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35900000002

第2章 我与散文诗

蔡旭

我的散文诗处女作《春节短歌(三章)》发表于1965年1月30日。当时《文汇报》“笔会”副刊的编辑,大概只是照常地给一名大学生的稚嫩之作浇了一些水,没想到这却决定了我与散文诗相伴的一生。

似乎是一晃之间,我在散文诗之路已跋涉了近50年。至今出版的32本着作中,除了4本散文随笔集与4本短论集,其余24本全是散文诗。因此我被人称作“专写散文诗的人”,或者也可理解为“只会写散文诗的人”。有点悲哀,也有点欣慰。在这些书中,稍有价值的是我的第一本《彩色的明信片》(1987,广西人民出版社),上世纪35年的选本《蔡旭散文诗选》(2000,作家出版社),新世纪前10年的选本《顺流而下》(河南文艺出版社)。

近50年的散文诗练习,让我对散文诗的创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与主张。

比如什么是散文诗,一句“散文诗是散文形式的诗”已达共识。至于散文诗与散文与诗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则有各种不同的解读。一位老师认为“散文为客诗为主”,我就不赞同,我的表述是“散文为体诗为魂”。

有人主张散文诗是诗的一种,强调它的诗性;有人主张散文诗是独立文体,强调不要丢掉它的散文美。我赞成在“散文诗是散文形式的诗”这一共识下,提倡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提倡探索与表达的多样化,“条条道路通罗马”。关键是拿出好作品,是不是散文诗,像不像散文诗,都属其次。

我一直认为:“抒情、哲理、内在音乐性是散文诗的三要素。”并进一步解释说:“抒情是散文诗的基本职能。这决定了它本质上是诗。哲理是散文诗的灵魂。这决定了它的思想及其份量。内在音乐性是散文诗在语言上的特点。这是确认它是诗而不是散文的一个标签。”

关于散文诗的抒情问题,近10年前曾引起过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有着名作家兼评论家断言:“散文诗不突破抒情这个框框,就会死路一条。”我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误导。因为“抒情是散文诗的基本职能,没有了抒情,散文诗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特征,散文诗这种文体也就不存在了,还谈何突破?”某省散文诗学会还为此举办过专题研讨会。现在看来,双方的观点其实有相通之处:他是不要不好的抒情,而我是要更好的抒情。着眼的角度不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柯蓝老师致力于推广散文诗,晚年提出过“朗诵散文诗”的概念。我向他建议,散文诗有内在的音乐性,它本来就是适合朗诵的,不一定需要一个新提法。我的建议也得到了他的重视与理解。

在散文诗界,有人提倡散文诗“易读易写”,有人强调“出精品”,似乎还形成了某种对立。我不认为水火不相容。其实这是普及与提高的两个方面。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出精品是大家的愿望,但精品不是想写就有的,需要从众多的数量中筛选,在漫长的时间中淘汰。

为了出精品,有人提倡“节制写作”,更有不少人批判“写得多,写得快”。我认为这是找错了靶子。这种看法,用意是好的,从理论上却不能成立。精品并不由写多写少决定。精品不与多少成正比,也不与多少成反比。写得多当然不可能都写得精,但也不排除其中可以挑出少量的佳作。“少而精”的大师名家已有范例,但“少而不精”的却更是多数。精品也不由写得快慢决定。“十年磨一剑”或“倚马可待”都有成功的例子。我想,就让目标不同、习惯不同的写作者和平共处、自由生长吧。至于有没有、是不是精品,让读者、让时间来认定。这一看法,并不是为自己辩解,更不是对别人的“反驳”,为此引起我的一位老师对我的误解,我也只好在向老师致歉的同时,保留我的观点。

在语言方面,我喜欢“一读就懂,越想越深”。我习惯于多用平静的口语叙述自然而然地流露生活的诗意,力求用美好的情感与深邃的思索打动人心,追求语言朴实、简洁,力求情趣与理趣。不过,直白与平淡一直是我的硬伤,是我需要继续努力的课题。

50年来,我一直在散文诗的师友们的鼓励与帮助下前行。上世纪60年代初,最早的老师是柯蓝、李耕、刘湛秋。80年代,得益于郭风、耿林莽、许淇、徐成淼、敏歧、管用和、王宗仁等前辈老师及陈志泽、桂兴华等同辈好友。而近年,一大批更年轻的散文诗人成了我的老师与朋友。我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走自己的路。

