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8000000031

第31章 发明、医学、工艺(2)

我国日晷的早期发展情况还不清楚。目前第一个明确可靠的日晷记载是《隋书·天文志》所载开皇十四年(594年)麟州司马袁充发明的短影平仪,是一种地平日晷。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2记载他的族人曾瞻民(字南仲),发明了“晷影图”所说的结构和后世的赤道日晷基本相同,但晷面是木制的。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的仰仪,兼有球面日晷的作用。明末天启年间(1621—1627年)陆仲玉著《日月星晷式》,介绍了各种日晷的制法,并涉及测星、月用的星晷和月晷。

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大厅里,许多国内外的参观者都被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的复原模型所吸引。人们不觉惊叹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智慧。

这架地震仪的发明者是我国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南阳郡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南)人张衡。他精通天文历算,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他在公元132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曲地动仪,比国外类似仪器早1000多年。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复原图

这架地震仪用青铜制造的,圆径8尺,形状像个大酒樽。上面有个盖子,内部有一个中枢机械“都柱”。柱旁通着8条道,每条道上有发动机关,周围铸有8条龙。龙嘴里各含一个小锕球,对着东、西、南、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位。在地上,对准龙嘴蹲着8个铜蛤蟆,昂着头,张着嘴巴。哪个方向如果发生了地震,仪器上对着这个方向的龙嘴就会张开,嘴里的铜球就落到蛤蟆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报告震源的方向。这是因为,在平时,地震仪平稳地放着,都柱也垂直竖立在仪器的中央。但因为都柱上粗下细,重心高,支面小,像个倒立的不倒翁,这样就极容易受震动而倾倒。譬如东方发生地震,东面的地壳自然发生波动,震波影响都柱,都柱自然倒向震动方向。沉重的都柱向东倒下后,于是推动了东方的横杆,横杆推开含有铜球的东面的龙嘴,于是龙嘴吐出了铜球。

有一次,位于仪器西方的龙嘴里的铜球“当啷”一声落到了蛤蟆嘴里。但洛阳并没有地震的征兆和感觉,有些人便议论纷纷,乘机讥笑说,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并不科学。没想到过了几天,从西北来人飞报消息,说是距洛阳1000多里的兰州、临洗、陇西一带的陇西郡,发生了地震,大家这才信服了地震仪,赞叹它果真如此灵敏准确,从此,“铜龙报警”这个故事便在朝野上下和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开来。

张衡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是我国科学文化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他还研究制造成观测风向的候风仪,并曾制造出一种能飞的“木雕”等精巧机械,对天文、地理、数学、哲学都很有研究。他经过长期观察计算出,人们在一个地方看到的星座,共有2500多颗,这和现今天文学家的统计基本一致。他绘制的一幅地形图曾流传了好几百年。他还是东汉有名的文学家,著有《两京赋》,他又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僧一行和子午线

我国唐朝的僧一行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子午线的天文学家。

僧一行(公元673—727年),未出家前姓张,名遂,世称一行阿阁梨,巨鹿(今属河北)人。他是唐朝初年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他从小热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研究天文和历法。青年时期,他更加不畏艰苦,勤奋好学。21岁时,他跟从荆州景禅师出家为僧,不久又跟从嵩山普寂学禅。后来,他还跟从善无畏、金刚智学密法。

僧一行精通佛学、历法、数学和天文。唐开元(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招聘学者、名流进京。他随族叔、礼部郎中张恰被召入长安。从此,他埋头天象观测和历法改革,直至终生。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行奉命修成《大衍历》,这在当时是较先进的。在数学上,他发明了不等式间距二次差内插法公式,并著有《大日经疏》20卷和《摄调伏藏》。

他还与梁令赞一道制成浑天铜仪(古代测定天体球面坐标的仪器),以及黄道游仪,用以重新测定150颗恒星的位置。他发现自己测量的恒星赤道(天球赤道,它是地球赤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圈)坐标和对黄道(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圈)的相对位置中得出来的数据,与前代天文学上测量的数据相比,差异很大,而且黄道上的位置也不同。由此,僧一行推断,恒星并非静止,也在运动。

