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26100000001

第1章 吃到灵魂都醒来(1)

补益灵魂的食物

文/张佳玮

生了啥个角落,吃啥个饭。

这是句无锡话,我外婆最爱说的两句之一,大概意思是生在哪里,就吃哪里的饭;另一句是每逢无可奈何到让人好气又好笑时,她就摇着头,手拢着肚子拍两下,说:

“笑笑吧!除了笑笑还有啥个办法呢!”

我外婆是常州人。她们那代人喜吃鳝鱼:切段儿红烧,勾芡,配蒜头,鳝肉炖入味了就细嫩滑软、肥润鲜甜。整锅熬得浓了,可以拿来浇米饭,也能浇面。

鳝鱼也能炸脆了,作为凉菜,宴席间先上,下酒用,嚼起来咔嚓有声。揉碎了撒面上,也可以。无锡的炸鳝鱼和红烧鳝鱼都很甜。实际上,无锡菜大都很甜。

我不太猜得出为什么。有朋友说苏州菜甜,上海菜甜,我觉得不好冤枉他们:无锡的确是苏锡常菜里最甜的。上海人吃浓油赤酱,据说最初是跟徽商学的;我猜无锡人也跟着上海人学做菜吃酱油,怕咸,于是加大量砂糖?

总而言之,我很喜欢吃甜的。

无锡人吃早饭,泡饭为主,佐以下饭菜。曰炒鸡蛋,曰猪肉松,曰萝卜干,曰拌干丝(豆腐干切丝,热水烫过,酱油麻油醋的三合油一拌;扬州有煮干丝,还有拌干丝里放虾米的,无锡很少),夏天吃咸鸭蛋。

我爸会剥蒜头给我吃,父子俩剥了半天,吃得吸溜吸溜,味道冲!过瘾!我妈恨我们口气差,隔着厨房门骂:两张臭嘴!

不愿自己做了,上街吃。油条配豆浆是常态。油条拧出来时,白油滑一条;下了锅,转黄变脆,捞起来咬,刺啦一声。油条两头尖,最脆而韧,蘸酱油吃妙得很。豆浆,无锡大多喝甜浆。咸浆也有,少。

吃腻油条了,买萝卜丝饼吃,买油馓子吃,买梅花糕吃,买玉兰饼吃。萝卜丝饼是萝卜丝外和面浆下锅炸,外脆里鲜嫩;油馓子纯粹是个脆生,爱吃的孩子可以吃一下午;梅花糕是形若蛋筒、顶上封面皮、内里裹肉馅或豆沙馅的一种面食;玉兰饼是汤圆捏的了,当天有汤圆没卖完,于是油炸成金黄,耐于储存,只是吃起来一嘴一手的油。

晚饭了,米饭为主,配下饭菜。蔬菜无非青菜、蓬蒿菜、菠菜、金花菜、绿豆芽、黄豆芽,炒了吃,黄豆芽常用来炒百叶结,似乎有好口才,金黄发财。荤菜,则红烧肉、糖醋排骨、排骨炖百叶结,周末一锅鸡汤。夏天排骨炖冬瓜,清爽;冬天排骨炖萝卜,温润。春天可以吃排骨炖笋,加上咸肉就是腌笃鲜,格调颇高:那几天整个人都清暖飘逸,两腋有清风生了。

周末了,去外婆家,外婆就摊面饼:面和了,略煎,两面白里泛黄,黄里泛黑,有焦香,蘸白糖吃;吃腻了,借外公的茶杯,咚咚咚喝,打嗝。

外婆年纪大了,喜欢熟烂之物。青菜毛豆百叶煮面,面煮得绵软,鲜入味,但没劲道,青菜叶子都软塌塌的:我们这里叫烂糊面。如果有南瓜,和宽面一起炖,炖到南瓜烂了,宽面也快融化了,就着一起吃,稀里呼噜。

无锡人都爱吃馄饨和小笼汤包。进店先叫一笼汤包,馄饨后到。汤包个儿不小,肉馅,有卤汁;面皮蒸得半透明,郁郁菲菲,一口咬破,吸卤汁,连吃肉馅吞包子。我可以一口一个,我小舅婆就咂嘴,“张佳玮,好大的一张嘴!”

