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75700000050

第50章 拜占廷文明

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306—337年)眼见西方受蛮族入侵骚扰,决心将帝国政治、经济重心东移。公元324年,他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岸的原拜占廷古城遗址建立君士坦丁堡,以代替罗马作为帝国新都。330年,君士坦丁堡建成,帝国首都即迁入该地。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79—395年)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原址拜占廷,故历史上一般称之为拜占廷帝国。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奴隶制发生深刻危机,又遭受蛮族入侵,终于导致西罗马帝国覆灭,但拜占廷没有灭亡,又继续存在了一千年之久。这是因为拜占廷帝国政治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特点:

1畅 拜占廷的奴隶制危机没有西罗马帝国严重,4—5世纪,拜占廷农村隶农制较普遍,许多奴隶被分予小块土地,自行经营,但不能随便离开土地,无权处理自己财产,其地位接近隶农。自由小农也因赋税的沉重和官吏侵夺,被迫把土地和人身交给权势者庇护,成为依附农。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还保留农村公社的残余,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自由农民阶层。东方奴隶市场仍然存在,奴隶主可以比较容易地买到奴隶。

2畅 拜占廷帝国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经济始终保持繁荣。叙利亚的安条克,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巴尔干的君士坦丁堡和帖撒罗尼迦等,当时均是经济相当发达的城市,特别是君士坦丁堡,位于东地中海、黑海交叉点上,又是欧、亚的交通要冲,在中世纪,它是欧洲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大都市。马克思说:“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廷帝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它的手工业以生产奢侈品为主,尤其以丝织业最负盛名;552年,有两个聂斯托利派教士,曾到过东亚,他们将蚕蛾子放在竹杖里偷偷带回欧洲,又经过多年辛勤劳作,拜占廷的丝织业得以发达起来。大多数手工作坊由国家经营,使用奴隶劳动,为皇室服务。也有一些自由手工业者的私人作坊,但受政府严格控制。君士坦丁堡的军火工业制造和金属工业也很发达。金属工业主要制造金银餐具和镶嵌金银器皿,供上层阶级享用。军火业则由国家垄断。君士坦丁堡商业繁荣,与印度、波斯、中国和北欧等都有贸易往来,它还几乎掌握地中海的全部贸易,将来自拜占廷各地的物产和东方的丝织品、皮革、香料、象牙、珠宝等贵重物品运往西欧。

在各省,如叙利亚的安条克,以生产玻璃、高级陶瓷、精细织物、珠宝首饰驰名;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则以生产纸草纸、亚麻布、玻璃制品和船舶著称。埃及还出产红、绿宝石。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还有许多较繁荣的城镇,生产棉、麻、布匹、地毯等产品。

3畅 由于工商业发达,农业也保持繁荣,再加上埃及、叙利亚等地没有直接受到蛮族入侵的干扰,谷物和原料出产仍然很丰富。因此,帝国政府保证每年有巨额的财政收入和粮食来源,能够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维持一支庞大的雇佣军,中央政权也比较巩固,可以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抵抗蛮族入侵。

4畅 基督教会的支持,基督教会维持奴隶制帝国,并使之神圣化。

5畅 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只要它的海军强大,君士坦丁堡很难陷落。

6畅 古希腊文化促进了拜占廷帝国的团结和稳固。所以,拜占廷帝国能够在奴隶制危机和蛮族入侵之后,仍能继续存在下去。

查士丁尼与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他主要目标是重新征服西方已经丧失的土地,恢复昔日辉煌的强大的罗马帝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处心积虑搜罗人才、整顿内部、组织军队,经过长期对外的血腥残酷战争,终于征服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等地,部分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但查士丁尼好大喜功,他在位期间还大兴土木,修建许多大型建筑物,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大澡堂、港口工程、桥梁、城墙、水道和灯塔等。他的宫廷又极尽豪华奢侈。军费的耗费,加这许多奢华的花费,在查士丁尼统治末年,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军队瓦解。因此,他死后,大片国土重新丧失,帝国版图大大缩小。

但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纂的枟罗马民法汇编枠(亦称枟查士丁尼法典枠)却为西方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查士丁尼登上皇位不久,即着手编纂法典。他组织了一个由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为主持的由16位法学家组成的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编写自哈德良(117—138年在位)以来历代罗马皇帝所颁布的法令,称为枟查士丁尼法典枠,共10卷;533年,辑纳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称枟法学汇纂枠,共50卷;同年,又颁布了枟法理概要枠(或称枟法学家指南枠),共4卷,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后又编订了查士丁尼534年以后颁布的法令,称枟新法典枠。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它保存了罗马法,并将之系统化。从12世纪起西欧重新恢复对罗马法的研究,这部法典成为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根据,它包含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所赖以统治的法律的主要原则,它的意义远远超出古代、中世纪,对于近现代欧洲国家的所谓“大陆法系的形成”也有重大的影响。法国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拿破仑曾说过:“我在军事上获得许多战役的辉煌胜利,但滑铁卢一战却将之一笔勾销;但我组织编纂的枟拿破仑法典枠却使我名垂青史!”这句名言也可用于对枟查士丁尼法典枠的历史评价。

