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4800000019

第19章 漂泊西南时期(760—770)(2)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此句紧接上句,正是“贾客船”扰乱了他的平静,使他想起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的“长路”,那里有他日夜思念的弟妹,然而剑门失守,归路断绝。剑阁,指四川北部剑门关一带。“悲剑阁”正是为剑阁难行而悲。诗人在怅惘痛苦中仰头看见白云,不禁发出一声痴问:“片云何意傍琴台?”片云:作者自喻。琴台:在浣花溪北,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之处,此代指成都。意为自己如浮云般漂泊、滞留蜀中又是何意?这一句借云傍琴台来设问,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无须回答,便见出诗人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东郡:指京东诸郡,公元759年3月,邺城失利,9月,叛军复陷东都洛阳。城阙:指成都。当时成都称南京。画角:饰有彩绘的号角,声音高亢悲凉,为军中所用。尾联二句,传达出诗人的哀愁伤感。去岁洛阳再度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萧瑟秋风中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多么凄切悲凉!全诗以哀音作结,余味无穷。

【经典品评】

诗歌的艺术魅力在于“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如在目前”是实象,“见于言外”是虚象。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而引发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

诗的前四句写景,笔触疏淡,意象纷纭:篱边、柴门、澄潭、返照、野老、渔人、贾客等,画出了一幅有着鲜明质感的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诗人似陶醉其中,物我两忘。如王国维所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后四句转入抒情,进入了“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意象有长路、剑阁、片云、琴台、东郡、城阙、画角等,我们可从这变幻的意象中,感受到诗人的哀伤,想像出一位颠沛流离、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长路”和“片云”,含有暗示和象征意味,寄寓着诗人浮云般漂泊和在人生之路上下求索的内涵。

读完全诗,我们才真正理解了诗人在前半首诗中表现出来的闲适和超脱只是表面现象,诗人的内心深处潜藏着的是忧国忧民的痛苦潜流。两种境界互相对比映衬,使人感受到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导读】

杜甫定居成都期间,结识了四川著名山水画家王宰,应约于上元元年(760)作了这首题画诗。王的原作并未传世,但由于杜甫的神来之笔,使后人仿佛亲见了这幅气势恢弘的山水图。诗中所表达的创作观点也给人以启迪。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

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详解详析】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能事:所擅长之事,这里指绘画。这几句是说画家王宰认真的创作态度,十天画一条水,五天画一块石,正因为不受催逼,从容作画,才能留下真正的艺术品。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昆仑,传说中西方的神山。方壶,神话中的三座东海仙山之一。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都在画中巍峨高耸,连绵错综,可见画面之辽远开阔,气韵生动。这是诗人观看画家挂在白墙上的画时产生的审美感受。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巴陵:旧县名。传说后羿斩巴蛇于洞庭,尸骨积如丘陵,故名。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赤岸:地名,一说在今江苏六合县东。汉枚乘《七发》:“凌赤岸,答扶桑。”这里是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这句是说图中的江水从洞庭湖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赤岸的水与银河相通,水天一色,这是形容其一泻千里,波澜壮阔之美。句中的三个地名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自《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里指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飞动之态。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这二句是形容风大,波涛汹涌,山中林木被吹得俯伏,船工和渔夫到水边来躲避风浪。浦溆:水边。亚:俯、伏。一个“亚”字,将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赞画家尤其擅长展现高远气势,古人无与伦比,咫尺的画面上便可展现万里之外的景物。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并州:地名。唐开元中为太原府,州治在今太原市,以产优质剪刀著称,故有“并州剪”之说。吴淞:水名,又称苏州河,黄浦江的支流。这句是赞叹:画家从哪里弄来并州的快剪刀?剪来了吴淞的半江水放到了画面上!

