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8100000004

第4章 第二百零七根骨头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起于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由朱棣荣登皇位而告结束,历时四年,其间有一位原本为色目人后裔的朝廷命官铁铉,在抗击叛军的斗争中,表现出宁折不弯的骨气……

——题记

引子

六百多年以前的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一四〇二年的八月,一位比普通人多长了一根骨头的回回人,被篡夺了侄子的皇权即将登基做皇帝的明成祖朱棣给下油锅炸了。油炸之前,是先动的磔刑,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零刀剐”,即一块肉一块肉地将躯体肢解。《明史》是这么记载这一段历史的:“燕王即位,铁铉被执,入见;背庭立中,正言不屈,割其耳鼻,终不回顾。成祖怒,脔其肉纳铉口,令啖,曰:‘甘乎?’厉声曰:‘忠臣之肉,有何不甘!’”这么惨无人道地折腾了多半天,朱棣仍觉得不解气,便让锦衣卫在金銮殿前支起一口大锅,将油煮沸,“投尸煮之,拨使向北”。谁知,这铁铉虽被割裂得体无完肤,仍然倔强得出奇,临下油锅之前,不仅“至死骂不绝口”,而且在油锅里被炸酥的骨头也不肯朝着朱棣。于是,帝“令内侍以铁棒夹之北向,成祖笑曰:‘尔今朝我耶?’语未毕,油沸,内侍手皆烂,咸弃棒,骨仍向外。”

虐刑既无奈,施刑者与被施刑者都因此出了名,并被双双记入史书和各种典籍。清朝一位叫洪亮吉的名人,读了明史中的这一段记载,不由得痛断肝肠,挥笔写下咏史词一首:

铁板差一线,走却高飞燕。忠孝肉,甘自咽,此铁真百炼。独恨大镬油沸溅,不溅一点糜烂燕子面。

到了同治六年,任浙闽总督的左宗棠因为镇压太平军有功,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甘肃军务,残酷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这个天生就以征讨、杀伐著称的人,在济南大明湖看了铁公祠中关于铁铉的事迹,亦不得不挥毫称奇,写下楹联一副:

执节坐南庭,百折不回,应知鼎石肝肠皆铁;

奇忠钟塞外,寸磔以报,谁识先生色目中人。

前朝说话的人,著作的《英列传》《续英列传》里,着实费了些笔墨道这靖难之役中铁铉的故事。到了近代先是鲁迅先生在他的《病余杂谈》里对中国历史上统治者动用酷刑残害忠良的恶行予以鞭笞,并特别对铁铉遇害和他的两个女儿据说是被发配到教坊司做了妓女的传说给予了抨击;接着又有郁达夫在一九三三年九月一日的《文学》杂志上,撰写《暴力与倾向》的散文,用铁铉遇害的史实为证,专门论述中国历史上统治者的暴行。他说,第一,中国人用酷刑的天才,大约可以算得起世界第一了。就是英国的亨利八世,在历史上是以暴虐出名的,但说到用刑的这一点,却赶不上中国现代的无论哪一处侦探队或捕房暗室里的私刑。杠杆的道理,外国人发明了是用在机械上面的,而中国人会把它用在老虎凳上;电器的发明,外国人是用在日用的器具之上,以省物力便于起居施治疗的,而中国人独能把它应用在拷问之助。从这些地方看来,则成祖的油锅、铁棒,“割肉令自啖之”等等花样,也许不是假话。第二,想用暴力来统一思想,甚至不惜用卑劣的手段,来使一般人臣服的笨想头,也是“自古已然,于今尤烈”的中国人的老脾气。然而,“私刑也尽管由你去用,暴力也尽管由你去加,但铁铉的尸骨,却终于不能使他北面而朝,也是人类的一种可喜的倾向。‘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中国圣经贤传里曾经提出的口号。‘除死无他罪,讨饭不再穷’,是民间用以自强的阿Q的强词。可惜成祖还见不及此,否则油锅、铁棒等麻烦,都可以省掉,而明史的史官们也可以略去那一笔记载了”。

笔者长期寄居济南,每有外地友人来访,少不了要陪着逛一逛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诸般风景名胜。每至大明湖公园的铁公祠,友人看罢祠堂里的简介,免不了要问一些先生生平之类的问题。日子久了,便让我生出一种想法:以我等有些文化水儿的人,尚只能一知半解地作些说明,考之广大民众,真正知道铁公祠来历的人也就更加凤毛麟角。何不依据史实,将其作为一篇故事敷衍出来,一来可以助游人之兴,二来也可教人们以史为鉴,领略些古今奇事儿,增长些开眼看世界的本事。说不定还能拍成电影电视,给人以直观的艺术享受。这么一想,便留意了对铁铉先生资料的搜寻。先是借一次出差的机会去了先生的故乡河南邓县和丰乡高庄一带,对铁氏族谱进行了考证,继而又对靖难之役主战场的北京、天津、德州、沧州、保定、济南、聊城、宿州、灵璧、徐州、南京等地做了实地考察,历时三载翻阅了有关资料。材料一多,反觉得有些“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静静地琢磨了一些时日,越想越觉得铁铉那根死了也不肯向成祖称臣的骨头,着着实实地是有些来头。如今的人们,皆知人体是由二百零六根骨头组成,而于铁铉者,其构成虽与众人无异,但其心房中独有一根架着他的人生的“骨头”。这骨头无形无状,但却傲然挺立,坚硬无比,百折不挠,纵然倒下,也是一部血染的历史。有了这个立意,也就有了小说现在的名字。究竟准确与否,还请读者在看了我的这篇作品之后,多多教正。

钦赐“鼎石”

穆萨阿訇起来念邦克的时候,发现邦克楼后面有一位头戴礼拜帽、身着练功服的少年正在嗖、嗖、嗖、嗖的闪转腾挪,那练功的架势风格独特,进出刚猛,暴烈骤变,动若绷弓,发若炸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待穆萨阿訇琅琅的邦克声响起,练功少年似乎更加找到了某种感觉,踏着拜克的节奏,势动神随,疾如闪电,腾蹿跳跃,行如猛虎,滑拳弹腿,犹若游龙。老阿訇看得出神入化,本待叫一声好,却又不忍心打断少年的功业,竟自一步一步走下楼来。谁知还未等穆萨阿訇走进大殿,练功的后生已经端然站立于晨礼的人群之中。待做完立正、戒赞、诵经、鞠躬、叩头、跪坐、出拜七项程序,老阿訇思忖着少年那站则顶天立地,鞠躬平背负天,跪坐岿然如山,叩头如根生于土的姿势,不由得从内心赞叹道:真是棵好苗子!

这少年名叫铁铉,其曾祖铁瑞原本是一个色目人,元世祖忽必烈编组西域探马赤军南下征宋那年,被编在世祖麾下的一个兵营里,在中原一带与宋军苦苦对峙五年之久。后来一场襄樊大战,直把个宋军杀得丢盔卸甲,望风而逃。及至元建国,这些早期跟随世祖征战的色目人,便被作为“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后备军,开始了亦军亦民的屯田生涯。至元八年(1271年),圣上一声令下,遣散原屯户,“回回炮手散居他郡者,悉令赴南京(今开封)屯田”。从此军屯变民屯,兵营为村镇。因了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关系,这些回回村屯依次在如今河南的郑州、洛阳、许昌、沈丘、邓县一字儿排开,形成了至今为止仍与汉族兄弟混杂相居的穆斯林社区。这铁家的祖上,原本是些善于经商的主顾,加上数年来跟随元世祖南北征战、东讨西杀,风里来雨里去,能吃苦自不必多言。自从在邓县安下家来,一边勤于稼穑,一边经商谋利,不消十年工夫,竟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小康之家。只是一件,铁瑞公虽说家道殷实,人丁却并不兴旺。他的三个儿子除老大生有一子铁仲明外,其余两个均膝下无子。无奈,到元统二年(1334年),铁仲明才十五岁,爹便为他完婚。到至正元年(1341年),铁仲明的妻子生下长子铁宗;又隔了五年,添了次子铁堂。铁铉诞生的时候,已是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这一年,父亲铁仲明已经四十七岁了。看看前面的两个儿子分别做了商人和农民,铁仲明多么希望家里能够出一个读书做官的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铁铉五岁的那一年,他找到清真寺的阿訇想请他帮着出个主意。老阿訇告诉他,时下大明江山刚立,正是朝廷急需人才之机。好在当初朱洪武皇帝打江山时,先后有常玉春、沐英、蓝玉、胡大海、冯胜、冯国用、丁德兴、汤和、邓愈等一大批回回将领为其立下汗马功劳,故而朝廷对回回人还是颇为器重,关爱有加。既然先生有此打算,不妨让三公子一面入州学读儒家书,一面起早贪黑到清真寺来,学些回回教门里的规矩和穆斯林的武功,以成就儒伊合一、文武兼备之才,才能全面为国尽忠效力。老阿訇此言果然不假,铁铉入学之后,不仅把祖上“下马屯田,上马拉弓”的传统继承得炉火纯青,擅长骑术和箭法,而且在对汉学的钻研上也是过目成诵,聪明非常,堪称同侪中的佼佼者。不几年,就被选为岁贡,入国子监就学。他本来就聪颖过人,加上名师指点,越发显出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一日,先生让他讲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含义,他竟从孔老夫子的“忠君”思想一直讲到伊斯兰教所主张的人德五道中的“诚信”,并用屈原虽遭贬斥,仍忠于楚怀王,留下充满爱国精神的辞章感人肺腑;岳武穆精忠报国,誓死报效大宋,为后人所景仰;文天祥临刑面南而跪,誓不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史实,把个忠君爱国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令满座赞叹。