在别人看来,我的散文诗涉及的题材很广泛。实际上只有三个字:“写生活”。近50年来,主要在写城市,写现实,写身边的人物与事物,阳光与阴影,欢乐与哀伤。2011年为我的城市海口一年的流水帐出了一本《生活流》,2012年出了一本《简单的生活》,2013年出一本《大波微澜》,写的是“波澜壮阔的年代,波澜不惊的生活”。在此同时,我有意识地探索人物散文诗的写作,但愿这些平凡与不凡的人物的塑像,能丰富我的散文诗画廊。

此外就是写乡情。用了10年为我的第三故乡海南写了一本专题散文诗集《伴着椰风轻唱》,被过奖为“美丽海南的诗的名片”。从小离乡的我,也持续为我的家乡广东电白写了不少,但愿以后也能结成一集。

至于爱情散文诗,我写的并不多。大约10年前,发表过一组《味道》,以三个场景,反映青、中、老三代人爱的状态与品味。近来写的《简单的爱》,也是用不同的画面来写老、中、青对爱的感觉与表达。其中个别篇章会有自己的影子,但大多是写别人的爱情。近写的一组,则是《一些树的爱情》。通过这些人与物,抒发我对爱情的看法与感悟。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求自我突破,但一直难有成效。上世纪90年代,曾尝试散文诗与杂感的结合,出过两本“杂感散文诗集”。近来,又在探索散文诗与寓言的杂交,正试制一批“寓言散文诗”。同时又在准备编选《蔡旭散文诗50年选》,作为半个世纪以来艰辛劳作的一个回顾与小结。

当然,作为一个“不退休散文诗人”,我的路还长,我会寻找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

寻找生活的诗意与深意

我的第19本散文诗集的书名叫做《生活流》,本来想叫《生活的流水》,后来索性把它缩写与简化了。

我发现自己似乎对“生活”情有独钟。1987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彩色的明信片》中,就有一辑《生活的微笑》。在我已出的18本散文诗集里,与生活、与城市、与社会有关的专辑就有《城市的雕像》、《纷纭世事》、《春消息》、《大街小巷》、《正在长大的城市》、《人生小品》、《人生滋味》、《城市与人》、《人在旅途》、《我所熟悉的城市》、《城市直播》、《城市的皱纹》、《用笔直播城市》等等。其中两本的书名,就直接以《烟火人间》(1990)、《生活的炊烟》(2010)命名。我想,这跟一位老诗人对我的叮嘱有关。1988年在广西梧州,贺敬之老师为我题写了“拥抱生活,走向人心”的条幅,我一直以此作为座右铭。

这本《生活流》,主要写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随时间顺流而下,记下这个时间段,在我居住的城市海口,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所感所悟。凡是能激起我心底波澜的事物、景物、人物,我就用散文诗予以记录,发出我的声音。事实上也就录下了这一年我的情绪之河的境况与流向,也许也能从一个侧面见到一座城市走动的身影。作为一个不退休散文诗人,我总是从一些小的事件与场景去观察、思考、抒写,也就少有可歌可泣的倾诉,不过从有赞有弹有喜有忧中,或许也可读到我对一座城市的情感。

为了让这些诗不等同于生活的流水帐,我得从“诗意”与“深意”两方面来下功夫。用我的诗友张庆岭所说,就是:“通过平静的口语叙述让诗意自然而然地流露”,“做足直白下的深意”。用诗友崔国发所说,则是“生活潜流与情感结构”的有机结合与水乳交融。生活的诗意要寻找与发现,生活的深意要挖掘与提炼。也许要感谢我的年龄。看似是信手写来的短章,动用的却是我几十年的生活积累与人生体验。也正因了这一点,让我尚有信心、有激情地,同生活的流水一起与时俱进。

诗友川北藻雪指出:“你首推散文诗的抒情性,而事实上,你的风格多叙事。”我对此作了一点辩解,我的主张是:一,叙事是为了抒情;二,抒情地叙事(即以抒情的方式去展示情节,让主观意味寓于客观描述之中)。在我的散文诗练习中,我一直注意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实与虚的结合。我尝试抒情地叙事,用抒情笔调叙事,力求叙事本身就是抒情。不过,追求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由于力有未逮的缘故,实大于虚仍是拙作明显的缺陷。