“农业法”与拜占廷封建制度的产生

拜占廷的“农业法”是拜占廷农业史上最重要的立法文件。它是由8世纪伊苏里亚王朝时代的法学家汇编而成。该法规范拜占廷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它揭示出拜占廷帝国中期农村的基层组织、土地利用、村社成员的构成和生产关系。学者们一般认为,7—8世纪是拜占廷农业经济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这期间,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放弃了查士丁尼致力于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意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军区制,从而客观上促进了拜占廷帝国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拜占廷帝国此后数百年发展的物质基础。拜占廷帝国以拥有小块土地的小农经济为主,农村居民以这种拥有小块份地的自由农民为主干。

602年,多瑙河驻军发动政变,以百夫长福卡斯为首,向君士坦丁堡进军,在城内起义群众的配合下,迅速占领首都,杀死皇帝摩里斯(582—602年在位),夺取了政权。福卡斯(602—610年在位)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拜占廷向封建制度的转变。帝国元老、高级官员和大奴隶主贵族不甘心放弃政权,元老派组织力量反抗,斗争蔓延到全国各地。610年,在元老派的支持下,非洲行省省长希拉克略(610—641年在位)夺取政权,建立新兴的封建主政权——希拉克略王朝(610—711年在位)。

希拉克略王朝实行军事政治改革,在全国推行军区制,把全国划分为11个军区,军区代替行省,军区首脑成为地方行政、司法与军事长官,军队的作用加强了。自由农民被编入军队,并分以世袭的份地,他们免除劳役,但仍须缴纳租税。军队上层则成为军事封建贵族集团与旧有的贵族结合成为新兴封建主阶级。

“破坏圣像运动”与拜占廷封建关系的确立

实行军区制需要大量土地和军费,政府就征用基督教会的土地和财产。拜占廷的教会修道院几乎占有帝国的一半地产,并享有免税的特权。帝国政府与教会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在8世纪爆发了“圣像破坏运动”。基督教接受犹太教的基本教义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但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是其独特教义,信徒们对基督耶稣的信仰中,以十字架与耶稣受难像作为其信仰的特殊标志;再加上基督教在形成过程中也吸收了许多民间的信仰传统,形成一般信徒对圣母玛利亚与其他圣徒的特殊崇拜,以及圣地、圣物的供奉,所以在教堂中都供奉耶稣受难像、圣母玛利亚的受胎画、天使来报耶稣诞生的福音像和许多圣徒、圣物等,这是圣像供奉的群众基础与信仰依据。伊苏里亚政权(717—802年)建立伊始,政府为打击教会的势力,皇帝利奥三世(717—741年)和君士坦丁五世(741—775年)利用基督教反对偶像崇拜的基本教义,发布诏令,禁止圣像供奉。打着改革教会的旗号,捣毁圣像,破坏圣物,进而封闭修道院,没收教产,强迫修道士还俗,负担国家的税收和劳役。在君士坦丁五世时,一位军区司令,曾把辖区内的所有修道士和修女集中在一个广场上,让一个修士领一个修女回家结婚,拒绝者将被送去做苦役。还有一位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因反对“圣像破坏运动”而被游街示众。“圣像破坏运动”延续了约一个世纪,得到军事贵族与宫廷贵族的支持,没收的大部分教会土地均为军事贵族所占有,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也巩固了国家政权。最后,圣像供奉派与圣像破坏派双方妥协,没收的教产不再收回,教堂里则重新供奉圣像、圣物。

11世纪末,拜占廷政局混乱,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完善,地方封建贵族势力更加强大,他们反对中央政权,谋求政治独立,皇位更迭频繁。大军事贵族阿历克塞·科穆宁(1081—1118年在位)登上皇位,建立科穆宁王朝(1081—1185年)。新皇朝推行“普洛尼亚”(监领地)制度。国家将土地分给担任公职的贵族监领,接受监领地的贵族必须服军役,按照监领地的大小提供相应数量的兵员。监领地制度构成帝国军事力量的主要源泉,这种构制的军队与外国雇佣军是后期拜占廷帝国军事力量的基础。监领地只能终身使用,不能转让和继承,领有监领地也就对土地上的农民有支配权,监领地的领有者拥有土地的征税权,但须向国家支付部分税收,监领地的农民领有世袭份地,必须向监领地主交租纳税,服劳役。11世纪末,拜占廷帝国的自由农民大多数沦为农奴,封建关系得以确立。因封建关系的形成,导致中央集权的基础破坏,分裂割据局面产生,拜占廷帝国逐步衰落。

