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81200000004

第4章 滦阳消夏录(一)(3)

《孟子》:战国时期孟子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今文古文:这里是指西汉末期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今文派和古文派。战国以来儒生传经,大都是师徒、父子口耳相传。到汉代才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在竹帛上,所以称为今文经。今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致用”,着重章句的推衍,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等思想。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的原因尤其受到尊崇。汉哀帝,平帝时期,今文经学还与谶纬结合在一起,内容更为空疏荒诞。汉代出现的先秦经籍,相传或者出于孔子家的墙壁中,或者来源于宫廷,或者是民间所献,经文都是用秦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所以称为古文经。古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识古”,详于训诂,局限于探索经文本义,在理论上没有太大的发挥,但是在辨认解释先秦文字的过程中,建立了系统的训诂方法。今文经学早就是国家认定的正统,列于学官,而古文经学却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汉哀帝,平帝时,刘歆想要将古文经学列于学官,但是没有成功,他写书抨击今文经学,由此引发今古文经学之争,持续二百多年。今文经学汉末衰微,尤其是由于战乱,消失殆尽。而古文经学却由于东汉学者在民间的提倡与传播,日益兴盛。后来六朝的南北学和隋唐的义疏派,立场都和古文学相同。直到北宋庆历以后,宋学兴起,古文学暂时衰歇。明末顾炎武大声疾呼复兴古文学,古文学又成为经学正统,惠栋的“吴派”与戴震的“皖派”都与其有联系。而清代中末叶,今文经学也开始复兴,当时的“常州学派”,“公羊学派”皆是。其中,宋学虽然仍旧依托古文经义,却以理欲心情为研究对象,结果道问学愈加变得空疏无物,为清代学者所批驳。