消息传到宫里,太祖当然要龙颜大悦。凤阳起事至今,自己身边虽有一批忠肝义胆的追随者,但如常玉春等十大回回将领的还为数不多,故而一听说如今国子监里有这么一位英年俊才,先自带了几分喜悦,便召进宫来,当面试之以治国安邦的应对之策。铁铉进得宫来,见罢君臣之礼,立定后刚一抬头,朱元璋不由得暗自惊叹:哎呀,此人果然体态不凡。但见那铁铉魁梧俊美,高额阔脸,深眸隆准,目光炯炯,灵气喜人,具有明显的阿拉伯后裔的遗传特征。真乃一表人才,威武中透几分精明;满脸秀气,稚嫩中带许多刚强。太祖原本还想说些文绉绉的宫廷语言以显示自己的贵为天子,不料一见这后生,先前为身份所设定的那些语言顿时忘却得一干二净,便单刀直入地问:“铁铉,朕见你小小年纪便能入国子监深造,想必有些天分。朕出身布衣,南征北战了大半辈子,如今做了皇帝,依旧心不得宁。依你之见,方今之事何以为要?”

“启禀皇上,以您之圣明,此等大事早已熟虑于心,微臣乃井底之蛙,岂敢妄加言论。圣上既恕臣无罪,臣只能斗胆说,草创打天下,靠的是上下一致,戮力同心;而今守成,首当务使各级官吏勿生骄逸之端,力戒奢靡;次则亲民体下,恤弱怜寡,勿使天平失衡,人心失重;三则让利于民,与民休息。观当今治民之策,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吏治之道,当慎思之要著也。微臣言有失当,还望仁主圣裁。”

哦,果然腹有良谋。

朱元璋想,虽则如此,但此生年方弱冠,只恐纸上谈兵,并无治世经历,恐难当大任。古人尚云“试玉要烧三日满”,我何不给这嫩竹扁担加些分量,看其虚实!于是,便叫吏部代拟一道圣旨,钦点了一个七品职衔的礼部给事中委任了下去。那天,铁铉在清真寺礼完邦布达回到廨寓,还未来得及吃早饭,早有报喜的门子跑上前来,将这一喜讯做了转告。铁铉接旨谢恩毕,不由得感慨万千:我先祖自西陲东移,原本一介农夫。今我能得皇上亲自眷顾,做得朝廷命官,实乃真主保佑,赐悯有加。凭着神圣的伊玛尼,我举意要像前朝的回回将领一样,按照《古兰经》规定的人德五典和孔夫子的君臣之礼,傲骨丹心,忠贞不贰,以报王恩。

经过半年的观礼实践,人们发现这个年轻人果然知识渊博,才干超人,性情耿直,办事干练。此时,有云南楚雄民人龙天雨者,历尽千辛万苦赴京状告当地官吏仗势欺人,鱼肉百姓。太祖龙颜大怒,批阅当天,即着令铁铉赴滇考察政事。铁铉接旨后,立刻赶赴云南,一路上马不停蹄,昼夜兼程。一到楚雄便深入民间,明察暗访,果然发现有些官吏依仗权势横行乡里。在掌握大量真凭实据之后,铁铉严刑峻法,机智果断地处理了一大批罪恶昭彰的贪官污吏,并将其中的一名皇室远亲处以极刑。这一举动,顷刻间震动朝野,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然而,同行的官吏中却有人认为此行闯下大祸,甚至会殃及身家性命,劝他谨慎行事,免得招惹祸端。铁铉却说,受命于君就应当为国尽忠,为民效力。倘若为一己之私而徇情枉法,害国害民也害己,使我不得全忠之名而有媚骨之实,此非我所取也。返京以后,铁铉将查办情况向太祖禀报,非但没受责备,反而受了千两白银的奖赏,并被擢为五军督抚,专掌军事刑狱的管理。到任之后,铁铉明察秋毫,惩治犯罪,平反冤狱,判案公道,很快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一个“铁面判官”绰号成了他的代名。

一天深夜,铁铉正在翻阅过去积累下来的疑难案件,在诸多的案件当中,忽然发现有一件状告靖江(封地在今广西桂林境内)王朱守谦的状纸。读者,你道这朱守谦何许人也?他是太祖皇帝本家的一个侄子。自从被封在靖江之后,仗着皇室的特权,行为放荡,不守法度,不仅随意杀害百姓,强占民女,聚敛财产,而且对地方官吏也是任意施以刑罚,遭其侮辱者多达数十人,闹得民怨沸腾,危机四伏。看罢状子,铁铉想:王子犯法理当与民同罪,我决不能因为他是封王而徇情枉法。于是,便动了铁面无私的精神,报经太祖批准,将其召回金陵,对案子进行了查办,依法将其削职为民。这样一来,反倒为朱元璋赢得了一个大义灭亲的美名。朱元璋前思后想,越觉得铁铉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不二之臣。于是,一天早朝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铁铉忠于职守的尽职精神给予了表彰,并钦赐“鼎石”二字,作为铁铉的封号。

获此殊荣,令铁铉感慨万千。他再三掂量鼎石的分量,愈发觉得责任重于泰山,圣上既如此信任,就要当一个上对得起朝廷,下无愧于黎民百姓的好官,纵然衔辔结草,肝脑涂地,也难报王恩于万一。

临危持节

眼看太阳快要平西了,马传拯走进济南西关永长街的一家馆驿,先自将马儿牵入厩内拴了,又到号下的客房看了看,便径自向坐落在西关南端的清真寺走去——按照穆斯林拜功要求,做沙目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入进去并认真做完。当然,他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此次快马加鞭由古城西安迢递东来,是肩负着化觉巷清真寺周围数万名穆斯林的神圣嘱托而来。建于唐代天宝元年的长安清真大寺,早在宋代就已屡遭兵燹而面目全非。朱元璋做了皇帝,念及回回民众在他草创大业中的鼎力相助,不仅将自己故乡安徽全省的清真寺修葺一新,而且敕赐重修著名的西安清真大寺,以满足在西安定居和继续沿丝绸之路而来的穆斯林的宗教需要。自圣旨下来,历经十余载,大功已基本告竣。虽说太祖爷已驾崩,但素有知恩必报美德的回回民众仍不忘皇上恩典,决定好好庆贺一番,一来广播圣泽,让人们记住太祖爷的恩德;二来也叫广大穆民更好地把握伊斯兰教门的真谛,融入华夏一统的民族团结之中。为此,阿訇和乡老们商议,除将历代皇上的御赐匾额全部鎏金更新以外,再请些当代的书界名流或达官显贵和学界巨子尤其是本民族中的显贵题词赠匾,使之再增新辉。而此时任山东参政使的铁铉,不仅是让回回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本族显贵,同时也是经汉两通、儒伊兼容的著名学者和享誉全国的书法家。民间有这样的传说,一位从东瀛跨海而来的僧人,为求得铁铉所临摹的唐人双钩十七帖,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如今西安清真大寺这样的著名建筑得以重现光辉,求大人写一通牌匾,谅不会是什么难事。众人商议停妥,便委派了当年曾在河南与铁铉一起跟穆萨阿訇学习《古兰经》的掌教马传拯前往济南找铁铉求字。