【经典品评】

诗的前四句赞扬画家王宰创作态度的一丝不苟。说明真正的艺术创造不能受时间的催迫,仓促草率,难出佳作。只有从容不迫,意兴所到,才能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杜甫的这种创作观点在今天看来也仍是真知灼见。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笔墨酣畅淋漓。诗人高度评价了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视觉效果等方面的高超技法,在尺幅之间表现了万里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是诗人对山水画特点的高度精炼的概括,富有美学意义。结尾两句用典。相传晋人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淞江半幅练纹归去。”(见明王嗣爽《杜臆》注引邵宝之说)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此,将王宰画和顾恺之画相提并论,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魅力,写得含蓄简练。

这首诗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令人分不清是诗为画添彩还是画使诗增色,可谓天衣无缝。杜甫的题画诗历来为人所称道,读此诗更觉名不虚传。

南邻

【导读】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寓居成都草堂。诗中所写南邻是一位隐士,家贫而好客。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详解详析】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锦里:成都的别名。乌角巾:古代隐士所戴的一种黑色头巾。这里是说南邻的锦里先生戴着黑头巾,他家的园子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熟了。“未全贫”,是指家境不富裕。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食:饲养。有客人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可见其好客;阶前啄食的鸟雀,见人来也不惊飞,说明平时常有人来,无人去惊扰它们。这气氛是多么和谐、宁静!上半首如同一幅形神兼备的写意画,将主人的安贫乐道、热情好客的性格都描绘出来了。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下半首转写野外。野航:农家小船。秋水初涨,小船刚好可放下两三个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白沙、翠竹、夕阳,点染出江村清幽的意境。主人送客到柴门时,新月初上,说明主人殷勤接待,客人竟日淹留,令人体会到分手时的恋恋不舍。

【经典品评】

从轻松愉快的描述中,可看出诗人对南邻这种安贫若素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和对其恬淡高洁的人格的尊重。杜甫用两幅画面组成了一首诗,上半部画得是山庄访隐,下半部画得是江村送别,两幅画都意境清幽,使人如同亲临其境。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导读】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深秋,时杜甫在成都。韩十四:名不详,十四可能是他的排行。从诗中看,似是杜甫的同乡。此诗为诗人在蜀州白马江畔送别他赴江东探亲时所写。省觐:看望父母,探亲。诗歌在离情别意中流露出忧心国难的浩茫心事。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详解详析】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老莱衣:传说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诗发端便以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美谈,感叹在干戈遍地的今天,这样的事已经很难找到。从侧面点出了诗题“省觐”的背景:安史之乱未平,开元盛世一去不返,“万事非”三字,概括了多少人世沧桑的辛酸叹息。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送友人探亲,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韩十四与父母分手也很久了,也不知家中情况,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探问句,表示真挚的关切。庭闱:父母所居之处。这里代指父母。此联为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寄慨遥深,有一气流贯之妙。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峡下有黄牛滩。是韩十四此行要经过的地方。白马江:在蜀州(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即杜甫送韩十四乘船的送别之地。这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伫立在白马江头,目送友人登船解缆远去,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不禁凝想入神,耳际似闻黄牛滩的流水声。一个“静”字,越发衬出了汩汩滩声。而当幻觉消失,诗人才发现自己依然站在二人分手的白马江边,树影稀疏,江水寒冷,一种孤独感蓦然袭来。两句一纵一收,更觉别绪绵绵。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分手不必过于伤感,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话虽如此,只怕难以实现同返故乡之愿啊。从这里可看出,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他日和友人能在故乡重逢,但世事茫茫,谁能说得清呢?“犹恐”二字,露出诗人内心的隐忧,诗就在这欲尽不尽的情意中结束,余音袅袅,耐人咀嚼。

【经典品评】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诗,但没有一般送别诗的凄戚气氛,而是不落窠臼。用苍劲的笔力来表现心中的郁结,将个人遭际、离情别绪包容在国难民忧的时代大背景中,意境深沉,语词委婉,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恨别

【导读】

此诗为上元元年(760)在成都所作。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之情。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详解详析】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首联从离家之远、战乱之长写别恨之深。“四千里”,是恨离家之远;“五六年”,是伤战乱日久。诗人于乾元二年(759)春离别了故乡洛阳,返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辗转四千里。诗人写此诗时,距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经过了五六个年头。数量词的运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困苦经历,紧扣诗题“恨别”,点明了思家、忧国的题旨。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颔联写诗人流落蜀中、老而不得归之痛。“草木变衰”,语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同时也指诗人当年来到成都时正是草木变衰的冬季。剑外:剑门以南,指蜀地。由于“兵戈阻绝”,诗人无法重返故土,眼看要老死于锦江边了。一个“老”字,蕴含了不尽的悲凉。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颈联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个弟弟,三个散落异地。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愁思难寐,踟蹰于清宵;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坐卧不宁,正形象地说明了怀念亲人的焦虑,突出了题意“恨别”。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据《资治通鉴》载:上元元年三月,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斩首千五百余级。尾联是诗人听到唐军连传捷报,喜不自胜,急盼官兵破幽燕、平叛乱。全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境界开阔。

