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88500000009

第9章 孤独症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很多国家对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我国尚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有关临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约为5∶1.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孪生子女中,单卵孪生子女中若有1个患孤独症,另一个的患病率高达36%左右,而双卵孪生子女中却没有这种现象。这说明孤独症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儿童患者脑中鸦片素含量过多,故常出现孤独、麻木症状和感情交流障碍等。到目前为止有多种病因学说,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儿童孤独症,尚未明确。

儿童孤独症常见以下行为特征:

①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受限。孤独症患儿不同程度地分不清亲人或陌生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看对方的脸,回避眼光的接触。喜欢独处,一人玩反而自在,缺乏同情心。②保持固定生活模式。对生活环境要求刻板,家具的移动,以至饮食起居的改变都会引起他们情绪变化。比如,发怒或恐慌,有些患儿严重得甚至连吃饭时坐的位置、碗和筷子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厕所用哪个便池都不能改变。③言语障碍。儿童孤独症患者多言,但领会能力低,常用词不当。发音不正,发出怪腔怪调。④孤独症患儿常坐不住,活动过度,以脚尖走路。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习惯东张西望或作伸颈、装相等怪异姿势。

一般说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诊断为儿童孤独症:①对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严重影响社会性相互作用。②语词性和非语词性交往和想像性活动严重减少。③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严重约束生活活动。通过治疗,可减少行为症状、促进发育。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游戏、拥抱、家庭、药物疗法等。

孤独症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疾病吗

“孤独症”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于1943年提出并确定的。但孤独症的现象则是在其概念被确定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孤独症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却有很短的历史。即孤独症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现代社会的环境没有直接的联系。

初听到“孤独症”的人,往往联想到性格孤僻或内向,即把它与某类纯心理障碍疾病联系起来,认为这孩子一定是受到某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发生障碍。也曾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们往往有一个不良的家庭气氛,如父母性格怪异或母亲忙于工作而使孩子在发育早期(婴幼儿阶段)受到忽视……这类被称做“心理环境”的因素被研究结果所否认。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症的发生与大脑系统的生理结构异常有关系,只是目前尚无法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脑系统的异常结构。虽然孤独症并非为纯心理方面的障碍,但有心理障碍疾病的人,由于其在感知加工功能方面受到影响,也可能引发孤独症表现。

孤独症儿童会有心理障碍吗

虽然该孤独症并非是纯心理障碍疾病,但并不能忽视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障碍,与此相反,在与孤独症儿童接触或对他们进行干预训练时,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孤独症儿童由于其社会交往能力非常弱,很难与周围的人发生正常的沟通行为,这就会使其产生心理结构异常,发生孤独症患者所特有的心理障碍。换句话说:就像盲人、聋人、肢体残障者会由于他们自身的障碍产生心理压力一样,孤独症患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由于他们的孤独症障碍产生心理上的发育偏差和异常。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当中表现出愈来愈退缩的结果,如玩弄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依恋某件物品或某项单一的活动;在必须与人对话时移开目光或跑开;看似莫名其妙的哭闹或笑;伤害自己的身体或攻击他人等。

孤独症有什么特征

孤独症儿童的症状表现主要从观察其行为特征中得知:

(1)没有依恋行为: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黏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

(2)对亲人和生人的反应没有很大的差别: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

(3)对人际关系不感兴趣: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也很少能和他人维持真正持久的友谊。随年龄增长,有些人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

(4)语言沟通障碍: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

(5)非语言沟通障碍: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

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6)对人、物的固定反应: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

(7)日常生活中有固定的仪式:往往表现在吃饭、睡觉、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作“仪式性的行为”。

(8)自我刺激: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用手摸嘴唇、耳朵或其他身体部位,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9)对外界反应过弱:很多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

(10)对外界反应过强:也有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像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孤独症是怎么得的呢

孤独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但可以肯定有神经生理方面的变异。遗传曾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有关病因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尚不能证明遗传是惟一造成孤独症的原因。另一条线索集中在寻找脑功能的变异上。在脑系统的不同区域都发现了各种变异的存在,目前可以肯定脑部大范围区域的神经生理损伤是重要的因素。总之,关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最新研究的结果趋向于“多因素致病”说,即不只有一种导致患病的因素。