上殿已毕,马传拯先到北讲堂向阿訇报了伊玛尼,说明来意后,阿訇立即告诉他,铁大人的官邸在棋盘街一带,倘若平时,铁大人到清真寺礼乃玛孜时见他一面,请他写一块匾牌,理应不成问题。只是据说近来国家局势动荡,内患纷扰,大人身为朝廷命官,素来恪尽职守,在如今非常情况之下,他重任在肩,就更加兢兢业业了,要想找到他,委实有些难处。不过多斯提既然为教门中的事情从西省远道而来,我们一定想尽办法让你与铁大人见上一面,以不枉此行。

“噢,原来是这样。不知阿訇所言国家局势动荡究竟是指何事?倘若铁大人的确公务在身,还是以政务为要,我在此多等些时日也就是了。”马传拯说。

“这时日恐怕等不得了。”阿訇告诉马传拯,洪武爷在位之日,曾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意欲将这大明江山千秋万代地传扬下去。哪知这朱标太子偏偏没有做帝王的福分,未及不惑便暴病夭折。朱标一死,其余二十四子都乌眼鸡似的瞪大了眼睛,你看着我,我盯着你,瞅着皇帝到底将这玉玺传与何人之手。眼看着兄弟睨于墙的闹剧的序幕就要拉开,洪武爷夜不能寐,反复思忖:与其让二十四个儿子争抢一块蛋糕,倒不如直接将权柄传给嫡孙朱允炆。一来这长孙自幼聪颖过人,有先天禀赋;二来传与长孙也合于祖制,同时又绕过了儿子们嫡庶之间的明争暗斗。再说,使诸子各有爵位,分镇一方,上卫国家,下安民生,既可屏藩王室,又能消除隐患,一石三鸟,岂不乐哉!于是在立了皇太孙的同时,又分封了诸王。各王分为腹里和边塞要地两大类,受封诸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建王府、设官署,公侯大臣进见必须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且每一藩王食粮万石,拥有军事指挥权,在王府内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护卫甲兵三千至万人不等,边塞诸王因负有防御蒙古贵族入侵的责任,另加守边将士。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拥兵数量竟十多万,宁(今内蒙古宁城)王朱权的兵力也达到了七万之众,成了诸王中最有实力的两只猛虎。

一三九八年戊寅,做了三十一年皇帝的朱元璋寿终正寝,长孙朱允炆继承了帝位,史称惠帝,改元建文。话说这建文皇帝做皇太孙时,就对诸王不满,曾与陪伴他读书的黄子澄商量削藩对策。而就在此时,一个叫叶伯巨的文人给洪武爷上书,历数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必成尾大不掉之势,到那时再削夺诸藩,不但难度加大,弄不好还会出现汉代“七国之叛”、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他提醒朱元璋一定要“节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可是,朱元璋对这位文人鞭辟入里的忠言劝告不仅未采纳,反而以离间皇室、犯上作乱为名将其抓进监牢,囚禁致死。皇太孙试图削藩的预谋也因此搁浅。

如今,朱允炆做了皇帝,一日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先行削去了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刀,并下令从今以后所有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取消参拜封王时的伏拜跪叩之礼。

暴雨将至,黑云压城,皇室内部矛盾迅速激化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当燕王朱棣察觉出建文皇帝已开始对自己实施监视,并准备趁机逮捕之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来个先下手为强。他以举行招待会为名,将前来执行监视任务的朝臣诱杀,并从此公开举起了反抗朝廷的大旗。

七月壬寅,燕王以“清君侧”之名,招集诸将领于王府,当庭宣布:父王在位之日,曾有《皇明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讨伐,以清君侧。”今齐泰、黄子澄之流,狼狈为奸,相互勾结,试图架空皇帝,颠覆我大明江山,我等岂可等闲视之,理应尊先王圣训为当今皇帝靖清祸难,以保大明江山不致落入他人之手。

靖难之役的序幕就是这样在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纷争中拉开了。

朱棣起兵不久,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以及东部的蓟州、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诸州县,继而便挥师南下。名义上是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实则步步为营,直逼金陵。朱允炆见朱棣来势凶猛,遂召集文武百官商议退敌之策,接连几日连下数道圣旨,传命各级官员务必坚守岗位,奋勇杀敌,迅速平息燕王叛军。素以“鼎石”著称的铁铉,在国难当头之机,深知先帝爷赐封这一称号的含义和分量,故而更加恪尽职守,担当起朝廷柱石的重任。自从燕王公开反叛,他就与负责守城的参将盛庸做好了把山东作为京都门户,誓为朝廷扫清叛军的准备。为此,二十多天之前,铁大人、盛大人已率众进入抗敌战备状态,不是在校场组织将士操练,就是与军师策划御敌之策,察看地形,构筑工事,把个攻防体系部署得严严密密,真个铜墙铁壁一般。铁大人知道回回民众素有爱国忠君的传统,且又不怕牺牲,勇猛善战,故而除了守城的甲兵之外,又特意组织济南西关、杆石桥、北大槐树、堤口、党家庄、老小寨子等回回村镇中的丁壮五百多人,编成一支护城敢死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抗击燕王叛军。

听了阿訇介绍,马传拯恍然大悟。在西安的时候,他只听说朝廷除了叛臣,哪想到时局变化如此之快。既然铁大人重任在肩,这请他写匾的事就先往后放一放,待扫清叛军、四海承平之日再写不迟。不过,既然走两千多里地赶到济南,怎么也得到大营去看望大人一下,既尽了当年的同窗之谊,也是从心理上对大人的支持与体谅。

坐落在鞭指巷迤西的将军庙,曾是泉城百姓纪念武圣的一座祠堂。这祠堂南靠趵突泉,北临大明湖,不远处依次点缀着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诸般名胜,到处是杨柳袅袅,泉水潺潺,更兼季节成全人意,夏荷如盖,白莲盛开,锦鳞翔集,游鱼如织,风景好不撩人。倘若平日,马传拯定然会有桃花源中人所产生的那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全神贯注地畅游一番。然而,如今这祠堂成了盛庸和铁大人商议军机大事的处所。甲胄在身的将士和寒光森森的刀枪剑戟所氤氲出的战争气氛,使他本应愉快的心情变得沉甸甸的。

随着护卫甲士的禀报,正殿两扇点缀着碗口大菊花铁钉的大门在“嘎嘎”的轴转声中慢慢开启。看得出,那些身着盔甲的高级官员们此时正在进行的绝非是一般性的闲谈末论,他们一定是在商量一件事关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事。当马传拯从文武官员中认出那位正要起身迎接他的铁铉时,不由得鼻子一酸,眼泪差一点掉下来。二十多年不见了,铁大人虽然显得有些苍老,精神头儿却不减当年。还未来得及开口,铁大人就开腔了:“好个马传拯,国难当头的时候,不在长安城里为皇上守江山,跑到山东来,莫非要做我的帐前军师不成?”

“哪里,哪里,我要有那本事,不用你说也早就投到你的麾下了。此来原本有一件小事,见你重任在肩,也就不再打扰,等荡平叛军国泰民安时再来求你也不迟啊。”

“既然来了,就稍坐片刻嘛。”说着,铁铉执了老同学的手,双双步入左厢房一间客厅。待弄明白事情的原委,便说:“老朋友既然是为化觉巷清真寺题写匾牌的事情而来,我哪有推辞的道理。倘在平时,我可能要思考些时日,如今国事维艰,正是需要举国上下戮力同心、一致抗敌之时,我反倒不用再去构思,就按照时下的心情写一幅给教亲们带回去吧,也不枉你两千多里地的鞍马劳顿。”

说罢,让书童拿来笔墨,只见先生蘸饱了毛笔后,长长运一口气,用足全身气力,在那白生生的六尺宣纸上,横书一个大大的“一”字,端详了一阵,抬起头朝马传拯问道:“仁兄,你看这个‘一’字像什么?”