包子吃到分际,上馄饨了。馄饨按例需有虾仁和猪肉糜为馅,汤里需有豆腐干丝,至不济也得加紫菜。拌馄饨则是红汤,也甜,另配一碗汤过口——无锡人吃什么都甜。

季节对的时候,有店会卖蟹黄汤包;交情好的店送姜醋蘸食,好吃。

姜醋在我们这里除了吃虾吃蟹,还有个用途:蘸镇江肴肉吃。肴肉压得紧,咸香鲜凉,蘸酸味下酒,妙不可言。

当然也吃鱼,也吃虾。鱼则红烧或汤炖皆有,虾大多清水煮,加以姜和葱。虾肉鲜甜,本不需调味,丽质天成。

我妈除了红烧肉,还擅做大盆葱花蛋炒饭。我爸则擅长鱼头汤与荷包蛋。此外,他拌得一手好豆腐:只用盐和葱,就能把一方豆腐调得好吃,再一点麻油,可以下泡饭了。

到乡下去吃宴席时——无锡郊区乡村人,都很喜欢吃宴席——就是冷盘在先,牛肉、羊肉、白斩鸡、炝毛豆、脆鳝、虾、花生等先上,后续炒虾仁、芙蓉鸡、清蒸鱼、大炒青菜、红烧螺蛳等。盘旋往复之后,末尾一道鸡汤,一份红烧蹄髈。

我在无锡,当然也下馆子,也请客酬答,但家常舌头是认这些的。就这样长到了十九岁,去了上海上学。

吃食堂。吃馆子。吃得到处都有些不认识了。吃馄饨和汤包,完全不能接受。曾经沧海难为水,南翔小笼我也吃不下了。

租房子了,自己下厨。只会几个菜,反复做:

红烧肉,炒糖色,肉略煎,多酒,少水——少水是苏轼的办法——八角生姜老抽等俱下,慢炖。

鱼头汤,鱼头略煎,看准火候加水,慢炖,加豆腐和葱。

妈教的蛋炒饭,自己相继加青豆、香肠、胡萝卜、青椒、毛豆、虾仁。做得好了,口感纷繁,吃饱了打嗝;做得不好,比如错加了甜香肠,完了。

出去旅游。桂林的米粉和龟苓膏。武汉的豆皮和热干面。天津的熬鱼。青岛的鱿鱼。杭州的叫花鸡、片儿川和莼菜羹。海南的抱罗粉。西安的肉夹馍和酸菜炒米。都吃,都喜欢,但爱不上。

后来,某人来了上海,跟我一起住。她是重庆人。吃了上海南华火锅,一咧嘴,“这也叫火锅?”

我被她带回重庆,去见识老四川的枸杞牛尾汤——汤极鲜,淡而有味——和灯影牛肉丝;去邱二馆喝鸡汤,去大礼堂旁的山道上吃串串香。去贵州吃街头烧烤、炒土鸡蛋和酸辣粉。去康定吃烤松茸。在39度高温下,汗流浃背,吃烤脑花。

我慢慢能吃辣了,慢慢能从辣味里吃出其他味道了。所以跟地道重庆和四川的菜一比,觉得其他地方的辣味——比如上海许多川菜馆——辣得没内容,不婉转,不缭绕。

但是回到上海,还是得过日子。

早上出门,从蒸笼熏腾的店里买香菇菜包,买蜂蜜糖糕,买梅干菜肉包;隔壁店买豆浆,买鸡蛋饼、韭菜饼和萝卜丝饼。这就可以回去了:两个人擎着包子和饼一路吃。

午饭了,拿着一堆外卖单子发呆。有时叫个武汉馆子,豆皮两份,米饭不用了,再来个粉蒸肉或者武昌鱼——豆皮两边香脆,中间夹的是糯米馅儿,很香,也能做主食。有时叫个煎饺,要刚出锅的,取其脆,配辣味蘸酱,还有非分的要求,“你能往你隔壁店顺便给我们带份冰豆浆不?”也有叫日式牛肉饭的,店里太吵了,每次叫都得扯着嗓子喊。冬天,叫鸭血汤配汤包和三丁烧卖,只要汤够烫,鸭腥味也不会有感觉。或者从一个西安馆子叫一份烩麻什,“还有桂酒没有?”

上海最大的好处:只要你肯叫外卖,足不出户也能变着花样吃,饿不死,而且不至于对生活丧失信心。

到半夜,也能想法子吃。经常是我写着字,某人问我:

“你饿吗?”