拜占廷帝国的衰亡

1202—1204年,英诺森三世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原准备攻打埃及,但承担运送十字军的威尼斯商人却希望利用十字军来达到打击其商业竞争对手——拜占廷帝国。他们说,把愚蠢的十字军运动变成我们的商业活动。因此,他们把这次十字军的攻击目标转向君士坦丁堡。1204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1204—1261年),威尼斯从中获利最多,分得占领地的3/8,并获取许多重要的港口城市,从此在地中海贸易中取得霸主地位。

原来拜占廷帝国的反抗力量组成尼西亚帝国,通过热那亚海军力量的帮助,1261年8月收复君士坦丁堡,推翻拉丁帝国。拜占廷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巴列奥略王朝(1261—1453年)统治时期,国土更小,军事、政治、经济同样处于软弱地位。

14世纪30年代,崛起于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占领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全部领土和欧洲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廷帝国处于岌岌可危的地位。但是1402年,土耳其在与帖木儿的战争中大败,使得拜占廷获得了半个世纪苟延残喘的机会。15世纪30年代,奥斯曼土耳其人重新恢复国力。1453 年 4 月,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在位)以 20 万大军与300艘战舰围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守军仅3000外国雇佣军与约5000城市民兵,后来,加拉太的热那亚人与土耳其人勾结,利用油板将船只从加拉太地区陆路越过黄金角的铁链,经过53天的围攻,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廷帝国覆亡,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城”),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成清真寺。

拜占廷文化

拜占廷文化是由三个来源汇合而成的:希腊文化与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波斯、阿拉伯等东方文化。随着基督教影响的增大,基督教文化逐渐占据主要地位。但拜占廷时期的教权从未超过世俗权力,所以拜占廷文化仍保持希腊罗马时代的文化传统,并吸收亚洲东方文化的精粹而更加丰富多彩。

5、6世纪,拜占廷文化是从古代向中世纪文化的过渡时期,虽然基督教越来越取得优势地位,但拜占廷仍然是古典文化的宝库。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立于这时期,由著名的拜占廷建筑师米利都的伊锡多和特拉尔的安提密阿所建,采用圆顶覆盖建筑物中部的拜占廷式建筑风格,在结构和装饰上尽善尽美,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东方情调。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巨匠普洛可比生活在这时期,他出生于凯撒利亚(今巴勒斯坦境内),曾任政府要职,随查士丁尼的军事统帅贝利撒留出征,参加波斯、北非和东哥特的战争。他的名著枟查士丁尼战争史枠(8卷),详细描写了这三次战争;枟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枠(6卷)和枟秘史枠是对待查士丁尼及其宫廷大臣以截然相反的态度写成的,前者极尽谄媚吹捧之能事,后者则痛骂查士丁尼政府的腐败、贝利撒留及其妻子的贪婪等;其著作是研究查士丁尼时期的珍贵史料。他曾说,查士丁尼的皇后狄奥多拉的漂亮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这时期教堂的壁画其镶嵌细工具有淡泊、庄严、壮丽等东方特色,其中枟查士丁尼及其廷臣们枠与枟狄奥多拉及其宫女们枠是这种风格的镶嵌画的典范。

7—9世纪是拜占廷文化的发展的低潮,被拜占廷文化史家称为“黑暗时期”,这时期世俗文化几乎绝迹,社会动荡,内外交困,一般文化处于停滞状态。

9—11世纪拜占廷文化进入相对稳定和繁荣时期。如君士坦丁七世(913—959年在位)是一位学者型的皇帝,他组织编写了三部重要著作:国家管理规程、宫廷礼仪和帝国的行省,还编著了巨型的历史丛书。大量词典、百科全书、农业丛书、医学与兽医丛刊、军事战术、教令集、诗歌和古典著作的评论与注释等都出于这个时期。

13—15世纪,拜占廷帝国的政治、军事与经济都趋向衰退,但文化仍然繁荣,这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迟缓过程的历史现象的真实反映。这时期的拜占廷文化主要表现在研究希腊古典文化,赋予其人文主义的内容;有的学者搜集大量拉丁文著作,将其译成希腊文。当拜占廷帝国覆灭后,许多希腊学者逃往西欧,教授希腊语、希腊古典文化,为西欧的文艺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类推荐
  • 香港类型电影漫谈

