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1000000028

第28章 机缘品(4)

①永嘉玄觉禅师:即《永嘉证道歌》的作者,温州永嘉人,俗姓戴,字明道,号永嘉玄觉。八岁出家,博探三藏,尤通天台止观。后于温州龙兴寺侧岩下自构禅庵,独居研学,常修禅观。偶因左溪玄朗之激励,遂起游方之志,与东阳玄策共游方寻道。至韵阳时,谒曹溪惠能,与惠能相问答而得其印可,惠能留之一宿,翌日即归龙兴寺,时人称之“一宿觉”。其后,学者辐凑,号真觉大师。玄朗赠书招之山栖,师复书辞退。后趺坐入寂,世寿四十九。法嗣有惠操、惠特、等持、玄寂等人。著作有《禅宗永嘉集》十卷(庆州刺史魏靖辑)、《证道歌》一首、《禅宗悟修圆旨》一卷等。

②天台止观法门:天台,即天台宗,乃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注重《法华经》,所以也称“法华宗”。天台宗主张定(止)慧(观)为修行的主要内容,所以用“止观法门”概括天台宗的理论和实践。

③威音王:又作寂趣音王佛。乃过去庄严劫最初之佛名。“威音王已前”为禅宗僧人常用语,用以指点学人自己本来面目之语句,意同“父母未生以前”、“天地未开以前”等语。盖威音王佛乃过去庄严劫最初的佛名,故以之表示无量无边的久远之前。

④沙门:意译为勤息、勤劳、功劳、勤恳、静志、息止、息心、息恶、修道、乏道、贫遒等,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即指剃除须发,止息诸恶不善,调御身心,勤修诸善,以期证得涅槃境界。

⑤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为佛弟子持守日常威仪的作法。僧人的动作有威德有仪则,称为威仪;戒律之外的各种微细的仪则规定,称为细行。“三千”、“八万”喻数量之多,并非实数。综合而言,“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指有关比丘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所应注意的细行。

⑥大德:印度对佛菩萨或高僧的敬称。比丘中之长老,也称大德。中国,不以“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作为对高僧的敬称。

译文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的儿子,小时候学习经论,精通天台宗的止观教义。因为看了《维摩经》,认识了自心本性。偶然,惠能大师的弟子玄策来访,和他大谈佛理,永嘉玄觉所说的话都与佛祖的真义隐隐相合。

玄策说:“你师从何人而得法?”

永嘉玄觉说:“我听大乘经典,都各有师承关系。后来在读《维摩经》时,开悟佛心宗,还没有得到人印证我的见解。”

玄策说:“在威音王佛以前,无师自通是可以的,在威音王佛之后,没有师承传授而自我开悟,自然全部是外道。”

永嘉玄觉说:“希望你能为我印证。”

玄策说:“我人微言轻,不足以为你印证。曹溪山有六祖惠能大师,四面八方的人都云集在他那里,并且都是受得正法的。你如果想去,我就和你同行。”

永嘉玄觉便随同玄策来参礼六祖惠能大师。玄觉绕着惠能走了三圈,举着锡杖一振,站在那里不动。

惠能大师说:“出家人,应该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种种戒律仪轨。大德你是从哪里来,对我生起如此大的傲慢和不敬?”

玄觉说:“人的生死才是大事,且无常交替迅速,变化很快。”

惠能大师说:“为什么不体悟领受无生无死,明了这无常迅速的道理呢?”

玄觉说:“体悟的就是无生无死,明了的就是无常迅速。”

惠能说:“是这样!是这样!”

玄觉这才整肃仪容向惠能大师礼敬参拜,一会儿便向大师告辞欲走。

惠能大师说:“你这就返回,太快了吧?”

玄觉说:“本来就没有动与不动,哪里有快和不快?”

惠能大师说:“谁能知道不是动呢?”

玄觉说:“这是您自己生起了分别之心。”

惠能大师说:“你已经十分了解无生无死的道理了。”

玄觉说:“无生无死难道还有意义吗?”

惠能大师说:“没有意义谁能分别它呢?”

玄觉说:“分别本身也没有意义。”

惠能大师说:“好啊!小住一晚吧。”

当时称之为“一宿觉”。后来永嘉玄觉作了《证道歌》,流传盛行于世间。

原文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①。庵居长坐②,积二十年。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

隍曰:入定③。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④!

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策云:我师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⑤,五阴本空⑥,六尘非有⑦。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隍闻是说,径来谒师。

师问云:仁者何来?