“就是个一字嘛。”马传拯说。

“对,的确就是个一字,但这一字横看竖看都是一根骨头,就像回回的‘回’字中的任何一笔,里里外外,方方正正,不斜不歪,它代表着回回人的骨气嘛。”铁铉说罢,又在一字之下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真”字,然后取一支中楷狼毫,在左下角落了名款。

以“一真”作匾,你道是什么意思?原来这铁大人是位经汉两通、儒伊合璧的硕儒,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是最讲究气节的。写下这两个大字既体现了先生的胸中块垒,又表现了大人所信仰的伊斯兰教“真主独一”的信仰原则,同时也把中华文化中“道”的含义蕴藏其中,所谓“道统一真,倔强自信”者是也。去年春上,我的一位朋友从西安游历归来,说起在化觉巷清真寺参观“一真亭”时的情景,问我这“一真”二字的含义,我与他讲了这段历史后,他才恍然大悟地说,想不到此二字竟有这么大的来历,在叛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能够以此表达自己的志向,既维护了自己的信仰,表达了自己表里一致的人品,又体现了为国尽忠的博大胸怀和骨气,真有志之士也。

智守济南

阴风乍起,天低云暗。战争搅起的浑水迅速凝结成人们心头的层层愁云。

站在济南北关城墙顶上的铁铉,遥望滚滚东去的黄河,不由得感慨万千。这条象征着东方文明的长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夺路而来,它在缔造了这片神奇土地的同时,挟裹着逝去的岁月,挟裹着历史的风雷,挟裹着黄土高原的尘沙,把多少帝王将相的美梦、多少平民百姓的幽怨,送进了远去的历史,送给了无边的大海。如今,这场由皇室内部矛盾引起的战争,不知给天下的老百姓带来多少灾难。不远处东西相对的华不注峰和鹊山,好像矗立在古城大门迤北两侧两尊默默无语的翁仲,见证着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样是这座城池,同样是这条河流,曾经演绎出多少历史的波澜壮阔。春秋成公二年,晋齐战于鞍,齐师败绩,晋师逐之,双方“三绕华不注”,捉迷藏似的相持了一些时日;东汉建武五年,刘秀的大将耿奄进讨王莽部将张步,追到黄河岸边,面对滚滚浊流只能望河兴叹,后得益于一老渔夫指点,才从济南城北的朝阳桥北渡济河拿下祝阿古城。那是一次你死我活的决斗,比之春秋那一次“三绕华不注”的战役,残酷得多,激烈得多,当张步全军覆灭的将士的尸体顺着黄河的浊流漂向大海的时候,据说河水都变成了红色……

眼下发生的这场战争,与历史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之处啊。

然而,这次朝廷能击败南犯的燕军吗?应该说,建文帝以堂堂的一国之君,掌握着天下兵权,对付一个远在边关的封王,理应不成问题。但是,由于朱元璋在位时出于对异姓侯爵的猜疑,在排除异己力量的斗争中,残酷地杀害了一大批忠臣良将,眼下人们纵有忠君爱国之心,也是皇上手下无人啊。

果然不出铁铉所料,面对着燕军的进犯,建文帝似乎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盘算来,盘算去,实在找不出得心应手的御敌战将,最后不得不把先皇帝朱元璋屠杀异姓侯爵时幸存的长兴侯耿炳文请出来,尽管他已年逾古稀,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也只好让他挂帅出征了。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耿炳文率兵抵近滹沱河一带,脚跟尚未立稳,就被朱棣率领的燕军在仲秋之夜乘其不备给予迎头痛击,尽克南军先头部队,很快就攻占了雄县。接着,燕军又在滹沱河北岸接连重创耿炳文精锐主力。一连串的打击,使力不从心的长兴侯束手无策,只得率兵退守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市),整日禁闭城门,坚守不出。先头部队的出师不利,令建文帝大伤脑筋,无奈,只得与齐泰、黄子澄等人商议,决定一方面由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挂帅出征,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同时令铁铉负责为李景隆部队供应粮草。

这李景隆原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建文元年九月,李景隆兵至德州后,收拾耿炳文部之散兵游勇,调集各路兵马共计四十余万,抵进河涧驻扎。这支表面上看来阵容庞大的军队,由于军令不一,缺乏训练,素质极差,实则是外强中干的银样镴枪头。燕王派出的探子装扮成卖浆人,把南军的情况打听得一清二楚,回来后向朱棣禀报。朱棣听罢不由得仰天大笑:“李景隆贼匹夫看似气势汹汹,实则不堪一击,我等以逸待劳,即可坐观其败。”

参军姚广孝问曰:“大王何出此言?”

燕王说:“兵法有五败,李景隆全都犯了。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应北方气候,且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自用而又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些散兵游勇拼凑而成,分崩离析,乌合之旅。从来没有听说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的道理。”为了引诱南军深入,燕王故意让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驻守北平,自己却亲率大军前往长城以北,去援救被蒙古军队包围在辽东永平的燕军。临行时再三嘱咐朱高炽: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可出战。为了造成麻痹大意的假象,还故意撤去了驻守在卢沟桥上的守兵。

李景隆不知是计,还以为燕王不懂兵法,便于十月中旬由河涧挥师直趋北平城下。及至看到卢沟桥头并无一兵一卒,不禁暗自大喜:都说燕王一向足智多谋,狡诈难防,连此桥都不守,还谈什么带兵打仗。此足以说明朱棣不是无能为力,就是寡谋失算。于是便下令攻城。谁知,那朱高炽因为有备在先,防守甚是严密,加上官兵上下齐心,拼死守卫,致使南军连连失利。到十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南军都督瞿能亲率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眼看就要攻进城去,但由于后援不至,只好暂停进攻。瞿能派人将战况向李景隆报告之后,李景隆本应立即后续援兵,帮助其一鼓作气打进城去。但是,这李景隆生性心地狭窄,争利贪功,生怕瞿能抢了他的头功,便以等大部队上来以后再做统一调度为借口,使大好的攻城时机白白错过。南军的所有这一切,被在北平城墙角楼上守望的姚广孝看得一清二楚,暗自思忖道:倘若南军大部队真的上来,我等岂不将北平城白白丢失,到那时整个靖难大计必将毁于一旦。于是召集部下商议御敌之策。内中有一人,素知兵战之法,到帐外看了天象,回来说,眼下正值深冬严寒时节,以某观之,近期天气将持续降温,若着士兵连夜向城墙上泼些冷水,城墙上下必定是一片冰雪世界。到那时,南军攻也无法攻战也无法战,我等即可顺利完成守城重任,一俟大王凯旋归来,消灭南军已尽在掌股之中矣。

此招果然灵验。到第二天,南军再想攻城时,城墙下的地面早已成了琉璃世界,士兵站也站不稳,更何谈置放云梯等作战器械!众将官只是望城兴叹。就在此时,燕王朱棣开始了他的收网计划。引蛇出洞的目标实现之后,老谋深算的燕王并没有直接返回北平。他在解除了永平之围后,再三盘算,与其身单力孤地与南军对垒,不如再拉上一个同伙,一则可以共同杀敌,二来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充作垫背。于是,便由永平直接挥师大宁(今内蒙古宁城以西),与宁王朱权进行了如此这般的讨价还价,将其所属朵颜诸卫及其统领的三万骁勇善战的蒙古族骑兵并归己部,并挟持宁王于十月底一起返回北平。早有密探将燕王的行动报给守城的朱高炽,一场里应外合灭南军于北平城南的战役打响了。只可怜数十万南军将士被围困在大兴县东郑村坝堤一带,伤的伤,亡的亡,逃的逃。仅此一役,就有数十万南军将士的生命化作了燕王刀下的冤魂。李景隆无奈,“乃弃兵将,星夜南奔”,退回德州,坚守不出。

