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41000000004

第4章 一束灵魂的火焰(2)

沃罗希洛夫街10号

两位老人来到了叶拉布加,找到了曾经叫日丹诺夫街的老街,现在改成了沃罗希洛夫街。时间改变了很多的事物,沃罗希洛夫街10号,租房子的房客换了一茬茬,建筑也旧了,一套住宅,一栋小平房的格局还没变化。仍然住着布罗杰尔希科夫妇——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和他身材矮小、上了年纪的妻子阿纳斯塔西亚·伊万诺夫娜。他们和玛·茨维塔耶娃一起做过邻居,老邻居们讲述了她姐姐的一些事情。那是一个星期六义务劳动的一天,女房东回家,看到过道间的门锁得不太好,她费了很大的劲打开,里面的情景却让她大吃一惊。她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玛·茨维塔耶娃用一根绳子,吊在横梁的钉子上,离开地板的距离并不是很高。很多人推测,玛·茨维塔耶娃的死与她儿子有很大的关系。她在1940年写道:“我掂量着死亡已经一年了。但现在还需要我。”玛·茨维塔耶娃的思想斗争了很久,她用了“掂”和“量”这两个字,表述内心的复杂。死亡的那根绳子,左一道右一道地缠绕,没理清又乱了。为了儿子,玛·茨维塔耶娃什么都可以做,随着儿子的长大,他骨子里遗传的反抗精神越来越强烈,他指责母亲没能力找到好的工作,养活他们一家的生活。玛·茨维塔耶娃的儿子不理解母亲的心情,更不知道奔波的母亲为了他所付出的代价。他无情地说道:“是的,照我看,您没有别的路了!”母子俩的吵架在生与死的问题上展开了,生活的艰难逼得他们的心不可能靠近。蒋蓝说那根绳子就是玛·茨维塔耶娃的儿子,钉子就是体制。玛·茨维塔耶娃死的时候,锅里还有给儿子煎的一条鱼。死亡的阴影早已散去,女房东的讲述平缓,只是有些惋惜。阿·茨维塔耶娃和老友索菲娅·伊萨科夫娜·卡甘,这时已是老人了,她们长途跋涉来到了这座偏远的小城,寻找姐姐活着时留下的遗迹,为姐姐的孤坟献一束花,立一块碑石。她们的脚灌满了疲惫,衰老的身体里淤积了太多的思念。老年的痛苦是真正的痛苦,它和年轻时的感受不一样,尤其是面对死亡。横梁上的钉子还在,上面满是斑斑锈痕,就是这么不起眼的东西,帮助一个伟大的诗人,结束了生与死的转换。多少年后,阿·茨维塔耶娃面对小小的钉子,耳边响起的不是哭泣的声音,而是姐姐的朗读:

我们是杨树春天的

衣裳。

我们是国王最后的

希望。

我们在古老的杯子的底层,

看呀:

那里有你的霞光,和我们的

两道霞光。

哦,把嘴唇贴近杯子,

一饮而尽。

在杯底,你就会发现我们的

名字。

……

这首诗写于1913年7月11日,玛·茨维塔耶娃献给妹妹的诗,诗中的姐妹是两道霞光,是新出生的光,带着鲜润的色彩,她们手拉手,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当年老的阿·茨维塔耶娃站在姐姐出事的地方,注视弱小的钉子,悲痛把她淹没,飘来的朗诵声穿越时间和空间,她听出熟悉的声音,这是姐姐献给她的《致阿霞》。其诗的每一句,早已扎在阿·茨维塔耶娃的心中。她的目光向钉子奔去,想用苍老的光融化冰冷的铁钉,化成一行铁水,滴落到大地上。她身体中没疯狂的念头了,也不可能找到一把锤子,敲碎这颗钉子。

