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33900000002

第2章 1979知青返城 住房告急

这个民族刚刚从夜里醒来

喝了一杯开水

吃了两个小饼

然后就在这条街上

放出了大片的铃声

沿着这条街

是走向工作和走向未来的呵

———吕品贵《中国的一条街》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1979年远没有1978年那般绚丽。

直到今天,还有人把1979年———这20世纪70年代的最后一年看成是一个不太平的年度。不妨让我们作个回顾:1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4月,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被处死;5月,美国发生244人死亡的大空难;9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因腐败被逮捕;10月,韩国总统朴正熙被射杀;11月,玻利维亚发生政变;12月,苏联武装侵略阿富汗。

果然是小小寰球,惊雷声声,风云变幻。电视画面上那血腥的场面和各国民众的惊愕与悲恸几乎天天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让人眼花缭乱,晕头转向。

其实,这一年,中国的不平静来得更早。

谁也不曾想到,响在云南边境老山前线炮火之前的竟是云南建设兵团数万知青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要回城!”的呐喊声。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上海女知青徐玲先的猝死,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知青返城大风暴,并迅速向全国蔓延。“不回城,毋宁死!”1000万知青的血泪呼唤,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

1979年,已是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的第11个年头。此时,全国下乡与支边的知青总数高达1600万人,其中尚在农村和边疆接受“再教育”的有1000万。

然而,粉碎“四人帮”两年过去了,国家的整体情况在不断好转,唯独知青的生存状态未得到根本改善,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对有关政策的强烈不满。果然,震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在1979年年初便愈演愈烈。

导致这场运动的一个前提原因是,这年秋天,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了40多天后,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一个决议,即《知青工作四十条》(简称《四十条》)。这个决议不仅肯定“文化大革命”以来上山下乡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强调指出今后“仍然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

这个《四十条》还明确规定,今后农场(兵团)知青一律按照国有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正是这一条,彻底破灭了滞留边疆的200万兵团知青的希望。他们不仅为边疆建设贡献了整整十年的青春岁月,最后连回城的权利都给剥夺了!

徐玲先分娩时难产,而此时农场的赤脚医生却喝得大醉,结果母子不幸双亡。这就是这场大风暴的导火索。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农场,闻讯而来的知青将停尸房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个个挽着裤腿,戴着黑纱或小白花。

知青一开始只是无目的地议论,转而便有了最初的动议。于是,这一由女知青的猝死而引发的不满情绪,迅速演变为针对知青普遍命运的反抗行动。他们随后采取了请愿、罢工、卧轨,甚至绝食等极端方式,震惊中央。

1月2日,30位皮肤黝黑、衣衫不整的云南知青代表乘火车来到刚下过一场大雪的北京。

10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接见了他们,这位戎马一生的老革命家说:“搞了这么10年,你们本来应当好好上学的,也给耽误了。你们也是受害者。”

1月23日,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原则同意国务院知青办《关于处理一些地方知青请愿闹事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提出的六条意见。1979年2月到5月,云南农场知青返城率达到90%以上。返城潮随后遍及全国。一年后,鉴于沉痛的历史教训,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从当年暑假起,应届毕业生不再上山下乡。从此,新中国成立后倡导了近30年之久的上山下乡运动宣告结束。

全国知青返城潮的结果可想而知,逾1000万知青如洪水一般从乡村涌向他们当年出发的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 。。。

作家梁晓声把这场知青返城称为“飓风”,在小说《今夜有暴风雪》中,有这样惊心动魄的描写:

知识青年大返城的飓风,短短几周内,遍扫黑龙江建设兵团。某些师团的知识青年,已经十走八九。40余万知识青年的返城大军,犹如钱塘江潮,势不可挡。

吃饭、住房、就业,一个个城市纷纷告急!

