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31200000060

第60章 别让思维定势忽悠了你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无人居住的房子外,一只鸟儿每日总是准时光顾。它站在窗台上,不停地以头撞击玻璃窗,每次总被撞落回窗台。但它坚持不懈,每天总要撞上十来分钟之后才离开。人们猜测这只鸟大概是为了飞进那房间。然而,在鸟儿站立的窗台边,另一扇窗户是大开的,于是人们便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只笨鸟。后来,有人用望远镜观察,发现那玻璃窗上粘满了小飞虫的尸体。鸟儿每次吃得不亦乐乎!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鸟儿有如此独特的觅食方式,而人类总是按照自己日常的思维方式去评判鸟儿的世界。

思维定势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甚至有些已经扎根于我们的头脑中难以除去。思维定势是在我们不断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它大部分是我们在生活中的经验的反映,多数时候都能帮助我们正确地思考、解决问题。但正如例子中所举,思维定势恰恰在某些方面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指向,把人们往错误的方向引导,比如,有鸟笼一定要养鸟,李鸿章一定是个坏人等。其实不然,有鸟笼不一定就非要养鸟,被众人唾骂为丧权辱国的李鸿章也有在巴黎和会上坚决要求中国主权的光荣事迹。

一句老话说得好:“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特别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们本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要是再按照思维定势来思考一切,那我们就会落入一个“创新——否定——再创新——再否定”的怪圈,社会发展的速度也会受影响。所以,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我们每个人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总会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经验,这些经验确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珍惜和收藏,它可以让人少走弯路,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能应付自如,从容面对,其生命的状态正如孔子所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不逾距。”但经验多了也会带来一些负作用,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思维定势最大的危害就是会严重影响到一个人创造性的发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碰到的有关思维定势的例子不胜枚举。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一则关于郑州市民郭力叫板微软的新闻令人深思。我们中国数以万计的电脑用户在使用微软公司各种软件产品十几年,没有一个发现其软件存在的霸王条款和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侵害的地方,但郭力发现了,你说他细心也好,维权意识强也好,反正他做了一件所有中国人所没有做的事:一纸诉状将Winxp软件销售商、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微软公司告上了法庭,这里姑且不谈最后的官司结果如何,我们可能都在琢磨,美国是世界上科技高度发达、法律健全、个人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自由国度,微软公司,一个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企业、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怎么可能会出现公然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呢?但正是这种思维定势遮蔽了我们维权的视线。甭管郭力的官司胜负如何,其怀疑的精神和维权的意识令人敬佩,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学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走出思维定势,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一天,有位城市青年在乡下看到一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木桩上,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都是这样的。”这位城市青年有些迷惑地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老农靠近他说:“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有时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望着草料了。”听完这个故事,城市青年顿悟。原来,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多年的习惯。

牛的这种情形,放到人身上就叫“思维定势”,也就是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是很多人的“病症”。

这一意识一直影响着它,于是,它不再尝试拉断铁链,而安于被拴着的命运———以至于到长大后的今天,它有能力拉断时自己却不知道。这种现象在我们人身上也同样存在,当我们在成长的岁月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我们也一次又一次和命运抗争,可我们都失败了,于是,我们渐渐顺从了命运,渐渐地失去了和命运抗争的勇气,渐渐地连抗争的想法都没有了,以至于我们有能力击败命运时,却依然在颓丧地安于命运的摆布。可见思维定势是一件多么令人可怕的事情,它会让人在机遇面前裹足不前,错失良机;它会让人安于现状,麻木不仁,做了奴隶还自我感觉良好。

再比如说看魔术表演,不是魔术师有什么高明之处,而是观众有思维定势:比如人从扎紧的袋子里面奇迹地出来了,人们总习惯于想他怎么能从布袋扎紧的上端出来,而不会去想布袋下面可以装拉链。思维定势让大家都傻了,才显出了魔术师的聪明。

