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39700000035

第35章 二零零四(1)

纪事

这一年集中研究两个问题。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本来计划与丁东等合编一本《思想备忘录》,以词典条目形式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民间思想的形成、流变和争论,后来书没有出成,但我已经写出近十万字的二十来个条目,陆续发表在《社会科学论坛》的“思想备忘录”栏目之下;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自由、正义、平等诸问题,认真阅读了罗尔斯、诺齐克等人的着作,写出论文若干,完成本研究室重点课题中的“政治哲学的兴盛和发展”部分。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问题

中国目前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搞了大约四分之一世纪,我们目睹了它的巨大成就和发展,也体会了不少艰辛和感到种种疑虑,人们的心理现在是期望与失落并存。我们不由自主地卷进了社会转型的历史潮流,我们得到了许多,失去的也不少。现实和我们当初期望的很不一样,我们面对的是矛盾的,各种价值难分难解、多元共存的局面。

国内和国外许多人一直关注中国在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问题,大家看到,一方面是不少有钱有势的人大搞腐败,以权谋私,挥金如土;另一方面是下岗工人生活艰难,农家子弟无力上学,许许多多的人缺医少药。还有一个同样也很重要、也很普遍的问题,谈论的人要少得多,但它涉及人的生活的根本价值问题,这就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关系。关注思想文化的人敏感到这个时期精神文化方面的空虚和低落,比如一种显着的现象是:人们对物质的重视超过了精神,对美的追求远远小于对金钱的向往,人们丧失了审美情趣,失去了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和耐心。本文现在要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之所以把问题表述为有关审美情趣和阅读文学作品,是因为这样感觉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从文学、艺术界以及人文知识界发出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个问题不但中国有,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它不是现在才出现,而是自从工业化以来就纠缠和苦恼着人类。

这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的问题,它的核心是:物质条件的变化引起精神文化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引起价值的变化。

可以借作家王安忆的说法来切入现在的话题,她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说:“这个时代是一个我不太喜欢的时代。它的特征是外部的东西太多了。物质东西太多,人都缺乏内心生活。我甚至很怀念文化大革命我们青春的时代。那时物质真是非常匮乏,什么都没有。但那时候我们的内心都非常丰富。我想我们都是在那种内心要求里开始学习文学。在今天的社会里,我觉得年轻人都非常性急,性急地想从阅读里得到快感,性急得没有一点耐性说我静下来好好地想一想,慢慢读、慢慢地去得到这种乐趣。他们要快速地得到乐趣。在这种状况下,读小说变成一种奢侈的东西了,成了一种奢侈的娱乐。”她认为,人生中有些重要的东西、精神方面的东西,是花钱买不来的,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远离了这些内在的、精神性的东西,她说:“我比较幸运,生长的时代是比较匮乏的时代。

我们好像得到一种训练,一种精神生活的训练。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这种训练,我看到今天周遭的孩子,他们娱乐消遣,全都是和消费有关的:去唱歌、去吃饭、去旅行,都要花大笔大笔的钱,好像没有一样事情是我什么都不要借助,我一个人就可以使自己快乐的。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这种训练,所以他们不会。你跟他说,你可以看书、思考、找一个地方一个人坐在那儿、不要跟别人聊天,他们不会。这种训练往往是在一个艰苦的环境里得到的。这真是个奇怪的时代。”王安忆认为,我们现在经济倒是发展了,但也许反而把安身立命的东西丢掉了。她说:“大陆的发展是破坏性很大的,代价很大。这种发展底下成长的年轻人,他们缺的课太多太多了。而且他们是一种从根本上的缺,要是在表面上缺一样东西可以补上。他们缺的是一种吸收能力,是缺少根子上的东西。我挺为他们担心的。”不知道读者听了王安忆的这些话,引起的是共鸣,还是反感,认为她所说的是有洞察力的肺腑之言,还是自命清高的惊世骇俗之论?我想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先对她的说法作一点辨析。

首先,应该知道,王安忆感觉到的问题,不仅是发生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的特殊问题,而且是时代性、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外界和得到更多物质利益的力量就大大增强。人们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想抓住过好日子的机会,越来越离开自己的内心生活。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亲戚相聚,朋友见面,如果没有唱卡拉OK的节目,没有用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往往会觉得有没话找话的困难。我去年游览了奥地利的维也纳和莫扎特的家乡萨尔茨堡,看见在歌剧院、音乐厅前,有不少身穿华丽古装的人在推销歌剧和音乐会票,但很难卖出去,不论本地人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行色匆匆,对高雅艺术缺乏兴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要去酒吧、度假村和旅游地,而古罗马哲学家兼皇帝安东尼在《沉思录》中说:“人们常常喜欢去海滨、山麓或人迹罕至的地方修养。然而这只是一种庸俗的想法,因为只要你愿意的话,你本来就有能力退隐到你的心灵中去。

