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9000000014

第14章 海陆变迁的学说

大陆漂移说

我们的地球有两个差别最显著的地形,这就是大陆和海洋。其中大陆占地球表面积约29%,海洋则占71%左右。那么,地球上的大陆是从哪儿来的呢?也就是说,地球为什么会有海陆之分?

大多数人认为,地球在形成的初期,各地的高度基本上差不多,没有明显的海陆之分。而且由于早期的地球相对比较炽热,因此,它只有一层薄薄的外壳,在壳层的外面是一层覆盖全球的水层。也就是说,那时的地球有着一个遍布全球的海洋。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不断地冷却,并且引起一定程度的收缩。而收缩的结果,便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凹凸,这就像干缩了的苹果,表面会出现凹凸不平的褶皱。收缩还会使本来并不坚固的硬壳发生破裂。于是,地球内部熔融的岩浆便沿着裂缝喷涌而出。天长日久,这些喷发出来的岩浆越堆越高,终于成为高出原始海洋的火山岛。根据目前已知的最古老岩石的分布,最初的陆岛大概分布在今天的澳洲西部、格陵兰西部和非洲南部等地。

陆岛出现后,导致风化、侵蚀作用的加剧。那些被风化、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被搬运到陆岛的周围沉积下来,形成早期的沉积层。后来随着地壳的演变,沧海变为桑田。这些早期的沉积层也被抬升出海面,使陆岛面积不断得到扩大。其中一些相邻不远的陆岛,由于不断扩大,最终拼接成一块较大的陆地。

当然,陆地的形成并不都是朝着由小而大的方向发展的。有些较大的陆地,有时也会因地球的演变而碎裂成若干小块。有些甚至因受到巨大陨石的猛烈轰击,转化成为一个深陷的凹坑,重新被海水淹没。

特别是板块运动发生以后,陆地和陆地之间会因漂移、碰撞而连接成为一体,如印度次大陆,就是通过这样的作用和亚洲大陆拼接在一起的。相反,有的大陆也会因破裂、漂移而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应该指出的是,上面关于大陆形成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用于解释大陆起源的理论。随着人类宇宙探测活动的开展,现在人们从其他天体的地质现象获得了许多新的启示。特别是从宇宙天体中广泛存在的巨大陨石坑来看,使有些研究者不禁认为:也许海陆的形成并不像前面那样说的,海洋是原始的,大陆是后生的;而更有可能的是大陆原来就有的,海洋则是由巨大陨石撞击后形成的陨石坑而发展来的。

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由此产生一个大胆的假想:地球上原先可能是一整块陆地,后来被“撕裂”才“漂移”到现在的位置。这一提法引出海陆变迁研究热潮。

大陆漂移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海陆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观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大陆漂移假说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魏格纳认为:较轻的硅铝质大陆块就像一座冰山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移;全世界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连接成一体,称为“联合古大陆”或“泛大陆”,围绕其周围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然而由于某种作用力的影响,自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的格局。

培根在其著作《新工具》(1620年)中就曾认为这不会是巧合。在追寻原因的过程中,宗教神秘的影响一度盛行。普莱斯特主张美洲与欧洲和非洲曾经是连在一起的,诺亚时期的大洪水使其裂开。德国地理学家洪堡认为,大西洋原是一条大河谷,诺亚方舟就航行其上。

19世纪中叶以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不再是笼统而神秘的了。地质学家斯奈德在其著作《地球形状及其奥秘》中,第一次用地质资料,即植物化石的相似性,论证两岸曾经连在一起,并绘出第一张大西洋周围大陆的复原图。因为这些化石是3亿年前的,这意味着大西洋东西两大陆在3亿年前还是合在一起的。

由于从地理分布上看,大部分大陆和大洋是对称的,格林认为理想的古陆应分布在四面体的四个角上,于是设想了一个地球古大陆四角分布的假说(1875年)。

在19世纪末,地质学界对南半球各大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地质学家休斯(1831~1914)在其著作《地球面貌》(1885~1909年)中,根据南半球大陆的岩层和生物化石的相似性,设想它们原为统一的大陆,称之为冈瓦纳大陆。这样就产生了大陆漂移的思想,泰勒(1860~1938年)在其论文《第三纪山带对地壳起源的意义》(1910年)中提出大陆漂移的观点。这种大西洋两岸的可拼合性,也为贝克(H.B.Baker)注意,他在1911~1928年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用大西洋两岸山脉构造可拼接起来的事实,论证大陆曾经发生过漂移,并绘出大陆拼合图。

