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7100000028

第28章 风水建筑文化概论(8)

汉代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数”的观点,认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对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阳阴也。……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此其为说,牵强比附,内容粗浅而烦琐,理论价值不高。董仲舒又说:“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同书《阴阳义》)。把天的阴阳说成天的哀乐,也是附会之谈。又说:“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因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同书《深察名号》)。以为名号出于天意。因此,“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是董仲舒关于天人关系的结论,实则论证不足。董仲舒又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的命题(《举贤良对策》),把君臣父子夫妇的伦理原则归属于天,为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提供天道的根据。董仲舒所谓天具有奇特的含义,一方面天是“百神之大君”,是有人格的神灵;另一方面天又是包括日月星辰的天体。因而他所谓“天人一也”的含义也是复杂而含糊的。董仲舒又讲天人感应。在董氏的系统中,天人感应与“天人一也”是密切联系的,因为他所谓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但是在理论逻辑上,天人感应思想与天人合一观点并无必然的联系。

王充猛烈攻击天人感应的思想,他断言“天本而人末”,“天至高大,人至卑下”(《论衡·变动》),他是不承认所谓“天人一也”的。但是王充也肯定“天禀元气,人受元精”(同书《超奇》),又说:“上世之天,下世之天也,天不变易,气不改更;上世之民,下世之民也,俱禀元气”(同书《齐世》)。这样,天和人都是“禀元气”的,还是有其统一性。

唐代柳宗元强调“天人不相预”,刘禹锡提出“天人交相胜”,都属于不讲天人合一的思想家。

到宋代,“天人合一”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他是针对佛教“以人生为幻妄”的主观唯心主义而提出这个命题。张载说:“释氏语实际,乃知道者所谓诚也,天德也。其语到实际,则以人生为幻妄,以有为为疣赘,以世界为荫浊,遂厌而不有,遗而弗存。就使得之,乃诚而恶明者也。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正蒙·乾称》)。佛教哲学追求最高的绝对的实体,称之为“实际”,亦称之为“真如”,而认为现实世界是不真实的。张载用《中庸》的“诚”、“明”学说加以批判。所谓“诚”指天道,又指“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圣人境界。以诚为天道,即是认为天是真实而具有一定规律的。以诚为圣人的境界,即是认为圣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合乎原则的。《中庸》又讲诚与明的关系,“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即达到“从容中道”的境界,明指对于这种境界的认识理解。《中庸》讲诚,把天道与圣人的精神境界混为一谈,表现了唯心主义倾向;另一方面肯定天是真实的具有一定规律的,又表现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张载认为,肯定现实世界的实在性,才可谓“明”,而佛教否认现实世界的实在性,专讲所谓“实际”,这至多是“诚而恶明”,这是割裂了天人,违背了真理。

张载以天人合一的观点解释所谓诚明,他说:“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天人异知,不足以尽明。所谓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也”(《正蒙·诚明》)。又说:“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同上)。他认为,如果不承认人的作用亦即天的作用,就不是诚;如果不承认知天与知人的统一性,就不是明。诚明就是肯定天道与人性的同一。这性与天道的同一性何在?他说:“圣人语性与天道之极,尽于参伍之神,变易而已”(同书《太和》)。又说:“性与天道云者,易而已矣”(同上)。性与天道的内容就是变化。他又说:“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同上)。这性即是“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即运动变化的潜能。这样,张载提出了对于孟子所谓“知性知天”的新解释,肯定运动变化即是天道,也即是人的本性。

张载以“变易”为“性与天道”,他没有从这“性与天道”中引申出道德原则来,他是从性的普遍性来引出道德原则的。他说:“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正蒙·诚明》)。因为人人物物都有统一的本性,所以应该爱人爱物。

张载的“天人合一”观点的主要思想是:(1)天和人都是实在的,“天人”之“用”是统一的;(2)天和人都以“变易”为本性。张载所谓“天”指无限的客观世界,“由太虚有天之名”(《正蒙·太和》。“天大无外”(同上)。他主张“本天道为用”(同上),“范围天用”(同书《太心》),把天之“用”与人之“用”统一起来,这都是唯物主义观点。但是,人性应是人之所以为人者,人性与天道应有层次的不同。张载没有区别天道与人性的层次,这表现了神秘主义的倾向。

