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7500000025

第25章 洪武皇帝的最后岁月(2)

《备边十论》刚刚发出五天,四月初八日,恰巧钦天监禀奏说,近占天象有“胡兵入寇”之兆。洪武皇帝愈加忐忑。这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忽想起塞外有一批蒙元降卒,在山西已居住八年了,不料前年秋天却又唿啸而逃。他担心这伙人对塞内虚实甚是熟悉,倘作为胡兵入侵之前导则为害甚大,必须提醒晋、燕二王注意,并授以应对之策。此时夜已五鼓,他却又披衣而起。内侍慌忙秉烛。秉笔太监又唤来兵部当值的官员——恰是齐泰,当下又拟了第二道敕谕,第二天一早即发走。他在敕谕中命令:

近钦天监奏,占天象当有胡兵入寇,朕以为不特天象可以征,以人事度之有变,胡人近有是谋。何也?前岁秋,山西塞外降胡逃归岭北,此数人居山西八年,安得不以中国虚实为胡人谋乎?此胡人入寇之端也。自今其令都司、行都司简阅步卒、骑兵或三万或二万,常兼数万步卒,而骑兵每五百以一将领之。五百分为五队,每队领以一战,而五将成听一将之令,往来折冲,以据贼阵。步兵亦如骑兵之法,选将领之。严饬队伍与骑兵并进而夹攻。我马虽少,步兵则多,胡马虽多,彼无步卒。苟有侵犯,可与战矣。其深体朕意毋忽。

第二道敕谕发出后,过了不到十天,五月十八日上午,他又亲拟第三道敕谕,再次以天象示变告诫晋、燕、代、辽、宁、谷备边六王:

验之历代天象若此者,边戍不宁,往往必验。今天象于往者正同,不可不慎也。其应虽非今岁,然二三岁间必有寇边者。宜令军马东西布列,各守其地。今尔等所守地方,不下六千里,急遽难为聚会,每处军马多者不过一二万,而胡人之马计有十万。其不出则已,设若南行,马势必盛。自非机智深密昼夜熟算,孰能制之?兵法云“致人不致于人”,多算胜,少算不胜,况无算乎?……

提笔写至此处,他忽然有些伤感,叹口气,又写下去:

吾今老矣,精力衰微,机思谋虑艰于运筹,尔等受封朔土,藩屏朝廷,若不深思远虑,倘或失机误事,非惟贻忧朕躬,尔等安危亦系于是,可不慎哉!

他写到这里应该收尾了。但意犹未尽。还有许多地方未能嘱咐到,还须再想一想。但身体已支撑不住了,头晕胸闷,手也打颤。只好躺到榻上略作小憩。想不到竟一觉睡了过去。

醒来已是午后。趁着精力正盛,来不及用膳,又提起笔,一鼓作气将这第三道敕谕写完——

吾今略与尔谋,或今岁或二三岁,大军未会,止是本护卫及都司行都司军马各守分地,多不过一二万,倘遇胡马十数万寇边,不宜与战,或收入壁垒,或据山谷险隘之处,夹以步兵,深伏以待之。彼见我不与之战,必四出抄掠,俟其骄怠分散,队伍不严,我以马步邀截要道,破之必矣。若一见胡马辄以三五千或一二万轻与之战,岂特不能胜之,必致失利。务在深藏设计,待彼肆意驰骋,则一鼓可擒其首将矣。……

六月初十日兵部奏报:晋王、燕王又统兵巡视边境,远离开平数百里。他觉得此次二王北巡准备不足,特别是战马与胡兵相比实呈微势,当即又命秉笔太监代拟第四道敕谕:

近者人自塞上来,知尔兄弟统军深入。古人统兵,贵乎知己知彼。若能知彼又能知己,虽不能胜亦无凶危。不知己又不知彼,猝与敌遇,凶莫甚焉。且以知己言之。我朝自辽东至于甘肃,东西六千余里。可战之马仅得十万,京师、河南、山东三处马虽有之,若欲赴战,猝难收集。苟事势警急,北平外马悉数不过二万,若逢十万之骑,虽古名将亦难于野战。所以必欲知己,算我马数,如是纵有步军,但可夹马以助声势,若欲追北擒寇,则不能矣。

今尔等率数千马离开平三四百里,驻旷塞中,况无轻骑远侦,以知敌情。设使胡兵数万昼潜夜行,隐柳藏荻,猝然相遇,彼以数万,我以数千,何以当之?若欲纵辔驰行,其将何以全军士哉?今吾马数少,止可去城三二十里,往来屯驻,远斥堠,谨烽燧,设信炮,猝有警急,一时可知。胡人上马,动计十万,兵势全备,若欲折冲鏖战,其孰可当?尔等不能深思熟虑,提兵远行,不与敌遇,则侥幸尔。设若遇之,岂不危哉!