隍具述前缘。

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⑧,性相如如⑨,无不定时也。

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复归河北,开化四众⑩。

注释

①正受:是禅定的异名。正,即定心而离邪念。受,指无念无想而纳法在心。因此正受即远离邪想而领受所缘之境的状态。即入定时,以定力使身、心领受平等安和之相。

②庵:以草木覆盖而成之简陋小屋。乃出家者、退隐者远离村落所居之房舍,以作为修行之处。

③入定:入于禅定的意思,即摄驰散之心,入安定不动之精神状态。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这里指前者。

④大定:为佛的三德(大定、大智、大悲)之一,佛心澄明寂静叫做大定。以大定可断除一切妄惑,故又称大定为断德。这里可以被看成是禅宗的禅定理论。

⑤体用:指诸法之体性与作用。

⑥五阴:与“五蕴”同。

⑦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等六境,又作外尘、六贼。尘即染污的意思,以六识缘六境而遍污六根,能昏昧真性,故称为尘。此六尘在心之外,故称外尘。此六尘犹如盗贼,能劫夺一切之善法,故称六贼。

⑧能所:即“能”与“所”的并称。自动之法(主体)叫做能,被动之法(客体)叫做所。例如能见物的“眼”,称为能见;为眼所见的“物”,称为所见。又譬如六根对六尘,六根是能缘,六尘为所缘。总之,“能”与“所”具有相即不离与体用因果的关系,故称“能”“所”一体。

⑨性相如如:指体性与相状。不变而绝对的真实本体,或事物的自体称为性;差别变化的现象和相状称为相。性与相其实无异,仅名称有别。说性即说相,说相即说性。如说火性即说热相,说热相即说火性。如如,是不动、寂默、平等不二、不起颠倒分别的自性境界。如理智所证得的真如叫作“如如”。

⑩四众:指构成佛教教团的四种弟子众,又称四辈、四部众、四部弟子。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出家之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其二指僧俗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译文

智隍禅师,最初参拜五祖弘忍,自己宣称已经得到了正宗传授。智隍居住在庵室里长期打坐,累计二十年了。惠能大师的弟子玄策,游历到河北一带,听说了智隍的名声,便造访智隍的庵室,问:“你在这里干什么?”

智隍回答说:“入定。”

玄策问:“你说入定,是有心念入定呢,还是无心念入定呢?如果是无心念入定的,一切的草木瓦石无情众生,应该都能达到入定;如果是有心念入定的,一切含有意识的有情众生之类,也应该能达到入定。”

智隍说:“当我真正入定时,看不到我有‘有无’的心念。”

玄策说:“看不到‘有无’的心念,就是常定,怎么又有出入之分呢?如果有出有入,那就不是真正的定了!”

智隍无言以对。过了很久,问玄策:“你师承的是谁啊?”

玄策说:“我的师父是曹溪山六祖惠能大师。”

智隍问:“六祖惠能大师认为什么是禅定?”

玄策说:“我师父说,法身圆融玄妙湛然常寂,性相体用一如,五蕴和合,本来是空,六尘也不是真实存在。既不出,也不入,不执于定,不生散乱心。禅的本性是不执无滞的,要住禅寂。禅性无生,要超离执著禅的念想。心如同虚空一样,不存在对虚空的度量。”

智隍听到这样说法,直接来拜谒六祖惠能大师。

惠能大师问:“你从哪里来?”

智隍把遇到玄策的因缘全部描述了一遍。

惠能大师说:“正像玄策说的那样,你只要心如虚空一般,又不执著于对空的妄见,自如应用,没有滞碍,对于动静,不生其心,世俗和圣境全部两忘,主观和客观对象能够一齐泯绝,性相如一,就无时无刻不在禅定之中,没有不禅定的时刻了。”

智隍于是大彻大悟,二十年修行所得的执著之心,刹那间都没有留下影响。那天夜里黄河以北的官吏和百姓都听到空中有声音说:“智隍禅师今天得成佛道了!”智隍后来礼敬告辞,又回到了黄河以北,开示教化大众。

原文

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①,甚么人得?

师云:会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还得否?

师云:我不会佛法②。

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国,见达磨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③,及僧伽梨④,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

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

曰:善塑。

师正色曰:汝试塑看。

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⑤: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

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注释

①黄梅意旨:这里指五祖弘忍的教法。

②我不会佛法:这一句话强调禅宗自证自悟,主张徒弟不能从老师那里获得什么现成的东西。

③大迦叶:是摩诃迦叶波的简称,佛十大弟子之一,有“头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称号。大迦叶是王舍城摩诃娑陀罗村人,大富婆罗门尼拘卢陀羯波之子。以诞生于毕钵罗树下,故取名毕钵罗耶那;又因出自大迦叶种,而称大迦叶。出家不久后,遇见佛陀,蒙受教化。八日后,发正智,脱却自身僧伽梨以奉佛,并穿着佛陀所授之粪扫衣,证得阿罗汉果。大迦叶在俗时,以富裕闻名,然于出家后,少欲知足,常行头陀行。又,古来以大迦叶为付法藏第一祖,尤以“拈花微笑”的故事,为禅家所传颂,并据此尊大迦叶为禅宗天竺初祖。正法眼藏:亦名“清净法眼”。“正法眼”指佛的心眼彻见正法;“藏”的意思为深广而万德含藏。禅宗用正法眼藏来称其教外别传的心印。

④僧伽梨:为三衣之一。即九条以上的衣服。因必须割截后才能制成,所以称为重衣、复衣、重复衣。又因其条数多,所以称为杂碎衣。一般是在外出及其他庄严仪式时穿,如入王宫、聚落、乞食,及升座说法、降伏外道等时候穿,故称入王宫聚落衣。又以其为诸衣中最大者,故称大衣。

⑤卧轮禅师:此禅师事迹不详。

译文

有一个僧人问惠能大师:“黄梅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什么人得到了?”