海南诗友山民渔夫说:“给生活一点诗意,就是诗意地生活。”此言极是。为了能继续“诗意地栖居”,我得把“生活流”继续写下去。

写得多不等于写得好

一年多来,我的散文诗练习大体集中于三个内容:

一,继续海南专题《伴着椰风轻唱》的写作。此系列已写了9年,这一年添了约40章,同名散文诗集仍未完成。

二,散文诗集《生活流》。用近似流水帐的方式,记下这一时间段,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海口,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所感所悟。

三,余下就是这本繁杂、零散、芜乱的《沉淀物》了。

写得多不是什么好事,更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相反,它似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我就为“多产”而感到不大光彩。评论家们都在呼吁“精品”,提倡“节制写作”。尤其是只写了163首诗的特兰斯特勒默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写得“多”,写得“快”,就相应成了反面。在发展缓慢、少有突破、难出精品的中国当代散文诗界,它更成了一种错误倾向,甚至因成为“淹没精品杰作的汪洋大海”而得承受“罪名”。

主流舆论总是有道理的。不过,我还是按我的习惯进行我的散文诗练习。

因为精品并不是说写就能写出的。也不是什么人、什么时间想出就能出。

精品并不由写多少决定。精品不与多少成正比,也不与多少成反比。写得多当然不可能写得精,但也不排除其中可以挑出少量的佳作。“少而精”的大师名家已有范例,但“少而不精”的却更是多数。

精品也不由写得快慢决定。“十年磨一剑”或“倚马可待”都有成功的例子。作为一个以短小作品为主的普通写作者,我的写作经常需要“热身”,来了感觉时往往一气呵成,而那些反复修改的作品却多数难以满意。

我想,就让目标不同、习惯不同的写作者和平共处、自由生长吧。至于有没有、是不是精品,让读者、让时间来认定。

不过我还得自我肯定一句:我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

这本繁杂、零散、芜乱的《沉淀物》,大致分成了这么几辑:

《个人史》21章,是有关个人的自画像、自供状、心灵史、浮沉录,以及我与我交谈的心得。

《亲友团》17章,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的轶事趣事烦事,我同家人在在磨合、碰撞、天伦之乐之中的深切之情。

《师友们》15章,是已出的22章《散文诗的师友们》的续篇,对象仍是在散文诗界有影响,与我有交往对我有帮助,年龄已及60岁的人们。

《故土情》15题,是对家乡、亲人、同窗、童年的忆念。这一题材,在我的多本散文诗集中皆有收录,似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我的拙笔所难以尽诉。

《地理志》37章,是在它乡行走的足迹。实际上我走过的地方并不多,也不是到过之处都有诗情涌动,况且也只是近三年来的笔录,显得题目大了一些。

《沉淀物》22章,是偏于思索的散章,是纷飞的叶片,心底的波纹,千虑之一得,是一种激荡的心平静之后留下的难以溶解的物质。

至于书名《沉淀物》,也就顺手取自其中一辑的名字。这本书对自己来说,说得好听一些,它是凝固在心中难以忘怀、敝帚自珍的结石。对读者来说,说得实在一点,它或许只是沉在水底的废料、残渣而已。

在《故土情》、《地理志》两辑,也有一些前些年的旧作。每一章的诗末,都标示了写作的时间。

我的散文诗中跋涉一晃已47年。按拙作散文诗集出版先后顺序排列,此书的编号为第20号。

是为记。

到童年去捡贝壳

家乡的海的说话声,领我走向童年的海滩。

两步并成一步迎面走去,时光却潮水般瞬间退落。

一下子倒退了五十多年。

光着脚丫的我,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海的怀抱里嬉闹。

在一层层白浪卷来时,高高地蹦腾跳跃。

在一波波潮水退下时,眼急手快地捡拾。

那些张着耳朵的贝壳,总能装满简单的欢乐。

比谁的多,比谁的精美,比谁的带来更多妒忌的眼神。

斑斓的色彩和精致的花纹,在我的记忆中一次次复制。

反复粘贴了我的青春以及壮年。

此时,我在欢蹦活跳的波涛面前驻足,被还原为一位老者。

年轻的海,已不习惯与我为伴。

海滩上多了蚂蚁般黑压压的人群,却少了贝壳可爱的身影。

一起解说着,不言而喻的原因。

不过,即使那些大海的馈赠,仍在点缀家乡的海景。

我知道,再也不会有我嬉闹的童年。

不会有斑斓的色彩和精致的花纹……

同类推荐
  •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内容围绕海宁潮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整合。
  •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以诗人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序,集合了唐代诗歌的精华。所选诗作,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其中包括唐诗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其体裁和题材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社会生活等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全貌,能够帮助读者体会唐诗的深层内涵。
  • 郁达夫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瓦尔登湖》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最强侦探

