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35700000015

第15章 安心吃亏,积累你的福气

真聪明的年轻人愿意吃亏,因为吃亏虽然有暂时的舍弃与牺牲,但却会有长久的收益,由此,他们根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眼前的方寸之间,而是高瞻远瞩。

与其说“吃亏”是做人的一种谋略,不如说“吃亏”是做人的一种气度。

事实上,天上的月亮不可能永远盈,也不可能永远亏,天道尚如此,人间更难离这个规律。因此,人们对于盈亏,不要太过于计较,因为在很多时候看来,看则吃亏,其实是一个得到补偿的过程。

能吃亏的人不会用种种负面的假设去证明自己的正确。“社会也太不公平了”,“我总是吃亏”,“我处处都不顺心”,他们很乐意承认自己的亏损,同时想办法去改变这一亏损。吃亏不是一种消极、颓废,不是悲观、懦弱,相反,它是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一种为人处世的风格,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永久鞭策,这样的吃亏就是人们所说的福啊!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这是郑板桥写给一个叫郑煊的远亲的勉词。

有一次郑煊做木材生意,货运到外地,货价狂跌,眼看就血本无归。这时,郑板桥便送给郑煊这幅勉词。果然应了郑板桥的话,没过几天,木材的价格突然涨起,郑煊意外地发了财。他认真思考着郑板桥给他的题词,从中体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并将此作为家训,刻在墙壁上以示后人。

或许有很多人认为“吃亏是福”是一种“傻瓜”的行为,只有神经不正常的人或者傻到极点的人才能认为“吃亏是福”。把“吃亏”当成“福”气对待,那么首先就要“损于己”方能“益于彼”,然后“外得人情之平”。吃亏也就意味着牺牲和舍弃,一个一点亏都不能吃、不懂得忍让、永远都咄咄逼人的人,时间久了,只会让人产生了无情趣的感觉,并且还会在斤斤计较中面临下一次的吃亏。得失心过重,过于斤斤计较,反而会舍本逐末。当失误摆在眼前时,而且很快就找到教训之后,就应该迅速将这件事情沉淀下来,找到下一个出口处。凡事都过于计较的人会使自己陷入过往的沮丧情趣里,这种情绪会抑制自身的自信,甚至还会影响判断,假如这样也就应了那句话,“在你错过太阳时,你选择沮丧,那么你又要错过星群了”。所以,承受吃亏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这种做法需要一种勇气,也需要一种超脱,更需要一定的智慧。

有时候想想,退一步,自己就会在广阔的天空中放松一下,无论是人情还是心情,在看似吃亏的过程中,其实已得到了补偿。你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认为自己是“吃亏”。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你自诩这才是一种“福”。其实未必得到的就是“福”!有时失去也是一种“福”。塞翁失马“亏”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

“损于己益于彼”,这是一个很好的循环,经过一道反射之后,则又回到“益于己”上面来。比如,有一条凹凸不平的道路,路上还有很多积水,而你穿了一双新鞋走在路上,当然你要找干净的路面走,躲开那些水洼。这时,身后开过来一辆汽车,假如你采取“亏于己益于彼”的做法,就会立刻跳进水洼地面,把干净的路面让给那辆车过。跳到水洼地面,看似吃了亏,可是假如让汽车从水洼里开过,那岂不是更糟糕?可能你湿污的地方就不光是一双鞋子而已。

因此,有人问了“可是假如你身边有人总打着小算盘算计你,你知道但不愿伤害这个人,那该如何是好呢?”可以告诉你:这很简单,你帮他把算盘打打清楚,看看怎么才能更好地成全他。“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人处世要潇洒豁达,坦然面对眼前的一切境遇,不要认为吃亏而怨天尤人,这样,你自然心境开朗。

真聪明的年轻人愿意吃亏,因为吃亏虽然有暂时的舍弃与牺牲,但却会有长久的收益,由此,他们根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眼前的方寸之间,而是高瞻远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下的吃亏,未必就是坏事。更多的时候,损失蝇头小利换得巨额大利。因此,不要为了眼前的一己之利而落入“鼠目寸光”的俗套,在斤斤计较中错过了获取另外收益的机会。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同类推荐
  • 读故事会做事

    读故事会做事

    本书以200个精辟的故事把做人的道理阐述得透透彻彻,凝聚了励志思想的精华。做事人人都会,做事的结果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成功了,另一种是办砸了。事情总是有解决的办法的,就如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千百条,只看你选择的是哪一条。所以,成功或是失败,只不过是选择的不同而已。
  •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赚钱智慧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赚钱智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实用口才训练课堂

    实用口才训练课堂

    本书从七个方面,对口才相关知识进行了阐述。内容包括:做到敢说话、掌握说的技巧、说话要有的放矢、懂得人情世故等。
  • 博弈的智慧

    博弈的智慧

    博弈是人与人之间为了某些利益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与对抗。博弈源自生活,如果你细心地去观察,便会发现身边事事皆博弈,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事,还是恋爱、学习或者工作的经历,博弈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你运用得当,便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博弈也被人们认为是经久不衰的生存法则。
  • 舍得做人,宽心做事

