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75700000016

第16章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从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起,属于印欧语系①的雅利安人(Arya,“贵族”之意)游牧部落从西北方侵入印度。雅利安人最初过着游牧生活,驯养牛、羊、马、狗等牲畜,后来逐渐转入定居,从事农业,以牛耕生产为主。雅利安人入侵后,对原来的土著居民进行不断的战争。他们称一切土著居民为“达萨”(意即“敌人”)。经过无数次的战斗,先前的土著居民或遭杀戮,或被赶走,或沦为奴隶。

印度人宗教与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是种姓制度,这是自古以来最严格最严密的社会等级区分制度。种姓比一个民族分成若干社会或经济等级的典型结构要复杂得多,即使这些等级为世袭等级。英国学者埃利奥特说:“种姓制度是社会制度而不是宗教制度,并且是逐渐形成的。”②种姓,梵文作“瓦尔纳”(Varna),后又称“迦提”(Jati,亚种姓),葡萄牙人称之为“卡斯塔”(Casta),英译为“卡斯特”(Caste)。种姓的明确定义很简单,它是“为维护礼仪的纯洁性,而在内部一致遵守特殊规则(尤其是在饮食和婚姻方面)的一批家庭”。质言之,一个人必须在他或她自己的种姓内通婚,不得从较低种姓那里接受食物。前三者(婆罗门、刈帝利、吠舍)与首陀罗之间最为森严,甚至不能并坐、共食。这是一个庞大的等级制度,它把婆罗门尊为社会金字塔的顶峰,而把“不可接触者”——即“被剥夺种姓者”③,贬置底层。

从文字材料看来,种姓是经过长时间逐渐发展起来的。早期吠陀时代没有种姓,但到了史诗时代,种姓已被视为一种古老制度,可见这种制度存在于印度迄今大概已有3000年历史了。其起源成因复杂。最初起因与雅利安征服者的种族优越感有关①。他们决心不与被征服的“黑皮肤的”所谓下等民族通婚,以免受到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区分的标准是肤色——瓦尔纳(Varna);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一些因素也成了划分种姓的标准,包括职业、宗教偏离。尽管种姓的起源模糊不清,起因多种多样,但其发展与最后形成可能受到一种因素的影响,即婆罗门竭力争取控制其他集团,他们在这场斗争中毫不迟疑地使用了宗教武器来打败敌手。最激烈的是婆罗门与武士贵族(刹帝利)之间的争夺。佛教与耆那教的兴起标志着刹帝利向婆罗门的挑战,反映出这种斗争在哲学、宗教领域的激烈程度。这两教的创立者、领导人均为刹帝利成员,二者均否认祭司和吠陀的权威地位,要求抛弃一切宗教面具,代之以一种哲学体系:讲求伦理、提倡改革,以图其信徒的身心满足。二者均以印度的哲学传统为主。武士贵族的优势在于他们是公认的掌权者,并以武力为后盾;而婆罗门的优势则是在教育,对圣书枟吠陀枠的精通以及在民众心目中的神奇力量等方面。在社会方面,婆罗门和贵族是势均力敌的,有时婆罗门占上风,有时则是通晓枟吠陀枠的王或贵族居首位。但最后是婆罗门被承认享有最高地位,贵族则被迫接受第二种姓——刹帝利。作为获得优先显赫地位的代价,婆罗门必须对宗教和教育更加尽责,教徒过着朴素的、节欲的生活,把政治统治留给刹帝利;然而作为认可的教师和谋士,婆罗门仍能保留相当的政治势力。

种姓制度起初在印度北部实行,随着雅利安势力渗入德干,它也扩大到达罗毗荼人和其他民族中。婆罗门只要不惹起其他等级的人的反感,可以从事各种职业,包括比较低微的职业;高等种姓的人要避免从事所谓不洁的活,如处理尸体、宰杀牲口或制造皮革等。首陀罗则被排斥在“再生族”(有权拜见神和礼诵吠陀,因而可以获得第二次生命)身份之外,这种排斥阻止了他们参加吠陀仪式,也使他们转而崇拜自己的诸神。种姓的确立无疑也是由其他因素所引起,首陀罗成为农耕者的这个过程就是这些因素中所固有的。随着游牧社会向定居农耕经济的转变,劳动专门化逐渐成了雅利安社会的一项显著特征。关于共餐的禁忌变成了种姓的一项法律,这再转而成为通婚的限制,导致了关于族内婚与族外婚的复杂规则。

一些学者指出:“在所有简单的和复杂的社会中,吃喝都是创造和维系人际关系的主要方式……人类学家一旦查找出在何处、与何人一起进餐,那么关于该社会成员间各种关系的其他每一件事,都可以被推测出来……了解了人们在何时、在何处、与何人、吃什么、如何吃,就是在了解这些人的社会性的特征。”①“吃喝是一种象征着情感和关系的行为,它沟通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力量,表明了群体身份的界线。”②