对大陆漂移作出深刻而又详细论证的是魏格纳(1880~1936),他先发表了他的2次讲演《根据地球物理学论地壳(大陆和海洋)的形成》(1912年)和《大陆的水平位移》(1912年),后来出版著作《海陆的起源》(1915年),1920年及1922年两次修订,系统地论述了他那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他运用取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各方面的论据,详细论述了他设想的大陆漂移过程。在魏格纳看来,大陆漂移的大格局是“大陆块移向赤道和向西漂移”,并且认为其动力“可以归结为两种分力”。

魏格纳在其1912年的论文中,设想全球的大陆曾经都连在一起,称之为“联合古陆”,是一个单一的巨大陆块。但他在标明边界时,把这一古大陆的很多部位标为浅海。他对这一联合古陆的成因也作了一些推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给出了联合古陆破裂、漂移过程的图示。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虽然有其信徒,但由于证据不完善,特别是漂移动因的不可靠而未被大多数研究者接受,甚至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设想,而作为神话故事看待。在大陆漂移说的这种境遇下,杜托特(1878~1948)的著作《我们漂移的大陆》(1937年)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例外。他把目前的大陆综括为2大类,提出“两个原始大陆”的设想。杜托特认为这两个古大陆原在两极处形成。以后逐渐破裂,并可能生长,一部分漂移到现在大陆块的位置,并以图标示其设想。在南极的古陆他沿用休斯的名称,称为冈瓦纳古陆;在北极的古陆,他称之为劳亚古陆。冈瓦纳古陆包括现今的南美洲、非洲、阿拉伯半岛、斯里兰卡岛、印度半岛、南极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劳亚古陆是亚洲和北美洲的联合体,由几个古老的陆块合并而成,它们包括北美陆块、古欧陆块、古西伯利亚陆块和中国陆块,由活动的海槽和大洋分隔,经靠拢碰撞连接成一个整体。

海底扩张说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首先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大洋中脊轴部是地幔物质上升的涌出口,这些上升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扩张;随着热地幔物质源源不断地上升,先形成的老洋底也就不停地向大洋两边推移,并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扩张。

由于洋底地质探查获得的资料,对大陆漂移提供了新的认识而提出海底扩张说。

洋底勘察表明三大洋都存在近南北向的洋中脊,而且普遍存在近东西走向的切断洋脊并显著错移开的转换断层,还有大洋边缘的海沟。海洋资料还表明洋壳与陆壳的明显差异,洋壳厚度一般在50~70千米,而陆壳则一般厚100~140千米,并且洋壳远比陆壳年轻,主要是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岩山,即形成时间不足1亿年。

根据这些经验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倾向认为,大洋中脊轴下面曾经发生过大量岩浆上涌而形成新洋壳,并向中脊两侧扩张。这可以得出海底扩张推动大陆漂移的结论。

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这一术语是迪茨在其论文扩张说的首创者,因为正是他的论文《大洋盆地的历史》(1962年)引起人们对该学说的重视。

赫斯主张,海底沿洋中脊的顶部张裂开,新的海底在这里形成,并向洋脊顶的两侧扩张,大陆不是作为独立体系运动的,而是与海底连在一起并随其一起在软流圈上运动。迪茨与霍尔登合作,依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解释2亿年前的联合古陆及其解体移动过程时(1970年),给出新的图示。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它归纳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其基本思想是:地球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在下垫的塑性软流层上做大规模漂浮;刚性的岩石圈又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而边缘则是强烈的构造活动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板块构造学说把地球分成了6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此后,在上述六大板块的基础上,人们将原来的美洲板块进一步划分为南美板块、北美板块及两者之间的加勒比板块;在原来的太平洋板块西侧划分出菲律宾板块;在非洲板块东北部划分出阿拉伯板块;在东太平洋中隆以东与秘鲁—智利海沟及中美洲之间(原属南极洲板块)划分出纳兹卡板块和可可板块。

板块运动机制是引起板块运动的原因,但这一机制始终是尚未解决的难题。一般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可能由地幔中的物质对流引起。新生的洋壳不断离开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在海沟处,大部分洋壳变冷变致密,沿板块俯冲带潜没于地幔之中。但由于地幔对流学说仍存在许多无法说明的疑问,因此有些人不赞成将地幔对流当做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总体而言,板块构造学深刻地解释了地震、火山、地磁、岩浆活动、造山运动等地质作用和现象,阐明了全球性的大洋中脊、裂谷系、大陆漂移、洋壳起源等重大问题,更新了地质学中的许多概念,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

