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7500000002

第2章 东宫烟雨(1)

对皇太子朱标来说,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春天,是最烦人最痛苦的季节。

但他也不曾想到,这是他在人世间度过的最后一个春天。

新春正月,恰是“千门万户瞳瞳日,却将新桃换旧符”的时节,帝都应天城内洋溢着一派升平景象。战火早已远去,人们在废墟上建起了比“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古金陵更显雄伟的应天新城。街衢店肆焕然一新,士庶商民摩肩接踵。到处炸响着爆竹,到处飘溢着酒香。秦淮河上更是彩灯映粉面,丝竹伴桨声。连一向苦惯了的引车担浆者流,那冷了一冬的脸上都绽现出春意盎然的微笑。

但是,皇太子朱标却感受不到这春的气息。

太子所居住的东宫谓“春和宫”,也可称为“龙兴宫”,在这里听不到鞭炮,也听不到喧哗笑语。因为防卫的需要,殿内向来不植花木,故而不可能看到枝头的花蕾或新绿。在这里你只能根据寒暑的变化来判断冬春四季。

惟一能使朱标意识到节日气氛的,便是过春节比平常更繁忙更劳累了。

朱标所处的时代,朝廷尚没有颁布春节休假的制度,君臣们照常上朝。在这点上真不如普通的老百姓活得舒服。

朱标为朱元璋的嫡长子,系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他自洪武元年正月被立为太子,迄今恰好二十五个春秋。洪武十年,因朱元璋颁诏:“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国家一般政务实际上已落到他的肩头。又因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一职,析中书省之政以归六部,六部之奏直达圣裁,所以太子的公务就特别繁忙。每日案牍如山,闹得他宵衣旰食,席不暇暖,任是铁铸的躯体也架不住日锈夕蚀。更不消说,他的身体本就不强,兄弟之中最显孱弱,故而虽四十岁刚过,正值如日中天的盛年,却已渐渐觉得力不从心了。

遵照《周礼》并沿袭历朝规矩,从“正旦”夜漏未尽七刻钟鸣,皇帝及在京文武群臣在奉天殿行大朝仪,大家互相拜年;拜年而后又于谨身殿大排筵宴,君臣举觞同贺;再而后浩浩荡荡前往太庙祭祀皇帝的祖宗及配飨的功臣英魂……最隆重最繁琐的则是大祀天地。祀前斋戒七日,使其以整洁之身面对神明。到了大祀之日,又是戴月起床,冒寒出宫,祭天于南郊之圜丘,祭地于北郊之方泽。连同大明、夜明、星辰、太岁、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及风云雷雨诸神都已祀过,皇太子略松口气,已然卧床难起了。

所以,上元灯节的前夕,宫内即悄悄地流传着太子得病的消息。却只见太医们一遍遍被召进东宫,又各自冷着脸子回去。据说只是“偶感风寒”,但吃的什么汤药,却严格保密,无人能够知晓。

当然,不可能瞒过所有人。太子妃吕氏即是晓得病情的一个。

这一日,姓左的一位年长御医给太子把了半天的脉,而后说句:“不妨事的,将息数日便好。”然后开了药方,无非人参、黄芪、甘草、白芪之类。待向太子床前跪辞过,拿起医包走到廊前的时候,却被太监唤了回来,说吕娘娘有话要问。御医便又躬着身退回。在西厢房里,隔着纱幔与吕妃唧咕了几句。吕妃忍不住呜咽起来。后来,送走了御医,吕妃重新洗了脸匀了面,等再至太子榻前,已是笑意盈盈了。

不一会儿,汤药已然熬好。吕妃便用一只耀州窑的白瓷刻花碗盛了药汤,一匙一匙,亲自喂进太子嘴里。

“没事的,”吕妃说,“御医只是嘱咐你注意歇息。‘三分医,七分养’呢。”

“你拿药方我看。”太子说。

他看了药方,果然也没有什么,随手扔在一边。又问随侍的太监:“刚才我打盹儿的工夫,可有人来过吗?”

太监说:“是秦王遣一位姓莫的长使来过。”

太子便有点警惕:“秦王府的人?来做什么?”