【译文】

朱子颖运使说:他在泰安防守的时候,听说有读书人到了岱山的深处,忽然有人的说话声从石壁里传出来,说:“什么地方有经香,难道是有转世人来了吗?”接着发出一阵破裂的震动声,石壁从中间裂开,一座壮丽的楼阁出现在山顶上,有一个穿着齐整的老儒走下来迎接他。读书人感到非常奇怪和惊讶,问这是什么地方?老儒说:“这是经香阁。”读书人又请教什么是经香。老儒说:“这说来话长,请坐下来慢慢说吧。当初孔子删定经书,以教化世人,其中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以师徒传授的方式流传着。汉代的儒家学者,离孔子还不算太久,通过对经书字义的解释,还能够明白先圣的心意。而且比较单纯朴实,没有结帮争名的习气,只是各自教授老师传授的学问,讲究老老实实地追源溯本。到了唐代,这种风气都没有发生变化。北宋时,这些学说总结成十三部注疏。先圣觉得这很不错。不过当时的大学者已经开始担心新的学说日益兴起,先圣之学会逐渐变成绝学。于是建了这座楼阁把它们储存起来。中间是最早的版本,用五色的玉作盒子,表示对先圣的尊重。旁边配以历朝历代官方刊行的本子,用白玉作盒子,以昭示帝王提倡先圣之学的功绩。这些都放在南面。左右放的都是一些私家自己刻的刊本。每当一本书刻好以后,一定要取一本第一次印刷并且质量上乘的书,按照时代的顺序,放在这座楼里,用黑色的玉作盒子,用来表扬他们对于用功于古书,钻研于古书。这些都放在东面和西面。以上这些书,都用珊瑚作书签,用黄金作为钥匙。东西的两个房子里用陈年的檀木作桌子,最好的绸缎作褥子。那些大学者的神灵,每一年来视察一次,来时按次序坐在楼里。后面三排房子里都是唐代以前的学者的经义,我们把他们编成册,分组收藏,大概有一库之多。除了这些书之外,其余的著作,即使写得很多,在当时影响很大,我也只是听由作者们自己保存,而不再收藏在这座楼里,这也是先圣的愿望。这些书每到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以及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钟的时候,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发出浓烈的香气,所以就叫这座楼经香阁。这是因为在一元运行下,阴阳二气发散,阴气从中午十二点开始,阳气从晚上十二点生出。圣人的心灵,是与天地相通的。这些大学者阐发圣人的道理,其中的精髓奥妙之处也是和天地相通的,所以会互相感应。然而一定要是传播这些学问的人才能闻得到,其他的人是不行的。当代的学者对这十三部书,有的夜以继日一辈子钻研这些书,有的字斟句酌,每个字都求其来历,对这些书进行猛烈的抨击,这都是因为各人因其智识所限。你四世前是一个雕刻的工人,曾经刻了半部《周礼》,所以你身上还有残留的香气,我因而知道你来了。”于是老者带领读书人参观了整个楼阁,用珍贵的水果招待他。送他出来时,老者对他说:“你自己多多保重吧,这地方很难找到。”读书人回头再看,就只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没有一点人烟。这件事太离奇了,好像是尊崇汉学的人写的寓言。汉代的学者以解释古文字义为最主要的学问,而宋代的学者则强调观点和看法。由此看来,似乎汉学比较粗糙,而宋学更为细致。但是如果不明白古文的字义,如何知道其中的看法和观点呢?而宋代的学者却只是全然的诋毁排斥汉学,把它当作土块一般粗劣的东西。免不了就像做好了大车,就把做得不好的轮子毁掉,渡过了河,就把船给烧了一样。于是又导致攻击宋代学者的人多了起来。所以我写《四库全书·诗部总叙》时说:“宋代的学者攻击汉代的学者,不是为了探讨经义的道理,而是为了表明自己强于汉代的学者。而后人攻击宋代的学者,也不是为了探讨经义的道理,只是对宋代的学者攻击汉代的学者感到不满而已。”韦苏州诗说:“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就是这个道理。平心静气地来说,《易》从王弼开始改变了原有的解释理论,这是宋学发展的开始。宋代的学者对《孝经》没有什么异议,因为其中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宋代学者所争论的,只是今古文字句的差别,对于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影响,都可以把它放到一边去不用计较。至于对《尚书》、《三礼》、《三传》、《毛诗》、《尔雅》这些书的注释解释,是需要根据字词在古代的说法,这一点宋代的学者是做不到的。《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宋代的学者花了一生的精力在上面,一个字一句话的研究,这也是汉代的学者做不到的。汉代的学者固执地坚持对经典原文的字句,讲究对老师学说的尊崇,强调传授的关系。而宋代的学者则强调自身对经义的领悟,他们对经典的研究非常深入。汉代的学者由于太强调对经典的尊崇,所以过于相信老师所传授的。而宋代的学者靠着自己的理解,敢于改变经典。他们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缺点,都差不多。只是汉代学者的学问,如果不读古书,是一句话都说不了的。而宋代学者的学问,则是人人都可以离开书本恣意谈论。其中好坏都有,当然会有一些不那么让人信服,导致人们对宋学的批评。说宋学太多虚构的东西,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原文】

献县令明晟,应山人。尝欲申雪一冤狱,而虑上官不允,疑惑未决。儒学门斗①有王半仙者,与一狐友,言小休咎多有验,遣往问之。狐正色曰:“明公为民父母,但当论其冤不冤,不当问其允不允。独不记制府李公之言乎?”门斗返报,明为悚然。因言制府李公卫未达时,尝同一道士渡江。适有与舟子争诟者,道士太息曰:“命在须臾,尚较计数文钱耶!”俄其人为帆脚所扫,堕江死,李公心异之。中流风作,舟欲覆。道士禹步诵咒②,风止得济。李公再拜谢更生。道士曰:“适堕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贵人也,遇厄得济,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谢焉?”李公又拜曰:“领师此训,吾终身安命矣。”道士曰:“是不尽然。一身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桧③,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晨门④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欤。’诸葛武侯⑤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此圣贤立命之学,公其识之。”李公谨受教,拜问姓名。道士曰:“言之恐公骇。”下舟行数十步,翳然灭迹。昔在会城,李公曾话是事。不识此狐何以得知也。

【注释】

①儒学门斗:清代儒学中看门和看粮仓的公役。

②禹步诵咒:禹步,道士作法时的步法,故意做出一瘸一拐的样子。诵咒,念咒语。

③李林甫、秦桧:李林甫,唐玄宗时的大臣,担任宰相十九年,权势甚盛,导致安史之乱。对人表面友好,暗地里却设法加害,人称“口蜜腹剑”。秦桧,南宋高宗的宰相,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其担任宰相十几年,主张向金投降,杀害了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

④晨门:指早晨负责开城门的人。此语出自《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欤?’”

