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70700000029

第29章

别放弃家园

/汪兰

它像一个简朴的小画框,永远嵌着我的记忆;它像一扇隐让的小门,连接着我的祖先、我的童年,还有亲切的乡音。

还不到叶落归根的时候。

本来不恋故土的我,不知为什么,总想起闽北老家的祖屋。

闽北属山区,我的老家属山区的山区。它位于闽、浙两省交界处的仙霞岭下,离公路干线还有好几十里路程。那里,住着本家汪姓和梅姓两种姓氏。

说是老家,还不如说是人生短暂的停靠站。

1933年,我父亲从上海持志学院法科法律系毕业后,按校歌“读书非为己,学习无所私,努力社会无穷期”的旨意,辗转于上海、永春、政和等地当律师,直至临解放才回到老家。

我对农村生活的钟爱,大概就源于在老家度过的这一段童年时光。那时,爷爷奶奶已过世,只有大伯父健在,印象中,他总穿着长衫,终日在躺椅上翻读古书。他有一部厚厚的《辞海》,曾摸着我的脑袋说:“要是日后你能考上大学,这本书就归你用。”大伯母会女红,常戴着老花镜,坐在美人靠上绣花。

听大人说,爷爷奶奶出身地主,曾留下不少田产,也许是不擅经营吧,到了大伯父手里,终被逐渐典尽卖光,我的两位堂兄,只能自食其力务农为生了。

如今,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有那几间祖屋——对了,一共有四间,由我那两位堂兄分别居住着。他们俩全都老实厚道,跟村里20多户人家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后来,在我们家遭难时,堂哥们曾鼎力相助。此滴水之恩,何日当涌泉相报?

对于我的童年来说,那时的故土,就是天赐的乐园。

屋后,有一条靠山的小路通向祠堂,路上,一棵高大壮实的苦椎树结满了苦椎果。此果外形像板栗,比花生米略太大,肉有苦味,人们照样爱吃,就像爱吃苦瓜一样。每到秋风起时,树下的落果成了我们追逐的对象,大人们一炒,就是孩子们的美味小吃了。

可惜我在故乡只住了半年左右,就随家迁往县城了。第二次回祖屋时,我已成人,在大学读书。正好遇上“文革”,我和千千万万“红卫兵小将”一起,“大串联”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第六次检阅,紧接着,就奉命中止“大串联”,回校闹“革命”了。

南下的火车,满载着“红卫兵”,像驼背的老人喘着粗气。当驶抵闽、浙交界的一个小站时,我灵机一动,跳下火车,就往故乡跑去。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兵荒马乱”中,一个女孩子,凭着一时冲动,凭着五岁那年的依稀记忆,找到阔别十几年的老家,不为别的,只为去探望被遣送回家劳动改造的母亲。

那天,公路上死一般的沉寂。走了许久,才看见一个卖甘蔗的老人。我顾不上甘蔗的沉重,居然一口气装了一旅行袋。寻路进山,置身于茫茫林海之中,一路上静悄悄的,连个人影也见不到,只有自己的喘气声、脚步声,伴随着树上的松果偶尔落地的响声。我的心中曾闪过一丝恐惧,但旋即又被渴望见到母亲的亲情和乡情冲淡了。这时的母亲,就像是一座桥梁,架在我和故乡之间。

母亲是县城的小学教师,父亲病故后,留下我们五个兄弟姐妹由她一人抚养。她有好几位兄弟姐妹在台湾,单凭这一条“罪状”,她就被“清洗”回乡监督劳动了。可怜我那两个正在读中小学的弟弟,也不得不跟随母亲回到无书可读的故乡,陪同母亲参加生产队的“监督”劳动。我印象最深的,是陪母亲坐在破落的汪家祠堂天井边,把一粒一粒的油桐籽从半腐烂的乒乓球那么大的油桐壳里剥离出来。偌大的祠堂空空荡荡,寂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烂油桐的腐臭味。