程颢也强调“一天人”,他说:“须是合内外之道,一天人,齐上下”(《程氏遗书》卷三)。又说:“除了身只是理,便说合天人,合天人已是为不知者引而致之,天人无间”(同书卷二上)。又讲:“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同书卷六)。他反对讲天人“合一”。他何以反对讲“合”字呢?其理由之一是反对区别主体与客体,他说:“言体天地之化,已剩一体字。只此便是天地之化,不可对此个别有天地”(同书卷二上),认为天地不是外在的。他又说:“若如或者别立一天,谓人不可以包天,则有方矣,是二本也”(同书卷十一)。这是对于张载的批评,张载肯定天是外在的,程颢以为是二本,即区别主客为二。程颢提出“心即是天”的彻底唯心主义的观点:“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同书卷二上)。程颢对于孟子“知性知天”作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解释。

程颢又提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说,他说:“医书言手足瘘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己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之功用”(同书卷二上)。又说:“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不特自小之,何耶?”(同书卷十一)。这就是说,应以“天地万物”的总体为大我,不应拘于自己身体的小我。这是一种宣扬“人类之爱”的思想,这是一种空想的泛爱说教。在阶级社会中,宣扬“泛爱”,是不可能实行的,但也有反对****的积极意义。

程颢的“天人本无二”说,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1)心便是天,天非外在。(2)把“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人类之爱”的理想。

程颐立说与程颢有所不同,他不讲“心便是天”,也不谈“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强调天道与人道的同一性。他说:“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人道,天道自是天道?”(《程氏遗书》卷十八)。又说:“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在人则为人道”(同书卷二十二上)。而这个道也就是性。他说:“称性之善谓之道,道与性一也。以性之善如此,故谓之性善。性之本谓之命,性之自然者谓之天,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凡此数者皆一也”(同书卷二十五)。他这样把性与天与心联系起来,这是程颐对于孟子“知性知天”的解释。在程颐的体系中,天就是理,性也即是理,他以“理”把性、天贯通起来。

程颐解释《周易》乾卦“乾、元、亨、利、贞”说:“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周易·程氏传》)。以元亨利贞为始、长、遂、成。这就是认为元亨利贞是表示动植物发生发展的规律。程颐又说:“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同上)。这里初步把元亨利贞四德与五常联系起来。朱熹继承程颐此说更加以发展,把元亨利贞与仁义礼智结合起来。朱熹说:“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于时为夏,于人则为礼,而众美之会也。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于时为秋,于人则为义,而得其分之和。贞者生物之成,实理具备,随在各足,故于时为冬,于人则为智,而为众事之干,干木之身而枝叶所依以立者也”(《周易本义》)。把天道的元亨利贞即生长遂成与人道的仁礼义智直接统一起来,这可以说是朱熹的天人合一观点。

张载、二程论天人合一,立说不同,也有共同的特点,即都认为“天人合一”是最高觉悟,是人的自觉。张载肯定“天人合一”是“诚明”的境界,诚即是最高的精神修养,明是最高的智能。以天人合一为诚明的境界,就是以天人合一为最高觉悟。程颢强调“人与天地一物也”,如果不承认“人与天地一物”,就是“自小”,就是麻木不仁。这就是说,惟有承认天地万物“莫非己也”,才是真正自己认识自己。西方有一种流行的见解,以为把人和自然界分开,肯定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是人的自觉。而宋明理学则不然,以为承认天人的合一才是人的自觉。应该承认,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说,原始的物我不分,没有把自己与外在世界区别开来,这是原始的朦胧意识。其次区别了主体与客体,把人与自然界分开,这是原始朦胧意识的否定。再进一步,又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肯定天人的统一,这可以说是否定之否定,这是更高一级的认识。