【经典品评】

这首七律语言简朴优美,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特别是颈联,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不直接写忧伤,却比抽象的词语更胜一筹,诗味隽永含蓄,富有情致,艺术上别具特色。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唐诗别裁集》)全诗情真语挚,沉郁顿挫,值得反复吟味。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导读】

裴迪,关中(今陕西)人,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冬。杜甫于这年秋曾与裴迪同游新津寺并有诗作。岁暮,裴迪写了一首《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寄杜甫,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写此诗作答。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详解详析】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盛开而诗兴大发,写出了动人的诗篇,如当年何逊在扬州的咏梅诗那样好。何逊:南朝梁代的诗人。杜甫在这里将其与何逊相比,是表示赞美裴迪咏早梅的诗写得好。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此时只要看到飞雪就会引起对故人的思念,何况你适逢春天送客,又哪能不想起我思念我?这是想像故人对自己的思忆,表达朋友之间的心心相印之情。当时正值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流落蜀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惜之情,弥足珍贵。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古人常折梅相赠表达友情。这里是说:幸亏你没有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看见折梅会感叹岁月无情、老之将至,更会乡愁缭乱、感慨万千的。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大概裴诗中有叹惜不能赠梅之意吧,诗人在这里恳切地告诉友人,不必以此而不安和抱歉,在我家草堂门前的浣花溪边,也有一株梅树,那一树开放的梅花啊,好像朝朝暮暮在催人老去,将我的头发都催白了。其实诗人想说的是: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是老去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更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啊。

【经典品评】

本诗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写“忆”,答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写“愁”,抒发自己的感时伤怀。此诗重在抒情,并不在咏物,但却因其构思独特、韵味悠长而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王世贞更有“古今咏梅第一”的说法(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九引)。诗歌以写情为第一要义,咏物诗也须物中见情。这首诗以谈话的口吻,语言浅白但感情深挚,如与友人在推心置腹地交谈,“直而实曲,朴而实秀”。“篇中无一字不言梅,无一字是言梅,曲折如意,往复尽情,笔力横绝千古”(清人黄生语)。读之令人荡气回肠,难怪受到后人的推崇。

后游

【导读】

同类推荐
  • 笨生活,快乐活

    笨生活,快乐活

    面对笨生活,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有拨开迷雾终见阳光的时刻。笨生活,快乐活,活的不仅仅是草根的平常人生,更是一种乐观向上、无畏前行的姿态。相信,老天也会爱笨小孩,生活里所有不合时宜的笨拙,最终都会升华为最真实的快乐。
  • 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要说中国四大名著影响最为深远的,首推《三国演义》。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它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
  •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心灵,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文学,心灵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书名落脚于“行走”,毋宁说,是在行走中感受。同时,作者也显露出一种野心,这个野心就是把生命当作一个奇迹,来思考或者说来捕捉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意味——哲学一词,是借用了作者文中自己的说法。生活的意味或者文学的呈现总能比哲学更丰富,更能摆脱概念的规定性而更加意味深长。
  •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本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数十篇优秀散文作品,文思动人,耐人寻味。作者在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中,用文字与心灵进行了一场深刻对话:关于生与死,关于起与落,关于贫与富,关于高贵与卑微,关于显赫与平凡,关于快乐与痛苦。没有情绪的浮夸,只有情感的沉淀。这些质朴的语言给予迷茫的心灵一剂良药,于生活的俯仰之间,道出了人生的景致和意义。
  • 深夜物语