位于中国西南边界处、青藏高原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现在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其平均海拔高度超过6000米,且每年仍在以几至十几毫米的速度上升着。其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上,根据2005年5月测量的最新数据,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中国有个成语叫“沧海桑田”,它反映了地球表面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海洋和陆地这两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而这种变化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就表现得非常典型。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板块之间碰撞、挤压的结果。远古时代,青藏高原地区曾经被浩瀚的古地中海所覆盖。在地质历史年代的第三纪早期(距今约7000万年前),南方来的印度洋板块向北,与我们所在的亚欧板块相撞,碰到了一起。两者的相互挤压,使这里的地壳开始向上抬升,海水逐渐向西退去。海洋逐渐消失,陆地逐渐形成。岁月如梭,两个板块的相互挤压和碰撞虽然缓慢,但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到了第三纪晚期(距今约300万年前),发生了地质历史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叫做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从雅鲁藏布江一线附近处向亚欧板块下俯冲。在此过程中,强大的挤压作用使亚欧板块一侧发生较大面积的整体抬升,大致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原上部的岩层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弯曲、重叠,向上隆起,形成了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他高原上众多的山脉。

1964年,我国的登山队员在喜马拉雅山脉希夏邦马峰山麓海拔4300米的地方,发现了身长超过10米,世界上最大的鱼龙化石。这证明今天白雪皑皑、雄伟多姿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曾经是东西横亘、波涛万顷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有科学事实证明,喜马拉雅山从一片汪洋横空出世以后,一直在不断地上升,然而成为今天的世界屋脊却是在最近1万~2万年地壳运动的结果。科学家认为这里的上升速度是1亿年以来为0.04厘米/年,50万年以来为0.2厘米/年,10万年以来为1~1.5厘米/年,7000年以来达到4~7厘米/年。有人根据印度板块的漂移速度计算出喜马拉雅山目前正在以1~2厘米/年的速度上升着。建国后,我国测量工作者在西藏高原东部进行过重复水准测量,测得那里的上升速度为0.5~1厘米/年。科学家们断定,只要印度板的向北漂移俯冲运动不停止,喜马拉雅山的这种上升运动亦不会止息。

同类推荐
  • 飞碟探索30年

    飞碟探索30年

    将《飞碟探索》自创刊起,30年来的所有有关飞碟的尘封的或最前沿的珍贵资料悉数整理披露,首次集结成书权威曝光!40万字精华、经典记录,近百位专家、发烧友目击、研究纪录,并配有数百幅珍贵飞碟秘照,向读者系统、全面、直观地解读中外飞碟探索之旅。维基解密、霍金理论、地下实验、争议目击、神秘劫持……起源!事件!风声!秘密!真相!国内第一飞碟杂志30年研究精华结晶!为您一一探秘飞碟及外星人的前世今生。这是一本足以让飞碟“发烧友”大呼过瘾的飞碟圣经。
  • 课堂上学不到的趣味科学:自然宇宙

    课堂上学不到的趣味科学:自然宇宙

    黑洞会“唱歌”,这是真的吗?恒星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吗?金星的旋转方向为什么与其他星球不同?为什么冥王星被从太阳系中除名?为什么后半夜的流星比前半夜多?为什么两极地区没有地震发生?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少秘密?意想不到的答案通通都在书里!不信就翻翻看吧!
  • 《物理知识篇》(下)(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物理知识篇》(下)(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站在海岸上极目望去,波涛汹涌的海浪总是垂直于海岸线迎面袭来,从来没有见过沿海岸线前进的海浪,这是为什么?
  • 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知识

    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知识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宇宙、天文、地理、生物、历史、军事、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采用深入浅出、符合认知规律的科学体例,为渴望探索外部世界的青少年展现出一幕幕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科学场景。促进青少年学生开阔眼界、启迪心智,在思考与探究中走向成功的未来!
  • 网络世界

    网络世界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热门推荐
  • 春风寒雨

    春风寒雨

    90年代中期,江海市“春风电子器材厂”面临改制。在这场从没经历过的事变中,厂内和厂外的人们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了一场博弈。夏天雨和厂长王为民都提出了方案。王为民等人为谋取最大的利益,暗中对夏天雨发起了攻击。夏天雨这么些年,从下乡到农场,再到回城进了厂,波折不断。他的感情生活也很不顺利,并且被对手用来作为对付他的手段。丛蓉年轻漂亮,和夏天雨有过一段情缘,虽然知道这是一段很可能不会有结果的感情,还是一直在等待着什么。丛蓉被卷入了这场暗斗。她为了帮助夏天雨,付出了许多,甚至牺牲了身体,最终帮夏天雨挽回了被动的局面。改制的事情终于以妥协的方式结束!
  • 乱世离歌:红颜至尊

