至少也要走出对它的恐惧。但始终成效甚微。应该承认,这一切都是“有意而为之”的。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想讨论一下“有意而为之”中的“意”与“为”的关系(参见《话语的真相》),现在这本书里没有选取这篇文章,并不等于说这个问题就不重要或已经解决了。对人生而言,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说是不重要或已经解决了的,特别是“有意而为之”中的“意”与“为”,即“把X在C中当作Y”,如塞尔所说,这里的“当作”,就可以理解为“集体的当作”,一种“集体无意识”或“集体意向性”的体现;而“为”,看起来是个人的行为方式,其实背后也有着集体的“规训与惩戒”(这里借用的是福柯的一本书名)。所以我才特别关注伦理与政治问题。

如何认识我们这个时代?仅仅这样说还不行,我想强调的是怎样才能在思想上把握我们这个时代。

把握,强调的是概念的具体化,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理解。

我们不得不承认,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文化事业,特别是对中国命运的理论思考曾有过相当的繁荣;自那以后,在权力的操控下,哲学如何理解自身就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如何从鲁迅先生曾信仰后来又不信了的进化论、个性主义和尼采哲学中走出,如何对历史目的论、进步观,对个人与社会、道德反思与政治正确的关系有一个理论上的把握就始终悬置在那里并成为时代绕不过去的话题。

于是这里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角度:把自己的“时代”当作“结果”和把它当作“存在”。这两种角度的不同也就是方法论上的不同,即实证的方法与哲学的方法的不同。以实证的方法认识我们的时代,就是回答时代在时间中的起源。比如,我们这个时代显然与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特别是与1949年后的中国,与“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甚至与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这是一种发生学上的探究,以回答这样一个时代是如何发生,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把时代认作存在,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这才谈得到概念上的把握,因为思想的把握也就是概念的把握,而概念永远是整体性的,比如“人”、“自然”都指的是作为整体的(或理想的)“人”(人类)或作为整体的(或理想的)“自然”。这是一种哲学的观念。把时代认作结果,突出的是这一时代某种具体的情况,如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现状,它相应地也就要求用某种具体的情况说明它是如何发生的,这就是实证的或经验的方法与哲学方法在观念上的不同。整体性,生命的整体、时代的整体,这是哲学的永恒特征;相对于这种整体,任何“结果”都是以“碎片”的形态呈现出来的“方面”。

“如何发生的”与“何以可能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提问方式,前者是实证的、因果的,突出的是时间上的先后;后者是哲学的、直观的,强调的是某种先决或先验条件的具备(其实是理解或康德所说的构成知识的先验条件);前者的知识是构成性的,后者是规范性的;前者构成了“原因”这一概念,后者则必须回答“应该”的问题,因为当你追问“何以可能”时,就先已假定了自己心中已有个什么东西。

正是这个东西促使你追问“何以可能”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里面就有着价值上的判断。

所谓“应该”,就是指要用“存在”(“是”的规定性)来判定它,看它是不是合乎其概念:这个国家算不算一个国家,这个人是不是一个人,等等。所以从本质上说,哲学是用来批判的,怀疑的,表达不满的,因为它是整体性、合乎理想性的观念。当这种哲学的观念体现为一种政治上的“设想”时,它就具有某种乌托邦的性质,而且具有某种强制性,即所谓的Ideology(意识形态,台湾人译为“意的牢结”)对人的意识的支配。

这其实应该理解为一种理性的认知态度,所以黑格尔才说存在的也就是合乎理性的,因为他相信“国家”是在其意识形态中慢慢实现了它的本质(概念)的,“人”和“人类”一样,也会逐步实现自己(的概念),即《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就涉及一种历史观。按照洛维特的说法,如果不谈救赎,不谈目的,历史也就谈不上意义。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涉及历史哲学中是不是应该设定超验的一维,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篇文章谈到了这个问题。

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说就与此不同,所以当代中国的崛起,如果说在文化上对全球都具有某种意义的话,那就是我们以自己的实践给出了另一种时间观、历史观,一种不同于西方发展、进步模式的成就观。当然,按以往的历史,它一定是循环的、轮回的,就如尼采也曾设想过的那样;换成中国的老话,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相对于这种时间观、历史观而言,那种想通过在历史中寻求“原因”来说明“结果”的思路就显得很无力,因为就循环、轮回来说,“原因”本身也就是循环的、轮回的。