    深夜物语

    这是一本写于无数个深夜,也将在未来更多的深夜与你相伴,安心于归宿的书。这是一本睡前读物,你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也可以从任何一页结束。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才能回到最初的自己。200多篇隽永短文、直指内心的句子、意蕴丰富的插图,涉及爱情、友谊、工作、生活等话题。作者用极其细微而又深刻的笔触,写出我们和这个世界复杂而又隐秘的联系,揭穿我们在这个年纪的疑惑、孤独与欲望。
热门推荐
  • 盛世嫡妃

    盛世嫡妃

    "一个顶级特工女毛贼,在结婚的当天惨遭男友背叛和追杀,好不容易逃过追杀却意外穿越在男人的身下!灵机一转偷来了那男人的衣服和银子转身准备四处闯荡,结果却意外坑骗到别国太子爷的银子。惨遭两位霸道王子追捕,还意外认识了杀人不眨眼的无生门少主子!"
  • 幻域三国

    幻域三国

    三国在世,现到今世,为君一战,就在此时。
  • 那迦鉴

    那迦鉴

    “如果我有两张去往上辈子的车票,你会跟我走吗?”她莞尔一笑,想,真是一个浪漫的搭讪开场白,冲着这浪漫,她就不介意之前他也搭讪过那么多女孩子好了,于是,她点点头,说:“会,我会,跟你走。”“可是,我已经带你回到了上辈子啊。”麒麟落有些不明白的看着蓦卿卿,蓦卿卿却是不语,红了脸,低头看脚尖,脚尖被衣裙遮住了,看不见,她就抬起头,看天。她知道自己是想跟他走的,在火车站那里就知道了,他身上,除了美色,还有很多东西都吸引着她。“哦……”麒麟落大彻大悟的长吟一声,笑了,道:“原来,你不是想跟我走,是,想跟我啊~你想的,是跟我这个人,不是想来这上辈子。”
  • 脚气治法总要

    脚气治法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林徽因,这个被奉为传奇的女人,也只是活得更勇敢、更用心的普通人!没有哪一种命运是更好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本书以林徽因为模本,在详细展开她的生活的同时,告诉被现实包围,却依然有梦的女人,要像林徽因一样,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当你成为自己的英雄,那些遥不可及的幸福和喜悦,得到都是必然!女性读者比男性更关注林徽因,更容易崇拜她。因为,她活出了一个女人所能希求的全部梦想!我们这本书展现了一个绝代完美的女性典范,告诉所有积极追求自我魅力和价值的女性,做女人就要做林徽因这样完美的女人,学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就能收获爱情与事业双丰收。
  • 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

    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

    我们有太多的挣扎和压抑想去远方奔走发泄,也有那么多不忍挥去的从前想躲起来珍藏。可是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和勇气那么洒脱,说离开就离开。希望我们的心智能如年龄一样成熟,承担得起每一次决定后的代价。如果,旅行是为了释放,为了找到一种淡定自在的感觉,去哪里,还重要吗?一个人,不用太长时间,不必走太远,甚至不用行李,就是随着心情去走,去认识那些每天都能看见却从未走近的地方,就像到了一个全世界都找不到你的小天地。让所有包袱,统统被安静的自己消化。
  • 天山俏郡主乱帝心

    天山俏郡主乱帝心

    她,一个弃婴,抛弃在冰天雪地的天山,手臂上秀着雪莲的图案。长大之后,俏丽、妩媚的她瞒着师傅偷偷下天山,查寻自己的身世,却无意邂逅了毁灭自己王国的当朝皇族男人,他靠近耳旁说:“姑娘可是欠我一个人情,打算怎么还?以身相许?”
  • 月是故乡明:凌文远诗词全集(上)

    月是故乡明:凌文远诗词全集(上)

    不知是自己整日生活在匆匆与忙碌间,忘记了今昔是何年,还是对短少的休息日已经麻木
  • 遗忘的青涩岁月:未婚爸爸

    遗忘的青涩岁月:未婚爸爸

    他在大学中偶遇了她,多年后相遇,互不相识却又爱恋重生,无意间发现她居然有儿子,更奇怪的是她自己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女友背后藏着什么秘密?真想慢慢揭开,原来这一切却是他种下的因。
  • 五阴譬喻经

    五阴譬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