现在,我们简单做了小测试,看看你是否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1.在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这只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有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请问: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2.篮子里有4个苹果,由4个小孩平均分。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

3.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4.已将一枚硬币任意抛掷了9次,掉下后都是正面朝上。现在你再势一次,假定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那么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5.有人不拔开瓶塞,就可以喝到酒,你能做到吗?(注意:不能将瓶子弄破,也不能在瓶塞上钻孔。)

6.抽屉里有黑白尼龙袜子各7只,假如你在黑暗中取袜,至少要拿出几只才能保证取到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

好,现在我们来看答案。

1.很简单,两人是分别处在河的两岸,先是一个渡过河来,然后另一个渡过去。对于这道题,你大概“绞尽了脑汁”吧?的确,小船只能坐一人,如果他们是处在同一河岸,对面也没有人(荒无人迹),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都渡过去。当然,你可能也设想了许多方法,如一个人先过去,然后再用什么方法让小船空着回来,等等。但你为什么始终要想到这两人是在同一岸边呢?题目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呀!看来,你还是从习惯出发,从而形成了“思维嵌塞”。

2.4个小孩一人一个。对于这一答案你可能不服气:不是说4个人平均分4个苹果吗?那篮子剩下的一个怎么解释呢?首先,题目中并没有“剩下”的字眼;其次,那3个小孩拿了应得的一份,最后一份当然是最后一个孩子的,这有什么奇怪呢?至于他把苹果留在篮子里或拿在手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他所分得的,不是吗?

3.公安局长是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她的丈夫,即小孩的父亲;另一个是公安局长的父亲,小孩的外公。有人曾将这题对100人进行了测验,结果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进行了测验,结果父母猜了半天拿不准,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学生)答对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是定势在作怪。人们习惯上总是把公安局长与男性联系在一起,更何况还有“茶馆”、“老头”等支持这种定势。所以,从经验出发就不容易解答。而那位小学生因为经历少,经验也少,就容易跳出定势的“魔圈。”

4.二分之一,这道题本来很简单。硬币只有两面,不要说任意抛10次,就是任意抛掷1000次,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也始终是二分之一,不会再多,也不会再少了。对这道题,如果没有上题的那种定势在作怪,一般马上就可以说出答案来。

5.可以将瓶塞压入瓶内。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拔开瓶塞后才喝酒的。但是,也可以将瓶塞压入瓶内,不过,只是人们不常这样做罢了

6.3只,这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人曾用这道题去考4名大学生,其中居然有3人回答说,至少要拿出8只,才能保证取到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相同”与“不同”。取一双颜色相同的,答案是3只;取一双不同的,答案才是8只。那么,既然题只要求取出颜色“相同”的又为什么会产生颜色“不同”的定势呢?这主要是由于题目中“黑白尼龙袜”和“各7只”的影响。

这是个挺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必须是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文盲和儿童是不行的。提问:三点水右边加一个“来”字念什么?答曰:念“涞”。再问:三点水右边加一个“去”字呢?被问者至少有一半以上顿时语塞,有的甚至当即断然回答:根本就没有这个字!而实际上,这个“法”字的使用频率远比“涞”字高得多。一般情况下,认识“涞”字的人不会不认识“法”字。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这就是思维定势的作用了。三点水加一个“来”念成“涞”,这是汉字中典型的“左形右声”的思维方式加以考虑,而“法”却并不念“去”,于是立即否定了这个常用字的存在。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却又如此令人不可思议。当然,这种“定势”必须有其成因—形成这种定势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若以同样的问题向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发问,“上当”的人就几乎没有。这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形成这种定势的知识结构。

有一道智力的测验题,也可以用来说明“思维定势”的存在:一位农夫赶着马车,车后部坐着一个小孩。路人问小孩:赶车的是你的爸爸吗?小孩回答:是。路人又问赶车人:车上坐着的是你的儿子吗?车夫答:不是。求解:车夫与小孩是什么关系?

