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7700000023

第23章 汉王西征(6)

刘邦非常了解项羽的个性和政治思想。项羽给刘邦的只有恐惧和不安。项羽的骄横跋扈让他害怕,项羽志在天下的野心让他害怕,这样一个统帅着一支多达四十万兵强马壮的将领更让他害怕。

刘邦慢慢地踱着,脑海里又翻腾起那个一直缠绕他的问题。

自己先入咸阳,是秦朝灭亡的直接促成者,功不可没。况且共主怀王事先也曾与诸将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自己做“关中王”,干情于理都非常合适。

但是,怀王名为共主,在项羽的眼里不过是个可资利用的政治摆设。

有用即立,无用即弃,项羽的眼中只有他本人,根本没有怀王的位置。怀王不在他眼里,自然怀王与诸将的约定项羽也会置之不理,那么自己的头上王冠也会被项羽掷于地下,踩得粉碎。

想到这里,刘邦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心头泛起阵阵凉意。

刘邦“王”的感觉表面蒙上一层厚厚的冰霜。

他在经受着精神上的煎熬。

白天,夜间,一个人在快乐的高潮和悲凉的低潮这样两个情绪的极端变换着角色,这是一种莫大的痛苦。

刘邦害怕黑夜的到来,但黑夜总是要降临的。就像项羽一定会率军进关中,入咸阳一样,势不可免。

黑夜的降临不可抗拒,但项羽入关能否抗拒呢?

刘邦不知道,或者说是没有把握。

他有些累,便缓缓地坐下。

夜风刮得更大了,营帐被吹打得哗哗作响。猛然,一股强风吹开帐门,吹灭了油灯,帐内顿时漆黑一片。

侍从赶快重新燃亮了灯捻。刘邦烦躁地站起,骂起了侍从:

“不中用的东西,为什么不把门关严实。”刘邦平时对待下属、侍从都很和善,今夜实在是因为心境不佳,才出骂言。

侍从十分理解主人的心情。门其实关得很严实,只是因为风太猛了。侍从未分辩任何一句,默默地给油灯加了些油,又把门闩插紧,乖巧地退了下去。

刘邦有些后悔,这个侍从已经跟随他多年,平日做事周到细致,很合刘邦心意。他正要叫住侍从,见侍从已经退下,便只好做罢。

有了这么个小插曲,刘邦稍微稳定冷静了一些。他知道,烦躁于事无补,关键得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刘邦重新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主公,有人求见。”

“嗯!”刘邦一愣神,抬起头,见是侍从。

“什么人?”虽是简短的问话,但刘邦的语气十分和缓,对刚才的出言不逊还有歉意。

“回主公的话,是一位儒生,叫鲰生。”

“儒生?鲰生?”刘邦好像根本不认识此人,满脸的疑惑。

“深更半夜的,叫他明日白天再来。”

刘邦要回绝。

“主公,鲰生说有要事面陈,一定要见主公。”

“要事面陈?”刘邦的话中又是一个问号。什么要事?是不是与我的心事有关?也未必,这几天拜见他的人太多太滥,许多都是名为要事,实际大都是来闲谈,或者是来投效,以求谋个一官半职。

刘邦不想见,但转念一想,此人深夜造访,不见一面有损他的形象。再者,此时正心烦意乱,有个人聊聊也是一种解脱之法。

“请!”

侍从听到刘邦肯定的话后,便出去把一个人带了进来。

此人中等身材,一副儒士打扮。身穿一件藏青色长袍,腰系丝带,头发梳理得整齐光洁,扎着一块干净的蓝色儒生巾。浓眉大眼,鼻直口方,皮肤白洁,胡须通顺,整个人看上去显得风骨俊秀,儒雅倜傥。

刘邦从一个市井俗人走到今天号令一方的军事统帅,随着身份的变化,地位的升迁,刘邦逐渐认识到了儒生的重要性,对儒生的丰富渊博的知识,口若悬河的口才,以及那种清洁高雅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认同羡慕起来,从感情上对儒生也抱有极大的好感,这是一个人从俗文化走向雅文化的一个必然的思想感情趋势。

正因为如此,儒生鲰生的身份及其雅致的外表风度一下子博得了刘邦的欢心,双方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在刘邦看来,他们的距离已经很近。