所以,翻检中国史书,两千年下来,你会发现那种固定了的因果关系总是似曾相识。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种永恒轮回着的东西理解为某种法则、规范或观念。

当然,作为一种构成性的知识,回答“原因”的问题也极其重要。二战后兴起的“历史社会学”就专门研究这一问题,探讨社会是如何运作与变迁的,试图说明是什么东西推动或阻碍了人们自己的价值观的实现。只要想想我们中国百多年来的经历,想想文化、文化中的伦理意识与政治环境的变迁,就会意识到单纯的哲学研究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或者,我们几乎可以说它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哲学问题。

但哲学这种追问方式(连同相应的前提设定、证明过程、论述逻辑)在我们这个古老国度里所显现出的贫乏与不足,又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总之,实证的、经验的,就是寻求现成的东西的原因,用原因来说明结果,把现成的东西看成是被造成的结果(任何社会事实或制度性事实就更是人类意向性的构建,参见塞尔的《社会实在的构建》)。

其实任何现成的东西也可以就看成是存在的;我们不问它的来由,而是问“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吗?”“能不能或有没有更好的、最好的?”

就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来说,我们恐怕永远也回避不了这样一种追问:它是必然会成为这样的吗?会不会是另外的样子?我们凭什么说这样的样子就好或不好,凭什么想象另外的样子就好或不好的?如此等等。

所以从根本上说,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寻求规范的、追问“应该怎样”、“能不能怎样”、“有没有更好、最好”的思维方式。

同类推荐
  • 5·12大地震在陇南

    5·12大地震在陇南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灾难悄然而至!黄土塬的颤抖,呻吟的草原,震波中飘零的“枫叶”,陇原告急。,那些亲历灾难的人们,他们并不孤独。我们开始进入,灾情就是命令,牵一发动全身,目标109,紧急出发,扑向灾区在这艰难的日子里,一种力量让死神让步。他们在等待救援,力辟生命通道,发掘生命的奇迹,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决战109,“天路”送真情,爱心,在这里传递。他们需要重建家园,凤凰涅檗,启开重建大幕,一切为了明天,日子一定会比以前更加美好。
  • 后窗

    后窗

    本书为散文集,内容涉及故乡、童年、风俗人情、亲情、生活体验、心迹、世相、情趣、时代印迹、底层关照、社会事件、旅行等,作品篇篇有“我”。阅读全书,像品一杯成年的酒,弥漫的是挥之不去的诗味、趣味、风俗味、文化味和美味。
  • 人艺情怀

    人艺情怀

    没有演出的剧本是“文学”;没有观众的演出是“彩排”;演出有了观众的喜欢并纷纷品头论足展开讨论,它的意义远非是一般的演出而是艺术活动了。子叶参与了人艺的艺术活动,并将她的感受记录下来、结集出版,这着实是对话剧的喜爱、对人艺的喜爱使然。感谢她的投入与参与,感谢她的辛勤笔耕。更应该向她学习!
  •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散文精选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散文精选

    作文考试高分秘籍,青春文学阅读宝典。新概念在很多人的眼里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绝对不能否认的是它成就了那么多人的文学梦想。本书主要收录了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的散文作品。通过他们绘声绘色的描写,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讲述了爱情的温馨和浪漫,亲情的可贵和温暖,友情的美好与宝贵。当然也有他们对未知世界的迷茫和恐惧,以及对丑恶现象的讽刺和鞭挞。更多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总之,这是新一代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和心灵的“写真集”。
  • 智慧故事荟萃(下)

    智慧故事荟萃(下)

    读聪明人的故事能让人更聪明、更快乐地生活。智慧的故事,还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激发我们的人生追求。聪明的人永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使自己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本系列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智慧故事荟萃”包括上下两册,收录了世事明察、是非分明、看清真相、晓事明理、权宜应变、顾全大局、聪明智慧、知已知彼、醒悟觉察、借鉴教益等系列内容。下册收录了飞行员智脱虎穴、法国军官巧审间谍、闻香味夜行军、强光射目破德军、假战士真勇士、隔岸观火解放长春、爱迪生妙算数学题、希特勒借刀杀人、给狼洗礼、瞎子坠桥、杨修智悟丞相题字等智慧故事。
热门推荐
  • 赐我浮华许你繁花

