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1400000058

第58章 蜚语

我们喜爱李白、苏东坡,他们喜爱谁呢?当然不会反过来喜爱我们。仅从文学史上说,似乎缺少他们喜爱的人了。从现行的文学史看,苏东坡似应崇拜李白,太白宜心仪陶渊明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诗人不会按着我们的好恶去爱憎。

在文人中,李白喜欢大小谢(灵运、眺),虽然大小谢的才华在现在看来,远不及李白。但李白对二位无限神仪。对大谢,李白说“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说小谢“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同为魏晋诗人,李白亦美誉鲍照、庾信。但对二谢,李白似乎想起来就意兴造飞了。苏轼膺服的人不是李白,大约只周瑜一人。周瑜武功有赤壁之战弘扬,建功时又年轻,20岁领“建威中郎将”衔。周瑜的相貌和谈吐为苏东坡倾倒。《三国志》中,称公瑾“瑜长壮有姿貌”,又“言议英发”,使吕蒙无可比及。

在词人当中,辛弃疾熔铸经史,沉雄苍凉,他的崇拜者不是前辈中沉雄如杜甫、苍凉似曹孟德之类的人物,而是武人孙权。他称孙权是英雄,在千古江山中已无由寻觅了。辛弃疾本人乃骁将,率千骑入金营五万阵中,缚叛将张安国,昼夜兼驰,献宋高宗前,使“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古代的中国人,卓越处并不把人生狭隘地分野文武,建功立业之心时时存之,而人格志趣也是他们观察别人的尺度。他们身心一体,视野开阔。时乎汉唐,一个仅抱“作家梦”的人,肯定为人唾弃。中国有出息的文人,都把国家民族置于最上地位,歌诗只是咏志而已。

前贤崇拜某人,更有甚者,将崇拜者寄托为自己儿子,当然此语只能出于曹操。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虽不钟情孙权,但希望自己的儿子像孙权一样。实际上,被崇拜者实在不必置放在“爹”的位置上鞠躬如也,后辈恰是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所在。

而今的天真小儿,崇拜的只是(不仅是,而在只是)港台歌星。中国由汉唐至今,又越干余年,竟开始膜拜歌者伶人,言语至此,只好打住了。

某次去南方游,与友人夜抵县城,筵宴,遇另一友人。彼此相熟名字文章,没见过面,于是“幸会幸会”了,吃,喝。

半酣,新友人发言,乡音浓重。人大凡在酒后吐露心声,就不计较普通话了。他说着,略有些激动,似在点评他人并旁及世相,语音由不能完全听懂变成完全不能听懂了。但我仍把握两点:一、他说我。二、赞扬的意思。

听不懂,但涉及我,就直认真地听着。友人对新友人的方言完全通晓,脸上的表情便复杂,譬如反法的眼神,中立的倾听者姿态或意味深长的笑。

越日,友人将他听到的告诉了我,几层意思,如何如何。对这些好话,我若听得懂,依自己性格,会当场流露惊讶或谦逊以及感动的表情了,而且会加入谈话。

然而我没有,因为未知其意。后来想,我当时的表情大约如此:沉静倾听,偶尔点点头,无大悲喜。

这不是高人姿态吗?我平日最心仪的样子。

但我平素恰恰不能如此,无论毁誉皆形于色,这是摆脱不去的小人物的本相。

倘若有人美言你几句——无论多么微末平凡的人,总会遇到几句美言,不必像久旱逢甘霖式地感激,当然也不必拒人千里之外式地推搪。调侃别人的赞扬,近于玩世,倘若对方真诚赞扬,调侃便已失德。

说实在话,我需要别人(特别是朋友)的赞扬,但免不了像清浅小溪一般哗哗作响,以示高兴不已。这叫浅薄,我改不了。为修养计,我恳请誉我友人以方言或外语(包括梵文)来说。这固然也是一种矫情,矫情亦出于浅薄。从另外一面说,倘有人痛骂你,你沉着倾听,并偶尔点头,实在是为人大境界,当然是以你能听懂的语言。然而,这一点并不难做到。无论毁誉,你剥掉这些词语的壳子,像剥去荔枝的壳子一样,不计较这些话说的是谁,而是听这些话在说什么,就可以从容地品荔枝的果肉了。

我曾将书房名为“二街堂”。南面临街,西边又有街,因而不是“二阶堂”。至于书房是否宜由自己的名分地位,命之斋、居或堂,并寄寓玄秘的含义,我从来不去想,妄语而已。所谓苦茶斋、大风堂或不二层,不外表达怀抱。有人抱屈,自命“六步斋主”,房子大小之谓。又有人讽世,谀己,伪逊,在书房上搞出名堂,属文人惯伎。