    舍得做人,宽心做事

    宽心做人,舍得做事是一种境界,以一颗宽容之心来面对人事的纷纷扰扰,不计付出,舍己为人,更能体现出一个人胸怀的宽广;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无争无求,低调淡泊,体现出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但舍得做事的前提是宽心做人,如果不能宽心做人,心胸就无法放开,当然也就无法坦然的面对人生的得和失,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做到懂得取舍,首先是要做到宽心,在宽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舍”,在适当的“舍”的基础上才会有所“得”。宽心做人,舍得做事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
热门推荐
  • 甜蜜糖果之恋

    甜蜜糖果之恋

    我,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可我爸妈却把我送到贵族学校。而他,是女生中的男神,是学校董事长的儿子。我却惹上了他,我的一世英明就这样毁了吗?我该怎么办?怎么办?谁能告诉我怎么办?
  • 白双喜

    白双喜

    零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那种可怕的梦。她只好找她的发小宋燕帮忙,却又意外遇到一个帮手。在零果觉得终于可以解脱的时候。一个又一个的事情扑朔迷离,一步一步引导零果进入不归路。“喂,百涅灵,你别爬到我床上来啊!我要喊人了!”不对,他是个鬼。我喊人有毛用啊!以为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却瞬间跌入地狱。零果如何见招拆招?另外,被做药引,百家事变,秀秀的出现,燕子的目的,齐默的死,百涅灵的决定,一个又一个的打击。零果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活泼开朗的零果了。她肩上的单子很重却又不得不扛。“我答应你,用我的灵魂换他永生欢乐,但,我希望他下辈子不要再遇到我……”
  • 绝世魔祖

    绝世魔祖

    魔从绝望与愤怒中而生,待到绝世重临的那天,必是尸山血海,诸天尽暗,众魔匍匐尊称祖。
  • 创世仙鼎

    创世仙鼎

    苍天之鼎,造化万千,宇宙星辰,万古长河……
  • 开鹿指尖的爱恋

    开鹿指尖的爱恋

    也许我们相是个无悔的错误,但并不后悔;也许你会怨我会恨我,但命运不是我们决定的了的;也许......很多的也许都是废话。只要爱就在一起,不管不顾,我做到了,你呢?你知道吗?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场又一场,永远无休无止的闹剧。总用一天,我们会在最后的爆炸声里,灰飞烟灭......
  • 铁血丹心传

    铁血丹心传

    铁血门少门主奉父命携两位师弟下山相助大弋国平叛,不料却卷入朝廷的内部争斗,从此在铁马金戈的沙场和明争暗斗的宫闱中竭力奔走,见证各种阴阳诡谋,历经数次生死危机。当感情难以取舍时,江湖与庙堂、权贵与草莽,他该如何抉择?
  • 保级专家

    保级专家

    他曾经是城市的英雄,现在,已经颓废得不成人样的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上帝拒绝了他.于是,重新回到人生转折点的他,会发生什么了?也许只有上帝才知道.
  • 萌妃带球跑:王爷求和离

    萌妃带球跑:王爷求和离

    坊间传摄政王不近女色、洁身自好,景曦只觉得这都是些狗屁之言!这个男人把她吃干抹净连渣都不剩,还无耻地求圣上赐婚!逼婚是吧?那就别怪她带着他的种高调逃婚!新婚之夜,新娘子落跑,只留下一张纸:“王爷,求和离!”三年后,她带着宝宝重回帝都,某只饥渴三年的王爷望着母子俩的背影,嘴角微勾:“女人,这次别想跑!和离?休想!”
  • 三十三诸天

    三十三诸天

    神秘胎印下,黑镜尘封,历经十三载的沉寂,终于一日渐渐揭掀而起,那是九个世界,九道阶梯...大西北,荒漠如海,苦僧赤足而行;北原境,极地之处,极光绚丽如虹;南荒恶岭穷山,妖兽横行,古来冒险者若过江之鲫;东海茫茫不见边际,海域霸主,富丽妖娆...更有,阿弥陀天界,佛弥之国;战神人皇,浴血平动乱;灵域,天地之宠儿.........热血似火山喷涌,激情无尽,神秘如渊。谁,敢与吾行走诸天?P:境界划分:元气、元丹、小元海、大元海、藏府、蜕龙……
  •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本书讲述了一个孩子——作者的儿子小卡尔的成长经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早期教育的成功案例。书中详细记录了小卡尔在父亲的教育下,从一个资质平庸的孩子变成一个天才的全部过程。小卡尔生来普通,但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很小就通晓法语、意大利语,9岁开始阅读《荷马史诗》,10岁进入大学,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3岁任专职教授。这一惊人的教育成就在当时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让人们首次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