    赐我浮华许你繁花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含着泪我一读再读青春这本太仓促的书。本书讲述了秦云及他身边人的不同境遇,命运跌宕起伏,情节曲折波澜,内容关乎青春、爱情、欺骗、背叛、金钱、生死,当然少不了励志,书中充满了作者对青春和对人生的思考,字里行间,文采飞扬,富含哲理,感人至深。
  • 我的特工美女上司

    我的特工美女上司

    极品兵王秦宇,带着神秘任务归来,机缘巧合之下邂逅美女上司,卷入一场场危机,为了亲人,他不惜挑战权势,为了红颜知己,他不惜身陷险境,一手医术,更是独霸都市,且看他携手美女军团,一步步踏上都市巅峰。
  • 超级大冒险小豪与七人探险队

    超级大冒险小豪与七人探险队

    这是一个探险小说,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奇幻经历,来看看吧!
  • 好孕难求:假妻,你老公掉了!

    好孕难求:假妻,你老公掉了!

    新婚夜,在床上颠鸾倒凤的一对男女,不是新郎,也没有新娘!她当新娘替身,以为爱上了不该爱的“老公”,却不想与她日日相处的人是他的孪生兄弟,她的“小叔子”!他嘴角叼着一根烟,似笑非笑:“好玩不过……嫂子。”她怒,伸手甩他耳光。他却眼神宠溺,道:“嫁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遇见最好的他:红尘四合

    遇见最好的他:红尘四合

    晋江当红作家尤四姐再掀京味儿古言浪潮,独家番外首面世。 温家嫡女温定宜年幼时,父亲犯事,一夜之间,繁华崩塌,锦衣玉食的日子仿佛梦一场。全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只剩下她一个,被奶妈子救了出来。为了谋生,定宜扮成小子,拜在顺天府最有名的刽子手乌长庚门下做学徒。寒来暑往的,长到了十七岁。这天出门没看黄历,一不留神把七王爷给得罪了。对方是天潢贵胄,看她和看只蝼蚁没什么区别,眼看着定宜就要被人拉下去当瓜切了,命悬一线之际,踱过来一个人,随口几句话,救了她一条小命。很久很久以后,有一次定宜问起他对自己的第一印象。他挑起一道眉,说:“小个儿,娘娘腔,站在大太阳底下歪个头、眯个眼儿,像个二愣子。”定宜:“……”
  • 世界之巅(兽王系列)

    世界之巅(兽王系列)

    兰虎带着小铁回到地球,却发现风柔被抓走,根据蛛丝马迹,兰虎来到了浮龙岛。戒备森严、人工养育了大量毒物的浮龙岛上,兰虎见到了曾经的熟人杜木干。现在他已经是浮龙岛的主人,并且与新联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杜木干用毒物来修炼毒功,兰虎若想救出风柔,与杜木干之间必有一场恶战……独孤奇不加遏制地吸取力量。使得火鸦获得了机会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独孤奇的身体。火鸦的力量日渐强大,为了再次封印它,获得贪狼神兽指点的兰虎等人开始齐聚风、霜、水、火、土五大神剑来克制火鸦,一场关系地球安危的大战即将在世界之巅拉开序幕……
  • 无上至尊

    无上至尊

    荒古大陆,宗门林立,在这里亿万生灵以武为尊,人命如草菅。这是一大盛世,什么万年难得一遇的绝世天才,百万年一出的盖世妖孽,竞相出世!少年周动,偏远小镇周家一小子,凭借丹田之中神秘石碑,横空出世。什么天才妖孽,积年老怪,通通都只是我武道之路上的磨刀石!且看其如何踏着尸山血海,一路高歌猛进,成为诸天万界,恒古永存的无上至尊!
  • 做人做事做学问

    做人做事做学问

    本书收入了姜维壮的《我心目中的许毅同志》、白景明的《一位永葆学术激情的经济学家》、韩继东的《许毅国民经济成本理论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文章。
  • 做人不要太张扬

    做人不要太张扬

    低调做人,不张扬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在放纵、放荡中悲剧而亡,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不张扬就要自我束缚,将个性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而不是固步自封。要真正做到“风临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的境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走向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示人以弱乃生存竞争的大谋略,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资本,藏锋是一种自我保护,藏而不露也是一种魅力。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
  • 释迦如来降生礼赞文

    释迦如来降生礼赞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