李景隆为南军所败,理应予以革职追究,但建文帝为身边大臣所蔽,非但没有追查,反而奖励打了败仗的李景隆,并督促铁铉继续为其供应粮饷。赏罚失当的大错,引起朝野上下一片欷歔。身为山东参政的铁铉听到这些议论之后心急如焚,连夜上书建文帝,建议削去李景隆兵权,并推荐济南参将盛庸任讨燕大将军继续北伐。一向优柔寡断的建文帝又一次丧失了重整旗鼓的良机。他不但没有听取铁铉的这些逆耳忠言,反而以“再给他一次将功折罪的机会”为名,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令李景隆会同郭英、吴杰集合兵将六十万众,再次抵进雄县白沟河。燕王朱棣命部将张玉、朱能、陈亨、丘福等率领十万大军迎战。双方拼力厮杀,各不相让。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燕军一度受挫。但南军由于政令不一,不能趁机扩大战果,致使燕军再度崛起,利用有利时机,力挫南军主力,李景隆不得不再次败退德州。然而,已经羽翼丰满的燕军已不再是刚起兵时的自我保全战法,取而代之的是与敌手抗击的实力和战争的主动权。于是,乘胜追击,于五月底直逼德州城下。守城的将士早已成风声鹤唳、闻风丧胆之旅,无不望风而逃。不日,即告德州失守。

端阳日,铁铉正在督运粮草给李景隆军的途中,行至临邑县境内,听说李景隆在德州弃城逃跑,不由得怒火中烧,正欲立即返回济南,忽有士兵报知,当年与大人同在大都督府当过断事官的高巍求见。原来,这高巍在京城里素以能言善辩著称,建文皇帝见燕王兵势日炽,大有金陵逼宫之势,就派高巍前往北平说服燕王罢兵。此时的燕王正是接连取胜,志得意满之时,岂是来一名说客就能动摇得了的,便将高巍怒斥一顿赶出城来。今日与铁大人途中相逢,又恰值五月初五端阳节,就更加触景生情,二人抱头痛哭一场,决意以屈子行吟泽畔之忠诚,为京师南京当好屏障,誓与济南共存亡。当下,二人于临邑城下举起南军大旗,招集从前线退下来的兵士数万人星夜返回济南,动员民间壮丁,会同盛庸部下守城的官兵,整顿兵马,抓紧操练。

五月十三日,尾追南军的燕王大军把个狼狈逃窜的李景隆逼到济南城下。铁大人在城上看得真切,让守城士兵把吊桥放下。刚放李景隆及其残兵败将进得城来,就见黄河以北烟尘滚滚,人头攒动,战马嘶鸣。几十万燕军不消半日工夫即渡过黄河,将济南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在四周筑起堡垒昼夜攻打。起初,燕军以为济南城也和南军所守其他城池一样不堪一击,不日即可拿下。哪知,将城围了数日,非但不能拿下,还被铁铉所出奇谋屡屡套住。这铁铉原是西域人的后裔,少年练习武功时就曾熟读兵法,并从先人那里学得了使用神机铳(即小型火器,如火箭、火毯之类)、佛郎机(原本为人名,明代有人把从欧洲输入的枪支称为佛郎机)的手段,又有济南城里那些熟悉此类战法的老回回鼎力相助,与燕军交战中常常出其不意地使敌人遭受重创。有一次燕军来到城下搦战,铁铉将预先裹成人形的喷火筒缚于几十匹战马的马背,点燃药信同时放出城去直奔敌阵,闹得燕军不知此为何物,人心惶惶。加上那些身着便装的回回敢死队经常以平民身份潜出城外,或施放暗器致敌伤亡,或乘其不备偷营骚扰,致使燕军防不胜防,久攻济南不下。朱棣决意要夺取皇位,任困难再大、牺牲再重也在所不辞,便再三督促燕军攻城。看看实在攻打不下,又将数不清的劝降书雪片般地射进城来,许以高官厚禄诱劝铁铉投降。那铁铉天生一副傲骨,岂是巧语花言所能诱惑!他一面将燕军的劝降书撕得粉碎掷于城下,一面亲书《讨逆贼檄》以飞镞射入燕王大营。其辞曰:

若乃遐想绵载,眇鉴前修,莫不元首居尊,股肱宣力。资栋梁而成大厦,凭舟楫而济巨川,唱和相依,同工共体。然则君亲即立,忠孝形焉,奉国奉家,率由之道。人臣之于君也,犹四肢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相需而后成体,相得而后成用。国之所以有君,臣之所以事君,非但为备员而已。天下至广,庶事至繁,非一人之身所能明也。故分官列职,各守其位。各其任者,必荷其忧。臣之与主,同体合用。主之任臣,既如心之信手;臣之事君,亦如手之系身。故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父子虽至情,犹未若君臣之同体也。尔今背主弃信,毁灭宗师,乱我社稷,逼君篡位,实为豺狼本性,大逆不道。我等以有道伐无道,天经地义。尔等不得猖狂胡为,以速速退兵为上策。若执迷不悟,必为人臣共怒,天人共诛。

燕王看罢,不由得怒发冲冠,钢牙咬碎,决计不擒铁铉誓不罢休。于是命令部下围城筑起高坝,挖开河道,引水灌城。铁铉对此早有提防,招募了一批常年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兵勇,趁着夜色,悄悄潜入水中,将那燕军所筑堤坝撬塌,顷刻间大水向燕军营盘倒灌过去,淹得燕军鬼哭狼嚎,叫苦不迭。朱棣好不恼怒,当下斩了失事的将官,重新筑坝灌城。只可怜,偌大一个济南城,几天工夫变成了一片泽国,大批百姓被迫登上城墙顶或爬上房顶生活。

人心开始浮动。铁铉与盛庸、高巍商议,如此下去,只恐水浸日久,城墙出现倒塌。到那时燕军破城而入,岂不殃及全城百姓。于是,三人如此这般商议一番,由铁大人出面向百姓告白:凡城中百姓,一概不得恐慌,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保持安定,以逸待劳,三天之后自有让燕军不战自退之法。

众人不知铁大人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只得坐等静观。原来,这铁铉谋划的是诈降之策,即一面派遣足智多谋的官员出城“请降”,一面暗地里于北关的瓮城之内挖下陷坑,城墙上堆放巨石,埋伏精悍士兵于暗处,单等那燕王进城之时,出其不意以击之……

朱棣果然上了圈套。第二天天刚亮,铁铉就命令守城将士把防御设施拆掉,在女儿墙上插满了降旗。然后又集合了上百名上了年纪的百姓,面授机宜地嘱咐了一番,让他们出城迎接前来受降的燕军。燕王朱棣闻听说铁铉放百姓出城迎接,以为自己的“水攻”之策已经见效,不由得心中大喜,便亲自迎出寨门。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长者伏跪于道路两侧,哭哭啼啼诉说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种种不幸,控诉由于奸臣离间皇室亲情,才导致大王遭受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之苦来到济南。为首的一名老汉说,起初,我们都以为大王您要杀害百姓,后来才知道,您作为先皇洪武爷的亲生骨肉,怎么能残害自己的臣民呢?现在城里的百姓人心惶惶,最怕大军突然间拥进城来。大王您能不能把大军先后退十里,待城中安顿下来,百姓自然就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朱棣信以为真,当下下达了部队后退十里的命令。第二天早上,太阳刚刚升起,铁铉就命令守城军士敞开城门,放下吊桥。只见燕王在数十骑精锐骑士的簇拥下,一副马上就要接管济南的样子,满脸得意地走进城来。燕王看到道路两旁数不清的百姓、士兵伏跪在地,连呼“千岁”,心中先自增加了几分高兴,及至进得瓮城,忽然听到城墙上有脚步声,抬头一看,哎呀,大事不好,头顶上怎么悬了一块铁板?还未来得及缓过神来,前面的将士就连人带马跌入陷坑。于是,燕王急忙勒马后退。说时迟,那时快,头顶上的那块铁板已经砸了下来,正好砸中燕王坐骑的马头,把个朱棣狠狠地摔在地上。身边的卫士慌忙将其扶起,另换一坐骑逃出城去。这铁铉也不示弱,翻身跨上战马紧随其后,追出城来。看看快到燕军营寨,怕寡不敌众,只得勒马而回,眼看着让那朱棣逃过一劫,心中后悔不迭。这一段惊险的场面,就是清朝那位洪亮吉诗词中所云“铁板差一线,走却高飞燕”。燕者,燕王也。看来,这位姓洪的先生对于燕王的狡诈与残忍也是及其愤慨,以致于发出“独恨大镬油沸溅,不溅一点糜烂燕子面”的感慨。退一步想,当初那落下的铁板若将朱棣砸成肉饼,历史将会是如何一番模样呢?