⑤诸葛武侯: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丞相,武侯是其封号。此语出自他所作《后出师表》。

【译文】

献县的县令明晟,是应山人。他曾经打算要昭雪一件冤案,但是担心他的上司不同意,正在反复思量疑惑没有决定。在学府的一个杂役叫王半仙的人,和狐狸是朋友。狐狸平时预测小的祸福很灵验。于是县令就派王半仙帮他问一问狐狸。狐狸听完以后,严肃地说:“明先生是百姓的父母官,案子只管他是否冤枉,不应该考虑上司答应不答应。他难道不记得李制府说的话了吗?”杂役回来以后把狐狸的话报告给县令,县令听了感到很惶恐。不禁说起当制府李卫没有做官的时候,曾经和一个道士同船渡江。当时,正好有一个人在和船夫为价钱争吵。道士感叹道:“他的命马上就快没了,还在这里计较这几文钱。”过了一会,那个人被船帆的尾部碰了一下,掉到江里淹死了。李先生心里暗暗地感到奇怪。船到江中时,突然起了风,船摇摇晃晃快要翻了。道士做法念咒,这才安全渡过了河。李先生向道士行礼,感谢他救命之恩。道士说:“刚才那个掉到江里的人,是命该如此,我救不了他。您是贵人,碰见灾难遇难成祥,我不能不救。有什么好感谢的?”李先生又再次拜谢说:“听了您这番议论,我终身安于命运了。”道士说:“这也不是绝对的。一个人的命运,是得志还是不得志,应当安于命运。不安于命运就会到处钻营求取,排斥陷害别人,没有什么恶毒的方法不用的。却不知道李林甫、秦桧,即使不陷害打击好人,也能够做宰相。这样做,只是白白地增加自己的罪孽而已。至于牵涉到国家百姓存亡的大事,就不能安于‘命’了。天地孕育人才,朝廷设置职官,是为了补救国家的命运和气数。身负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却握着手等待命运的安排,天地何必要孕育这样的人才,朝廷何必要设置这样的职官?晨门说:‘知道这件事不能做但还是尽力去做。’诸慕亮说:‘竭尽全力,到死才停止。至于是成功还是失败,并不是我所能预见的。’这些都是圣贤安身立命的至真之言,您应该记住。”李先生很恭敬地聆听了道士的教诲,并礼貌地询问道士的姓名。道士说:“说出来恐怕会把您吓住。”说完,下船走了几十步,突然一下子就不见了。

当初在会城,李先生曾经和县令说起这件事。不知道这只狐狸怎么会知道。

滦阳消夏录(二)

【原文】

宋按察蒙泉言:某公在明为谏官①,尝扶乩②问寿数。仙判某年某月某日当死。计期不远,恒悒悒。届期乃无恙。后入本朝,至九列。适同僚家扶乩,前仙又降。某公叩以所判无验。又判曰:“君不死,我奈何?”某公俯仰沉思,忽命驾去。盖所判正甲申三月十九日也③。

【注释】

①谏官: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②扶乩:又叫扶鸾。二人扶丁字形木架在沙盘上划字,说是为人决疑治病,预示吉凶。

③甲申三月十九曰:明末崇祯皇帝这天在煤山上吊自尽,按照惯例,应该是百官从主赴难,也就是和他一起死,但是这个人没有去,还在清朝做官。

【译文】

按察宋蒙泉说,有一个人在明代是作谏官的,曾经通过扶乩算自己能活多久。神仙的判书说他某年某月某日应当死。他算算日子不长了,因此常常感到忧虑和担心。可是到了那个日子,他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后来他在清朝做官,官至九列。碰巧有一天他的同事家里在扶乩,上次的那个神仙又降临了。他向神仙请教为什么上次的判书不灵验。神仙又写下判书说:“你不去死,我能怎么办?”他低着头想了一阵子,突然下令坐车走了。原来那天正是甲申年三月十九日,是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日子。

