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1000000033

第33章 付嘱品(2)

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①;

一华开五叶②,结果自然成。

注释

①迷情:指迷惑之众生(有情)。

②一华开五叶:唐末五代时期,从青原行思一系之下形成了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从南岳怀让一系之下形成沩仰宗和临济宗,这五个宗派被合称为禅宗五家,“五叶”即指这五个宗派。另一说五叶表示五代,指菩提达磨以下的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和惠能五位禅宗祖师。

译文

当时,弟子门人们听完了偈,全都行礼。并且各自体会惠能大师的意思,收拾本心,依照这个法门修行,不再相互争辩了。由于知道了惠能大师停驻人世的时间不多了,法海上座在此礼拜惠能大师,问道:“大师入灭之后,衣钵和教法应该传给谁?”

惠能大师说:“我在大梵寺说法,直到现在,所演说的内容已经被抄录下来并广为流布风行,其名目叫作《法宝坛经》。你们好好守护,次第相互流传指授,去度化人群众生。依照这个说法的就是真正的佛法。我现在为你们说法,不再付嘱袈裟,就是因为你们都已经信根淳熟,正定而没有疑惑,可以堪当弘法的大任了。而且根据祖师达磨大师付嘱所传授的偈子的含义,衣钵袈裟是不应该传下去的。”偈子说: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原文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①,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②。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注释

①种智:为一切种智之略称。即佛了知一切种种法之智慧。唯佛有一切种智,声闻、缘觉等仅有总一切智。

②一相三昧,一行三昧:禅定之名。一相指平等无差别之真如相。三昧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因此一相三昧指主观上对一切现象没有偏执,不生憎恨或爱意,也没有取舍之心,不念利益成坏等事,而能够安闲恬静,虚融澹泊。一行三昧的,与一相三昧的意义并无大区别,只是前者是从不执著与“相”上讲,后者是从不执著于禅修时的身体姿势上讲。

译文

惠能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各自清净心念,听我讲说佛法。如果要成就佛的智慧,必须达到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在一切境相之中而能不执著于一切境相,对于那些相状不生起憎恶爱欲,也没有取得和舍弃,不考虑利益关系、成功失败等事情,安闲恬静,虚融淡泊,这叫做一相三昧。如果在一切处所,行住坐卧,直了心性,不需要借助外在道场,当下成就真实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人具有这两个三昧,就如同大地中含有种子,经过孕含、蓄藏、生长和培养,果实得以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这样。

“我现在说法,好像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你们的佛性,好像一粒粒的种子,遇到时雨滋润都能发芽生长。继承我的宗旨的人,肯定能证获菩提智慧;依照我的教法修行的人,肯定能证悟佛道妙果。听我的偈吧。”偈说: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惠能大师说完偈,说:“佛法不是二法,本心也是如此。佛道本是清净的,没有一切相状。你们千万要慎重,不要执著观静和空寂其心。本心原是本来清净的,没有取舍的,各自回去努力,随顺因缘好好去吧。”

当时弟子门人行礼后都退下了。

原文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

大众哀留甚坚。

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①。

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

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又问:后莫有难否?

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②。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③,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④,昌隆法嗣。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

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毩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孥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注释

①来时无口:无口,即没有讲什么话,此即无法可说之意。禅宗强调传心法要,是要靠自证自悟的,佛也是以无言传教。这里是指六祖惠能一生都没说过什么法。

②“头上”四句:这是一个禅宗的故事。在开元十年,新罗僧人金大悲想取六祖惠能肉身舍利的头回国供奉,就雇用了一名叫张净满的孝子去偷。张净满为金大悲办此事也是为了糊口和孝养父母。可是张净满不但无法成功盗取六祖的头,反而被官府捉拿归案。当时审问此案的县令名叫杨佩,州刺史名叫柳无忝。这个故事正好符合了这四句谶语。

③二菩萨:即指一出家、一在家的两位菩萨。其实这也是六祖圆寂前的悬记(预言)。但到底这两位菩萨指谁,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出家的菩萨是指马祖道一禅师,在家菩萨则指庞蕴居士。也有说出家者为黄檗禅师,而在家者指的是裴休。胡适却认为另个悬记是《曹溪大师别传》的作者伪造的。

④伽蓝:全译为僧伽蓝摩,又作僧伽蓝,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意译为园。原指可供建设众僧居住之房舍(毗诃罗)的用地,后转为包括土地及建筑物的寺院总称。

译文

七月八日,惠能大师忽然与弟子说:“我要回新州,你们赶快准备船只。”

弟子门人苦苦哀求,坚决挽留。

惠能大师说:“一切佛出现,都会指示涅槃,有来就会有去,道理本应就是这样。我这具躯体形骸,也该回去了。”

弟子们说:“大师从今天走了以后,早晚还会回来吗?”

惠能大师说:“落叶归根,我一生没有讲什么话。”

弟子又问:“佛教正法,大师将传授交付给哪一个?”