虽然对孤独症发病原因的研究尚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那种认为孤独症是由于后天环境原因所致的说法已被否定。目前一致认为患儿脑部的损伤在出生前或产程中就已经产生了。

如何确定孩子患有孤独症

首先,当发现你的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时,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般是由儿童精神科的医生进行诊断。有位美国精神科医生曾说过:“如果你的孩子在说话方面比别的孩子弱,首先怀疑他是否患有孤独症。”

由于在孤独症的发病部位及致病因素方面还没有准确的实验数据及有效的检测工具,因此诊断的依据不是化验或仪器检测结果,而是根据幼儿异常的外在行为表现,至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曾有近40种诊断标准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2种标准体系逐步赢得了各国普遍的认可,它们是DSM(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和ICD(国际疾病分类)。

孤独症儿童是弱智儿童吗

弱智儿童通常是在各个方面的发育、发展均比一般人迟缓,但发展的次序则基本保持正常。弱智儿童的智商有可测性,他们在感知、社会交往、兴趣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其智商成正比。

孤独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现象,但发育次序异常,且各方面发育不平衡。如有的儿童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却能有很强的计算、绘画能力;有的儿童完全没有或只有极少的语言,却在记忆力方面、识别颜色方面表现突出。孤独症儿童由于社会性极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主动性方面远远低于弱智儿童,目前尚没有能准确测量孤独症儿童智商的工具。

如一位同时教过弱智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培智学校老师所体会的:弱智儿童愿意学,却学不会;孤独症儿童是能学会却不愿意学。

孤独症与听力障碍(失聪)的区别是什么

听障儿童即我们常说的聋哑儿童,是因为个别感觉器官(听觉系统)受损所致。虽然他们因为失去听力而发生语言障碍(失去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但他们不会因此而失去主动观察、了解及与外界交往的兴趣。听障儿童会用身体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其他工具努力与人进行交流与交往。

虽然孤独症儿童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表现是“不说话”“听而不闻”“不理会外界的声音”,但他们的听觉系统基本上是完整的,只是因为大脑中枢系统的障碍使他们失去对外界正常反应的能力。同时孤独症儿童除了几乎不能使用语言进行交往外,他们的另一个特征是不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其他交流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交往。

必须确定参加听觉系统训练的儿童是否是由于听觉敏感所导致的孤独症,否则听觉系统训练对于他就失去了前提条件。

孤独症与语言发育障碍有什么不同

语言障碍儿童的状况与孤独症儿童不同,前者在感知反应上不会有异常,在与人和物相处的方式上也是正常的。他们能够模仿别人,用手势来表达抽象的内容(与听障儿童相似),虽然有时会有较少的“鹦鹉式”对话。在参与想象性游戏和小组活动方面与正常儿童同样有兴趣。

孤独症儿童在集体性活动和游戏中表现出明显地不适应(不介入),更无法参与想象性游戏。对于游戏的规则完全忽视或不理解,对游戏的结果(是否赢了)不在意,常对小组性活动和游戏不感兴趣。当其他儿童专注于游戏之中时,他们往往游离于游戏外。

孤独症是儿童期精神分裂症吗

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特征是思绪混乱,而开始发病的时间通常较迟。孤独症儿童的发病时间是在36个月以前。有一位美国精神病医生这样描述:精神分裂症儿童是力图从这个世界逃出去;而孤独症儿童是从来没有进来过。

孤独症可以治愈吗

由于尚不明了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部位,因此仍没有效果显著的医疗手段。从这一意义上讲孤独症目前属于无法治愈的疾病,也就是说孤独症将长期甚至终生伴随着患者。但如果“治疗”定义为并非仅指医学治疗,而是包括一切能够有效促使患儿病情好转,增强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及适应能力的训练疗法,目前国际上各种类型的训练疗法则是名目繁多。

由于孤独症的各种表现可能分散出现在患儿不同的发展时期,且不同的患儿的具体表现也往往各不相同,很难进行比较。所以,在面对不同疗法和训练手段时,不能因某一种方法适合某一患儿或曾对某一患儿病情的好转有显著疗效,而把这种疗法视为普遍适用的治疗手段。