鲰生出身儒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关中地方上有名的大儒,才德俱佳,可惜都在秦始皇那场“焚书坑儒”的浩劫中丧生。

长辈去世的时候,鲰生还在母腹中昏睡。他虽然未亲眼目睹到那场惨剧,但出生以来,母亲的含辛茹苦和忧郁含泪的眼神已使他过早地明白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理,特别是明白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给他的家庭所带来的巨大的不幸。秦始皇焚书,大多焚的是国家藏书,许多儒家典籍还流传散藏于民间。

及至年长,坚强不屈的母亲毅然让他的儿子继承了先辈的衣钵,悉心指导儿子攻读儒家书籍。

鲰生不负母亲苦心,在秦朝的高压恐怖下艰难地刻苦攻读,他很少出门参加社会活动,整天埋头于书中,广读博学,反复咀嚼,对儒家学说由晦涩难懂到粗通,又由粗通到深明其义,鲰生成年时也成为一个地地道道但默默无闻的儒生。

但鲰生并不是一介单纯的学士。儒家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政治思想,毫无疑问接受了儒家思想的鲰生在政治上也有抱负。

当然这种政治抱负带有很大的复仇色彩。但在大秦王朝,他没有任何机会可以施展政治抱负。他在等待时机,而且他坚信时机一定会到来。

时机终于在期盼中到来了。

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在其威武的出行途中命归西天,他的小儿子、荒淫残暴的二世胡亥也在继位不久死于他最信赖器重的权臣赵高的手里,公子婴的王位还未坐稳,刘邦已经率领义军杀进了关中,秦王朝土崩瓦解。

听到这个消息,鲰生欣喜若狂,积淀在心头的家仇终于报了。虽然报仇之人不是他自己,他多少有些遗憾。但毕竟仇报了,心情自然是愉快的。

更让他感到愉快的是他又听到了入主关中的刘邦是个宽厚仁义的人物,“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已经接受并推崇儒家思想的鲰生,对“仁”更有着深刻的理解,“仁”成为他衡量评价人的尺度,成为他选择主人的标准。

刘邦进入关中的表现正是他理想中所期盼的人物。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从政的契机到来了,儒家思想中的功名欲望在他的身体内急速地膨胀起来,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锦绣的远大政治前程,看到了儒家思想在他的实际行动下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但鲰生还是清醒的,他知道初次去拜见一位陌生的大人物,如果没有什么实际的让这位大人物感兴趣的事物,而仅仅高谈阔论儒家学说,恐怕不会引起他的关注,那么拜见难免归于失败。

秦朝灭亡,鲰生也从狭窄艰难的生活空间中走了出来,他开始关心时事,注意从各种途径了解天下局势。除了听到刘邦,他还听到了项羽、英布、怀王等人物的一些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综合,他从中清楚地看到了一个问题,他猜测,这也正是他求见追随的那个大人物刘邦正挂怀的问题。

精明的儒生见白天求见刘邦的人太多,担心他的求见也像这些人一样流于客套的形式,便有意选择在夜深人静时前来拜访。

刘邦首先向鲰生示坐,接着又命侍从上茶,显出了他比较高规格的礼遇。

“先生深夜造访,不知有何见教?”刘邦坦率真诚地问道。

鲰牛不敢贸然提出他自认为会触动刘邦心思的问题,先是自我介绍了一番,从家世到为学,从思想到做人,口齿清楚,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对鲰生的回答,刘邦十分满意。刘邦内心里已经喜欢上了这位才学兼备,举止得体的儒生,不住地颔首称许,有时还要加上几句嘉勉之词。

儒生也深切地领会到了刘邦对他抱有极大的好感,从刘邦的言谈表情上看,刘邦的接见是十分真挚的,没有丝毫的客套之意。

但对那个问题,他是不敢直接讲出,于是绕着弯子说道:

“暴秦二世而亡,罪有应得。大王入主关中,行宽厚之举,发仁义之法,实在是关中百姓的福分。目前百姓莫不拥戴大王,并衷心期待大王能够长驻关中,这是全体关中百姓的心声。”

刘邦在认真地听着,还是刚才那种真挚坦率的表情,鲰生见此,话锋一转:

“不过,有人传言,说项羽率军即将入关,百姓非常关注这件事情。小可今天斗胆代表关中百姓了解一下大王的去留之意。”