公元1718年,英国的天文学家哈雷根据测量恒星的黄道度数与古希腊时代不同,也提出恒星运动的观点。但是,这比一行的发现晚了近1000年。

僧一行在天文学上最大贡献,在于他最早测量了子午线(通过地面某点连接南北极的假想线)的长度。

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僧一行的倡议和领导下,同太史监(唐掌天文历法的官员)南宫说合作,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活动。测量内容包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正午时八尺之竿的日影长度、北极高度和昼夜的长短等。测量点多达13处。北起铁勒(今内蒙北),南达林邑(今越南中部)。重点测量了滑州(今河南滑县)、浚仪(今开封)、扶沟和上蔡这4个地点的北极高度和日影长度,还测量了这4个地点之间的距离。其结果为,从滑州到上蔡,北极高度差1度半,南北距离为526里270步(唐以300步为一里),夏至日影长相差2寸多。计算结果为,北极高度相差1度,南北两地相隔350里80步,合现在151.07千米。这个结果虽不十分精确,但在方法上是一个极大进步,也是世界上首次如此大规模进行测量子午线工作。

国外最早测量子午线的是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花刺子模等人。他们于公元814年在美索不达米亚进行了测量子午线的工作,比我国晚了近90年。

僧一行以其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公认为世界古代著名科学家。

针灸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各种特制针具,施行一定的刺激方法作用于经络穴位,灸法主要是用艾绒等物薰灼经络穴位以防治疾病。

上古时,人们以草熏体表,以砭石或荆棘、骨针等刺激人体,是最早的针灸术。《淮南·务修训》记载有“庖牺(伏羲)制九针”。“所谓九针,为镌、网、鍉、锋、铍、圆利、毫、长、大针”,除用于外科、按摩外,也有用于针灸者。针灸针主要内容是通晓经络,选取穴位,控制深度与针灸时间等。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中,有先秦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书中记载有齿脉、耳脉、肩脉等,可知扁鹊用针灸等法治虢太子尸蹷时,医家已善用针灸术。书中还专门记述了用灸法治疗各种疼痛,各部位痉挛、烦心、恶寒等多样病症。战国时代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多方面记述了针灸的适应症,并论述了各种脏腑疾病的针灸疗法。目前所知最早的金针实物是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金针。

医籍中的《灵枢经》奠定了针灸的理论基础。东汉末皇甫谧编著了一部《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它是以古代的《针经》(后世认为即《灵枢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书汇集整理而成的。全书总共12卷,128篇,是皇甫谧对针灸古书“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的辛勤劳动的结晶。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全身649个经穴的部位和主治疾病、针刺分寸、艾灸壮数,并提出了较为科学的针灸操作方法和禁忌等,是一部系统地总结前人用针灸治病的临床经验的著作。唐代孙思邈、王焘绘制的彩色针灸挂图有重要学术价值。宋元太医设有针灸科。天圣间(1023—1032年)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统一周身651个穴位,并设计监制两具铜人以测试考生。元末滑寿的《十四经发挥》成为日本针灸取穴的依据。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汇收古籍、家传,为针灸学的重要文献。

针灸术简易、方便、应用范围广,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显著的、迅速的疗效,没有或很少有副作用。

针灸术不仅对我国医疗事业有很大影响,而早在秦汉时期就已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宋元以后,随着海路航运事业的发展,针灸术也被介绍到欧洲一些国家去造福人类。

1958年,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继承古代针灸术的基础上。用针刺麻醉代替药物麻醉施行外科手术获得成功,这引起国内外医务界的极大兴趣。针刺麻醉是以针刺穴位,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的一种局部麻醉方法。它不用麻醉药,病人神态清醒,能主动配合,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不宜进行药物麻醉的病人。针刺麻醉安全、简便、经济、有效、没有痛苦,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中国最早发明人痘接种法

今天,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要种牛痘,以预防“天花”。1979年10月21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最后一名天花患者在索马里南部已被治愈,天花从此在地球上绝迹,这是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烈性传染病的光辉成绩。战胜天花要归功于牛痘预防接种,正是预防接种免使人们感染天花。在发明接种牛痘之前,人们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技术,该项技术是我国古人对世界医学做出的重要贡献。