训练能治好孤独症吗

假如把“治好”理解为医学上所指的“治愈”,即患儿不再有孤独症,导致孤独症的大脑生理异常结构完全消失,那么从目前我们所获得的国内外研究与临床信息来看,通过“训练”而“治愈”的孤独症患儿几乎可以说没有。但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能够进行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案是很多的。有些孤独症患者在成年后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从事设计方面的职业),但从专家对他们的评述中,仍能够感觉到他们的举止透出典型的孤独症痕迹,只是这点不再具有将他们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的障碍力。当然能够达到这一程度的患者虽只是极少数,并且与他们一直得到良好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虽然训练不能让孤独症患儿彻底痊愈,但训练对于孤独症患者的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孤独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看着他们陷在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社会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训练要进行多长时间

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干预工程。训练不同于服药或手术,一个疗程或手术后明显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训练者有丰富的经验和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并且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几乎在他们成长的全部阶段都需要伴随有训练矫治,因此家长首先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坚持正确的训练方法,你就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你以前认为不可能学会的东西,具备了你以前认为不可能具备的能力。美国孤独症研究所所长瑞姆兰博士(一位家长,儿童心理医生)就曾经说过:“当你面对孤独儿时,要努力去感觉他这一段时间又学会了什么。”一位已帮助自己的孤独症女儿成功地走上独立生活的德国母亲感叹说:“孤独症的孩子能走多远,只有上帝知道,我想知道的是,与昨天相比,我的女儿今天又学会了什么。”一位中国母亲经过十余年努力使自己孤独症的孩子在正常学校坚持上完小学六年级,又看着她进入中学,不无自豪地说:“我现在才感到自己是多么有成就。”

孤独症儿童有最佳训练时期吗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孤独症倾向”),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惟一证明有效的矫治途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在3岁左右被确诊,因此“3~6岁”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同时也因为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实验证明孤独症儿童若在学前经过训练,他们的智商可以提高十二点。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的有关研究工作于1991年证实了这一点,这一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在学前阶段接受训练后智力发展的潜力超过了正常儿童,因为研究中同样接受学前训练的正常儿童,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几乎不会发生智商的变化。这个测试结果,证明了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并说明3~6岁是关键期。许多个案也证实,即使是超过这一年龄阶段,方法正确的训练也会使患儿有很大改善,放弃训练矫治,孩子的状况只会愈来愈差,只要开始就不会太迟!

只教不治能行吗

孩子得了孤独症,不是打针吃药,却要接受特殊教育。这对于习惯上“有病就求医”的观念是一种修正,即孤独症儿童目前“有病要求教”。许多家长在开始时会对这一观点产生怀疑,有的认为应该先四处求医,治好了再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孤独症儿童康复,怎样做才算是真正帮助他们。对孤独症儿童,只是表面上的认识,而缺乏对其本质的了解。其实孤独症儿童的最大障碍是交往障碍,包括语言交流障碍。他们常常沉浸在封闭的自我世界中,究其原因是其缺乏或者说是没有与外界交往的能力。而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这种能力,使他们从自我世界中走到现实生活中来。当然,我们不排除随着医学的发展,药物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医疗手段能够替代教育训练的作用。因为能力的获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靠后天的培养教育逐步得来的。药物只能还人以健全的躯体,为能力的获得提供可能性,而不能起决定作用。这正如众所周知的“狼孩”,虽然其有健全的躯体,但由于没有人类的教育环境,因此她只能像狼一样号叫,最终能发出的有限的语言,还是由于教育的作用产生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对孤独症儿童的帮助应是以教育为主,药物为辅。

早期训练应早到什么时候

早期训练(或早期教育)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干预和学前教育。它们都属于特殊教育范畴,特殊教育是指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以前,有特殊障碍的孩子只是在学龄期进入学校后才得到特殊教育服务,但是现在的认识是特殊教育要从早期干预计划做起。因此,在美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正常儿童的义务教育从3岁开始,特殊儿童则从诊断之日起就必须为其制定教育计划了。