回乡后,白手起家,谈何容易!一根葱,一颗蒜都无出处,是纯朴的乡亲偷偷从后门送来接济我们。为了表示“划清界线”,他们还把青菜放在水桶里,装着是去河边洗菜的样子。是邻居,怕我们摸黑,送来油灯;是堂哥,为我们砌好灶,摆好床,还分几畦菜地给我弟弟种植。逢年过节,堂哥堂嫂怕我们冷清,总是请我们一起吃团聚饭,虽然山里贫瘠,一年有半年靠玉米杂粮接济,但饭桌上,就是金灿灿的玉米馍,也让人心暖,更不必说那一年四季挂在灶头舍不得吃的腊肉,被熏得焦黄焦黄的,偶尔吃一片,香喷喷的,那滋味,真是齿颊留香呢!

是亲情、友情和乡情,给了我们生存的力量。

此次回故乡,不再是真纯如水的童年了,故居的泥土厚重又沉默。留给我一副凄恻的面容。而故乡的老屋,犹如一位暮年老者在记忆里倚杖而立。

不久,为我母亲“平反”的通知书下达了。这时,乡亲们不再躲闪了,他们公开送来瓜果蔬菜,以示庆贺,到了辞行时,连村里的妇女干部也来登门送别呢!

为感谢乡亲们的厚爱,临走前,我母亲办了几桌酒菜答谢他们。

我们又一次走出大山,但仍走不出故居门前浸润过童心的泥土气息。

每当我想起故乡,就会想起与父亲有关的点滴往事。

解放后,父亲一直在小学任教。他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逢节假日,我总见他一人在办公室写对联,桌上、地上摊得到处都是,那墨香带着节日的喜庆色彩,给了我们许多欢乐的期待。父亲还会吹口琴,弹风琴,小时候,我常痴痴地望着他教哥哥怎样吹复音、打节拍。

但父亲终于没能熬过一三年闲难时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当年,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谁敢不夹着尾巴做人?对自己的祖宗更是噤若寒蝉。因此,连父亲的照片也不曾留下一张。

往事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这以后,父亲常常出现在我梦中。那梦,扑朔迷离。

第一次梦见父亲是在一片树林子里,他独自一人,衣衫褴褛,远远地望着我,我惊呆了,父亲何以变成这模样?正待张口,他就不见了。第二次梦见他在一个地下室里,无门无窗,阴森、郁闷。令我不解的是父亲何以只在我的梦中出现,连我的母亲和其他几个兄妹都从未梦见他。后来弟媳听我说梦后,逢年过节她都忘不了“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以后,梦中父亲就以红润的脸色、富足的姿态,又一次出现在我梦中。

终于春阳照拂,万物催生。前些年,老家一位乡亲托人告知:他珍藏着我父亲大学毕业时一本“学院年刊”,我的两个弟弟如获至宝,立即买了礼物,专程回到老家登门拜访。据说“文革”中,为了逃过劫难,他把这本纪念册放在牛栏里才保存了下来。

如今,这本图文并茂的蓝色布面的“学院年刊”,一直跟随着我,它让我认识了父亲在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戴学士帽的父亲儒雅、端庄,还有他自己的亲笔签名。我弟弟特意把照片放大,兄妹们每人分一张,对父亲的感念总算有了寄托。

感谢故乡的父老乡亲,让我从褪色的黑白之间找到了长辈昔日的芳华。

岁月更替,时代变迁,我走过了一辈又一辈人同样的心路历程。

上世纪末,中学校友的一次聚会,又给了我回故乡的机会。想不到贫瘠的山村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村里突现了几座雪白的房合,一问,才知道是新建的小学校舍。顿时,一线希望从心中升起。回乡后,再看看堂兄们的后代,纷纷外出讨生活,再也不做世代“闰土”了。孙辈们有书可读,自然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村里竟有了康乐球活动室,不少人家也都有了彩色电视。改革的春风终于吹醒了沉睡的山村,人自然又袒露出热烈温存的一面,门前欢笑的流水散着碎银般的光斑,贮满浓浓的春意。溪对面的“百草园”,依然青葱一片。