鲰生的话虽然含蓄,但刘邦已听出了其中的内涵。这正触动了刘邦的内心,又勾起了他的愁思,不过,对于坐在眼前的这个读书人,好感之外,又加了敬佩。一个潜心攻书的文人,能够专意在深夜造访,想到了这样的让他牵肠挂肚的问题,可见此人决非一般舞文弄墨之人。

“先生所谈,也正是邦苦心思虑的大事。关中之地殷实富足,关中百姓淳朴憨直,关中又多像你这样的豪杰俊士,关中可谓人杰地灵。留在关中,与民同乐,当然是邦平生所愿,可是另一路强大的义军如果入关,恐怕这种想法也就仅仅是想法了。”

说到这里,刘邦无可奈何地深深叹息了一声。对鲰生的好感、敬佩,加上急于求计的心理,刘邦今晚确是非常的真挚和坦直。

鲰生的脸上显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的推测得到了证实。内心中不禁有些自鸣得意。

“大王不必忧虑。”鲰生以信心十足的口吻劝说刘邦。

听到这种不容置疑的话语,刘邦黯淡的眼神放出了希望的光芒,他急切切求教说:

“请先生指点迷津。”

鲰生把早已准备好的方案讲了出来:

“据闻项羽嗜杀成瘾,毫无人性,如同虎狼,关中百姓谈之莫不色变。相反,大王心亲民众,德高望重,深得民心,项羽现在强大,是其优势,但其不得民心,更是其最大的劣势。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应该深知其理吧!”

刘邦不住点头称许,鲰生更增加了谈话的信心,有些激动地站了起来,声音也提高了许多,并带着手势,颇有纵论天下的姿态:

“关中物产丰饶,蓄积厚实,又加人口稠密,可谓兵多粮足,正可弥补大王兵员不足的弊处。大王深得民心,口令即出,从者定会如云而集。关中入口必经之地函谷关,地势险要,大王派精兵良将驻防,先期阻挡项羽入关,待兵卒征发训练之后,大王就可选择一有利时机,与项羽决一雌雄,而且我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大王。”

鲰生摇唇鼓舌,侃侃而谈,刘邦听了心花怒放,连加称许:

“先生分析鞭辟入里,利弊得失,确有高论,邦佩服之至。”

刘邦当时就派了一员大将率领一队人马深夜驰往函谷关驻扎了下来。

刘邦和鲰生都很兴奋。刘邦庆幸解决了一大难题,同时又得到了一位智谋才士。鲰生庆幸遇到了明主,自己有了施展才能,实现政治抱负的舞台。二人都自认为找到了知音,便摆上酒菜,对酌起来,借着酒兴,鲰生又发表了不少高论,从招兵买马到备战训练,甚至谈到了用儒家学说治理天下。殊不知,刘邦和鲰生引以自豪的这一高招妙计竞将把刘邦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项羽的大军兵分三路向关中匆匆进发。

巨鹿之役,项羽战败章邯,降服秦朝全部将士,这其中当然包含他们的主将董翳、司马欣等人。至此,秦军的主力丧失殆尽,很难再组织起反扑的力量。

此时,刘邦尚未进入咸阳。

项羽马上组织指挥军队西进。他要力争先行入关,杀进咸阳,为列祖列宗报仇雪恨,自己也将称霸称王,号令天下。

毕竟路途遥远,刘邦先行一步,走到了他的前头。但项羽此时尚不确切知道这已经是既成事实,仍督令大军从速行进。

项羽收服了秦朝降卒,沿途加上吸纳招募了大批民兵,军力军威大增,数达四十万,号称百万,浩浩荡荡,首尾不见,杀向关中。

所至新乡,秦朝降卒企图叛乱,项羽大动肝火,残酷地镇压了他们。项羽的余怒未消,传来的另一条消息更令他焦急上火。

有人来报,刘邦已经入关。

刘邦入关,是否进驻咸阳不得而知,但这已足够这位性情暴躁的项羽将军烦心焦虑的了。

“先入咸阳者为王。”这是怀王事先与诸将的约定,自己也是点头赞同了的。虽说自己可以凭借武力使这个约定变成废话,但那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火速进军,直抵咸阳。”