印度社会的特点是婆罗门种姓在数量上、社会上和智力上的力量。梵文文献大多是婆罗门的作品。印度祭司家族获得最高的地位,影响了印度的全部社会政治历史,这是明显的。世界各国历史记载有祭士企图成为王的事实,印度则相反。对于一切宗教玄学、智力和沉思的事务的民族习性,使大家一致认为具有与来世交往的秘诀的人是最高类型的人,从而使祭士有成为世袭行业的倾向。他们保有秘密的本业知识。武士种姓对于这种垄断表示异议,希望以较少的学问但并非较差的能力来谋求相同的权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获得了某些成功。

从公元前500年起至公元后500年的1000年间,婆罗门在种族和性格上并无多大变化,但刹帝利则有所不同。有一时期,佛教、耆那教仿佛是争取首要地位的竞争者。但现在(1954年)在印度几乎没有印度籍的佛教徒(约有30多万边区侨民),耆那教徒不到150万,印度教徒则有2 。12亿之众(1993年统计为7 。5亿)。

祭士种姓表现的抗拒力量多半是由于他们都是俗人。他们并不集中在寺院中,而是散居在农村,专门从事有关心灵和灵魂的事,过一种简单的家庭生活。即使北印度遭到多次的扫荡性入侵,神庙、寺院遭破坏,王朝被灭亡,但对这些神学家的社会影响却较少。他们不是依靠团体和组织,而是依赖他们的世袭特性。现代婆罗门虽然在种族上并不纯,但他们在血缘关系和传统的延续性上仍然大于印度王室。许多王室属于印度教范围之外地区的游牧民族,只有少数王室能提出为刹帝利后裔的可靠证据。所以印度君主们从未获得像中国皇帝、日本天皇或土耳其苏丹那样有民族代表性的地位;他们从未被认为是国家的高级祭士,或者是具有民族性格的半神性的缩影。其中某些最伟大的君主在早期都是佛教徒,也有支持耆那教的君主,后来则多是伊斯兰教徒,他们没有得到祭士阶级的支持。

婆罗门不一定是祭士,虽然他们总的说来成功地垄断了宗教知识。在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从事世俗的职业,虽然有许多宗教仪式只能由婆罗门举行。但神庙中的祭士不一定是婆罗门,而由其他人士充任。

婆罗门虽然没有教会纪律,但他们不能容忍国王的干涉。在过去的两千年中,帝王们并没有试图把婆罗门控制在他们自己的范围之内,或创立一个国家教会。而婆罗门则谨守自己的范围,他们诚然成功地提出了一套最严格的关于社会、法律和宗教的规章制度的法典——他们本身就是这种法典——但他们没有追求世俗权力或想谋求高于大臣的地位;他们当然支持过虔诚的国王,也接受过国王的支持,但没有政教合一的关系。

同类推荐
  •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对“十七年”时期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描述和考察,并以此为研究语境、理论视野和写作支援平台,从“民间”的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做了概括性的梳理,既有宏观的全局分析,又有引人入胜的个案探讨,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
  • 美的沉思

    美的沉思

    《美的沉思》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在美学领域的经典代表之作,被誉为“台湾版《美的历程》”,自1986年在台湾第一版发行以来,至今经过几度再版印刷。此次,应读者迫切需求,大陆引进全新修订彩色珍藏版,增录图片、年表、索引,为读者提供更赏心的视觉体验,更悦目的美的探索!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蒋勋在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中,开始逐渐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经过一次一次时间的回流,将历史的渣滓去尽,蒋勋看到了它们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礼仪玉器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
  • 流亡中的戏剧家摇篮

    流亡中的戏剧家摇篮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原名国立戏剧学校,1935年创办于南京薛家巷8号,该校是现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主办的高等戏剧学府,是在旧中国办学时间最长、课程设置最齐全、师资力量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高等戏剧学府。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剧专师生为了传承文化薪火和保存中国艺术教育根脉,在著名艺术家余上沅、曹禺、吴祖光等领导下,在流亡中,几经辗转,经历了南京—长沙—重庆—江安—北碚—南京前后5次的流亡办学历程。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热门推荐
  • LC之我是你的谁

    LC之我是你的谁

    幼稚的你,懵懂的我,到底谁是谁的谁?青春的我们,也许无法完整地爱一遍,但那也是岁月善意落下,残缺的悬念,你是……我的谁?
  • 浴血炼神

    浴血炼神

    一个本是废物,注定在三叔的保护下安享太平的少爷在族人的陷害下送进前线突袭队,而他的命运因此而改变。神奇心脏的觉醒,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惊喜。美女?权利?还是财富?呵呵……“只要给我兽血,我便能撬动整个世界。”陆天翔蹲坑实在憋不住,“哎哟,先让我解决人生大事再说。那龙血真上火,不行,下次要尝尝追风鹰的血,听说那货能目极千里,啧啧……”【求收藏,求推荐】
  • 步步惊情,总裁太霸道