一根细绳子,一颗钉子,一软一硬它们配合得默契。绳子搭在钉子上,悲剧将要发生。一个写出伟大作品的诗人,竟然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向世界和自己的人生告别。门起着安全保护作用,但有一天,突然被手关上,封闭的空间角落,却是那么的脆弱。那扇关闭的门,挡住了外面投进的光,也阻挡了过往人的目光,玛·茨维塔耶娃什么也不关心了,过去的事情成为记忆了。在门的后面,她的呼吸在空间飘荡,撞在门上反弹回来。她没把门闩死,而是用细绳子一道道地缠住,这个过程藏满了一个人的精神表现。她寻找安静,结束自己的思想,让情感一点点干涸。

面对杂乱的绳子,梁上的钉子,帮助阿·茨维塔耶娃捋清烦乱。那一刻,她的心清亮了,向钉子疾速飞去。

玛·茨维塔耶娃拿笔写诗的手,正在精心地整理绳子。绳子在手中不是一种象征,而是动词和名词构成的诗行,她要用钉子和绳子写出另一首诗来。一个人为自己设计一套死亡的陷阱,没一丝杂念,这是超强大的勇气和力量,死亡在脚下蠕动,生在门外乘着风呼啸。她走进死亡的傍晚,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厌倦,把诗歌丢弃在尘世间,让它随着时间漂泊。阳光敲响诗句的钟声,在另一个世界,她不知道还需不需要诗歌和诗人。

爱伦堡在写到玛·茨维塔耶娃时说:“我生平见过许多诗人,我知道,一个艺术家要为自己对艺术的酷爱付出多大的代价,但是在我的记忆中似乎还没有一个比玛琳娜更为悲惨的形象。她生平的一切,政治思想,批评意见,个人的悲剧——除了诗歌以外,一切都是模糊的、虚妄的。认识茨维塔耶娃的人已所存无几,但是她的诗作现在才刚刚开始为许多人所知晓。”爱伦堡的眼光先锋而又尖锐,有着先见之明。他的这段话不是吹捧,不是预言,而是真实的感受。尤其对一个诗人,说了一句公平的评价,这话太沉重了,不是每个人都敢说的,也不是都说得出的。爱伦堡用五年写下了长篇回忆录,他说:“每当我重读茨维塔耶娃的诗作的时候,我都会突然忘记诗歌而陷入回忆,想起我的许多友人的命运,想起我自己的命运——人·岁月·生活……”一百多万字的回忆文字,他竟然选用了“人·岁月·生活”,做一本大书的书名。这是对玛·茨维塔耶娃的尊敬,也是对她的赞美。

玛·茨维塔耶娃为了爱,追随丈夫到了国外,她不愿加入任何圈子里。移民巴黎圈子里的文人们,视她为“异己”,她们之间很少来往。乡音和祖国的土地没有把流亡的她们团结在一起,诗歌是玛·茨维塔耶娃情感的依靠。海明威指出:“一个在众人簇拥之中成长的作家,固然可以摆脱他的孤寂之感,但他的作品往往就会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孤寂中独自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确实超众,就必须每天面对永恒,或面对缺少永恒的状况。”海明威的深刻,一语道出了孤独写作的真谛,以玛·茨维塔耶娃的精神背景,她热爱的是普希金,是在他纪念像身边一天天长大的。她生命中的诗歌岩浆一旦爆发是不可阻挡的,也不会同流合污。她的诗无处发表,她却没有停止诗歌的创作,她远离祖国,思想却在那片土地上奔走。思念故土的痛苦,引发了诗歌岩浆的喷发:

只要白昼尚未和它

好斗的激情同时站起来,

我要从潮气和枕木中,

重塑一个俄罗斯。

从潮气——和木桩中,

从潮气——和灰雾中。

只要白昼尚未站起来,

扳道夫尚未采取行动。

在雾霭还在博施爱心,

沉重的花岗岩还在酣睡,

躲藏在群山之中,

棋盘似的田野也隐匿不风。

从潮气——和鸟群中……

乌黑的钢铁还躺着,

传达变幻不定的信息。

莫斯科还在枕木的背后!