惠能大师说:“领会佛法的人得到了。”

僧人问:“大师您得到了吗?”

惠能大师说:“我不明白佛法。”

有一天,惠能大师想洗涤一下五祖弘忍大师所传的袈裟,可是周围没有上好的清泉。因此大师来到寺庙后面五里远的地方,看到这里山林葱郁茂密,有祥瑞之气笼罩盘旋,惠能大师举起锡杖在地上一戳。泉水立刻涌了出来。积成了一个水池,惠能大师便跪在石头上洗着袈裟。忽然有一个僧人来礼敬参拜,说:“我方辩是西蜀人。昨天在南天竺国,见到达磨大师,他嘱咐我赶快到唐国来,达磨大师说他所传大迦叶的真正教法及法衣,现在传到第六代祖,目前在韶州曹溪山,你去瞻仰礼拜他。方辩我远道而来,希望能得见达磨祖师所传之袈裟。”

惠能大师取出袈裟展示给他看。随后问:“你擅长什么事呢?”

方辩说:“擅长雕塑。”

惠能严肃地说:“你试着雕给我看看。”

方辩一时迷惘无措。过了几天,雕好了一尊佛像,高七寸,曲尽其妙,十分逼真。

惠能大师笑着说:“你只理解了雕塑之特性,不理解佛性。”

惠能大师用手抚摩方辩的头顶说:“希望你生生世世都成为人天种福之田。”

有一个僧人展示了卧轮禅师的一首偈: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惠能大师听了说:“这个偈还没有明见自性。如果按照这个偈来修行,是更增加了束缚。”

因此开示了一个偈,说: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同类推荐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博大精深,各种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本书采用了符合现代人知识结构和快节奏生活特点的问答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教义和纷繁复杂的宗派传承历史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热门推荐
  • 男人海

    男人海

    这本书共20章,已全部写好,,maybe每天会放两章出来吧,不知道自己写的怎么样,,
  • 天才少年的变强之路

    天才少年的变强之路

    他,曾为母亲许下誓言,定要成为这世界上最强的男人,只为母亲不再受他人欺负。哪知遭到奸人陷害,成为实验体,被注射了不知名试剂,一夜之间沦为废物。且看林远如何从废物崛起,走向这弱肉强食的的世界的颠峰……
  •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 人生的巧妙正在于合“内方”与“外圆”为一,即内心刚直.外表柔和.不张扬自己.夸大自己,而是求心中“咬定”目标。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的核心就是分析“内方外圆”之道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新见不少,又非常实用。相信,一定能够点活你的做人与做事之道。
  • 周易正义

    周易正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雾沙岛除魔学院之冥恋

    雾沙岛除魔学院之冥恋

    天才少女被迫塞进歌旧学院,第一天就开始翘课,误打误撞发现了歌旧学院的秘密,也因为如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 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本书选编了从1895年至1945年之间厦门与台湾关系史料,即台湾历史上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厦门历史上的清末和民国时期厦台关系的重要史料选编。其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学者鹤见佑辅所著《后藤新平》厦台关系史料;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文书》1900年厦门事件史料;厦门台湾公会史料;《申报》厦台关系史料;《江声报》厦台关系史料;台湾民众在厦抗日斗争史料。
  • 凤锁龙阙

    凤锁龙阙

    身为正牌太子妃,却因性格柔弱而陷入他人彀中;重生为侍郎千金,天命难违,她誓要夺回曾经的一切!面对端庄的太子妃,如玉的众美人,太子的冷淡面对……她这个不受宠的小妾室该如何步步为营,为自己谋得更高的地位?一时的荣华算不得荣华,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这,就是她的心里话!PS:潇厢另有完本小说《浣娘》推荐阅读!
  • 冷血少爷的宝贝妻

    冷血少爷的宝贝妻

    10岁之后,我就知道我的生活受制于人。不过没关系,我还有他!7年之后,他却狠心的离开。没关系,他走了,我找,天涯海角,刀山火海。然而5年了,没有他的任何消息,赤足于死亡边缘,一颗任人宰割的棋子。遇到了另一个他,作为他的女人,没有爱情,只有利用和阴谋!终于,我找到了他,然而晴天霹雷的事实摆在我的面前时我该如何去承受,肚子里孕育的生命又该何去何从,几年后的再次相遇,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另一个阴谋的开始!
  • 苍天饶过谁:天道好轮回

    苍天饶过谁:天道好轮回

    【剑三同人小萌文,官配CP一个不少!】——在这个江湖,有人沉沦于此,有人始终清醒,却再找不到回头路。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走、走下去……今日,我为大家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小的茶馆中……萌动武林,他们的终点,终究是同路不同归。
  • 岚音大陆

    岚音大陆

    一个灵魂变异的天才,上天给了他最完美的天赋,却也给了他最残忍的磨练。看云逸如何在危机重重的岚音大陆上从天才到废物再到岚音之王的强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