我国自古就有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例如晋代的葛洪记述“疗狂犬咬方,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隋朝巢元方谈到治恙虫的医方,即杀恙螨制散而服。种痘也是这个道理。

天花这种传染病,大约是在汉代的时候由俘虏传入我国,所以也叫“虏疮”,后又称豆疮、疱疮、登豆疮、天行斑疮等。明代以前,对这种病一直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关于天花的流行,葛洪的《肘后方》已有记载,唐宋记载更多。自宋以后,已有人不满足于疗效不佳的医法,开始探索预防天花的方法。种痘法至迟发明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清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至于具体的方法,在张璐的《医通》(公元1695年)中记有痘衣、痘浆、旱苗等法,并指出种痘法的推广是“始自江右(宁国太平县),达于燕齐,近者遍行南北”。

古代痘衣法是把天花患者的衬衣,留给被接种人穿用,使受感染。痘浆法是用蘸有疮浆的棉花塞入被接种人的鼻孔里,使受感染。旱苗法是将痘痂阴干研细,用小管吹入被接种儿童的鼻孔里。也有先用水把痘痂干粉调匀后使用,称为水苗法。早苗法和水苗法都是用痘痂作为痘苗,虽然方法上比痘衣法和痘浆法有改进,但仍有一定危险性。

清代朱奕梁在他的《种痘心法》中记述一种经过接种多次的痘痴作疫苗,“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这种对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完全符合现代制备疫苗的科学原理。

我国发明人痘接种法之后,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俄国首先派入“至中国学痘医”(俞正燮《癸巳存稿》),不久又从俄国传入土耳其。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学得种痘法,随即传入英国和欧洲各地。18世纪中叶,人痘接种法已传遍欧洲大陆。

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1806年由葡萄牙商人传入我国。因为牛痘法更加安全,从而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法。

中医悬壶

我国古时候,人们的伤病都用中药来治疗。不知你注意过没有,中药常常与葫芦有关。有句俗话叫“不知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看来,药是装在葫芦里的。连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炼的仙丹都是装在葫芦里呢。

传说,很久以前,发生过一场大瘟疫。有一个集镇死了很多的人。这种病没有办法医治,得了病的人都绝望地等待死神降临。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个神奇的老翁。他在集上开设了一间药店,门前悬挂着一个药葫芦,专门治这种瘟病。来这看病的人,吃了老翁从药葫芦里倒出来的一粒药丸以后,病就好了。可是这个老翁十分奇怪,每到集市罢集时,他跳入药葫芦里就不见了。这样,尽管老翁治好了许多人,可是人们始终不知他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后来,人们用“不知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这句话,来比喻对某种事物不知其中的隐秘。

这个传说出现以后,各地中医和中药店门前都要悬挂个药葫芦作为标志,人们称为“悬壶”。虽然现在中药店门前已不再挂“悬壶”,但是这个神奇的传说却流传了下来。

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毕生钻研医学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他自幼体弱多病,因家境贫穷,没钱医治,险些夭折。多亏遇到了一位采药人,经抢救才得活命。饱尝疾病之苦和求医之难的孙思邈立志学医,为穷苦人治病解痛。他读了几年经史典籍后,就拜师学医。他孜孜不倦地攻读医书,习医治病,长进很快。由于他博览群书,青年时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善庄、老及百家之说”的学者。隋文帝杨坚曾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李世民给他“授以爵位”,唐高宗李治拜他为“谏议大夫”,孙思邈全“固辞不受”。他这种不慕名利、拒官从医的高贵品格,深为人们所敬重。

孙思邈医虎图

同类推荐
  • 父子双雄(人猿泰山系列)

    父子双雄(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鸟类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鸟类

    本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鲜明突出地事例系统的介绍鸟类的一些基本常识与趣闻。
  • 惊声分贝:狼人迷踪