枕木的背后是遥远的地方,那一定是莫斯科,鸟群穿越钢轨,冲破潮气的阻拦,送来了祖国的信息。1928年在巴黎出版了诗集《俄罗斯》之后,移民的生活使玛·茨维塔耶娃厌倦了,她写道:“我移民生活的失败是因我不是移民,我的灵魂始终在那里,在我来自的地方(指俄罗斯)。”她的眼睛注视祖国的方向,思念久了,就变成了一股力量,而茨维塔耶娃的女儿阿利娅对母亲的理解却是:“妈妈两次为爸爸毁掉自己的生活。第一次是离开俄罗斯寻找他,第二次是跟他返回俄罗斯。”玛·茨维塔耶娃的女儿从另一个角度,对她进行了解读。她不可能理解母亲的举动,也不可能明白故乡是什么。阿·茨维塔耶娃从姐姐的诗中,读出了她的心情和苦痛,站在姐姐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目睹不起眼的钉子,她已经没有眼泪了,有的只是怀念的疼痛。

人在世间的唯一任务是忠实于自己

往事的回忆紧压我肩膀,

在天国我仍要诉哭人寰,

我俩再次重逢时我不会

把旧话藏瞒。

在天国,天使成群地下翔,

有竖琴、百合花和童声合唱,

一切都平静,我将不安地

捕捉你的目光。

独自在纯洁严峻的少女中,

我含笑目送天国的幻象,

尘俗而外来的我将要把

人间曲唱一唱。

往事的回忆

紧压我肩膀,

时间一到,止不住泪汪汪……

我们无需在何处再相逢,

并非为相见才醒在天堂!

1911年,玛·茨维塔耶娃写了《在天国》,她对生与死早就有了与世俗的不同看法,重新读这首诗,回忆的往事压在心上。阿·茨维塔耶娃写道:“我们从一座坟走向另一座坟,弯着腰,怀着感情,用心猜测着,但它们几乎同样低矮、缄默,而且没有姓名。”阿·茨维塔耶娃在倾听,她听到远处飘来的诗歌,闻到姐姐指间香烟升腾、扩散的烟气味。她的眼睛中积满了野草和泥土。她无法识别其中的哪一座是埋葬姐姐的地方。她想大声地呼喊,然后就是等待。也许在天有灵的话,姐姐会答应一句,让她沿着声音的小路,奔向姐姐的坟墓。

坟墓的泥土生出杂乱的野草和草莓,经过春天的初生,夏季的成长,过了金色的秋天,一个冷酷的冬天将要来临。这里平时很少有人来访,阿·茨维塔耶娃和她朋友的到来,打破了安静,一条小路向远方延伸,墓地的空气中,漫着一股草莓叶的气息。两位老人放缓了脚步,恐怕惊动地下沉睡的人。阿·茨维塔耶娃努力地回想着看坟人模糊的说法,寻找她大概的方位。

拖着沉重的脚步,从一座坟墓奔向另一座坟墓。阿·茨维塔耶娃看到姐姐写过的草莓叶。她和老友从坟墓上取下了一些泥土和叶拉布加码头上的沙子,回去后,她想分散给姐姐的女儿和朋友们,她俩分了一点坟地上的草莓叶,珍藏在身边。

卡马河的秋天,挤满了灰色的调子,鸥鸟在追着行驶的船。船剪开河水,铁和水的撞击,溅起了水花和白色的泡沫。1941年8月玛·茨维塔耶娃自杀身亡,距现在十九年了,为了寻找安全和生存,她带着儿子也是乘船走的这条水路,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回到过去的生活。多少年后,她的妹妹——阿·茨维塔耶娃和老友,相互搀扶、鼓励,不顾体衰,踏上了寻找姐姐坟地的长旅。走遍了叶拉布加的街道,转了无数次坟地,仍然找不到姐姐坟的准确位置,这种结果对于老人来说是痛上加痛。

阿·茨维塔耶娃的怀中藏着从姐姐墓地带回来的草莓叶,她想对着流去的河水朗读《一百年以后》:

当我停止呼吸一个世纪以后,

你将到人间。

已经死去的我,将从黄泉深处

用自己的手给你写下诗篇:

朋友!不要把我寻找!时代已经变了!