同样有很多人在这个问题面前苦思冥想无可奈何。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小孩是车夫的女儿。只是由于提问者巧妙地利用概念的缩小设了一个“机关”,往往就使被问者不知不觉地陷入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中。

这种思维定势常常误人、误事,又最容易把原本十分简单的问题弄得复杂化,有时甚至还能闹出笑话来。

思维定势之所以令人防不胜防,是因为它利用了人类的自以为是和想当然。经验是好的,但人们却常常会犯“经验错误”,为什么?太过自信使然。谦虚做人,谨慎行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思维定势的危害有目共睹,“人人皆欲诛之而后快”。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出思维定势,不让习惯捆住我们开拓创新的手脚呢?

首先,要广学博览,见多识广。我们不但要学书本知识,更要了解社会知识,两者相比,社会知识更活、更实用、更博大精深,用社会知识来消化吸收书本知识,来检验书本知识的真伪。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世异时宜,与时俱进。广博的知识是走出思维定势,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知识做铺垫,你就只能永远在自己旧思维的框框里打转,想有所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要怀疑一切,敢于说不。头脑是让我们思考的,不是给人看的,更不是一种摆设。我们首先要有怀疑的精神和意识,这是一种主动,正如写文章的人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和投稿意识,否则再多的素材摆在你面前也只是白搭。也许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在家听父母,在单位听领导的习惯,这是我们走出思维定势的一大障碍,但我们只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就能在我们的工件、生活中加以防范。我们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不迷信权威,不迷信领导,不跟风,不人云亦云。

再次,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走出思维定势需要大胆怀疑,但在怀疑之后,就要大胆设想。创新需要设想,设想是一切生命和事物美好里程的动力源头。有了好的设想只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要获得成功还要“小心求证”。求证的过程中有鲜花有阳光,更有险滩,有急流,全程充满着艰辛。有时进退两难,有时遍体鳞伤,这就要求我们始终要保持顽强的斗志,坚韧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求证的过程还是曲折的不断修正的过程,我们的设想是不确定性的,在求证过程中要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修剪思维中的旁枝斜杈,使我们的方向在波折中日臻准确,日渐明确。求证的过程更是充满着智慧的过程,要会借力,要会整合,要会统筹,要不断地提高自己靠近真理、发现真理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早日使设想变为现实。

知识窗: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

同类推荐
  •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为什么有人能够看见自己“灵魂出窍”?为什么有人会患上“恋童癖”,对儿童欲罢不能?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会激发出更大的潜力和能量……其实这些行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预测。此书将为读者解读许多怪诞行为,探秘其中的怪诞心理,“以怪制怪”,化生活的“非常态”为“常态”。。
  •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人天生就是感情动物,爱情和家庭对于她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现代女性对于婚恋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不同的体验,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情感世界中,她们也有着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在情感认知方面,她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 人气心理学

    人气心理学

    内田雅章所著的《人气心理学(无往不 利的高效能关系术)》以人际关系为主轴,结合社交 礼仪、沟通术等方面的技巧,从个人修养、上下级关 系、商务往来、消费习惯等方面,图文并茂,详细解 析了如何把握机会,引导话题;如何有效地“推销” 自己,建立关系网;如何将人脉变成钱脉,使事业更 上一层楼…… 本书建议阅读人群:大学生、上班族、管理者、 谈判家、咨询师等。
  • 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

    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

    许多人都可能当上中层领导,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层,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中层领导呢?本人的气场,沟通、控制情绪 、管理员工的能力,以及团队建设是优秀中层要必须掌握的。想要把每项工作都做好,就应该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其中所包涵的智慧,加以实践。既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又要善于授权,并同时把责任下放,构建一支高效的团队。杨文忠所著的《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从五个方面讲述了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在处理不同问题时应该掌握的心理法则,通过阅读《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对提高中层领导的管理能力将大有帮助。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各种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与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走向阳光!它具备全面性、可读性、实用性,适合作为个人闲暇或者苦闷时认识自己,永葆身心健康的心灵圣经。
热门推荐
  • 林徽因私人书信:此去经年

