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上,周惠的语文试题做得很顺利,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前面的题了,现在周惠已经开始写作文了。
当她看到题目的时候,感到似乎不太难,稍微想了一想,她便开始动笔。
写了大概十分钟,周惠突然停住了笔,左思右想,不知道接着该写点什么了。
“真糟糕,已经写了两段了,重写都不知往哪写了,真是急死人了。”周惠小声嘀咕着,时间一秒秒地过去,旁边同学行笔时的沙沙声听起来是那么的刺耳,周惠犯难了。
在写作文的时候,有的孩子一看到作文题目,就感到很陌生,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开头;有的孩子在行文过程中突然短路,就像文章开头中的周惠一样,无话可说,脑子一片空白;有的孩子写着写着,发现自己离题了,或是对已经写好的东西不满意,老套而没有新意……孩子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很多孩子都怕写作文。
大多数孩子认为写作文是一件难事。这不是孩子的错,所以不要过分的去责怪孩子,但如何帮孩子克服写作文的难关了,是家长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有兴趣。写作兴趣是提高孩子写作能力的前提。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有趣的课外活动,有时间的话,带他们出去玩一玩,增长见识,然后让他们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自由发挥,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书面训练,使孩子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就会随之而来。
二、多观察。孩子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而造成的。其实,作文的材料就在生活中。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多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
三、多看书。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所说的书没有局限,只要是健康有益的书报刊,都能有所涉及。可以让孩子先从自己喜欢的书开始读,慢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的时间也不一定非常固定,可以利用睡前、课间、周日等时间。读书也不一定是作文或是写作方面的,天文、地理、历史、科技,可以广泛阅读。比如,小学的孩子可以多看些《小孩子阅读报》、《故事大王》、《语文报》等;在中学阶段,可以多读一些如《少年文艺》、《读者》以及一些名人经典文章。
除了看书外,他人的优秀作文也可以参考,看看别人是这样写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样才不会闭关自守,堵塞思路。
四、多积累。前面说的观察和看书其实都是积累过程。这里要说的是积累的具体方法。比如,有很多好的例文,语言质朴、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挚朴实的情感。像这样的好文章,要认真分析,要求孩子把自己看到、读到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要用一个本子记下来,也可以让孩子直接在书上做一些记号,譬如对描写优美的段落划上波浪线等等,还有一些名家大作等等,学会背诵一些优美的词句,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上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学会积累。
五、多动脑。有些父母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读了很多的书,可是他的写作水平并没有提高。原因在于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没有开动脑筋去思考。有的孩子看书只关注文章的故事情节,这对写作是没有帮助的。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对于课本上或是看到的好文章,要多分析,作者为什么写的好,好在什么地方,在以后写作中能否借鉴等等。作文思想的表达,因此在写作之前要构思,要把自己对一些人或事的体会和感想写出来。
六、多练习。要提高写作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多练习,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孩子在开始时写得可能不够好,但这不要紧,只要肯动手,写作水平就会在与日俱增。比如,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长短不限,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下来,长此以往,孩子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最后,父母们要注意的是,任何教育都不能急躁。当孩子作文不理想时,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要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孩子的词汇量有限,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孩子能努力地把作文写出来,而且非常乐意去写,就应该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