方今马少,全仰步军,必常附城垒。倘有不测,则可固守保全,以待援至,此上策也……

噫,吾用兵一世,指挥诸将,未尝败北,致伤军士,正欲养锐以观胡变,夫何诸将日请深入沙漠,不免疲兵于和林,此盖轻信无谋,以致伤生数万。今尔等又入旷塞,提兵远行,设若遇敌岂免凶危?自古及今胡虏为中国患久矣。历代守边之要,未尝不以先谋为急,故朕于北鄙之虑,尤加慎密。尔能听朕之训,明于事势,机无少懈,虽不能胜,彼亦不能为我边患,是良策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尔其慎哉!

这四道敕谕,凝聚着洪武皇帝对守边亲王的拳拳之忱,殷殷之期。敕谕之文稿固可由秉笔太监或掌制诰、文翰的学士们代拟,但谕中内容,每字每句,都是这位老皇帝戎马生涯的经验之谈,无一不是他呕心沥血的思考。据说,晋王、燕王等读到这些敕谕,情不自禁地心酸泪下。

洪武三十一年。又是春天。人们习惯说“多事之秋”,而对洪武皇帝来说,“多事之春”则更合适。

才过元旦,太原便有信来,称晋王有疾。洪武皇帝暗暗吃惊。因为这时他自己的心胸恰也不太舒服。爷儿俩远隔千里,难于当面探视,他便决定派太医赴太原医治。派谁好呢?还是戴思恭吧——虽则他更需要这位著名的太医守侍在自己身边。说来也巧,戴太医似乎跟几位亲王都有点缘份儿。那一年燕王朱棣胸中患“瘕”——有一块状物,折腾得阵阵疼痛。燕王府乃至全北平的医生皆束手无策。洪武皇帝遣戴思恭往治。戴思恭检查了王府医生的药方,并未发现不当。思忖有顷,遂问燕王:“殿下有何嗜好?”燕王曰:“嗜吃生芹。”思恭颔首道:“吾得之矣!”当下开出一剂。燕王按方服药。是夜暴痛。凌晨时疼痛消解,却出恭甚急。细看排泄之物,竟是许多线状的“细蝗”。燕王随即痊愈。如今洪武皇帝单为讨个吉利,他也得选派戴思恭到太原去了。

戴思恭在太原住了数日。果然妙手回春,晋王疾愈。老太医挂记着皇上这边,不便在外久呆,便急忙返京。皇上听说晋王已愈,也极是高兴。不料刚刚进入三月,恰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惟独死神偏爱皇家:三月十二日,晋王竟薨!

洪武皇帝既惊且怒,即令逮治晋王府诸医。然而戴思恭从容谏曰:“此不干诸医事。臣前奉旨视晋王疾,已启奏晋王——‘虽已愈,但毒在膏肓,恐复发不可疗也!’今果然矣!”皇上默然。诸医因此得救免死。

七十一岁的洪武皇帝心区阵阵剧痛。他又穿起了“齐衰”。那麻制的丧服穿在古稀老人的身上,特别是穿在老皇帝的身上,尤令人睹之心碎!

晋王被谥为“恭”。其世子朱济熺嗣晋王位。

尔后连续数夜,洪武皇帝总要梦见他的结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梦境里马后问他:“我那几个孩子如何?”他满面愧赧,无颜以对。马后说:“我看你的脸色也不太好?”他说:“我也觉来日无多了,就要寻你来了!”马后说:“那就来吧。我且领你到仙境一游。”他们便携手进入了云雾缥缈的仙境……

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己丑,皇帝祭享太庙。皇帝在享太庙的孝慈皇后神主面前伫立良久,又想起了梦里的情景。祭罢太庙,看见庙门外高大的桐梓树,新叶飒飒作响,便对身边的太常寺官员说:“往年来此,似未见有树,今不觉已成林矣!”忽又想起了祖宗家乡,更是感慨系之:“凤阳陵寝,树木亦该似此吧?”不觉潸然泪下。

离开太庙,皇上临时决定再去钟山看看。太常寺的官员怕到了陵寝处更惹得皇帝伤感,就以缺乏准备为由,再三劝阻。陪侍的老太医戴思恭也建议改天再玩,今日不可太累。皇上无可奈何,只能远眺一眼。见钟山上郁郁葱葱,杂有一片片红花,想是桃花,丽日下很是灿烂。不禁想起以前多次在钟山游玩,并曾题过《春日钟山》一诗。于是随口吟道:

春鸣鸟树听,流泉涧下鸣。

泉鸣山谷回,回处野人情。

吾吟吟未已,孰与春相迎?

