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开日记本写日记。可是,自从爸爸无意中发现我的“秘密”后,妈妈就以各种借口进入我的房间。为此,我认认真真地跟她谈过,开始妈妈还抵赖,直到我把日记本里妈妈不小心掉落的一根头发拿出来作为证据她才承认,并且保证以后再也不看了。我试图把日记本藏在别的地方,可每次妈妈都能找得到。被我发现了,妈妈就说:“小孩子有什么‘秘密’可言,我是你妈妈,这是关心你。”
难道我就不能有自己的秘密吗?如果写日记是为了让大人偷看的话,那还写它做什么?
妈妈光是看看也就算了,居然还把我的秘密公开!那一次,我和莉莉闹矛盾,不想和她同桌了。过了几天,我们又和好了,可老师却把我们分开了。老师说是妈妈要求的。我明白了,肯定是妈妈又看了我的日记。唉,妈妈,您这样的关心让我很难受,为什么总是偷看我的日记,还要干涉我的生活呢?我就不能自主处理个人的事情吗?我真想大声说:我已经长大了,长大了!
我再也不写日记了,省得妈妈整天在我房间找。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一直说尊重我,却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到呢?大人可以有那么多的秘密,为什么我却连一个日记本的私人空间都不能有呢?
进入青春期,女孩子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准则,开始尝试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首先表现在思想上,要求逐渐挣脱父母的束缚,拥有独立的自我空间,在那里存放自己的隐私、自信心、思想、表现欲等。
父母往往习惯地认为,为了更全面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切都需要知晓。但是,孩子之所以把隐私藏在心里或者日记本中,就是不希望有别的人来分享这些秘密。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同时希望父母做她们的知心朋友,而不是私人空间的“入侵者”。
侵犯隐私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还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极端的方式保护自己,从而引发尖锐的矛盾,产生连锁反应。这样,父母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困难了。孩子不仅对父母失去信任,还会因为失去安全感而产生抑郁、焦躁等情绪,甚至出现性格扭曲等不良后果。
那么,青春期的女孩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呢?
第一,要有正确心态。
对待隐私,要有成长和学习的心态。一方面,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无孔不入地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如有些人可能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养成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早恋……当家长给你指出这些情况苗头的时候,你需要冷静思考,敞开心扉和父母充分沟通。另一方面,要想在社会当中快快长大,不仅是生理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成熟。进入青春期,尽管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却尚未最终形成,由于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你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时,还有可能把握不好尺度。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明辨是非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第二,要有安全距离。
在银行办业务或者在火车站购票的时候,总有一条距业务窗口一米的等待线。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我们在与不同的人交往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安全距离,距离不同隐私的暴露程度也会不同。比如,亲密距离(0~18英寸,相当于0~0.5米),通常用于你和父母之间,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刺激;个人距离(1.5~4英尺,相当于0.45~1.2米),一般是用于朋友之间,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社会距离(4~12英尺,相当于1.2~3.5米),用于具有公开关系而不是私人关系的个体之间、医生与病人之间等;公众距离(12~25英尺,相当于3.5~7.5米),用于进行正式交往的个体之间或陌生人之间,这些都有社会的标准或习俗,这时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第三,要有充分沟通。
在成长过程中谁都会有点小秘密,有些父母对我们过度关注,甚至有一些过激的反应,比如偷看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这些行为会给我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引起反感和抵触心理。经过我们的提醒有些父母会改变自己,但有些可能会打着“保护我们”的旗帜继续侵犯我们的隐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试图和父母进行沟通,只有充分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而不是一味逆反。
第四,要有适当方法。
不同的人侵犯隐私的目的不同,有的人是出于关心或担心,有些人是出于好奇或无聊,有些人是出于要挟或伤害,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技巧。例如,管理好含有隐私的物品,不随意向别人泄露自己的秘密,机警面对别人监听、窥探自己的隐私,尽量不参加涉及含有个人隐私的活动,必要时要约定好保密,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避免个人隐私泄露,敢于同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人作斗争,增强自我保护、加强防范意识,适当保管好自己的隐私,不要轻信别人而透露自己的隐私,不要故意侵犯别人的隐私。
第五,要用法律武器。
隐私权是公民对自己个人信息、个人宁静生活以及决定私人事务等享有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它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个人生活不受干扰权和私人事务决定权。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于隐私权的保护就已经从消极保护演进到积极保护。我国采取间接、分散的立法方式,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面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就是说,即便是父母,偷看你的日记、书信等也是违法的。
但要注意的是,保护隐私不等于封闭自己,使自己与世隔绝,更不能因为隐私被侵犯而冲动,做出过激行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尊重好他人的隐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快乐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