那燕王侥幸逃出城来,更加恼羞成怒,哪有个善罢干休的道理!于是连续几日集大军于城下叫阵搦战,发誓“不擒铁铉,誓不回军”。看看城门依旧紧闭,燕王便下令士兵背土填河,架云梯攻城,还试图从城下挖地道进城。殊不知这济南原是一座泉城,素有“一铁锹就能掘出水来”的说法,哪里能挖得成隧道!反复折腾了两天,只好作罢。又隔了几天,燕军不知从何处弄来几门土炮,将巨大的石块连连向城墙上发射,每命中一炮,城墙就被凿出一个窟窿。如此下去,岂不毁于一旦?想到这里,铁铉心生一计,在城墙上悬挂出一块写有“太祖高皇帝之神位”的神灵木牌。朱棣无可奈何,只得停止往城墙上打炮。看到燕军停止打炮,铁铉当即组织守军和百姓趁机抢运土石,修复被毁坏的工事和城墙,并暗中派人同在城外执行策应任务的部队取得联系,于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开始了对燕军的内外夹击,小股部队袭击燕军取得胜利的捷报不断传来。此时,又有朝廷派出的都督佥事安平率二十万大军渡过黄河收复了德州一带地盘。看看运粮渠道即将被截断,燕王誓取济南的决心不免动摇,便采纳军师姚广孝的建议,匆匆撤回北平去了。

济南一役,愈发使建文帝对铁铉的智勇双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秋天,朱允炆接受铁铉的上书,免去李景隆征虏大将军之职,加封盛庸为历城侯、平燕将军,充任总兵官,代替李景隆挂了帅印,率领大军前往讨贼。与此同时,为表彰铁铉坚守济南屡挫燕军之殊功,特赏赐黄金万两,擢升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并加封三世官爵,“父仲明,母薛氏,年皆八十,生膺宠命”。铁铉赴京接旨谢恩毕,速速返回济南,便与朝廷派出的都督佥事官安平、平燕将军盛庸等人商议,定于在德州一带偷袭燕军粮船,彻底摧毁燕军粮饷运输通道。九月初四夜里,银河淡淡,新月如钩。五千名经过精心选拔的士兵,由献县单家桥出发,于二更天到达德州小壶城以后,先将停在运河河道里运粮的船只烧了个精光,又偷袭了码头上的仓廪。趁燕军大乱,南军又回师南下,连续袭击了驻扎在济南周围各县的燕军,随使燕军锐气大伤,突围后纷纷向北退却。铁铉、盛庸乘胜追击,迅速收复了沧州以南地盘。

冬十月,经过休整的燕军再次南下围攻沧州,并很快俘获了官兵统帅徐凯。建文帝见事不妙,急令铁铉坚守济南,盛庸率兵把守邢台至博平、东昌一带,以防燕军对济南形成合围之势。燕王一看,正面与官军交战恐怕于己不利,不如绕道河南然后进入山东,岂不更能乘其不备,致敌死命?于是,由沧州率领大军直插太行山区,昼夜兼程进入河南安阳,然后经汲县、濮阳、东明、汶上,并很快占领了济宁州。消息传到济南,铁铉急忙与盛庸取得联系,认为燕军虽然占领鲁西南一带,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真正的目的是要夺取东昌府,以形成夹击济南的犄角之势,然后拔掉这颗挡在他们直逼京城通道上的钉子。

官军的先见之明,为自己赢得了作战的主动权。腊月己卯日,当朱棣大军集结于东昌府城下的时候,铁铉、盛庸统领的伐燕大军早已完成了犒赏将士、修筑工事等各种准备,又有平安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做策应,作战一开始,敌对双方杀得你死我活。长途奔袭而来的燕军由于体力不支,渐渐显得疲惫,以逸待劳的官军则越战越勇,交战不及半日,燕军大将张玉就被斩于马下。将士们见主将被杀,顷刻间作鸟兽散。朱棣见事不妙,急忙率数百余名骑兵突出重围,在大将朱能的接应下,经馆陶退回北平。此次东昌之战,是伐燕以来官军取得的首次大捷,消息传到京师,建文帝大喜,“告捷于太庙”,并派大臣前往山东犒赏三军,以铁铉居首功给予了奖赏。

历经一年多你死我活的拼杀,古老的济南城在铁铉、盛庸等人的精心策划和正确指挥下,成为阻挡燕王挥师南下的一道屏障,巍然横亘在泰山与黄河之间,像一部诠释着忠诚与英勇的教科书,留给了历史和后人。

退守淮上

历史老人一旦将战争把玩到诡谲莫测之势,对峙双方常常在斗智斗勇的天平上实现角色的互换。在上年腊月刚刚吃了败仗的燕王朱棣,被决计要做皇帝的心气支撑着,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刚过,便又重整旗鼓,准备大举南进。

一日,燕王心中烦闷,邀几位将帅出城踏青。刚到香山脚下,返青的小草就勾起了他的无限感慨,随口吟诗道:

久卧燕山路未休,

又见春草绿九州。

问鼎金陵期何日?

恨煞黄河古渡头。

随行的官员知道燕王心中不快,便有的唱和相劝,有的借壬午年之天象为其占卜,说是大王的吉利之年,只要换一条进攻路线,绕过铁铉防守的山东地盘直逼长江渡口,优柔寡断的建文帝见大势已去,心理防线就会全面崩溃,到那时他们不战自降,大王即可一举成功荣登宝座。这些打顺风旗的话,句句说在朱棣心中,使他颇有龙颜大悦之意,于是,当即决定三月初再次举兵南下。

这次,燕军一改过去出门就沿运河南下的线路,绕道河北、山西,然后南出太行,直逼淮上。官军对此早有提防。三月五日,当燕军行至河北武邑县南部夹河岸边,突遭盛庸所部的埋伏,当下折了大将谭渊,双方从上午激战到黄昏。看看日头将落,官兵恐寡不敌众,急忙鸣金收兵,退回德州去了。燕王也不去追赶,径直向南挺进,至藁城又连破平安、吴杰守军,接着又南下拿下大名府。看看天气就要热了,燕王生怕北方将士耐不住炎热,意欲一鼓作气打到南京,敦促队伍昼夜兼程赶路。建文帝急忙将盛庸调往徐州,试图将燕王挡在丰沛以北,以保京师安全。铁铉见燕王南下,料定北平定是一片空虚,我何不乘此机会取了北平,端了朱棣的老巢。此计实乃奇谋,但由于各路兵马都按皇帝谕旨坚守既定部位,实在抽不出兵力。无奈,铁铉只好率孤军北上,三天后即将北平之南的保定府围得水泄不通。

再说燕王正在南下兴头之上,忽听铁铉已将古城保定围困,登时惊出一身冷汗:倘若破了保定,北平势必落入敌手,到那时我等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还谈什么靖难锄贼?当下便掉转马头,去解保定之围。走到半路,忽有参事官报告,皇上迫于压力,已将齐泰、黄子澄二人赶出朝廷。燕王一听,知道朱允炆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说明他既内心空虚,又想借此缓兵,我何不趁此机会,来个将计就计,便假惺惺地向建文帝上书称臣。朱允炆将朱棣的上书让侍读学士方孝孺看了,方孝孺当即奏道:此乃朱棣欺骗舆论之举,“诸军大集,燕军必久羁大名。暑雨为灾,不战自疲,急令辽东诸将入山海关攻永平,跨卢沟桥直捣北平……机不可失”。辽东总兵杨文,奉了皇上的御旨,率十万大军由辽东进入山海关,试图切断燕军退路,然后直趋山东,与铁铉所部会合,形成对燕军的合围之势,共同抗击燕王。那燕王虽不是料敌如神,却也自幼熟读兵书。听到杨文率兵入关的消息,立即派部将宋贵率兵埋伏于直沽(今天津)狮子林三岔口,待杨文先头部队进入包围圈,立即四面出击。只可怜杨文还蒙在鼓里,就被拉下马来做了俘虏。士兵见主帅被擒,纷纷四散奔逃。先前,济南守军巴不得援军早日到来,这下全然没有了希望,只好孤军作战,与敌人展开周旋。急着赶到保定去救援的燕王,得到宋贵在直沽生擒官兵主帅杨文的消息,忽然改变前往保定解围的主张,又与宋贵集结在一起,掉头直击济南。铁铉部下虽然人人作战勇敢,出生入死,终究寡不敌众,被燕军杀得人仰马翻,伤亡惨重,只得弃城南下,率部退守淮上,在丰、沛、砀至宿州、灵璧一带同燕军对峙。