相迎桃李花,莺燕鸣丁丁。

麦菽盛蟠科,寰宇乐民生。

吟罢心里跟自己说:“只怕就要长驻此山了!……”

祭太庙回来,洪武皇帝觉得时间对他来说愈显珍贵。看到为晋王穿的丧服,不由就想到了燕王。燕王本就是他所最喜爱的儿子,如今晋王薨后,北方防务由他独撑了。他不得不格外瞩目于燕王。于是就在祭太庙的次日,特别颁敕书,遣使送达燕王。敕书中提醒燕王,近闻边塞烽烟四起,但很可能胡人有诈,应提防孤师深入,中其埋伏。他估计今秋胡虏必会南侵,不袭大宁,即寇开平,估计敌人马不下数万,不可不虑。指示燕王:“可西凉召都指挥庄德、张文杰,开平召刘真、宋晟二都督,辽东召武定侯郭英等会兵一处,辽王以都司及护卫马军悉数而出。北平、山西亦然。步军须十五万,布阵而待,令武定侯、刘都督、宋都督翼于左,庄德、张文杰、都指挥陈用翼于右。尔与代、辽、宁、谷五王居其中。彼此相护,首尾相救,使彼胡虏莫知端倪,则无不胜矣。兵法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尔其察之。”

五月初八,洪武皇帝彻底躺在了床榻上,再也挣扎不起来。即便躺着,他仍不忘北平的燕王。事实上他早把燕王当成了大明王朝的柱石。病重期间,他任命左都督杨文为总兵,前往北平参赞燕王。叮嘱杨文可忠诚于燕王,绝不可“贰心事上”:

兵法有言,贰心不可以事上,疑志不可以应敌。为将者不可不知是也。朕子燕王在北平,北平中国之门户。今以尔为总兵,往北平参赞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选练精锐马步军士随燕王往开平提备。一切号令,皆出自王,尔奉而行之。大小官军悉听节制。慎毋贰心而有疑者也。

随后又令武定侯郭英、都督刘真、宋晟等:“一切号令悉听燕王节制。”

五月二十九日,亦即洪武皇帝离开人世前十天,喘息尚且困难的朱元璋发出最后一道敕书。这最后一道敕书仍是赐与燕王的。敕书中将燕王朱棣比作辅佐周成王的周公旦。敕中曰:

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成王日‘诘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已命杨文总北平都司、行都司马军,郭英总辽东都司并辽府护卫,悉听尔节制,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勿怠。

闰五月初十,应天城内外飘洒细雨。乾清宫里一片阗寂。只有檐下滴滴哒哒的雨声伴着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气息。此前一天,他已令内侍焚香祝天祷告上帝。他对上帝说:“寿年久远,国祚短长,子孙贤否,惟简在帝心,为生民福。”他把国运的兴衰和子孙的好坏,完全交付上天,而他已无能无力了。

皇太孙朱允炆及几个顾命大臣如驸马都尉梅殷、兵部左侍郎齐泰等跪在他的面前,静静等候他的遗诏。

老人家听着嘀嘀哒哒的檐水声,神态非常安祥。

尽管这位偏头颅而性仁弱的新皇帝不太称心如意,但他必须坚守嫡长继承之制,而不能有另外的选择。在祭太庙的时候,他已对他的祖宗悄悄说明。在梦中也曾对孝慈高皇后解释过:“自我创天下而以天下传之庶孳,万世而下有庶夺孳抗宗者,我开其乱也。乱传而万世之传,足虑焉。”的确,他不敢开创这个先例啊!

在嘀嘀哒哒雨声里,洪武皇帝渐渐进入了他的理想境界。他相信燕王朱棣必会如周公旦,朱允炆也必会如周成王。细雨霏霏,万物葳蕤,天下太平,国祚长久……

同类推荐
  •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首任院长胡乔木,我们编辑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一、综述两篇:《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木》,分别评述他创建中国社科院的突出贡献和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二、回忆录七篇。是与胡乔木在社科院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志、著名学者或是身边工作人员所写。其中邓力群、朱元石的回忆录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与胡乔木的接触、交往,对胡乔木的认识、感受,不仅记录了他的言论思想,而且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三、文献资料二十七篇。
  •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是从稻盛和夫的童年时光开始追忆,讲述了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领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走向全球著名企业家的全过程。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高原上的背影

    高原上的背影

    对于大科学家,人们难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书中关于科学家们业余爱好的描写,十分有趣和亲切,使人看到科学家们精神世界的另一个侧面,看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 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世界名人,或以其深邃的思想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智慧,以及人格魅力,必然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都市剑尊

    都市剑尊

    林家继承人林野失踪三年,当他再次踏上家门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未婚妻变成了别人的未婚妻,自己的继承人位置也变成了别人的!林野断绝了回家的念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 如霜醉,九千情