甚至老人也不能够把我记起。

嘴唇是够不着了!隔着滔滔的忘川

我伸出我的双臂……

诗歌伴着阿·茨维塔耶娃走了,走向远方,一个七十多岁老人的心留下了,她不想让姐姐再感受孤独了。在她寻找的十年后,“鞑靼共和国作家协会在叶拉布加坟场——在1930年我所认定的地点,给玛琳娜建了一座巨大的花岗岩纪念碑,铭文是:‘在坟场的这块地方安葬着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这也是对有生之年的阿·茨维塔耶娃的安慰,毕竟这不仅是对姐姐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俄罗斯诗人的尊敬。时间不断地变化,阿·茨维塔耶娃对姐姐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渴望听到姐姐的声音,对她的诗歌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感受。

阿·茨维塔耶娃在回忆录的结尾时,写道:“我八十八岁了,今年秋天玛琳娜将满九十岁。”她的这段话,看似平常,却蕴藏了太多的思念,玛·茨维塔耶娃说:“人在世间的唯一任务是忠实于自己。”她做到了,她的妹妹忠实于她,也做到了。

野性状态的隐秘者

兰波披着长长的头发,戴一顶草帽,青春的脸上,还没出现漂泊的沧桑,他嘴上咬着的烟斗,冒出一缕缕的烟雾。他的手潇洒地插在口袋中,漫无目的地行走,他去和朋友约会,或者去小酒馆与朋友们喝上一杯。

1872年6月,魏尔伦画了一幅兰波的肖像,他捕捉得准确,观察得细腻,充满了情感,是兰波十几岁的样子,一双腿富有青春的活力,左脚的后跟脱离地面在向前奔走,这个细小的动作,凸显了他的性格。不知远方有什么东西,吸引他的注视,目光中无一丝杂质,只有坚定的理想。法国画家马蒂斯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从不把素描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熟悉的训练方式,相反,我主要是把它当做一种表现内在的情感和描述心境的手段,而且是一种精心简化以使表现具有单纯和自发的性质的手段,它流利地直接向观者心灵讲话。”马蒂斯以专业的眼光,对素描进行了解读,黑与白是色彩的基调,当这两种色彩的冲撞,写出一个生命的时候,更能表达本原的状态。这需要画者对事物的观察力,而且装满情感,去滋润手中的画笔。

魏尔伦是诗人,文字和韵脚是他喜欢素描的方式,但是兰波的画像,他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如果少了这幅素描,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兰波,也失去了太多的遗憾,不可能了解当时他的神情。兰波的手插在口袋中,魏尔伦没让我们看到,这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还是有什么秘密都无法知道了。兰波的一生就像埋在口袋中的手,留给人们太多的猜测,无数个追问。

2000年5月的一天,我陪外地来的朋友,在夜晚的滨州街头闲逛,路经一个报刊亭,我看到新一期的杂志,随手拿来翻阅。被封三的《奥菲利娅》吸引住了,这是英国18世纪的着名画家米莱斯的作品。

同类推荐
  •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学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多元发展,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取向迅速分化,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本书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主要探讨“文革”后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间的复杂纠结联系,即作家的不同文化立场如何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审美选择与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又以何种方式、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化立场的表达。通过对中国当代不同作家创作群体和代表性作家的研究,本书勾勒出了“文革”后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理清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的整体形貌与个体差异,并就有争议的当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了及时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 流亡的语速:来自左岸的音乐极乐同盟

    流亡的语速:来自左岸的音乐极乐同盟

    本书作者极富洞察力和精神性的跨界写作涉及古典历史录音唱片、爵士乐和文学 是对音乐左岸的前卫性和唯美格调的绚烂眺望。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洪常青、阿庆嫂、李侠、严伟才、高老忠、赵虎、张嘎等等著名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早已为人所熟知。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创造的。那么,这些英雄人物的原型又是谁呢?他们当年是怎样战斗的?至今尚存的原型人物(也是英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命运如何?这是为大家所关心的。《寻找英雄》作者,经过长期。深入的采访,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极大的热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还附有实地拍摄的原型照片,让读者一睹英雄的风采,从中获得裨益和启迪。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是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词盛行于唐宋,而现代诗歌则是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而开始发展的。诗歌没有散文那种细腻淡然,也没有小说的迭宕起伏,但它却以最简炼的语言囊括了最丰富的情感。诗境富有大胆的想象,诗意具有悠远的意味,还有力求避实就虚的空灵。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诗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编者,走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大堂……
热门推荐
  • 琁君传