王夫之论天人关系说:“在天有阴阳,在人有仁义,在天有五辰,在人有五官,形异质离,不可强而合焉。所谓肖子者安能父步亦步,父趋亦趋哉?父与子异形离质,而所继者惟志、天与人异形高质,而所继者惟道也”(《尚书·引义》卷一)。从形质来说,天与人是“异形离质”的,不可强合;从道来说,天与人有“继”的关系,人道与天道有一定的联系。王夫之此说是反对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而赞同程颐所说的“天道”与“人道”的同一性。王夫之强调“尽人道而合天德”,他说:“圣人尽人道而合天德,合天德者健以存生之理;尽人道者动以顺生之几”(《周易外传》卷二)。天的根本性质是健,人的生活特点是动。人的动与天的健是一致的。王夫之重视“健”与“动”,这是进步思想。

戴震讲伦理原则,也力图为人伦道德寻求天道的根据。他认为善的基本标准有三,即仁、礼、义。这三者“上之见乎天道,是谓顺”(《原善》)。就是说,仁礼义的根源在于天道。天道的内容就是变化不息,他说:“道,言乎化之不己也”,也就是生生而有条理。“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这生生而条理就是仁、礼、义的天道根据。他说:“生生者仁乎;生生而条理者礼与义乎!何谓礼?条理之秩然有序其著也;何谓义?条理之截然不可乱其著也。得乎生生者谓之仁,得乎条理者谓之智。……是故生生者仁,条理者礼,断决者义,臧主者智”(同上)。生生与条理以及条理之秩然截然,都属于天;仁、礼、义则属于人。人懂得条理,称为智。戴震这样把“天道”与人伦之“善”联系起来。这可以说是戴氏的天人合一观点。

在中国近古哲学中,从张载、二程到王夫之、戴震都宣扬天人合一。他们虽然都宣扬天人合一,但是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张载、王夫之、戴震是在肯定物质世界是基础的前提下讲天人合一的;程朱(二程、朱熹)学派是在肯定超自然的观念是基础的前提下讲天人合一的。但是两者都企图从天道观中引申出人伦道德来,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之一。

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发源于周代,经过孟子的性天相通观点与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到宋代的张载、二程而达到成熟。张载、二程发展了孟子学说,扬弃了董仲舒的粗陋形式,达到了新的理论水平。张载、二程的天人合一思想,分析起来,包括几个命题: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张载说:“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语录》)上)。明确肯定人是一物。张载《西铭》说“天称父,地称母,予兹貌焉,乃混然中处”,其主要意义是肯定人类是天地的产物即自然的产物。

(2)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服从这普遍规律。张载说:“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絪缊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不日性命之理,谓之何哉?”(《正蒙·参两》)。阴阳相互作用相互推移的规律就是性命之理,自然界与人类遵循同一规律。

同类推荐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回顾2012年,巨蟹的身价默默攀升,虽然很低调,刻意不引人注意,但突出是藏不住的,你仍然在群体中发光,拥有大众人气,得以重返主流,重获青睐。现在沉闷、躲藏的气氛即将结束了,巨蟹座2013年的新课题:要如何应对迎面而来的牵制与威胁,又能亮丽现身?土星要你修练的是“子女、恋情、表现”等领域,情绪的控管也是。
  • 人生运势500问:解梦100问

    人生运势500问:解梦100问

    解梦是迷信吗?NO,解梦是牵强附会吗?NO,看透梦境,就看穿了内心潜藏的秘密。做解梦达人,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成为释梦高手,看透TA内心的秘密。
  • 现代周公解梦180例

    现代周公解梦180例

    人的一生始终都在与梦相伴,也始终被梦困惑。其实,梦是我们潜意识的表露,是人类情感、意象、欲求等内心活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只要我们遵循心理学规律,运用心理学原理,就可以轻松地找到梦的成因与规律。吴长坤编著的这本《现代周公解梦180例》不依从迷信盲目解读,而是从科学和心理学等多角度解梦,涵盖人物、动物、植物、食物、器物等十几个方面的梦境,在给您解梦的同时为您出谋划策,力图助您避开航行的风险,达到和谐幸福的彼岸。此外,《现代周公解梦180例》在形式上采用词条的方式,便于您节约时间,让您在第一时间找到答案。
  • 从颜色密码看人生命运