    最强侦探

    (起点编辑部二组签约作品)请大家收藏,推荐支持下,谢谢。冷易是一名私家侦探,冷是姓,破案为易。血盟之主对冷易说:“别调查我了,世上美女千千万万,我全部送给您。”十字教主对冷易说:“别调查我了,世上金银万万千千,你随便拿走吧。”仙门掌门对冷易说:“不要相信他们,美女,钱财身外物,长生不老才是真。”魔族魔王对冷易说:“别听他们胡说,金银美女这全都有,想活多久是多久。”冷易摇手冷笑着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们来睡觉。”PS:若是喜欢,记得收藏啊
  • 丹傲天下

    丹傲天下

    地球孤儿方南,是一枚喜欢看网络小说的宅男,意外之下,灵魂穿越到了武澜大陆,附身晋国方家家丁方南身上。在玄道盛行,修士遍布,强者为尊的世界中,方南传承了太上老君衣钵,黑马般的开始了他的传奇。嗯,传奇,从大小姐和二小姐开始!从晋国开始!“什么?有人欺压我的大小姐和二小姐?日!在我方南头上动土啊这是!杀丫的!”“在我方南面前,天才只能称之为庸才,强者就是用来踩的,别人视之如命的珍贵丹药,我可以当零食来吃,那些不被武澜大陆众人知道的惊采绝艳强悍阵法,于我方南而言就是随意可以布置的摆设!”“杀便杀,战便战!现在就叫你死!”玩的就是传奇,做的就是传说,我们的口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天大地大方南最大,不服者,一概杀之!小小家丁,也要翻云覆雨,最后亿亿人之上(一个很轻松,YD,热血,霸气,慢热的书。)小夜12年作品,望诸位喜欢。
  • 凤颜倾城:惑世兰香

    凤颜倾城:惑世兰香

    前世,她是特种雇佣兵的首领,冷漠绝情,不懂情爱;他是黑道霸主,心狠手辣,却为了她的自由,甘愿死于她的枪下。今生,他贵为一国之皇,早已忘却了前尘;而她却带着记忆转世,原本只想平平淡淡无所牵挂的了此一生,无奈却遇见了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些人那些生活那些故事

    那些人那些生活那些故事

    转眼即逝,很多故事都会留存在我们心中。用文字表达自己那份最深的感触
  • 食物相宜与相克

    食物相宜与相克

    五行相生相克,食物也有生克,搭配得当能益体,搭配失宜则成疾。《美食天下(第2辑):食物相宜与相克》对家常食物相宜相克搭配全知道,百种相宜搭配菜肴详细做法全指导,快速查找相宜食物、避免错误配伍,保证每餐的营养都能被充分吸收,健康身体从一日饮食开始。
  • Criticism and Fiction

    Criticism and Fic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凡尔纳密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凡尔纳密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是一部写苏格兰民族精神的小说。故事发生在1864年,“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偶然得到两年前因海事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漂流瓶,他请求英国政府派遣船队去寻找。可英国政府对苏格兰人一向歧视,拒绝了爵士的请求。爵士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他毅然组织了一支小型救援队,亲自带队去完成寻找格兰特船长的任务。他们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由于对文件的错误解释,他们一路上遇到了无数艰险。但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气,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 蠲戏斋诗话

    蠲戏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f之生化时代》

    《cf之生化时代》

    潜伏与保卫的联盟,生化幽灵的世界,末日来临的时代。一次意外,主角无意中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类似cf的生化模式。在这个幽灵遍布的时代,谁来拯救人类?人类该如何反击?请进入——cf之生化时代
  • 废柴逆袭:重生三小姐

    废柴逆袭:重生三小姐

    她只是一个组织的棋子,没有亲人,却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背叛,心如死灰。却没想到老天给了自己再一次活着的机会,这一世我要好好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