    步步惊情,总裁太霸道

    某女:“老公,对于‘爱’你有什么看法?”某男一个翻身将某女压在身下,邪魅勾唇:“看法是没有,做法倒是有很多。”因为某女一时脑抽的问题,一晚上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九九八十一式炮制法。相传为了她,他兄弟反目、背信弃义、忤逆父母、杀害未婚妻,可有一天,属下来报。“boss,有人说新夫人是个冒牌货。”“封了那人的嘴。”“boss,有报纸说新夫人杀了自己的亲姐姐”“封了那家报社。”“boss,法院来了传票,要抓走新夫人。”某男俊脸一沉,“去告诉新夫人,叫她不要怕,一个人不让我们在一起,我就黑一个人,全世界不让我们在一起,我就黑了全世界。”
  • 公主抢夫不嫌多
  • 追风逐雷

    追风逐雷

    前世为雷,今生为风!这是一个武者的大陆,武者有各种属性,水火光暗风雷空间时间。。。同时每个武者还有与生俱来的五个必杀技,三个奥义技,一个究极技!主角从一个天赋平凡的小人物开始,一步步领悟风与雷的真谛,成为那万千世界的最强者!当徐沐风在天墓遇上了一个名叫雨青冥的女孩,命运的齿轮已经转动。。。“力量,是为了守护,所挚爱之人啊!”徐沐风狂吼着。武者境界:一阶,神力境。二阶,御空境。三阶,元神境。四阶,轮回境。五阶,真仙境。六阶,真神境。七阶,圣境。八阶,帝境。九阶,极境。十阶,??每阶分为九级。
  • 帝国骄雄

    帝国骄雄

    转世轮回,曾经带领着魔族大军的穆云,却成了一个拥有魔之血的人类……人类传奇大将军的女儿,高贵的女王,将对这个曾经拥有毁灭人类使命的男子以何情意!这是一个光与暗的传奇故事!征服一切,只望与你置家田园间,白首不相离!
  • 冒牌弃妃会推理

    冒牌弃妃会推理

    窦蔻是替大姐嫁进肃亲王府的,为了至亲安危她忍了。新婚之夜被某渣差点掐死,她也咬牙咽下;再遇渣王心头好,她果断作个透明人……。但是被人当作破案工具她不能忍,她会推理有错吗?果断逃跑不犹豫!奈何渣王太强她太弱,逃跑未遂被狠虐,真真是陪了身子又折兵!某渣王吃干抹净,一甩公文,再给本王破个案!如此对待让她怎么忍?趁其不备,逃跑是上策!窦蔻撂下狠话:你给我等着,人生路漫漫,一次不成我逃两次,总有一天会升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炼丹师

    都市炼丹师

    戴明,一个从小生活在黑道家庭,性格却意外的温顺,从小听话的他学习却一直名列倒数。一次考试的失落让自己迷失了方向,当他独自一人漫步在山中之时,却听到呼救之声,当终于知道对方真实身份之时自己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当自己意外成为武当掌门之时自己却还没有一点能力。与别人切磋之时,才知道自己乃属于火系修真之人,在乾坤戒内找到炼丹书籍让自己大感吃惊。
  • 公主殿下:废物相公废柴妻

    公主殿下:废物相公废柴妻

    木木微蓝,木蓝国最出名的公主,传闻胆小如鼠、视色如命。在灵气纵横的大陆,她是整个木蓝国的耻辱,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个公主无才无德、更是一点灵气也聚不起的废物。君墨歌,傲龙国的将军公子,傲龙国的半个废物,灵气在九星之后就不再长进。但却凭着超人的智慧在家族倾轧、皇权横行的国度站稳自己的脚跟。当半个废物遇上废物,一切有了质的改变。风云际会,是王与王的对决,亦是缱绻温情、相许相诺的决绝。
  • 那些年,致命的爱

    那些年,致命的爱

    她,卫伊若,本来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但是却因为她的善心答应当他的妻子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她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幸福生活,还不断被麻烦的事情找上门。他,肖轩奕,因为一时心血来潮找她来假扮自己的妻子,他原本黑暗冰冷,毫无温暖可言的生活变得有温度,有阳光了,这一切改变都是因为她。本来是她好心帮忙,但是就是这个好心帮忙却成为了两人相遇、相知、相爱的开端,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又不断的延续两人的因缘,残酷的真相有使得他们不得不结束两人的因缘,两人究竟是有缘还是无缘呢?这一切谁都说不上来,最好无非还是决定于他们自己的心。错误的相遇,导致了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情;错误的两人,纠结的的交织在一起。爱情、亲情、友情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理不清剪不断,究竟是谁对谁错,又是谁欠了谁的债,这一切又该何去何从,何处才是他们故事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