建文四年(1402年)春上,燕王自觉羽翼丰满,再次大举南犯。三月初,从德州发起攻势,接连攻克平原、东阿、阳谷,渡过黄河后经汶上、沛县直逼徐州城下。四月,燕军与官兵平安所部战于淝河,燕军失利后退守宿县,铁铉奉命与大将何福在淮北一带与燕军对峙。四月初,燕军进入睢宁与宿县之间的小河地区,遭到何福部队的迎头痛击;接着又与铁铉率领的部队会战于灵璧县西南部的齐眉山,双方交战未及半日,官军就斩了燕军大将陈文、李斌。连折两员大将的朱棣,在护卫的救护下落荒而逃,行至北陂以南,遇上平安部队拦住去路,双方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朱棣且战且退,直到灵璧城外,遇上燕军接应部队才把燕王救下。

淮上一役,燕军虽连吃败仗,但将士们看看离京师不远,士气却依旧旺盛。不几日,经过精心策划,燕王率精锐在灵璧县境内切断敌军运粮通道,整个战局立即出现敌对双方攻守角色的转换,燕军士气大振,京师岌岌可危。官军由于军饷无继,人心日渐浮动,朱允炆派平安率兵前往燕军大营抢粮,又不幸做了俘虏。五月末,燕军与盛庸战于宿县之汴渠。双方杀得难分难解之时,建文帝接受了身边臣僚的建议,将盛庸手下的大将徐祖辉所部调回京师驻防,此剜肉补疮之举,无异釜底抽薪,极大地削弱了前线兵力,交战数日,盛庸大败,率兵南遁而去。朱棣率军渡过淮水,攻下扬州、高邮、通州(今南通)、泰州等地,抵达长江北岸,不日即可渡江攻城,原本岌岌可危的京师更加势如危卵。建文帝一看大势已去,急忙派人过江,指望以立南北朝分而治之为条件同燕王议和。那燕王当初就对朱允炆做皇太孙不满,并为此与他征战了四年,眼看煮熟的鸭子就要到手,岂是议和就能了结之事,于是,当即对建文帝的议和请求予以回绝。六月初三日,燕军自瓜洲渡一带排开长长的战阵,乘木帆船强渡长江。

读者有所不知,这夏历的六月,正是长江两岸梅雨初至,大潮初升之时,素为天堑要塞的瓜洲渡江口,更是浪推涛涌,惊险十分。那建文帝以为,只要在沿江布防重兵,谅那燕王也不会很快渡过江来,便令李景隆等人到金川门一带布防。他哪里知道,那李景隆当年率兵与燕军抵抗时就是一个常败将军,如今敌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打到城下,哪有个不贪生怕死的道理!让他去守金川门,无异于以朽木撑大厦、堆泥沙防巨浪。果真如此,六月十三日,燕王主力登上江岸,刚到达金川门,李景隆便率先插上了降旗,并亲自率部下开门迎降。

那燕王进得城来,早有文武官员跪道相迎。李景隆急于邀功,鞍前马后,百般打点,径直引导燕王进入宫室。建文帝见大势已去,只得另想他途。就在此时忽然空中火起,狂风大作,夕阳下金碧辉煌的金銮殿,顷刻间变成一片火海。燕王立即教将士从速灭火,并四处搜查建文帝的下落。待大火一灭,从一片灰烬中扒出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有人说此人即是建文帝。朱棣哪里肯信?他攻进城时,开门迎降的只有二十几名官员,其余四百多人哪里去了,谁就敢断言这具尸体就是建文帝?据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明史·郑和传》)”。这条记录无意中表明,当年的郑和下西洋,除了扬威天朝的目的,更有查访建文帝是否亡命海外的任务。总之,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史书大都语焉不详或自相矛盾。有说他“不知所终”的,有说他“已经焚死”的,也有说他削发为僧云游四海的,还有说他隐居浙江兰溪县回皇寺的。此是六百年前一桩公案,究竟哪一种说法为准,留给学者研究考证去吧。

回头再说铁铉。京城失陷,铁公本想逃回济南,以图他日复兴,怎奈人心涣散,铁大人及全家被几个邀功请赏的贪官绑了,捉拿进京。那铁铉深知自己为国戮力最深,抵抗叛军最勇,对朱棣触怒已极,定然是全家难免,便与家人议定,不管那朱棣用何酷刑,只要心中有一根傲骨,就守得住铁氏门宗的操守与气节。果真,那燕王使出惨绝人寰的酷刑,“磔其体而烹之”。噩耗传到济南,城内悲哭之声震天动地,回族人家按照穆斯林特有的丧葬仪式,人人戴孝,家家诵经;汉族人家也以自己传统的方式焚香拜祭,整个城池的悼念活动持续了月余。

朱棣杀了铁铉,仍不肯善罢干休。登基那日即举起了屠刀,先是把曾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和不肯臣服的文臣武将杀了个遍,接着又进行了骇人听闻的“燕王扫北”。整个黄淮平原的平民百姓被大肆杀戮,成片的村庄被付之一炬。这种灭绝人性的屠杀,用朱棣自己的话说,即“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在杀齐泰、黄子澄、景清时,不仅将其同姓整族整族地杀光,凡是他们居住过的村庄和场所也都全被烧光。素有“读书种子”之称的方孝孺,因为不肯为朱棣写即位诏书,将其九族全诛仍不解气,又将其朋友门生作为一族全部杀掉,十族共诛八百七十三人。这场极为残酷的清洗,从南到北共有上百万人死于燕王的屠刀之下。直接遭受践踏的地区,破坏尤为严重,呈现出“淮以北鞠为茂草”的局面。时至今日,说起燕王扫北,黄淮平原上的平民百姓无不切齿痛恨。

这场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是年八月,在无辜百姓惨遭屠戮的腥风血雨里,黄袍加身的朱棣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这是一场使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遭到重大破坏的战争,是一场在数年之后引起中国人口大迁徙的战争。在黄淮平原上,翻阅许多寻常百姓的家谱,几乎无一例外地记录着“燕王扫北,为避杀戮,家族某公迁某地”,或“燕王扫北,郡邑久为荒疏,始祖某公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此地垦荒,遂使后代繁衍……”

或许,这些由“靖难之役”带来的人口迁徙,在推进中国历史前进的进程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那是用百姓的血当然也包括铁铉的那根致死也不肯臣服的骨头在内的抗争换来的……

明湖有邀

铁铉遇害了,他的那根刀剔油炸也不肯低头的骨头化作了一座山脉,横亘在泰山脚下。有人说,那是泰山的余脉,是独尊的五岳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双眼睛。古城济南因了这根骨头的故事,在历代抗击风险的风风雨雨中,成为以忠诚为灵魂的天然屏障;古城的人们因了这根骨头的故事,增添了若干以秉操持节为荣的自豪感。乾隆下江南,走到济南地方,山东巡抚徐士林陪他逛大名湖,边走边看当中,听着徐士林为他讲解铁铉的故事,不觉大发感慨,频频颔首道:真忠臣尔!于是当下追谥铁铉“忠定”,并责成山东盐运使阿林宝在风光旖旎的大明湖北岸修建一座铁公祠,着内阁侍学士、著名书法家翁方刚撰文并手书碑记。祠堂落成之日,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到平民百姓,慕名来访者纷至沓来,内有一不愿留下姓名的书家,瞻仰已罢,沉思片刻,即为铁公祠题写楹联一副。其词曰:

湖上有名,问燕子龙种,不堪回首;

公是真铁,惟景皮方血,差许同心。

山东巡抚徐士林看罢,亦生出许多感慨:皇室一场纷争,夺去百姓多少人命!想那做官为宦之人,都有一点像铁公对朝廷社稷那样的忠诚,有一点为百姓着想的责任心,少一些竟奢斗靡,花天酒地,也算是对得起衣食父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想到这里,便也为新落成的小沧浪亭写了一副对子,那对子是:

三秋刚报赛,休辜良辰美景,请先生谈,问地方士习民风,何因何革?

