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6100000009

第9章 投身官场——40年荣辱与共(4)

李鸿章则认为当时的主要危险来自漫长的海疆,尤其是京津和沪宁是国家的腹心所在,一定要以海防为重点。但是,李鸿章没有考虑到,西陲有事应在短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先行解决。左宗棠的成功就在适应了这一需要,虽然他对海防形势的估计未免过于乐观。当时清政府的财政非常困难,只好把能够动用的财力主要用于西征。李鸿章在“海防大讨论”以及后来关于海军海防的竭力倡言,为近代中国海军海防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务实派高级官员们的努力倡导下,清政府建成了福建、北洋、南洋和广东4支小规模的海军舰队。然而,法国侵华远征舰队于1884年8月中法马尾海战中,竟然全歼了最早组建的整个福建海军。中法战争刚一结束,光绪帝就郑重发布了大力扩充海军的上谕:“自海上有事以来,法国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无忌。我之筹划备御,亦尝开立船厂,创立水师。而造船不坚,制器不备,选将不精,筹费不广。上年法人寻衅,迭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援应,何至处处牵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随即,光绪帝下谕设立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

海军由此成为国家的正式军种,近代中国的海军海防事业开始步入正轨的发展时期。光绪帝的生身父亲醇亲王奕譞(xuān)亲自出任总理海军大臣,而一直力主大举兴办海军的李鸿章出任会办海军大臣,具体掌管全国海军海防建设大业。

李鸿章在担起筹建北洋水师的任务后,全身心投入海防建设,购买船舰,兴办水师学堂,建设大沽口、旅顺口、威海卫军港基地,起用著名科学家徐寿之子徐建寅等一大批中外专业人才。光绪元年(1875年),日本入侵中国的另一个藩属国朝鲜,第二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解除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改设冲绳县。惨痛的事实一次次震动着清政府朝野,从而也促使了海军建设的加速。尤其是中法战争期间,马尾军港被法军炸毁,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促成了海军衙门的建立,慈禧命醇亲王奕譞授总理海军事务,庆郡王奕劻、李鸿章为会办,汉军都统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为帮办,其阵容相当庞大,而李鸿章则是北洋海军的实际权力掌握者。

要建立近代海军,必须解决船舰问题。李鸿章最初主张自己制造,后来转向从英国和德国买船为主,造船为辅的方针。因为当时在中国造船,造价要远远高于从国外买船。李鸿章在买船的同时,还将闽沪两厂制造的一些轮船调入北洋海军。除了船舰之外,还须建立海军基地。李鸿章在大沽建造了船坞,在旅顺口修建了口西、口东海岸炮台、陆路炮台,还有大连湾炮台;在威海卫岸上的要隘建立炮台,在水面建筑铁码头。一时间,威海卫堪称“东海屏藩”。旅顺口和威海卫由此成为北洋海军的基地,守卫着渤海和天津。李鸿章还意识到要培养一大批海军人才。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几乎都被李鸿章所用。此外,李鸿章还雇佣了一批洋人担任技术人才。

此时,威妥玛希望英国军官能够独揽对北洋海军的教习任务,遭到了李鸿章拒绝。李鸿章一直采用英国军官和德国军官并用的原则,使得列强没有能够达到控制中国海军的目的。1888年10月,在李鸿章的苦心筹办下,海军衙门上奏慈禧太后并获准颁行《北洋海军章程》,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

这是近代中国海军海防事业发展的辉煌顶点。由于北洋海军的庞大阵容,中国海军作战舰艇的总吨位达到4万多吨,一度跃居海军世界大国的行列,在亚洲地区则是首屈一指。北洋军事工业的重要企业为旅顺鱼雷制造所。

北洋海军的建设一直以日本为假想敌,到甲午海战之前,其实力已经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充斥着清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北洋海军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诸多致命弱点。如在防御体系的建设、海军的训练以及军队的体制等问题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经费问题上,慈禧太后多次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举行寿庆活动,更有户部尚书翁同龢不但处处为李鸿章设置障碍,还公开反对北洋水师建设,拖欠、拒绝给付海军经费。因为财力的限制,中国的海军远远无法和外国的军队抗衡。李鸿章曾经感叹道:北洋只有半支海军。不久之后,李鸿章的担忧真的变成了残酷的现实,那就是甲午海战的失败。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中日之争的最后结果——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以惨败告终。