在“二街堂”前,有花园一片,为我钟爱。在都市,能和植物住在一起的机缘太珍贵了。我居二楼,一棵碧桃树横枝迎迓,绿盈我窗,并将枝叶昂首三楼。碧桃树肩下,是几株坚挺的松树,松树脚下榆树墙蔓延。它们就在我的窗前,被我引为三五好友,共度时光。

去年天冷时,吾妻在南窗置一帘,与床罩枕套一路色调,银灰绣花,隐隐有地主富农气,或道土气。这样,屋里增加了什么,也似隔绝了什么。越几日,妻子陈虹摘去窗帘不复挂焉。问,说见不到窗外的树了。我与她握手良久,说真是同志呀。

窗帘挡住树影,又妨碍了天光,不足一挂。它断绝了我与朋友的来往。窗台有花草几盆,那是我与树们的联络员。有时,我从外地回来,深夜至家。吃、喝、与家人问讯毕,躺在床上,一眼便看到了窗外的树:姿态依旧,真是老朋友相见。我相信它们在窗外也看到了我。我虽微不足道、无枝无叶、碌碌奔走,但毕竟是它们的邻居。我看到树的时候,心里总想:你哪儿也没去呵?

树们,哪儿也未去,也不屑去别的地方谋生或谋食。秋夜是树最美的情景,叶子俱去,干净伸展于星星的分布之中。这种美态不能以丹青状之,也不能为书法描摹。秋天的夜空本来明澈,若有月光依来,树们在静温中极尽温婉劲节的气韵,比月下舞剑之人好看得多。

我的心态如一个土包财主,即每夜逡巡仓房马圈,不放心所有权的人。夜阑,读过书又饮完酒,看妻女睡去,看冰箱彩电都在,上床前,再睹窗外的树,心便安了。

在冬天怀念雷声,是不是有些不道德呢?我指的不是道德本身,而是一种感受。因为这是冬天,北方从不下雨,打雷干吗?藐予小子,在冬天揣摩雷声云云,仿佛攻击老天爷的短处。譬如在寒冬腊月,一个正在咽气的垂死者,突然眼睛一亮,说:“我要吃杏!”冬天哪来的杏呀?他的家人只好哭丧着脸出去找杏,转一圈儿回来,惭言由于无能而找不到杏。垂死者示意不必为难,不过说说而已。

我曾在目前的冬夜思想过雷声,冬夜太静了。窗外的星夜连云彩也没有,冬天之少云,如人之脱发,虽然光洁明净,也还缺少蓊郁的生气。街上老有汽车辗来辗去的噪声,一种猥琐的杂音,远不及雷声干脆。

但我还是不希望冬天打雷,人们经不起这样的惊吓。沈阳已立法,不许居民燃放鞭炮。交通岗的喇叭每天广播一篇起承转合的官府文告“虽然对烘托喜庆气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但有人还在放鞭炮,目的只在禁令实施之前过一过手瘾或耳瘾。雷声当然不是可以禁止的,老天爷也不随便放雷。说实话,我对暴风雨中的惊雷很有些敬惧。尽管害怕,但不敢说此雷有什么不好。科学认为人不宜在60分贝~70分贝的环境下工作,但雷声是多少分贝呢?“咔嚓”一声,闪电将黑云一分为二,雷来了。人们形容雷是“霹雳”,可不霹雳咋的,天下为之一震。我近年喜欢读关于雷的资料,这种“喜欢”不是爱好,也出于敬惧。资料说雷甚至可以破窗而入,在屋里巡行一周等等,真让人受不了。又说人在雷区(不是地雷区,而是天雷区)应避免手持导电的玩意儿,如铁钩子。一般的人都不至于拿铁钩子上下班,但又说应避免树木。在城里,人行道多有树木,不好回避。还说孤身一人在旷野里也易遭雷击,应匍匐前进,那得多久到家呀?离我们家挺远的地方,有个噪声检测仪,过汽车、拖拉机,显示七八十分贝什么的。我想,打雷的时候,行人何不偷觑此雷多少分贝呢?也许这是不应该看甚至不应该想的时候。

我跟别人一样,喜欢春雷。经过漫长的冬季,春雷一响,哪管是隐隐的微震,尘埃便纷纷落下。草尖儿、花苞和小虫儿的蠕动,似乎都与雷声有关。这便是号令,也迎合了人。

同类推荐
  • 幸福品味(读者精品)

    幸福品味(读者精品)

    那一个时代事实上总有许许多多不满现状的人。现代以前,这些人怎样对付他们的“不满”呢?在老百姓是怨命,怨世道,怨年头。年头就是时代,世道由于气数,都是机械的必然。本集合了不同的名人对成长的理解的作品集。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从14岁便开始写文的潘云贵,经过十年的成长蜕变,他对于当下的生活和世界有了更多别样的想法和感悟,诉诸于纸上是他的行动。他说:“面对一张空白的纸页时,总像面对自己年少时那颗真实的心,我说不了谎。”《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不是心灵鸡汤,也非说教手册,近40个篇章记录着作者的青春、成长、生活的个人经验,追求清新诗意语言的同时摒弃空洞的情绪,给予人向着下一站走去的勇气,充满真情,绝非滥情。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热门推荐
  • 王者归来