    林徽因私人书信:此去经年

    《此去经年》是林徽因私人书信、文学名作、建筑论文的首次独家荟萃。在书中,林徽因以诗情画意却又极端冷静的文字,表达了她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真切感受,展现了她在文学、建筑上的真实才华,诗情画意与热情洋溢中,是她最真实的心灵告白: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的。
  • 墨红

    墨红

    一只未成年,一只上班族。的轻松愉快的都市玄幻异界大陆文?
  • 醉游记Ⅰ

    醉游记Ⅰ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我只知道花式滑冰有双人的,乒乓有双打的,可是有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连穿越时空这么不华丽的事情也可以是双人的?而且还是混双?聂小青你这个死丫头,本少爷这回被你害惨啦!现代大学生王曦就这样穿越时空到了清朝,成了前大学士明珠的小儿子、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弟弟纳兰锡若,而聂小青却不知去向。重生后的纳兰锡若来到皇宫中充当十四阿哥的伴读,发现他的“青梅竹马”竟摇身一变成了康熙的十六格格……而皇子们的斗争也从幼年时就开始了,幼时的他们居然和后世记载中的形象有很大出入。小霸王十四阿哥,才情过人的八阿哥,豪侠仗义的十三阿哥,万年冰块脸的四阿哥……既然已卷入其中,锡若又该如何自处呢?
  • 冷宫冷后

    冷宫冷后

    爱恨情仇,她会选哪一样?她能熬过生命中所有的挫折吗?多次的伤害,让她几近虚脱。“如果让我选择,我选择把心交付于一片平静的湖水。”她如此说道。“如果我们之间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了,那也就代表什么都没有了。”他究竟爱不爱她?他做的一切,为谁?他牵着她的手,站在这山峰的最顶端,睥睨江山。“你看,这便是你我的江山。但如若你让我放弃,我亦义无反顾。往后的路再长,再艰难,我都陪你走。”
  • 钟翠仪我爱你

    钟翠仪我爱你

    简介:如果那一日的聚会,我参加了;如果那次的比赛,我没有缺席;如果在她被欺负的时候,我站出来了;如果那份明明准备了很久的礼物,能够大胆地送出。如果......给我一次重拾那充满着遗憾的时代。
  • 重生贵女嫡妻

    重生贵女嫡妻

    前世楚惜宁凄凉悲惨,惶惶不可终日。白白糟践了贵女的名头,死不瞑目。所幸她重活一世,一切都可挽回。曾经践踏她身份的人,通通都得付出代价。嫁进国公府成为世子嫡妻,且看她如何长袖善舞。贵女嫡妻之名,名满京都。
  • THE CRISIS IN RUSSIA

    THE CRISIS IN RUSS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男人和刀子

    男人和刀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武道封天

    武道封天

    北落世界,一个道祗为尊武道绝迹的修行盛世。江憾穿越而来,获得一缕鸿蒙紫气,与同为穿越者的无敌魔念抢夺肉身。无法修行道祗?逆天踏入武道,炼化无敌魔念,铸就史上第一尊本命武祗!修行界最强门派强势碾压?血性以对,以至强肉身杀出一个清明未来,以武道问鼎六道三界!天道大世天才尽出,道祗无双法则盖世?武之极致,手可遮天摘星气可吞月噬日!我以武道封天,无上魔身横扫盛世天道,地狱葬刀尽斩诸天仙佛!
  • 超能小公民

    超能小公民

    罗添偶得鸿蒙珠,改变人生从此开始。罗添的宗指是:大人的世界很乱,我只跟小孩子玩。村民A:罗小子,你能把我家小子培养成神童吗?罗添:放心。村民B:罗大哥,你能把我家小子培养成学霸吗?罗添:没问题。村民C:罗大爷,你能把我家小子培养成超人吗?罗添:这个不行。村民D:为什么?罗添:天上太多超人,容易撞飞机。……终于A签了,可放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