“不饿。”手敲键盘不停。

过了一会儿,“你饿吗?”

我于是停手,“我饿了,要不然我们去吃烧烤吧?”

于是她雀跃,“我就知道你饿了!要吃烧烤!”

就出门,去烧烤摊坐着,等吃。上海的街头烧烤,蘸料和腌制都不如贵州和重庆,但聊胜于无,萝卜当人参,关了灯都差不多。

有时也不吃烧烤,吃街头游动的夜宵三轮车:大爷守着大锅,炒得半条街油香四溢。你问大爷要椒盐排条、宫保鸡丁、蛋炒饭、炒河粉、炒韭黄,会做,做得油光闪亮。有时候吃着,大爷休息,自己给自己炒盘花生,喝酒,抽烟,扬声问我:

“要不要花生?来,来,抓一把!”

到了巴黎之后,牛排比萨烤肉寿司,很容易吃腻。寻思做菜吧。头一个月,没找着亚洲超市,于是每天回家,剩了愁眉相对:

“千层面?”

“千层面。要不我煎个牛排?”

“不要!腻!!”

变着法子,想出了许多奇怪吃法。比如意大利通心粉,用铁板与牛油一起煎,比煮着好吃,有面被烤的香味。比如三文鱼,生吃,煎着吃,最后炖汤喝——腥得很。

法国猪蹄很便宜,买来炖,做蹄花汤。可惜没生姜,法国盐味道也怪。最后做出来,蹄花和汤都索然无味。那时你就觉得:不是没咸味,是不鲜。咸味是解口淡,鲜味是灌醉舌头。

终于找到亚洲超市了,喜出望外。日本味噌汤、酱油、韩国泡菜、越南春卷、香港云吞、三黄鸡、冬阴功汤泡面、速冻饺子、泰国香米,见什么抢什么。回家时推着购物车冒尖儿,路人看我们的眼神都不对了。

转过一年,搬了家,购物便利许多。出门就是七大洲四大洋的超市,牛百叶和居朗松葡萄酒都能随手买到。

爸妈也担心我吃不好,每次视频时都问我,还要我拍了食物照给他们看,以免我报喜不报忧,明明在啃干面包,偏吹自己吃海老。我就跟爸妈说了,“去超市,买鳕鱼、三文鱼和牛排,买牛筋丸、豆腐、牛肉、羊肉和洋葱,买生菜、茄子和豆芽,买牛油果。”

怎么吃呢?

嗯,三文鱼低温冻过,再切刺身吃;山葵不可蘸酱油,不然不香;鱼一面蘸山葵,一面蘸酱油,一嚼,香味冲鼻子,鲜甜咸在嘴里一就和,鱼肉内水凝冰碴刺啦一声碎了。

或者拿三文鱼切块儿,牛油果切碎捣成泥,跟冷米饭放一起,倒酱油,拌匀,撒白芝麻,也好吃的。

嗯,鳕鱼拿盐一腌,炸虾粉一裹,下锅煎;煎到肉块儿饱绽,一块块一列列成蒜瓣儿状,就能吃了。

嗯,鸡用冷水煮,去了血水,加葱姜酒,大火煮开,然后慢炖,末了加盐,成鸡汤。

嗯,肉糜下锅炒了,下料,加豆腐翻炒过,加水略炖,收完了勾芡,算麻辣豆腐,可以下饭。出锅撒葱和花椒末儿。

嗯,吃齁了,就吃清淡点儿。六杯水一杯米酒一杯酱油,煮豆腐,“八杯豆腐”,出锅时加海苔;米浸一阵子,和萝卜块一起加盐焖煮,熟了,再蒸一下,如此萝卜味道很透,不滞涩,甜。萝卜饭加上豆腐汤,再加个生姜片,一顿饭成了。

土豆煎过,加水,加洋葱切片和大包咖喱粉,加水慢炖,炖到咖喱浓稠了,下牛肉,等牛肉变色缩起,就能浇饭上了。

真不想动,也行。大锅,下重庆带来的火锅料,然后牛筋丸、金针菇、牛百叶、鸭血、萝卜片、土豆片,咚咚咚咚往里头放。某人负责调酱。她调的味好,调的汤,调的酱,都味道鲜浓。

我妈听了很是安慰,于是开始拉家常,“哎呀呀,早上去吃鸭肉面时,狗狗又去吃别人的东西啦!”