惠能大师说:“证悟了佛道的人会得到,无执著心的人会通达领会。”

弟子又问:“以后是不是会有劫难啊?”

惠能大师说:“我去世后五六年,应该会有一个人前来取我的首级。听我的偈记:头上养亲,口里需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惠能大师又说:“我去世后七十年,有两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僧人,一位是在家居士,他们同时大兴教化,建立宗派;修建寺庙,昌盛兴隆佛法宗门。”

弟子们问:“不知从最初佛祖应身现化以来,已经共计传授了多少代?希望大师给予开示。”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博大精深,各种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本书采用了符合现代人知识结构和快节奏生活特点的问答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教义和纷繁复杂的宗派传承历史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热门推荐
  • 公路上的鬼

    公路上的鬼

    除了一些喜欢宅的鬼魅喜欢呆在电梯、医院、殡仪馆里,还有一些爱逛街的游魂,他们穿梭在公路上,找寻能邂逅的有缘人……
  • 深宫之孽:王妃

    深宫之孽:王妃

    她原本是21世纪的一个泼辣女,鬼使神差地穿越了。她变成了丞相府的一个千金小姐,丞相的掌上明珠。因皇上的一见钟情,而后步入皇室,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综穿之改变计划

    综穿之改变计划

    书名是什么鬼,原谅取名无能的渣作者。如题,这是综穿,白陌接受委托完成心愿,只是为了……渣作者是小新人,内容请毫不留情的喷,因为这样才有进步,勿喷笔名,嘤嘤嘤,谁年少的时候没有中二过。剧透1:本文有cp。剧透2:cp为师徒。剧透3:…………渣作者忘了。哦……目测都是古代……
  • 文明掠夺者

    文明掠夺者

    书籍承载着文明!!宝物承载着文明!!种族承载着文明!!万物都承载着文明!!!掠夺文明,就是掠夺万物,世间所有都要掠夺!!!————————————————————————————————每天基本更新时间中午12点,晚上8点!!!!
  • 一个管理的真实故事:共好

    一个管理的真实故事:共好

    共好就是大家拥有共通的价值观念,做有价值的事情;自律而有效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在团队中相互鼓励,展现团队的力量;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本书主要介绍风靡美、日、台、港一流企业的“共好精神”。
  • 凤凰结:蝶舞红尘错

    凤凰结:蝶舞红尘错

    这是一个赌注,一个神族的赌注。兴盛,则生;衰败,则亡。神无情,但经历了四世情劫的柳盎然说:世间万物皆有情,情根永不灭,人物非,情长在。宫蝶澈,十五岁背负起天下苍生的重任,她没有怨言,世事难料,她不过也只是个年华正茂的少女,离开牢笼般的皇宫,是她最大的夙愿。国家处于多事之秋,皇帝无道,民怨四起,番邦蠢蠢欲动,而她一个弱女子,却要担起扭转乾坤的重任。简轩,遇到她,也许是她的福分,却也是一场劫难,人道渺渺,何处可栖?她渐渐懂得了什么是爱,那些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男人教会了她。爱,便深爱,便深陷了。触犯神规,天地难容,苍茫大地,无处可躲,情已浓,浓的再也化不开,江河日月,纷纷失色。可他们逃得过最后的真相吗,逃得过神伦人伦的追逐吗,逃得过这千年来的宿命吗....—————————————————————————【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1651815657】
  • 九幽魔狱

    九幽魔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牢狱,狱中关着一个魔,仙与佛称之为心魔。一千年前,魔道覆灭,从世间彻底消失,甚至在千载岁月之后已经成为永远的禁题,不可触碰!仙门中一名平庸的弟子,却遭人陷害被关入死牢,而在这里,他却得到了已经消失千年的魔道功法。凭着这个功法,他可以吸收已死之人留于世间的种种,包括知识、灵力、记忆。而能留下这些东西的,生前必是伟大之人,即使死后也将被无数后人膜拜。为了活下去,齐墨不得不开启魔狱,释放心魔沦为魔道,成为了世间剩下的最后一个魔!(如果大家觉得字数少,可以先收藏,新书需要大家支持,票票也是不可少的,还请大家在看的时候顺手投个票。)
  • 惊天骇世

    惊天骇世

    故事发生在1127年时,在南宋南朝镇有个刚出生的小婴儿,唤为龙啸,全名千里龙啸,意思是希望他长大以后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南朝镇的那一对夫妇,把龙啸送给了一位修为超常高深莫测的道长,那位道长是蜀山派的掌门,刚开始便传他衣钵......
  • 驱鬼

    驱鬼

    驱鬼师帅气吧?霸气吧?可为毛他要被师傅嫌弃,被师兄欺负,还要被委托人鄙视!这世界太糟心了!
  • 圣皇传

    圣皇传

    修道之谛在悟,这周而复始的奴隶神道佛道不过众生羁绊。苍茫世界,武魂万千,他于神道之中劈开所修神通,踏破天道羁绊踏上漫漫证道之路。要修,便修炼逍遥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