(1)早期干预:从诊断之日起(3岁之前),通过为残障儿童制定的特殊教育计划,而为残障儿童提供的教育干预。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各种患有像孤独症一样尚无法通过医疗治愈的疾病的婴幼儿。计划因每个残障儿童的特点不同而异,但它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尽量减少障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早期干预专家应用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教育方法,帮助残障儿童掌握他们不易学会的技能,专家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家长掌握这些训练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他们。孤独症儿童尤其需要得到早期干预服务,因为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困难,每个孤独症儿童都会从早期的积极的训练中得到帮助,并且他们能越早克服行为问题,如发脾气、自我刺激与娱乐,他们就会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越少受到这些行为的干扰。

(2)学前教育:3~6岁(上学之前),为孤独症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以为孤独症儿童具备进入家庭以外的社会单元的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通过在生活自理、对他人指令的反应、愿望的表达、群体生活中的跟随能力等几方面的技巧训练,帮助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他们进入幼儿园、学校生活的困难。

为孩子提供早期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若想让孤独症儿童尽早地得到早期的干预,早期识别是关键。要做到早期识别又取决于两个环节:医院和家长。

首先是医院的诊断能力。可以说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条件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在那里有多少患儿是在3岁之前就能得到明确诊断。我国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从孩子很小时就发现异常,但在四处求医几年后才得知孩子患的是孤独症。因此,建立儿科医生早期诊断体系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其次,将要为父母提供识别发育障碍的基本常识。因为只有父母对问题敏感,他们才能把有问题的孩子送到医院检查。不少孤独症儿童父母在孩子3岁甚至更晚时才送其去医院诊治,当被确诊为孤独症时,常痛心地说“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小时候完全正常呀!”这往往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只是当孩子早期有表现时,父母由于缺乏有关信息和专家指点,未能重视到问题罢了。

作为家长如何在婴儿期观察孩子的表现

在我国,因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父母缺乏曾带过一个正常孩子的经验。因此,即使孩子在婴儿期已表现出一些特征,也往往会被忽视。直到3~4岁时,孩子的发育问题已到了毋庸置疑的程度时,才想到带他去医院检查,就这样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的时间。

2岁前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特征有:

出生时:没有特征。

3~10天:没有明显特征。

4~6周:常哭闹,但并不是由于有需求,如饿了。

3~4个月:不笑或对外界逗引没有笑的反应,不认识父母。

6~7个月:对玩具不感兴趣,别人要抱他时,不伸出手臂。举高时身体僵硬或松弛无力,不喜欢将头依偎在成人身上,没有喃喃自语。

10~12个月: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独处时呈满足状。长时间哭叫,常刻板行为(摇晃身体、敲打物品等)。拿着玩具不会玩,只是重复某一固定动作。与母亲缺乏目光对视。对其他人不能分辨,对声音刺激缺乏反应(像耳聋),不用手指人或物品,不模仿动作,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单调或莫名其妙的声音,不模仿发音,更没有有意义发声)。

21~24个月:睡觉不稳,有时甚至通宵不眠。不嚼东西,只吃流食或粥样食物。喜欢看固定不变的东西,有刻板的手部动作(如旋转、翻动、敲打、抓挠等)。肌肉松弛,常摔倒。缺乏目光对视,看人时只是一扫而过即转移别处。没有好奇感,对环境的变化感到不安或害怕。可能出现学舌,但迟缓,对词语理解。

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早期训练应注意什么

(1)没有一种专门的“孤独症训练法”,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学科的综合切入,首先涉及特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儿童发育发展心理学等。关键是训练者一定要有丰富的孤独症知识和临床训练经验。

(2)由于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差异很大,所以训练方案必须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即因人而异。制定训练方案之前,被训练的儿童应经过专业工作者系统的观察与测试。

(3)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4)训练应在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有系统的进行。因为不适当的训练内容及学习要求,会给患儿带来困难并因遭到挫折的体验而退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用退缩回避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保护自己,逃避与别人进行学习性的交往活动。

(5)早期训练是促使孤独症患儿生长正常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强调早期训练的有效性,往往会使人产生过高的期待和希望,从而低估孤独症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严重性,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诱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不是能在短时间内使有孤独症障碍的孩子步入正常轨道的灵丹妙药。