    如霜醉,九千情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她一身红衣屹在万山之巅。他等她三千年等不来她一朝回眸。她乃一代妖王,唯我独尊,却独愿为他人一声声师傅叫了三万年;他乃六界战神,横扫千军,攻城万座,却独独攻不下她心。“你心里,可是从来都只有他一人?”她张了张嘴,想说她是爱他的,却终没有说出口。“你从来都不曾回头看看...从来不曾。”万年后,她想,若是当初许他一个答案,就不会一个人孤孤单单至今。“你究竟想要什么?”“我想要的,从来不过是一个你罢了。”昔年相识宫阙若,与君相知桃花谷,画中仙人不似仙,只教轮回念君安。她是夙九千,一世妖王风华绝代,不愿成佛,只愿成魔!
  • 无双七绝

    无双七绝

    春秋吴越争霸,贤臣文种忠而被诛,绝世奇冤,终酿成千年后武林惊世之争。范蠡设下一局“国破山河在”,以悼亡友,却为武林留下了千古奇谜。宁勿缺一介文弱,却以满腹经纶,赢得绝世武学与奇物血蝉。并洞悉惊天阴谋,在功尽人废之时,凭其天赋奇禀,临阵悟出至高武学,力挽狂澜。
  • 花开两朵

    花开两朵

    夏天像是一瓶永远不会过期的冰汽水,混有着小小的冰碴和满满的气泡,过夏天就像是拧开了这瓶汽水,就算一口没喝,所有的气泡也会自己悄悄都溜走,慢慢的它就变成了一瓶没有汽的糖水,被你丢到记忆的冰箱里面,和年复一年夏日的甜腻时光一起并排安放。还记得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而画堂深处,燕飞人静,流年光阴,回忆像一尾灵动的鱼,自在游移。古城老巷,浓厚乡音,那样稚嫩年纪怎么那么笃定,你就是我的整个故事。
  • 邪门儿

    邪门儿

    旧时候,土匪有四梁八柱,头一梁叫“托天梁”,是绺子里的师爷。因为师爷的胸口都纹着苍鹰,所以师爷也叫盘山鹰。盘山鹰,非僧非道,却能辨阴阳,通鬼神,占卜吉凶;非仙非巫,却能下符咒,驱恶鬼,杀人无形;江湖人都知道“宁打座山虎,莫惹盘山鹰”。我师父就是最后一只盘山鹰……师父说:我的命,是从死人手里抢回来的……
  • 日月星辉都似你

    日月星辉都似你

    她以为自己可以像小说里的女主一样犯蠢地吸引男主的注意,但事实证明完全是她想太多,第二天他已完全不记得那事,更没记住她这人,应该说当时他就觉得她是路人甲乙丙丁中的一个……三年多后他终于开始注意她,然而对她的评价是“蠢”、“有心理疾病”、“精神病人”、“恐怖”……她暗恋他多年而他从忽视她的存在到开始注意并嫌弃她,再到两人相互接触了解,从高一到高三,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们一起经历很多事一起成长。高一时,她和他逐渐走近;高二时,她和他幼时造的“孽们”都来讨债;高三时,她和他,如天上的日和月,明明相爱却无法靠在一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少女

    重生少女

    她遇害,妹妹失踪,本以为就这样死去,却奇迹般的重生。醒来后,她失忆了,体内那个叫米格的男子,好像与她有过一世恋。再后来她找回记忆了,但还在继续装疯卖傻,木祁枫,这个深爱她的男子,她也曾爱了十几年的男子。面对这两个男子,她该如何做选择。她是现世世家中最强的领导者,那个空间,所有人都臣服与她。她是捕食者,却不想捕食人类,她虽有高贵的血统但始终无法摆脱捕食,她尽心尽力保护身边对她重要的人,然而一个个的离她而去,且看一个少女变为嗜心恶魔的历程。
  • 文坛风云录

    文坛风云录

    《文坛风云录(精)》摘录的是作者30年前的部分日记。这之后的30年间,随着胡世宗视野的开阔、阅历的增长、交际的扩大和思考的深入,编者胡世宗的日记更有大量对文坛人物和事件愈加丰富的记录,如果有时间和精力,《文坛风云录(精)》编者将陆续把它们再行整理,继续公之于世。
  • 阿西莫夫:复仇女神
  • 今天我是升旗手

    今天我是升旗手

    主人公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崇拜英雄,精力充沛,奇想迭出,品学兼优。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但愿望总是得不到实现。他没有放弃努力,团结“学习尖子”林茜茜,帮助“追星族”祝小娜,和包郝、马驭等同学智抓“偷猴贼”,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终于,他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