    王者归来

    公元1998年的那场全球格斗盛宴。让一个人的名字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也让这个世界陷入到了一场黑暗的统治时期。那场盛宴是个噩梦。让许多格斗家没有在走出那个格斗场。那场盛宴将历史又推进了昏暗的空间。大蛇那场比赛的最终”胜利者”。他违背了格斗的精神,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也许正是那句古话,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个落世王者的儿子,奋斗步上王者的巅峰。一路上艰难险阻。一路上有贵人相助。有恩将仇报。有感动有泪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一直在努力。一直用心愿在坚持,插曲不断。只为换回格斗净土。昔日的王者参与演绎一曲王者归来的美景。王者归来只为圆你格斗之梦。
  • 见或不见

    见或不见

    夜空忘了深邃披上了素衣,星星干了眼泪只剩呼吸。时间花了五年叫回忆停止,空间却在一瞬让思恋决堤。走开吧,你这上瘾的毒药,不要打扰我假装的忘记;归来吧,再给我温柔的一刀,见或不见放不下的依然是你。
  • TFBOYS恋爱上三千金

    TFBOYS恋爱上三千金

    TFBOYS爱上了属于六大家族中的三位千金和自己有着娃娃亲
  • 倾夙天下:庶女三小姐

    倾夙天下:庶女三小姐

    她,为了救一个跟她毫不相关的小孩,被车撞死,灵魂穿越到一个花痴,草包三小姐身上。而本尊竟然是因为调戏一个美男,而被人失手打死。他,是大夜国最受宠的王爷,全大夜国所有女子的梦中情人,当她嫁给他为妃时,他冷漠如冰的对她说:“苏衍倾,不要以为你是本王的妃就可以掌管我整个王府,你,只是我王府最卑贱的奴,我心中最爱的人不是你,你只是有一个王妃的名号而已。”她却无所谓的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但他却……为了她喝下致命的毒,并说道:“我中的毒,是你的……情毒。”(本文虐`宠二合一,欢迎跳坑)
  • 白鹿青崖间

    白鹿青崖间

    年轻有为的君王、鞠躬尽瘁的大臣、风流倜傥的诗人、绚烂多姿的舞蹈、香醇可口的美酒……构成了盛唐最美的风景。天朝大国,四方来贺!物极必反,花盛必凋。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盛装登场,山河呜咽,生灵涂炭……面对安禄山的屠刀,封长清、张巡、李光弼、郭子仪等挺身而出,捍卫大唐江山……诗仙李白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曲折的人生经历见证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 县委组织部长

    县委组织部长

    小说以一个基层公务员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对基层官场的生活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现代县乡官场的生动画卷。小说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波折,表现了机关公务员在纯洁的理想信念和卑劣的政治手段之间的犹豫和选择,展示了新一代人物建设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愿望。同时,小说还反映了他们在爱情观上的迷失,以及内心面临的强烈道德冲突。经过一番生活风雨的历练和洗礼,主人公终于突破了“小我”的利益诱惑,走向了“大我”和“无我”的宽广境界。
  • 兄弟你瘦了

    兄弟你瘦了

    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动人的语段只有单纯的阐述让80末90初的兄弟们回忆当年的青春岁月
  • 恶魔循环

    恶魔循环

    当人心的恶念被欲望激发,贪婪和惧怕僵持不下,“它们”……便会到来!一台莫名出现在白今安家里的笔记本电脑,一个死机后自动弹出的古怪界面……魔鬼在他的耳边低语:“我可以帮你实现你的心愿,可代价是你将陷入恶魔循环。”
  • 刀与枪的哲学

    刀与枪的哲学

    这是一个少年,带着两双刀和双枪流浪世界的故事。本书主要讲述杨演替这只牲口从14岁84岁所经历的种种稀奇古怪的事情,14岁的某个下午,杨演替小朋友忽然获得了抽奖中彩票的能力。虽然每天都中彩票,不过却没中过一分钱,奖品稀奇古怪什么都有,对,就是你想象的那种。功法流啊~~武器流啊~~~
  • 不二顽妃

    不二顽妃

    五年前的一场夺嫡之争导致了朝廷第一谋臣淳于世家的狱案,妹妹的绝症跟这有着怎样的联系?多次救她的神秘组织又是什么?一直倾心的轩辕君北又隐藏着怎样的心思?淳于香能否令真想大白?试看,一个女人面对众多波折时乐观渡劫的坎坷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