“说只是代秦王问太子的春安。他自己不方便来,否则早就专来拜年了。”

太子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他都说些什么?”

“莫长史也没说什么。只是说,秦王感谢太子殿下的关照。”

太子便闭上眼睛,且挥手让他们退出。

太子呻吟似地长叹口气,心里怨道:

“朱校啊朱校啊!我这病恰是你折腾出来的呀!”……

太子的病的确与秦王有关。

洪武帝共有二十六位皇子。乃是:太子标、秦王樉、晋王、燕王棣、周王棣、楚王桢、齐王榑、赵王杞、潭王梓、鲁王檀、蜀王椿、湘王柏、代王桂、肃王模、辽王植、庆王、宁王权、岷王楩、谷王橞、韩王松、沈王模、安王楹、唐王、郢王栋、伊王。最后一位皇子楠,刚刚满月便夭殇,故未册封。

以上二十六位皇子之中,秦王樉、燕王棣、晋王、周王柿、楚王桢、齐王樽、赵王杞、鲁王檀为洪武三年册封。而蜀王椿、湘王柏、代王桂、肃王模、辽王植封于洪武十一年。直到洪武二十四年,即皇太子朱标得病的去年,又封了庆王、宁王、岷王、谷王、韩王、沈王、安王、唐王、郢王、伊王。

在朱标的二十几位亲兄弟之中,有的已经天殇,有的年纪太小;而年纪不算太小,已经能够参与国事“为皇上分忧”的,或直言日“能对明王朝产生影响的”亲王之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属皇后所生,即他的嫡亲兄弟,共有四位,即老二樉、老三桐、老四棣、老五棉。其他的,都是洪武帝之孙妃、李妃、郭妃或其他姓氏不详的妃们所生的了。

太子对朱樉、朱相、朱棣最为重视,十分操心;尤其是老二秦王樉,他更是爱护备至。但竟是老二让他伤透了脑筋啊!

此事还得从建国之初说起。朱元璋雄才大略,放眼长远,曾与群臣商议迁都。候选的城池如洛阳、开封等虽也有诸多优势,但权衡再三还是选中了关中即陕西西安。恰如御史胡子祺所说:“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普天下莫如关中也!”朱元璋很以为然。但不知为何,此事议过,却不了了之。

迁都事虽已搁浅,但毕竟“普天下莫如关中也”之论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视。为控制西北,便将其嫡亲二子朱樉封为汉王,驻藩西安。足见其对二皇子的器重。然而,不承想朱校并不领情,倒是私下里常吐怨言,怨父皇罚他来边远贫瘠地方受苦。埋怨倒也罢了,竟十分娇纵,对地方官吏和驻边将帅多有不恭,甚至滥杀无辜,惹得民怨沸腾。他以为离京城太远,父皇对他的言行听也听不清看也看不爽,想管教亦是鞭长莫及。殊不知父皇因过分的器重,也便予以格外的“关心”。洪武帝何等人物?他可不是浑浑噩噩糊糊涂涂的庸王。秦王的诸多恶行劣迹早已通过不同渠道传到他的耳朵。于是,龙颜震怒,决定治朱棱以罪。

然而,真要治罪了,他却又考虑得很深很深……

洪武帝担心的倒不是一般的犯法违科,而是朱棣这小子在关中究竟有无“异谋”?倘有“异谋”,这小子以“河山之胜”、“诸侯之望”,“举天下”而与老子抗衡,那可怎么得了啊!

思忖再三,洪武帝秘密将秦王押回,交宗人府看管审查。同时令皇太子前往陕西,调查取证,然而太子出行的名义是“巡抚陕西”,慰问关中父老及驻边将士。

就在去年的中秋八月,太子朱标点齐了随行的文武臣僚,浩浩荡荡地出城了。

出城那日,本来天气晴朗,却忽然彤云蔽日,轰隆隆一阵霹雳震撼殿宇。洪武帝大为惊骇,是夕竟夜无寐。辗转反侧,遂召来精通《周易》者入宫占卜吉凶。然后遣中官持谕追赶太子的车驾。

第二天,太子在路上见宫中秉笔太监胡公公飞马而来,喘吁吁高呼“太子接旨”。他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未免忐忑。不想圣谕的意思却是:

“尔昨渡江,震雷忽起于东南,是威震西北之兆也。然一旬久阴未雨,惟有雷火,颇令人疑。因占有‘阴谋’,特嘱尔宜慎举动,严加宿卫。至陕则施仁布惠,以回天意。钦此!”