    琁君传

    一个人的一生会牵引出多少爱恨情仇?一个人的爱又能包容多少仇恨心酸?在这场情感的交锋中,没有赢家与输家,有的只是一段段过往,一次次辛酸。
  • 修真在生化危机

    修真在生化危机

    众生贪嗔,天怒降罚,灭世创世!在末世,幸存的人类觉醒了血脉。当体修碰到剑师;当法修碰到魔法师;当飞剑碰到精灵射手;当鬼修碰到亡灵法师;一定会很精彩。还有牧师、文豪、狼人、罗汉、德鲁伊、召唤师、圣骑士、圣斗士......也会一一登场。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娇妻深爱

    娇妻深爱

    麦莉是朱氏公司的员工,因为一去没多久就得罪了据称无所不能的昭浩四少,所以总是麻烦不断。可是却因为得到了常风的关心,她暗暗地喜欢上了这个昭浩四少中的一员。但是因为常风是富二代,而自己只不过是个穷得叮当响,要靠每天打两份工过活的穷苦人,所以她还是以工作为主,只是偷偷地暗恋常风……
  • 猎天使纪元

    猎天使纪元

    血水翻滚,来自远古海洋的霸主肆意地吞噬着人群!雷霆阵阵,神话中的生物再次降临,主宰天空!是在这混乱的时代走向灭亡,还是在进化的十字路口奋力怒吼?将整个世界作为终极猎场,只有强者才能活下来!
  • 天光光,地惶惶

    天光光,地惶惶

    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难道就真的不存在么?传说中听到或是看到的,档案馆里未被记录的历史难道就真的不存在么?人们时常害怕揭开那黑暗的背面,害怕让科学变的无知,因为不能掌控。我是金十三,收到朋友邀请只身来到旧金山,得知在当地一家知名酒店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在调查过程中相关人员陆续离奇失踪或死亡,是鬼灵作祟还是人为操控?邪恶的历史,人性的罪恶,分裂的自我,残酷的杀戮,不断闪现的面孔,是敌?是友?是真?是假?谁才是真正的凶手?“我知道你那天夜里干了什么...。。”书友群:300106780(喜欢本书就加入进来吧!你也可以成为剧情的主宰!)
  • 明伦汇编皇极典御制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御制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证道歌注

    证道歌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堇

    九堇

    她精通占卜,却奈何算不透自己的命数。那年雨季,她掉进下水道,醒来却躺在一所破庙里。才刚踏上这新生之路,左手便废,终生难再弹琴。刺杀丞相,为保命被其逼婚,却遇上小三插道。远离这城,两国交战,无时不刻刺着她的心。一男子温润如玉,伴她良久。一男子自命不凡,舍命护她。一男子风流多情,暗中守护。到底哪一个才是她命中注定,换她一生痴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至尊医女:军医王妃不好惹

    至尊医女:军医王妃不好惹

    张楚晨觉得人生很悲剧,明明是来找男朋友的,从穿梭机里面掉下来就得面对一波又一波的不要命追杀,她觉得自己快死了,有个黑衣人从天而降。男子表示救你可以,必须要替他杀个人。张楚晨扶额,怎么又是杀人,狗腿的点点头,还是保命要紧,反正自己老本行就是特工,杀就杀吧,杀不杀得死那就是另一回事。可是对方好像比她还悲剧~似乎不用她出手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皇传说之诛天九诀

    人皇传说之诛天九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纵横六界,只为情殇。他,本绝世英才,悟出无上道法,奈何为天所妒,遭受万世情劫。辗转九世,受尽欺凌,世世孤苦,为情而亡。终于,十世为人,他绝地雄起,操纵天地戾气、修炼无上道法,争霸天下,纵横六界,只为那一世世被扼杀的爱恋,能再续,能长存。“逆天唯我,我命由心,天若欺我,我必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