我想,一个对故乡淡漠无情的人,在精神上是残缺的。故乡——一生命的源泉,它像母亲一样可选择。我虽然不会时时挂念它,但它却令我终身难忘。它像一个简朴的小画框,永远嵌着我的记忆;它像一扇隐秘的小门,连接着我的祖先、我的童年,还有那亲切的乡音。

那岂是乡愁

/罗兰

已经不是乡愁,我早巳没有那种近于诗意的乡愁,那只是一种很动心的回忆。

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

满街都裹着一层黄色的胶泥。马路上、车轮上、行人的鞋上、腿上、裤子上、雨衣雨伞上。

我屏住一口气,上了37路车。车上人不多,疏疏落落地坐了两排。所以,我可以看得见人们的脚和脚下的泥泞一车里与车外一样的泥泞。

人们瑟缩地坐着,不只是因为冷,还是因为湿。这里冬季“湿”的感觉,比冷更令人瑟缩,这种冷,像是浸在凉水里,那样沉默专注而又毫不放松地浸透着人的身体。

这冷,不像北方的那种冷。北方的冷,是呼啸着扑来,鞭打着、撕裂着、呼喊着的那么一种冷。冷得你不仅是瑟缩,而且冷得你打战,冷得你连思想都无法集中,像那呼啸着常卷荒原的北风,那么疾迅迷离而捉不住踪影。

对面坐着几个乡下来的。他们穿着尼龙夹克,脚下放着篮子,手边竖着扁担。他们穿的是胶鞋。胶鞋在北方是不行的。在北方,要穿“毡窝”。尼龙夹克,即使那时候有,也不能阻挡那西北风。他们非要穿大棉袄或老羊皮袍子不可的。头上不能不戴一顶毡帽或棉风帽,旁边有一个人在车板上擤鼻涕,在北方,冬天里,人们是常常流鼻涕的,那是因为风太凛冽。那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猛扑着的风,总是催出人们的鼻涕和眼泪。

车子一站一站地开行着。外面是灰蒙蒙的阴天,覆盖着黄湿湿的泥地。北方的冬天不是这样的。它要么就是一片金闪闪的晴朗,要么就是一片白晃晃的冰箸。这里的冷,其实是最容易挨过去的,在这里,人们即使贫苦一点,也不妨事的,不像北方……车子在平交道前停住,我突然意识到,我从一上了车子,就一直在想着北方。

那已经不是乡愁,我早已没有那种近于诗意的乡愁,那只是一种很动心的回忆。回忆的不是那金色年代的种种苦乐,而是那茫茫的雪、猎猎的风;和那穿老羊皮袍、戴着毡帽、穿“老头乐毡窝”的乡下老人,躬着身了,对抗着呼啸猛扑的风雪,在“高处不胜寒”的小镇车站的天桥上。

那老人,我叫他“大爹”,他是父亲的堂兄。那年,他已经五十多了。晒黑的、风尘仆仆的脸、朴实的五官,光头上戴顶土黄色的老毡帽。在那五进的宅院里,他辛辛苦苦地支撑着那个老旧家庭的生计。对外,他要照管田庄;对内,他要照管四代同堂的三十多口家族的婚丧嫁娶和日常生活。而他,总是那么慢吞吞地,手揣在袖子里,微躬着背,迈着一定大小的方步。他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把声音拖得长长的,仿佛字斟句酌,惟恐说走了嘴似的。其实,他只是习惯那么慢吞吞,好像任何重火的突发事件,都不会使他震惊似的。

同类推荐
  • 歌声在桥头(梁晓声最新散文随笔集)

    歌声在桥头(梁晓声最新散文随笔集)

    《歌者在桥头》收录了著名作家梁晓声近两三年创作的散文随笔60余篇。《歌者在桥头》包括:《那里》、《咪妮与巴特》、《五角场·阳春面》、《清名》、《歌者在桥头》、《老水车旁的风景》、《山的根》、《瘦老头》等六十九篇作品。
  •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这是一本女性文学读物,主要介绍了老上海二三十年代以张爱玲、苏青、阮玲玉为代表的一批为当代人所熟知的文艺界、演艺界等比较知名的女性。该书情感细腻,以动人的笔调介绍了老上海知名女性的成长经历、情感经历等,宛如小桥流水的叙述风格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上海的知名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该书把主人公们刻画进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中,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阅读这本书,读者将从老上海的知名女性的经历中感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本名赵凤翔,1937年11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50余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 外地人眼中的北京人