    从颜色密码看人生命运

    依色彩喜好度做性格测验,目前在世界各地可谓风行不衰,极为流行。颜色与人的命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可以通过颜色了解一个人今后的命运会如何发展。阅读本书可以解开颜色密码的谜底,从颜色这个角度去发现世界,透过颜色去领悟人生。
  • 中国传统风水智慧全知道:风水图文大百科

    中国传统风水智慧全知道:风水图文大百科

    《风水(图文大百科超值珍藏版)》综合了传统中国各派风水理论,运用通俗明了的语言从住宅建筑结构、商铺选旺、事业、学业、爱情、健康、装饰、动植物风水等多个方而对日常生活中的风水问题做了全方位的阐述,可谓是一本居家必备的百科全书。
热门推荐
  • 藏龙传

    藏龙传

    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背景不是中国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讲诉米小米,徐清风,张正从小到大的三兄弟在遭遇巨变,以米小米的视角来叙述三个人走上不同道路的故事。
  • 论穿越的正确姿势

    论穿越的正确姿势

    穿越守则一:不能ooc,穿越守则二:不能ooc,穿越守则三:ooc遭雷劈!女主拿着剧本,一脸淡定:“ok,只要活到结局就行了是吧?”内心暗爽无比,不怕炮灰有剧本,就怕炮灰有智商,这人设这么粗糙,还不是随她捏圆搓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林始末

    东林始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欧阳修诗词选

    欧阳修诗词选

    这套丛书继承发扬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六年来出版普及读物的优良传统,也集结了多方面的正反经验:名家撰作,深入浅出,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固然是其基本特点;而文化传统与现代特色的结合,更是她新的关注。《欧阳修诗词文选评》分六个部分,具体介绍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生平事迹,选录、注解和评述了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文中的传世名作,可以说是我们今天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最新最好的普及读本。
  • 八荒帝仙

    八荒帝仙

    这是一个布满灵气的世界,数国称雄,万族争霸。原本和谐祥和的村落,遭到世俗势利的扼杀。家人的鲜血,族人的离去,爱恨的缠离,使他眼里满是仇恨。血脉里天生流淌着真凰的血,他定会使这个乱世血雨腥风,使这个世界沉浮!使这个世界因为有他的存在而为之翻涌,他本卑微,但却君临天下!他本仁慈,但却屠戮苍生!
  • 铅华洗尽:墨筝燕双飞

    铅华洗尽:墨筝燕双飞

    因写文时年岁尚少,文笔稚嫩,且有些地方与日后内容有冲突,所以进行修改,但改过18个章后实在太麻烦,所以此文一直在申请删除。谢谢小伙伴们的厚爱,若觉得可以,请继续追更,重发名为《此生唯爱竹生花》,鞠躬。
  • 幻世之奇迹

    幻世之奇迹

    天尊和魔尊的孩子;森林女皇;青龙之子;冰封之力;朱雀之血......他是手握俩把剑、威震所有人的一位少年。她是残冷漠然的杀手,关键时刻,她那抹清丽的身影救了大家。他是一位富家子弟,但确是青龙之血,有点爱财,但是确实爱他的伙伴,爱他的妹妹。她,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女孩子,是一名治愈师,虽然战斗力不如他人,但是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是一名治愈师和近战力,但是战斗时多了几分冷漠,但是她温柔,善良,但是有点路痴的女孩。三年,他们必定会威震幻世!他们是奇迹!是的,他们是一个奇迹,六位无比强大的勇者!他们,将会杀死他......这就是命运。一个谁也无法改变的命运。
  • 大宋美眉的现代生活

    大宋美眉的现代生活

    为了逃避金兵而穿越到现代的大宋朝美少女会遇上些什么希奇古怪的事情。板着脸貌似冰山的哥哥!浑身书卷气息的书法社社长!顶级的音乐写手!温文尔雅的贵公子……一路行来,遭遇各种类型的男人!谁会是我在遥远时空的最终依靠?*****************这本书很白,很言情,一度写不下去。但是想想,无论如何,还是不要太监,所以从头开始修,希望能改好一点。最后推荐下自己在JJ的书《污黑暗夜曲》,感觉比这本要写的好,亲们可以去看看,献上我深刻地歉意。
  •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西游记传

    西游记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