太子连读三遍,一时未捉摸透皇上的深意。

经数千里跋涉,好不容易到达西安,时令已是秋末冬初。顾不得鞍马劳顿,太子忙巡查视事。陕西本是大省,辖八府二十州九十五县。不要说踏遍山山水水,就是挨个儿到九十五座县城站上一站,那也不是轻松的勾当!更无须说,还要接见地方官吏,赏赐有功之臣;还要视察兵营,激励各级将士;还要理刑狱,查仓廪,访问耆老,拜谒寺庙……虽是象征性的,却也劳神乏骨。

自然,最要紧的还是调查秦王究竟犯了怎样的罪愆。查来查去,看来主要是恃宠放纵,未能严于律己。间或潜出王府拈花惹草,竟至强奸民妇,进而又指使扈从将民妇之夫活活打死。此外秦王口无遮拦,常于酒后发泄对皇上的不满;尤其对“迁都西安”一事过于敏感,竟至口吐脏字,大骂持此议者纯是“浑鸟”!……自然,如果设身处地为秦王着想,其真实意思,大概是担心迁都之后,失去他所眷爱的这座王国吧?

然而,秦王究竟有无“异谋”?

此事干系重大,却也最是难查。

何为“异谋”?皇上说的“异谋”指的是什么?

太子倒是在秦王府里住过,却并不见有什么“杀气”。他亦曾拐弯抹角地试探过与秦王最投契的人,包括卫所将校们的口风儿,竟也瞧不出有异常的迹象。总之目前为止他还拿不到秦王有“异谋”的证据。

归根结底,皇上此番令他来处理秦王一案,他老人家究竟想的什么?设若皇上是要治之死罪——依皇上的秉性,未必“虎毒不食子”,“异谋”的小把柄儿说安也是能安得上的!然而,设若皇上不欲治之死罪,而仅仅是要摆一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姿态,做出番“大公无私”的样子给世人瞧,那“异谋”之谓纯属无稽之谈呢!

……对了!父皇曾特为谕示他“震雷”云云,是否要他“雷声大而雨点小呢”?

皇太子朱标反复揣摸。总不得要领。

他当然知道,此番巡陕,是要锻炼他处置棘手事务的能力。皇上亦曾谕示他:“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勋劳,达人情,因物理,故处事妥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少有不谬者。”这回就是要看他是否能达人情因物理,处事妥当。办得漂亮不但皇上高兴,就是天下臣民亦得服膺钦佩;而一旦将事情办砸,其后果如何,他一时还想象不出……

皇太子又是疑惑,又是愁闷,又有点烦躁不安,又有点胆战心惊。这万般苦处,却又不好向别人倾诉,于是便化作毒液,侵害了五脏六腑。更兼初到西北,水土不服,食也食不好,睡亦睡不宁,爬山越岭,颠踬蹉跌,渐渐便支撑不住,已然有恙在身了。

但他必须强打精神,不能让别人瞧出一丝病态。因为他是太子,是国之“储君”。人们喜爱的当然是一位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而且既有仁爱之心又有治国才能的天才!

毕竟巡抚陕西的时间有限,他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对皇上、对国人甚至对秦王、对自己都要有个交代。于是在征询了护从大臣的意见之后,采取些明里暗里的手段,将秦王强奸妇女致死人命的事情化解,使原告苦主当堂撤诉。至于秦王说的些个“醉话”,虽也有只言片语属实,但迭经人们传播,苍蝇已变成了大象。权且记录在案,待回京与秦王质证,然后请示圣裁。