同类推荐
  • 金色的墓地

    金色的墓地

    《金色的墓地》是作者在叙事艺术上颇具创意性的一部长篇力作。《金色的墓地》以细腻饱满的笔触,对太行山革命老区一个叫匡家峪的小山村在改革开放中所经历的阵痛和历史变迁进行了描绘。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独立师曾在这里驻扎多年。村边的那片抗日英烈墓地,记录着小山村血与火的过去;一户由祖孙三代、四个不同姓氏组合起来的大家庭,成为那段血腥历史的活的标本。家中的大孙子匡世宗,先是当副县长,后来辞职回村,从他的爷爷、一位威震太行的抗日老英雄的手中接过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征程。曲折艰辛的创业道路,扑朔迷离的爱情纠葛,在一群与老区有着血肉联系的年轻人中,演绎出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动人画卷。
  • 海国遗梦

    海国遗梦

    秋水、望鱼,一对神剑横空出世,追溯出一段遥远如梦的水族往事。龙神失踪、神鼎出世、水族叛乱、妖兽横行……成为神剑主人的东海龙族十七公主敖莹。该如何担当起拯救海国的重任?“情”之一字,究系何物?神仙妖魔,皆不能免。情伤、情苦、情怨、情忆……是谁,罔顾仙凡,至死不渝,以千秋爱恋,凝就璀璨的神珠?是谁,风烟散尽,遥望海国,用不灭之情,寻回遗失的旧梦?一段海国遗梦,一段惊情传奇,再现那神秘缥缈、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
  • 开场

    开场

    故事刚开始,其实有些偶然。这一年,正阳县门宣乡八代沟的小姑娘陈望姣,高考落榜了。时间是2012年6月初,夏天。那时,麦子已出齐了穗,豌豆的豆荚胀得鼓鼓的,放眼望去,山上到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色。村里杏树上的果子结得一骨嘟儿一骨嘟儿的。母亲说,“麦子眼看就要黄了。等麦子收完再走不行吗?”但陈望姣却一天也等不及了。
  • 跨天虹

    跨天虹

    《跨天虹》,清鹫林斗山学者编撰,内多涉及神魔因果报应之说。本书残存卷三至卷五。鹫林斗山学者何许人也,迄今在学术界未见考证。纵观《跨天虹》的叙事手法,可以肯定其在艺术上有一定的成功之处。虽然版本残缺,但我们编选在此,也是为了对孤稀残本的一次挽救。
  • 盗墓往事:新疆盗墓家族自传

    盗墓往事:新疆盗墓家族自传

    与其他盗墓小说、灵异小说完全不同,《盗墓往事》是记叙“我”亲身盗墓经历的故事,也是一本新疆盗墓家族的自传史。书中记录了20余次探墓盗宝的详细过程,出现了神秘的狗头金、古剑、肉石、干尸、太岁、五帝钱以及价值连城的玉杖、高僧金刚子等宝物,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在牟尼教(明教)墓室的无妄之眼中取得的一颗夜明珠。盗墓是一件“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儿,“我”中过水银毒,遭遇过暗格藏有箭矢的宝箱。最要命的一次,是在一间大墓室里遇到了十几口棺木,主棺居然是千年罕见的金丝楠木棺,墓室的掌灯童子手臂是触发古墓机关的导火索,却被不明情况的“我”一刀砍下……“我”该怎样脱险?大墓里究竟发现了什么样的惊天宝器?墓主人又会是谁?亲自去看看吧,领略一下中国不为人知的古老的墓葬文化。
热门推荐
  • 跑错身体嫁对郎(全本完结)

    跑错身体嫁对郎(全本完结)