城镇居民的住房矛盾更加尖锐。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有尊严地生存和生活,就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行”四大问题。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住房”占其一。住房问题的妥善解决,是人类古今中外普遍的理想。作为以农耕为主的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愿望就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早在1952年,毛泽东就发出号召:今后数年内,要解决大城市工人住宅问题。

然而,20年后的1972年,美国老牌专栏作家赖斯顿随尼克松来到阔别已久的上海后,著文标题是:《在老手看来,一切毫无变化》。一个客观事实有目共睹:1934年建造的“远东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以24层83 。8米高度雄居了大上海制高点长达近半个世纪,才在1982年被改革开放之初兴建的上海宾馆超越。

新中国第一大工商业城市上海,改革开放前住宅建设投资30年总和,不到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1/60.

人口增长更把一切努力消解于零。上海1950年至1965年住宅面积增加约1/3,市区人口也增加约1/3,于是“人均3.9平方米”15年止步不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国住房建设就基本上被叫停了。整个“文化大革命”十年,上海市解困办原主任李四明曾披露:有五年时间全市统建住宅没建造过哪怕一个平方米。

位居世界十大城市之一的上海,居然都五年不造房子,全国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原本已在人口财政重压下微乎其微的努力,到了这个十年,近乎一切停止。

国民经济日渐衰落,住房建设停滞不前,无房户、特困户有增无减。全国各地知青蜂拥回城更加剧了住房困难,当时苏州就需解决住房5000多户。这些暂没找到“单位”,被称为“蚂蚁搬家”的知青,不得不挤进父母本已人满为患的居室,身陷居住窘境。城镇居民的住房矛盾,在1979年前后达到一个高峰期。全中国的城镇人口中,近一半是缺房户。这种住房紧张情况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以“单位”形式增加福利分房供给后才得以缓解。

房子,对于每一个为生活而辛苦着的人来说,就像是蜗牛身上背着的壳,即使再小,那也是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人的居住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住房改革在不断摸索中前行,伴随的也有人们生活方式和情感的变化。而今天我们回望30年前,小小的“蜗牛壳”所背负的故事,实在太多。

在狭小而雷同的房子里栖居的人们,他们孜孜以求的仅仅是满足一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可能有更多的奢求。

今年59岁的郭先生,是1979年从东北返城的北京知青。那时候单位还是实行论资排辈分房子,而郭先生工作的事业单位当时房子非常紧张,所以刚返城的郭先生等于回来就没地儿住了。但在当时万分积极的争取之下(用郭先生女儿的话来说就是:“生抢的”),郭先生和妻子终于搬进了现在北京站附近一个胡同的平房里。那是间六平方米的小平房,郭先生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时候的情景,小小的房间里刚好能摆下一张床和一个柜子,上厕所都要到公共厕所,生活设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这间小房对于郭先生来说也许是意义非凡的,生活就从这间小房开始了。

那时,城市里流传着一句话:“找房子比找对象还难。”这是对当时住房紧张程度的形象比喻和真实写照。貌似调侃的话里不知包含着多少苦涩和无奈。

“家里住房太小,我和爱人几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亲热。”已是上海某大学教授的老穆如今谈起返城后的窘境时仍然难掩辛酸之情,让现在的年轻人听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难以置信。

“我家里的住房比电影中那个贫嘴张大民住的还糟糕,一家五口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楼房里,我妈和我爸睡一张双人床,奶奶和妹妹睡一张双人床,我独占一张单人床,三张床摆在一起,中间就用布帘隔起来。”

“我返城半年后结的婚,当时也只能是把我的单人床变成双人床,唉,那份窘状可想而知,除了新婚头三天全家借住亲戚家让我们享受了一下新婚快乐,从此就是六口人聚集一堂了。爱人难以忍受在‘众目睽睽’之下和我亲热,所以一到晚上她从不让我碰她。”

“在那个年代,像我们这种情况的夫妻并不在少数。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克服这种困难的,但我的确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这个难题困扰着,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天晚上,我买了四张电影票,把家人都支出去了。很快,我们就进入了如梦如幻的二人世界。我们终于平静下来,爱人激动地说,如果我们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那该多好呀!我也憧憬地说,是啊,如果我们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那该多好呀!”