    香港类型电影漫谈

    香港影坛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一方面是它以狭小的弹丸之地,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半期这十余年间创造了商业上的票房奇迹,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制片厂制度,明星制度,类型化电影的制作模式,同好莱坞相比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本书试图从武侠功夫片、黑帮警匪片、恐怖鬼怪片和喜剧片四个香港电影最为常见的类型片种人手,为读者展现香港类型电影的兴衰,其中既有正史,也有戏说。另外还加入了“类型人物”和“类型之惑”两个单元,前者归纳总结了香港电影中一些特定类型的人物形象,而后者则更为深入地剖析了香港类型电影的特点,并对香港类型电影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梵·高

    梵·高

    本书收录了后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众多油画作品,其中有部分水彩,该书从梵高早期的画作到后期的风景画作都有收录,题材包含了人物肖像、风景、静物,是梵高现存600多幅画作中的精华部分。
热门推荐
  • 大唐暴走萝莉

    大唐暴走萝莉

    假如有一天网文世界入侵现实世界,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也许这个问题只是个笑话,但是当某一日,左牧从虚幻的动漫网文世界回归现代都市,并且有一只狂暴的萝莉追杀而来,这种恐怖突然之间变成了现实。幻想中的动漫网文世界完全陷入暴走,开启了对现实的疯狂入侵,世界的秩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人类即将为自己的脑洞大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大雾)!第一入侵世界——《卡徒》!第二入侵世界——《空速星痕》!第三入侵世界——待定!注:旧版勿看,各位书友直接从暴走卡徒开始阅读吧!
  • 总裁大人非我不可

    总裁大人非我不可

    不小心被舅舅一家算计,她被送到某个“老男人”那里给表妹当替罪羔羊。却没想到传说中的“老男人”年轻有为,颜高腿长,身材倍棒,还是个世界首富!最重要的是,他宠她入骨,为了她不顾一切。某男:今天的行程全部取消,我要去陪女人。某女:墨西玦,你居然背着我找别的女人!某男:我的女人,只有你个。1V1,身心干净,深宠,专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玄传

    仙玄传

    一位屡被叔婶欺负的山村少年,在一次放牛时,碰到一位老乞丐,获赠一柄砍柴刀,由此踏上了修仙之路。然浩大的仙侠世界,一步一惊心。他如何才能追寻到那传说中的长生不死!******(想写的,不过是一本仙气四溢的仙侠小说而已)
  • 王爷独宠冷情妃

    王爷独宠冷情妃

    她是杀人如麻的冷血杀手,却在执行任务之时意外被擒,为救师兄,她被迫成为他的王妃。他是身重蛊毒,嗜血成性的王爷,原本王府里姬妾如云,却执意娶她为妃。“你害怕本王?”“笑话,在我澜以姒的人生里,从未有过这个字!”“有个性,本王喜欢!”杀手的天性告诉澜以姒绝对不可以动心,但是她的心却已经不再听从她的了…
  • 重生复仇:一品腹黑夫人

    重生复仇:一品腹黑夫人

    她只为复仇而生,誓要杀尽负她之人。她以仇恨做为基础,以身心作为筹码,以他为棋。他受尽欺凌,人前昏庸无能,却爱她如痴,愿为她鞍前马后。她以身心为棋,一步步诱他入局,让他颠覆天下,为她手中最残忍的利器。指尖划过她胸前,勾勒着轮廓:“凤七夜,陪我七夜我便任你差遣。”女子垂眸轻颤,把另一只送入男人手中,呵气如兰:“成交。”
  • 柯南之改名生活

    柯南之改名生活

    我第一次写小说,请多多指教。本书是写哀的幸福生活和羽翔的长子穿越时空再次寻找羽翔拯救天庭的故事。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 幽门传说之一统天下

    幽门传说之一统天下

    一场神秘风波事件..让影阁组织四分五裂!又被其他各国组织虎视眈眈,无奈影阁组织的老大:影阁主!亲自出动寻找另世界上最为可怕且行动诡异的神秘组织:(幽门)寻求帮助,终于在名市找到了幽门的踪迹,为躲避黑国组织杀手的追杀,扮演一个学生默默的寻找幽门风云再起!废话少说,敬请期待吧!
  • 仙业

    仙业

    这是一个二十一世纪光荣的人名警察在异界修仙为业的故事……
  •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对“十七年”时期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描述和考察,并以此为研究语境、理论视野和写作支援平台,从“民间”的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做了概括性的梳理,既有宏观的全局分析,又有引人入胜的个案探讨,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