训练的目的是看他是否学会了某个知识内容吗

无论采用哪种训练疗法体系,首先应明白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孤独症儿童体验到与人交往的愉快感,提高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主动和自制能力。因此,无论与他做什么活动,都要注意:①使他在愉快的交往活动中体验到完成一个课题的成就感;②激发他乐意“主动参加”的内在动机;③帮助他建立人际交往中“是”与“非”的概念。从这几点出发,无论是哪种训练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项目都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训练患儿识别颜色只是手段,目的是让患儿在与训练者学习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是愉快的,与人交往和配合是愉快的,只有这样才能为他进一步具有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对训练常见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最常见的错误认识就是将目的与手段混淆,如误以为训练的目的仅仅是让孩子学会识别颜色,因而在训练过程中强迫孩子长时间被动配合,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可能认识了几种颜色,但他对于训练活动——这一必须与人交往的过程产生恐惧和厌倦。而这只会对孤独症患儿潜在的社会适应能力起到破坏作用,甚至使他们越来越难以与人配合,越发自闭。所以在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教孤独症儿童识别颜色时,训练者首先要意识到:识别颜色是借以与患儿发生交往的手段,而导入愉快的交往则是目的。在明确这一点后,训练者的任务就是把握如何让患儿在愉快的交往中学习识别颜色及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体验愉快的交往。事实上(不只是对于孤独症患儿)对所有的人来说,要想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首先取决于每个人是否“乐意参加”,而不是靠被动的压力。

大量训练疗法的有效性研究证明:在对孤独症患者进行感知及人际交往障碍训练时,训练者(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关键中的关键。能否建立融洽的关系是衡量该项训练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标志。

让孩子在哪里接受训练最好呢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与训练,一般分两种场合进行:

(1)家庭训练:在国外,家庭训练由专业训练者小组到家庭中指导家长进行,他们可能是集体来,也可能分别来,至于每周来几次,要视孩子的需要及家庭居住的社区提供训练指导的能力而定。在美国,家庭训练的指导一般持续到孩子3岁时为止。家庭训练可使家庭在专业训练者的指导下学会训练孩子的具体技巧,并使训练者了解该患儿的家庭环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家长、专业训练者对孩子的问题及进步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

(2)专业训练:专业训练指的是让孤独症儿童到专业训练机构参加训练。在国外,专业训练机构分设在普通学校、民办残障中心内或是专为孤独症设置的训练机构,专业训练始于3岁,持续到6岁(学龄),所以专业训练就是早期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学前教育阶段。

操作家庭训练的前提有哪些

在家庭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家庭成员应了解有关孤独症的知识,了解孤独症儿童的一般性特点和自己孩子所独具的特点。

(2)家庭成员应学习和掌握孤独症儿童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

(3)按照由专业机构或人员为孩子制定的个别训练计划,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

(4)定期请专业人员对孩子评估。

要具备以上前两点,就需要家庭成员学习有关资料、参加关于孤独症知识的讲座、家长交流,参加训练技巧培训班等活动;要具备以上后两点则需要孤独症儿童的家庭与专业训练机构及人员保持联系,将家庭训练置于专业指导之下,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同类推荐
  • 中老年人骨骼保健

    中老年人骨骼保健

    骨骼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人更易发生。人体一旦发生骨骼疾病,轻者造成痛苦,重者可造成残疾,甚或丧失生命。人到中年后,机体由盛渐衰,逐步出现各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虽然人们最易看到的衰老的表现是人外表的变化,如皮肤松弛出现皱纹、褐斑,头发变白、变秃,胸部呈桶形,脊柱和下肢弯曲,体重减轻,身高变矮等,但人体内部最早出现的是骨老化,关节面上的软骨最早可在21~30岁即开始退化。所以,可把骨骼年龄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衰老的指标之一。
  •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每个人的健康能仅仅依靠医生来捍卫吗?不能。求医不如求己,治病不如防病。本书提供了四季养生保健、饮食保健、运动保健、睡眠保健、心理保健、疾病保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保健等方案。还对识别疾病的征兆、急救、体检、排毒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使得读者对自我保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简明家庭经络保健手册

    简明家庭经络保健手册

    宋成运、黄海主编的《简明家庭经络保健手册》以现代家庭最常见的一些病症为主线,系统介绍了人体经络的基础知识,打通经络的方法,家庭养生穴位,改善亚健康状况的方法,以及常见皮肤病、五官科病症、骨骼肌肉疼痛、呼吸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生殖系统病症、儿童常见病症、中老年常见病症的经络保健方法及经络美容方法。《简明家庭经络保健手册》中介绍的调治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突出,具有可学性与操作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广大群众居家日常保健和疾病的辅助治疗。
  • 食物相克与相宜百科大全