做就要做绝的厚黑哲学

从1863年初到1864年5月,李鸿章率领淮军一路收复昆山、常熟、苏州、常州,向世人显示了这支军队的作战能力。在此期间,“常胜军”也协同淮军一起作战,但都是遵从李鸿章的部署。1863年11月,李鸿章亲自率军攻打苏州,与忠王李秀成部抗衡,双方相持不下。此时,太平军内部一些动摇分子产生叛降之念。当戈登率领的常胜军攻城陷入埋伏之后,太平军将领纳王郜永宽等为了赢得叛降的资本,故按兵不动,放了戈登一马。否则,戈登必然全军覆没。李秀成见力敌无望而率军撤退,把守城的任务交给了慕王谭绍光。淮军副将郑国魁是郜永宽的结拜兄弟,在程学启的鼓动下,郑国魁对郜永宽做了许多劝降工作。一天深夜,在苏州附近的湖上,郜永宽等人秘密和程学启签下协议,由戈登作证,商议投诚事宜。

李鸿章得知消息后,一面安抚戈登,让他在北门外待命;另一方面假意接受郜永宽等人的投诚。李鸿章之所以假意接受他们的投诚,是因为郜永宽等人要以杀死坚决守城的谭绍光为条件,自己仍然率旧部留守苏州。当时太平军在苏州城内约有十万余人,他们答应让出苏州城的一半给清军,而自己的部队不能被拆散,要保持整个建制编入淮军。程学启看到他们这样的条件,于是向李鸿章献计,将降将杀掉。李鸿章认为,他们几人今天能降我,明天也可能降他人。如果他们投降之后再反叛,我岂不是自讨苦吃?如果不允许他们自带旧部,那么苏州城仍然不可得。所以,他依了程学启之计,在苏州城外威武的座船上大摆鸿门宴,乘机将投诚的太平军八大降王一并杀掉了。

曾国藩对此事评价说,李鸿章心狠手辣,眼疾手快。李鸿章在其他事情的处理上也有类似的做法,有人说这是“厚黑”。李鸿章做事通常比较注重结果,而不在意过程,这也算是他的某种风格吧。

倾尽全力剿匪,但不急于邀功

在湘军攻陷天京之后,曾国藩与清政府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清政府深切地感到自己统治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太平天国余波,而是手握重兵、广揽利权的曾国藩。当时曾国藩总督两江,督办江、浙、皖、赣四省军务。他所创建的湘军已增至30万众,他直接指挥的湘军包括其嫡系曾国荃部在内亦多达12万人。他还控制着皖、赣等省厘金和数省协饷。他因“用事太久,兵柄过重,利权过广,选者震惊,近者疑忌”。而权势远在曾氏之下的左宗棠、李鸿章等同清政府的矛盾则降到次要地位。清政府为了防止曾国藩的权势继续膨胀而同自己分庭抗礼,便采取了压抑曾国藩兄弟,扶植左、李等人与之抗衡的分而治之的策略。1864年11月6日,即在湘军攻陷天京尚不到4个月的时候,清政府突然命令曾国藩前往皖、鄂交界“督兵剿贼,务其迅速前进,勿少延缓”,而改派李鸿章署理江督事。曾的幕僚赵烈文为此发出“殊咄咄可怪”的惊呼,曾国藩本人也“意殊寥落”。虽然不及一月清政府就收回了成命,但此举却是明显的扬李抑曾。

曾国藩太精于权术,也深谙官场之道。此时的曾国藩身为两江总督,督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军务,他统率的湘军已经达到30多万,亲自指挥的湘军就有12万人。此外,他还控制着四个省的厘金和粮饷。如此巨大的权势集中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岂能不让清政府猜忌!“功高震主”这四个字不时地敲击着曾国藩的心。他不由得琢磨起后路来。

曾国藩开始主动裁撤湘军,以保住清政府对他的信任。他还希望通过保留李鸿章的淮军,作为自己和清政府之间平衡的砝码。曾国藩把手中的12万人分给了左宗棠、沈葆桢二人,对于朝廷最为担心的曾国藩的嫡系部队(即胞弟曾国荃所部),曾国藩也进行了大批裁撤,并安排曾国荃以生病为借口回老家调养。