皇太子好歹熬到农历十一月末。“冬至”将至,陕西早已是冰雪封地,彻骨之寒眼看要将病孱之躯击毙。只好打点行装,撤返京师。

他斜躺在轿车里,一面借手炉、脚炉取暖,一面偷偷服药,在半昏迷状态里与鬼魅抗争。

他有时望着茫茫雪野,觉得此行与此生或许如雪野般的一无所有。

太子此番巡陕,倒是有一件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便是在他离开西安之前,忽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士子来拜,并献上一张陕西省的地图。展开一看,不禁又惊又喜:只见全陕西省八府二十州九十五县,一山一水,一关一隘,沟壑草木,矿产资源,皆朗朗分明,标得清楚而准确。他重赏了进图者。乘着一时的兴奋,准备草拟一份《进图表》。他知道对父皇来说这是一份极好的礼物。父皇不喜欢珠宝,喜欢的就是土地。他太了解父皇的脾性了!

他在《进图表》中含蓄地表达了勘察测绘之苦。他相信父皇能从这地图上看到皇太子的足印……

然而略一思忖,他又突然有了另外的想法,并为刚才的想法感到了羞愧。

他“哧哧哧”地将《进图表》草稿撕碎……

“唉!也真是折磨了二弟!”病榻上的皇太子又喃喃着。

自打巡抚陕西回来,朱樉便三番五次派人来东宫打探消息。但太子不漏一点口风,闹得朱樉提心吊胆,如热锅上的蚂蚁。

其实,不要说朱樉,连太子本人也心里没底。

最近的几年,说是“君臣和睦”、“国泰民安”,但奸佞出的也不少,连开国的功臣勋旧都有不少落马。轻则发配,重则杀头,甚至株连九族。尤其是一个“胡惟庸案”,牵连了多少人啊!先是胡惟庸以左丞相职图谋不轨而伏诛,一时震动朝野。而后又有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胡党”共一万五千人受株连。甚而太师李善长畏罪自缢;致仕大学士宋濂(曾经是太子标的师傅)被抄家、发配,死于路上。父皇近来又命刑部以肃清逆党事“播告天下”,告示上被列入“胡党”名单的就有韩国公李善长,列侯胡美、唐胜宗、陆仲亨、费聚,已故侯顾时、陈德、华云龙、王志、杨璟、朱亮祖、梅思祖、陆聚、金朝兴、黄彬、薛显,以及都督毛骧、陈万亮、耿忠、於琥,凡二十人。对这些人的罹祸,虽多是其咎由自取,但太子心里,却隐隐有些痛惜。

那一回,他大着胆子为李善长说了几句话,不仅未起作用,反倒惹皇上生气,也伤了他们父子间的和气。

同类推荐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恩格斯传

    恩格斯传

    本书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恩格斯生平传记,紧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以恩格斯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论著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该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歌德

    歌德

    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那一场盛世风云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康熙大帝玄烨更成为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康熙大帝——其实这才是玄烨》一书为纪连海、邓荣栋合著,前者曾登上百家讲坛且以讲清朝历史而著称,后者则是草根说史新秀,专攻明清历史;强强联手,以康熙的一生为线索,讲述康熙一朝的种种风云变幻,探寻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真相,以独特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政治环境,评说那些如雷贯耳名字的功与过。
热门推荐
  •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本辑《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在前两辑的基础上继续构建区域经济学术之塔,涉猎更加广泛,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浓浓喜意结出了累累硕果。本辑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主题:产业转型升级、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开放模式和区域金融创新。
  • 至公

    至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命中那串摇曳的风铃:当代青少年人生与生命读本

    生命中那串摇曳的风铃:当代青少年人生与生命读本

    品读如此经典的美文,你收获的将不只是心灵的震颤,更多的是提升人生的境界,以及对生命内涵的深切体晤。每一处饱含情感的文字,都能激发你灵感的火花,带给你心灵的顿悟,让你感受震撼的力量。让智慧滋润成长的每一个足迹。
  • 晗月行

    晗月行

    上辈子的地球强者穿越到晗月大陆,出生时的异象足以证明,这天生是个牛叉的人物。17岁学成下山,奇遇一箩筐。神马晗月大陆的最高修为都是浮云,哥的际遇告诉你,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且看我如何玩转天下,纵横四海!!!
  • 极品学渣系统