    惊声分贝:狼人迷踪

    嘘!地下深处的昏黑巢穴,狼人的喘息声隐隐传来……本书由由肖云峰编著,邀你和我一起展开这次的魔幻历险之旅,探寻狼人的诡秘踪迹……
  • 最隐秘的中国名人未解之谜

    最隐秘的中国名人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最受人们关注的名人未解之谜,通过全新的视角、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来解读历史名人,探索历史真相,深入开掘其神秘表象背后的历史玄机,为读者提供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名人信息,引领您进入精彩的未知世界。
  • 青少年安全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安全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古金银器收藏艺术

    古金银器收藏艺术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金质和银质的工艺品是民族艺术之林的一朵美丽的奇葩。金银器作为贵重工艺品,历来受到鉴藏家们的珍视。我国古代的金银器传世的并不多,因为黄金和白银历来就是货币中的硬通贷,所以用其制作艺术品,非一般民众所能享用。考古出土的金银器多是古代帝王和王公贵族所拥有的。
  • 骄女之道

    骄女之道

    以媚入途,以幻成道。得天地之造化,感幻术之奥妙,修一品之道意,掌一方之乾坤。一代世家骄女的求道之路漫漫展开。···················非废材流,女主非好人。
  • 重生界

    重生界

    三站青灯灭,一世红颜坠。吴枫为救心爱之人碧璇,踏入危机重重的重生古域,只为那一丝飘渺的希望。那里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有的仅仅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千百年来,无数豪杰为弥补心中的那一丝遗憾,进入重生界中便杳无了音信,不知有多少孤傲的身影被这扇门吞噬.......东极不死阁,持重生之羽笑傲重生界;南海骨龙一族握破虚神剑,斩尽六道嗜尽苍穹;西荒太极殿掌轮回之境道古往今来,握万人生死;北域九寒宫玄魄寒玉冻尽天下摄人心魄......少年将开始一段怎样的旅程?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谋杀主角

    谋杀主角

    穿越小说世界,成为主角成功路上铁定死得凄惨的小喽啰。面对自己一直很怨念的主角,爱弥儿表示,为了活下去,自己还是干掉主角吧。但是,为什么计划刚刚开始,主角就不见了?
  • 净土晨钟

    净土晨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动荒宇

    武动荒宇

    荒宇大陆以武为尊,世家,宗门,王朝,帝国垄断着整个世界的资源!石俊,觉醒鲲鹏武魂,从此逆势而起,战宗门天骄,斗世家道子,踩王朝皇子,斩帝国妖孽。立于巅峰回首叹道“当吾会当凌绝顶,你是否依然在吾身旁?”
  • 上古魔神谈

    上古魔神谈

    玄蛇身,九朝血,叱咤魔神世界。领略妖精的柔情,细嗅女神的温润。手起间,垒尸江河异道。柔情处,把盏孤坟轻语。带你看尽一段迷失的上古岁月。
  • 帝宫策:凤摇直上

    帝宫策:凤摇直上

    前世,她成为众妃争宠的牺牲品,胎儿惨死腹中,她立誓,日后再也不给他人操纵自己人生的机会!如今,她重生归来,正在她命运的分叉口之时。此次,她要睁大自己的双眼,自己判断人生。扶摇直上,风临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历史挖的坑

    历史挖的坑

    历史是复杂的,不管碎屑多么细小,也仍旧复杂。本书站在史册边上,发一通卑之无甚高论之论,以期于人有益。因此,本书最大特点在于用思想性统率可读性,严肃认真,不人云亦云,也不故作惊人之语。对专制皇权的剖析平心静气;对臣民适应专制的状态求实求真;对专制社会微调机制的失灵,分析持之有故。 该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分析皇权运作时最高统治者的各种手段与权术;中编则分析臣民对专制社会的认同,对皇权的忠诚,对社会正常运转所作的努力;下编为士的历史,铸造了士的两个品格:家国情怀和御用心态。
  • 锦衣神棍

    锦衣神棍

    现代特工穿越明末,从被人误会成白无常,到成为盖世神棍的故事。忽悠了地主,忽悠了大臣,忽悠了武将,忽悠了皇太极,忽悠了魏忠贤,忽悠了皇帝,忽悠了全世界的锦衣神棍!好久没写东西了,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池塘,希望池塘还能带给大家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