一个人心灵中如果思想宁静、心境和谐,便是世界上最幽静的地方。”确实,以教养和风雅为荣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以沉湎于内心生活,追求内心生活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应该看到,文学、艺术活动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精神追求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得到满足,比如,看画展、听讲演、看电影、上网聊天等等,审美情趣不仅仅表现为阅读小说,我们可以理解作家和文艺刊物编辑因为小说、杂志卖不出去的苦衷,但我们不能同意他们单纯以是否阅读小说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教养和情趣的标准。在封闭和文化禁锢的年代,人们什么也不能干,剩下的只有看小说,要把这单纯地说成是好事,或者主要的是好事,恐怕不合情理。

其实,能读到好小说的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因为读禁书遭罚甚至受难的人也不在少数。

第三,应该了解中国教育、升学制度的特殊性,现在的升学制度被人们叫做“新科举制”,这个制度对个人艺术修养和精神文化追求往往起到抑制作用。中国学生可能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处于更残忍的竞争和更无情的升学压力之下,他们不得不把本来应该用来阅读小说和从事各种修身养性功夫的时间用在完成大量的作业、练习,应付一个接一个的考试上面,用在考TOFLE和GRE上面。

这不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问题。

尽管可以对王安忆命题作一些限定,但我觉得总的来说她的看法成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精神文化状况和欧洲资本主义初期发展阶段,有引人注目的相似之处:比如金钱至上的倾向,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泛滥;爱好、情趣的低下,精神面貌、语言的粗鄙化;追逐时髦和流行式样。我近年来在欧洲、美国等一些国家任教、作学术访问或者旅游,我认真地观察、比较过,我认为,我国的年轻人读小说的爱好确实不如欧美青年,他们的课余爱好、职业考虑、上大学的专业选择等等,功利色彩要强得多。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遇到很多中国学生,和他们交谈过,他们的专业选择和今后的职业考虑基本上只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国际”,一个是“贸易”或“经济”。我从来没有碰到过学文学或者哲学的学生。

大约在八十多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访问中国,他归国后写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国问题》,他在书中说:“我本想前往中国教学,但日子久了之后发现我可以教他们的一天比一天少,而他们教我的却越来越多……重视智慧或者美、或者重视人生快乐的人,肯定会认为在这些方面中国比喧嚣的西方更富有。我希望我能够期待中国人给我们一些美德、深沉平和的心灵,以回报我们给他们的科学知识。”

我觉得,罗素的这番话不免有西方人盲目崇拜所谓“神秘的东方”,因而发出过分谀美之词的嫌疑,但他景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还是有相当道理的。但现在呢,中国许多人的追求可以用一篇小说的标题来表达,这就是朱文的“我爱美元”。

现在,我想就王安忆提出的观点,谈谈我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精神文化问题的看法。我觉得,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揭示种种精神文化方面的低下行为和现象,抨击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哀叹人性的枯萎与丧失,尽管比随波逐流、一味迁就现实、迎合现实要高尚许多,但还是比较简单和容易的。古往今来,在时代动荡、社会变迁时,总有人出来为“人心不古、世道淋漓”敲警钟,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已经证明,现代化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使人在精神文化方面失去一些优雅、细腻、敏感东西;另一方面在实际上解放了人,使多数人挣脱了贫穷、落后、人身依附的羁绊,代表了不可抗拒的进步。因此,社会转型期的种种问题不仅使人不安和忧虑,而且使人看到希望,产生期待。准确地说,现代化和社会转型使人产生困惑,感到两难,使人在作价值判断和取舍时不知偏重哪一端才好。我的观点是,我们看问题不仅要从文学方面看,而且要从社会和历史方面看。

首先,我必须说,我不赞成王安忆的这个说法:“文化大革命”时虽然物质匮乏,但那时人们内心的东西、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因为非常特殊的原因,她有很多文学作品可读,这甚至成就了她的作家生涯。客观地说,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文革”十年动荡,我看了大量的小说,还自学了一些自然科学、英语、德语,等等,“文革”结束恢复正常秩序之后,少数一直没有丢书本的人就容易得到机会,脱颖而出。我甚至知道,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在青年学生中存在一个“地下读书”和“地下写作”活动,以至于形成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但是,“文化大革命”不但造成了生产、物质方面的大破坏,而且是一场对文化本身的革命和破坏。我们知道,“文革”期间,中国八亿人只能看八个所谓的“样板戏”,一切中外名着,不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一概被说成是“封、资、修”,即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这些所谓“坏书”被禁止阅读,读书是很危险的。我自己经历过看古典小说被军警没收,想买马克思的原着差点被抓的经历。我认为,说现在是物质丰富精神匮乏,以前是物质匮乏精神丰富,是偏颇之言。

同类推荐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落在胸口的玫瑰

    落在胸口的玫瑰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白垩纪文学备忘录

    白垩纪文学备忘录

    本书为作者对外国文学作家作品、外国理论书籍的评论文章。全书共分五辑,内容涉及近20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评价,其他世界著名作家及其作品评论,近年来流行的国外文学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书籍的评论;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的评论;以及古典俄罗斯文学大师的评论。作者根据近20年来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学的关注热点,选择评论对象,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
  •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有趣、感人的故事。它有关一个家庭,更确切地说,有关一个女孩。面对夺走她声音的怪兽,他们没有言弃,没有灰心。
热门推荐
  • Tales for Fifteen