    外地人眼中的北京人

    散文集。包括:我喜欢北京人,北京口味,小议京菜,朴素的北京人,北京最美的东西,北京房子,冷漠的北京人等。
  •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真挚的友情从来是不求回报的,只记得一句,他是我的朋友。
热门推荐
  • 维摩经义记卷第四

    维摩经义记卷第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鬼武装

    神鬼武装

    乾元大陆一个双生子的故事,为战神而成就战神,为成仙而成就魔王的故事...修行境界划分——化凡:修行之始,凡胎感悟天地元气,受天地元气洗涤!轮海:元力之储,寻找开辟肉身储元之地!天命:感知天地,天地元力变换,御敌先机!化魂:移魂夺魄,苏醒前世,三魂七魄之始!···
  • 末世之同心结

    末世之同心结

    末世,丧尸遍地,动植物变异,人心不再可以相信,她们还能保持初心,在末世生存下去吗?作者文案无能,看内容。
  • 嫡女归来:帝女风华

    嫡女归来:帝女风华

    上一世,她错信小人,被庶妹暗算,凌辱至死。上天有眼,给了她重生的机会。斗姨娘,斗庶妹,她毫不手软,亲手将仇人赶上绝路!名扬天下的临王爷屡次对她施救,二人情愫暗生,终成眷侣,却被恶毒庶妹横插一脚,她彻底被激怒。她不再心慈手软,手刃仇人,辅佐夫君坐上至高无上的皇位!
  • 悠然重来

    悠然重来

    岌岌一生换来刻骨谎言,痴情错付得来满身伤痕。她曾爱得如此的张扬狂妄,如此的不知悔改,可是那掩藏之中的小心与卑微就这样淹没在时光的蹂躏里,还有那人伤人的眼神里。暗自萎谢的生命戛然而止又忽的得了上天眷顾,推盘重来,她愿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 失足成婚,秘爱1314

    失足成婚,秘爱1314

    结婚六年,我做梦都没想过我这么保守的女人也会有出轨的念头。面对丈夫的背叛,我一气之下,差点失足。本以为悬崖勒马,为时不晚,却不想招惹了赵宸川这个大魔头,危险邪魅,玩弄心机也就罢了,他竟然还是我妹的男朋友……
  • 踏天大帝

    踏天大帝

    魂分万道,万魂化人,一人独噬,重铸神魂!少年云天,拜入初云宗为奴三年,一夜之间窥得美人沐浴,机缘巧合开启修灵之途,历经生死,心智如妖,一步步迈向天途。噬人、夺魂、隐宗、位界、神魂、血海……一人,一心,踏血独行!
  •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
  • 供体

    供体

    《供体》是一个关于器官交易的故事!作者女皮皮对“供体营”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满足了人们对供体交易这一组织的好奇心。《供体》以贾妮和民意居供体营老板黄瓦的爱情为主要线索,主要描绘了供体营内形形色色出售器官的交易事件。主人公贾妮在利益诱惑,以及老家被强拆而导致老父老母无处可去的压力下,成为供体中介所的一个供体。后来,她竟与供体中介的老板黄瓦相爱,不仅仅目睹了一起起惊心动魄的交易,还眼睁睁看着黄瓦与其他供体中介为抢夺肾源而进行了一系列的绑架勒索事件。
  • 神魔动乱

    神魔动乱

    夺天地造化,于人体内诞生,可衍化控火、控雷、飞天、遁地等神能,称之为祭灵……少年自荒域降生,同僚仅能觉醒废祭灵之际,他却骤然崛起,演化神秘祭灵混沌轩辕鼎,入密地得斩剑,口吐‘滚’字真言,剑击长空,威震四方,神魔动乱!当然,他得时不时抵挡一下体内祭灵散发的无尽兽欲气息,以及身旁嫣然一笑的国色天香……老书《收妖大师》已完结,书友群:183241948,希望各位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