——我爸我妈现在每天早上,出门吃鸭肉面。我爸要紧汤,我妈要宽汤,另要一碟姜丝。吃面,鸭肉是烧鸭,泡在面汤里,等脆劲略过,开始软乎了,稀溜溜吃掉。

——由鸭肉面,我就想到了馄饨和小笼包,想到店里“白汤辣”、“拌馄饨”、“一两蟹粉小笼”的声音。然后我就立刻垮了。

——但我知道,不能跟某人说。一说,她就会想起重庆的烤脑花和涮鸭肠、涮黄喉来,想到她喜欢的鱼香茄子来。

春天到了。早上出门前开窗,午后回家看,迎窗一面墙,扑头都是鲜绿色:是树影摇摆,被阳光砸到墙上了。这时我就想起春茶。想从墙上把鲜绿树影揭下来,跟揭树皮似的,洗洗干净,放冰箱里镇一镇;到晚来,使热水泡开,当茶喝。

然后就想到莼菜羹,想到叫花鸡和东坡肉。但这些不能跟某人说。一说,她就想到南山路,想到苏堤,就没止境了。只好自己想想,自己念念。念着念着,好像就吃到了。

我们忙了一周。到周二略有松快。当日我早回家,买了菜。想想过去一周,一直是汤锅、咖喱、生鱼片这么速食对付的,正经做个菜吃吧。去超市买了茄子、鳕鱼和猪肉,预备做某人爱吃的鲍汁茄子煲、煎鳕鱼和红烧肉。

茄子先用水略浸,然后姜葱炝锅,油过一遍,上锅焖着了,加了醋、冰糖、一点子辣椒。我不会调味,且调且咂摸,感觉有点儿意思了就好。

鳕鱼腌完,扑了粉,等着下锅煎。

肉使油煎过,下了老抽和酒,跟重庆带来的芽菜一起慢炖——我等不来蒸烧白,所以是我们那里的红烧肉减少一点糖,炖四川芽菜的混合做法。

美国南方人吃soulfood。当然这里的soul如果溯源,未必真跟灵魂有关,更多是与描述黑人相关。但我们是真有灵魂食物的:生在哪里,就吃哪里的饭。比如,对她而言,芽菜、茄子、煎烤香和辣料,就是灵魂的补益。

黑泽明说过,“白天吃东西补益身体,晚上吃东西补益灵魂”,差不多的意思。

然后某人短信给我,说回来路上绕了个弯,去某个华人区给我买了小笼包。

“可能冷了,回来加热一下。”

“有馄饨,配汤料的,我一起买回来,晚饭不用备了。”

怎么说呢?巴黎馋虫版的《麦琪的礼物》。

一涉及食物,灵魂立刻心有灵犀了。

我能说什么呢?也就只有我外婆那两句话了:

生了啥个角落,吃啥个饭。

笑笑吧!除了笑笑还有啥个办法呢!

味道因乡愁而更美

文/小岩井

高中之前,我一直成长于家乡的郊外小镇,依山傍水,绿意盎然,自有一番悠然南山的田园风貌。

小镇很小,从头走到尾,也就一顿饭的工夫。

路上总能碰到相熟的人,随意聊几句,都是无关紧要的寒暄,简单而温馨。

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孩,打打闹闹的死党好友,暗恋的同班女生,在买菜时讨价还价的老师,这些在生活中展现不同样貌的人,总能不期而遇。

我们那儿的人,似乎都是话痨,只要天气好,总能看到家家门前晒着太阳聊着闲话的光景。

随着年龄增长,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开始向往更大的世界。

几番流转,在繁华喧嚣的城市路口,在人声鼎沸的喧嚣之中,我才重新认识了故乡的意义。

故乡像位旧知己,静静待在那里,守候我每一个想念时分,等待我回去把酒言欢,就好像从不曾离开。

同类推荐
  • 唐诗三百首导读

    唐诗三百首导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巅峰”的唐诗,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书针对市场现状和读者需求,以最经典、最流行的唐诗选本——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按作者分类重新编排,对入选的诗歌篇目进行适当增删,并辅以注释、名家点评、导读三个板块,使读者既能通过精彩的导读语细细品味整首诗作的纯美意境,又能循着名家的视线,直击作品的绝妙之处。
  • 马季诗选