项羽下达了命令,神态就像一只饥饿的狮子将吃到可口的食物一般。

项羽自任先锋官,几十万大军隆隆向西跑进,马蹄声声,脚步匆匆,卷起的黄土遮天蔽日。

先锋部队很快进至函谷关。

函谷关地势极为险峻,两边是陡峭的山峰,无法攀援,中间筑起一座城池,城墙厚实高大。这里是进出关中的必经之地,可用咽喉要塞比喻它的位置,所以历代军事家都非常重视这个军事要地,对它都曾加以修筑加固,易守难攻,这是人们对函谷关的普遍看法。

项羽老远就看到城墙上有人影忙忙碌碌地来回走动,几面颜色各异的大旗在风中呼呼摆动,但看不清上面绣着何人的名姓。

项羽率领几位将军和卫队飞马来到关前,定睛细瞧,旗上都绣着硕大的“刘”字。项羽明白了,刘邦的军队驻防此地。

英布扯着嗓子高声喊道:

“城上的人听着,上将军项羽在此,还不打开关门迎接。”

城上的兵士听说项羽到了,不禁一阵骚动和慌乱。从由远而近涌动的黄尘判断,一支大军奔到了关前。从旗帜辨别,这是项羽的部队。但他们不敢相信项羽会处在先锋的位置,而且眼下就在关下。

他们都非常怕项羽,项羽力可举鼎,气冲斗牛,杀人如麻。在普通兵士的心目中,项羽是魔鬼,是死神。

“沛公是否已进咸阳?”

一个军官回话:

“沛公已去过咸阳,但他现在不在咸阳,驻在灞上。”

啊!刘邦已先入咸阳。项羽震怒了。

“本将军在此,还不打开城门迎接。”

“我们奉沛公命令,驻防这里。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准入关。”

城墙上传来的还是那个军官的声音。军官回答比较策略,没有讲明是在堵防项羽。

但尽管如此,在项羽听来已经非常刺耳,甚至不仅是刺耳,而是刺心!

“哇呀呀!”项羽暴叫起来,像一头发怒的野兽。

同类推荐
  • 原来袁世凯

    原来袁世凯

    他推崇西方文明,却拥有十房妻妾;他倡导教育改革,却相信儒学在控制民众方面的道德力量;他力行维新立宪,却出卖戊戌维新派;他掌握大总统权柄,却又迷恋皇帝宝座;他签订“二十一条”,却提倡国货,实行“国有主义”;他背叛共和,却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教育制度……袁世凯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激变与冲突,中与西、新与旧、强与弱、保守与进步、封建与民主……功与过,是与非,本书以详尽、充实的史料,一分为二,冷静客观的视点,抽丝剥茧,剔抉真伪,为你呈现袁世凯的历史真容。
  • 第一贪官:和珅

    第一贪官:和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一贪官:和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和珅的一生。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

    他的事业王国为他的慈善事业提 供了坚强的后盾,在短短的10来年中他从露宿街头的摆摊者,迅速成长为 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亿万富豪。 他从挣得第一分钱开始就开始做慈善,一直以来都是以“半捐”的姿 态屹立在慈善界当中,而且不是死后“半捐”而是随时“半捐”。他一直 高调做慈善,更以一颗“裸捐”的炸弹,震惊了沉寂中的富豪界。高调的 慈善,更以一颗“裸捐”的炸弹,震惊善、另类的“裸捐”,这个慈善界 “非主流”的头脑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如果你对陈光标感兴趣,请不妨翻开胡洁萍所著的《中国首善陈光标( 最新珍藏版)》,其中就有你想要的答案!
热门推荐
  • 厉鬼奇兵

    厉鬼奇兵

    一座被山匪屠过的山寨,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各路人马粉墨登场,他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当侵略者入侵时。各寨山匪,国民党,地方武装等,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根据鬼寨闹鬼的故事,组成了一支抗日队伍,并把这只队伍命名为封灵山抗日厉鬼大队。
  • 恶魔信仰守则