“房子啊房子!你是一堵残忍的墙,多少颗真诚痴情的心,都被你狠狠击碎。”这几句看似普普通通的歌词,却催出了许多人的眼泪。生活,就像电影《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那棵发人深省的树,幸福和不幸,都因为一套房子。

返城的知青既要成家又要立业,心情自然十分迫切。不少人未及细细思量生活的具体困难便急急地入了“围城”,以致造成后患,终生悔恨。

项女士从农场回到南京之际,正值家中住房最紧张之时。两个弟弟正值当婚年龄,却只能容一人住在家中,另一个需要另外找房。看着两个弟弟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去留,感伤之余,她便想只有尽快地设法把自己嫁出去。恰好这时有人热心地为之介绍了一个工厂的技术员,相约几次,项女士看他模样脾气都还过得去,便急急地把自己嫁了。

丈夫虽说是斯斯文文的,可是邻居们却未曾看见过新媳妇的笑脸。原来新婚的丈夫是个阳痿患者。她又气又羞,却不知该如何处理才好。

如此这般,他们夫妇的感情当然不会好。项女士内心苦涩却又无处诉说,三年后选择离婚。

“这么倒霉的事怎就轮到你呢?”项女士至今还记得老妈临终前的一句感叹,她说她无言以对,心如止水。假如当初不是为了房子,不忙着结婚,她也许就不会如此不幸了。

居住拥挤、结婚无房、住房质量差等始终是中国城市生活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大批知青回城后,住房紧缺的问题日益尖锐。住房问题逐步演变为“天字第一号”的社会问题。

1979年1月29日,身为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这不止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房地产史上的重大事件。邓小平在当时美国总统卡特的故乡亚特兰大参观访问,专门造访了美国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家,交谈中得知这个普通的美国公民住的房子是购买的,邓小平深受启发,说:“你们的很多成功经验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回国后,邓小平在多种场合提出住房商品化这一课题。

1979年,福州在全国率先撤销“私人建房”的禁令。参加工作已十年的胡仕军,做梦都想快点分到单位的房子,哪怕分到一张床铺大小的地方也好。因为没有房子,对象已经谈好几年了,婚事却一直拖着。听说私人可以建房子了,等房子等得快要疯了的胡仕军马上找来两位同样为住房忧心的兄弟,合作建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瓦房,他从中分得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就在这“开门都会碰到床”的屋里,胡仕军迎来人生两件大事:结婚,生子。

面对巨大的压力,一些城市针对急需大量房源的情况,提出了实行住宅建设与城市改造相结合,统建与自建相结合,新建与挖潜相结合,逐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住宅建设步伐由此而加快。

1979年6月23日,第五届人大代表、国家城建总局副局长顾康乐在分组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就如何加快城市住宅建设问题提出了多条建议,如“改变把房屋作为福利经营的制度,对现行的房屋租金制度应进行改革。房屋是商品,就应该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等,这些建议刊登在次日的《人民日报》上。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实践,就始于1979年,始于新建住房全价出售。至1991年,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房出售试点。1979年,当时的国家城建总局决定试行把新建住房以土建成本价向居民出售,选择西安、南宁、柳州、桂林、梧州五个城市进行试点,并从国家补助的住宅建设资金中分别拨给陕西、广西一部分资金。

当时,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售价仅为120元至150元。但是,由于当时职工收入水平和低房租的因素以及售房的有关政策不够配套,人们仍然感到买房不合算,开始登记购房的人不少,而标价后交钱买房的人却不多。到1981年,虽然全国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多个城市开展了这种新建住房出售工作,但总共才出售了36 。6万平方米。

无论进展如何,1979年还是顺理成章地成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起步之年。

这一年,在我国南方最大城市广州的大沙头一隅,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新村正式开工建设。1980年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浪漫影片《庐山恋》中的美国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资料显示,1978年,广州人均居住面积是3 。82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在2平方米以下的达到2万户以上(当时广州仅几十万户)。三代同房的住房困难户相当普遍,当时东川路上有一户人家更是“三代同床”,在仅能摆下一张床的几平方米房子内住了一家三代六口人,架起两层阁楼,老人家睡底层,儿子两夫妻睡中层,小孩睡最上面。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住房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之一,敢为人先的广州人苦于有地没钱,于是率先决定引进外资在东山区进行试点,促成了东湖新村的建成。