    心羽决定要封笔,不再写文。其他的文,不再写了。对不起,各位大大们。——————————————————————————心羽最新作品《怪女虐男也疯狂》:http://novel.hongxiu.com/a/110782/在是啥个情形?她在医院醒来,发现自己的身体竟然是男人的?再看睡她旁边病床上的……靠!那是她的身体耶!“不许你对我的身体有色心!”一男一女,异口同声的怒厚。
  • 僵尸恶灵

    僵尸恶灵

    恶灵通过吸魂索魄,可以把活在人世间的僵尸以人形而长久地存活下去。恶灵只需念动咒语,就能把活生生的人变得身不由己,任由恶灵吸吮元神,从而为恶灵提供源源不断的存活力量。一件件恐怖又可怕的、解释不清楚的神秘事件发生了,那句至大罗地狱而起妖念的咒语使人恐怖得毛管松动、头皮发麻……
  • 一生的忠告

    一生的忠告

    查斯特菲尔德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除了他非凡的外交才干,还有他集几十年心血写给其子菲利普?斯坦霍普的家书。菲利普未满6岁,查斯特菲尔德便开始给他写信,向他传授做人的基本准则、进入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以及成就事业的基本学识和技巧。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之下,菲利普也成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 乱臣贼妃

    乱臣贼妃

    一觉醒来,叛军杀入皇宫,她成了亡国公主。那一年,她只有13岁。她被叛军副将带回府中,她收起满腹仇恨,安静淡漠地长大。三年后,她愈发绝色倾城,被他如珠如宝地捧在手心,而她始终未忘记自己的灭国之恨。一朝和亲,她李代桃僵,远嫁北胡。在北胡,她遇见13岁那年夺去她初吻的霸道藩王,她以为自已足够坚定,却还是与藩王剪不断理还乱。旷世深情,究竟是谁负了谁?又是谁欠了谁?走过荒凉的岁月,终究是有人饮恨有人叹……
  • 冷历史

    冷历史

    《冷历史》绝对是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最好的一本书!书中讲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但又知之不详的历史常识,它们隐藏在生活中,每每提及又被人追问时,不免出现答不出的尴尬。例如,“五脊六兽”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何用它来形容身体难受;为什么说祖坟冒青烟,而不是紫烟,白烟;谁才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当“尚方宝剑”遇到“免死金牌”究竟谁胜谁败?古代的情人节究竟是哪天;张飞是莽夫还是儒将……
  • 还源篇阐微

    还源篇阐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傻瓜,怎能不爱你?

    傻瓜,怎能不爱你?

    “辛澜,欢迎回家。””辛澜同学,迟到请坐第一排……正中。”“辛小姐,别告诉我,你移情了。”“他的意思是,让你快点嫁给我。”高中,他送暖,她依赖,他不辞而别。大学,她不够勇敢,他隐忍徘徊,她悄然离开。从别后,再相逢,彼此依然相爱……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玛丽苏的春天

    玛丽苏的春天

    严倾失败感情一号线:男友懒散在家,全靠她养活,忍无可忍踹出大门发誓要找个事业有成的男盆友!严倾失败感情二号线:男友事业有成,有房有车,她却莫名其妙被小三?!忍无可忍泼渣男一头面汤,发誓找个坦诚不撒谎的男盆友!想要在对的时间遇到的对人,就这么难?直到严伯母将她的照片和信息直接挂上了相亲网站。严倾:“……妈!!为什么要用这么丑的照片啊!!”某相亲网站CEO(无意中翻到了新入会人员照片)(真,男一号):“……现在的女人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 命运的转身

    命运的转身

    一日神,百年修,少年空,眸亦冷。紫尘的怒,你何必懂。
  • 自是年少负芳华

    自是年少负芳华

    看尽桃花美人笑,终敌不过江山一朝改。奉昭第一美人洛倾城奉命进宫辅导君王,却引来一场旷世纠葛之恋;他,是朝廷上下以及民间谣传昏庸无道的君王,他,是流落民间温润如玉、深不可测的皇兄,叹红尘万丈,百年爱恨,断弦几根,不过是缩影人生。一入宫门深似海,美人的嫉妒,权位的争夺又会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