    马季诗选

    青年诗人马季的个人作品集《马季诗选》,该书选入作者2001年远离家乡后,陆续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林》等刊物的133首诗作。
  • 爱在不言中

    爱在不言中

    本书内容有,《爱在不言中》、《爱他就爱他的家人》、《茶山的歌者》等。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其他各辑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解放烟台

    解放烟台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处在最后胜利的前夜。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延安向全国军民提出“全国的任务是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
热门推荐
  • 宠女

    宠女

    将门多出女汉子。老将军发现,提亲时意气风发、英俊潇洒的侯爷们,娶了自己女儿后,一个个都变成了妻管严……某老将军开始定制新的族规:“给老夫宠,宠到天上去,宠到月亮上去,宠到太阳上去,老夫就不信宠不出一个甜甜的、软软的妹子!”某帅爹:“世子太跋扈?皇子太傲娇?你要教他们如何成为软男?去吧,用心教,爹宠你!”某美娘:“娘就是要将我的小娇女宠到没边儿,怕宠太高摔下来?没事,娘叫你那四个哥哥一人站一方位,随时准备接着你!”某穿越女表示做梦都笑不醒,不争不斗,生活甜蜜蜜儿……可为何总有白莲花出淤泥而摔成狗啃屎?
  • 做事要有责任心

    做事要有责任心

    如果说到闷内小企业和IBM,微软等这些国际大公司之问的差距。很多人脱口而出的一定是战略、资金、人才,高效率的管理……但他们都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便是员工的责任心。高度负责的员工,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和必要前提。责任应该是人晶的最核心要素,因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员工,即使有再多的知识、再大的才华,也难以创造价值。而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在工作中必然会树立主人翁意识,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当作是自己的事情,用高标准要求工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尽善尽美,而不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 遗失的流年

    遗失的流年

    肖然、许瞳、于樊···性格截然不同的女生,在她们彼此青春最美好的年代相遇,寻找属于她们的幸福。所有人的青春都不会给她们一次再做选择的机会。青春它不会只有那些美好,矛盾与冲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但这些教会他们从中成长,渐渐去熟悉成年人的苦恼,什么叫做生活。痛并快乐着才是生活的本质吧。
  • 纯良高手

    纯良高手

    武道世家传人宁洛,在开学前夕,被全家老小以传宗接代为由,逼迫结婚。在新婚之夜,他差点被暴力的童养媳老婆推到……当宁洛怀揣着这份无可奈何的委屈来到新学校的时候,宁洛彻底无语了——学校不是分男女寝室吗?可为什么我的上铺是校花?【万里朝天跃虹门,诸佛龙象乱红尘。千载幽梦醉黄昏,泪雨箫声绝故人。】
  • 明贼

    明贼

    大明天启元年四月,毛帅奇袭镇江的路上,多了一名新兵。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可当百万兵。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蝴蝶悄悄扇动了翅膀,大明帝国战力最强悍的东江军集团,悄悄偏移了原本的方向。
  • 无敌黑拳

    无敌黑拳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武者的世界。…………生命的潜能在于自身的发掘。武道的追求……是自身的超脱。追寻真正的武道,追寻业已没落的武道。这是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无敌黑拳VIP群61807909,进群请先看公告无敌黑拳群178606997(满)无敌黑拳2群78607682(满)无敌黑拳3群78607932(满)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春天里来百花开

    春天里来百花开

    她一定是在人间害人太多得到了现世报。穿到一个完全不正常的家里,受到非人待遇。还好还好,还好她在文明社会里练就的超强抗压性,让她能笑着面对老天爷跟她开的一个又一个乌龙的玩笑。既然过来了,就一定要找个最好最完美的男人当相公!你说这是妄想?那就是妄想吧,反正她有一生的时间去找寻。顺便跟你们玩场旷世的游戏!
  • 瞳之暗

    瞳之暗

    私家侦探?IEO?破解一连串的疑案,牵扯越深,背景越黑暗......
  • 品经典·悟人生:名言警句卷

    品经典·悟人生:名言警句卷

    本书所辑选的主要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名人名言是一种在表述方式上相对独立,思想含量上相对精炼的文体,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本卷图书侧重收录应用性强、流传比较广泛、表情达意凝练的箴言、格言、警句等,或自文学作品中采出,或自演讲谈话中择取,力求让读者阅读一句收获一句,读懂一句运用一句,在片刻中即能感受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