五簋可留宾,何用张灯结彩,教百姓都看看,想平日竞奢斗靡,孰是孰非?

从此,明湖有邀,铁铉成了历史名城济南人人景仰的永久性居民。后人敬他的忠义,哀他的不幸,便杜撰出种种的传奇故事,与明史上所记载的铁铉的两个女儿被发配到教坊司做了妓女之类的说法相抗礼。那《新编绘图今古奇观》的作者,更是不忍心让铁铉的后人受去做妓女之类的侮辱,于是专门杜撰了一卷“高秀才仗义得二贞”,让那铁家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被那一身正气的济阳县秀才高贤宁搭救,并且最终与两个女子成就了百年之好。清朝还有一位叫来之集的先生,据说是一位作杂剧的高手,他是既不忍心让忠臣的女儿去做妓女,又不敢得罪“视民如子”“纯仁至孝”的朱棣皇帝,于是便把粉饰的文章做到了铁氏二女的身上,写一出《铁氏女花院全贞》的杂剧,说铁铉的两个女儿入了官妓后一直守贞,矢志不渝,身在红尘不为所染,还写了一首“教坊落藉洗铅华,一片春心对落花。旧曲听来犹有恨,故园归去却无家……”的歌诗。这歌诗偏又让永乐皇帝看到了,便感叹她的“终不屈”,特赦后亲自为其做媒配了士人。这杂剧大团圆的结局倒是挺好,既成全了烈女的贞节,杀父辱女的恶帝又成了体恤民苦的仁皇。只是到了近代,鲁迅先生在考证这段历史时,发现那首诗原是吴人范昌期的《题老妓卷》中的一首。而俞正燮《癸巳论稿》中也根据《茅大方希董集》的记载:“铁公妻女以死殉。”并记一说“铁二子,无女”。如此看来,连铁铉有无女儿,也都成为疑案。鲁迅说,这就好比“两个近视眼论匾额上字,辩论一通,其实连匾额也没挂”。历史在一些人的笔下是可以改写的,但民心自有公论。倘若让济南人说起铁铉来,真正让他们感到骄傲的还是他的那根致死也不肯向朱棣称臣的骨头。

铁铉被残害六百年以后,写小说的人接到了大明湖的邀约,在湖边的一个小区里居住下来。隔三差五便要到公园里逛逛。一日,有几个从河南来的朋友特别提出要看铁公祠,也就便陪着朋友去了。朋友们见这铁公祠,原是大明湖里的一个园中园,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亭诸般建筑。整个院落曲廊相围,杨柳垂荫,紫藤攀缘,翠柏储润,海棠流丹,修竹弄影,的确是一个凭吊怀旧的极好场所。尤其是迎门的那一幅叠石山小品,清风峻骨,峥嵘非常,更让人想起先生那铮铮然顶天立地的一身傲骨,便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讲了这一段故事,也算是对铁公的一个纪念。

刊于《回族文学》2003年第1期

2008年《山东文学》转载

同类推荐
  • 七月烤火

    七月烤火

    作者以机智、幽默、传奇的智慧,以雅俗共赏的精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大千故事。书中涉猎的人与事,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和对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创作手法,把玩书中的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
  • 裘力斯·凯撒
  • 人之初

    人之初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谈判

    谈判

    传奇的258谈判法PK完美的销售理论优势谈判法。销售领域两大高手,从恋人到对手的尖峰对决。第七届中国杰出营销经理金鼎奖获得者为你呈上最实用的销售小说。金融危机之下,整体销售疲软,洗涤行业竞争更加剧烈,面临新一轮洗牌,为了被外资并购从而谋取最大利益的艾洁与民族老品牌净洁两家企业并争天下。艾洁,引入先进营销理念,下发不可能的任务,拉开决战序幕;净洁,大摆长蛇阵,红旗遍地,绝地反攻。郑奇和陈梦是销售领域的两大高手,同时也是曾经的一对恋人。这场企业的尖峰对决之战,怎么样在一对恋人之间打响?最传奇的258谈判法能否PK最完美的销售理论优势谈判法?
  • 大宅疑云

    大宅疑云

    《大宅疑云》讲述了: 在校园的一角,蛰伏着一个不起眼的校园侦探俱乐部。几个性格迥异的男生女生凑到一起,开始一段寻找真相之旅。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冠军之刃

    英雄联盟之冠军之刃

    他曾经是一名令别的团队闻风丧胆的职业选手,有他就有胜利,有他我们中国队就有希望,在一次世界竞赛得到冠军之后的同时,他失去了自己最爱最爱的人,从此便被痛苦沦落,而他也在那一刻便彻底结束那所谓的游戏生涯,可最后他又为什么王者归来,重振旗鼓之后是否又会顺利?你问我游戏和人谁重要?当你失去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明白...
  • 别说你懂交际学

    别说你懂交际学

    《别说你懂交际学》我们要想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有理论的指导。但是交际无论怎样复杂,怎样难于观察和研究,我们都不应当逃避,因为逃避没有出路,现实早已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课题。本书从个体事例与社会活动入手,对交际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况都找到了方法。希望你在读完这本书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交际高手,并且迈向成功。
  • 至尊逍遥狂少

    至尊逍遥狂少

    他是身份高贵的世界第一太子,拥有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力量,他隐藏身份一个人上高中想靠着自己的能力考进京城,却不想跟自己谈了三年的女友却背叛了他,他彻底失望了,他愤怒了,他打了那个男的一巴掌却害死了自己来到这个城市时收养自己的老人,他要复仇,但是当他回来时,他的桃花运也紧跟着来了,女警花,校花,萝莉,御姐···一个个紧跟而来,笑看他如何复仇笑揽校园美女,如何笑傲世界,他说过“我不喜欢被别人掌控,我就是我,有权当动一动天崩地裂,无权当笑看世间一切。”
  • 莫忘瑾离

    莫忘瑾离

    一切从相遇开始那一年多亏了朋友他两才能相遇那一年她被封为皇后不是为了情而是为了报仇那一年梅花树下他对她的好以至于他两日久生情那一年莫忘瑾离!
  • 最仙游

    最仙游

    青雨村里,一个不知愁为何物的开朗少年简萧,误入山洞,获得了一块神奇玉佩,开始走向了那个波澜壮阔,光怪陆离的奇妙世界直到岁月沧桑,时光荏苒,当简萧携带满天星辰再度回到洞口时,却只留下一个苦涩的笑和一滴绝望的泪。寰宇永诀血染天,拔剑四顾空成仙。遥望凡尘应犹在,身坐神台心茫然。
  • 娶个死人当老婆

    娶个死人当老婆

    我娶了一个死人,洞房花烛夜之后,她居然怀孕了,生下一个小崽子抢我的阳寿……仿若活着的死人老婆,呆萌犯贱的契印蛇仙儿,我的身边不断发生着非同凡响的改变……
  • 青葱纪传体

    青葱纪传体

    曾在宿舍一个慵懒的午后,总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校园生活,但又不想太过单调的缘故,于是拿出了一堆历史小说人物作为同学的化身,虚虚实实中,他们就这样囫囵出现在我笔下的每一道痕迹,正如我此刻眼角划过的剔透泪珠儿,即便干了,轻轻摁触时,仍有那样一份青涩疼痛,这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呐喊。
  • 晟情千夏

    晟情千夏

    他们美好的时光单薄如沙漏,原本美妙动人的事物很快就被篡改的面目全非。他们在那个冬天初遇,在那个春天再遇,在那个夏天相恋。他在她最美好的年华遇到她,她给他最衰败的年华,增添一缕光华。他曾经说过的一辈子,不过一年;后来她才明白,原来他的一辈子只有一年。她就这样失去他,他们就这样彼此错过。
  • 旧唐书

    旧唐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首不是岸

    回首不是岸

    一个原本青春得意、意气风发,在仕途上发展顺利的青年干部,在一起经济案件中,天真地想袒护、掩饰提拔自己上司的问题,结果作为替罪羊被从机关扫地出门,沦落为无业游民。几度彷徨,几番挣扎,最终选择一条远走异国他乡闯荡的道路。展示了20世纪末期都市人的生存状况,反映了成长中的一代人的苦闷和彷徨。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