1979年3月初,东山区成立引进外资住宅建设指挥部(后更名为东华实业公司),东山区房管局负责人李庆符担任项目的“操盘手”,与香港的开发商展开了为期半年的谈判。根据当时的用地红线,广州市划出大沙头三块相连的地块共约14万平方米给东山区开发,其中东北角是东湖公园的两个废水塘和几间办公用房,拆迁难度和开发费用较小,东湖新村的选址就定在废水塘所在区域。

按最初的规划,有条东西向的马路要穿过小区的中间,将小区分成狭长的两部分。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广州市委第一书记的杨尚昆了解情况后,认为只要有利于引资建设就应该修改规划,他亲自拿起红铅笔在原规划图上画了两道红杠,示意将马路南移50米左右,这便是后来的东湖西路。

签约前夕,港方提出关于建设用地落实、三通一平、设计规划方案等项目需要公证,这难倒了刚刚成立的公证处,因为当时公正收费标准尚未确定,收费没有凭据,不收费做公证又说不过去。后来公证处提出收一个办公用品作为公证费用,于是引进办从香港购进一台中文打印机赠送给公证处。

1979年秋交会闭幕当日,穗港双方签订了引进外资建房的合同。

1979年12月21日,由香港著名建筑设计师李允 主持设计的东湖新村正式动工,开始了广州房地产市场的破冰之旅。

根据穗港双方的合同,6万平方米的东湖新村开发项目,由广州方面提供土地,港方提供开发资金,其中2万平方米由港方在香港发售,售价约为港币2500元/平方米(当时100港元约兑30元人民币),另有近2万平方米分配给东山区的拆迁户,剩下的2万多平方米在国内市场发售,售价为700元人民币/平方米。

东湖新村,由此成为国内第一批商品房。

按照当时的成本,1平方米的造价约为150元,700元就可以建4平方米的房子。市领导拍板,用房子发售获得的利润进行新的开发,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正是这笔资金,促使了后来五羊新城的诞生。

1980年11月,东湖新村首期1—5栋封顶,这些房子全部交给港方,当天香港有13家媒体来广州采访,轰动羊城。早在开发之初,这些房子在香港就已被抢购一空,这些购房的香港人在广州都有亲属,有人希望在广州置业解决亲人的住房问题,也有人希望在广州买房做生意。当时,有一位香港同胞一口气买了10套房,全部送给广州的亲戚居住。

1982年,东湖新村第一批面向国内市场的商品房出售,在开盘不久就被各大单位抢购一空,像当时的经贸大企业、外轮供应公司、华侨公司都是整栋购房,中国银行等单位也买了好几层。第一批商品房解决了这些企业部分职工的住房问题。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月薪只有区区几十元,买房还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个人成为商品房业主,那是到1985年五羊新城发售时才有的事情。五羊新城第一批商品房发售时,已经出现了不少本地的买家。一名从事印刷生意的老板以800元/平方米的价格一下子买了五套单元,一套老人住,三套留给三个儿子,还有一套作工作室。改革开放短短几年间,一部分广州人已经开始富裕起来。

商品房的出现,成为人们自我解决住房、改善住房的一条商品化途径。

“当时就像乡下人进了城,感觉太美妙了!”住在东湖新村、年逾八旬的冼爷爷、谭婆婆夫妇这样描述1981年8月搬到新居的心情。此前,他们一家七口住在西关的平房,没有厨房、厕所,连客厅也是跟另一户人家共用的。

1979年,当广州出售商品房的广告在香港刊登,谭婆婆的弟弟第一时间去销售部认购。“那一天,听说香港有1800多人前往认购,而房子只有200来套,先到先得。”因为登记时间早,谭婆婆一家按顺序选到一套二楼坐北向南的一厅三房套间,面积约68平方米。当时,夫妇俩还不知道房子到底是什么模样的,直到1981年5月收楼,才发现新屋环境太好了:东湖公园近在咫尺,在屋里就能看到小区的大花园,还有两个阳台,房子是带装修的。“这些都是之前想都想不到的,我们算是深刻体验到改革开放的好处了。”