    食物相克与相宜百科大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方式常常是怎么习惯怎么来,这些习惯虽然没有给身体带来明显的、严重的损害,但是,有一些不科学的食物搭配,直接影响了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降低了食物的营养价值;有一些食物搭配后其性相克,食用后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隐患;有些食物对某些疾病的康复无利,有的甚至会加重病情。
  • 5分钟远离失眠

    5分钟远离失眠

    为了使广大睡眠亚健康者及睡眠患者充分认识失眠、预防失眠、积极自救,编者特意编写了此书。本书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阐述了睡眠的基本常识、对抗失眠的常识,重点介绍适合读者自我调养和自我治疗失眠的简便方法,并对常见的失眠误区进行了科学的纠正。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希望通过本书能使广大患者尽快摆脱失眠的困扰,早日康复。
热门推荐
  • 穿越:女王闯情关

    穿越:女王闯情关

    “用我的一切帮助你得到你所有想要得到的”他一身白衣伫立在风中向她承诺。她笑,笑出了一代风华。“用我的血助你得到江山”他一身黑袍倒在血泊里。她笑,笑出了一段心殇。“用一个我和你的孩子换我的江山可好”他狭长的桃花眼闪着精光。她笑着点点头,换来所有、、、、、、、、
  • 迷糊太后:误闯皇帝的老窝

    迷糊太后:误闯皇帝的老窝

    人家穿越成皇后貌美如花,在后宫呼风唤雨,她却丑不忍睹,人人喊打,处处受人欺凌。她誓要混出个皇后样,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双杀一双,最终皇帝老儿挂了,欺凌过她的皇子公主见她便行大礼:“太后吉祥!”
  • 老板是条鱼

    老板是条鱼

    倒霉女学生偶遇人鱼族高富帅,本以为是一场跨种族的浪漫爱情的开始,没想到却是一段被人鱼支配的苦逼的生活的前奏,看蒋渔如何在人鱼的压迫下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吧!
  • 白虎战神

    白虎战神

    炎罗大陆,好武成风。强者为尊,弱者卑微。‘阿斗’是人类拥有不知名且驳杂的血脉的统称,他们万中无一,可虽握宝山,却难以挖掘。‘阿斗’元龙家中突发巨变,安宁生活被打破,遭到追缉。逃进落日山脉误入烟雾老人的地盘,后因祸得福,打开血脉枷锁,成为一名武者。血脉之力不断被激发,他对力量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从此,平和的性情转变为尚勇好斗、以牙还牙的狠角色。
  • 野猫皇后好邪恶

    野猫皇后好邪恶

    张狼,被尊为狼主的天狼国主,英俊是他的外貌,冷酷是他的本性,那帅气的眉眼之下,是不拘一言的性格,将国家治理得风调语顺,让国力发达,是他的最终目标,只是,只知道终日奋力处理国政的他,如此的一个天降明君,老天居然也跟他开了一个玩笑,自天而降了一个赤着身子,带着一根小尾巴的美女!(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桃运教师

    桃运教师

    一个混迹在校园的武医高手,一个班里都是女生的三八班级,一个不爱票子爱妹子的小处男,一个一门心思想当一名好教师的有志青年。这些全都聚焦到了刘忙身上,自此一名处男好教师的桃运生涯开始了,面对各种美女的诱惑,他会做何样的选择呢?
  • 良嫁

    良嫁

    前世,她是妓,万人唾泣的妓!重生后,她如愿成为一个良家人。今生,她只愿嫁一个老实本份的汉子,生一堆可爱的孩子,只是...戳书架求包养~~戳推荐求安慰~~么么哒~某莱爱你们呦~~读者群:216782363敲门砖某莱书中任何一个角色~
  • 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

    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陵记

    武陵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村

    古村

    在一个无意当中在网络上发现的古村,为了揭开那里的神秘。却发生了一系列的神秘事件,几个人朋友反目成仇,相互猜疑。前世今生变得模糊,是活在了当下,还是活在了前世,众人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