    极品学渣系统

    我是学渣我自豪我是学渣我骄傲我吊车尾我乐意倒数第一怕个屁。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你做你的学霸,我做我的学渣,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不要用你卷面上的分数,挑战现实中我的态度,否则别怪我打脸啪啪啪。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各路学霸,统统秒杀。
  • 重生之海上霸主

    重生之海上霸主

    小职员刘致远遭遇车祸,重生为明嘉靖年间一文弱书生。他本想着就此过上风花雪月的幸福生活,可天不遂人愿,万恶的倭寇入侵,毁灭了他美好生活的梦想。走投无路之下,他被迫下海。众小弟:我们是海盗,快乐的海盗,专打海盗的海盗。东洋倭寇:俺们也是走投无路,才过海打劫的。尊敬的刘老大,放俺们一条活路走吧。刘:他娘的,我最恨你们这帮狗日的。你们再敢出海,我就把你们轰下海去喂王八。嘉靖皇帝:朕是个不想干活的懒人,以后你跑船,朕当皇帝,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可好?刘:什么?你还想闭关锁国?再不开放海禁,信不信我打到北京,把你们老朱家赶回凤阳老家种地去。西方海盗:俺们欧罗巴穷啊,尊敬的刘老大,收俺们当小弟吧。以后您吃肉,给俺们一点汤喝就行。刘:你们这帮混蛋,没素质没人品,想当我的小弟?门儿都没有。你们从哪来就滚回哪去,以后绝不允许你们踏入大海半步。因为:大海是我的领土,我是海上霸主。
  • 红颜之妃上枝头

    红颜之妃上枝头

    天朝黎民百姓知安乂王战功赫赫。皇帝忌其有谋反篡位之心。下臣献策:何不封赏改为赐婚?安乂王道:天下女子,若有得我心,我送心。入不了我眼,不娶;入了我眼,街边乞儿,体残智弱也能飞上枝头变凤凰。自此,百姓祈求上天,赐一位红颜女来凡间得安乂王身心。天启六年。安乂王接旨:诛杀逆胆朝臣,不得留活口!他留下遗婴。七年后。王府后山禁地惊现野女娃,怜悯心再次作祟。营里“小男儿”实为女儿身,一张诏书,封她天朝公主,果真飞上枝头变凤凰。走上的,却是和亲路。送亲的,是他。夜崖之上,谁为谁一舞红颜;又是谁,竟有一丝不舍。又为何莫名心痛?暗誓,他必将踏平敌朝为她报仇。然而,两朝战事再起,当年和亲公主却是身披战袍归来。
  • 穿越之我要的爱

    穿越之我要的爱

    曾雨童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在向暗恋了十年之久的古俊宇告白失败后,便萌生了穿越寻爱的念头,为此做好了一切穿越准备,并尝试了睡觉、投河等一系列的穿越法,结果搞出了一连串的乌龙事件,就在她决定放弃穿越的时候,却又意外地穿越到明朝,顺利地找到了她的所爱--林邱泽。俗话说,道路是曲折滴。这不,我们的女主就碰到了一个难搞的男人,终于在各种努力下,曾雨童如愿地嫁给了这个酷似古俊宇的男人,然而幸福却是短暂的,白夜的出现让她遭受有生以来最大的痛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药理学

    药理学

    本书共分六篇,内容包括:药理学总论、神经系统药物、内脏系统药物、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化学治疗药物、其他药物。
  • 虫掌乾坤

    虫掌乾坤

    (每天保底三更,上架后看情况加更)偶得虫皇,掌控天下万虫从此就连蚂蚁都有了难以想象的妙用那么蚂蚁究竟可以用来干嘛呢?踢球如何?什么球?自然是足球了然而,踢球只是副业,蚂蚁的任务是战斗!像蚂蚁一样去战斗,去战斗···从此蜈蚣,蟾蜍,毒蝎,毒蛊,毒蛇,一个个的要么倒在蚂蚁的脚下,要么死在蚂蚁的眼前,当然了最多的还是趴在蚂蚁的身上最后,再来屠龙若何?这最后也许讲的是一个屠龙的故事,而屠龙者也许是人或许是蚂蚁