东湖新村引进外资建设和设计管理的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全国各地所效仿。从1980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和学者络绎不绝。后来,深圳、上海等地都出现了类似东湖新村的商品房小区。

如今,广州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07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19 。90平方米,大约85%的人已拥有产权属于自己的住房。

这一切的起点,就是东湖新村的开发。

这一年,恰逢国庆三十周年,开年之初的知青返城大风暴和老山前线的炮火,以及国外的躁动,并未影响到国人日渐放松的情绪和心态,人们似乎已倾听到春的脚步,嗅到一丝丝春的气息。罗大佑之年代恋曲,邓丽君的《甜蜜蜜》,开始弥漫在古国上空。生活正向着美好转化,中国在争论中走向开放和宽容。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5年后,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响了大江南北。世纪伟人邓小平在当时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一个边陲小镇画了“圈”,这个“圈”就是东滨大亚湾、西临珠江口、南接香港的深圳,原是宝安区县城所在地。所谓县城,不过是有条十字街的小镇。

19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和其他省委领导同志由于会前深入各地调查研究,深知高度集中的僵化的经济体制种种弊端及其恶果。在向中央领导汇报时,习仲勋郑重其事地说,我们省委讨论过,这次来开会,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在现代化建设中先行一步。

邓小平同志首先表示赞同和支持,他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5月,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首的中央工作组前来深圳考察。与深圳一街之隔的香港,如一面镜子,无时无刻不映照着这个省尾国角的贫困和落后。谷牧感慨万千,他说,和港澳“对比之下,我们落后了”。“多年来我们在沉睡状态,现在到了觉醒的时候了。”谷牧强调:“现在中央下决心解决广东的体制问题,比各省市更开放一点,广东面临港澳,划深圳、珠海为特区。”“也是为全国体制摸索经验。”

根据谷牧和大家的意见,6月6日,广东省委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

6月9日,福建省委也上报了类似的报告。

1979年7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发〔1979〕50号文件,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中央文件明确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同意实行新的经济管理体制。

1980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转发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8月26日,叶剑英委员长亲自主持了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

新华社在后来的报道中,把创办“经济特区”称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伟大的创举”。《纽约时报》则惊叹道,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转动!

事实上,创办特区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在此后的若干年里,深圳一直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国内解放思想、观念更新和改革重大举措的发源地。

30年来,深圳还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策源地,深圳房地产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和主导地位。从深圳全国土地第一拍到中国房地产第一部法规诞生;从中国房地产第一个以花园命名的小区到国际花园城市再升级为国际花园社区;从中国第一个样板房到中国第一个高层住宅小区;从中国第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到全国首家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从和谐社区的建设到最著名的房地产企业品牌、住宅部品企业品牌集群扎堆深圳。以至于有媒体惊呼深圳正在形成中国房地产品牌企业的“总部基地”。

“杀出一条血路来。”小平的话至今还仿佛掷地有声,回响不绝。但是,在那个“乍暖还寒”的春天里,这位可敬的老人很难料到,他画的那个“圈”,今天已成为中国房地产产业领军企业及领袖人物汇集的超级舞台。

1979年

● 1月,受中央指示,袁庚率领招商局开发宝安县蛇口工业区,这是深圳特区最早期的建设,也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 3月12日,国务院发出通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直属国务院,由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代管。

● 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提出了“土地使用费”的概念,可以出租批租土地给外商使用。

● 12月21日,我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新村在广州开工建设。

同类推荐
  •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本书共十二章,分别对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
  • 第一次开餐馆就赚钱:中小餐馆经营管理大全

    第一次开餐馆就赚钱:中小餐馆经营管理大全

    这是一本简单直观的餐馆创业教科书,详细介绍了开餐馆需要的各种准备工作,如何确定菜品的风味,餐馆内各处的设计建议,怎样培训员工能带给客人最好的消费体验……内容详实,每一条建议都是作者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总结。让你练就一身真本领,打遍商场无敌手。
  • 驶向枢纽港