1865年5月,清政府的“剿捻”统帅僧格林沁在山东菏泽全军覆没。僧格林沁死在一个十几岁的童子兵张皮梗的手下,场面煞是惊人。清政府马上任命当时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督师,让李鸿章以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这意味着李鸿章即将掌握两江的军权和政权。李鸿章在各方面给曾国藩的剿捻活动以支持。首先是在兵力上,湘军已经被裁撤的差不多了,李鸿章调给曾国藩33个营的淮军。李鸿章又派出10个营的精锐部队航海前往天津然后转战到景州、德州。李鸿章在粮饷上也给予曾国藩很多支援。他知道,在“剿捻”的大计面前,湘军和淮军必须团结一致。

曾国藩的此次剿捻,先后调集淮军6万。这些淮军一律装备着洋枪洋炮,还有堪称完备的独立炮队。可是,曾国藩在指挥淮军时却很不灵光,因为淮军只听从李鸿章的调遣,而这一点他并不是不知道。曾国藩心中即使有一些怨恨和牢骚,也只好徒自兴叹。他此刻最大的感叹,就是湘军的盛况已去……曾国藩剿捻并不尽如人意,1866年9月,捻军大破开封附近湘军战线。曾国藩得知后,十分忧虑,一下子病倒了。曾国藩给朝廷写了请罪书,还把李鸿章叫到身边帮忙。可是,清政府却发来了圣旨,让曾国藩返回两江总督任内,令李鸿章为新的钦差大臣,接替剿捻重任。曾国藩脸都气紫了,真是太有失颜面了。他为了平衡心态,一再要求留下来维持军心,可是清政府却让他赶快回到两江去。

1866年12月12日,清政府实授李鸿章为钦差大臣,专办“剿捻”事宜,李鸿章成为“剿捻”主帅。

李鸿章派人到曾国藩那里去取大印,曾国藩本来就生着病,看到此景格外感伤和落寞。他无奈地说,这么快就拿走了?我还以为得办个交接仪式呢!

李鸿章接任后,得意忘形,根本没有把捻军放在眼里。不久,他就尝到了接连四次溃败的苦滋味。这四次分别在罗家集、倒树湾、尹隆河、六神港。捻军突破曾国藩的河防之后,在1866年10月分为东西两部:赖文光和任化邦率东捻军在河南活动,张宗禹率西捻军攻打陕西。

捻军和太平军不同,他们人数较少,没有根据地,作战灵活,采取游击战术。湘淮军则人数众多,调动起来很困难,经常被捻军牵着鼻子走,疲于奔命。在对付捻军的战略上,李鸿章采取了“倒守河运”的方法,意图是:捻军已经在1867年的夏天突破运河防线,进入山东,李鸿章决定守住运河西线,不让捻军回师。后来,捻军多次想过运河而不成,只好改去鲁南、苏北一带游击。刘铭传买通任化邦手下的一个小头目开枪射死了任化邦,于是捻军大乱。最后,赖文光也英勇就义。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上下欢天喜地。曾国藩也跟着淮军沾光了。一干人马统统论功行赏。李鸿章一声令下,八万湘、淮军全部会合于济宁,共庆李鸿章剿灭了东路捻军。

同治六年岁末,李鸿章各路大军都回到济宁庆功度岁,日日狂欢。十二月二十七日,朝廷论功行赏的圣旨下来,却犹如一盆冷水,把湘、淮两军的欢庆气氛灭下去了。首先是直隶提督刘铭传,北上转战两年多了,立功也多,几乎送了性命,原以为这次可以捞个男爵,但朝廷却只赏了个正三品的三等轻车都尉世爵。其他将领都不过是个正四品的骑都尉或正五品的云骑尉。最吃亏的要数李昭庆了,因李鸿章命其去金陵城提饷,面见曾国藩。等他急匆匆赶回一线时,正好战斗刚刚打完,赖文光被俘了。时运不济,李昭庆干了两年多,最终什么世爵也没有捞到。

李鸿章召集全体将领宣读圣旨时,刚念完了对刘铭传的封赏,刘铭传就蹦跳起来了,一脸的麻子急得一点一点通红发亮。他喊道:“歇作罢(合肥语),这还有什么干头!我们这两年多东征西战,如今把东捻一举全歼了,没有想到朝廷如此不讲义气。给我一个轻车都尉,还是三等的。我可要回合肥老家带孩子去了!留着这条命回老家享享清福吧!”说着,他当场就要离开,抬头见李鸿章正拿眼瞪着他,才低了头站住脚了。

郭松林在这之前已授了江苏福山镇总兵,这回也才捞了个正四品的骑都尉。他当场就骂开了:“只要李大人点一个头,我步行上紫禁城与慈禧太后论理去。她凭什么只给我们兄弟们这么低的封赏?是没有干

头了!”