    恶魔信仰守则

    凯曼帝都北郊的龙之广场,十七八头各色的巨龙撅着硕大的屁股围在中央,而此时天空中依然陆陆续续有巨龙拍着翅膀争先恐后的赶来。“我需要一些纯净的成年巨龙鲜血!”被围着的张扬叼着一支雪茄,一脸的无所谓表情。“任凭您取用。”围着的巨龙纷纷伸出自己的前肢,举在他的面前。“结过婚的别赖在这。”刹那间巨龙们飞走一半。“先上船后补票的也一样!”转眼巨龙们走的干干净净。张扬抬起手,将手里的化妆镜举在自己面前,耸耸肩无奈道,“这可真不是我的错,面对这堕落的一代,我也无能为力。”镜子里一个半透明的金色巨龙怒吼着,“龙族的脸面都让你们给丢尽了!”所有的巨龙羞愧的低下了头。
  • 猛兽替身

    猛兽替身

    核子战争后期,天空常年被淡淡的烟尘笼罩。生物在辐射中开始脱变,人类在辐射中开始变异。而没有被核子武器波及的人类则探秘上帝的禁区,一个上帝之手才可以开启的脑域禁区。从此,一个由变异生物,边缘人类,觉醒者主宰的时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他一个贫民生活区的普通少年开始了内心的征途。人类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谁的手中?
  • 伊人自末世来

    伊人自末世来

    某人深情的搂着罗妩:娘子,不管以后怎么样,为夫都只会让你一个人碰的!罗妩一脚踹飞某人:你个死洁癖精!赶紧把我相公放出来......号外号外,新手第一次写文。男主双重人格,女主来回应对自如。背景架空,有什么写的不对的地方欢迎给我留言~
  • 华夏神双

    华夏神双

    人皇轩辕建立华夏一族后随神龙升天,2000年后轩辕后裔姬氏在华夏族世代生活的中原大地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华夏帝国,任用诸葛氏为相。与华夏帝国并存的有九大帝国,其中最具威胁的是魔法帝国亚特兰蒂斯,最具侵略性的也是亚特兰蒂斯。千百年来,为了确保华夏帝国安危,双方的战争一直没停过。3000年后,一位诸葛氏的少年继承已故父亲的职位,成为华夏帝国少相,他就是诸葛希贤,他以其过人的智慧与意志力建立了赫赫功勋,同时他的人生也在发生巨大改变。。。。。。
  • 美男追妻:重生冷艳特工

    美男追妻:重生冷艳特工

    她是Z市的冷酷特工,他们是最强家族的4大继承人;他是妖孽邪魅的烨冥殿宫主。当他们遇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她重生在一个懦弱的花痴女上,当她惊艳决绝时,执掌五大美男,携手共进。
  • 男性心理学

    男性心理学

    本书分别从男人的角色、生活、做事、处世、社交、婚恋、成功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男性在人生各方面、各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对男性的心理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 查理九世之逃离恐怖幻境

    查理九世之逃离恐怖幻境

    【搞怪甜心:我给校草做女佣】新书出炉,收藏推荐票,评论,么么哒~为了破坏黑鸦神的阴谋,不肯服输的多多冒险队决定主动出击。苍老的占卜师临终前道出新的线索,“你要去的地方……在东南方,那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红房子,还有十二棵像……橡树”被绑架进衣柜的女孩,失踪的日记本,来历不明的信件……所有的疑点都指向那座古老而神秘地圣米歇尔城堡。“进来吧……快进来吧……格林的追随者们……我们已经等你很久了……轻薄的雾气不断从门内翻滚而出,像一个巨大的环境不断侵吞着面临死亡的猎物。恶魔已经吹响了号角,现在开始倒数3……2……1……
  • 重生之首席纨绔妻

    重生之首席纨绔妻

    唐浅,前世她恪守本分,却惨遭丈夫出轨,闺蜜背叛,朋友陷害。而今世,回到十五岁的她,突获异能,绝代风华!她重情重义却又瑕疵必报!在亲友眼里,她是绝世乖宝;在敌人眼里,她是午夜修罗!
  • 五色花

    五色花

    女主人公是个睿智的女性,无奈父亲的贪婪与无知,被人设局陷害,欠下巨额赌债。父债女还,嫁给一个残暴无比、阴险歹毒的恶霸,从此,终日对镜自叹,以泪洗脸。独守空房,度日如年。惨遭家暴以及风流成性的丈夫带着妖艳的女子,成双入对,生儿育女,女主人忍无可忍,被迫离家,等待她的是丈夫野蛮与粗暴地纠缠,她该何去何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