    Tales for Fifte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玩转异界360度

    玩转异界360度

    穿越的方法有些另类,甚至有些抓狂!不过不要紧,这些阻挡不了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连绵不断的桃花,热情似火的、冰冷如雪的、阳光向上的.....但是桃花千多我只掐你一枝,夜黑风高夜,结婚炮火天,偷偷潜入房,润物细无声...尽情YY!!看我怎么开夜店、泡帅哥,兄妹联手闯遍天下无敌手。“告诉你,乖乖的从了老娘,不然让你的菊花遍地开!!啊哈哈!”某只小男眼泪汪汪任其蹂躏。本文纯情,微伤感,搞笑成分微多。。。。360度玩转古代,你懂得。。。。
  • 邪王独宠逆天医妃

    邪王独宠逆天医妃

    她是京畿苏太医府上胆小懦弱的废材四小姐,她还是21世纪名满凤城的天才儿科医生苏文欣,一朝穿越,她被人设计当成代孕佳丽送到七王爷轩辕昀烈的床上。他冷酷腹黑,强势地将她压在身下,“女人,要怎样你才会乖乖听话?”她逆天嚣张,冷笑抵抗,“要我温顺臣服,先看我的手术刀答不答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版婚宠:萌娃暖夫么么哒!

    绝版婚宠:萌娃暖夫么么哒!

    传言,宋家二小姐在五年前得了失心疯,满手染血想要掐死刚刚出生的孩子。直到一个神秘男人出现,将孩子带走。五年后,她是即将离婚的女人,而他是未婚的单亲爸爸,她初见他,清冷矜贵,却目光灼灼逼的她别开了脸。本以为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为一个孩子,藤缠树,越缠越紧。一次被算计的意外,陌生的环境中醒来,睁开眼睛身边竟是他!她想要划清界限,可是,他轻柔地揽住她,“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还能撇的清么?”
  • 一剑胜雪

    一剑胜雪

    一场被人预谋的重生,一个横绝天下的剑客,一段血雨腥风的江湖,一次悄无声息的仇杀,不是在暴乱中死亡,就要在金戈铁马,快马为将中成神!竹女,回来吧。你的心和你的人,都回来。我就是江源,独一无二的江源。
  • 武魂封天

    武魂封天

    这年代走在路上都不安全,少年星浩走在路上就被不明物体砸死了!然而莫名其妙来到了异世界,死我不怕,最怕就是死了还要让老天折磨!魂动天地,我魂封天,这个是用武魂来主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存在了各种武魂,唯独出现一位异界的少年星浩,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能有封天之能奇异武魂。天由我主宰,地有我践踏,神挡封神,天挡封天,我魂我主宰。
  • 墨竹

    墨竹

    她,筏雅清,来自二十一世纪千年魂穿的误闯者。一次家族暗杀让她丧生,却让她得到“重生”,灵魂附身在一个七岁的盲童女孩“沐晴”身上。失而复得的生命和难得可贵的亲情让她重新找回自己对生命的热情,浅浅梨窝,笑看人生,心如明镜,淡泊如水。五年归隐竹林,得师父“鬼王”真传,成为了一个绝学无双的“盲医”。江湖险恶,她却从未被这俗世玷污。
  • 大男神的小萌妻

    大男神的小萌妻

    阴差阳错的,她悲伤过头哭错了坟,惹了鼎鼎大名的柏氏掌舵人。莫倾发誓,那真的真的只是一场意料之外的意外!“女人,哭了我家的祖坟,你以为就能全身而退?”他霸道冷冽,俊美如镌刻的脸望她,冷笑道。“不然怎样,我能再笑回来吗?”她无辜眨眼说着。“当然不能。哭了我柏家的坟,就是我柏家的人!”他毋庸置疑道。
  • 浮若生

    浮若生

    每个事物都有一生,有的一生却很漫长,但是他们都有遗憾的事。世间万物轮回无限,倘若许你一个愿望,但是要你付出与那个愿望相同的代价你可愿。许多人都会笑着说一个愿望付出同等代价,那还不如自己尚去努力好。可是那些在红尘中的他们却笑着点头
  • 神话仙道

    神话仙道

    神,远古所成,魔,人心所铸,道,两者必经之路。。。。。。。间突然混乱,时间秩序重叠,恒古的历史,传说中的人,神,鬼,妖,魔,全部重叠,时间再也没有流逝,所有人都仿佛被定下了使命。恒古的残卷被发现,一侧古老的预言在若干年后被展现,当时空迷乱,万千世界重叠,众神走上回归之路,万世共世开启,命运之手残缺,天命之人归来。这并不是预言的全部,一则残缺的预言,一个本不该出现的少年,在这个逆乱的时空会卷起什么样的浪花。神话时代再现,消失了的上古却在如今从现世间,是历史的重现?还是时空的错乱,上古那些传说中的人物到底为何消失,如今的世界到底是如何?天地法则为何缺失不全,且看神话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