周盛波咕哝道:“太后、皇上这回的确不像话。湘、淮两军立了这么一个大功,全歼了五万人马,封赏起来却小气得令人咽不下去。还要去打西捻呢,打了西捻又能怎么样?”

李鸿章从心里也觉得朝廷这一次赏功不高。但眼下这帮将领们也太出格了,不仅牢骚满腹,还公开骂娘。这些骂娘的话若要是传出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他拍案而起,把发牢骚的将领都训了一通。见大家都不吭声了,他才心平气和地说:

同类推荐
  •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讲述一个旁观者、沉默者、布局者、奋斗者身处乱世,步步惊心,却笑到最后的传奇故事。杜鹃鸟不叫,就等它叫——看司马懿如何从一介儒生到托孤重臣再到天下一人的谋略与智慧。从中寻找司马懿成为三国最大赢家的终极密码。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更是不上台面,而他却能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魏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 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巨人神话:史玉柱

    巨人神话:史玉柱

    本书从史玉柱的个人特性出发,把他出道以来的成功得失与他的性格成长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分析。
  • 希拉里成功日记

    希拉里成功日记

    希拉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结合体,少有人能真正读懂她,她也不奢求他人的理解。不管外界有怎样的毁誉,都不能妨碍她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追求成功,诠释辉煌。 《希拉里成功日记》为我们揭秘了大人物希拉里的苦乐喜悲,讲述了一段启迪小人物的励志人生。 《希拉里成功日记》由张佳秋编写。
  • 图解曾国藩家书

    图解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包含书信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落花

    落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就这样了

    我们就这样了

    我们就这样了原谅犯下的错解开结下的结至此尘封青春,我们,就这样了??????
  • 横川行珙禅师语录

    横川行珙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召唤地狱

    异世召唤地狱

    21世纪宅男遭遇车祸穿越异界,随身携带小地狱,会对这个众生修行武魂的世界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 良辰好景:腹黑甜妻求亲亲

    良辰好景:腹黑甜妻求亲亲

    他很可笑。几乎她有时间了就去捉弄他没想到五年后她会嫁他……【请注意本故事纯属虚构】
  • 女帝,请君入帐

    女帝,请君入帐

    现代的男性生殖科主治医生,一招穿越成为悲催的冲喜新娘。她是废柴嫡女,被万般欺凌,穿越重生,脱胎换骨,学仙法,养灵宠庶妹挡道,拉去喂狗,亲爹刻薄,就地正法,男二很渣,无情棒杀,家族出卖,连根拔起,皇上无良,床上扑倒,和尚很萌,拐带回家,世人都说她万恶不赦,异世为妖。她掀起红罗软帐唇角轻勾:“夫君,请上榻。”手中金针透着寒光。他嘴角微抽邪魅的冷笑:“传令下去,明日女帝不上朝!”门口跳出一个小包子,无良喊道:“娘亲,这男人想爬上你的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史上最废柴驱魔人的苦逼生活

    史上最废柴驱魔人的苦逼生活

    罗七对自己做为一个残障人士却终于能在如今一要靠爹二要靠脸的社会里找到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感到很满意,当然,前提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活儿会是多么的艰辛并且危及重重的情况下。就这样,史上第一奇葩藏书楼引来了它第N任的预备楼长。
  • 穿越五代之天子运

    穿越五代之天子运

    一个平凡现代人的穿越。一幕幕古今智慧的对决。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史。一本精彩的五代风云录。一部香艳的帝王奋斗史。本书为你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新五代。
  • 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动物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等。最古老的哺乳动物是一种体型较小、长约12厘米、类似鼩鼱晴的动物,接近于今天的单孔类,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2亿年的三叠纪。它们是3亿年前被称为单孔类爬行动物的后裔。这些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和白垩纪(2.08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进化为不同的类群。绝大多数早期哺乳动物是肉食性的,但也有一些以植物为食,如鼠、河狸等生活在树上的多节类动物。今天的有袋类、食虫类和灵长类动物最早出现在白垩纪(1.4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后,这些更加现代的哺乳动物扩散至每一块大陆,进化为数以千计的新物种。
  • 魔武九天

    魔武九天

    时机弄人,体内玄珠,偶遇辰老,又与王家大战,最终结果如何?在大陆中又.......命运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