    驶向枢纽港

    本书考察了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过程与演变机制。作者建立了“区位优势—自我增强”的分析框架,并从自然条件、陆向海向腹地、临港集聚和港口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动力机制。
  •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投资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投资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书主要分析了现有的度量模型是否可以准确地度量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问题、市场竞争中的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问题等。
  •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将主要讲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身边经济事,以那些与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消费、职场、情感、理财、博弈、金融贸易等方面的事例为切入点,并和大家一起来分析解读这些事例后面隐藏的经济学现象和经济学原理。
热门推荐
  • 废柴之庶女也疯狂

    废柴之庶女也疯狂

    檀依依,二十一世纪金牌特工女杀手。在执行任务中,被子弹射杀身亡。穿越到以武为尊的异世大陆檀家草包庶女檀依依身上。什么?檀家骂她是废物?她天生五系俱全,还附带光,暗两种稀有属性,连上古四大神兽之一的凤凰,都抢着跟她契约。呵呵,就是这么霸气的气死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什么?有人说她身份不如嫡姐?某女指着趴在地上的嫡姐说:“小样,打不过我还来挑战我的忍耐度?找打啊你。”。当她变成了她,废柴却早已不是昨日的废柴。那些不知好歹的人,她会让他们慢慢体验绝望的滋味。
  • 彩笔系列一:樱落贵族学院

    彩笔系列一:樱落贵族学院

    “天天天哪,不要!我不要转到这个学校去!”在电话的一头,一个女生惊恐的声音响起。“不要也得要,这是爸妈的命令。我没办法。”电话的另一头,一个很冷但却明显能够听出他对她的宠溺但也透露出他丝丝的无奈。“啊~,我的个神呀~~~”那个女孩发出求救的声音“哥(有没有想歪?),帮个忙,我不要去那个‘著名’的贵族学院,你妹妹我可不想死在那里。”电话那一头传来了另一个男生的声音“不行~这是老妈的命令,没办法。”而我就这样灰溜溜的被老爸老妈拽回了国,还是在著名的贵族暴力学院上学,苍天啊大地啊,把我带走吧!(本文为被彩笔涂鸦过的人生系列的第一部接下来将会出现一些列的系列文,也有其他种类敬请期待)
  • 妙妙间谍娇妻

    妙妙间谍娇妻

    罗妙妙,人比花娇,命比草贱。她不过就是打了一次劫,他就自封为抢劫事件的受害者。这长相比女人还美丽的红日集团少东,竟燃起了邪恶的念头:“可以考虑把她培养成自己的媳妇。”狗血,赔了自己又折兵?不行,她一定要斗垮这腹黑老公!
  • 穿越:福孕高照

    穿越:福孕高照

    她觉得自己应该不算什么好运,好死不死穿越到架空的古代,爹妈死了,又进了宫,被人当做棋子送到慕云昭身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根本就不适合她,可她偏偏是个有福的,福大命大,好孕连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尧山堂偶隽

    尧山堂偶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茅山小子出道记

    茅山小子出道记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人类肉眼所无法看到的黑暗一族,它们时刻等待机会张牙舞爪准备袭向无知的人类。而茅山小子钟小鸣,为了保护人类免受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的魔爪的侵害,见钱开眼的他就踏上了与一大群恶形恶状的妖魔鬼怪的惊栗战斗……
  • 宠妃倾城

    宠妃倾城

    倾城作为公主,这辈子所会的一切都是苏墨弦教的,读书写字是他教的,弹琴画画是他教的……他却独独没有教过她杀人。然而,当她的国家被他篡去以后,她削骨易容,重回他的身边,却只为杀他而生。
  • 全能老师

    全能老师

    高中没有毕业的楚寒当了大学老师,上了一节古文课,把阎公骂了,夸了王勃。当了一次老师,把男主任逼的辞职,女主任搞上了床。当着班主任,教学生如何泡妞,怎么打架。经常身无分文的楚寒,却惹来众多美眉投怀送抱,警花,空姐,明星,模特,主持人,富家大小姐……
  • 异世之剑惊天下

    异世之剑惊天下

    异世史诗般的强者之路。
  • 御魔之决

    御魔之决

    血是他最爱的味道他是魔属于魔界的王子。何为人何为神何为正义,正义就是用正义之名干这不易之事。魔实为大逍遥。然后我魔界重新回到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