    乱世离歌:红颜至尊

    (蓬莱社原创社团出品)“你喜欢我什么?”“因为我们都是相同的人,司儿。两个灵魂契合的人,彼此相吸引。只需一眼,就认定了彼此。我对你,就是这样。”他认定了她,恣意邪笑。“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一场虚假的梦,输的人是我!”“司儿,我们的爱呢?难道那是不存在的?”她恨定了他,不死不休。两个人的痴缠,一世烦扰的人生,注定了悲剧的发生。最后,她是该杀了他还是继续爱他?【正式版】穿越成为帝国继位的公主,周身却是豺狼环视,危机四伏。她用自己的智谋打垮了所有的敌人,一登九五。然而,朝廷上的明枪暗箭的权势争夺,后宫中男人们的较量,一次又一次的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发生。当背叛、阴谋、战争等都袭来的时候,这乱世中的红颜该如何抉择?素手轻弹,一曲离歌,两个天涯。辗转回眸,大战倾国,谁是赢家?【本文是穿越架空,带有点女尊。小妖暂时还没有接受NP,所以女主和男主都是一对一的,不喜误入。】
  • 英雄联盟之符能战神

    英雄联盟之符能战神

    符文大陆,以武为尊,看一个堕落豪门废材,如何化身为大陆的主宰!
  • 血色军魂

    血色军魂

    万晖在去往报道途中结识西门小国等人,悲催的他第一次坐火车就遭遇了劫匪,他与西门小国一起制服劫匪,并得知他就是自己的室友,而且在学校发现自己的室友各个身怀绝技,神马岛国空手道,在他们眼中全是浮云,虽不能掌控天下,但却能醉卧美人膝!
  • 悦惜传

    悦惜传

    苏悅惜,从小被父母遗弃,遭男友背叛,她被卷入深海,来到了一个名为盛乾的皇朝,成为了丞相的妹妹。遇上一众男子,他们一个霸道,一个温柔,一个在梦想与爱情之间犹豫,一个默默的守护,滚滚红尘,她又该如何抉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你的克星

    我是你的克星

    “听我说!从你进公司就注意到了你,把你带到身边做事也是因为不想你离我太远。你可以把我的表白当作一个项目预案,好好考虑!过几天答复我也行的,但是不要让我等太久!”
  • 大世代

    大世代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世世代代,无穷岁月,终有报。一世为寻,十世为报,百世为轮回,千世是为大世代。这里是器师的世界,这里是一片奇妙的大陆,这里隐藏着无数的秘密。面对神秘诡异的器魂,无法感悟器力的人级废物之身,面对自己精研200余年的秘法无法修炼,转世来到卡兰大陆的皓月宗大长老叶凡,将何去何从?是谁在暗处操控了凡尔赛公国的腐朽,皓月宗的炼体功法又为什么会出现在卡兰大陆,神秘的虚魔界,卡兰大陆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无数的为什么,无数的疑惑,让我们追随着叶凡的步伐一步步揭开最终的谜底。器师等级:器士,器师,铁器师,铜器师,银器师,金器师,玉器师,神器师,圣器师
  • 带着热武闯异界

    带着热武闯异界

    现代热武器和炼金术的结合,再配上会古武的机甲。将整个宇宙都当做炼成阵,炼成一门能够发射一整个星系的魔改意大利炮。“什么?你问我最强的武器?当然是魔改型意大利炮了!洞穿宇宙!还有没有别的?”楚夏抽了口雪茄,悠悠道:“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炼不成的。”王者?不!高唱着凯歌,四处征服的霸者才更让人憧憬,不是吗?!讨论群:102798126欢迎大家进群提出意见和建议新人新书求呵护,求收藏!!!求推荐!!!求点评!!!
  • 公子狐仙

    公子狐仙

    “蓝大人,大法师还有救。不过……”泫洛还没说完,身后那些小少年不知从哪里掏出了各式各样的东西……其中不乏有毒经毒药毒……毒物?被称为‘宛南之最’的竹叶青,优雅的在剑客小少年的手上盘着,时不时吐出自己妖娆的舌头。小少年的脸都绿了,不知道是因为被蛇身映的还是被吓的。不过这丝毫不耽误泫洛的喜爱——嗯,她指的是那条蛇。本书轻松愉快,不虐。希望大家喜欢。
  •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本书对中国历代近两百位各类名人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君王们的纵情色、英杰们的豪情干云、文土们的旖旎多情、另一类的畸零私情——本书写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男女人,写尽了男女人之间的各种情感。本书故事精彩、人物鲜明、情感充沛、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表述通俗、富有哲理,从而具有有趣、博识、励志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